⑴ 征服太阳系和周边宜居行星,人类必须突破五大关键技术
霍金生前曾说过:我不认为我们能够继续在地球上存在1000年,除非逃离这颗脆弱的星球。我们要仰望星辰,而不是始终盯着自己的脚。
是的,如果将人类文明这个鸡蛋放在地球这个唯一的篮子里,风险极大。
目前人类文明不仅面临来自宇宙的威胁(小行星撞击地球等),而且经过三百年 科技 文明的发展,人类文明已具备自毁的能力。殖民外星球,不仅可以拓宽人类的生存空间,也可以解决人类因 科技 发展带来的自毁的危险。
(地球在银河系的位置。)
肯尼迪在1962年曾经说过:我们相信,当人们走出我们的星球时,他们会把民族间的分歧抛在脑后。
殖民星空是避免来自宇宙间的威胁和人类自我毁灭的几乎唯一的途径。
(宜居行星)
迄今为止人类可以发现距离太阳50光年以内的可能的宜居行星(在宜居带内的类地行星),已知的有10颗。
在未来3百年内,人类或可以移居这些行星。
距离太阳系50光年以内宜居行星都是人类的势力范围,犯我太阳系文明者,虽远必诛。
征服太阳系和周边宜居行星,人类必须突破五大关键技术。
一,人类延寿技术或深度休眠技术。
人类需要足够长的有效率寿命,才能适应漫长的空间旅行。
根据细胞分裂理论,人类的寿命为120岁。根据对多种动物寿命的观察和总结,物种寿命按其生长期的5-7倍的基本公式计算,人的寿命为126岁。
但根据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随着 科技 的发展,人类的寿命应该没有极限。
(冬眠舱)
深度冬眠这种未来技术,理论上也是可行的,它将助力人类进行深空旅行。
二,可控核聚变技术。
能源是一切的基础,拥有可控核聚变技术,很多问题将迎刃而解。
可控核聚变技术突破,人类将达到卡尔达舍夫一级文明:“行星文明,可以利用所在行星的所有能源,并且有能力建造太空城和巨型建筑。活动范围:所在行星深处,海洋深处,大气上层,太空,周围卫星以及行星。”
三,无工质引擎技术
《三体》中,在章北海等人的推动下,人类发明了无工质型核聚变引擎,最终在三体舰队入侵地球前研制出具备星际航行能力的飞船。
(地球的小尾巴:最简单的无工质引擎。
常规推进方式的宇宙飞船速度是有上限的,如果人类想要 探索 太阳系的外层空间或是飞抵其他星系,就需要引擎能在不消耗推进剂的情况下产生推力。
(高速引擎喷出蓝色火焰。)
四,超远距离延迟通信技术。
恒星际空间距离是以光速计算的,殖民太空的人类文明,若不具备即时通讯技术,将会发展向不同的方向,极大的可能产生巨大的分歧,最后导致星际战争。
现处于理论阶段的量子通讯技术或可解决星际通讯这一难题。
五,超大规模空间站技术或小范围环境改造技术。
人类征服太空,不是为了到达,而是要定居,只有定居了才意味着征服。
解决了寿命、能源、引擎、信息交流及定居等问题,人类就拥有了在恒星际空间任意一点“到达-定居-交流”的能力。
人类文明就具备了恒星际殖民的能力。
⑵ 刘慈欣在三体中说的无工质核火箭是什么原理
是他的科学幻想吧。。。
核火箭本质最后仍然是通过将核能变化为热能,然后使得被加热的工质经喷管膨胀加速后,以6500~1100O米/秒的速度从喷口排出而产生推力.起特点是发动机的比冲高(250~1000秒)寿命长,但技术复杂,只适用于长期工作的航天器。
如果是无工质,那其推力来源在哪?
当然如果是科幻小说,还是有其推力来源的。比如在脱离地球时候采用反重力系统--可能使用核能量。。比如在太空运行中,采用光压推动,等等。。。
⑶ 无工质发动机的推进原理是什么
无工质推进现在还只是实验室中正在实验的一个理论。是利用电磁场,在特殊形状的谐振腔内,产生的推力。肯定是不违反各种守恒定律的,但是还只是理论上的东西。
⑷ 什么一种不需要能源的技术,才可以帮助人类航行呢
我们人类要想实现星际旅行的梦想,就要有高效持久的动力,显然目前的化学推进技术远远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我们需要更先进的推进系统。虽然可控核聚变是一种很有吸引力的能源,但以目前的技术很难实现如果你有兴趣,我在我的另一篇文章中已经详细介绍过这一点,反物质更是遥不可及。因此,人类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星际航行,就必须考虑没有工质的推进系统。
三、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在03年设计了自己的实验,并声称证实了自己的理论,但这个理论根本没有被科学界接受。然而,电磁驱动装置的概念也引起了一些科学家的注意。西北大学教授杨娟从08年开始从事电磁驱动装置的研究,并发表了一些相关论文。她带领一个团队建造了一个电磁驱动装置的原型,经过测试,她宣布她能够使用5千瓦的电力产生0.72牛顿的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