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电影的来历是什么
世界上第一部电影的产生
1872年的一天,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酒店里,斯坦福与科恩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马奔跑时蹄子是否都着地?斯坦福认为奔跑的马在跃起的瞬间四蹄是腾空的;科恩却认为,马奔跑时始终有一蹄着地。争执的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就采取了美国人惯用的方式打赌来解决。他们请来一位驯马好手来做裁决,然而,这位裁判员也难以断定谁是谁非。这很正常,因为单凭人的眼睛确实难以看清快速奔跑的马蹄是如何运动的。
裁判的好友———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知道了这件事后,表示可由他来试一试。他在跑道的一边安置了24架照相机,排成一行,相机镜头都对准跑道;在跑道的另一边,他打了24个木桩,每根木桩上都系上一根细绳,这些细绳横穿跑道,分别系到对面每架照相机的快门上。一切准备就绪后,麦布里奇牵来了一匹漂亮的骏马,让它从跑道一端飞奔到另一端。当跑马经过这一区域时,依次把24根引线绊断,24架照相机的快门也就依次被拉动而拍下了24张照片。麦布里奇把这些照片按先后顺序剪接起来。每相邻的两张照片动作差别很小,它们组成了一条连贯的照片带。裁判根据这组照片,终于看出马在奔跑时总有一蹄着地,不会四蹄腾空,从而判定科恩赢了。
按理说,故事到此就应结束了,但这场打赌及其判定的奇特方法却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兴趣。麦布里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人们出示那条录有奔马形象的照片带。一次,有人无意识地快速牵动那条照片带,结果眼前出现了一幕奇异的景象:各张照片中那些静止的马叠成一匹运动的马,它竟然“活”起来了!
生物学家马莱从这里得到启迪。他试图用照片来研究动物的动作形态。当然,首先得解决连续摄影的方法问题,因为麦布里奇的那种摄影方式太麻烦了,不够实用。马莱是个聪明人,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后,终于在1888年制造出一种轻便的“固定底片连续摄影机”,这就是现代摄影机的鼻祖了。从此之后,许多发明家将眼光投向了电影摄影机的研制上。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大咖啡馆”第一次用自己发明的放映摄影兼用机放映了《火车到站》影片,标志电影的正式诞生。
当然,19世纪末电影的诞生从根本上说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综合产物,在电影诞生之前,许多发明家已经为电影的诞生做过艰苦的工作和基础性的贡献。除上面所提到的科学发明家外,还有许多,如美国的大发明家爱迪生等。而斯坦福与科恩的打赌事件如同使这些科学技术糅合在一起发生巨变的催化剂,迅速导致了电影综合技术的出现和产生,使电影这门伟大的艺术叩响了20世纪的大门。
传入中国的过程
有人认为,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
既然中国与电影的发明无缘,那中国电影发展就由电影放映开始。1896年,卢米尔兄弟雇用了二十个助手前往五大洲去放映电影。就是这样,电影这种拥有艺术和商品双重价值的文化产品,在西方商人扩大市场商业策略推动下,传入了中国。随后,很多欧美商人见中国的放映业有利可图,纷纷来华投资。他们经营放映业,修建及发展连锁式影院,甚至在中国建立电影企业,摄制影片。
中国电影百年历史
中国最早放映的电影——1896年8月11日法国商人在上海徐园“又一村”茶楼内放映的“西洋影戏”。
中国摄制的第一部影片——1905年秋由北京丰泰照相馆与京剧名角谭鑫培合作拍摄的京剧片断《定军山》,为戏曲记录片。它标志着中国电影的正式诞生。
中国第一座电影院——1907年第一座电影院平安电影公司在北京长安街建成,由外商经营。
《定军山》片断
中国第一个电影制片公司——1909年美国人布拉斯基久慕上海这块生财富地,不远万里来到上海香港路创办亚细亚影戏公司。这是中国土地上的第一家影片摄制公司。
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1913年由郑正秋、张石川导演的故事片《难夫难妻》(又名《洞房花烛》),此片是由亚细亚影戏公司开张后的第一部作品,首开家庭伦理剧之先河。
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1921年中国影戏研究社在上海拍摄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
中国第一本电影刊物——1922年1月由顾肯夫、陆洁创办的中国第一本电影刊物《影戏杂志》。
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1922年3月郑正秋、张石川等人创立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明星影戏学校(后改为明星演员养成所),由郑正秋担任校长,培养电影人才。
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电影剧本——1924年,洪深创作的《申屠氏》在《东方杂志》发表。
中国第一首电影歌曲——1930年12月3日联华公司出品的影片《野草鲜花》上映,该片以蜡盘配音的方法配制了中国第一首电影歌曲《寻兄词》。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1931年3月15日,由明星公司摄制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上映,该片采用的是蜡盘配音的技术。
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1941年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铁扇公主》完成,公映后受到好评。
中国美术片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影片——1956年木偶片《神笔》获第八届国际儿童影片节儿童娱乐片一等奖。
中国第一部剪纸片——1958年万古蟾导演我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为美术影片增添了一个新品种。
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电影——1962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我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故事影片《魔术师的奇遇》。
❷ 为什么说电影是科学技术的产物
最早艺术有纯艺术和工艺美术之分。纯艺术多是艺术家做,比如大画家之类。工艺美术就是手工艺者的活,社会地位也很低。手工艺者多是身兼设计者,生产制造者,商人数职。设计并没有从中脱离出来。
但是科技带来的工业革命发生后。工业大生产的趋势下,设计逐渐成文一门单独的学科,从艺术中分离出来。所以没有科学,没有工业生产,也就没有设计的独立。
简单回答就这样。具体的,如果你要写论文或者准备考试,网上又找不到详细资料的话,建议你还是去买本书。一般艺术设计概论或者艺术设计史之类的书就行。
我有一本《艺术设计概论》。李砚祖编写的。有这方面的资料。你可以考虑。
❸ 如何理解电影电视是一门新兴的艺术
影视文化已经涉及到人类的社会生活、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等许多领域,影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已经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关键词] 影视 影视艺术
影视文化已经涉及到人类的社会生活与日常生活、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等许多领域。影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已经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一、影视是大众传播媒介
电影和电视作为一种记录、保存、普及、传播文化的重要手段,其巨大作用甚至可以同人类文明史上创造文字、印刷术等重大发明相比美,在人类没有影视这种现代化大众传播媒介之前,人类文化的成果,主要是通过书籍、报刊,乃至某些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塑等)来记录、保存、传播和交流的。
从这种意义上讲,影视文化的产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史上自从语言、文字、印刷术产生以来,在文化的积累和传播上的一次划时代的革命。传播学告诉我们,人类传播方式的变化速度在不断加快。这种速度本身就具有深远的意义:“从语言到文字,几万年;从文字到印刷,几千年;从印刷到电影和广播,400年;从第一次试验电视到从月球播回实况电视,50年。下一步是什么?某些新形式媒介正在地平线上出现……但是十分清楚的是,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信息时代。”(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
二、影视艺术是文化交流的手段
影视艺术绝不意味着电影、电视只是机械地纪录生活或照搬生活。恰恰相反,任何影视作品都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与艺术创造的产物。因此,电影、电视表现社会生活并不是纯客观的纪录,其中必然渗透着创作者对生活的认识、评价和判断。
当我们在欣赏一部影片或一部电视剧时,除了获得艺术享受之外,还能够体察到某个社会、某个时代、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的社会生活状况。尤其是建立在现代科技基础之上的影视艺术,能够十分清楚、逼真地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非常生动、非常鲜明的社会生活画面。世界各国的影视作品,虽然存在着各种流派、风格和类型,但从这些为数众多的影视作品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各个国家社会生活的状况,可以看到不同时代的风云起伏和变化发展。因此,电影、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和观代综合艺术,能够集中传达出时代和社会的信息,反映出社会生活的变化、时代观念的更这和民族文化心理的嬗变。
三、影视艺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
自从澳大利亚7万年前的岩画被发现后,人类的文化史与艺术史显得更加悠久。在众多的艺术门类中,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文学、戏剧等,都是早在蒙昧时代或者文明时代的初期便已经出现。在以后的一段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人类再没有发明出新的艺术种类。直到P9世纪末叶和20世纪上半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作为现代艺术的电影和它的姊妹艺术电视才相继出现,成为人类科学史与艺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电影与电视共同组成了一种影视文化,对20世纪人类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电影和电视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文化现象,首先是新技术的发明。然后才导致新艺术的诞生。完全可以这样说,电影、电视从诞生到发展的全部历史,都与现代科学技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电影、电视是惟一产生于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姊妹艺术。
电影的诞生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的。19世纪后期,在欧洲工业革命的基础上,欧美等国的科学技术日趋繁荣,光学、电学、化学、声学、机械学以及与此相关的各门科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当时,世界上不同的国家。有许多人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各种实验。正是他们的共同努力。才促成了电影的问世。
直到1895年12月28日,在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一家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白色幕布上放映了自己摄制的《火车进站》等影片,真正的电影才终于问世了。他们第一次在银幕上看到了逼真、活动的人物,这种惊奇感简直令他们目瞪口呆。有的观众看到银幕上下雨,赶紧打起了雨伞;而当银幕上出现火车急速冲来的镜头时,观众中有人吓得大叫,甚至准备站起来逃走。可见,电影这门新的艺术自诞生之日就开始显示出其神奇的魅力。
从诞生到发展,电影始终是一门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的艺术。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电影艺术的发展,对电影语言的创新,甚至对电影美学观念的演变,都有着不容忽视的重大影响。
四、影视艺术是综合艺术
影视艺术是以影视技术为手段,以画面和声音为媒介,在银幕或屏幕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形象,再现和反映生活的一门艺术。
从好莱坞大片所创造的幻想世界,到电视新闻所关注的现实生活,再到铺天盖地的电视广告,无一不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电影、电视作品的创作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艺术活动,这是因为影视艺术是综合艺术的缘故。其他一些艺术门类的创作属于个体创作,比如绘画、诗歌等等。然而电影、电视作品的创作,可以说几乎包括了所有的艺术门类。大的范围就有编剧艺术、导演艺术、摄影艺术、美术设计艺术、音乐艺术、表演艺术、剪辑艺术、录音艺术、等等。十几年来,数字技术全面进入影视制作过程,计算机逐步取代了许多原有的影视设备,并在影视制作的各个环节发挥了重大作用。因此,影视作品的创作是一个大的生产过程,而且缺少哪一门类都没有办法完成创作。影视艺术的综合性,最大限度地吸取了这些艺术门类的手段和技巧。
五、影视艺术发展推动了对大众传播的研究和传播学这门新兴学科的诞生
虽然人类社会早就存在着语言、文字、书籍等多种传播方式,但是,对大众传播的研究却开始于本世纪初,最初是由社会对报刊影响的兴趣所萌生,随之而来的则是对广播、电影等新兴的大众媒介的极大关注。
❹ 电影的来源
“电影的史前史几乎和它的历史一样长”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电影的诞生,确实经历了欧洲国家中许多的科学家、发明家,甚至模仿者的漫长的实验过程。他们在对运动的光学幻觉所进行的科学探索与实验,在时间上,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但人类对于“光影理论”的认识与应用,便可以从2000多年前的中国讲起。据文字记载公元前五世纪,墨子关于“光至景(影)亡”的学说,则是人类对“光学理论”的最早、最科学的贡献。而产生于汉武帝时期,并在唐宋以后广为流传的“灯影戏”,则是对“光学理论”的最初、最朴素的应用与实践。13世纪“灯影戏”传入中东、欧洲、东南亚等地,这便产生了以后的“幻灯”“走马灯”等形象的、运动的视游戏。电影正是起源于这些视学娱乐游戏之中。至于电影的发明所依据的科学技术、物理学原理,则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大英网络全书�6�1电影史部分》,开篇第一句话
一、视觉滞留
“使一块燃烧着的木炭在被挥动时变成一条火带,这种现象曾被古时的人们发现过”但是,将这种视觉现象同电影的发明联系起来,却是19世纪的事情。1829年,比利时着名的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托为了进一步考察人眼耐光的限度,以及对物象滞留的时间,他曾一次长时间对着强烈的日光凝目而视,结果双目失明。但他发现太阳的影子却深深地印在了他的眼睛里。他终于发现了“视觉滞留”的原理。即:当人们眼前的物体被移走之后,该物体反映在视网膜上的物象不会立即消失,会继续短暂滞留一段时间。实验证明,物象滞留的时间一般为0.1-0.4秒。与
此现时,在欧洲的物理学教科书和物理实验室中,也开始采用“法拉第轮”的原理和图画“幻盘”旋转的视觉研究。它们向人类表明,人眼视觉的生理功能可以将一系列独立的画面组合起来,成为连续运动的视象。19世纪30年代,诡盘、走马盘、轮车盘、活动视镜和频闪观察器等视觉玩具相继出现。其基本原理大同小异,即在能够转动的活动视盘上画上一连串的图象,而当视盘转动起来时那些呆滞的、无生命的图象便运动起来,活灵活现。此后,奥地利人又将幻灯和活动视盘相结合,使绘制的静止的图画投影在银幕上,制作出活动幻灯,形成了早期动画。然而,到了本世纪60年代,电影理论家和教育家对“视觉滞留”的问题提出了新的疑义,他们发现银幕上的全部运动现象实际上是跳跃的、不连贯的,但观众却意识到那是一个统一、完整的动作连续。由此证明,真正起作用的不是“视觉滞留”,而是“心理认可”。
二、摄影术
摄影术同样产生于19世纪的欧洲。1839 年,法国人达盖尔根据文艺复兴以后在绘画上的小孔成像的原理,并使用化学方法,将形象永久地固定下来,“达盖尔照相法”产生。/span>意识面前,已经不可能满足于静止的、精美的、单幅照片了,而是幻想着有一天能够将它们相互联系起来,忠实地复制形象动作和自然空间的物质实现。1872 年,最先将“照相法”运用于连续拍摄的,是摄影师爱德华·幕布里奇。他曾在 5年的时间里,多次运用多架照相机给一匹正在奔跑的马进行连续拍摄的实验,并于1878年获得成功。这位天才的摄影师将24架照相机排成一行,当马跑过的时候,照相机的快门就被打开,马蹄、腾空的瞬间姿态便被依次地拍摄下来。为此,爱德华�6�1幕布里奇获得了“拍摄活动物体的方法及装置”的专利权。 1882年,法国人马莱利用左轮手枪的间歇原理,研制了一种可以进行连续拍摄的“摄影枪”。此后他又发明了“软片式连续摄影机”。终于以一架摄影机开始取代了幕布里奇用一组照相机拍摄活动物体的方法。在欧洲,这…时期许多国家中的科学家、发明家们也都研制了不同类型的摄影机。其中,美国的托马斯·爱迪生和他的机械师狄克为了使胶片在摄影机中以同样间隔进行移动,而发明了在胶片两边打上孔洞的牵引方法,解决了机械传动的技术问题。“活动照相”的“摄影术”得以完成。
❺ 电影是谁发明的
电影是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
卢米埃兄弟,哥哥是奥古斯塔·卢米埃尔(Auguste Lumière,1862年10月19日—1954年4月10日),弟弟是路易斯·卢米埃尔(Louis Lumière,1864年10月5日—1948年6月6日),是法国的一对兄弟,是电影和电影放映机的发明人。兄弟俩改造了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所创造的“西洋镜”,将其活动影像能够借由投影而放大,让更多人能够同时观赏。
卢米埃尔兄弟在他们的父亲老卢米埃尔所经营的照相馆中,学会了照相技术们的父亲掌管照相器材厂的同时,研制出了“活动电影机”。作为摄影师出身的卢米埃尔兄弟,对待电影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与爱迪生全然不同的思维观念。
卢米埃尔兄弟采取的是更为现实主义的态度。他们首先摆脱了:照相馆摄影师所具有的封闭的人为空间的束缚,迈向了广阔、开放的自然空间。作品的内容,也是更为努力地去表现和复制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事情和生活,而不是专门去为摄影机安排和搬演实际不存在的事情和生活。
比如,由路易·卢米埃尔最初拍摄的短片:《工厂的大门》、《火车进站》、《烧草的妇女们》、《出港的船》、《代表们登陆》、《警察游行》等等,就直接地表现了那些下班工人、上下火车的旅客、劳动中的妇女、划船出海的渔民、登岸的摄影师和街头行进中的警察等等。
在这些作品中,卢米埃尔兄弟真实地捕捉和记录了现实生活的即景,使人们看到了自己身边的那些真切的生活和熟悉的人群。正如,乔治·萨杜尔所说:从路易·卢米埃尔的影片中人们了解到,电影可以是“一种重现生活的机器”,而不是像爱迪生的“电影视镜”那样,仅仅是一种制造动作的机器”。
(5)电影为什么是科学技术的产物扩展阅读
在电影萌芽时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摄影倾向:一种以卢米埃尔兄弟为代表,主要在现实中去捕捉生活现象,银幕上展现的就是人们身边的琐事;一种以梅里埃为代表,主要记载舞台上已经加工的虚构的生活图画。沿着这两种创作方式,发展成后来的纪录片和故事片两种片种。这两种倾向反映到故事片摄影中来,又逐步形成两种不同的流派:绘画派和纪实派。
卢米埃尔兄弟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又经过自己的创造,于1894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比较完善的、灵活轻便的手提工“活动影戏机”。这是一种既能摄影又能放映和洗印的机器。电影机由一个暗箱组成,内有使35毫米片孔胶片间歇运动的牵引机构和遮光器的转动机构。
它备有一个摄影镜头,以每秒12幅的频率摄影。画面静止时,遮光器开启,胶片曝光,遮光器关闭时,胶片向前运动,这样便得到了负片。然后取下镜头,将负片装到机器上,与另一条未曝光胶片贴在一起,在光源照射下运行,曝光后得到正片。电影机还配有放映镜头,装上胶片后,使机器置于灯泡的照射下,光束穿过胶片和镜头,摄影机变为放映机。
正是在这“活动电影机”的呼呼转动中,卢米埃尔兄弟和他们的摄影师们摄制了以《火车进站》、《工厂的大门》等为代表的最初一批纪录片,由此成为纪录片的开山鼻祖。
❻ 为什么说电影是有技术支撑的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