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信息技术 > 你如何看待媒介技术的善与恶

你如何看待媒介技术的善与恶

发布时间:2022-11-07 00:57:41

‘壹’ 媒介技术对社会发展和变迁产生什么作用

在科学社会体系日益完善的今天,媒介与社会之间显示出更为密不可分的联系。人类在社会实践的动力推动下不断发展和创造新的传播 。
1、媒介是宣传的舆论工具,它们与社会热点互动可以提高社会的透明度,让人民群众更加了解事情的真相,提高了新闻事件的可信度,促进社会进步。
2、提高了新闻的传播速度,让人民群众在第一时间看到了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能够更好地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增进了新闻媒体的实效性。
3、媒介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媒介的演进,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反作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贰’ 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媒介技术的发展对人类传播有什么样的影响

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媒介技术的发展对人类传播的影响有:

  1. 从某种角度来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传播技术和媒介的发展进程:媒介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传播活动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

  2. 媒介技术发展的动因来自人类社会驾驭信息传播、不断提到信息生产和传播效率的基本需求和不懈努力,是社会精神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也是一个社会或时代的精神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

  3. 传播媒介的社会影响并不仅仅取决于媒介的技术或刑事特性,而且取决于掌握和运作它的人和社会组织,取决于他们生产和传播的信息内容。

‘叁’ 如何看待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对文艺传播的影响

首先是新技术和新媒体的特点分析
其次是对传统条件下的新闻事业所具有的局限有什么促进,这种促进带来的正反两面的影响是什么
短期内的影响,长期内的影响,对新闻事业报道的客体的影响 已经对新闻媒体本身的影响。

例如网络的出现,信息量大,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可以相对自由的选择所想要看的内容,这些特点都极大的区别与传统的媒体的被动与弱势地位,从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变成了人们来选择阅读的内容。

第一,突破了原有的限制,更加具有时效性,更加广泛的传播,不受时间空间约束;
第二,传播的主题从传统的大的新闻机构和有话语权的名人,变成了每个人都有话语权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各类新闻内容的分析和对比,必须更有吸引力和骇人听闻才能获取眼球。
第三,大量的冗余和无序信息和行为的出现,一夜爆红的等,网络监管和新闻自由等等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东西。
第四,传统媒体的地位受到严重削弱,平面媒体显然顶不住新技术的攻势,传统媒体何去何从,新媒体是不是不可战胜。

总的来说,新的技术迫使新闻机构更加注重受众的需求,从收视率到点击率,人们从被动的选择到主动的挑选,更大的选择空间,迫使新闻媒体必须更贴近社会的热点和关注点。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更会期待更多的信息;
同时新的技术也使得更多的人获取了话语权,从单纯的受众成为了一个传播者的角色,每个人都可以说话,这在传统媒体时代是不可能的,而那些草根也能通过新技术成为明星。这一点是传统媒体把持者所不能控制的。

‘肆’ 对于新媒体你有什么看法

看法如下:

新媒体的发展使信息传播得更快,信息获取的渠道拓宽。这带来的影响我相信更多还是积极的。在原本信息闭塞的环境下,一些见光死的社会现象或许还能藏一藏骗一骗。但在如今任何事物都追求高速的时代里,这些现象终将会一点一点暴露于众。

所以我们开始正视、批判、反省,我们开始为杜绝这些现象而作出斗争。斗争的渠道变得更加广阔更加透明,斗争也变得掷地有声。这样良性的趋势,其实也得感谢新媒体的成长。但是有一点,信息传播的速度、广度大了,以至于我们还没来得及分辨,就可能已经扩散开来了。

所以也更加需要我们的思考分辨能力。做到不轻信、不妄动、不沉默。最后,希望我们的社会跟随新媒体发展的步伐,变得更加美丽动人。也希望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全民参与建设的社会。



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其最大特点是打破了媒介之间的壁垒,消融了媒体介质之间,地域、行政之间,甚至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边界。新媒体还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一)媒体个性化突出

由于技术的原因,以往所有的媒体几乎都是大众化的。而新媒体却可以做到面向更加细分的受众,可以面向个人,个人可以通过新媒体定制自己需要的新闻。

也就是说,每个新媒体受众手中最终接收到的信息内容组合可以是一样的,也可以是完全不同的。这与传统媒体受众只能被动地阅读或者观看毫无差别的内容有很大不同。

(二)受众选择性增多

从技术层面上讲,在新媒体那里,人人都可以接受信息,人人也都可以充当信息发布者,用户可以一边看电视节目、一边播放音乐,同时还参与对节目的投票,还可以对信息进行检索。这就打破了只有新闻机构才能发布新闻的局限,充分满足了信息消费者的细分需求。

与传统媒体的“主导受众型”不同,新媒体是“受众主导型”。受众有更大的选择,可以自由阅读,可以放大信息。

(三)表现形式多样

新媒体形式多样,各种形式的表现过程比较丰富,可融文字、音频、画面为一体,做到即时地、无限地扩展内容,从而使内容变成“活物”。理论上讲,只要满足计算机条件,一个新媒体即可满足全世界的信息存储需要。

除了大容量之外,新媒体还有“易检索性”的特点,可以随时存储内容,查找以前的内容和相关内容非常方便。

(四)信息发布实时

与广播、电视相比,只有新媒体才真正具备无时间限制,随时可以加工发布。新媒体用强大的软件和网页呈现内容,可以轻松地实现24小时在线。

新媒体交互性极强,独特的网络介质使得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的关系走向平等,受众不再轻易受媒体“摆布”,而是可以通过新媒体的互动,发出更多的声音,影响信息传播者。

‘伍’ 结合自身的媒介使用经历,阐述媒介技术的发展给你带来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核辐射、食品污染、生态恶化乃至信息传播本身都可能成为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风险的来源。危机成为媒介传播语境的重要构成因素。危机议题有赖于媒体的呈现,大众传播提高了危机情况的“社会能见度”。危机的不确定性加剧了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渴望与焦虑;另一方面,受众对危机的认知和理解也离不开媒介。在突发事件面前,单纯依靠记者现场采集新闻的传统模式,正在被大众参与和专业记者报道相结合的方式所取代。

‘陆’ 你觉得现代传播媒介给你带来好处的同时有什么坏处吗

现代传播媒介很广泛。拿现在最流行的报纸、电视和网络来说他带来的好处有很多,受众可以及时的了解外界信息,但是它们同时带来了很多传播问题。

1 信息的不真实性 这点在网络特别明显,但也发生在报纸和电视,例如很久以前引起不良影响的“纸包子”事件,部分媒体为了追求商业利益不惜欺骗受众,导致了受众对外界信息的误解。在网络上的假消息数不胜数,这和网络的管理也有很大关系。

2 不良信息散播 现代传播媒介在商业化的带领下,为了有收视率而大量报道一些不良信息,像年初的艳 ()照门就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很多媒体用黄()色或暴()力吸引观众眼球,产生了很多不良影响。

3 个人权利得不到保证 这点在网络上表现的问题比较多,有人肉搜索,从根本上讲,它侵犯了个人的隐私权。而且网络上还有很多人拿别人照片进行所谓的P图,诽谤。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在电视上,有些媒体为了收视率报出未成年儿童的信息,也是犯法。

4 快餐文化过多 现在部分受众浮躁的心态和新的传播媒介有很大关系,媒体不追究事件深层次的含义而盲目的追究点击率,收视率,而不是为受众带来良好的真实的信息,开阔受众的视野。

第4点扯淡……有点扯的不像话了~~~~
不知道有错字没、将究着看看吧~~

‘柒’ 如何理解媒介技术对人和社会的负面影响

现代社会信息获取的第一途径就是媒介
如今的媒介人(以下简称媒体机构或者“媒人”)
这些人的职业水准,专业精神决定了反映社会面的文明推进。
媒介的技术我个人认为不会对社会才生负面。负面的因素是媒介的内容,真实性,以及虚假的程度决定的。人们相互之间的信任降低,道德的缺失,一大部分是因为报道之后才有的议论,有了议论之后才有的结果。媒介如果不物事,因为点击率或者收视率这种表现的因素大作文章,吸引眼球的,都是给社会带来负面的消息。现在太多的媒介不负责任,骗取了太多的信任,所以才会有这样的话题。
呵,个人想法,不知道主题是不是跑偏了。

‘捌’ 媒介技术的报复效应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我们这期问题也是这个,正在找很多很多资料:
青少年是成长中的一代,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认知学习来适应社会道德要求,进而内化为自己的品质,形成完整的人格。其中,大众传媒是一种重要的认知学习途径。大众传媒从报纸、电影、广播、电视到现今的互联网络,已经集看、听、说、动、玩于一体,传播的信息可以被不同文化程度的受众接受,突破了识字率对受众规模的影响;它还具有虚拟性、交互性、开放性、自主性、创造性等特点,使得成千上万的人们尤其是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跟风”心理极强的青少年在短时间内成为大众传媒的接受者。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3年1月发布的第1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2年底,我国上网计算机达2083万台,www站点已达371600个,互联网络用户已达5910万,而且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在这些用户中,青少年是主体,18岁以下的青少年就占37.3%,18~24岁的用户占37.3%,25~30岁的用户占17.0%。其中,学生就占了28.0%,教师占6.2%,公务人员占8.0%。现在各种传媒的普及率都已比较高,而且正呈上升趋势,正因为如此,大众传媒的刺激和动员对正处于转型社会中的受众(大众传媒的信息接受者或传播对象),特别是那些思想道德正处于形成过程中的青少年的影响甚为剧烈。

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速度大大快于后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可能产生一种“马太效应”,即信息接受过程中的“贫”、“富”差距并非无条件的消失,相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观察到在信息和知识方面“富者更富,贫者更贫”,两者之间的“知沟”不断变宽,差距不断扩大。②许多研究发现,“知沟”现象确实存在。过去由于受受众规模和媒介传播信息容量的影响,受众之间的“知沟”现象存在但并不是十分明显。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和普及,“知沟”现象在不同地域、不同群体之间越来越明显,特别是新传播技术采用带来的整个社会的信息流通量和信息接触量的增大,使得“老的知沟”未能填平,而“新的知沟”又不断出现,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穷者的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

随着大众传媒尤其是互联网络的出现和发展,各种信息以惊人的速度飞越空间,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它以“报道事实”、“提供娱乐”等形式,大量传播可复制的讯息,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传播文化环境,且影响力越来越大。它不仅使传统的社会结构和观念受到冲击,而且也给传统的青少年道德教育人际关系带来了变化

‘玖’ 如何看待媒介的善与恶

从自己的价值观出发去看待呗!还能怎么看待?媒介这种东西,善与恶是相对的。就看你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了。

‘拾’ 关于传播媒介对受众的利与弊有哪些论断

拉扎斯菲尔德与罗伯特.默顿在论文《大众传播、大众鉴赏力和有组织的社会行动》中,讨论了大众传播的两种正面功能和四种负面功能。(正负功能论)
正功能即:①赋予社会地位的功能:大众传播通过新闻报道等多种形式,能够赋予个人、团体、社会问题以及社会行动以显赫的地位,使它们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②重申社会准则的功能:大众传媒通过将偏离社会规范的行为公诸于世,能够唤起社会的普遍谴责,将违反者置于强大的社会压力之下,使其感到维护社会规范的“制度性压力”,从而强制其遵守社会规范。
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又指出,“大众媒介是一种既可以为善服务,又可以为恶服务的强大工具,若不加以适当的控制,它为恶的可能性则更大。”负功能如下:
①麻醉精神——对受众的长期作用。媒介提供伪环境,用符号构建媒介真实。过度沉溺于表而信息和通俗娱乐中, 沉醉在虚幻满足中,失去社会行动力。大众传播媒介易混淆"现实环境"与"虚拟环境"(媒介环境),大众对媒介过分依赖,而媒介带来的事实只是部分再现生活情景,不能代表一种社会趋向,若被人利用则会造成不良后果。
②顺从现状。对批判内容不予理睬。信息的大量涌入造成信息过量,使人们对信息产生冷漠态度。并促长了"社会服从主义"削弱公众的辨别力和对社会的批判精神,把人变成顺从现状的单面人。
③降低审美水平和鉴赏力。大众媒介要迎合大众的口味。
④媒介以兼价的代价占用或剥夺了人们的自由时间。施拉姆——媒介是时间的窃贼。使时间在消遣、娱乐和平庸之中化为乌有。
⑤异化作用。批判学派,马克思。关注人在商品化社会中如何被商品异化,媒介广告。
⑥ 电影电视网络中大量的暴力血腥、色情内容和场面给社会带来消极影响,影响观众尤其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经验学派20年代、80年代研究。
⑦民族文化生存与文化认同危机。卫星直接电视、网络的发展,带来了跨文化传播中国家主权问题,对社会制度构成潜在威胁。对第三世界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造成冲击。美国文化帝国主义,文化霸权,话语权。
陈水扁试图用教科书、教科书强调台湾文化史原着文化,试图将其与大陆分离。
⑧人们过多依赖媒介带来的间接交流后人际间的社会交往互动逐渐减少,与社会群体逐渐疏远陌生。"电视人""容器人"——指那些将闲暇时间完全用于大众媒介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等完全与媒介内容相连结的人,思想观念乃至行动方式都源于电视,极端自我内化,心理封闭,无法应付现实世界的种种变化,而完全成为一种收集媒介信息的"容器"

阅读全文

与你如何看待媒介技术的善与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美代理人什么意思 浏览:746
产品怎么插入表格里 浏览:235
个人开增值税发票要哪些信息 浏览:900
交易所系统维护是多久 浏览:16
个人承包市场国家有哪些规定 浏览:358
传递信息怎么更清晰 浏览:482
隐藏正在运行的程序是什么 浏览:614
变电安装技术总结怎么写 浏览:484
代理洗漱用品怎么样 浏览:691
国外农产品电商平台有哪些 浏览:951
白石洲到福田农批市场地铁怎么走 浏览:213
一份市场数据调查多少钱 浏览:598
梦幻刚买的好宝宝多久能交易 浏览:539
景泰牛肉面调料怎么代理 浏览:508
市场营销没用怎么办 浏览:329
公司产品被仿冒怎么走法律程序 浏览:518
进货时赠送产品为什么有库存单价 浏览:690
信息管理属于哪个学科大类 浏览:326
世界最先进的停车场技术有哪些 浏览:658
交易所usdt怎么解冻 浏览: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