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信息技术 > 什么技术能让传统文化保留

什么技术能让传统文化保留

发布时间:2022-11-06 03:43:32

‘壹’ 如何把传统文化的"根"留住

莫让传统文化遗失近年来,传统节日“申遗”备受关注,可见传统节日亟须在继承中丰富发展。如何传承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节日,留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脉,并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值得深思。刚刚过去的清明节,让人们再一次体味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近年来,经常有人倡议将我国传统节日捆绑申遗,对此,笔者举双手赞成。问题是,申报各种“文化遗产”,难道只是为了多得些现实的好处,甚至多得些经济的实惠?君不见,那些地方性的申遗,不少地方不惜弄虚作假,甚至不顾颜面,居然连西门庆故里也拿出来当宝贝说事……这不就让文化遗产的申报完全变味了吗?就像最近一直有人批评的,有些申遗是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而有些申遗成功后却又不知道保护文化遗产。这里,笔者还想特别提出的一个问题是,我们今天保护的各个级别文化遗产的名目确实已经不少,但是,我们对这些“文化遗产”的继承,是不是有些只继了“遗产”,却恰恰“遗弃”了“文化”了呢?就拿清明节来说,我们享受着这个法定节日的放松、休闲、开心、随性,当然也有机会祭奠故人以寄托怀念之情。然而,“清明”真正的文化内涵是什么?“清明”的来历又究竟是怎么回事?究竟有多少人认真地想过呢?又究竟还有多少人在“清明”这样的日子里,能够想起那个渴望国家“清明”,甚至以生命呼唤“勤政清明”的介子推呢?然而,十分遗憾的是,如今我们大多数人都只是把“清明节”当成了一个“假日”,或者顶多也只知道这是一个扫墓祭奠的节日。而如上所言,“清明节”的文化内涵是这样被淡忘了,或者是被有意无意地淡化了。那么,别的传统节日又是怎么样呢?其实,也有很多是在商业化以及技术化的包围下渐渐变味的。就拿春节这个我国最重要最隆重的节日来说,原本不仅是合家团圆日,而且也是亲朋好友,甚至邻里同乡之间相互拜年祝福、交流情感的节日。但是,到了今天,这些拱手相揖、笑脸相对的温暖场景,全都被短信、邮件等取代了。尤其是,人们手里有钱了,不管鞭炮有多贵,也都千方百计尽量把鞭炮造得更大更响。从除夕一直到元宵节,人们的心思几乎都用在了折腾那些烟花爆竹上面了。巨大的噪音和烟尘以及鞭炮碎屑铺天盖地,那污染的程度让我们的祖先看了一定会目瞪口呆!我们的国民,尤其是我们的文化主管部门,能不能想一想,我们的传统节日既然是文化遗产,那么,应该怎么把我们的传统节日,过得更有文化?

‘贰’ 中国传统文化如何保留

保留中国的传统文化,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发展,要去除取经,这样才能够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创新当中,保持它的生命力

‘叁’ 互联网+文化为何要保留传统文化的特征

“互联网+文化”融合持续加快,中国文化迎来新发展
自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以来,互联网深刻地影响并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成为世界公认的网络和数字化大国。1998年,随着网络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的诞生,网络文学作为中国网络文化产业最早形态进入网民视野。

一直以来,文化与互联网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和强大的融合力。业内人士和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表示,随着“互联网+文化”的融合持续加快,中国文化正在迎来新发展、新平台、新生态。

新环境带来新气象催生新业态

2月底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普及率达59.6%,全年新增网民5653万;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比例达98.6%。

一些代表委员表示,互联网文化的新气象、新生态不断呈现,互联网向上、向善的正能量正在得到广泛传播。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各类文化表达在网络新生态里的探索、成长、迭代。

随着互联网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跨界融合的趋势逐渐向纵深发展,传统的文化内容生产、传播和消费模式也在发生深刻变革。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网络视频、网络音乐和网络游戏的用户规模分别为6.12亿、5.76亿和4.84亿。

以网络视频为例,在内容层面,各大视频平台不断注重节目内容质量提升,许多自制内容走向精品化。2018年上线的网络剧、网络综艺、网络电影等节目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呈持平或下降趋势,但播放总量、单剧播放量均大幅增长,精品、独播、创新的内容形态更受用户青睐。

数字技术推动传统文化“活起来”

在一块大屏幕前,通过虚拟互动展示,观众可以仔细观察青铜文物“虎蓥”的每个细节。这是记者近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虎蓥”展览厅内看到的一幕。为了让观众更好地了解文物,技术人员制作了虚拟展示,增强游客的互动体验。

近年来,《如果国宝会说话》《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爆款走红,也带火了“文博热”。最新统计显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博物馆数量从1978年的349家增长到现在的5136家,2018年参观人数超过10亿人次。

为让文物更好“活起来”,推动传统文化走向大众视野,多家博物馆纷纷探索智慧博物馆建设。以国家博物馆为例,2018年启动“智慧国博”项目,到2021年拟初步建成设施智能化、数据融合化、管理高效化、服务精准化的运营服务体系。“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让文物通过多种方式‘活起来’,让观众更近距离感受文物历史、文化、审美、科技等方面的内在价值。”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委员说。

全球巡展的“大英博物馆百物展”运用动态地图备受公众好评;文物修复方面,虚拟现实技术、3D打印技术正在发挥重要作用;故宫博物院开发“掌上故宫”“每日故宫”等日点击量超100万次,大大缓解了游客增多的压力。“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呈现明显的数字化趋势,传播手段也在日益更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必须与‘互联网+’深度结合。”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名誉院长、苏州市苏剧传习保护中心主任王芳代表说。

精品IP“玩法”丰富多样

近年来,以传统节日为契机,表情包、直播、短视频等互联网产品纷纷重点打造节日内容,每逢假日在刷屏朋友圈的同时,也不断提高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比如,字节跳动推出了“国风计划”,通过一系列优质内容扶持计划,对优秀创作者进行鼓励;陌陌直播以“直播+传统文化”方式推出非遗、民间艺术等直播内容,让传统文化更直观地与直播用户接触,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另外,伴随互联网平台的发展,文旅市场也迎来了一大发展机遇——“文化IP”。以博物馆为主的授权业务兴起后,讲究生活品质的IP产品得到大批网民青睐。以颐和园为例,过去一年里共上线文创产品560余件,从文具、生活家居、服装箱包到食品、珠宝饰品、数码周边应有尽有,这些在天猫、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也都能觅得身影。

有代表委员提出,互联网时代,传统文化与互联网产品的结合实现了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双丰收,也让更多的互联网用户重新认识了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形成当代表达至关重要,文创产业应更多思考传统文化IP如何挖掘、文创产品如何作出差异化。

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让文化生态更繁荣

伴随互联网文化迅速发展,不可避免出现一些新问题。“自媒体、短视频等迅速崛起,也伴生了一些庸俗、媚俗、低俗产品。”江苏省淮剧团国家一级演员、省剧协副主席陈澄代表表达了她的忧虑。不仅如此,移动端参与个性化、碎片化传播,也不断加大互联网治理的难度。

2017年4月出台的《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要“坚持导向,提升内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社会效益优先、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这实际上对互联网行业内容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家应通过加强立法等形式设置下限,不断规范和约束网络平台。”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碧霞委员说。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互联网文化市场形势,近年来,《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法规陆续出台;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文化和旅游部、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等也对互联网平台违规行为不断加强监管。

“现在情况比前些年好了很多。”让吴碧霞委员感受深刻的是,现在一些KTV里点歌、App平台下载歌曲时都需要付费,这些都说明互联网上音乐版权保护体系在日益完善,网络文化市场秩序在不断规范。

“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让互联网文化生态更加繁荣,让互联网成为全社会共建共享的精神文化家园。”陈澄代表表示。

‘肆’ 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无论辉煌,还是衰落,无论是强悍,还是软弱,都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影响。然而,何谓文化?中国古人在《周易》中就有所记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即文明教化之义。而西方人定义:“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是为如今的文化之义。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我们的影响根深蒂固。无论我们现在和国际如何接轨,无论我们的生活里有多少外来文化的影子,但只要是中国人,就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传统文化该如何弘扬?弘扬哪些方面?正如只有正确认识我们自己,才能扬长避短一样,只有认识剖析传统文化,才能将传统文化发扬广大。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悠远性和独创性
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没有中断过,是一环扣一环的连续发展的唯一的独立文明。埃及文化因入侵者的变化一度希腊化,后罗马化,再又伊斯兰化;希腊、罗马文化因日耳曼人的入侵而中断;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巴比伦文化更是被赫梯灭亡,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而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中从未产生过断档和空白。仅就文学而言,从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魏诗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脉相承。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就曾对中国传统文化给予高度赞扬,他说:“世界上有古无今的文化很多,有今无古的文化也很多,而有古有今的文化则很少,像中国这样波澜壮阔的文化传统简直是独一无二的历史现象。”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和统一性
中国传统文化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华夏文化为中心,同时汇集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发挥了强有力的同化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的任何时刻都未曾分裂和瓦解过。即使在内忧外患的危急存亡关头,在政治纷乱、国家分裂的情况下,它仍能保持完整和统一,延续至今而能基本保持原貌。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兼容性和再生性
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兼收并蓄,体现在诸子百家在争鸣中能够取长补短,相互融汇;汉民族文化能够长期吸收周边少数民族的文化;对外来文化也能够敞开它博大的胸怀,有扬有弃的吸收、整合。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但因中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所以内部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的稳定和统一造就了它的悠远和独创,兼容和再生造就了它的多样。历史上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文明的先驱,领先世界文明发展的潮流,对世界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时值今日,中国的传统文化虽已衰落,但仍具有极其旺盛的生命力。该如何弘扬传统文化,使其重放光芒?这就要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入手,探寻其对人类世界的新的意义。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新的营养
君不见,当今之世界,纷争不断,战祸频起。特别是伊斯兰世界与基督世界的对抗,更是给世界各地带来无穷灾难。而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和谐与中庸,它不象西方文化那样讲求分别与对抗,而是主张“天下百虑而一致,殊途而同归”,提倡在主导思想的规范下,不同派别、不同类型、不同民族之间思想文化的交互渗透,兼容并包,多样统一。
君不见,当今之世界,“民主”“自由”漫天飞舞,战乱此起彼伏。同一国之民分立对抗,互殴不止,致使国家动荡不安,经济每况愈下。这都是西方所谓“普世价值”之功。而中国传统文化能够流传至今从未中断过,甚至在外族入侵时仍能保持自己的原貌,反而还给周边族群以深刻的影响,不仅在于它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具有自己的特殊的政治观和社会观,还在于它存在一种超越国界、超越种族、超越意识形态,体现人类追求富足和人道主义的普世价值,那就是“仁”。它包括了对内的克己和对外的爱人,反映了人类宽以待人、相互谅解、相互忍让、相互敬重、相互期许的仁爱精神,期望“泛爱众”,人人和平相处,慈悲为怀,这才是人类应追求的幸福、安宁与和谐的普世主义精神。
君不见,当今之世界,环境恶化,天灾不断,资源近乎枯竭,全球危机已经显现。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但却造成人与自然的异化,人类与自然的搏斗终于遭到自然的报复。西方的一些科学家把目光转向中国,包括《老子》《论语》在内的中国经典受到重视。这种情况的出现,完全是由于处在科学发展困境的科学家们寻找世界观启发的努力,而不是由于什么一时的感情冲动。1988年1月,全世界的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聚会,他们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想要在21世纪活下去,必须回顾2500年,吸收孔夫子的智慧。”
然而作为处在社会转型期的我们来说,如何弘扬传统文化,就是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成果运用到当今社会的建设当中,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传统文化之间寻找一条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国要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绝不能长期跟在西方国家的后面循规蹈矩,而应该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模式。只有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新的营养,创造一条有别于西方,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国才能真正强大,传统文化才算得到了真正的弘扬。

‘伍’ 传统文化正在消失,我们如何做到文化的传承与保留

对于个人,应当积极的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对于社会,应当开展一系列的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对于国家,应当积极的引导公民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1、作为中国的公民,我们应当尊重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迄今为止已经有了5000年的历史积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的推陈出新对于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至今保留在现在。所以说对于每一个公民而言,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对自身是一个提高,更有利于国家文化的传承。综上所述,身为公民我们要摆清楚自己在这个社会上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应当逐渐的培养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这样对于自己不仅是一种提高,而且对于弘扬中国文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陆’ 区块链技术怎样赋能传统文化

区块链技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方式。因此,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防篡改、透明和加密等特性。在文物进行数字化信息采集之后,利用区块链技术对文物数据进行块链式存储,实现永久性保存下来,可供后人作为研究历史文化的依据。NFT数字艺术品市场在2021年呈现爆炸性增长,拥抱NFT热潮,湖南搜云科技推出了一体化数字艺术品 IDA(Integrated Digital Art)总体解决方案。2021年7月30日,由中华老字号荣宝斋制作的齐白石、张大千、傅抱石等国画大师的一体化数字艺术品即将上线,具体信息请留意中国民族文化数字文库-金主数字艺术品登记平台。

‘柒’ 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传承传统文化

用新媒体传承传统文化的方法有很多,但宗旨只有一个,就是让更多的人能认识传统文化并能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捌’ 如何把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教育平台该做些什么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总体概括。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人闲桂花落,月静春山空”,天人共鸣感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需要继承和发扬的精华部分。三、保护与创新。最好的传承首先是保护,只有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保护好了,才能做到继承和创新。有地方有的人总结提出的:“中华源,孝悌先,约以礼,勤业俭,立诚信、报国忠。”可以认为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版。

教育平台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方面应该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作者认为:教育平台具有高端教学人材资源多、授众广泛、对社会影响大的优势。这些优势是其他行业和平台无法比拟的,所以,教育平台在做好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方面,可以大有做为。比如在推广运作教育项目上,优先考虑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通过平台上的各种推广、传播形式来宣传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从而起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作用。

‘玖’ 如何用最新科技手段释放传统文化时代活力

烟云缭绕的幽谷,波涛汹涌的乌江,这些在传统舞台上难以具象呈现的情境,在3D全景声戏曲电影《霸王别姬》中有了生动展现;而京胡和锣鼓,则透过立体环绕声效回荡在影院。该片自2015年在美国杜比剧院举行海外首映后,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美国纽约等多地展演,让一批又一批海外观众屏息凝神。影片也获得国际3D先进影像协会颁发的世界3D电影最高奖“金卢米埃尔奖”,成为首部获得该奖的中国电影。

昔日几个小伙伴只能凑在幕布前观看的传统皮影戏,借助多媒体影像手段,有机会进入大剧场演出。上海木偶剧团创排的《花木兰》采用电影银幕般的皮影布架,在观众面前展开立体的观看空间。这一创新,使故事传递出的孝悌爱国、祈愿和平的思想也跨越国界赢得共鸣。在去年塞尔维亚第18届“金火花”国际木偶艺术节上,该剧获得“特别奖”“优秀剧目奖”和“集体表演奖”三项大奖,成为最大赢家。而在今年,“金小丑”艺术节两场演出剧票均售罄,在第二场,主办方特别在台前加了两排座位。

‘拾’ 有哪些好办法留住传统手艺

1、传统工艺体现并呼唤“工匠精神”

浏阳夏布是一种驰誉中外的传统纺织工艺,拥有悠久的历史。为促进夏布工艺的传承发展,当地政府组织夏布纺织户成立了相关行业协会,不少手工艺人还注册成立了公司,决心把这项传统手工艺传承下去。

如今不少传统工艺都面临着生存的难题。随着现代工业生产方式的发展,传统工艺的生产方式开始没落,一些优秀的传统工艺面临后继乏人的处境。

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提出发掘和运用传统工艺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和工艺理念,丰富传统工艺的题材和产品品种,提升设计与制作水平,提高产品品质,培育中国工匠和知名品牌,使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得到新的广泛应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的需要。

传统工艺追求精雕细琢、专注细致的制作方式正是近年来所提倡的“工匠精神”的体现,在质量粗糙的快速消费品流行的今天,精美的传统工艺重新获得了人们关注的目光。“我国工业化生产与技术革新促进了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但同时,技术代替艺术、机器代替手工、共性代替个性、数量代替质量等问题凸显,‘中国制造’更加呼唤‘工匠精神’,需要质量的提升。”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连辑指出。

实际上,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时代,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工艺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手工制品,在海外展览、对外文化贸易中广受欢迎,展现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影响力和生命力。

2、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结合起来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融合现代创意和设计,将以创新的方式传承传统工艺,并推动其持续发展。

对于传统工艺发展现状,徐艺乙指出,手工艺品中所表达的审美观念与思想价值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其设计和制作也应当与时俱进,将古老的传统工艺与现代技艺、现代设计结合起来,与实际生活和时尚需求结合起来,通过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新的生命力。

“振兴传统工艺,就一定要让它适应和影响现实生活,而不是与现实生活相脱离。”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河指出,如今,人们的生活方式变化迅速,这就需要让传统和现代结合起来,让传统工艺文化融入生活中,融入现代工业生产之中,推动传统工艺的现代转型升级。

一方面,现代科技手段可以促进对传统工艺文化的保护。另一方面,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为现代工艺品的生产提供了创意来源,在人们追求个性化和品质化生活的今天,融入传统元素设计的手工艺制品受到更广泛的欢迎,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促进传统工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传统工艺如何走向现代化?有专家认为,促进其产业化和市场化是关键。文创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创新,传统工艺不仅需要通过传统的方式学习继承,也需要融入现代市场意识,通过创新提升其文化创意附加值。

“手工艺生产企业可以为社会创造可供体验的文化空间,要发展体验经济,鼓励有一定规模的手工艺企业完成由普通生产企业向生产、观光、体验、销售的文化综合体转型。”中国艺术研究院手工艺研究所所长邱春林指出。

民间传统工艺是来自基层的原生态工艺技艺,进一步推进传统工艺产业化发展,需要政府、社会等多方共同努力。可以通过相关政策,进一步提高民间传统手工艺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制订出台关于推动民间传统工艺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建立专项资金,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应借助互联网的优势,积极拓展渠道,构建以现代电子商务平台为主、传统营销手段为辅的现代营销网络,逐步建立完善工艺产业电子商务平台,从而提高传统手工艺产业发展的品牌化程度。

目前来看,更需要通过基础文化教育来增强年轻人传统对工艺的理解,加强对传统手工艺人才的保护和培养。“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已经发展起来,以现代教学体系代替师徒相授的传统教学模式将有利于传统工艺的持续发展,也可以将传统工艺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通过加强研究和创新创意获得消费市场的认可,激发年轻人对传统工艺的兴趣。

阅读全文

与什么技术能让传统文化保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画内松岛屋怎么代理 浏览:372
昂达主机板驱动程序怎么操作 浏览:308
哪里可以查看咸宁停电信息 浏览:122
二手房交易中的个人所得税是多少 浏览:906
excel复制数据到微信如何变成图片 浏览:787
有机联系的市场体系指的是什么 浏览:866
高桥市场是卖什么的 浏览:20
花鸟市场白色小鸟叫什么 浏览:576
推销产品的话术怎么讲500字 浏览:904
穿越火线哪里可以交易点券 浏览:297
工作走程序是什么意思 浏览:554
武汉箱包市场在什么地方 浏览:71
交易猫的代金券怎么卖 浏览:468
义乌批发棉花市场在哪里 浏览:966
技术资料库主要包括哪些资料 浏览:421
微信小程序码是什么 浏览:605
当地公证处要证实异地信息要多久 浏览:554
plc程序中怎么查看触摸屏的ip 浏览:910
身边的数据都有哪些 浏览:224
什么是技术设计 浏览: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