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日本想要脱离美国控制,可以怎么做呢
二战结束之后,美国开始对日本大家扶持,1951年9月8号,双方签署了《日本国和美利坚合众国之间的相互协力及安全保障条约》。
他更希望有美国的保护,自己睡觉也能安心一些,只不过是有些威胁而已,但威胁终究只是威胁,有了美国保护,别人不敢付诸行动。
‘贰’ 被美国打压40年,日本为什么还成功实现产业升级
被美国打压的这40年美国和日本之间一直存在着非常厉害的贸易摩擦。一直都是日本不断的在让步,但是为什么日本还能成功地实现产业升级。完全是因为日本所采取的政策非常符合时代的发展。不断地进行产业升级和转型。就是由于日本的不断努力,再加上日本的不断创新,所以实现了日本现在成为了一个发达的经济体。
有压力才有动力,在美国的压力下主动承担压力,推进产业升级,对传统行业进行转型。日本的纺织业一直比欧美起步要晚,在发生贸易摩擦之后,日本纺织业就进入了碳素纤维的领域。
‘叁’ 经常听说日本许多领域的命脉是控制在美国手中的,请问具体是如何控制的
日本几乎可以被认为是美国的殖民地。
第一,日本国土上有美国的军事基地,那这是对日本最表面的控制,你日本敢不听话吗?不听话我军队的炮口就瞄准着你的国土。稍有异动整个国家都会沦陷。
第二,日本有个机构叫东京地检署,里面成员很多为美国特工,拥有权力不经日本方面许可就能随意搜查日本高官。这样日本官员们的把柄基本上是被美国人握在手里的,日本的高官敢不听白宫的话吗?
第三,日本的经济,在美国的军事和政治威胁下,美国逼迫日本签订了广场协议,长期从日本掠夺财富。
第四,科技方面,美国严格限制日本科技的发展,基本只能生产不是很敏感的科技产品或者民用产品。这就让日本的产业发展很畸形,虽然日本人造民用汽车很厉害,但是中国能做的炮钢日本连一吨都生产不出来。一旦打仗,日本现在库存的坦克消耗光了,假如美国不卖给日本相应的材料的话,日本连合格的坦克都造不出来。
日本的航空业也被严格限制,日本不被允许建造大型的风洞,想要设计飞机必须吹风洞来获得数据,而风洞只有中国,美国,欧盟,俄罗斯才有,日本想设计飞机就只能把自己的核心数据暴漏在有风洞的国家手里。
日本的军舰同样被控制的死死的。日本不被允许研发自己的控制操作系统,用的是美国的系统,日本没有自己的导航卫星,用的是美国的GPS定位,一旦打仗,美国断了日本的数据,日本就是瞎子聋子,只能挨打。
文化上,日本人长期接受亲美亲欧教育,以欧美为荣,整体上成为了欧美的附庸。
所以,从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来看,日本都是一个被以一种文明的方式殖民的国家。
‘肆’ 日本拥有哪些全球垄断性行业
要说明的是,其实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垄断。那种制造垄断,行业第一的模式其实本身值得商榷。因为事实证明,大多数人的智力水平差距没那么大,技术这道坎,很容易通过资本堆积强推过去。所以,我们说的垄断,并非完全的垄断,而是一些优势产业。题主问日本,那么我们就来谈几家日本的优势企业优势行业。
这家传感器供应商在互联网时代大展拳脚,其业务能力十分庞大,其传感器业务营收稳定在人民币百亿附近。属于比较前沿的 科技 工业公司。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是现代工业三大支柱。未来人工智能需求也不低。在这个方面,国内传感器发展如今依然处于瓶颈期。有量,但是技术积淀不够。很多人可能依然在盯国外的半导体技术,殊不知传感器,才是限制走向未来的关键法门。
我国技术凸起,主要来自于NCM技术,也就是三元锂电池里面的镍钴锰酸锂电池,原因就是松下牢牢的掌握着生产镍钴铝酸锂的技术,这种技术制备难度较高。我国权衡后,决定弯道超车。当然,NCM技术可以说打破了垄断,不过两条技术路线的优劣,实际上还没有决出胜负。大概最后还是要看特斯拉的选择,他是否最后会选择NCM来替代他现在的电池呢?可以期待。日本很多技术也是有其本身的问题,其追求精益化,喜欢关门搞研发。所以经常会出现技术很好,但是商业化一般的产品。 历史 上典型的,就是等离子电视。
吉田拉链,能够卖到将近人民币400亿的全球营收,是不是很令人吃惊?不用吃惊,吉田拉链在中国有三个制造工厂,所以,其并不是什么拉链技术,其实资源整合者,老牌供应商,和德国沃斯集团卖螺丝钉,有点类似。
小厂子,全世界6成份额。超低温和强磁场的技术能力世界一流。
前段时间,日韩一感冒,他就上前台曝光。9成市场份额不是盖的。
生物制药领域日本企业普遍规模不如欧盟,比不过辉瑞,罗氏。但是研发创新能力很强。主流的生物单抗,主流的药物研发在各个种类上都和欧美有追赶和对抗。
以上,其实日本的企业呈现两极化。好企业要么是大财团,要么是小而美。主流工业小而美为主。但是日本工业有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比较封闭,他们关上门自己搞一套,然后技术难度很高,他们认为有足够的壁垒。结果,全世界人民不喜欢。所以,日本工业适合单点突破。他们有创新,比如在芯片领域,工业上某个领域,做精可以,但是整合能力欠缺。
比如这几年明显下坡的日本家电和消费品。你会发现日本制造和我们中国制造没有太多的不同。因为当我们拿到一个手机,我们并没有觉得日本索尼手机和中国华为比有什么优势。同样的,佳能相机的竞争者也越来越多。但是日本人关上门来自己玩一套的能力有时候也是大有裨益。比如很多领域,其实向产业链上游找,你总能找到日本的企业。日本和德国的企业模式,很多人叫做隐形冠军。赫尔曼西蒙收集了全世界2734家隐形冠军公司的数据,德国拥有1307家隐形冠军,是数量最多的国家,美国是366家,日本是220家,中国68家(个人认为这种数据并不是很公正,但是能说明一些小问题)。
三井集团
是日本的四大垄断财阀之一,是由三井家庭统治的财阀而发展起来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和战争期间,该财阀一直居日本四大财阀之首,是日本经济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井集团的东京芝浦和石川岛播磨两大支柱企业,二战后一度均奄奄一息、濒临倒闭。经土光敏夫的"让一切充满活力"的整顿治理,均重获新生,东芝成为日本工业5强、石川岛成为日本工业50强之一,称雄于国际市场。
三菱财团
三菱财阀的 历史 可以追溯到岩崎弥太郎在土佐藩经营的运输业务。岩崎弥太郎在1870年(明治3年)担任土佐藩在大阪。
三菱财团市西区堀江设立的土佐藩藏屋敷(负责储藏并贩卖来自各地方大名的货物的组织)中99家商会的领袖。次年,日本实行废藩置县,99家商会成为个人企业。于是岩崎弥太郎从土佐藩购买了三艘船只,在1873年设立三菱商会,开始经营海运(后发展为日本邮船)和商贸(后发展为三菱商事)等业务。
安田财团
安田财团正式成立于1966年,目前由30家左右的大企业组成。日本人称富士山为"芙蓉之峰",所以富士财团又称芙蓉财团,该财团在日本制造业、商业和金融业等各重要领域有较大的影响力。其核心企业有富士银行、日产 汽车 、日本钢管、札幌啤酒、日立、丸红、佳能以及日本生产轴承最大企业日本精工及农业机械最大厂家久保田等。以纺织业起家的丸红商社是日本的大型综合商社,是世界最大的商贸企业之一。富士财团的经理会称"芙蓉会"。
住友财团
19世纪中叶,日本市场逐步对西方开放,住友商社也更为广泛地在冶钢及炼钢等领域发展起来。到20世纪初,住友家族已经迅速发展成为日本国第三大金融财阀。上世纪30年代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颇具政治影响力的垄断集团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追随者,住友财团也不例外。在此期间,住友财团的家族集中化更加明显,该财团的大部分产业都集中到了住友家族手中。到1937年,住友家族的第16代传人已经掌握了财团股本总额的90%之多。
日本战败后,各财阀在美国的限制下纷纷解体而改组成为企业集团。随着战后财团的解体,住友旗下的企业也走上了各自独立的道路,住友家族在日本政治经济上的影响力也大大削弱。但是,随着战后日本经济的复苏,住友财团又东山再起,日益发展壮大。在不同的事业领域中发挥着作用,从那以后,住友商社更加广泛地参与国际间金属、机械、石油、化工、食品及纺织等领域的贸易活动,成为住友财团的核心企业及日本四大贸易商之一 。住友政友的《文殊院旨意书》作为住友的企业精神被代代传承。现在住友集团已经成为日本屈指可数的企业集团之一。旗下多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的行列。
朋友们好!
日本现在虽然在大众市场上面的产品逐步在减少,但是日本仍然在工业市场上面很多领域内占据了比较领先的地位,甚至是处于垄断的地位。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日本在那些领域内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的。
佳能精机公司就是 Canon TOKKI, 生产真空蒸镀机,工厂很小,只有343名员工,但是每年却能够创造几十亿美元产值。真空蒸镀机的能够将 OLED 发光材料附着在玻璃基板上,是 OLED显示器必不可少的。佳能精机一年只生产九台,订单往往要等两年以上,可以说是处于垄断地位。
日本高精度机床产业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了。日本拥有森精机、大隈、天田、捷太科特、牧野、小松等上百家超高精度机床生产企业。这些机床可以用于军工产业,山崎马扎克(MAZAK)是美国军工厂的机床特供方,F22战斗机的发动机是用日本新日本工机的五轴机床加工出来的,还有一些超跑的十缸,十二缸的发动机是由日本松浦机械的精密机床加工出来的。
日本在半导体材料生产方面长期保持领先的优势,生产半导体芯片需要19种左右的必须的材料,缺一不可,且大多数材料具备极高的技术壁垒。现在日本企业在硅晶圆、合成半导体晶圆、光罩、光刻胶、等14种重要材料方面均占有50%以上的份额。
目前碳纤维生产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日本东丽、帝人和三菱公司手中。这些公司目前仍跻身世界最大的碳纤维生产商行列,占据了全球70%以上的市场份额。
目前来说,全球范围内碳纤维生产工艺领域申请量进入全球排名前10位的都是日本申请人。
在CMOS摄像头领域,日本索尼占全球的50%份额,而这仅仅是日本的一个公司。现在我们的手机产业可以说对于CMOS的需求量非常大,不过本国的产量根本供不上需求。现在好多比较好的CMOS摄像头还是来自于日本。
日本在高端电阻、电容、电感等 产业拥有很强的控制力, 例如日本村田、TDK公司、Taiyo公司、京瓷是全球SAW滤波器主要供应商,日本村田和Taiyo公司是电容电感主要供应商。被动元件的主要应用领域有消费电子、 汽车 电子、家电等,其中消费电子占据行业70%以上应用空间。
现在可以说日本在被动元件领域内,特别是高端电阻,电容,电感等领域内拥有较强的控制力。
综上所述,日本现在虽然在消费者领域内竞争力有所下滑,但是在工业领域内可以说仍然保持着很强的竞争力。包括高端机床产业,半导体高端材料,碳纤维,摄像头,高端电阻,电容,电感等产业,已经显示产业等还是处于全球领先的地位。
感谢阅读!
1,传感器:基恩士,这家传感器供应商在互联网时代大展拳脚,其业务能力十分庞大,其传感器业务营收稳定在人民币百亿附近。在这个方面,国内传感器发展如今依然处于瓶颈期。有量,但是技术积淀不够。
2,超高真空扫描探针:unisoku,小厂子,全世界6成份额。超低温和强磁场的技术能力世界一流。
3,真空蒸镀机:Canon Tokki,前段时间,日韩一感冒,他就上前台曝光。9成市场份额不是盖的。
4,拉链:YKK,吉田拉链,能够卖到将近人民币400亿的全球营收,吉田拉链在中国有三个制造工厂,所以,其并不是什么拉链技术,其实资源整合者,老牌供应商,和德国沃斯集团卖螺丝钉,有点类似。
5,锂电池技术NCA:松下,我国技术凸起,主要来自于NCM技术,也就是三元锂电池里面的镍钴锰酸锂电池,原因就是松下牢牢的掌握着生产镍钴铝酸锂的技术,这种技术制备难度较高。我国权衡后,决定弯道超车。
说实话,垄断性行业在哪个国家都不太存在,原本现在就是一个全球化的 社会 ,火箭都有很多人在造了,不再是一个国家主宰的世界格局了。但是话说回来,在某个行业,某个国家存在绝对优势也是正常,因为产业分工不同,造成了现在的这局面。 所以下文我要讲的是,日本有哪些几乎被垄断的行业或者产品。
在基础化学领域,日本MMA(生产透明有机玻璃的原材料),日本三菱レイヨン占据了全球38%的份额,可以说是半垄断的地位,在光学以及 汽车 领域,应用十分的广泛;在平板玻璃上,旭硝子以及日本板硝子两家公司,占据了全球15%的份额;信越化学,在聚氯乙烯树脂方面占据了10%的地位;
在高性能化学领域,日本的地位更加重要,有些材料可以占据到全球一半以上的份额!
日本的TOSOH(东曹株式会社)占据了全球60%的份额,锆氧是用在耐火材料、燃气轮机以及陶瓷等领域的基础材料,是耐高温的主要材料之一。
晶圆的名称,由于最近国内芯片的话题十分流行,所以很多人也都听说过。现在我国还没有太大的能力生产12inch以上的晶圆。日本的信越化工和SUMCO占据了世界上60%以上的晶圆份额,之前的半导体涨价,也是和晶圆的生产能力有关;
EVOH树脂材料,日本的kuraray公司占据了65%,日本合成化学占据了25%的份额,合计占据了全球80%的份额。
在液晶显示领域,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日本厂家,这个领域很难发展。
上图是一架飞机上使用碳素纤维的地方,几乎覆盖了飞机的上下左右。日本公司占据碳素纤维的比例为70%,其中东丽占据了40%,东邦占据了20%,其余日本公司占据了10%。 用在防弹衣上的聚芳酰胺纤维,日本帝人一家公司,就占据了全球的50%份额!
汽车 部材方面,日本企业更是了得。粘合性聚烯烃,英文叫做ADMER,因为其对金属、玻璃以及陶瓷材料有着很强的粘合力,所以多数用在 汽车 以及加油站需要粘合的地方。 这种材料是日本三井化学独自开发的,因此占据了全球100%的份额;
我们都知道福耀玻璃,是我国的民族企业,每年的生产量很大。但是殊不知,从全球范围内来看,日本企业的份额也占据了三分之一以上,其中旭硝子可是占据了20%以上的份额的,日本板硝子虽然也有不少 汽车 玻璃的份额,但是这家公司并不是靠着 汽车 玻璃挣钱的;
除了上述的以外,还有很多领域日本同样有着很大的优先地位。
比较容易列举和熟知的就是上述的一些领域了,其他的领域也欢迎各位读者在下方留言补充!
部分文章介绍:
《守护东京的“地下神殿”:宛如科幻片》
《 日本“90后”精英:阶级已固定,只是你们看不见》
《一场台风,让日本人的歧视 社会 “原形毕露”》
日本一直是低调的国家,在工业方面有很多领先世界的产品。日本仍然在工业市场上面很多领域内占据了比较领先的地位,甚至是处于垄断的地位。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日本在哪些领域内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的。
显示产业
佳能精机公司就是 Canon TOKKI,生产真空蒸镀机,工厂很小,只有343名员工,但是每年却能够创造几十亿美元产值。真空蒸镀机的能够将 OLED 发光材料附着在玻璃基板上,是 OLED显示器必不可少的。佳能精机一年只生产九台,订单往往要等两年以上,可以说是处于垄断地位。
‘伍’ 美国科技实力这么强大,为何相机行业依然无法媲美日本
国际的发展,科技绝对是第一生产力,尤其是如今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科技的不断突破,可以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而科技最强的国家自然还是美国,但是人们也会疑惑美国科技实力这么强大,为何相机行业依然无法媲美日本?这个就是日本对于相机的研究太深,掌握着很多的核心技术,即便是美国也难以突破。
但是后面遭受了很多打压,最近的一次甚至就连cpu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差一点真的说不定麒麟990就是华为公司的最后一代cpu,但是目前来看应该是有不少的希望,国家的发展,科技真的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其中包含了太多的未来趋势,标准才是关键,也是国际的认可因素。
‘陆’ 成也美国,败也美国,美国是如何成就日本,又“搞垮”日本的
美国是因为想要在亚洲建立盟友来对日本提供援助,之后美国因为日本经济上升使美国经济下滑对日本进行打压。
1945年9月2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场战争的失败,不仅让日本失去了几乎所有自明治维新后对外侵略所获得的果实,还让日本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战后的一段时间内,日本计划由盟军分区占领,但由于中国、英国相继因为国情原因退出,苏联不满于驻日盟军必须听令于美国,但又摄于原子弹的威胁,于是愤然撤军。最终美国以盟军名义,派出46万美军单独占领日本,得以控制日本内政。
可是不久后,美国又嫌日元升值太慢,让美联储也亲自加入战斗,在广场协议签订仅仅两年后,日元升值突破了50%。日元升值已经大大超过了日本政府的预期,日本政府不得不对银行降息来帮助外贸企业渡过难关。
‘柒’ 日本汽车工业为何能赶超美国根本在于技术和资本的强行积累
写在最后:
二战后,日本之所以能迅速成为工业强国,离不开汽车产业的发展。日本汽车企业凭借政府的产业政策支持,进行了大量的资本和技术积累,加上企业内部的管理创新、企业革新,使日本很快出现了丰田、本田、马自达、铃木等一系列知名日本汽车品牌,并逐渐走出日本,迈向国际。(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捌’ 日本的科技技术是谁给的为什么会和美国抢生意打开日本国门的是美国吗
日本的科学技术是在借鉴别人的基础上进行研发创新的,就像中国买俄罗斯的飞机,然后进行创新一样,运用苏二七,我们生产出来了歼16,这就是一种创新,日本的创新能力非常发达,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所以回过头来就跟美国争其的生意,打开日本国门的是美国,1856年
‘玖’ 美国的刀:30年前的日本芯片已经挨过,萧条至今
9月15号华为麒麟系列高端芯片,包括全新的麒麟9000,在售的麒麟990或都将迎来断供。这意味着接下来即将发布的全新旗舰,Mate40系列手机不仅产能有限,而且将会是麒麟系列芯片的绝版手机。华为手机或将退回联发科时代。
而这样的结果,原因已经人尽皆知,美国的疯狂制裁,遏制华为这类中国半导体企业。就是为了限制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天花板高度,你可以做得比别人好 但是你不能超过我,归根到底就是钱。
目前中国每年的半导体产品进口额,已超过三千亿美元。贸易逆差超两千亿美元。这样的逆差是什么概念?也就是说我们每年要给半导体全球产业链上的国家,贡献两千多亿美元,两千亿美元的外汇又是什么概念,我们每年的原油进口额不到两千亿美元。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全面扩大,半导体产品进口已经悄无声息地成为进口商品第一大项目。如果我们在半导体上取得突破,某些人不仅会失去全球最大的客户,还会被自己的客户抢去饭碗,也正是因为这样的逆差,我们更要下定决心发展自己的半导体产业。
目前旧版的EDA软件还能用,各种公版芯片架构也还没被限制授权。华为芯片设计水平依然能处于世界一流水平,麒麟9000芯片制程已经缩小到5纳米级别。能够媲美苹果旗舰芯片。其实,看美国人有多紧张,就能知道今天的华为有多出色。目前被抓住咽喉的是如何把设计变成产品,至于为什么说是目前,不言而喻,EDA设计软件停更 架构限制授权,都会成为美国接下来的限制工具。目前美国砍向华为的大刀是让华为喘不过气来的荷兰阿斯麦尔EUV光刻机。我们不生产芯片,我们只是光刻机制造商。这是一家一年卖222套机器,净利润就有14.67亿欧元的光刻机垄断企业。
阿斯麦尔也是全球唯一一家,能够提供7纳米及以下制程的企业,为什么这么牛X的企业不在法国,不在美国。而是在一个以发达农业着称。全球工作时间最短的荷兰。
1984年阿斯麦尔和飞利浦合资成立阿斯麦尔,后来阿斯麦尔买下了飞利浦的股份,成为阿斯麦尔独资公司。成立之初只有31名员工,那时候的光刻机还是日本和美国企业的天下。
一直到2007年,阿斯麦尔都没办法在尼康面前抬起头,直到台积电的工程师林本坚提出浸润式光刻机。阿斯麦尔翻身的日子来了。日美没有光刻机公司愿意和台积电联合研发浸润式光刻机。阿斯麦尔决定赌一把,和台积电合作,最终成功实现了132纳米的芯片工艺。一把把尼康甩在身后,阿斯麦尔的EUV光刻机迅速走红。台积电、英特尔年年砸钱抢着要,荷兰只是阿斯麦尔的注册地背后是整个欧洲和美国的支持。德国工业的蔡司镜头,Cymer的光源技术,HMI的电子束检测设备等。阿斯麦尔自然也受到美国的监管和扶持,也正是因为荷兰实力较弱,把阿斯麦尔放在荷兰让美国人很放心。
两年前我们好说歹说,为荷兰送去天价的贸易订单,换来阿斯麦尔2019年向中芯国际,交付两台极紫外EUV光刻机,但是这两台光刻机目前来看已经是化为泡影。等到若干年后阿斯麦尔履行合同已经是老旧产品,人类文明发展到如今,一块芯片是目前人类文明最为顶尖的体现,一台顶级光刻机是比航母战斗群还要致命的国之重器。
美国人自然要牢牢抓着光刻机,美国掌握全球半导体产业的话语权这点不奇怪。要分析的是美国为什么会掌握着全球半导体产业的话语权,向来在 科技 领域藐视美国的日本,为什么突然显得无声无息。
早在1946年,世界第一块PN结型晶体管在美国人威廉·肖克利的手中诞生。1960世界第一块硅集成电路在美国仙童半导体公司出现。标志着半导体产业进入“硅”时代。彼时的日本还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完全看不出是首都被炸得满目疮痍。两个城市挨过原子弹的国家,战后的日本人什么都想做 也什么都能做。对于半导体而言,日本人志在必得。
1955年,索尼成立仅十年,开始涉足半导体产业,用来制造收音机。日本企业纷纷加入生产,大量爆款收音机涌入美国。十年后的1959年,一年内日本就制造了8600万个晶体管直接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晶体管生产国,真的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日本又在一个行业超越了老大哥三菱、京都电气等也在日本政府的扶持下,在美国技术的基础上 涉足半导体产业,这种上下一心通力合作的单一民族国家,不可谓不可怕。
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经济衰退,欧美家庭加不起油也买不起电脑,半导体产业衰退。日本人的卡西欧计算器遭遇了滑铁卢。美国人又研发出了更先进的 IC集成电路。日本人就从危机中看到了机会,日本迅速落实DRAM制法革新,日本政府出资320亿日元。民间企业抱团出资400亿日元。差不多有2.36亿美元 这是70年代,日本VLSI 技术研究所由此成立,专攻电子计算机领域。日本最终实现了DRAM的全国产化,DRAM这个东西很常见,也就是现在计算机上的内存条,是一种作为存储功能的半导体元件。而这时候的中国,选择了解决温饱加强国防 科技 为优先的道路。
日本人没炸出核弹,却炸出了一个半导体。日本继续投入研发在半导体的道路上迅速超越了美国。SUMCO、京瓷、东京电子等很多现在耳熟能详的日本企业在当年都是日本半导体产业链上的功勋企业,而在最关键的光刻机领域,日本也实现了国产化。尼康光刻机誉满全球。没错,早期的世界光刻机霸主是尼康。
1985年日本半导体市场占有率超过美国。日本企业占有率达53%,美国仅37%,拿得出手的公司只有德州仪器、因特尔、摩托罗拉,此时欧共体占12%。主要由飞利浦的阿斯麦尔贡献,当年谁也没想到这家阿斯麦尔才是最后的赢家。说个题外话,这一年的韩国也有1%的市场份额。总之,全球半导体产业已经由美国转移到日本。而且日本半导体已经强大到难以想象,用形容美国的词来说,就是一超多强。
除了战后美国要扶持日本,更因为日本自己就是一个DRAM大市场。仅 汽车 产业一块 每年就有源源不断的订单,而美国的半导体订单更多的是来自军方,其实看很多产业 美国和日本都是亦敌亦友的存在,不过是兄弟又能怎么样,本来是我吃肉你喝汤,现在把我的肉都吞了。
在PC还没普及的年代,全世界已经知道未来的工业引擎一定会从内燃机转移到半导体芯片上。正好赶上80年代国际局势缓和,日本在远东的政治作用下降,美日之间的贸易问题反而浮出水面。
仅在1985年,日本就给美国送去了497亿美元的贸易逆差。美国人对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崛起已经不想忍了,美日半导体战争爆发,今天在中兴、华为身上发生的。在上个世纪的日本已经上演过。
第一波被针对的日本企业是三菱和日立,FBI假扮成IBM的员工,把10卷包含商业机密的文件,主动发给日立公司高级工程师林贤治。这位不幸的工程就这么上钩了。
1931年的南满铁路路轨和1937年的卢沟桥。日本人也是同样的手段 现在自己也要挨炮了,日本企业窃取美国技术的新闻迅速传开,日本威胁论也在美国大行其道。
1989年美国人最喜欢做的民意调查显示,68%的美国人认为日本是最大的敌人。第一次美日半导体谈判,美国要求没多的半导体,在日本的市场提升到20%~30%。建立价格监督机制。终止第三国倾销。加上一份《广场协定》和房地产增值,日本陷入经济泡沫。没办法,如果不让美国芯片进入日本市场,老大哥的各种的制裁让你不得安生,就不给你国防扶持。
1986年7月31日日本人签下了条约,但是美国半导体企业还是不争气,老爹都这样铺路了 市场份额还是不及日本企业。日本给美国制造的贸易逆差扩大到了586亿美元,美国人软硬兼施,先是在二战后第一次向日本低头,肯定日本半导体行业主动涨价。
1987年东芝事件被曝光,美国趁着东芝私自给苏联出口大型铣床为由,对东芝好一顿胖揍 目的自然是要打压东芝的半导体生产,1989年再次和日本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日美半导体保障协定》。
但是日本的半导体产业真的是小强完全打不死。美国人准备开始搞第三次《日美半导体保障协定》,这一回美国人开始玩起了套路,开始扶持韩国来和日本竞争,这时候全球通讯技术刚好进入1G时代。三星和现在的韩国车一样,凭借性价比出击市场,而日本企业还在走品质路线,所以吃了不少亏。美国帮助三星拿下东芝的半导体生产线 从日本企业挖人。美国对日本进口的半导体产品征税100%,对韩国半导体产品只征收象征性的0.74%,做到这一步 第三次《日美半导体保障协定》没有签署。因为美国的预期已经达到了。
韩国人也真不是吃素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三星迅速崛起,形成了全球半导体产业以美日韩三国鼎立的局面。
时间到了1995年,死扛了十余年的日本半导体企业终于喘不过气。NEC(第一)、东芝(第二)、日立制作所(第三)、富士通(第八)、三菱电机(第九)这个排名是1995年全球半导体产业企业排名。日本企业交出的成绩单,也是最后的光辉时刻。到了九十年代末期,日本半导体市场不仅被美国超越,还被韩国超越。全球半导体产业从日本转移到韩国,韩国还超越了美国,仅仅靠三星一家公司,而三星为什么能活到现在。
作为韩国最大的财阀,三星的股本有多少是美资,心知肚明,20世纪的最后一年,日本还能喘息的几家半导体企业联合成立Elpida,也就是尔必达。这个尔必达注定是个南明政权。美国人没有手下留情,继续出击,2012年尔必达宣布破产。
日本企业全面退出DRAM的全球竞争,尼康光刻机也在2007年败下阵来,日本半导体行业进入萧条期。回顾日本半导体产业成长的近半个世纪时间,政府牵头避免企业间重复研发,敏锐的嗅觉,超高的良品率,都是日本半导体辉煌的原因。失败的原因也很明显,除了来自老大哥的压力 日本也有自己的内因。
90年代末期,日本半导体公司就没有预期到PC时代的全面普及。在电脑芯片领域完全败下阵来,更别说在现在的智能手机时代分一杯羹了。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现在的日本半导体产业,还能老老实实为全球提供硅片、溅射靶材、光刻胶等半导体材料。每年依然赚的满满当当,而美国重新回到半导体产业的头把交椅,整个行业一直拿捏得死死的。
日本半导体产业当年挨打的 历史 ,和今天的华为如出一辙,还有中兴的前车之鉴,证明了一只狼,就算是已经吃饱的狼,不可能喂饱。不断割肉只会削弱自己的实力。在半导体产业上的落后,我们承认,但是我们不认输。由中芯国际已经能生产14纳米级别芯片,理论上可以在未来几年内完成对7纳米芯片的冲刺,而且能自主制造90纳米光刻机,底子还是有的。而摆在华为,中芯国际眼前的掣肘就是这个东西我知道长什么样子,但是我要怎么做出这个样子的东西,一台光刻机难倒了14亿中国人。除了光刻机,还要拿下EDA软件,更高自主性的架构才能设计出更高性能芯片。
这是一条非常长的路,可能是一场长达十余年的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也没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随着摩尔定律的逼近。如果阿斯麦尔这几年不能交付2纳米的EUV光刻机,全球半导体产业即将迎来天花板,不然芯片就要从纳米级跳进原子级别,想用操刀原子来建造一座指甲盖大小的超级城市,这就不是地球上的光刻机能完成的了。
其实硅基半导体并不是信息产业唯一的支柱,如果说半导体技术是打开了20世纪的大门,那么叩响21世纪大门的 则是量子信息技术,在集成电路逐渐触及天花板的情况下,量子通信有望实现降维打击。传统的集成电路只能现实0或者1,需要进行大量运算,需要海量电路,属于二进制信息单元,即经典比特,而量子芯片能通过亚原子粒子编码数据,以量子比特进行运算,最大的优势就是能进行叠加态运算。
经典比特需要一次一次运算,需要更密集的集成电路。而量子比特可以用量子状态进行表示能同时进行一百次的运算或者存储,而且量子芯片能摆脱硅基的限制,能改变欧美光刻机垄断的局面。
中国在量子信息技术上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世界第一条量子通信保密干线、京沪干线都由出自中国科学家之手,芯动不如行动,只要肯做 肯投入、肯合作、沉得住气,距离国产芯片摆脱掣肘的一天 并不会太远。
‘拾’ 二战日本为什么会输给美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日本作为轴心国之一,在亚洲掀起一场战争风暴。当时的日本的主要精力是在中国的身上,随着日军在中国战场的胜利使得他们的信心极度膨胀。当时美国的额米国在太平洋地区对日军的补给航线造成很大的威胁,在这样的情况下为打破美国对自己的威胁,日本的海军不便谋划一场偷袭运动,成功的将美国拉下水。在最开始的作战当中,日本还可以凭借自己的提前准备跟美军打的不亦乐乎,可是随着美军的反应日本在中途岛之后便在无力逆天。
可以说日本招惹美国,本身而言便是一种巨大的错误,要知道两者无论在国力还是工业上面都有着很大的差距。
一,资源,这点上看日军便已经输了一大半,要知道日本作为一个岛国论资源是非常的稀缺。仅仅是石油这一问题,日本便无力解决。要知道美国的石油是非常的充足的,而日本连航母前行的燃油都凑不够。可想而知作战到后期,日本是有多么的痛苦,虽然有大量的武器可是就是没有石油。从人口方面而言,日本也是丝毫不占有优势的,美国在下达动员命令后直接就来气一直千万级别的军队。
二,工业方面。当时美国的工业是占有全世界的一半,反观日本仅占据5%的产量。美国的工业产值更不是日军能够相比的、美国的工业生产能力远甩日本几条街这点在战斗当中就表现的非常的明显、当时的美日海军进行交战,美国的舰队是越打越多,而日本的却是却打缺少。只能说日本和美国真的不是一个段位的。
三,经济方面上看,美国的经济实力是日本好几倍,普通百姓的生活也是非常的富裕。就论黄金的存储量来说,日本在中国的数次战斗直接耗空国家的储备资源。再看看美国,在战争结束以后大部分的黄金都跑到美国,再这样的情况下日美交战,完全就是日本在找虐。
四,技术方面。当时的美国的无论是科学家的数量还是技术的研发都不是日本能够比上的。要知道当时的日本要不是有德国和意大利的支持,估计连航母都无法建造出来。欧美国家对于科技是非常的重视,日本的底子太薄弱根本很难追上西方列强的脚步,要知道科技上的差距是非常难以弥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