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送药又送菜!自动驾驶技术在疫情中的突出表现还有……
2019年,车企们讲了一年的自动驾驶,然而目前量产车中大多车型只能搭载L2级别驾驶辅助系统,离预期中的自动驾驶场景有着云泥之别。对于很多人来说,自动驾驶其实是很遥远的一项技术,这是因为在实际的应用中,自动驾驶受到了太多领域的掣肘,任何一个领域的某一项技术陷入瓶颈,都有可能导致自动驾驶的发展落入瓶颈。
目前在部分城市如广州,已经出现了无人驾驶出租车的运营案例,虽然这些出租车依旧处于示范运营阶段,但考虑到出租车的使用场景更为复杂,因此未大范围普及。可是在一些社区内部、公司内部或者机关单位内,类似的投递、运输、清扫自动驾驶小车是否可以实现大范围普及呢?从目前来看,这个可能性其实并不小。
2003年的非典,让大家意识到电商的便利之处,足不出户即可“买尽”天下物;而在这2020年的新冠状病毒之后,又有哪个行业会得到飞速发展呢?我不敢断言自动驾驶会借此蓬勃发展,毕竟相比电商这种商业运营模式来说,自动驾驶技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的方方面面更多。但我相信,经此一役,自动驾驶技术一定会迎来新的发展方向与应用方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㈡ 自动驾驶难以实现商业化落地此次抗疫过程中却展现无遗!
近年来,如果说有哪项汽车科技值得被人们期待,自动驾驶一定会是大多数人的选项之一。的确,作为智能汽车的核心考核要素之一,自动驾驶水平的高低和发展前景,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热议的话题。
这也说明了咱们的自主车企已经具备了相应的自动驾驶水平,且有能力跟上国际巨头们前进的步伐。
就在因为疫情导致国内很多车企和零部件企业都深陷业绩亏损之际,我们国内的自动驾驶技术公司却能够做到逆势吸金。丰田投资了Pony.ai(小马智行),博世牵手了驭势科技。
这也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咱们中国的自动驾驶公司,其自动驾驶领域领先的技术实力已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全球影响力也正处于快速提升阶段。
一场特殊的疫情,引发了人们对于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的思考。而随着国家层面的政策引导和利好,也势必会加快我国自动驾驶的提速。
数年的沉淀,使得我国在自动驾驶领域本身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而所有的一切又都朝着有利的方向在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自动驾驶领域,中国的企业必将拥有属于自己的地位和话语权。国内自动驾驶的春天,其脚步已经慢慢临近。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㈢ 从自动驾驶在疫情中应用,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㈣ 冲上“抗疫”一线,无人驾驶在疫情期间起到了什么作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㈤ 疫情之下的末端配送和高危场景,各路“无人车”挺身而出
疫情发展到现在,全国上下依然绷紧着神经。现在有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保证群众的基本生活,二是保证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有足够的物资和帮助。
新冠病毒的传染性很强,可以通过口液/接触/气溶胶进行扩散,它还可以脱离人体,独立在环境中生存一到四天。所以与患者隔离还不够,最好是家门都不要出。在这种尽量全民居家隔离的情况下,怎么解决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怎么解决高危场景下的运输作业?怎么在相对安全下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转?
这时,以往低调的“无人车”被推上了一线。它们的角色多种多样,职能各不相同。有的负责配送食品/快递/药物,有的在户外或医院里不间断对路面消毒,还有的可以时刻测量周围人的体温,监测疑似感染者……它们背后,站着的有网络/京东/苏宁等巨型公司,也有垂直领域的初创企业,以及用相应技术临时现攒产品的科技公司。
总之,这些我们平时觉得效率不如人不高的小家伙,这时候扛起了“保卫生活”的大旗。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这些活跃在一线的“无人车”。
1.美团无人车:魔袋(主要负责室外菜品配送)
受疫情影响,“线上采购”成为很多一二线城市家庭的买菜方式。据“美团买菜”表示,北京地区日销量最高为春节前两三倍,而且现在的分拣人员/打包人员/骑手还很紧缺,所以无人车送菜应运而生,第一批落地点包括北京顺义区、海淀区。
据了解,“魔袋”在公开路面上的行驶速度约为20km/h,一次可以配送100公斤的物品,续航里程100公里,基于区域5G网络和自动驾驶技术,它可以识别红绿灯并礼让行人,每天会进行多次消毒。
总结
在这疫情中,无论是公司大小,大家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有些可能没有贡献无人车,但向疫区输送了机器人/无人机/信息查询平台等产品。科技的普及是一个逐渐渗透的过程,通过这些无人车的应用,我有几点思考。
1.由于这次疫情的需求,无人车行业着实向前推进了一把。
我们能看出来,疫情之下,用户对无人车的接受度较高,它们的作业情况也比较给力,相关行业的股票行业也有一波增长。不过现在还只是试点应用,车和人较少,路况相对简单,日后要是想大面积实际应用,还有很多困难。比如没有京东/苏宁这样的天然运输需求的公司如何寻找更多的需求场景?无人车如何与天然的交通环境相融合?用户要使用多久才能低于使用人力的成本?……
2.我们要拥抱新技术,而不是恐惧它。
因为这些无人车,“机器人代替人类”的话题又被人津津乐道,但这种担心短期内大可不必。在美团的实际应用下,骑手和无人车相互配合,效率更高。因为无人车可以配送超重量和超长距离的订单,骑手们就能多送一些短距离的订单,原来骑手一天送60单,现在能送70单,收入反而增加了。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些新科技都是我们的左膀右臂,而不是取代我们。
3.每个人都要掌握基础的求生本领。
我们这代人,可能真是太平日子过惯了,但放眼历史,大几十年没有战争的国家和时代真不多见。平时,我们可以利用科技和市场经济,便利我们的生活。但在灾难之下,自己的求生本领才是最硬的通货,最起码做饭、开车还是要会的。
直到现在,疫情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新增病例逐渐下降,事态似乎出现了缓和。感谢这些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和无人车公司,2020年很难,我们希望借每个人的力量,让它慢慢变好。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㈥ 2020,自动驾驶带我们去往远方
No.102020年12月,Uber宣布出售自动驾驶业务
当地时间12月8日,全球最大的出行公司Uber在公司官网的投资者关系栏目下发表了一篇文章,正式宣布将该公司的自动驾驶部门ATG(AdvancedTechnologiesGroup)出售给另一家自动驾驶创企Aurora。
按照双方协议,ATG的技术、团队会被并入Aurora。同时,两家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1、未来几年Aurora的自动驾驶汽车会接入Uber的打车平台。
2、Uber向Aurora投资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6亿元)。
3、UberCEODaraKhosrowshahi加入Aurora的董事会。
2015年,Uber正式成立自己的自动驾驶业务部门——ATG。当时,担任Uber首席执行官的TravisLalanick预计,到2018年时,Uber的自动驾驶车辆就会大规模取代人类驾驶员。
但事实没有按他预想的发展。自2017年之后,Uber的自动驾驶业务就接二连三迎来挑战。2018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坦佩市发生的自动驾驶车辆致死事件,更让Uber一度陷入沉寂(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只在封闭场地内测试)。
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成为了压死Uber自动驾驶业务的最后一根稻草。
据科技媒体CNBC报道,Aurora收购ATG前,对其估值大约为4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61亿元),看起来是笔巨款,但相比于2019年4月份的约7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74亿元)估值,已经缩水45%左右。
2020年,自动驾驶梦碎的不只Uber一家。这背后的原因除了疫情,还有自动驾驶行业新一轮洗牌的影响。比如,这厢是Uber被迫出售ATG,而那厢据媒体报道,Aurora已至少筹集6.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5亿元)资金。“冰火两重天”是自动驾驶在2020年的又一个关键词。
结语:自动驾驶迎着风雨向前
十个瞬间,无法讲完自动驾驶这一年发生的所有故事。例如,自动驾驶卡车、矿区和港口的自动驾驶汽车,它们和它们背后的企业都有值得被记录与讲述的事情。
2021,期待自动驾驶迎着风雨继续向前。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㈦ 抗疫情,是时候让自动驾驶技术登场了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肺炎,在众志成城之下正被逐渐控制,但截止发稿,本次疫情的累计确诊人数已经突破了七万大关。
由于技术和政策原因,目前搭载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负压救护车还未面世,但L3/L4级别的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已经基本成熟了,经过新冠疫情的历史经验,自动驾驶负压救护车的必要性已无需论证,或许过不了几年,我们就能见到不需要司机的负压救护车在运送普通的传染病病人了。
病毒无情,疫情严峻,但危情之中并非只能被动应对。疫情对经济的打击是空前的,但我们仍应该危中见机,寻找新的风口,而自动驾驶技术,无疑已体现出了更多可能。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㈧ 防疫"新武器"!Apollo无人车自动驾驶、消毒送餐样样硬核
导?语
2020/2/17
小小的病毒肆虐神州大地,让数万人染上新冠肺炎,每当这种危难时刻来临,便会体现出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全国人民上下齐心,主动响应少出门的号召,尽量减少病毒的扩散。
Apollo生态合作伙伴中科慧眼接连推出社区人员防疫、带体温检测的AEB系统等三款疫情监测系统。带体温检测的AEB系统可在商用车(营运车辆、公交车等)车内或前后车门处实时监测人体体温,并将超过人体正常体温时报警并记录数据。
编辑说
科技改变生活,这句话说得一点也没错。相信随着更多如新石器一般的Apollo生态合作伙伴奔赴一线,自动驾驶将负起应有的责任,在抗击疫情的前线以及后方发挥重大作用,助力疫情早日退散。全民战疫情,网络在行动,Apollo在行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㈨ 无人车在抗“疫”
2020初始,一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从武汉开始,很快席卷了整个中国。疫情之下,各类资源出现短缺,不仅是武汉资源的短缺,是战斗在一线的各地医院资源的短缺,亦是普通老百姓资源的短缺。
目前来看,大批大批的物资被送往武汉,与时间赛跑的运送工人们,连喝口水的时间都不敢浪费;而足不出户的普通老百姓同样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口罩脱销,快递一再延迟,在一“罩”难求的困境下,购买生活必需品成为了世纪难题。
于是乎,就有人在呼吁:无人货车、无人快递车、无人送餐车的尽快“上线”。无人货车自己运转,将资源送到武汉;无人快递车定点停留,在到达收货地点时,给人们发送通知,人们通过收到的短信代码,从车辆上的专用隔间中取出杂货袋里属于他们的商品。如此,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避免了人与人面对面的接触,极大降低疫情的风险。
当然正如我们所知,目前无人车的应用尚不成熟,使用场景亦有限。但值得注意的是,其已以各种方式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作用。
为有效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深圳福田区在环卫领域就率先使用了无人全自动的环卫清扫车。无人全自动的环卫清扫机器人可实现自主完成清扫、洒水、垃圾收集等工作,最大限度的提高工作效率。在这场看不见的硝烟里,无人全自动的环卫清扫机器人、半自动高温高压清洁车的出现,极大的保障了一线环卫工人的安全。
当然在无人清扫车之外,医院这个一线战场上也出现了无人车的身影。前不久,两辆搭载了无人驾驶硬件设别和软件系统的送餐机器人出现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它们主要从事送药、送餐、回收被服和医疗垃圾等工作,有效的减少了医护人员与病人之间接触的频次,降低交叉感染病毒的风险?。
图片来源:网络阿波罗官微
同一日,苏宁物流与网络自动驾驶事业部联合宣布,将加速落地物流自动驾驶技术,在2020年实现末端配送的自动驾驶技术普及和无人配送车的规模化量产。
此外,菜鸟也不断推出包括菜鸟无人车、无人机、菜鸟快递塔、菜鸟驿站智能柜、菜鸟小盒等系列智能黑科技,提供从最后1000米到最后0米的全面解决方案。去年,菜鸟同样也启动了无人车配送。在成都的未来园内,满载包裹的菜鸟无人车在园区内穿行,把消费者购买的天猫商品送达分拨场地,全程由IoT(物联网)系统自动调用红灯,无人车自主规划路线和避障。这是菜鸟无人车首次从末端配送,进入园区调拨运输环节,代表着无人驾驶应用场景的进一步拓展。
总而言之,无人车的应用已经开始在我们身边上演。但由于技术、环境、法律的诸多限制,目前还只停留在有限的场所,未大范围的普及。不过可以想象,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越发成熟,无人车会用到更多的场景中去,在重要关头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在无人车应用尚不普遍的当下,为更好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阻断疫情传播,还望大家少出门、不聚餐、勤洗手、多通风,做好自己,助推疫情早日过去!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㈩ 疫情将尽,山河无恙,长安L3级自动驾驶上路
昨天,长安汽车在重庆发布L3级自动驾驶技术,宣布中国首个可以解放手、脚、眼的L3级自动驾驶量产车上路。有意思的是,在发布会后进行的量产体验测试直播,是由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全程参与完成的。
该系统采用5个毫米波雷达、6个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作为主要传感器,可有效识别车辆驾驶环境中的车辆、行人、骑行者等多种目标和障碍物,同时可感知驾驶员的视野、疲劳等状态,为自动驾驶系统智能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同时可以有效识别车道线、护栏、交通标识牌等信息,结合高精度地图和ADAS地图的道路信息,最高可实时获取8公里范围内的道路信息,实现车道级高精定位和精准路径规划,可有效确保自动驾驶任务的准确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