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施工现场各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包括哪些
1、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基本规定
2、普通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架子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4、瓦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5、抹灰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6、木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7、钢筋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8、混凝土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9、防水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0、电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1、通风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2、电焊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3、气焊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4、起重安装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5、起重司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6、起重信号信号指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7、桩机操作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8、机械维修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9、中小型机械操作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0、保温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1、管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2、钳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3、油漆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4、厂(场)内机动车司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5、装卸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B. 施工现场各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包括哪些
1、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基本规定
2、普通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架子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4、瓦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5、抹灰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6、木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7、钢筋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8、混凝土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9、防水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0、电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1、通风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2、电焊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3、气焊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4、起重安装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5、起重司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6、起重信号信号指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7、桩机操作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8、机械维修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9、中小型机械操作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0、保温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1、管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2、钳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3、油漆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4、厂(场)内机动车司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5、装卸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C. 操作规程包括哪些内容
操作规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煤矿安全操作规程、石油化工安全操作规程、土木建筑安全操作规程、机械加工安全操作规程、电力安全操作规程、冶金安全操作规程、消防安全操作规程、交通运输安全操作规程、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及其他。
操作规程资料:
安全操作规程的编制原则是制定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其内容要结合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突出重点、文字简洁、通俗易懂。规程条款的先后顺序最好与操作顺序相同。根据设备使用说明书的操作维护要求,结合生产及工作环境进行编制。
安全操作规程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了制定出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必须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并收集、分析相关资料信息。这些资料包括以下内容。
D. 操作规程包括哪些内容
操作规程一般包括对作业环境、设备状态、人员状态、操作程序、人机交互和异常情况处理等规定。
操作规程是根据企业的生产性质、机器设备的特点和技术要求,结合具体情况及群众经验制定的安全操作守则,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作业前、作业中和作业完成后三个阶段。
作业前阶段:观察作业天气、采光、地形等情况,清理好工作现场;仔细检查设备的安全装置是否齐备可靠;人员的精神状态、衣着及劳动防护用品的佩戴。主要是规定作业环境、设备状态、人员状态三方面的要求。
作业中阶段:工件装卡牢固;自动控制时,调整好限位装置,以免超越行程造成事故;设备运转时操作者不得离开工作岗位,注意各部位有无异常,发现故障应立即停止操作,及时排除;中断作业应停止设备运行,切断电源;严禁超性能、超负荷使用设备;维修设备时,应按设备维修程序操作。主要是规定操作程序、人机交互和异常情况处理等。
作业完成后阶段:各操作手柄、按钮复位,恢复设备状态;所使用的工具要清点、作业用辅助设施及时拆除;设备润滑,场地清理;维修作业要做好设备交接;个人防护用品应在确认作业完成后,最后摘除。
E. 操作工的规程包括哪些方面
安全操作规程是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制定的必须遵守的操作活动规则。是根据企业的生产性质、机器设备的特点和技术要求,结合具体情况及群众经验制定的安全操作守则。是企业进行安全教育也是处理伤亡事故的一种依据。
安全操作规内容:
工作前的安全规则。
工作时的安全规则。
工作结束时的安全规则。
设备操作规程三阶段:
设备操作规程内容一般包括对作业环境、设备状态、人员状态、操作程序、人机交互和异常情况处理等规定。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作业前、作业中和作业完成后三个阶段。
作业前阶段:观察作业天气、采光、地形等情况,清理好工作现场;仔细检查设备的安全装置是否齐备可靠;人员的精神状态、衣着及劳动防护用品的佩戴。主要是规定作业环境、设备状态、人员状态三方面的要求。
作业中阶段:工件装卡牢固;自动控制时,调整好限位装置,以免超越行程造成事故;设备运转时操作者不得离开工作岗位,注意各部位有无异常,发现故障应立即停止操作,及时排除;中断作业应停止设备运行,切断电源;严禁超性能、超负荷使用设备;维修设备时,应按设备维修程序操作。主要是规定操作程序、人机交互和异常情况处理等。
作业完成后阶段:各操作手柄、按钮复位,恢复设备状态;所使用的工具要清点、作业用辅助设施及时拆除;设备润滑,场地清理;维修作业要做好设备交接;个人防护用品应在确认作业完成后,最后摘除。
F. 管道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至少包括哪些内容
管道使用单位应建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巡检制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内容至少包括:管壁较薄,应力较大,设计寿命较短,或运行时间较长,以及经鉴定后剩余寿命较短的管道。有代表性的弯管或监察弯管。300MW及以上进口机组,且末设置蠕变测点,或设置了蠕变测点,但不合理、不起作用的管道。容器的操作参数及最高或最低(指真空容器)工作压力最高或最低(指低温容器)工作温度开;停车的操作程序岗位操作方法运行中应重点检查的项目和部位如受压元件;安全附件;密封部位等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和防止措施以及紧急情况的报告程序。
G. 谈谈岗位主要的操作规程有哪些
1、操作规程,一般是指有权部门为保证本部门的生产、工作能够安全、稳定、有效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操作设备或办理业务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操作规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煤矿安全操作规程、石油化工安全操作规程、土木建筑安全操作规程、机械加工安全操作规程、电力安全操作规程、冶金安全操作规程、消防安全操作规程、交通运输安全操作规程、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及其他
2、岗位规范,是指企业根据劳动岗位的特点,对上岗人员的条件提出的综合要求。它是企业劳动管理工作的基础,是组织生产和进行内部工资分配的重要依据,对于加强企业劳动科学管理,建立培训、考核、使用和待遇相结合的机制具有重要作用。岗位规范,又称岗位标准,是对在岗人员所规定的工作要求和任职条件,是对不同岗位人员应具有素质的综合要求,是衡量职工是否具备上岗任职资格的依据。实行上岗合同制,必须制认明确的岗位标准,做到上岗有标准,下岗有依据。岗位规范的内容,一般应包括岗位的工作质量和数量要求,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要求,以及文化程度和应承担的责任等。
3、岗位规范的内容,一般应包括岗位职责、上岗条件和生产技术规程三个部分。
①岗位职责。
主要规定本岗位应承担的生产任务和应负的责任以及应达到的标准。
②上岗条件。
可以分为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专业知识、身体条件等三个部分。
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是指从事本岗位工作应具备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要求。这项内容可以参照通用规范予以明确。
专业知识,是指从事本岗位工作应具有的专业知识、实际技能、工作经历、学历要求以及岗位相关知识。
身体条件,是指从事本岗位工作应具有的身体健康状况和程度要求。一般包括体力、视力、嗅觉和听力等的要求。
③生产技术规程。
包括工作程序、项目、要求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工作程序,是指本岗位所必须完成的主要工作项目的先后程序,它是从岗位重复出现的某种工作项目出发,按照客观生产流程和活动规律,规定的先后项目标准顺序、项目内容与要求、工作手段等,是对本岗位履行职责所必须完成的重要工作项目的具体要求标准。
应答时间:2021-05-10,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