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愚公移山要想成功,至少需要多少年,这样做有用吗
在中国,无人不知“愚公移山”的故事:一个高龄九十的老人愚公,苦于住处被群山所阻隔,决意率领子孙将大山移开,而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最终竟然完成了。
在后世,这被视为劳动人民的一种大无畏的精神,所谓“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即便是再艰巨的使命,也总能做到。
直到前几天重读这个故事,我才意识到问题并不这么简单。一个显见的疑惑是:如果愚公移山的动因是考虑到“山北之塞、出入之迂”,即山区生活的不便,那么他为什么要选择移山,而不是开辟道路,甚至干脆举家迁移到平原地带去呢?
“精神”当然不可丢,但现代社会越来越复杂,仅靠“精神”已不足以应对诸多挑战。在一个组织里,如果身为团队领袖者在描绘蓝图时,只是高谈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却不去指导、教授人们相应的技术细节,大概难免让人觉得只是唱高调,而他们除了偶尔受鼓舞之外,并未切实学到什么,到头来都要靠每个人自己无序地摸索,而这本身就会大大降低组织效率。
‘贰’ 当前前沿科学或技术有哪些方面
当前前沿科学或技术有:反隐身技术、基因技术、脑科学、生命科学、谷歌支持的“延长人类寿命计划”、空气屏幕、直接投影到视网膜、透明手机、VR技术,纳米材料等技术、
反隐身技术,是研究如何使隐身措施的效果降低甚至失效的技术。隐身技术实质上就是尽量降低飞机的雷达、红外、激光、电视、目视及声学特性,使敌方各种探测设备很难发现、探测和跟踪,降低敌方的精确制导武器的作战效果,从而提高飞机的生存能力。
雷达隐身是首先发展和使用的隐身技术,因此反雷达隐身也是当前重点发展的反隐身技术。现代战场上的侦察探测系统主要是雷达、红外、电子、可见光、声波等探测系统,因此武器的隐身技术除了传统的雷达隐身和红外隐身外,还有光学隐身、等离子体隐身等。
前沿科技热点:
1、量子信息处理
量子信息处理,其基本思想是以原子、电子、光子层次微观世界的粒子的存在状态及相互作用规律来编码和处理信息,借助量子叠加和量子纠缠等独特物理现象,以经典理论无法实现的方式获取、传输和处理信息。量子信息处理技术主要包括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
量子计算包含处理器、编码和软件算法等关键技术。近年来,这些技术发展较快,但仍面临量子比特数量少、相干时间短、出错率高等诸多挑战,目前处于技术研究和原理样机研制验证的关键阶段,超过经典计算的性能优势尚未得到充分证明。
量子通信与现有通信技术不同,可以实现量子态信息的传输,主要分量子隐形传态(Quantum Teleportation,QT)和量子密钥分发(Quantum Key Distribution,QKD)两类。
基于QT的量子通信和量子互联网仍将是未来量子信息技术领域的前沿研究特点。QKD从理论协议到器件系统初步成熟,目前已进入产业化应用的初级阶段。
2、第三代半导体
国际上一般将禁带宽度(Eg)大于或等于2.3电子伏特(eV)的半导体材料称为第三代半导体。常见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包括碳化硅(SiC)、氮化镓(GaN)、金刚石、氧化锌、氮化铝等。
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具有高禁带宽度、高热导率、高击穿场强、高饱和电子漂移速率和高键合能等特点,其器件具有高频、大功率、低损耗、耐高压、耐高温、抗辐射能力强等优势。
关键技术点包括:大尺寸、低缺陷衬底、外延制备技术;硅基GaN外延技术;高质量SiC厚外延技术;高可靠封装技术。
技术发展的竞争态势表现为:产业链(衬底、外延片、器件、模组、下游应用等)各环节主要由美欧日主导;全球SiC市场由美国、欧洲、日本等垄断;GaN市场由日本厂商主导,住友电工、三菱化学及住友化学3家企业占据超过85%的市场份额。
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半导体照明、电力电子器件、激光器和探测器以及水制氢、生物传感器等。
3、增强分析
增强分析是将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商业智能,具体而言,是将机器学习技术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应用在BI领域的数据与分析中。增强分析增强了人类智力和情境感知,改变了数据管理、分析和商业智能的方法,改变了数据科学的面貌和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模型的开发利用。
与传统的人工数据挖掘相比,增强分析采用一系列的算法和集成学习技术,向用户解释可执行的结果,降低了丢失重要数据结论的风险。
高德纳咨询公司预测,未来2~5年,增强分析将成为BI市场的主导趋势。采用了增强分析技术生成的机器学习模型正在被越来越多地植入企业的应用程序中,帮助人力资源、金融、销售、市场、售后服务、采购和资产管理部门的员工进行商业决策与执行。
4、人工智能芯片
人工智能芯片通常是指针对人工智能算法做了特殊加速设计的芯片。人工智能芯片按技术架构分为图像处理单元(GPU)、半定制化的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全定制化专用集成电路(ASIC)、神经拟态芯片;按功能分为训练环节芯片、推断环节芯片;按应用场景分为服务器端(云端)、移动端(终端)。
目前,GPU已经发展到较为成熟的阶段。谷歌、脸书、微软、推特和网络等公司都在使用GPU分析图片、视频和音频文件,以改进搜索和图像标签等应用功能。很多汽车厂商也在使用GPU发展无人驾驶。
虽然人工智能芯片技术发展较快,但是其在现阶段还处于产业化早期。各企业之间的水平有差距,但基本还处于同一起跑线,只有那些技术有重大突破、能够先一步产业化的企业才能引领行业的发展。
‘叁’ 热门技术有哪些
就当前发展形势来说,各行各业都有所不同,想学习技术,无非就是想能有个好的发展前景,那么2021年最热门的技术?
要说2021年最热门的技术,毫无疑问肯定是互联网有关的IT技术。互联网迅猛发展,尤其是在5G快速推广应用的趋势下,很多行业都在IT技术的推动下发生很大变化,使得IT技术人才供不应求,所以这个行业是真的吃香。
相比其他行业,IT行业的平均工资一直比较高,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平均工资数据可以看到,IT行业的平均薪资为177544元,月平均薪资过万,随着经验的加深,升职加薪也是不在话下的。
有个说法是IT行业是吃青春饭的行业,其实并不是这么回事,主要是应因为IT技术更新换代很快,而有些人拿着高薪资以为自己高枕无忧就不去学习新的而技术导致被淘汰。如果你能保持积极进取的心,相信你可以在IT行业干到退休。
IT作为2021年最热门的技术是当之无愧的,且进入IT行业的唯一门槛就是能力,像我朋友也是学的IT技术,花了八千多去学的UI设计,好像在网时代学了6个月,现在出来工作,一个月工资也有9.5k,看着还不错。
对于零基础的小伙伴来说,想要快速掌握知识技能,建议可以找一个好的机构系统学习下,不过目前市面上培训机构数量众多,乱象横生,在选择时一定要注意比较,对于宣称“先就业后付款”的机构,请望而远之!
‘肆’ 愚公移山2移山技巧解析 移山有哪些技巧
表示愚公移山这只是我珐讥粹客诔九达循惮末们的一个寓言故事,我们看的是里面的精神
而不是斤斤计较里面的细节
这就好像“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先不说一根铁棍变成绣花针的过程如何,单单是老妇人能举起铁棍一直磨已经很让人怀疑了
但是这不妨碍我们看到故事背后的精神、
两个故事
都是说坚持就能成功,除去别的因素,单单一代代人“移山”
一个人一直磨
铁柱
的确可以吧山移平,把
铁柱磨成针
‘伍’ 以我国现有的工程技术来看,有能力给喜马拉雅山脉开个豁口让季风吹过来吗
以我们国家现有的工程技术来的话,是完全有可能可以给喜马拉雅山脉开一个豁口的,但是这样的一个豁口可不是随便想开就可以开的。因为开了这样的一个口子,可能会导致当时的环境变化。而且开着一个口子,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是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很多的钱才可以做到的。他们要考虑这样做到底会不会让人们获得利益,如果可以让人们获得极大的利益,他们才会考虑去这个样子做,否则即使我们国家的工程技术可以达到,那么我们国家也不会去做这样的一个事情。
所以开了这个口子,其实并不能很好的满足我们国家的要求,可以说是弊处大于弊处,所以我们国家也不可能去做这样的工作,即使是可以有能力做的。
‘陆’ 现在社会有哪些比较前沿的技术
学厨师 发展好,提升空间大。厨师长、行政总厨等都是目前紧缺的人才,也是学厨师一直努力的目标,高薪紧缺的职位,只有在餐饮界才会出现,厨师永远都是你的首选。 学厨师 投入小,回报大。不管你出身在哪里,不论你贫穷富贵,只要你肯努力,不用投资上百万,你就可以拥有自己的事业。学厨师 花费时间少,就业成才快。易学、易懂、起点为零。从基础开始,只要动手去做,课程都能学会。 随着餐饮业的飞速发展,校企合作,强强联手,让你不用再为就业而发愁。
‘柒’ 上海一小学18天平移61米,现实版愚公移山如何实现
现代创新机械精准移动这所神奇的学校叫做喇格纳小学,该小学于1935年在黄浦江上创办,建立初期学校建筑剖面呈T字型,建立了5层楼,在1935年后建设出其5层楼学校,代表着这所建筑代表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较高水平。2019年9月20日上海市规划局宣布称,在黄浦区打造上海商业圈,因此黄浦区新天地文化商业中心项目开始实施,不及后工人动工建设。因占地面积项目规划包含了喇格纳小学,为了能够更好地保住黄浦区文化的建筑,需要将喇格纳小学从该地址迁移到西北方向。经历了18天日日夜夜奋战,黄浦区文化传承兼文物保护建筑-喇格纳小学T型大楼主体平移工作顺利完成。
新版本的“愚公移山”体现了我国精准仪器在全世界的地位。将一座大山或者建筑物迁移现在不仅仅需要“愚公移山”精神,而且也需要新时代高科技的发展配合。所以上海一小学18天平移61米现实版愚公移山
‘捌’ 现在的技术有哪些
现在的技术有哪些?例如:机械 理发 厨师 纺织 针刺 电焊 汽修 计算机编程 驾驶 水电工 雕刻 等等 像这种类型的技术活多如牛毛 。
再有例如:计算机编程、计算机维护、电脑修理、家电维修、机械 、理发 、厨师 、纺织、 针刺、 电焊、 汽修、 驾驶 、水电工 、雕刻 等等。
再比如:工艺技术、设备维修技术、现场施工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气技术等等。
各行各业都有技术工作,比如:工地上有焊工、木工、钢筋工、架子工、高空作业工等、车间里面有机修操作员等都属于技术工,技术工是指:只要你有一技之长,会别人不会的都属于技术。
技术活,狭义上指须要掌握知识技能和操作技巧才能做的事情,广义的说是指须要讲究方法与策略才能完成的事情。除了具体的生产操作和行政管理,其他工作都需要技术。
‘玖’ 现在有前途的技术都有哪些
IT技术即是互联网技术,如今互联网行业飞跃发展,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就当前就业形内势容来说专IT行业是适合属目前社会趋势的,社会也需要大量的 IT技术型人才,各行各业也需要,所以就业广泛。
学互联网的优势有:
1、电脑行业需求量大,工作很好找,而且工作环境也不错。
2、电脑行业的工作与社会接触都比较紧密,紧跟潮流,所以见识和思想都会比袭较开放,也有利于以后自己发展。
3、学习电脑入手比较快,学习难度不是很大。
4、现在有些学校有一些技能加学历的政策 ,不过主要看你自己的选择,上大学虽说听起来好,但是很多大学生都是毕业即失业的,还不如趁早学习门技术,毕业就可以工作,选对了好的行业,以后的发展空间也会很大的。可以去学习计算机网络,现在学计算机就是不错的选择。
‘拾’ 近年来以下有哪些新技术是先在民间广泛使用才转移到军用方面来的
我国的大规模军转民是从19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开始的,当时中央要求军工企业借助自有的先进技术去开发民用产品,这对于提高当时我国民品质量的提升有重大的意义,并且要形成以民养军、以军促民的良性循环…随即我国一大批军工企业开始转产民用产品,比如说图片上的嘉陵摩托、重庆长安微面、长虹电视…船舶工业也开始大规模的开始接单大量的民用船舶的建造。
总之,我国的军用技术成功的转化成民用产品的范例很多,不能一一列举,这里只提及一个关系到全国人民吃饱饭的军转民技术,图片上的033型潜艇军迷们都很熟悉,它的我国第一代大规模建造的水下兵器,建造数量超过了85艘之多,它可能是二战以后世界上建造最多的单一型号潜艇,这样多的潜艇构筑了我国近海防御的水下长城,有它的存在使得外国列强海军再也不敢明目张胆的从海上入侵我国了!
说到这有看官会问:033型潜艇的技术与民品有多大的联系?怎么还与吃饭有关联?
我们都知道建造潜艇最关键的部分就是耐压壳体,它的建造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潜艇能否潜航的问题,如果在HY80等级钢板(型材)当中出现一个瑕疵就有可能导致潜艇在潜航时经受不住海水巨大压力而沉没,所以潜艇的钢板不但要强度大,大批量生产时还要技术稳定。
033艇的耐压壳体分段,图片上的这个工序叫做:内水压力测试,就是将分段的两头堵死,然后将海水灌入同时进行加压,加到30个大气压时停止,这就相当于在海水下300米的深度,再静置48小时观察那个地方漏水(主要是焊缝处),标记后再进行补焊,如果没有漏水表明这个分段建造没有质量问题。
耐压壳体的建造对钢板的冷弯、冲压、焊接…等技术都非常高,冷弯和冲压的精度/弧度,焊缝的质量都有很高的标准,潜艇的耐压壳体是技术等级非常高的压力容器,如果能熟练的掌握它的制造工艺,那么在民用压力容器的制造方面就会很轻松。
图片里的这个设备是合成氨的压力罐,而合成氨是生产化肥的最主要原料,但合成氨(NH3)的生产设备在运行当中需要的是高温高压和催化,才能合成出来氨,长时间的高温高压对设备的要求是严酷的,特别是压力容器,除正常检修之外是不能停产的,这就需要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主要技术来源于大口径火炮炮管制造工艺)有很高的耐受性能,才能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因此对设备制造工艺非常高…而潜艇的耐压壳体的制造工艺正好满足了技术需求,所以合成氨生产设备的制造工艺都是制造潜艇和大口径炮管工艺衍生出来的。
有了制造合成氨的全套生产设备之后,我国从1980年代初合成氨的产量就到达了1800万吨,是世界上合成氨生产最多的国家之一,化肥产量也位居世界第一位,有了化肥我国的粮食产量才稳步提升,有了粮食才能转化为肉蛋奶…这些高蛋白食物,所以从根儿上来说咱们现在的食物极大的丰富了就是因为掌握了制造潜艇耐压壳体工艺。
反观印度耕地面积150万平方公里,为世界第二位,但印度的粮食产量至少我国的40%左右,其原因就是因为没有熟练掌握潜艇耐压壳体制造技术,广大农村不得不以牛粪为主要肥料,以至于牛粪被印度算在了GDP当中,可见牛粪对印度的重要的是,但牛粪的肥力不可能与化肥相比!根据测算7吨牛粪才能抵上50公斤化肥的肥力,所以印度粮食产量一直都很低。
除了合成氨之外,石化工业也需要大量的耐压罐体和高压管线,石化工业对于国民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至少我们穿的化纤面料和纤维都是石化制品,而储备最基本液化气体的这些球罐同样是来自潜艇的制造工艺,可见“一招鲜,吃遍天”这句话用在潜艇制造上的确如此。
这张照片非常的珍贵,里面的033艇是位于长江上游的重庆川东船厂(涪陵船厂)建造的,距离它服役的地点东海舰队有一千多公里远,那么为啥要在内陆建造潜艇呢?就是因为它的制造工艺要求很高,以建造它为基础推进了我国西南地区的工业制造能力的总体提升,并且培养了大量的工程师和高级技师,也就是说能制造潜艇这样的复杂重工业制成品,将来再制造其它民用产品就是技术“由高向低”的技术转化。
总之技术是想通的,历史上都是将最先进的科研成果和最好生产工艺用在了武器装备制造上,通过制造最高级的东西,掌握了全套的制造工艺之后,将来再往民用方面去大规模应用,033潜艇的制造工艺被全面掌握之后,我国相当一部分重工业得以发展,因为潜艇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的工业门类太多,一个大的军工项目有突破可以带动一大批基础工业项目的共同进步,同时还会将它的技术衍生出来更多的项目。
总之,033型潜艇所衍生出来的民品制造工艺只是我国军转民成功的一个范例,还有更多的军用技术转为民用之后带动了有形或者无形的民品技术提升,所以说军转民是重大而英明的决策,它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3条评论
慕什塔戈
军事研究员
这方面的例子可谓不胜枚举。人民军队由弱到强的成长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在战斗力建设方面坚持吸收引进与自主研发相结合的军事技术发展史,每一项军事技术在发展成熟、具备以战止战的能力后,便优先反哺国计民生,成为经济建设发展的助推器。
特别是在建国以后,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国防工业,激发并带动了军事技术的蓬勃发展,在促进国防实力显着增强的前提下,军事技术开始向民用领域实现成功转型,极大地改善了国民经济发展布局,提高了综合国力。大到“北斗”、“天宫”、“嫦娥”,小到无人机、越野车、监控器,这些技术转型成果,都凝结着我国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成功经验。
由于成果众多,篇幅所限,无法一一赘述,本文仅结合当前全国范围内防洪减灾的实际需求,列举一下我国在防洪减灾方面出现的军事技术民用化成果:
钢木土石组合坝技术
这是一种以钢木框架续约和土石料直墙为主,以设置防渗透层为辅,通过钢管、木桩与填塞墙之间形成的稳定框架,实现在较短时间内封堵决口的拦水筑坝技术。这项技术最早由原27集团军工兵团道桥营三连研发成功,主要用于在水毁路段快速架设简易桥梁,或在较深沼泽地急造军路,曾多次在原北京军区组织的实兵演习中得到论证和检验,并荣获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
当1998年8月4日长江特大洪峰直抵九江、市区堤坝出现险情之际,27集团军工兵团被火速派往九江大堤执行抗洪任务。8月7日13时,大堤突然出现30米宽的决口,该工兵团立即将钢木土石组合坝技术转为民用,经过3昼夜奋战,成功封堵住了决口,挽救了九江市区50余万民众的生命安全。
后来,钢木土石组合坝技术还曾于2012年8月11日,由武警浙江总队成功运用,完成了对西苕溪大堤决口的封堵任务。
人工增雨减灾作业技术
我军在火箭炮、高炮这两种武器的制造技术及作战运用方面,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比如,我军装备的新型远火系统发射370mm火箭弹,战斗部重达2.4吨,射程可达280公里,精度达到米级;
我军装备的37mm和57mm这两种口径的高射炮,其数量堪称世界之最,最多的时候曾有11个高炮师以这两种口径高炮为主要装备,而且这两种高炮曾在越南战争中发挥出巨大作用,共计参加对空作战2153次,击落美机1707架、击伤1608架。
如今,我军在火箭炮和高炮这两种武器方面所取得的世界级领先技术,已经部分转化为民间增雨减灾作业技术之中,主要体现在作业器材装备的使用方面。比如民间使用的增雨弹,弹体结构完全采用军用火箭弹设计布局,除战斗部内的烈性炸药替换为碘化银、干冰等增雨催化剂外,其他部位几乎差别不大,发射方法也与导轨式火箭炮完全相同;
我军淘汰的为数众多的37mm高炮,除少部分用于民兵训练外,其余全部用于人工增雨及减灾作业。作业实施过程中的炮班编成、指挥口令、操作技术、射击方法,几乎全部沿袭了解放军高炮射击操作规程,因此体现了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的成功转化。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如有错讹之处,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