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认为空调冰蓄冷系统的原理是什么
冰蓄冷空调技术就是在夜间低电价时段(同时也是空调负荷很低的时间)采用电制冷机组制冷,将水在专门的蓄冰槽内冻结成冰以蓄存冷量;在白天的高电价时段(同时也是空调负荷高峰时间)停开制冷机组,直接将蓄冰槽内的冷能释放出来,满足空调用冷的需要。因为制冰、融冰转换损失的能量很小,而夜间制冷因气温较低可使效率更高,完全可以弥补蓄冰的冷能损失。
与常规空调系统不同,蓄冷系统可以通过制冷机组或蓄冷设备或两者同时为建筑物供冷,用以确定在某一给定时刻,多少负荷是由制冷机组提供,多少负荷是由蓄冷设备供给的方法,即为系统的运行策略。利用低谷段电力,具有平衡峰谷用电负荷,缓解电力供应紧张;冰水主机的容量减少,节省增容费用;总用电设施容量减少,可减少基本电费支出;利用低谷段电价的优惠可减少运行电费;冰水温可低至1~4℃,减少空调设备风管的费用;冷却水泵、冷冻水泵、冷却塔容量减少;电力高压侧及低压侧设备容量减少;室内相对湿度低,冷却速度快,舒适性好;制冷设备经常在设计工作点上平衡运行,效率高,机器损耗小;充分利用24h有效时间,减少了能量的间歇耗损;充分利用夜间气温变化,提高机组产冷量;投资费用与常规空调相当,经济效益佳。冰蓄冷空调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将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当然它也有一些缺点,如增加蓄冷池、水泵的输送能耗及增加蓄冷池等设备的冷量损失等。
2. 冰蓄冷空调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国外利用机械制冷机的蓄能空调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教堂,由于平时人员少、负荷需求少,而礼拜日人员多,负荷需求大,由于制造工艺所限,当时制冷机的制冷容量均较小,因此平日制冷并蓄冰,到礼拜冷机和融冰同时使用以提供冷量。充分体现了蓄能系统的优点,可减少设备容量并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当时主要应用于类似的剧院和乳品厂等负荷集中、间歇供冷的场所内。随着机械制造的进步,蓄冷技术的发展很快停滞下来。
自七十年代世界能源危机以来,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开发新能源与“节省能源”,促使了蓄冷技术的迅速发展。美国、加拿大、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率先将冰蓄冷技术引入到建筑空调系统里来,积极开发蓄冷设备与蓄冷系统,实施的工程逐年成倍增多。
欧洲、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以及我国的台湾地区也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了蓄冷技术应用研究。
3. 冰蓄冷和水蓄冷的区别
主要区别有,性质不同、技术不同、冷量储存的体积不同、特点不同,具体如下:
一、性质不同
1、冰蓄冷
冰蓄冷是将水制成冰的方式,利用冰的相变潜热进行冷量的储存。
二、技术不同
1、冰蓄冷
冰蓄冷空调是利用夜间低谷负荷电力制冰储存在蓄冰装置中,白天融冰将所储存冷量释放出来,以减少电网高峰时段空调用电负荷及空调系统装机容量。
2、水蓄冷
水蓄冷技术利用峰谷电价差,在低谷电价时段将冷量存储在水中,在白天用电高峰时段使用储存的低温冷冻水提供空调用冷。当空调使用时间与非空调使用时间和电网高峰和低谷同步时,就可以将电网高峰时间的空调用电量转移至电网低谷时使用,达到节约电费的目的。
三、冷量储存的体积不同
1、冰蓄冷
储存同样多的冷量,冰蓄冷所需的体积将比水蓄冷所需的体积小得多。
2、水蓄冷
储存同样多的冷量,水蓄冷所需的体积将比冰蓄冷所需的体积大。
四、特点不同
1、冰蓄冷
冰蓄冷具有削峰填谷、平衡电力负荷的特点,缺点是冰蓄冷系统,其运行效率将降低。
2、水蓄冷
水蓄冷具有经济简单,运行可靠,制冷效果好等特点。
4. 枪管水冷却技术的原理、应用拜托各位了 3Q
事实上,水冷技术决大部分都应用于重型/轻型机枪的制造上.水冷技术(以二战时期着名的M1917式水冷重机枪为例)的工作原理很简单,通过在枪管外部加装以个将枪管包裹起来的水冷套来给枪管降温,水冷套连接枪身下方的水袋(材质不尽相同,后期的M1917式是以个固定在机枪架上的铁水柜来呈冷却水). 水袋采用的是密片状的散热结构.冷却水的流动问题主要依靠不同温度水的体积变化自然流动(流动原理类似家里烧水时上方的冷水与下方被加热的水不停的做循环运动一样). 由于体积巨大且重量过大,不方便携带等问题,所以应用范围不是很广泛,经典的有M1917式,德国的MG08,马克沁有一部分为水冷,勃朗宁重机枪也有一部分为水冷. 由于风冷技术的发展,笨重的水冷机枪渐渐被淘汰.现阶段世界范围内的机枪,基本都为风冷式.
5. 什么是冷库冰蓄冷湿空气冷却新技术
冷库冰蓄冷湿空气冷却新技术是将湿空气冷却器靠一面墙布置在天花板下面,冷的湿空气向对面墙方向吹,流过周转箱(被冷藏特储存箱)不断混入室内空气,再回到空冷器进行热湿处理。每一库房可以设计安装多台空冷器,湿空气的换气次数通常为50次/h。空冷器中接近零摄氏度的冷水为冷却介质,它由水泵从冰蓄冷器加到空冷器上进行喷淋;如果湿空气中带有水滴,落在库藏产品上会引起腐烂,因此用水分离器把水滴从气流中除去。从空冷器吹出的空气温度为1.5℃,相对湿度为98%。
冰蓄冷湿空气冷却新技术的特点:
(1)流经农产品的空气是湿空气,农产品不会干缩、变形和变色。
(2)冰蓄冷器中的冰水能保持恒定的冰点零摄氏度,采用冰蓄冷的湿空气,使入库农产品初冷速度快,在较短时间内即可达到冷藏所需温度。
(3)有用该项新技术后,农产品水分损失可比传统冷库保鲜减少50%左右。
(4)采用该项技术后,利用夜间电费低廉时将冷量储蓄,白天用电高峰,电费昂贵时,制冷机停机,用极小的能量将储蓄的冷量放出,可减小装机容量,节省运行费用。
6. 什么是风冷冷水技术,水冷冷水技术,比较两者差别
水冷跟风冷主要是散热方式不同,水冷式冷水机是通过冷却塔来散热的,使用于环境比较差地带,水冷与风冷冷水机相同机型情况下,水冷制冷效果比较好一些!风冷式冷水机自带风扇用于本身机台散热,安装方便应用于水源缺乏地带!买冷水机找纳金机械!
7. 蓄冷电价是什么东东
蓄冷电价适用于使用蓄冷技术的中央空调系统的客户,该系统应单独安装分时计量装置。
实行蓄冷电价的企业和项目是由各地市级以上市发改部门负责对其进行认定的,新装电表的客户如需申请蓄冷电价,流程与普通新装流程一致,供电企业将在现场勘查环节判断客户是否符合使用蓄冷电价的情况,如符合条件则认定执行蓄冷电价。已安装电表用户在蓄冷项目建成后,用电单位向当地发展和改革局提出蓄冷电价认定申请,市发展和改革局会同供电局现场核查后,对符合条件的认定执行蓄冷电价。
希望我们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
8. 什么是空调蓄冷技术
空调蓄冷系统是在电力负荷低的夜间用电低谷期,用电动压缩机制冷并将冷量以冰或其他变相材料的形式将冷量存储,其特点是转移制冷设备的运行时间,减少白天峰值电负荷,达到电力移峰填谷的目的。通常冰蓄冷技术制冷设备的装机功率小于常规空调系统,能够减少30%~50%。
9. 中央空调的冰蓄冷系统
液体汽化制冷是利用液体汽化时的吸热、冷凝时的放热效应来实现制冷的。液体汽化形成蒸汽。当液体(制冷工质)处在密闭的容器中时,此容器中除了液体及液体本身所产生的蒸汽外,不存在其他任何气体,液体和蒸汽将在某一压力下达到平衡,此时的汽体称为饱和蒸汽,压力称为饱和压力,温度称为饱和温度。平衡时液体不再汽化,这时如果将一部分蒸汽从容器中抽走,液体必然要继续汽化产生一部分蒸汽来维持这一平衡。 液体汽化时要吸收热量,此热量称为汽化潜热。汽化潜热来自被冷却对象,使被冷却对象变冷。为了使这一过程连续进行,就必须从容器中不断地抽走蒸汽,并使其凝结成液体后再回到容器中去。从容器中抽出的蒸汽如直接冷凝成液体,则所需冷却介质的温度比液体的蒸发温度还要低,我们希望蒸汽的冷凝是在常温下进行,因此需要将蒸汽的压力提高到常温下的饱和压力。
制冷工质将在低温、低压下蒸发,产生冷效应;并在常温、高压下冷凝,向周围环境或冷却介质放出热量。蒸汽在常温、高压下冷凝后变为高压液体,还需要将其压力降低到蒸发压力后才能进入容器。
液体汽化制冷循环是由工质汽化、蒸汽升压、高压蒸汽冷凝、高压液体降压四个过程组成。 水系统工作原理
水冷中央空调包含四大部件,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制冷剂依次在上述四大部件循环,压缩机出来的冷媒(制冷剂)高温高压的气体,流经冷凝器,降温降压,冷凝器通过冷却水系统将热量带到冷却塔排出,冷媒继续流动经过节流装置,成低温低压液体,流经蒸发器,吸热,再经压缩。在蒸发器的两端接有冷冻水循环系统,制冷剂在此次吸的热量将冷冻水温度降低,使低温的水流到用户端,再经过风机盘管进行热交换,将冷风吹出。
风系统工作原理
新风的传输方式采用置换式,而非空调气体的内循环原理和新旧气体混合的不健康做法,户外的新颖空气经过负压方式会自动吸入室内,经过安装在卧室、室厅或起居室窗户上的新风口进入室内时,会自动除尘和过滤。同时,再由对应的室内管路与数个功用房间内的排风口相连,构成的循环系统将带走室内废气,集中在排风口“呼出”,而排出的废气不再做循环运用,新旧风形良好的循环。
盘管系统工作原理
风机盘管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就是借助风机盘管机组不断地循环室内空气,使之通过盘管而被冷却或加热,以保持房间要求的温度和一定的相对湿度。盘管使用的冷水或热水,由集中冷源和热源供应。与此同时,由新风空调机房集中处理后的新风,通过专门的新风管道分别送入各空调房间,以满足空调房间的卫生要求。
风机盘管空调系统与集中式系统相比,没有大风道,只有水管和较小的新风管,具有布置和安装方便、占用建筑空间小、单独调节好等优点,广泛用于温、湿度精度要求不高、房间数多、房间较小、需要单独控制的舒适性空调中。 美国、日本、加拿大和欧洲等经济发达国家纷纷将冰蓄冷技术引入到建筑空调系统。国内各主要传统空调厂家也已开始进行冰蓄冷等“非电”制冷技术方面的研发和储备。冰蓄冷作为一种新型的节能环保技术,在中央空调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新建工程,可以在设计施工阶段将常规空调系统修改为冰蓄冷空调系统。全国现有几百家单位在使用。2010年,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板式制冰蓄冷空调在实际应用中,经过权威部门认定,比传统空调节能40%以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也为降低费用,全面推开冰蓄冷空调打下良好的基础。冰蓄冷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利用电价差来实现节省资金、达到供冷要求。实际上国家的电力是处于供应紧张的状况,有些省市不得不拉闸限电。我国任何一个电力紧张的城市,夜间的电力都是过剩的。而电能的发、供、用是同时同步的,发出来的电是不能储存的。晚上没有用户用电,发出来的电就白白浪费了。为此国家和各地区就采取了峰谷电价政策,即削峰添谷;核心就是白天用电价格高,晚上用电价格低。
《2012-2017年冰蓄冷中央空调行业投资决策调研与趋势咨询报告》内容显示,在发达国家,60%以上的建筑物都已使用冰蓄冷技术。美国芝加哥一个城市区域供冷系统,600多万平方米的建筑共有4个冷站,城市集中供冷。其中芝加哥城市供冷三号冷站蓄冰量是12.5万冷吨时,电力负荷438兆瓦,每日制冰4700吨。从美、日、韩等国家应用的情况看,冰蓄冷技术在空调负荷集中、峰谷差大、建筑物相对聚集的地区或区域都可推广使用。目前我国每年新建建筑面积约20亿平方米,其中,城市新增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约8亿~9亿平方米,为冰蓄冷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巨大市场。我国每年公共建筑新增面积约3亿平方米,如30%的新建公共建筑采用冰蓄冷空调系统,全国每年可节电15亿千瓦时。从芝加哥的案例我们看到了冰蓄冷技术的应用前景,建议立即在国内推广使用这一技术。从技术成熟度、设备制造和施工能力、政策环境等方面看,冰蓄冷技术在我国全面推广应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条件,加大推广冰蓄冷技术势在必行。国家将进一步落实节能目标评价考核,形成技术推广的倒逼机制,完善激励政策,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逐步形成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多方紧密协作的推广格局,因地制宜加快推广冰蓄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