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放射治疗可分为哪几种
放射治疗是指用放射性同位素的射线,x线治疗机产生的普通x线,加速器产生的高能x线,还有各种加速器所产生的电子束、质子、快中子、负兀介子以及其它重粒子等用来治疗癌瘤。
广义的放射治疗既包括放射治疗科的肿瘤放射治疗,也包括核医学科的内用同位素治疗(如131碘治疗甲状腺癌和甲状腺功能亢进,32磷治疗癌性胸水等)。狭义的放射治疗一般仅指前者,即人们一般所称的肿瘤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有两种照射方式:一种是远距离放疗(外照射),即将放射源与病人身体保持一定距离进行照射,射线从病人体表穿透进
人体内一定深度,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这一种用途最广也最主要;另一种是近距离放疗(内照射),即将放射源密封置于肿瘤内或肿瘤表面,如放入人体的天然腔内或组织内(如舌、鼻、咽、食管、气管和宫体等部位)进行照射,即采用腔内,组织间插植及模型敷贴等方式进行治疗,它是远距离60钴治疗机或加速器治疗癌瘤的辅助手段。近年来,随着各医院医疗设备的不断改进,近距离放疗也逐渐普及。
体内、外放射治疗有三个基本区别:①和体外照射相比,体内照射放射源强度较小,由几个毫居里到大约100毫居里,而且治疗距离较短;②体外照射,放射线的能量大部分被准直器、限束器等屏蔽,只有小部分能量达到组织;体内照射则相反,大部分能量被组织吸收;③体外照射,放射线必须经过皮肤和正常组织才能到达肿瘤,肿瘤剂量受到皮肤和正常组织耐受量的限制,为得到高的均匀的肿瘤剂量,需要选择不同能量的射线和采用多野照射技术等;而体内照射,射线直到肿瘤组织,较深部的正常组织受照射量很小。
Ⅱ 放疗有哪些方法
您好,目前放疗大体上主要分为两种:(1)体外放疗:又称为远距离放射治疗。是比较传统的放射治疗方法,是通过单纯从身体外部进行放射治疗的方法,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即使在足量照射的情况下,总有一部分肿瘤局部复发。(2)体内照射:又称近距离放射治疗,是比较新的放射治疗技术。通过把高强度的微型放射源送入人体腔内或配合手术插入肿瘤组织内,进行近距离照射,从而有效地杀死肿瘤细胞。这种技术在应用中均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是比较新的治疗方法目前使用的比较少。
Ⅲ 简述肺癌的放疗方式
肺癌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近年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靶向治疗正在逐步成为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在我国,传统的中医疗法在肺癌的综合治疗中发挥独特的作用。以下分别简述各种治疗的特点。
外科治疗是通过手术彻底切除肺部原发肿瘤,并对局部淋巴结进行清扫,以力争达到治愈肿瘤的目的,外科手术主要适于Ⅰ期~ⅢA期的病例。
【放射治疗俗称“烤电”】,是利用各种类型的放射线(如钴60、医用直线加速器发射的电子线、X射线和中子线等)杀伤肿瘤细胞,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放疗分为根治放疗、姑息放疗、术前放疗、术后放疗及腔内放疗。无论是早期还是晚期肺癌病人,放疗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目前的放疗手段有了很大改进,三维适形及伽马刀等立体定向放疗为代表的精确放疗技术推向临床并日趋成熟,能够准确定位,使得肿瘤局部照射剂量大,而病人正常组织损伤小,疗效进一步提高。
化学治疗是应用具有细胞毒性的化学药物治疗肿瘤的方法,根据治疗目的,化疗可以分为术前化疗、术后辅助化疗、姑息化疗等。随着新药的不断面世,化疗在肺癌治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化疗的毒副作用一般也在医生可以掌控的范围之内,绝大多数患者是能够耐受化疗的。
靶向治疗是指针对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某些特定的靶点如细胞受体、信号传导和血管生成等,应用特异性的药物给予干扰或阻断,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靶向治疗具有选择性强、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等特点。肺癌常用的靶向治疗药物包括吉非替尼、贝伐单抗等,分子靶向治疗进入临床领域,使肿瘤个体化治疗前进了一大步。
在我国,中医治疗肺癌的特点是肿瘤缓解率低,但临床获益率较高,也就是说中药在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具有优势。中药配合现代治疗如放化疗可以发挥减毒增效作用。中医治疗以辩证论治为核心,具体方式包括汤剂、中成药、中药注射剂以及中医外治法等。
目前,肿瘤治疗的发展趋势已经摒弃单一治疗,进入多学科综合治疗时代,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要具体分析病人的全身情况,肺癌病变的部位、大小、范围、病理类型、病期早晚以及癌肿是否已有转移扩散和如何预防控制可能发生转移复发等问题,甚至还要考虑家属和患者本人的治疗意愿和经济条件,制定最妥善的综合治疗方案。
Ⅳ 精确放疗的精确放疗技术的新进展
由于计算机技术、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影象学和功能影象学的有力支持,以及多边缘学科的有机结合,放射治疗技术已经取得了革命性的进步。据WHO1998年底统计,45%的肿瘤患者可以治愈,其中22%靠手术治愈,18%靠放疗治愈,5%靠化疗治愈。而放疗还有保留器官功能和美容的优势。3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必将进一步强化这一优势。近十几年来,我国三维立体定向放疗技术发展极其迅速,从普通放疗发展到三维立体高精度定向放疗,采用了三维立体定向糸统,附加限束装置,体位固定装置,使靶区边缘剂量梯度峻陡下降,使肿瘤靶区与边缘正常组织之间形成锐利的“刀”切状,其目的是给予靶区内高剂量照射,保护靶区外周围正常组织和重要敏感器官免受损伤。
三维适形放疗〔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T,3D-CRT〕
肿瘤的生长方式和部位复杂,放射治疗照射野应该包括全部肿瘤组织和淋巴引流区以及一定范围的外周边缘,也称安全边缘。要达到射线体积与靶体积形状一致、同时避免对正常组织的不必要照射的要求,绝大多数照射野的形状是不规则的,在过去的临床放疗实践中,一般采用低溶点铅挡块技术实施不规则照射野的放疗。在上个世纪40年代开始有人在二维放疗计划的指导下,应用半自动的原始多叶光栅(MLC)技术或者低溶点铅挡块,采用多个不规则照射野实施最原始的适形放疗,这一技术在临床一直沿用至今已半个世纪。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放射物理学家用更先进的多叶光栅代替手工制作的铅挡块以达到对射线的塑形目的,用计算机控制多叶光栅的塑形性,可根据不同视角靶体积的形状,在加速器机架旋转时变换叶片的方位调整照射野形状,使其完全自动化。将适形放疗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近年来,影像诊断图像的计算机处理使得人体内的放疗靶区和邻近的重要组织器官可以三维重建,因而实现了临床上以三维放疗计划指导下的三维适形放疗。目前世界范围内被越来越多的医院及肿瘤治疗中心用于放射肿瘤的临床实践,并逐渐被纳入常规应用。
实现对躯干部肿瘤三维适形放疗的定位技术要求比较复杂,与头颈部肿瘤放疗技术比较,由于胸腹部生理运动影响影像的三维重建和放疗计划的精确度,另外,躯干部肿瘤体积较大,治疗体积也大;再者躯干部肿瘤的放疗靶体积形状一般不规则。因此,对躯干部肿瘤的三维适形放疗技术的要求比较高。ICRU50号报告对肿瘤体积、临床靶体积、计划靶体积、治疗处方的规范化作了详细说明。广义上讲,在三维影像重建的基础上、在三维治疗计划指导下实施的射线剂量体积与靶体积形状相一致的放疗都应称为三维适形放疗。但是利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糸统实施头部肿瘤的三维适形放疗与躯干部肿瘤三维适形放疗的设备和附属器具有所不同,操作技术方面也有一些差别,许多文献报告中一般将用SRS系统进行头部肿瘤三维适形放疗称为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SRT〕,而称采用体部固定架、MLC或低溶点铅挡块实施的躯干肿瘤的放疗为三维适形放疗〔3D-CRT〕。实际上SRS、FSRT、SRT、3D-CRT以及立体定向近距离放疗〔Stereotactic brachtherapy,STB〕都应属于立体定向放疗的范畴。三维适形放疗的实施主要靠如下4个方面的技术支持:
〔1〕多叶光栅系统MLC,它的种类有多种,有手动、半自功和全自动。它的叶片大小和数目也不尽相同。MLC糸统的用途是:代替铅挡块;简化不规则照射野的塑形过程,从而可以增加照射野的数目以改善对正常器官结构的屏蔽;应用多叶光栅的静止照射野和单一机架角度可用于调整线束平整度;叶片可在机架旋转时移动以适应对不规肿瘤形状的动态调整。
〔2〕三维放疗计划系统,它的主要特点是在CT影像三维重建基础上的治疗显示。如线束视角显示〔Beameye view,BEV〕功能可以显示在任意射线入射角度时,照射野形状和肿瘤形状的符合程度以及对邻近关键结构的屏蔽情况,是实现“适形照射”的关键功能。治疗方位的显示〔Room-view,RV〕功能,可以显示在治疗室内任何方位所见的治疗情况,这一功能补偿了线束视角显示BEV的不足,尤其是设定射线等中心深度时能同时显示多个线束,可以对治疗技术作适当的几何调整。剂量-体积直方图显示〔Dose-volume histogram,DVH〕功能,可以显示治疗计划的合理性,等剂量曲线包括治疗体积状态以及对整个方案作出评价等。
〔3〕计算机控制的放射治疗机,新一代的直线加速器、部分高挡的钴60治疗机和后装治疗机是由计算机控制的。
〔4〕定位固定和验证糸统,主要有用于增加重复摆位准确性的体部固定框架、头颈固定架、热可塑面膜、真空垫和限制内脏活动的装置;照射野的证实影像和一些验证设备。尽管三维适形放疗技术的临床应用获得了高剂量射线在靶区内均匀分布,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对正常组织的照射;从理论上讲可以大大改善肿瘤的局控率,但是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确定治疗体积的范围?对治疗体积边缘的认识和确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影像学技术和操作者对影像读片水平,因此在三维适形放疗中,对治疗体积确定的准确程度与对肿瘤范围的认识密切相关。显然,现代的影像诊断技术对三维适形放疗的实施有着致关重要的作用。
调强放疗〔Intensity Molated RT,IMRT〕
调强放疗〔IMRT〕是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的简称,它与常规放疗相比其优势在于:
〔1〕采用了精确的体位固定和立体定位技术;提高了放疗的定位精度、摆位精度和照射精度。
〔2〕采用了精确的治疗计划:逆向计算〔Inverse Planning〕,即医生首先确定最大优化的计划结果,包括靶区的照射剂量和靶区周围敏感组织的耐受剂量,然后由计算机给出实现该结果的方法和参数,从而实现了治疗计划的自动最佳优化。
〔3〕采用了精确照射:能够优化配置射野内各线束的权重,使高剂量区的分布在三维方向上可在一个计划时实现大野照射及小野的追加剂量照射〔Simultaneously Integrated Boosted,SIB〕。IMRT可以满足放疗科医生的“四个最”的愿望:即靶区的照射剂量最大、靶区外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射剂量最小、靶区的定位和照射最准、靶区的剂量分布最均匀。其临床结果是:明显提高肿瘤的局控率,并减少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
IMRT的主要实现方式包括:
〔1〕二维物理补偿器调强、
〔2〕多叶准直器静态调强〔Step & Shoot〕、
〔3〕多叶准直器动态调强〔Sliding Window〕、
〔4〕断层调强放疗、
〔5〕电磁扫描调强放疗等。
当前临床应用较为普遍的是电动多叶光栅调强技术。应用IMRT技术治疗头颈、颅脑、胸、腹、盆腔和乳腺等部位的肿瘤的研究均已得出肯定性结论。Zelefsky等采用IMRT和3D-CRT分别治疗前列腺癌患者,在处方剂量相同〔81Gy〕的情况下靶区剂量分布IMRT明显优于3D-CRT;对直肠癌一早期和晚期放射性损伤发生率IMRT组也明显低于3D-CRT组。利用IMRT治疗头颈部肿瘤,不但可更好地保护腮腺、脑干等量要器官,而且若采用小野追加剂量〔SIB〕技术,可进一步提高疗效。利用IMRT技术进行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可改善靶区剂量分布,对肺和心脏的保护更好。国内有多家单位采用IMRT技术放疗鼻咽癌、乳腺癌、食道癌和肺癌等,都有肯定的初步结论。无容置疑,IMRT必将成为今后放射治疗的主流方式。
影像学指导的放疗〔Imaging Guided RT,IGRT〕
提高靶区剂量放疗是提高肿瘤局控率的关键,由于肿瘤及周围正常组织的空间位置在治疗中以及治疗期间是不断变化的,如果对这些变化及误差不给予充分的重视,可能会造成肿瘤脱靶和/或正常组织损伤增加,使疗效降低。放疗过程中位置不确定性的影响因素主要归纳为二个方面:一是照射野位置的糸统误差,这是指由于在象定位、计划和治疗阶段的资料传送错误以及设计、标记或治疗辅助物如补偿物、挡块等的位置误差;二是照射野位置的随机误差:指由于技术员在进行每一次治疗时的摆位状态和分次治疗时病人解剖位置的变化,如呼吸运动、膀胱充盈、小肠蠕动、胸腹水和肿瘤的增大或缩小等引起的位置差异。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均证实上述误差将对肿瘤靶区及周围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产生明显的影响,在适形和调强放疗中更为明显。近年来,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CT等设备已可对靶区的不确定性进行更精确的研究,包括位置和剂量的验证,并通过离线和在线两种方式进行校正。新型的EPID安装在加速器上,在进行位置验证的同时,还可以进行剂量分布的计算和验证。目前还有CT-医用加速器、呼吸控制系统如将治疗机与影像设备结合在一起,每天治疗时采集有关的影像学信息,确定治疗靶区,达到每日一靶,即称为影像学指导的放疗〔IGRT〕。
生物适形放疗〔Biologically Conformal RT,BCRT〕
在传统的观念中,外照射计划中照射野应完整覆盖解剖学影像CT、MRI所标示的肿瘤靶区,并给予均匀剂量照射。例如放疗前列腺癌,由于传统影像学技术的限制,我们不能充分显示癌组织和正常前列腺组织的差异,而将整个前列腺纳入靶区,这与放疗的理论并不一致。而且更重要的是:在肿瘤靶体积内,癌细胞的分布是不均匀的,由于血运和细胞异质性的不同,不同的癌细胞核团的放射敏感性存在很大差异,给整个靶体积区以均匀剂量照射,有部分癌细胞可能因剂量不足而存活下来,成为复发和转移的根源;如果整个靶区剂量过高,会导致周围敏感组织发生严重损伤。另外,靶区内和周围正常组织结构的剂量反应和耐受性不同;即使是同一结构,其亚结构的耐受性也可能不同,势必对放疗的预期目标产生影响。
根据生物学靶区〔BTV〕的理论,生物靶区可初步定义为:由一系列肿瘤生物学因素决定的治疗靶区内放射敏感性不同的区域。这些生物学因素包括:
〔1〕乏氧及血供;
〔2〕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调控;
〔3〕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改变;
〔4〕浸润及转移特性等。这些因素包括肿瘤靶区内肿瘤细胞敏感性差异和正常组织的敏感性差异,而这些生物靶区均可通过现代先进的综合影像学技术显示,为生物适形放疗夯实了基础,也拓展了广阔空间。如把主要反映器官组织功能,属于功能影像范畴的核磁共振波普〔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 ,MRS〕、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 photonemission computer tomograpy, SPECT)等影像与主要反映形态解剖结构变化,属于解剖影像范畴的X线、CT等影像进行图像融合技术。这些图像融合技术应用于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中成为生物适形治疗计划的基础。近年来,以PET、SPECT、MRS等为代表的功能性影像技术发展迅速。利用FDG-PET可以反映组织的代谢情况;通过乏氧显像剂如氟硝基咪唑〔18-FMISO〕可以对肿瘤乏氧进行体外检测;通过11C-蛋氨酸可检测肿瘤蛋白质代谢;通过18F-胸腺嘧啶核苷可检测肿瘤核酸代谢等。研究表明,PET的应用可改变至少30%肿瘤的放疗方案。而且随着CT-PET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图像的性能和质量。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技术的应用也令人振奋,fMRI可以显示脑功能,反映氧供和血管生成状态,从而为脑外科和脑部放疗提供重要信息,可以使脑重要功能区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利用特殊的脉冲回波动态成像技术,可以扫描组织血液灌注、血脑屏障渗透性,不但可以区分正常和肿瘤组织,还可评估肿瘤的类型和分级,预测和评价疗效。
目前,IMRT的发展使放射治疗剂量分布的物理适形达到了相当理想的水平,而生物和功能性影像则开创了一个生物适形的新纪元,有物理适形和生物适形紧密结合的多维适形治疗必将成为新纪世肿瘤放射治疗的发展方向。Chao等采用Cu-ATSM作为PET乏氧示踪剂,在头颈部肿瘤进行了体模及人体研究,结果表明,利用Cu-ATSM PET及逆向计划系统在GTV接受80Gy的同时,给予PET显示的乏氧靶区剂量可达到80Gy,而腮腺剂量大多低于30Gy,这一研究结果证实了生物调强放疗〔Biological Intensity Molated RT〕的可能性。California大学的研究人员采用质子核磁光谱成像,应用于前列腺癌放射治疗计划和治疗评估。在肿癌区胆碱的相对浓度较高,而正常前列腺组织和良性增生区的柠檬酸浓度较高。基于这一区别,他们正在利用IMRT计划对高胆碱/柠檬酸区域给予更高剂量的照射,同样是源于生物适形调强放疗的治疗模式。
三维立体定向放疗技术,在20世纪最后二十年间发展迅速,尽管还有不少问题有待克服,但它所显示的优点是不容置疑的,它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标志着肿瘤放射治疗进入了“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治疗”为特征的时代已经到来,三维立体定向放疗也给我们放射肿瘤临床医生、放射物理学家、放射生物学家筑起新的高技术平台,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Ⅳ 现代放疗都有什么方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和医学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放射治疗设备不断开发、放射治疗的新技术的应用,放射肿瘤学取得了许多理论上和技术上的突破,已成为治疗和控制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
1、立体定向治疗
在电子计算机精度提高、双螺旋CT及高清晰度MRI出现的基础上,立体定向治疗应运而生。目前使用的γ-刀,从某种意义来说是,它是一个立体定向放射手术过程,通过聚焦、等中心照准,于单次短时间或多次较长时间,给肿瘤以超常规致死量的照射,最终达到摧毁瘤区细胞的目的。γ刀利用30—200个钴源,在等中心条件下,从立体的不同方向和位置,在短距离内,对细小肿瘤进行一次或多次的照射,给予总剂量超过肿瘤及正常组织的耐受量,用准确聚焦的办法,使多个Co60源的剂量集中在靶区,分射束聚焦使周围正常组织受量仍在可能的耐受量中。由于采用电脑和CT、以及准确的立体设计定位,使得射野边界锐利可达±2毫米以下,因而确保了非瘤区正常组织的安全。
2、三维适形放疗技术
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即3D CRT,近年来特别强调由平面二维定位过渡到立体三维定位,与其相适应的遮光器,能够随射野改变而适形变化,准确适应肿瘤形状,使高剂量区分布形状在三维方向上与病变靶区完全一致。使射野形状与病变靶区的投影保持一致,多叶遮光器对射野内诸点的输出剂量率按要求不断进行调整。从三维任意角度勾画肿瘤靶区,能清楚地将均匀的高剂量锁定在该区域,而周围正常组织几乎不受照射,或者少受照射,通过增加肿瘤区照射剂量,从而达到提高肿瘤控制率的目的。目前这项技术已日臻成熟,在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等肿瘤治疗中,已经显示出非常好的前景。
3、三维调强适形放疗技术
近年来,在三维适形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调强适形放疗技术,这项技术的主要特点是要求放射线的分布与肿瘤体积、厚度等在视轴上高度一致,给予肿瘤组织以有效的杀伤,并且非常好的保护正常重要组织器官,达到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疗效之目的,这种技术成为21世纪放射治疗技术的主流。但它的不同之处在于,采用逆向算法设计,这是图像引导除三维适形之外,为更精确起见所插入的必要步骤。它不但正面方向的精确剂量计算,而且从逆方向算法来进行验证、审核,使用的高能X线,电子束和质子束等放射源,其射野围绕人体用连续或者固定的集束,在旋转照射方向上达到更精确边界,因而可以提高强度,达到适应肿瘤形状高输出剂量、三维数字图象重建的功能,使三维图象中靶区等重要器官与图象相吻合,剂量分布的合适与否可以一目了然。
4、TOMO放射治疗系统
TOMO放射治疗系统,是当今最先进的肿瘤放射治疗设备,被誉为肿瘤治疗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发展”。TOMO放射治疗系统将一台6兆伏(MV)的医用直线加速器的主要部件安装在64排螺旋CT的滑环机架上,集IMRT(调强放射治疗)和IGRT(图像引导放射治疗)于一体,以螺旋CT旋转扫描方式,结合高科技计算机断层影像导航调校,通过360度旋转, 51个弧度照射,从而实现40 cm×160 cm范围内的任何剂量分布要求,杀死这一范围内的各种分布、各种位置和各种形状的癌细胞。同时,通过这一技术,还构建了放疗技术发展的新平台:ART(自适应放疗)或剂量引导放疗(DGRT),全程动态监控癌细胞的变化,并和原来的治疗方案进行对比,及时修正剂量与分布,对肿瘤患者进行超高精度的治疗。最大程度地保护正常组织不受伤害,对患者的器官功能影响小,治疗后的康复周期短。TOMO放射治疗系统一经推出,迅速受到国际放疗界的认可和推崇,已有超过700篇的国际级临床文献和报道,对其技术平台的先进性和临床疗效的优异性予以肯定,一大批世界知名肿瘤中心先后装备了多台TOMO放射治疗系统。 由于设备先进,尽管价格昂贵,截至目前为止,在亚洲地区日本已装机17台,台湾12台。从理论扩展与实际应用方面,TOMO放射治疗系统都被认为是现代肿瘤精确放疗的顶级设备。
TOMO放射治疗系统相比于传统疗法,最大的特点就是:肿瘤剂量适形度更高,肿瘤剂量强度调节更准,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剂量调节更细。具体体现为:
①、360度旋转,51个弧度,全方位断层扫描照射
在线成像系统确定或精确调整肿瘤位置,数以千计的放射子野以螺旋方式围绕病人实施精确照射。从而可以使高度适形的处方剂量送达靶区,敏感器官的受量大大降低或避免。
②、卓越的图像引导功能
TOMO放射治疗系统的成像和治疗采用同一放射源——兆伏级射线,在放疗的同时即可采集CT数据,使放射治疗和螺旋CT流畅结合。
③、自适应放疗,动态跟踪定位
CT成像探测器会在放疗的同时收集穿透病人身体后的X线,从而推算出肿瘤实际吸收的射线能量,为以后的放疗剂量提供科学准确的参考数据。
④、治疗范围广,治疗环节少,自动化程度高
TOMO放射治疗系统集治疗计划、剂量计算、兆伏级CT 扫描、定位、验证和螺旋放射功能于一体,治疗摆位和验证自动化程度高,花费时间少。
TOMO放射治疗系统用于临床有较宽广的适应证,是用于治疗脑、头颈、胸、腹部、盆腔、脊髓等部位肿瘤。TOMO放射治疗系统能完全满足SBRT的区域:
病人固定稳固且舒适;
② 呼吸调控至最小化,呼吸引起的靶区移动减少至最低程度;
③ 不同影像模式易于切换(MR到4DCT,PET到4DCT等);
④ 设备对射线的衰减影响减到最低程度,准确计算病人的剂量。
TOMO放射治疗系统可用于至今临床难以解决全中枢神经系统照射、全脊髓照射、全淋巴结照射等特殊治疗。
美国CNN对TOMO放射治疗系统的评价——肿瘤治疗的颠峰产品!
Ⅵ 放疗有几种方式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放射治疗方法。
◆诺力刀放疗
诺力刀放疗治疗肺癌具有不开刀、不流血、无痛苦、无危险的优势。诺力刀治疗系统具备更为先进的由智能机器人控制的自动纠错定位系统等多项领先科技,使得肿瘤的治疗过程迈入智能自动化的进程。诺力刀机头上备有多叶光栅,通过共面/非共面弧形或固定束照射,使射线聚焦在肿瘤区,达到适形照射。
◆射波刀和伽马刀
伽马刀是最早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临床治疗案例丰富,射波刀是最新应用于临床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定位精准,有呼吸跟踪系统可随肺部肿瘤的运动而运动,治疗不会误伤周围正常组织,是目前临床最先进的放疗技术之一。
◆适形放疗适形放疗中的光子刀治疗也和诺力刀一样,可以微创治疗肺癌。它利用立体定向放射原理,以高能射线代替手术刀,用射线产生的放射生物效应来破坏体内病变。
它通过在CT或MRI上精确定位,获取数字图像,利用三维立体计划系统进行图像重建,通过特制模块等使高能射线在空间分布上与肿瘤的大小和形状一致,让肿瘤靶区接受致死性剂量,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周围正常组织受损。可以大大提高了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在很大程度上也减少了治疗毒性。
◆调强放射调强放射治疗系统适用于全身各部位肿瘤的普通放疗和精确放疗,根据肿瘤患者的实际情况,可进行早期肿瘤的根治性放疗和晚期肿瘤的姑息性放疗等。
但调强适形放疗对复杂解剖结构部位的肿瘤更具有优势,如鼻咽癌、上颌窦癌及颅内肿瘤等;或形状不规则且周围有重要器官或组织结构的肿瘤如肺癌、食管癌及前列腺癌等;或多靶点的肿瘤。
Ⅶ 请问最新的肿瘤放射治疗(放疗)技术是什么香港有最新的TOMOTHERAPY放疗机怎么样
自进入新世纪后,肿瘤治疗的突破性进几乎都来自放疗技术,因为手术治疗技术几十年前已经到顶了,现在切一个瘤和三十年前切没有很大的区别。其它的所谓“生物工程”等技术仍停留在实验室内,所谓的“中医祖传秘方治疗”更是只是糊弄不懂医学的人的做法。
本来有45%的恶性肿瘤可治愈,其中22%主要靠手术,18%主要靠放疗。但现代放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种种放疗“刀”越来越接受手术刀切除的效果,而对病人正常组织的损伤却大幅下降。在网上查了相关的资料:螺旋导航光子刀“TOMOTHERAPY”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放疗设备,在放疗设备内集成了一台螺旋CT,使得放疗的定位非常精确且可以在治疗时进行校正。另一类的新放疗设备“赛博刀Cyberknife(又称射波刀)”自从去年发生国内的四台设备全部被卫生部查封的事件后已经失宠。
螺旋导航光子刀在香港已有“养和医院”购置,台湾已有三家知名的医院购置。
更多资料可以参考以下医学博客及台湾“中山医学大学附设医院放射肿瘤科”的网页(后面医院的网页搜索可得):
http://medhall.blog.163.com/blog/static/846632932009717102541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