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要怎么种植竹子呢
竹子大家都不陌生了,就连我国的国宝大熊猫都非常的喜欢吃它,那么生活中很多人想要在家里种一些竹子,都不知道具体的操作方法,其实竹子的种植方法并不是很难,跟种植一些花花草草的方法是一样的。我们都知道竹子是在特定的气候下才能生存的,比如说在我国的四川地区就分布有很多的竹子,那么看来竹子喜欢生长在比较温凉的地区,而且还要保持充足的水分,这些都是竹子生长中必不可少的条件,是缺一不可的。我们在种植竹子时,还需要种植在酸性土壤中。
竹子的种植是要分情况的,如果想要在家庭中种植一些竹子,那我们就要准备一些酸性的土壤,在种植完之后还要经常给竹子浇水,但是不能在根部积水,而且我们还要按时施肥。
2. 苦竹的养殖方法 如何种植苦竹
1、劈山:苦竹常与其他杂灌木混生在一起,因此,低产苦竹林在改造前应进行劈山,一般以6-7月为最好。将竹林中的杂草,灌木砍除,铺盖于地面,既增加林地肥力,又改善林内通气和卫生状况。劈山时应注意选留母竹,每亩选留母竹1200-1500株左右,同时注意把树干直,冠幅窄的阔叶树每亩留5-10株。
2、松土:通常在每年10-12月进行松土,松土深度达10cm左右,把林地土层翻转,并让其瓦片状覆盖于地面,根、葛藤、伐根(竹头)、老竹鞭和杂灌头挖除。松土时注意掌握立竹附近宜浅,林中空地可深;竹鞭多处宜浅,稀竹林可深;松软土宜浅,硬土可深。同时,拣尽林地石块。
3、锄草:及时锄草可以防止土壤水分、养分消耗,促进竹子生长。锄草每年二次,第一次在出笋前的3-4月份,第二次在8-9月份。锄草要求挖起草头,锄得干净。
4、施肥:可施速效肥和有机肥。每年施速效肥二次,在3-4月和8-9月结合锄草进行施肥,每亩施尿素15-20kg,或碳铵30-40kg,施肥方法以沟施为好。有机肥一般在冬季施,每亩可施肥200kg,或者饼肥100kg。
3. 红笋的种植技术是什么
一、红笋的种植技术:
1、造林地的选择。选择交通方便、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黄壤或红壤。
2、造林整地。造林地坡度小于15度的采取全面整地,坡度大于15度小于30度的采取带状整地,坡度大于30度的采取块状整地。
3、母竹标准。母竹基径1厘米以上,年龄1~2年生,来鞭10~20厘米,去鞭15~25厘米,单株留枝4~5档,3~5株一丛时,留枝2~3档。植株根系完整,无机械损伤,无检疫性病虫害。
4、母竹栽植。苦竹栽植密度每亩种80~100株;3米×2.5米和2.5米×2.5米左右,穴大小为长40厘米,宽30厘米,深30厘米。栽植时间,选择在雨水至清明期间栽植。栽种时先将母竹放入穴中,回填表土,分层踏实,使鞭根舒展,下紧上松,覆土深度比母竹原来入土部分稍深3~5厘米。在天气或土壤干燥时要先适当灌水,再进行覆土。栽竹时要做到: 深挖穴、浅栽竹、下拥紧、上松盖。
二、后期管理:
1、植后管护。栽后要注意经常检查,久旱要浇水,久雨要排涝,及时防治病虫害,严禁人畜践踏,加强竹林保护。
2、松土除草。每年松土除草3次,2月浅削松土,6月深翻松土。
3、合理施肥。栽后3~6个月,可进行一次施肥。第一年,6月每亩施入农家有机粪肥1000千克,9月每亩可施竹笋专用复合肥10千克,结合松土翻入土中;第二年,2月每亩可施竹笋专用复合肥10千克,6月每亩再施入农家有机粪肥1000千克,9月每亩可施竹笋专用复合肥20千克;第三年可按成林标准进行施肥。
三、成林培育技术:
1、除草松土。苦竹林郁闭后,一般无杂草。如果有,一定要除去,松土可结合施肥进行,每年要松土2次。
2、合理施肥。
(1)2月施笋前肥: 每亩施入竹笋专用复合肥30千克,采用开沟施入。
(2)6月施行鞭肥: 每亩施入腐熟农家粪肥2000千克,结合松土,翻入土中。
(3)9月施孕笋肥: 每亩施入竹笋专用复合肥20千克或相当含量的农家土肥。
3.留好母竹。苦竹笋出土时间可分为初期、盛期和末期,初期和末期出土的竹笋,应全部挖出食用;盛期出土的竹笋,要选留母竹,每年每亩保留健壮笋400株。竹笋采收,在笋尖离地面5~7厘米处开始挖笋,选用特制竹笋采收工具进行挖笋,不损伤竹鞭和笋芽。
4.合理砍伐。每亩苦竹林均匀保留母竹1200株左右,母竹留养3年,4年生以上全部砍掉。每年“寒露”后砍伐4年以上的老竹。
四、低产苦竹笋用林改造技术
1、竹林选择。选择交通方便、坡度平缓、土壤深厚肥沃、竹种优良、成片分布有一定规模的野生苦竹林、低产老竹林进行改造。
2、劈山清理。对低产及老苦竹林进行全面清理,砍除竹林中的柴、草、刺、藤及老、残、病、小的苦竹。每平方米保留1~2株生长健壮的苦竹。
3、深翻垦复。坡度在20度以下的,可采用全面深翻垦复,垦复时间选择在10月至次年2月进行,垦复深翻深度30~40厘米,土块翻盖不打碎。
4、增施土肥。结合深翻垦复进行施肥,每亩施用厩肥2000千克或饼肥100千克。
5.立体混交。在海拔500米以上高山苦竹林,改造时每亩宜保留3~5株阔叶树,有利水土涵养,维护苦竹笋用林生态系统平衡。
改造后按成林丰产竹林进行培育管理。
4. 如何种植苦竹
生于向阳山坡或平原,适应性强,较耐寒,喜肥沃,湿润的砂质土壤.
多加照顾,应该就可以了。
5. 水竹、苦竹可以在北方用大棚种植吗
水竹和苦竹都可以在北方用大棚种植的。
一、水竹大棚种植方法。
对于土壤没有特殊的要求,具有正常的通透性,肥力好这些特点即可。选用品质优良的种子,先将其均匀的置于土壤上,用薄土覆盖,待其生长出苗。然后将幼苗移栽定植,当水竹幼苗种植在土壤中时,要保持土壤一直处于湿润的状态。在花盆中时,要勤浇水,使其富含大量的水分。可以对其适当的进行施肥,多次施用薄肥。
水竹的生长速度较快,所以在平时要定期对水竹的叶片进行修剪。要预防水竹的病虫害,尤其是叶枯病。在冬季时,要预防温度下降,水竹不适宜在低温下生长。
二、苦竹大棚种植方法。
1、抗旱排涝:天旱时适时浇水,下雨后及时排除积水,以满足鞭根对水分的需要,保证母竹的正常生长。
2、竹农间作,以耕代抚:新造林1~2年进行竹农间作,既可增加收入,又能促进新竹生长,间种作物最好是豆类、绿肥等。
3、松土施肥:松土每年进行1—2次,深度以15~20厘米为宜,注意不要损伤竹鞭,清除杂草、灌丛,挖除老竹篼、死鞭。松土时间在8~10月,一般结合施肥进行。施肥每年两次,第一次在1~2月进行,第二次在6~10月进行,肥料可选用农家肥或化肥。施肥方法采用水平沟施,每隔1米开一条深20厘米的沟,将农家肥(人粪尿)按每亩1000公斤或采法特氮磷钾复合肥每亩100公斤均匀施入后覆土。
4、覆盖:每年11~12月,将糠壳或稻草节等按每亩500公斤的量均匀铺撒在林地内,然后再用塑料薄膜覆盖。注意保持林地湿度,必要时可在覆盖前浇一次透水。采取覆盖措施能有效提高林地积温,促进苦竹早日生笋。移植母竹或竹鞭,雨季移植成活率较高。 苦竹的低产林改造首先要明确改造对象,即以苦竹为目的树种的林分,而不是用材林或经济林中混生苦竹的林分。其次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有重点地选择交通方便,地势平坦,土层较深厚肥沃的林地进行低产改造。具体的技术措施包括劈山、松土、锄草、施肥、挖笋与留养母竹、合理采伐及防治病虫害等七个环节。
6. 红笋的种植技术
【种名】洋合笋
【别名】毛葶玉风花、野阳合、洋合
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区。生长于湖北鄂西地区、湖南、四川、重庆、贵州一带。
在温带或是冬季寒冷的高原地区,大多是在冰雪融解后的春季开始萌芽发叶,夏秋开花,并在初霜来临时凋萎进入休眠状态。
栽培要点:
玉凤兰喜排水性能良好的栽培基质,如泥炭土、蛭石、珍珠岩、细兰石、岩棉、细碎树皮及椰纤等,而原产于石灰岩地区的种类还要在基质中添加少量碱性介质,如石灰岩、牡蛎粉或碎卵壳。如果是容易腐烂的基质,最好每年换盆一次,避免因基质腐烂导致植株死亡,但需在休眠期进行,生长期内严禁移植。盆栽用盆的大小则要依块根的大小而定,一般以口径8cm~12cm的小盆为宜。
栽时块根不宜埋得过深,栽后浇透水一次即可,平时保持基质偏干些,避免块根未发芽即腐烂。直到翌年清明节前后气温逐日升后才开始浇水,并保持基质湿润。新芽长出后,最好能给予半日照的生长环境,并在生长初期追施1次长效缓释肥,或每隔2周追施1次稀薄有机液肥,直到花芽形成为止,但施肥时要远离块根,避免发生肥害。生长期间常见有蓟马危害,且初夏梅雨期间最为猖獗,需适时喷药防治,切勿等到开花时再喷杀。若无特殊需要,花后仍需正常浇水,直到叶片开始凋萎时才可停止浇水,促使其进入休眠。通常不需要将块根挖出另贮,只需将花盆移到干燥、避雨处即可,待翌春再移盆或分球。
玉凤兰喜欢光线充足的环境,最好能接受中午以前的直射光线,光线充足时,不仅植株较健壮,花花性也会较好。由于玉凤兰的具有地下块根,栽培介质需要排水良好,避免根因长期潮湿而腐烂,可使用三合一介质(栽培土或泥炭土+珍珠石+蛭石)栽种,并让多的水由盆底流出。若于花市购买现成的开花株回家,花开完后勿急着将植株丢弃,需正常浇水至叶子转黄后,可减少或停止浇水,等地上部干枯后,再将地下块根挖出,贮存于夹鍊袋中,并放置于阴凉处,待发现块茎发芽后(约每年的3~4月)再取出种植。也可不采收块根,让其在原盆中休眠,待春天新芽萌出后再正常管理。
施肥可于块茎种下后,施用好康多一号当基肥,肥料可维持3个月,等叶子长出后,可每半个月施用一次花宝2号3,000倍液花芽抽出为止。繁殖以分植地下块根为主,若栽培得当,地下块根每年皆会增生,只要将发芽的块根分别种植(使用3吋以上的盆子),即可得新的植株。
玉凤兰栽培容易,且不占空间,适合栽培于窗台、阳台或是室内光线充足处,她的栽培管理方式就跟一般半日照的草花类似,即使是园艺新手也可栽植成功。
7. 平原地区适合种植苦竹笋吗
平原地区适合种植苦竹笋,苦竹,大明竹属,地下茎混生型。竹笋肉色白,质嫩厚,富含粗纤维和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其味甘苦,清凉开胃,营养丰富,有增进消化腺分泌、清除肠胃有毒物质作用,有降压、降脂药用价值,已逐渐成为居民所喜爱的特色菜肴。竹竿亦是市场走俏产品。经营苦竹生产是一项投资少、致富快、适应性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的短平快项目。
一、营造技术
1.造林地的选择。选择交通方便、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黄壤或红壤。
2.造林整地。造林地坡度小于15度的采取全面整地,坡度大于15度小于30度的采取带状整地,坡度大于30度的采取块状整地。
3.母竹标准。母竹基径1厘米以上,年龄1~2年生,来鞭10~20厘米,去鞭15~25厘米,单株留枝4~5档,3~5株一丛时,留枝2~3档。植株根系完整,无机械损伤,无检疫性病虫害。
4.母竹栽植。苦竹栽植密度每亩种80~100株;3米×2.5米和2.5米×2.5米左右,穴大小为长40厘米,宽30厘米,深30厘米。栽植时间,选择在雨水至清明期间栽植。栽种时先将母竹放入穴中,回填表土,分层踏实,使鞭根舒展,下紧上松,覆土深度比母竹原来入土部分稍深3~5厘米。在天气或土壤干燥时要先适当灌水,再进行覆土。栽竹时要做到: 深挖穴、浅栽竹、下拥紧、上松盖。
二、幼林管护
1.植后管护。栽后要注意经常检查,久旱要浇水,久雨要排涝,及时防治病虫害,严禁人畜践踏,加强竹林保护。
2.松土除草。每年松土除草3次,2月浅削松土,6月深翻松土。
3.合理施肥。栽后3~6个月,可进行一次施肥。第一年,6月每亩施入农家有机粪肥1000千克,9月每亩可施竹笋专用复合肥10千克,结合松土翻入土中;第二年,2月每亩可施竹笋专用复合肥10千克,6月每亩再施入农家有机粪肥1000千克,9月每亩可施竹笋专用复合肥20千克;第三年可按成林标准进行施肥。
三、成林丰产竹林培育技术
1.除草松土。苦竹林郁闭后,一般无杂草。如果有,一定要除去,松土可结合施肥进行,每年要松土2次。
2.合理施肥。
(1)2月施笋前肥: 每亩施入竹笋专用复合肥30千克,采用开沟施入。
(2)6月施行鞭肥: 每亩施入腐熟农家粪肥2000千克,结合松土,翻入土中。
(3)9月施孕笋肥: 每亩施入竹笋专用复合肥20千克或相当含量的农家土肥。
3.留好母竹。苦竹笋出土时间可分为初期、盛期和末期,初期和末期出土的竹笋,应全部挖出食用;盛期出土的竹笋,要选留母竹,每年每亩保留健壮笋400株。竹笋采收,在笋尖离地面5~7厘米处开始挖笋,选用特制竹笋采收工具进行挖笋,不损伤竹鞭和笋芽。
4.合理砍伐。每亩苦竹林均匀保留母竹1200株左右,母竹留养3年,4年生以上全部砍掉。每年“寒露”后砍伐4年以上的老竹。
四、低产苦竹笋用林改造技术
1.竹林选择。选择交通方便、坡度平缓、土壤深厚肥沃、竹种优良、成片分布有一定规模的野生苦竹林、低产老竹林进行改造。
2.劈山清理。对低产及老苦竹林进行全面清理,砍除竹林中的柴、草、刺、藤及老、残、病、小的苦竹。每平方米保留1~2株生长健壮的苦竹。
3.深翻垦复。坡度在20度以下的,可采用全面深翻垦复,垦复时间选择在10月至次年2月进行,垦复深翻深度30~40厘米,土块翻盖不打碎。
4.增施土肥。结合深翻垦复进行施肥,每亩施用厩肥2000千克或饼肥100千克。
5.立体混交。在海拔500米以上高山苦竹林,改造时每亩宜保留3~5株阔叶树,有利水土涵养,维护苦竹笋用林生态系统平衡。
改造后按成林丰产竹林进行培育管理。
8. 苦竹笋可以大棚种植吗
苦竹的栽培
一、生长特性
苦竹的地下茎为复轴混生型。具有单轴型和合轴型地下茎繁殖特点,母竹秆基上的芽既可形成细长的竹鞭,并从鞭上抽笋长新竹,稀疏散生,又可以从母竹秆基芽眼直接萌发成笋,长出成丛的竹秆。
(一)竹鞭和竹根的生长
苦竹的竹鞭节间细长,鞭根较少,长芽的一侧无沟槽,鞭上的侧芽既可以抽出新鞭,又可以发笋成竹,竹鞭一般多分布在25厘米以内的土壤上层,靠鞭梢横向生长,起伏前进。但在疏松肥沃的山谷或下坡土壤中,鞭根入土较浅,且鞭径大,鞭节长,起伏变化小,鞭梢一年生长量可高达3-4米。而在土层较瘠薄的山坡上部或山脊,鞭根分布较深,且鞭径小,鞭节短,起伏变化大,鞭梢生长缓慢。
苦竹秆基的节间较长,竹根少,两侧有芽眼2-6枚,既可以发育成竹鞭,在土中横向生长;也可抽笋长成新竹秆,成丛生长。在肥沃土壤中,由于鞭梢生长和竹秆顶端生长优势,促进竹秆秆基的芽眼一直处于休上眠状态,从而使芽眼失去萌发力,只靠竹鞭上的侧芽长出新竹秆,呈稀疏散生,表现出与散生竹竹林相同的特点。在瘠薄土壤条件下,苦竹秆基的芽眼一般萌发抽笋,长出成丛竹秆,表现出丛生的特征。
(二)竹笋的生长
苦竹鞭上的笋芽从发育分化到膨大出土,一般从1月开始,至5月止,历时120-150天。出笋一般在4月中下旬,笋期30-40天。同一林分,林缘要比林内出笋早7-10天。
(三)竹笋——幼竹的秆形生长
竹笋出土后,根据生长速度不同,幼竹高生长阶段,可分为初期、上升期、盛期和末期四个阶段,历时40-50天。
初期:生长缓慢,每日生长量1-3cm,约12-15天;
上升期:生长加快,每日生长量5-10cm,约5-7天;
盛期:生长速度已达高峰,每天生长量达10-30cm,约10-12天;
末期:生长减慢,每天生长量仅达10-15cm以下,10天左右,笋箨几乎全部脱落,新枝开始生长。
(四)成竹的材质生长
幼竹秆形生长结束后,就转入材质生长阶段。1年生的成竹为幼龄竹,2-3年竹为壮龄竹,4-5年生竹为老龄竹。
(五)竹子换叶期
苦竹成竹后,每年换叶一次,换叶期为3-5月。苦竹一边换叶,一边长新叶,没有明显的换叶高峰期。因此,苦竹笋没有大小年的现象。
二、苦竹低产林改造技术
苦竹的低产林改造首先要明确改造对象,即以苦竹为目的树种的林分,而不是用材林或经济林中混生苦竹的林分。其次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有重点地选择交通方便,地势平坦,土层较深厚肥沃的林地进行低产改造。具体的技术措施包括劈山、松土、锄草、施肥、挖笋与留养母竹、合理采伐及防治病虫害等七个环节。
1、劈山:苦竹常与其他杂灌木混生在一起,因此,低产苦竹林在改造前应进行劈山,一般以6-7月为最好。将竹林中的杂草,灌木砍除,铺盖于地面,既增加林地肥力,又改善林内通气和卫生状况。劈山时应注意选留母竹,每亩选留母竹1200-1500株左右,同时注意把树干直,冠幅窄的阔叶树每亩留5-10株。
2、松土:通常在每年10-12月进行松土,松土深度达10cm左右,把林地土层翻转,并让其瓦片状覆盖于地面,根、葛藤、伐根(竹头)、老竹鞭和杂灌头挖除。松土时注意掌握立竹附近宜浅,林中空地可深;竹鞭多处宜浅,稀竹林可深;松软土宜浅,硬土可深。同时,拣尽林地石块。
3、锄草:及时锄草可以防止土壤水分、养分消耗,促进竹子生长。锄草每年二次,第一次在出笋前的3-4月份,第二次在8-9月份。锄草要求挖起草头,锄得干净。
4、施肥:可施速效肥和有机肥。每年施速效肥二次,在3-4月和8-9月结合锄草进行施肥,每亩施尿素15-20kg,或碳铵30-40kg,施肥方法以沟施为好。有机肥一般在冬季施,每亩可施厩肥200kg,或者饼肥100kg。
5、挖笋与留养新竹:苦竹笋要求立竹量通常为1200-1500株/亩(不宜过稀过密,以林地不透光为宜),年龄结构为1-3年各占1/3,因此,每亩每年留养新竹400-500株。在保证留养新竹数量的基础上(通常采用插签标记法),充分的疏笋有利于提高竹林的经济效益。挖笋要掌握适时适度和适对象。
适时:过早出的笋,一般为浅鞭笋,多数发育不良;过迟出的笋,成竹率低,退笋多。因此,过早及过迟出的笋可挖去。中期出的笋,数量多,营养充足,成竹率高,此时应把壮笋留为母竹,而把长势弱的笋疏去,挖笋应在笋出土5cm以内就及时挖,此时竹笋幼嫩,经济价值高,养分消耗少,有利于提高产量。
适度:中期笋每亩留壮笋400-500根,其余均可挖去。要注意边留笋养竹边挖笋。通常掌握每隔1.3-1.5m留壮笋一根。
适对象:就是挖除病虫笋、路边笋、并笋、过密笋、小笋和歪笋等。对林中空地或林缘地可多留,以利调整竹林分布和发展。
6、合理采伐:合理采伐要掌握好采伐季节,采伐年龄,采伐数量和采伐对象。采伐季节为冬季竹林休眠期,严禁生长季节伐竹。采伐年龄为3年生以上(含3年)的竹子。采伐数量要求伐后每亩立竹量保持1200-1500株,且分布均匀。采伐对象要掌握砍小留大,砍密留稀,砍弱留壮的原则,不砍边缘竹,不砍空膛竹。
7、防治病虫害:苦竹的病虫害较少,很少发现大面积为害。苦竹的害虫主要有竹斑蛾、竹织叶野螟、竹笋泉绳、竹广肩小蜂、竹蚜虫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