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关于最新的生态水产养殖技术,你都知道什么呢
土地流转,租用稻田,模拟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合理利用水体生态空间,采取自然诱饵和人工诱饵投放方式,通过对水稻、鱼、虾、蟹、龟、鳗鱼等多种鱼类的采集、利用,相互促进,综合利用,其优势在于生长迅速,达到了淡水养殖的低投入、高产出和高效益。为此,总结了高效生态水产养殖应强调的几项技术措施:稻田种植与养殖:稻田养鱼是多种养殖的结合,实行稻鱼、稻虾、鱼虾的生态农业种植与养殖模式,稻蟹共生,稻鱼互补,栽培产量从50%提高到50%㎏ 到150㎏; 养殖效益从1000元提高到3500元左右。
种植适量的水生植物可以有效减少各种细菌对水产品的危害,还可以添加甜菜碱物质或腐殖酸物质来保持水的清洁。如果没有天然品种,你需要购买绿色生态的人工幼苗。要加强病害检测工作,排除带病繁殖,既提高苗木成活率,又保证水环境的绿色生态发展。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B. 养什么鱼最赚钱 成本低
一、养殖青鱼
青鱼是淡水鱼的一种,它与草鱼外型相同。但很多朋友都分不清楚青鱼与草鱼,其实青鱼的表皮颜色相对于草鱼来说更暗,而草鱼则较亮。青鱼的肉质顺滑柔软,有一定的营养价值,而草鱼肉质较密实,口感爽滑。不过青鱼的市场需求是比较大的,在市场上很深受人们的爱好。养殖青鱼简单易管理,一亩只需要2万元成本足够,并且青鱼的成活率基本上高达95%,我们以亩投4000尾计,一年下来亩产高达5000斤左右。以目前市场价格18元一斤计算,亩产值减去成本净挣7万元。由此可见,利润空间是比较大的,值得选择养殖。
二、养殖黑鱼
黑鱼又称乌鳢,乌鱼、生鱼、蛇头鱼等,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黑鱼的营养价值很高的,味道非常鲜美,而且肉多刺少,蛋白质含量高,还含有钙、铁、磷等多种元素,是人们炖汤的好菜肴,所以一向被视为病后康复和老幼体虚者的滋补珍品。黑鱼的生活率也是非常高的,一般环境下都能生存,并且养殖黑鱼成本不是很高,以3000尾每亩计,一亩成本大概在2.5万元左右,一年下来产量高达5000斤左右,以每斤20元价计,减去成本,一亩净挣7.5万元。从利润看,养殖黑鱼是有着较大的利润空间的,比较适合新手养殖。
三、养殖黄颡鱼
黄颡鱼也是大家很熟悉的一种淡水无鳞鱼类。比较常用的名字是黄鸭叫、黄骨鱼,但在各个地区都有不同的叫法。黄颡鱼的繁殖能力及生长能力是非常强的,并且黄颡鱼的肉质鲜嫩,少刺甚至是无刺,受到很多人的青睐。因此也逐渐开始发展了黄颡鱼的人工养殖,现在黄颡鱼的人工养殖技术已经逐渐成熟了。养殖成本不大,养殖也是非常简单的,管理起来比较粗放,以3500尾一亩算,亩成本在2万元左右,市场价格也比较高,30元一斤,一年下来,亩产量在3150斤。因此某产值减去成本净挣74500元。
C. 想回村养殖鱼,养什么鱼成本会比较低呢
在农村地区,利用当地自然资源的优势进行种植和育种是大多数农村人发家致富的好选择!除了技术,资本和良好的项目外,还有什么可以筹集和发展的;您必须具有敏锐的市场反应能力!否则,您将陷入困境。
草鱼和鲱鱼
这两条鱼的外观有些相似。但是区别很明显,草鱼的颜色偏白,鲱鱼的颜色偏黑!草鱼吃草,生长快;鲱鱼吃蜗牛,贻贝,蛤,蛤等时,也会捕食虾和昆虫的幼虫。在炸鱼阶段,它们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在混养池塘中,由于食物来源的影响,鲱鱼的数量有限,相对稀少,肉嫩,口味新鲜且价格高。黄cat鱼
黄颡(sǎng)鱼有很多名称。湖北叫皇姑yu,四川叫皇拉丁;湖北叫皇姑ing。湖南叫黄鸭;湖南叫黄鸭。江苏和浙江被称为“ Angpayu”。北方人被称为Gayu,Gayazi .有很多不同的名称:雄鱼,红丝鱼,红枝,黄颊鱼,黄蜂鱼,黄牙头,bump刺,黄刺,刺棒,阳丝鱼,金丝鱼,弯丝鱼,王顶头、鱼,锥子鱼,Jiang鱼等。黄cat鱼和小龙虾具有超强的繁殖力和适应性!
D. 有没有朋友了解无公害水产品的几个养殖方法
即人工创造一个符合无公害水产品生产环境条件的水域进行无公害养殖,如:种草养殖虾、蟹,现已发展成为无公害虾、蟹养殖;在鱼池埂子上种植葡萄或藤蔓类植物用以搭建遮阳棚养蛙,已成为蛙类生态养殖普遍采用的类型;把畜、禽、水产养殖与饲草种植结合在一起,用无公害商品饲料饲养畜、禽、鱼,池埂边坡种饲草饲养鱼类和禽畜,畜禽粪肥经沼气池发酵后作饲草和培育水质的肥料;冬季清塘的鱼池肥泥又可用作种草的基肥,这种人工生态系统养殖法,是无公害水产养殖很有发展潜力的一种形式。
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河流及湖泊水库水体的自然落差进行流水养殖。由于水质好、环境优,配套使用无公害饲料,主养名优鱼类,只要饲养密度适当,一般很少生病,故不需用药或很少用药,产品通常能达到无公害水产品的标准。
E. 水产养殖中,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水产养殖中,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其一,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加剧。未能摆脱产业发展是建立在对资源、环境等生产力要素的大量占有、依赖甚至是破坏的基础上,生态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外部水资源紧缺和污染制约了水产养殖,水产养殖排污又影响了外部环境。
其二,养殖病害频发,引发较大经济损失。传统养殖方式和管理与现代渔业不相适应,盲目追求高产,造成病害频发,养殖产量和效益受到很大影响,对养殖业健康发展构成重大影响。不合理和不规范用药导致养殖产品药残,影响到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消费和出口贸易,制约了养殖业的发展。
其三,基础工程设施薄弱,集约化程度亟待提高。养殖设施落后,技术含量低,已严重不能满足现代水产发展的要求,制约了我国水产的健康发展。我国的池塘养殖,基本上沿袭了传统养殖方式中的结构和布局,仅具有提供鱼类生长空间和基本的进排水功能,池塘现代化、工程化、设施化水平较低。
其四,良种选育研究滞后。人工选育的良种很少,占水产养殖总产量70%以上的青草鲢鳙等主要养殖种类目前仍依赖未经选育和改良的野生种。
其五,水产养殖产量与饲料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在水产养殖方面,每年大约有3000万吨以饲料原料的方式投喂,粗放式水产养殖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恶化。比如草鱼养殖产量近510万吨,对饲料需求量为760万吨;鲤鱼养殖产量近300万吨,对饲料需求量为450万吨;鲫鱼养殖产量近260万吨,对饲料需求量为390万吨;鳊鲂养殖产量近73万吨,对饲料需求量为110万吨;青鱼养殖产量约53万吨,对饲料需求量为79万吨。
其六,水产养殖发展空间受到挤压。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建设用地的扩张造成水面滩涂被蚕食和占用,内陆可养殖水面减少,养殖水面开发利用遇到了困难,引发了渔民权益保障和生产生活安置问题。
其七,质量安全和市场监管问题。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新型替代渔药和疫苗研发滞后,种质退化、饲料技术落后等影响质量安全;开放式的养殖场所对外源环境污染难于控制,造成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超标;执法监管手段有限,面对分散养殖和产品流通经销,监管难于完全到位;质量标准缺失和进口国标准缺乏衔接,使我国水产品在出口贸易中遭遇不公正的待遇。
其八,水产品加工技术水平不高,加工能力十分有限。水产品加工技术特别是大宗产品加工综合利用技术尚不成熟和配套,直接影响了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F. 无公害水产养殖的技术要点有哪些
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无公害水产品,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养殖户的收入,又可以保护水生态环境。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要点,包括产前、产中、产后等一系列环节,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产地环境要求;选择和保持无公害水产养殖环境是无公害养殖的前提,包括大气环境质量、渔业水域环境和渔业水源水质。其中,大气环境中的悬浮颗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氟化物等四种污染物的浓度要在限定量以下;水域环境要求渔业水域土壤中汞、镉、铜、砷、铬、锌等含量低;渔业水源水质要求水质的感官标准即色、嗅、味(不得使水产品带有异色、异嗅、异味)。
培育和选用健康苗种;用于繁殖的亲本必须来源于原良种场,质量符合相关标准。生产条件和设施应符合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苗种质量须经具有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检验检疫。控制适宜的养殖密度;合理的放养密度是无公害水产养殖的重要内容。超负荷养殖易引起养殖环境恶化,疾病爆发蔓延,水产品质量下降和商品率低等问题。养殖密度必须严格控制,确保良好的养殖环境。提供优质的饵料;饵料营养是无公害水产养殖的物质基础,合理地选择饵料品种,科学地投喂是无公害水产养殖的关键环节。提倡使用配合饲料。使用新鲜杂鱼,应及时投喂,确保鲜度;使用冷冻杂鱼,应严格控制解冻时间,避免在阳光下暴晒致使腐败变质。合理使用渔药;疾病预防和合理使用渔药是无公害水产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药应使用“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毒性小、副作用小、用量小)的渔药。准确计算药量,合理施放。在充分了解常见病及其流行的基础上,做好积极的预防工作,必须合理使用渔药,避免残药对水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G. 水产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技术,只有实现技术的创新,才能保障该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有关水产养殖技术【1】
摘要:在水产品养殖过程中,为了有效地控制、预防和治疗水产品病虫害,并改善水产品养殖水体的质量,常常会向水体中投放一些渔药,不但可以起到杀虫杀菌之目的,而且还能提高养殖的产量。
目前来看,虽然我国水产品养殖数量和技术都有了显着的提高,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文章对水产养殖中的问题及养殖技术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产品;养殖;技术;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水产养殖业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同时我们必须看到水产养殖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技术,只有实现技术的创新,才能保障该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1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虽然我国水产养殖的面积和数量在不断的增加,但渔民的专业水平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乱用、滥用渔药的现象时有发生。
有关部门对此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渔民的安全用药意识薄弱,因此各种不规范行为层出不穷。
从实践来看,由于渔民对药品的用途和药性不太了解,进行不合理的相互搭配,因此过于依赖消毒或抗菌性药物。
在药物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渔民对药物剂量的大小、给药途径、用药部位以及用药种类等方面模糊不清,加之平时预防工作不到位,一旦发生鱼病问题,很难控制其局面。
1.2技术水平有限
从实践来看,我国渔药发展的时间不长,并且专门从事药物研究的工作人员较匮乏。
从当前我国药物的生产种类来说,仍然以人用药物和兽用药为主,而鱼药多是顺带着生产。
对于这些鱼药而言,不但缺乏对其基础的理论研究,而且很少对水产养殖中的生态环境等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很多药物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毒副作用大、疗效不明显以及剂量使用不准和药物残留明显超标等。
2水产养殖技术研究
基于以上分析,要提高水产养殖水平,最重要的是水产养殖技术。
2.1养殖池设计
为了保证水产养殖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可以利用质量平衡原理进行设计。
该原理是:“在某个单元中,某一物质的累积量,等于该物质的进流量减去出流量,再加上增生量。
”利用该原理,可以准确地分析出被养殖水产品所需要的水质标准(比如氨氮、溶氧、亚硝酸氮、弧菌数、生菌数以及BOD等)下,可以放养的水产品数量,并以容许放养的最低量作为实际设计放养量,从而保证设计放养量有效地满足水质标准的要求。
2.2固体物沉降设计
将被养殖的水产品放养到养殖池并投入饲料以后,养殖池中的溶氧等微生物就会不断地消耗,而且水产品的排泄废物也会不断的增加,从而导致养殖水体环境渐渐地不适宜水产品的存活。
一般而言,这些废物可分为可溶解性和固体废物两种,其中的固体废物要尽快地通过清理养殖池而排除,尽可能地不要使其在养殖池中因长期留置而分解。
实践中,沉淀是最有效且最常用的固体物沉降法,它具有有效、节能等优点,但缺点是占地面积大;当含有固体废物的池水流过沉淀设备时,固体废物就会在流出沉淀设备之前沉积在沉淀池中,从而实现固体物与养殖水体的有效分离。
固体废物在水体中的沉降速率,如果大于沉淀池操作溢流率,那么该固体废物就可以完全被去除。
由此可见,可对养殖水产品的排泄物进行测定,主要是其在养殖水体中的沉降速率,进而用以设计沉淀池溢流率以及沉淀池的尺寸。
2.3解性质去除设计
一般而言,养殖池中的多数溶解性物质都可以经微生物转换而被再次吸收利用,需要处理的主要成分是那些水产品有毒的氨氮和亚硝酸氮以及可能会造成水体富养化性的营养盐,同时还包括氮、磷以及微生物分解时会大量消耗氧气的各种碳水化合物。
其中,氨氮物质的生物处理方法有3种途径:①在充分的光照条件下,养殖池中的藻类生物可以吸收大量的氨类物质,并合成藻细胞蛋白质供水产品食用;②在氧和低碳水化合物同时具备的条件下,硝化菌可将氨转换成硝酸盐或亚硝酸盐;③在氧和适当碳/氮比例具备的条件下,异养性生物菌可以吸收氨,并合成细菌细胞蛋白质供水产品食用。
从形式上看,虽然养殖池中的一些藻类可以吸收一定数量的氨、氮,但却无法解决高密度养殖池中所产生的大量氨、氮。
微细藻等浮游植物可以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藻类自身对养殖池水体的净化作用也会随之丧失,甚至藻细胞也会死亡,并释放出细胞质,导致水质恶化。
目前来看,利用生物滤床来着生硝化菌以去除氨氮技术已相当成熟,在实践中也常常被用于循环水养殖系统中。
在利用生物滤床来处理氨氮时,由于滤床所需要的滤材体积较庞大,因此初设滤床的成本较高。
虽然该种塑料滤材的实际使用寿命可以达到10年以上,但其初设费用仍令多数养殖者望而却步。
实践证明,如果利用异养性生物菌来吸收氨氮,笔者建议可采用类似于活性污泥法来培养大量的异养菌来吸收氨,但需注意的是一般养殖池水体中的碳氮含量比相对太低,因此无法真正实现异养菌的利用。
3结束语
总之,水产养殖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程,它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因此只有加强理论指导和技术创新,才能实现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秦战营.有机水产养殖面临的问题与讨论[J].河南水产,2011(03).
有关水稻育秧技术问题【2】
【摘 要】壮秧是水稻高产的基础。
但在育秧技术环节上,部分地区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制约着秧苗素质的提高,严重影响全县水稻产量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然而如何开展水稻高产攻关技术,育秧是基础关键的一环,本文真对水稻育秧技术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水稻;育秧;问题;探讨
水稻是我县主栽农作物。
近几年种植面积在60万亩左右,占粮豆薯总播种面积342万亩的20%左右,水稻年总产近4亿公斤,点粮食总产15亿公斤的30%左右,年出口量在3亿公斤以上,占粮食出口量的35%左右。
可见水稻生产在我县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如何开展水稻高产攻关技术,育秧是基础关键的一环,下面针对水稻育秧技术问题进行十个方面的探讨。
1.关于壮秧
(1)壮苗的条件是:培育大中苗,秧苗坚挺、叶片直立,茎秆粗壮,干物质积累多,移栽后新根不枯萎,新根发生多,很快直立进入正常生育状态,亦即干物重大而充实的秧苗,在本田消耗少,返青快,能很快确立根系的生长优势。
(2)中苗秧苗素质标准:育苗天数30-35天,叶令3.1-3.5,株高12-13cm,茎基宽>0.2cm,根数10-15条,百株干重3.0-3.5g,带蘖率50%。
(3)大苗秧苗素质标准:育苗天数35-40天,叶令4.1-4.5,株高16-18cm,茎基粗>0.3cm,根数15-20条,百株干重4-6g,带蘖率100%,双蘖率20-30%。
(4)钵育苗秧苗素质标准:育苗天数30-35天,叶令3.1-3.5,株高12-13cm,茎基粗>0.2cm,根数10-15条,百株干重3.0-3.Sg,带蘖率50%。
2.关于播种量、秧田面积、播期以及插植规格
(1)采用中苗:用种量为人工手插25kg/hm2,机插40kg/hm2。
秧田播量为手插苗播芽种200-250g/m2,机插秧80-100g/盘,秧田面积100m2。
于4月10日开始播种,5月15-25日插秧。
本田插植规格为手插30×15cm,30x20cm,(40+20)x20cm,每穴2苗,机插30×16.7cm,每穴3-5苗。
(2)采用大苗:用种量为15-20kg/hm2,手插苗播量150-200g/m2,秧田面积100-110m2,钵育苗每钵2-3粒。
于4月5日播种,5月25日插秧(或摆栽)。
本田插植(摆栽)规格(40+20)×20cm,(40+26.7)×23. 3cm,手插秧每穴2苗。
3.关于选择秧田地
育苗一定要选择在地势高,土质肥沃,背风向阳,排水良好,管理方便的庭院或旱田地进行。
若地势低洼,返浆严重,育苗期积水易产生药害和病害。
因此,要垫高床土,做高床,并挖排水沟。
4.关于整地做床
大、中棚育苗要在三月末、四月初开始,利用棚温化解土壤,当士壤解冻10-15cm时,清除地上杂物,翻耙l0cm,拉线做床。
做床宽度一般要比纯绿色面积两侧多出15-l0cm,以防低温秧苗生长不整齐。
步道沟宽50cm。
取步道沟的土垫高床面。
5.关于配制床土
手插秧育苗地,当年床土配制,按绿色面积施腐熟有机肥或草炭15kg/m2,壮秧营养剂20m2一袋,混拌于5-10cm土层中。
盘育和钵体育苗,盘土配制按过筛旱田土、有机肥3比1的比例配制,按用土量拌入壮秧剂3-4袋/hm2,充分混拌后用薄膜布覆盖1-2天装盘。
6.关于种子处理
稀植栽培因用种量少,必须将发芽势强的种子选出,以达到出苗整齐茁壮,为此进行盐水选时一定遵照公顷用种越少、比重越大的原则,尽可能地将发芽势强的种子选用。
然后进行施保克、使百克或901浸种,水温20℃浸泡3-4天,捞出后用清水把种子冲洗干净,再在30℃条件下催芽至破腹露白,然后播种。
7.关于秧田管理
目前育苗过程中,多存在“湿度大、温度高”的现象,培育壮秧一定要遵照“宁冷勿热,宁干勿湿”的原则,按不同叶龄时期进行科学管理。
1.1叶期进行大通风,通风时间为上午8-9点开棚,下午3-4点闭棚,保持夜间高温。
2.5叶前床面不缺水,一定不给水,防止高温徒长。
2.5叶后浇足水一次。
若秧苗叶色发黄,在浇水前增施壮秧剂每平方米50g,并加大通风量,控制地上部,促进根系发育。
3.5叶后适当增加浇水次数,插秧前3-4天昼夜炼苗。
8.关于稻田整地
稻田整地的一般是旱整地和水整地相结合,在秋季翻耕的基础上,春季进行旱耙或复耕,再进行旱平地、旱打埂等一系列旱作业后,再泡田和水耙地,即以旱耕为主,水整为辅且因地制宜达到整地要求。
秋耕是水稻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可以达到疏松土壤耕层,冻晒耕垡,风干耕土,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加速土壤养分释放。
秋耕的时间为当地下水位降到70厘米以下,土壤耕层含水量下降到23%左右为宜,耕垡不起泥条时即可秋耕。
春耕效果一般不如秋耕效果好,春耕分两个时期,一是早春抢冻顶浆春耕,二是返浆过后春耕,前者宜掌握耕翻深度,效果较好。
9.关于插秧时期
水稻旱育稀植,当气温稳定通过13℃时即可移栽。
我县插秧时间主要集中在5月15-31日,西部稻区偏早,东部稻区偏晚,同一地区,育小苗宜早插,育大苗则晚插。
我县多年来一直提倡不插6月秧,近几年又提出不插5月26日秧,今年专家提出不插小满秧,原因是我县水稻营养生长时间有限,推迟一天少一天,对产量有影响。
因此抢 农时、争主动、力争将插秧安排在最佳时间。
10.关于插秧规格
插植规格是栽培密度的内容之一。
栽培密度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下种量,即1hm2计划用多少种子; 二是秧田播种密度;三是田间插植规格。
这三者相互制约。
假定已设计下种量50kg/hm2,就不能选择30×20cm规格,必须选择30×10cm-26.7×10cm的规格,因此确定插秧规格应从栽培密度入手。
(1)密型:下种量50-60kg/hm2,精选后37.5-45kg/hm2,100m2秧田播量375-450g/m2,按95%的发芽率,95%的成苗率,则100m2共育成125-150万苗,向田间移植时,基本苗125-150株/m2,可插30×20cm,每穴4-5苗,或26.7×l0cm,每穴3-4苗。
H. 现在水产养殖有哪些技术
水产养殖有技术用量用法:
1、池塘养殖,放苗或水花前3-4天每亩用2000ml全池泼洒,放苗或水花时,用30ml兑水10公斤,浸泡15分钟,每亩泼洒2000ml,以后每隔15-20天,每亩用2000ml泼洒。
2、水库使用,每亩按1000-2000ml使用一次,每15天使用一次,最好配合使用有机复合肥,这样效果更佳。
3、全池泼洒:0.5~0.8ppm,即1米水深,每亩使用约1000ml,10~15天使用一次,养殖种,后期可酌情加大用量至2000ml4、拌料喂养:使用饵料重量的0.3~0.5%,即每100公斤饲料用300~500ml,可以喂养鱼类,虾类、黄鳝,龟类等各种动物。
一、养鱼:
1、水面处理:放养前3~10天,用100倍水产菌液泼洒水面,每亩约需农盛乐水产菌液2公升(视鱼塘深浅而定)。以后可视情况每月泼洒一次(用量可适当减少)。
3、饲料处理:可用水产菌液对饲料进行发酵,将发酵好的饲料按1~3%的比例均匀掺和入鱼饲料中投喂。也可用100倍左右浓度的农盛乐水产菌液喷洒饵料,以喷湿为度,马上投喂。或者用500稀释液均匀拌和饲料后投喂。
二、甲鱼:
1、饲料中添加农盛乐水产菌液,每公斤饲料用水产菌液3毫升,稀释后均匀拌入饲料。
2、养殖池中泼洒农盛乐水产菌液,使水体含水产菌液浓度为10mg/L。每次换水时泼洒。
3、饲料加工处用水产菌液1000倍喷洒,可有效消除臭味,改善环境。
三、对虾:
1、养殖池中泼洒农盛乐水产菌液:在对虾体长0.5~2.5CM时,使水体含水产菌液浓度2~3mg/L,每4天泼洒一次;对虾体长至2.5以上时,使水体含水产菌液浓度4~6mg/L,每3天泼洒一次。
2、换水方法:前期每8天换水一半并吸污;后期每6天换水一半并吸污。
3、饲料中添加水产菌液:以饲料0.2%的比例取农盛乐水产菌液,稀释后拌入饲料。
I. 水产养殖新技术有哪些
你好,首先不知道你这个新具体指有多新的技术,我就说说稍微前卫一点的养鱼技巧吧。
1、增氧:增氧采取目前较为先进的底增氧,溶氧效率快,耗能低,对水质调节有帮助。
2、肥水:前期多补充菌类,一定要是在前期,很多人都认为菌类到了需要的时候再补。气温还没上来,或者说暂时还不需要那么多有益菌,补早了就是浪费。其实这个想法是错的,早点补充菌类,不管从培养菌类自身还是对以后的水质管理都是有很大益处的。
3、水质:买一套设备大概五六百块钱吧,经常关注一下水质问题,PH、氨氮、亚硝酸盐、氯含量等。如果你追求高科技的话,一套设备几万块钱,自动检测水质各种数据,而且不管你人在哪里,只要手机可以上网,就能随时监视鱼塘情况。
J. 水产养殖业未来发展趋势如何,进入行业风险大吗
这几年,感觉渔光互补项目很吃香,既能并网发电,底下也可以养鱼,今年准备和朋友一起做个渔光互补的项目,但是由于我们都对水产品养殖业不是很懂,想问一问各位大咖,水产养殖业未来发展的走势是什么样子的?当前进入行业的风险大吗?
曾经听过一句话叫“家财万贯,长毛的不算”,从网上查得的资料显示,养殖业的风险非常大,比如有人养螃蟹,一次大水就可以让几年的投入白白打了水漂。其他的各种病啊什么的,不胜枚举。但是从另外一个方向看,养殖业搞好了真的可以发家致富,所以我想问三个问题。
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是我对这个行业的唯一印象,有没有做了很多年的大咖能帮忙指点一二,毕竟也是好朋友的梦想,我也想能够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