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目前阶段,纯电动汽车技术成熟了吗
纯电动汽车目前存在电池使用时间短的问题,也就是续航里程不足的弱点,所以还不是很成熟,请采纳,谢谢!
⑵ 现在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到底成不成熟
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足够成熟-现阶段的问题仅限于动力电池价格偏高
电动汽车
油动汽车
两种动力系统的汽车哪种更成熟?这一问题的答案相信大多数人会认定为油动汽车,因为电动汽车似乎只是近十年才出现;然而在漫长的汽车发展史中,电动汽车出现的时间节点并不比燃油汽车晚哦。第一批小范围普及的乘用汽车正是电动车,此类车多以轮毂电机与镍铁电池驱动,其中知名度最高的是爱迪生与福特享利打造的T-EV。
⑶ 大家认为新能源汽车什么时候可以普及
那现在正在普及中,因为它的成熟度和可靠性都得到了较充分的验证,并在持续验证中;而且它是像纯电动过渡的一个更加稳妥和经济的驱动形式,因此我认为是在未来几年内就能得到迅速普及的一种形式。举个数据的例子:
我认为目前还有些问题尚待解决,比如续航里程,充电的方便程度,充电的速度、电池安全性等,哪一个环节都没有做到能够和燃油车分庭抗礼。所以,什么时候普及,取决于它的核心部件什么时候足够成熟和安全。我认为目前阻碍纯电动车普及的瓶颈,主要责任都出在电池系统上!
电动车核心就是电池、电机、电控。
综上,关键就看电池啥时候能搞定,搞定电池的一系列问题(续航啊、安全啊、充电啊),那纯电动车普及是水到渠成的事。
别太过于乐观和理想化,我们现在国产所谓的新能源车都是些技术含量不高的电动 汽车 ,它的技术含量虽然标榜三电合一,但实际上和以前的电瓶车来说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异,无非是电池和控制器更加先进一些。再放眼5-10年量产电池技术也很难有实质性的飞跃,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并不是很容易突破的瓶颈。
城市的电力供应是否能满足纯电动 汽车 的普及?能否支撑每个家庭一天20度左右的用电量需求?没有科学、长远、系统的规划发展,而通过臆想定出燃油车退市的时间表是件很可笑的事情,这就像我们国内的很多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的完工时间并不是按照科学发展的规律制定,而是以某个大事件的发生或管理者人为的意志为完工的时间点一样。
今天我们的新能源 汽车 (电动 汽车 )只是虚假的繁荣,是通过政府补贴和对已经非常环保、成熟的燃油车进行限制而得来的。有人觉得2025年新能源 汽车 会全面爆发,但我并没这么乐观,现在很多电动 汽车 从200公里增加到300公里续航无非都是增加电池数量,获得政府补贴为目的,根本不是电池技术的提升 ,5-6年后我们可能未必迎来稳定、安全、可靠续航几千公里甚至上万公里的电池技术,但现有蜂拥而上马的技术不成熟的电动 汽车 的电池普遍会寿终正寝,将会给电池回收和无害化处理带来巨大的压力,要知道到今天我们连垃圾分类还都做的相当不理想,所以如果电池不能妥善处理,那将不是比燃油车污染更大的问题,很可能会导致断子绝孙的命运,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我们不断透支环境发展眼前利益而遭受的报应。
提前报废掉燃油车似乎排气管少排点尾气,但报废一辆 汽车 产生的污染和生产一辆难于处理、寿命有限的电池车所对环境的影响往往被我们心安理得的忽略了,这就是在利益面前人是很难战胜灵魂的。现在全球的气候异常,冰川加速溶解,似乎并没有让我们止步于对安逸生活的享受。
新能源 汽车 主要两个发展方向,电动,氢燃料。
过去我国 汽车 行业里,大家经常引用德国、丹麦一些国家的禁售燃油车倒计时,强调2035年是一个大关,工信部之前也有强硬的声音,表示中国也将制订禁售燃油车时间表,但过了几年多时间,仍没有具体的方案。
现在来看,政策还不够明朗。我个人认为,新能源 汽车 的普及有几个前提条件:
一是政策。在政策上,要有严有松。
严的方面是,要大力推动公务用车、公共交通、商用货运、特种车辆、特殊区域,加快强制更新为新能源车。例如港口,机场,封闭的厂区,里面的车辆都是仅在本区域内进行作业的车辆,具备良好的充电环境和充电时间,为什么不用新能源车辆呢?在北京首都机场我就注意到,几次乘坐的摆渡车仍为燃油车,排放大量的尾气,我用鼻子就可以判断,尾气排放根本就是不达标的。
松的方面是,要给低速电动车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从经济的角度出发,电动 汽车 并不是续航里程越高越好,而是根据需要,在一些人口密集的县城,市民对低速的电动车需求很大,因为他们每天的车程只是10-30公里,买一辆续航里程在80-150KM的老年代步电动车就足以满足需求。但是低速电动车,怎么界定?怎么管理?所以在电动 汽车 的发展上,要兼顾各方需求,合理规划方案和制订完善的政策。
二是配套。必须加快跟进。
充电、加氢燃料电池,是新能源 汽车 发展的必要配套条件。目前,充电桩发展较快,截至2019年10月,中国电动 汽车 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数据,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类充电桩47.8万台,其中交流充电桩27.8万台、直流充电桩20.0万台、交直流一体充电桩488台。2019年10月较2019年9月公共类充电桩增加1.2万台。从2018年10月到2019年9月,月均新增公共类充电桩约1.6万台,2019年10月同比增长68.0%。但是,一些品牌不匹配,不兼容的问题,充电桩利用率不均衡,仍比较突出。在很多城市里,通过地图寻找充电桩,经常出现不能用、损坏的情况,无人维护。
三是技术。要突破瓶颈。
电池的成熟性、稳定性、可靠性,已经得到了很好的验证,自燃现象大幅降低了。但是成本、回收环节,仍有较大的问题。电池在整车的成本上占据较大,一旦涉及换电池的环节,让消费者难以承受。特别是换下的电池,还没有很好的形成梯次利用,资源浪费,处理不好,也一样污染环境。
在这几个因素能够充分解决的前提下,我认为,在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密集的城镇,有希望在十年内得到普及。在西北、西南边疆这些地广人稀的区域,还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
工信部2025年禁售燃油车的信息虽然没有实锤,但是无风不起浪也是老例。目前长安、北汽以及其他小厂制定阶段性禁售燃油车计划,以及2025年彻底停产燃油车计划也从侧面印证了工信部信息。
那么电动 汽车 的普及节奏就可以大致判断了,从第一款国产EV上市销售到2017年保有量不过170万左右,而2018年仅上半年的销量就超越现有量的2/3,预计完成目标为200万辆。按照现在的普及速度来看,这七年内电动 汽车 的市场占有率会达到15%~20%。尤其是北上广深这些一线限行限牌城市,倾斜会越来越大。
但电动 汽车 毕竟是新生事物,任何一种新生事故如果没有刚需或者特别大的领先差距,普及的难度都会很大。电动 汽车 的优势仅在于用车成本,使用便利性还不尽人意。
可政策的大力推行是势不可挡的,普及阶段不仅是让消费者主动或被动的接受这一车型,更是 汽车 研发企业技术积累和突破的过程。
如果汽油2元一升的话没人会在乎用车成本,但是高昂的售价已经让用车成为很多人的负担,电动 汽车 的优势也就逐渐显现。一旦续航里程或者电池成本突破限制,这种车会迅速取代燃油车。
新能源 汽车 目前还存在不少使用困难,缩短充电时间,电源容量大一些。普及介决全国性或地域性充电桩设置,投资大,那个部门投入,须多个部门配合协商,问题多,麻烦。如果是全面普及,只能长期观望。
真正的达到普及的话,我觉得应该最少在十年以上,除了相关充电配套设施的完善和电池充电技术的普及与提高,还有老百姓对新能源 汽车 的接受度。
汽车 毕竟是能源利用的终端,只有新能源普及了,新能源 汽车 才有普及的条件。
就我个人而言,对内燃机有着自己的热爱,这是情怀。内燃机从19世纪诞生到如今一百多年了,经历了很多技术上的变革。所以,每一台机器都是一代又一代工程师的心血,如果真要取代内燃机,那会有很多人就面临失业的。
我认为内燃机在未来20年内不该被完全替代,而是继续在它上面寻找技术的革新,应对环保问题。
你先买我们马上跟上
⑷ 在中国,普及电动汽车还需要多少年
要说出售的话,未来3-5年就可实现,事实上现在已经有在售的纯电动了。但目前市面上跟电动有关的大部分车型并不是纯电动,只能说混合动力,用电动辅助我觉得更为贴切。要是说普及,至少十年时间,如果近两年想买车还是不用等纯电动车了。
第一,在普及电动车之前,充电站应该会提前建设好,但是目前还没有任何关于充电站的消息。
第二,目前所有大的汽车厂商都在尽量提高燃油汽车的燃烧利用率,比如涡轮增压,更多小排量大功率发动机不断面世,证明了传统发动机还有继续发展的可行性。
第三,目前对于电动汽车的电池技术,还是一个短板,还没有听说哪家公司制造出了既环保又安全的电池,电动汽车的电池不会像现在的发动机一样能用十年,甚至保养好了二十年都能用,对于废旧电池如何回收利用,还是一大难题,更别说还有续航,安全等方面。
第五,现在混合动力的价格都是非常高的,更别说电动汽车了,起码现在就算有也不会卖,因为这个价格根本就没有市场,也没有哪家公司愿意做这个赔本买卖。
其实,还一种说法,新燃料比电动汽车更有希望发展,比如地沟油,或者液态氢等作为燃料来替代汽油,还不用改变现有发动机结构,比起电动汽车,无论从技术还是成本上更胜一筹。
(4)纯电动技术什么时候成熟扩展阅读:
电动汽车(BEV)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其组成包括: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驱动力传动等机械系统、完成既定任务的工作装置等。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但当前技术尚不成熟。工作原理:蓄电池—电流—电力调节器—电动机—动力传动系统—驱动汽车行驶。2015年9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部署加快推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⑸ 什么时候普及电动汽车
十年左右。时间还不能确定,因为决定其普及的两大因素还不能解决:其一是电池的发展技术还不能满足长途驾驶,简单的说就是目前的电池技术只能够实现充满电跑上100公里左右,就算是有几百公里的价格又让一般人不能接受。
注意事项:
1、电动机的驱动电能来源于车载可充电蓄电池或其他能量储存装置。电动汽车大部分车辆直接采用电机驱动,有一部分车辆把电动机装在发动机舱内,也有一部分直接以车轮作为四台电动机的转子,其难点在于电力储存技术。
2、电动机的驱动电能,本身不排放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即使按所耗电量换算为发电厂的排放,除硫和微粒外,其它污染物也显着减少。
⑹ 现在新能源汽车已经算是成熟阶段了吗
判断新能源汽车技术是否接近成熟主要从两方面来考虑——续驶里程、电池充电、安全性。现在的新能源汽车,不能说是成熟阶段,而是从0到1的阶段。虽然有的车企在说,已经完成0-1,正步入1-10的阶段,但是从行业来说,确实还是0-1的过程,不过已经过半。
从各种电子设备、驾驶辅助、人工智能来说,发展的潜力还十分巨大。整个新能源汽车是一个新领域。没有人做过,也没有人知道如何做,以及将来会是什么样子。能否实现智能交通、智能电网、V2G和智能微电网。没有人能说,或者是因为需要调动大量资源。
目前来说,新能源汽车还是应该算是处在过度阶段,把最大的问题,续航与快充的问题解决后,才能算是真正的技术与配套设施成熟了,这一天预计很快就会到来,综上所述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的全部内容了
⑺ 十年后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技术会成熟吗
十年以后纯电动会逐渐成为趋势,混合动力将会成熟且占有一定市场份额,但传统汽柴油机车仍为主流。随着充电配套设施逐渐完善,会出现汽柴油车、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旗鼓相当的局面。
⑻ 新能源汽车技术成熟吗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现在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主要有三种,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钛酸锂电池!
随着环境保护和治理拥堵等一系列政策的推行,一些城市对燃油汽车进行限购、限号。市场随之推出油电混动、纯电动等各种新能源汽车。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替代了非油燃料,部分新能源车型还是要燃油辅助的。
首先我们说一说优点,因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是依靠电机运作传达出来的,与燃油版汽车相比,起步方面要快很多。驾驶过新能源汽车的司机应该清楚新能源汽车的平顺性要比燃油版汽车平顺很多,基本感觉不到车辆传动而导致的顿挫感。还有一点就是车辆的机舱内传出的噪音非常的小,必须仔细听才可以听到电机转动的声音。还有一个最大优点就是我们刚刚说的,新能源汽车不仅解决了代步问题,还可以起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说说它的缺点,在我们咨询新能源汽车时,销售一定会说车辆充满一次电可以持续巡航多少公里,一般销售说出来的持续续航公里数对比真实数据都要高出很多,就是根本达不到销售说的公里数。而且车辆充满一次电最少都需要6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时间长不说国内现在的充电桩与新能源车不成正比,如果我们赶在高峰期间出行,利用公共充电桩,可能需要等上很长时间。还有一个缺点就是刚刚也说到了,就是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不够成熟,之前也发生过很多,以为夏季室外车内温度非常的高,导致车内电瓶发生自燃。说到电池,相信很多人也是比较熟知它的属性,电池时间用得越长充电次数越多,它的使用寿命也就会越来越差。
⑼ 现在新能源汽车已经算是成熟阶段了吗
还没有到成熟阶段。
新能源汽车行业,一旦进入成熟期,所谓成熟期,大多数人都买了新能源车,真正的投资机会就不多了。行业的渗透率到了70%,就进入了成熟期。那个时候,大多数人都换了新能源车,你身边的人,开燃油车的人很少了。
一旦到了成熟期,很多事完全看运气。有的企业会成为苹果华为这样的企业,但多数企业不会成为苹果。
新能源汽车已经过了拐点。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过了缓慢的导入期,现在基本上已经过了拐点。所谓拐点,比如智能手机在2010年以后,突然爆发,大量的人都换了智能手机,这就是行业拐点。我认为,新能源车的爆发点会在2023年,这个速度是非常快的。
新能源车的空间大,增速快,明年后年的增速会爆发出来。智能手机的行业已经非常大了,苹果股价涨了上百倍。我认为,新能源车的空间比智能手机大,龙头是特斯拉,股价也会上涨百倍。在新能源车的成长期,要持股贯穿整个成长期,千万不能卖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