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信息技术 > 钴基费托合成技术如何合成蜡

钴基费托合成技术如何合成蜡

发布时间:2022-10-10 17:31:33

❶ 大型煤炭企业基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转型实践(下)


培育发展多元电力产业,走好清洁电力、太阳能光伏与深紫外LED产业一体化、基地化发展之路


潞安顺应清洁能源发展大势,实施煤电、瓦斯发电、半导体光电“一体化”战略,加快向绿色、多元、安全、高效、低碳的可持续能源体系转型,进一步优化能源供给结构。


1.优化布局清洁电力产业


一是加快煤炭坑口电厂建设。 积极推进潞光电厂一期2×66万kW项目建设,力争2019年底并网发电;稳步推进准东电厂2×66万kW项目复工复建,积极 探索 股权转让方式。深化与大唐、华润等央企的合作,通过“腾笼换鸟”,互相参股、股权置换等方式管理运营电力及煤矿项目。 二是加快推进电力体制改革。 充分利用国家、省输配电价及发售电价市场化改革的相关政策,持续推进大用户直供电争取,积极拓展售电服务领域,进一步 探索 创新集团电力建设运营管理。 三是深入推进地面瓦斯抽采和低浓度瓦斯综合利用工程。 加大井下抽采瓦斯利用力度,建成投运全球规模最大、全国首家、全国瓦斯利用率最高的高河乏风氧化利用项目,并保持稳定运行;常村大气量瓦斯综合利用热源撬项目具备投运条件;有序推进古城乏风氧化发电项目、李阳、郭庄、李村瓦斯电站建设,走出一条瓦斯综合利用、低碳循环、节能减排的新路子。力争“十三五”末瓦斯利用率达到60%以上。


2.培育发展半导体光电产业集群


(1)加快发展PERC电池等先进产能。 潞安根据国家“531新政”要求,加快光伏新旧动能转换,重点推进2GW高效PERC项目建设。2018年启动新建2GW高效PERC生产线,4月1日开工奠基,10月1日“首片”下线,目前项目已全面达产达效。同时,在已建成的PERC首期2GW生产线基础上,1GW双玻双面半片组件项目竣工投产;2GW高效单晶电池产线扩能改造力争2019年10月底完成,形成年产4GW规模;适时启动2GW高效叠瓦组建产线项目。潞安高效单晶PERC电池平均光电转换率、非硅成本等关键数据行业领先,产品远销韩国、土耳其、约旦等国家。光伏电站总装机达到310.2MW,建成全省光伏电池企业技术研究中心,积极筹备建设国家级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时,重点依托“一带一路”加大国际产能合作,在中亚、东欧、东南亚等沿线国家布局太阳能电站项目,全面打开国际市场。力争打造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现代化光伏产业基地。


(2)同中科院对接引进建设全球第一条深紫外LED项目。 2018年4月1日,中科潞安深紫外LED项目正式奠基,潞安与中科院联合共建中科潞安半导体产业技术研究院、深紫外LED外延芯片产业化生产线。2018年10月建成全球首条半导体深紫外LED芯片量产化一期3000万颗生产线。2019年5月底,全球首条大功率量产化紫外LED芯片生产线正式投产,并成功搭建中科潞安半导体产业技术研究院这一“开发设计”平台,标志着深紫外LED项目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同时,在深紫外LED芯片一期项目工程达产达效的基础上,潞安加快推进二期年产3亿颗深紫外LED外延芯片生产线建设,适时启动长治紫外光电产业园区建设,力争把长治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深紫外LED产业集聚区,为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闯出一条新路。


构建新型生物 健康 产业体系,走好生物化工、生物肥料、生物 健康 一体化发展之路


生物产业是21世纪创新最为活跃、影响最为深远的新兴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潞安树立跨界融合的理念,推进生物化工与高端煤化工、生物 健康 产业一体化发展,构建以生物耦合、绿色低碳、融合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新型高端生物 健康 产业体系。



1.大力发展以油用牡丹、野樱莓为主体的科研、育苗、种植、深加工、保健、医药等全产业链生物 健康 产业。


一是有序推进油用牡丹育苗、种植与深加工基地建设。 潞安坚持把“农民的脱贫致富与企业的转型发展”相结合,全面推进“123”油用牡丹产业发展战略。经过近三年的培育,现已拥有2万亩油用牡丹育苗基地、30万亩种植基地、2000吨/年牡丹籽油深加工能力,种植区域覆盖省内外9个地市57个县区,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油用牡丹育苗、种植和深加工企业;加强 科技 创新平台对接,牵头成立“油用牡丹产业国家创新联盟”获得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首批批准;与国家林业局油用牡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林业大学、中科院植物所等开展合作,构建了12个油用牡丹 科技 创新平台,推进重大 科技 成果转化,做好油料加工、保健食品、化妆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加强营销网络平台对接,线上与天猫、京东、“中国高端食用油网”等电商平台合作,“智华天宝”品牌成功入选“CCTV央视网商城”优选品牌。线下积极对接北京二商、广药、昂立、中粮等,拓展下游产品高端外销平台。与美国思丹得集团、加拿大福莱克斯食品集团合作,产品成功进入美国、加拿大市场。



二是推动野樱梅等产业规范有序发展。 潞安有序推进野樱莓推广种植,在已经栽植的1000亩野樱莓基础上,2018年新增野樱莓基地300亩,总面积达到1300亩。未来将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野樱莓种植基地。在做好推广种植的同时,潞安进一步瞄准高端化妆品市场,在开发野樱莓原浆的基础上,加大野樱莓系列深加工产品开发力度。积极寻求国内外知名酒厂合作开发野樱莓酒类产品,培育高端酒类品牌;开展花青素加工、萃取、提纯重点 科技 攻关,开发高端保健品品牌等。


2.加快推进生物化工、生物化肥一体化战略布局。

一是生物尼龙。 潞安同上海凯赛生物公司合作,成为该公司第二大股东。通过生物发酵技术实现煤化工与生物化工的深度耦合,生产出性能卓越的长链二元酸和戊二胺,二者聚合而成特种尼龙(5X)。2018年9月,凯赛(乌苏)生物 科技 园一期生物尼龙项目建成投产。 二是生物乙醇联产人造蛋白。 潞安与中科院上海高研院、巨鹏生物公司联合打造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生物燃料乙醇、人造蛋白示范基地。2018年4月,三方签署了研发合作协议,潞安与巨鹏生物联合推进20万吨生物燃料乙醇项目建设,目前正加快推进一期2万吨示范项目施工建设。 三是生物肥料。 紧抓国家全面推进农业发展绿色变革时代机遇,加快发展高端生物肥料。一方面,依托天脊集团,推进生物肥、有机肥同无机肥的优势嫁接,积极开发推广水溶肥、滴灌肥、油用牡丹专用肥等;另一方面,引进新加坡伟爱生物 科技 公司“高质伟土壤持续发酵项目”,合作生产生物菌液,将肥料制造、生态农业合作一体化推进。


3.积极 探索 建设“医、康、养”一体化的 健康 产业园区。

2018年5月,潞安与北大医疗产业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成立合资公司“长治市北大医疗潞安医院公司”,着力打造以“医、康、养”为主题,“医、教、研”一体化的区域医疗中心和高端康复疗养基地。目前,双方已完成完成融合,开始正常运行。下一步,新公司将通过引进发展资金、引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引进医疗资源和管理资源,实现医院管办分开,进行专业化、市场化运营;同时规划在长治市区建立一所以专科为特色的现代化医院,形成以医疗为核心、医康养护一体化全面发展的 健康 产业格局。


树立高端化、智能化发展理念,打造潞安高端装备“智造”新高地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潞安紧紧把握“中国制造2025”机遇,加快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2017年6月,与全球领先的电气公司厦门ABB公司合作建设中低压开关柜项目,实现强强联合;同ABB、上海交大等大公司、知名院校开放合作,打造了“安易电气”高端制造品牌,建成全国第三家、华北地区最大的变频器检测中心;2018年4月,与ABB公司、上海交大、南京国辰电气联合成立了山西潞安电力电气研究院;深化同上海交大、陕西捷普等合作,积极推进智能永磁同步电机及控制器项目等;2018年9月,与施耐德公司、德国沙尔夫公司分别签署了电气装备制造、煤矿辅助运输装备制造合作协议,标志着潞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迈进了新征程。目前,潞安正着力打造潞安ABB产业园区,力争打造集设计、研发、制造、服务于一体的高端装备“智造”新高地。


积极培育发展氢能产业,打造全国领先的氢能与燃料电池全产业链基地


氢能是公认的清洁能源,代表未来能源发展趋势。同时,山西省拥有大量的焦炉煤气,具有规模优势,制氢成本低。潞安积极把握氢能发展战略机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氢能全产业链布局,将传统焦炉煤气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优势。与德国Aspens公司合作,开发新型金属膜分离制氢工艺,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与美国AP公司合作,布局建设氢气储存设施及30~50座加氢站;与德国Aspens GmbH公司合作,拟在山西综改示范区内建设500套/年氢燃料电池生产线;与从事氢燃料电池系统集成的武汉泰歌、氢燃料电池用户江铃重汽开展下游配套产业合作;2019年6月,成立潞安阿斯本氢动力 科技 公司,标志着潞安氢能源产业迈出了实质性、关键性步伐;2019年7月,与美国AP签署山西潞安空气产品氢能源公司合资协议,是潞安产业转型、发展氢能领域的重要举措。


积极发展现代金融产业,打造“潞安资本”




放开盘活多元支持产业,进一步实现多极支撑、协同发展


一是做强做优建筑建材产业。加快推进建筑建材板块专业化整合重组,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积极参与全省重点项目、工程建设,对接国家战略,参与雄安新区、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建设,参与海外“一带一路”沿线非洲肯尼亚等地工程项目承揽,进一步拓展建筑建材市场。二是做实做精物流贸易产业。以防范风险和提升效益为重点,稳妥做好物流贸易支持产业,推动贸易实体化、效益化发展。重点依托煤炭经销公司、铁路运营公司、物资贸易公司、日照国贸公司、宜泰铜材制造公司等贸易实体,立足发展煤炭、铜材、焦化、油品、装备、矿石等物流项目,积极拓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实施“互联网+物流”,搭建物流网络、信息化管理和电子商务三个平台,实现集团物流贸易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三是其他产业力争通过改革改制、优化重组、市场化退出等方式,实现全面盘活、自我发展。


强化五大保障体系建设


1.组织保障。 健全组织机构,从集团层面成立了转型升级领导小组,由董事长、总经理担任组长,统一部署高端转型发展;制定集团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和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并将重大转型任务进行责任分解,列入“13710”督办系统强化落实;建立健全“双对标”管理体系,制定煤炭、化工、光伏等各产业板块对标提升工作方案和行动计划,高起点、高标准、高效能推进转型升级;充分发挥煤炭转型升级综合创新研究院作用,开展转型升级前沿课题研究,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障。


2.平台保障。 坚持以 科技 创新为引领,推动实现重大转型项目与开放创新平台一体化布局,致力打造煤炭 科技 成果高端转化示范基地,规划实施“个十百千万”计划,走出了一条以高端开放创新平台为支撑,以主导技术、核心技术为引领的高端化发展之路。同时,整合集聚创新资源,积极申报创建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并拓展与国内外一流公司、高校科研院所等深度合作,通过共建平台、引进投资、联合培养人才等,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政策链的融合发展,为集团高端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3.人才保障。 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引进一个人才,就是引进一个平台”的理念,依托集团博士后工作站、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蓝点人才计划等,先后柔性引进具有国际一流、国内顶尖水平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及团队,自主培养了100余名具有硕士学历的高技术人才,500余名高技能行业人才。大力培育高水平经营管理人才、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三支人才队伍,积极推进“十大人才工程”建设,创新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252”计划,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队伍保证和智力支撑。


4.机制保障。 紧抓当前深化国企改革的窗口期和机遇期,制定集团深化改革工作计划及责任分工,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走深走实。全面推进化工板块优化重整,发挥集群优势,打造转型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增长极;深化股权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所有新上项目全部按照股权多元化进行运营,积极引入产业发展基金、央企、国企及民营资本等战略投资,激发产业发展活力;构建大营销管理体系,强化煤炭与高端蜡、润滑油、精细化学品、牡丹油等一体化布局,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5.政治保障。 以习总书记对潞安党建工作重要批示精神为动力,全面运行完善潞安党建调度平台和数字化党建运行体系,不断深化潞安“1234”党建工作新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以“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牵引全年工作,扎实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砥砺本领、增长才干,把加强党的建设同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有机统一起来,确保党建工作与企业转型发展同向同步、同频共振,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确保了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



经过近年来的产业转型实践,潞安培育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新的竞争优势,发展质量、产业培育、创新能力、产品开发、开放发展等多个方面实现了新突破,潞安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显着提升。


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一是经济效益显着增强。 2018年营业收入1775亿元,实现利润35亿元;2019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05.25亿元,实现利润20.62亿元,创近年来最好水平。潞安连续七年位居世界500强,在中国能源企业500强中排名第24位,在中国煤炭企业50强中排名第6位。 二是环境效益明显提升。 通过提升绿色低碳竞争力,目前潞安原煤生产综合能耗控制在5.4千克标准煤/吨以下,洗煤电力单耗控制在5.7千瓦时/吨以下,各项能耗指标均控制在国家能耗限额标准范围之内。 三是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坚决杜绝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0.1以下,成为全国唯一一家连续19年蝉联“安康杯”竞赛优胜杯企业。


产业竞争优势显着提升


一是 立足煤炭基础产业,统筹推进煤炭去产能与提升优质产能,煤炭产业核心竞争能力和持续盈利能力显着提升; 二是 坚持走差异化、高端化、规模化、国际化之路,以 科技 创新为引擎、以高端产品为标志、以重点项目为载体,在全国率先推进煤基合成油1.0版向煤基精细化学品2.0版迈进; 三是 坚持以 科技 为引领,加快培育生物化工与生物 健康 、半导体光电、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逐步实现优势发展、特色经营; 四是 坚持以质量效益为目标,进一步盘活物流贸易、建筑建材等辅助产业。集团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产业布局日趋合理,产业竞争优势显着提升。


创新能力显着增强


一是 注重“平台创新+协同创新”,构建完善了集团、天脊两个国家级技术中心、潞安环能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等创新平台,建成全省唯一的国家煤基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致力打造煤基 科技 成果高端转化示范基地。 二是 注重“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围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与转化,实现了钴基费托合成工艺及下游技术突破、甲烷与二氧化碳重整生产有效合成气技术突破等,形成了应用推广一批、储备开发一批、攻关研发一批“三个一批”关键技术梯次开发格局。 三是 注重“持续创新+全员创新”,持续实施“三个一”创新机制,强化基层单位创新管理,构建了全员、全方位、立体化的创新长效机制,集团创新引领能力持续提升。


高端产品开发大见成效


一是 潞安喷吹煤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成为订立国标的基准,被评为“国家免检产品”,潞安因此成为中国最大的喷吹煤基地。 二是 坚持差异化、高端化、精细化产品定位,开发出5大类、54种、270多个规格型号的煤基精细化学品系列产品,多项技术和产品打破国际垄断,填补国内空白。 三是 各类高端产品保持行业领先水准。天脊集团主导产品“天脊牌”硝酸磷肥是“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和“国家免检产品”;潞安高低压电气产品广泛应用于煤矿、电力、高铁等行业;潞安PERC电池平均转换效率高、性能好、质量优,通过国家“领跑者”认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开放发展成效显着


秉承“与能人携手,和巨人同行”的理念, 一是 立足国内市场,围绕企业重点项目、重大技术,与建行、工行、华润、国电、中化工程、上海高研院、山西煤化所、大连化物所等,强强联合、优势嫁接,提升 科技 成果孵化和转化水平。 二是 积极开展国际化对标,目前已同11个国家20余家国际化公司开展了合作。比如,引进美国AP、新加坡胜科等投资180项目,与巨鹏生物联合发展生物乙醇,与雪佛龙开展异构脱蜡生产基础油技术合作,与南非萨索尔开展α烯烃综合利用全球化合作,与德国Aspens公司合作氢燃料电池及超纯氢还原硅矿石生产电子极多晶硅,与美国AP合作布局建设氢气储存设施及加氢站等,不断开创了开放合作的新局面。


本成果为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优秀成果2019(第三届)

成果创造人:游浩、刘俊义、郭成刚、张路刚、张成银、连峰、田文香、杨威、于清泉、冯敏捷、牛王芳、詹平(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❷ 费托蜡跟聚乙烯蜡在PVC有什么作用,加石蜡又有什么作用呀

费托蜡跟聚乙烯蜡在PVC中起润滑作用。

同样作为PVC润滑剂,费托合成蜡常常与通用的聚乙烯蜡(PE蜡)相比,二者的显着区别在于:

1、分子量。费托蜡分子量远低于PE蜡,支链也较少,结晶度高,易于渗入高粘度大分子链之中,显着降低熔体粘度,在加工过程中迁移性小,后期润滑效果明显。

2、费托蜡为饱和直连烷烃,不含双键,抗氧化能力强,产品耐候性好。

3、费托蜡粘度远低于PE蜡。只有10左右。较少用量即可达到同样润滑效果。费托蜡与PVC相容性较好,作为内外润滑剂都可胜任。可作为良好的内润滑剂有效控制剪切条件、促进流动、控制摩擦和熔融性能,从而提高热稳定性。同时,费托蜡因其高结晶度和高线性度的结构,使PVC产品获得最佳的物理及加工性能。 根据需要,费托工艺可以合成不同链长度的烷烃改变最终产品分子量大小,形成系列化产品。

❸ 费托蜡可以做蜡烛吗

费托蜡可以做蜡烛。

费托蜡(Fischer Tropsch wax)主要由相对分子质量在500-1000的直链、饱和的高碳烷烃组成,这就赋予了这种化学品精细的晶体结构、高熔点、窄熔点范围、低油含量、低针入度、低迁移率、低熔融粘度、坚硬、耐磨及稳定性高。费托蜡可用于制皮鞋油、蜡烛、蜡笔、皮革光亮剂等产品。

费托合成蜡与通用的聚乙烯蜡(PE蜡)的显着区别

1、分子量。费托蜡分子量远低于PE蜡,支链也较少,结晶度高,易于渗入高粘度大分子链之中,显着降低熔体粘度,在加工过程中迁移性小,后期润滑效果明显。

2、费托蜡为饱和直连烷烃,不含双键,抗氧化能力强,产品耐候性好。

3、费托蜡粘度远低于PE蜡。只有10左右。较少用量即可达到同样润滑效果。使用量仅为PE蜡的70-80%。费托蜡与PVC相容性较好,作为内外润滑剂都可胜任。可作为良好的内润滑剂有效控制剪切条件、促进流动、控制摩擦和熔融性能,从而提高热稳定性。

同时,费托蜡因其高结晶度和高线性度的结构,使PVC产品获得最佳的物理及加工性能。根据需要,费托工艺可以合成不同链长度的烷烃改变最终产品分子量大小,形成系列化产品。

❹ GTL基础油的简介

英文名称:Gas to Liquid Base oil 天然气合成油(GTL) 新一代基础油——GTL基础油市场前景分析
近20年来,世界润滑油工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装置、新工艺、新技术和愈加苛刻的产品规格驱动着整个润滑油工业进行一轮又一轮的变革,基础油加工工艺的变革自然也成为推动润滑油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世界着名石油石化公司正在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天然气合成油(Gas-to-Liquid,简称GTL)的研究,而GTL技术制备基础油工艺的逐步商业化,将引起基础油领域新一轮的变革。
一、GTL技术概述
GTL技术是将天然气转变为合成油后再进一步转变为燃油及其他碳氢化合。通俗地说,首先是将天然气分子撕裂,再 将它们重新组成长链分子。这个过程将制备纯度极高、无硫、无氮、无芳烃和无金属元素的合成型原油,其分子基本上是由直链烷、烯烃组成。然后,合成油经过进一步炼制,生产出对环境友好的燃料油和化学品,例如柴油、石脑油、石蜡及其特殊产物。
1. GTL加工工艺及优势
GTL工艺包括下列两个主要步骤:1)将天然气转换为合成气。天然气与氧气经过部分氧化反应制备成合成气,合成气的成分主要包括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该步骤投资费用较高。2)将合成气转变为合成油。这是GTL技术的关键步骤,是经过费托(Fischer-Tropsch)合成转换,即:将合成气经过含有钴基专利催化剂的固定床或浆态悬浮床的反应器,转变为各种黏度级别的液态碳氢化合物。GTL加工工艺示意图见图1。
根据《油气杂志》近期的评估以及各**部门和石油公司的勘测,世界天然气剩余探明储量为170万亿立方米以上,但由于远离消费者、运输困难等原因,多数储量被搁置。GTL技术能够为消费者提供石油产品的替代物,给拥有天然气储量的国家和地区带来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避免在石油开采时将伴生天然气资源放空燃烧。不仅使天然气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而且使环境得到保护。GTL技术制备的合成型碳氢化合物性能优异,可以直接使用或与低质量原油生产的燃料进行混合使用,以满足越来越苛刻的环保和油品性能指标的要求。
2. 费托(FT)合成的发展
将合成气经过催化剂作用转化为液态烃的方法是1923年由德国科学家Frans Fischer和Hans Tropsch发明的,简称费托(FT)合成。费托合成技术1932年首先在德国实现工业化,到1939年,德国的9套FT装置已达到每天生产1.2万桶产品。费托合成技术工业化生产经过几十年的沉浮,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步入新的发展轨道。石油资源逐渐减少与劣质化的趋势和天然气探明可采储量的持续增加,使GTL再次成为大石油公司关注的焦点。1993年,壳牌在马来西亚Bintulu的GTL工厂装置投入运营;2002年,BP在美国阿拉斯加州Nikiski的试验装置投入运营;2003年,康菲公司在美国俄克拉何马州Ponca城的试验装置开工;同年10月,壳牌在卡塔尔的该公司第二套GTL项目签约。2004年7月,埃克森美孚与卡塔尔**签约,在卡塔尔北部的Ras Laffan投资70亿美元,建设世界上最大的GTL项目,并计划于2011年开始运营。
二、基础油加工工艺的变革
1. 原油加工制备基础油工艺的发展
经石油炼制工艺生产的润滑油基础油的质量优劣主要取决于原油品质及所采用的工艺。用来加工API Ⅰ类及其标准以下的传统的润滑油基础油生产工艺包括“溶剂精制”、“溶剂脱蜡”和“白土补充精制”,其中的溶剂脱蜡是润滑油基础油加工过程中的主要生产工艺。此工艺通常采用甲乙酮/甲苯、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作为溶剂,经溶剂稀释溶解的含蜡基础油冷却到-10~-20℃时,溶液中的蜡会形成结晶、沉积,然后辅助以蒸发、汽提、过滤等工艺除去基础油中的石蜡,以降低润滑油基础油的倾点,同时得到副产品——工业石蜡原料。这种生产过程基本以物理过程为主,不改变烃类结构,生产的基础油的品质取决于原料中理想组分的含量与性质。由于这种提炼过程无法将所含的杂质清除干净,因此生产的基础油倾点较高,不适合在寒冷条件下作业时使用,同时,还会由于芳烃等非理想成分含量较高而造成抗氧化性较差等特性,容易被排斥在高档润滑油的调配选择之外。
为满足新一代汽车发动机、高性能设备对润滑油的更高要求,近二三十年出现了加氢工艺制备的API Ⅱ/Ⅲ类基础油,这极大地提高了润滑油产品的使用性能,而且扩展了石油炼制基础油的使用范围,这其中以催化脱蜡(CDW)技术和异构脱蜡(IDW)技术为代表。以雪佛龙公司为例,其异构脱蜡技术一般包括三段全加氢工艺:加氢处理、异构脱蜡和加氢后精制。加氢处理脱除原料中的硫、氮、金属及其他杂质,再通过加氢异构脱蜡转化过程,将低黏度指数的组分转化为高黏度指数、低倾点的基础油。进料经加氢处理和异构脱蜡后,由于含有残留的少量稠环芳烃,得到的脱蜡油的稳定性往往并不理想,在光照下与空气接触容易变色并生成沉淀,故需经过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进一步加氢加以清除,因此从异构脱蜡反应器出来的馏出物,经换热后需进入后精制反应器进行加氢饱和,以改进产品的颜色和产品的氧化安定性。
与Ⅰ类相比,API Ⅱ、Ⅲ、Ⅳ类基础油减少了挥发物质、硫、芳香烃的含量,并具有较高黏温系数和较低黏度,其逐步升级的性能正在受到市场的追捧。润滑油基础油分类指标见表1。在美国和欧洲市场,由于受到汽车制造商和**环保部们的影响,API Ⅱ、Ⅲ类基础油的消费正在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2004年北美市场API Ⅱ、Ⅲ、Ⅳ类等高端基础油的市场消费总量已经超过Ⅰ类基础油的消费总量。其间,Motiva等基础油加工企业增加了API Ⅱ、Ⅲ类基础油的生产加工能力,而壳牌等公司关闭了API Ⅰ类基础油制造厂。
2. 第一代GTL基础油
GTL装置经过费托合成在制备超清洁燃料的同时,还可以生产清洁的合成型烷基石蜡。石蜡可以进一步被转化为不含硫、氮、芳烃、金属杂质的润滑油基础油,完全不同于石油炼制过程经过溶剂精制或加氢精制过程制备的基础油。由于GTL基础油的分子结构基本上完全为异构烷烃,因此GTL基础油具有低黏度、清洁、寿命长的特点,为市场需求提供了新的选择。
世界上投入运转或小规模试运行的第一代GTL基础油装置有两套。这两套GTL装置的费托合成部分均采用固定床工艺。壳牌在马来西亚Bintulu的GTL装置于1993年启动,日产量为1.25万桶,其采用的工艺是壳牌公司的SMDS(Shell Middle Distillate Synthesis)工艺,所产生的石蜡产品运往日本Yokkaichi和法国Petit-Couronne的两处基础油加工装置,经过加氢裂解和加氢异构化,制备合适的含蜡油基础油组分,再经过简单的溶剂脱蜡工艺制备Shell XHVI(r)基础油产品。Syntroleum公司在西澳大利亚Tulsa的试验装置于2000年12月投入运行,由于合作伙伴安然公司的破产,该项目也被迫终止。
3.第二代GTL基础油加工工艺
基于市场对超清洁柴油燃料的需求,世界许多着名石油石化公司纷纷加大对GTL技术的投资,而所计划大规模生产GTL基础油的装置均位于卡塔尔半岛的北部。埃克森美孚公司在卡塔尔的GTL装置投资接近70亿美元,投产后的装置将是世界最大的GTL装置。该装置将采用埃克森美孚公司的AGC-21专利技术,其总产能的20%将用来生产高性能的基础油,并且还将采用该公司专有的MWI(tm)(蜡异构化工艺),将含蜡油、软蜡等蜡含量高的原料送进装填择型分子筛的固定床反应器,转变成高黏度指数基础油(见图2)。该装置预计年产150万吨的基础油,其产量约为埃克森美孚现有的全球基础油产量的17%。雪佛龙公司与南非的Sasol公司合资在卡塔尔建设的Oryx GTL基础油装置,将于2008年上半年投入生产。壳牌在卡塔尔的GTL装置被称为Pearl GTL项目,该项目将依托壳牌在马来西亚GTL装置上的SMDS工艺。第一阶段工程预计于2009年投入运行,计划年产50万吨GTL基础油;待第二阶段工程竣工后,产能将达到100万吨/年,约占目前壳牌全球基础油产能的25%。预计到2010~2012年,GTL基础油的潜在日产量将达到3万~5万桶。届时,将会对高档基础油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三大主要GTL基础油生产商的产量计划与出产日期见表2。
三、 GTL基础油的性能
正在制定或实施的内燃机油规格,如API SL/SM,ILSAC GF-4,需要较低的黏度以满足燃油经济性的标准。同时,环保法规要求减少重负荷柴油机的颗粒污染物(PM)、氮氧化合物(NOX)的排放,以及低NOX内燃机设计所产生的额外烟炱。要提高重负荷柴油机油的操作性能,就必须使所用基础油的性能提高,避免发动机过早磨损。汽车制造商正在为他们的乘用轿车和卡车装填长寿命的自动传动液或液力传动液,以减少质保维修成本。GTL基础油基于其几乎零硫、氮、芳烃含量,以及几乎完全为异构烷烃的结构特点,表现出优异的氧化安定性、低温性能,较低的NOACK蒸发损失和高的黏度指数,能够满足市场对于更高性能基础油的增长要求。目前,GTL基础油的生产工艺已发展到能够制备从2cSt到大于9cSt的较大跨度的黏度级别(100℃),甚至可以生产高黏度级别的光亮油。突破了加氢工艺只能生产几乎9cSt以下级别的API Ⅱ/Ⅲ类基础油的较窄范围局限,也扩展了业界对高黏度级别高性能基础油的需求。API 分类不同等级基础油性能比较见表3。
第一代GTL基础油产品的试验数据是人们评论新一代基础油产品的依据。目前,壳牌公司在日本的GTL基础油装置XHVI(r)基础油产品的日产量大约为100桶,该产品已经用在乘用车机油(PCMO)和自动传动液(ATF)的产品调合上。Syntroleum公司对其试验装置生产的GTL基础油产品进行了发动机台架试验,其结果表明产品的性能不仅能够满足当前的ILSAC GF-4的规格要求,在考察发动机的油耗和磨损的程序ⅢF试验和考察燃油经济性的ⅥB试验中,还显示出了产品在性能方面的竞争力(见表4)。
第二代GTL基础油制造工艺试验装置的工作还表现出产品含有很少量的单环环烷烃分子,并且装置可以生产出GTL光亮油。一些GTL基础油的制造商已经开始向添加剂公司和独立的润滑油调合厂,如福斯(Fuchs)和嘉实多(Castrol)等供应其试验产品。
四、GTL基础油的市场前景分析
为了减少尾气排放,增加内燃机能效,汽车制造商需要高性能的基础油,如API Ⅲ和API Ⅳ类基础油。由GTL技术制备的润滑油基础油是API Ⅲ/Ⅳ类基础油的重要替代产品,具有很好的黏温性能、抗氧化性能和低温冷启动性能,用此类基础油调配的润滑油能够满足现代内燃机的操作需要。
GTL装置大多是为了生产高清洁燃油、石脑油和特殊化学产品而建的,只有少部分的装置为了实现加工产品的构成价值最大化而制备部分基础油,其份额一般为10%~20%。虽然润滑油和石蜡的市场规模只有燃油市场的5%,但是专家们预测GTL工艺制备的高纯度基础油将会对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Kline公司的分析显示,合成型聚α-烯烃的价格一般在4.5~8美元/加仑,API Ⅲ类基础油的价格为1.6~2.5美元/加仑。GTL基础油的价格比上述两种价格均有优势,它不仅会对现在的API Ⅱ类的基础油市场产生影响,还能以其优异的低温性能和抗氧化性能,不可避免地在低黏度、燃油经济性(特别是SAE 0W)方面直接成为聚α-烯烃的竞争对手。在发动机和齿轮变速箱用润滑油方面,由于GTL基础油蒸发损失很少,与API Ⅲ/Ⅳ类基础油也将展开市场竞争。如果文中所述的大型GTL基础油装置能正常生产,GTL基础油的产量将大大增加,那么GTL基础油与API Ⅲ/Ⅳ类基础油,甚至Ⅱ类基础油争夺市场将为期不再遥远。可以预见,GTL基础油将首先在高档内燃机油、自动传动液等配方中得到应用,并从欧洲、北美市场向日本市场延伸,最后在亚太地区得到应用。随着壳牌、埃克森美孚、雪佛龙Sasol等几家公司的大规模GTL装置投入运营,GTL基础油将会取代传统类型的基础油,在液压油、铁路内燃机油、工业齿轮油等领域得到大规模应用。Ⅰ类基础油制造商将会受到新型基础油供应带来的更大压力。
但是市场对于API Ⅲ和API Ⅳ类基础油的偏爱,以及API Ⅱ类基础油生产的较大利润空间,会迫使GTL制造商考虑其产品是通过降低价格与API Ⅱ类基础油争夺市场,还是牺牲产量以保持API III/IV类的价格优势。基于上述经济因素的考虑,GTL基础油的生产还将在小规模的试验装置上进行,而目前 GTL基础油仍是使用在上述几家大公司自有润滑油品牌的产品上,大规模的GTL基础油装置的前景一时还难以定夺。
五、总结与思考
为了提高燃油经济性,需要更多的低黏度的润滑油,例如SAE 0W/20的内燃机油限定了发动机的高低温黏度,这类油品目前只能用聚α-烯烃和酯类油的混合物才能调合出来,而用API Ⅲ类基础油很难同时满足低黏度和低挥发性的要求。GTL基础油则能够满足此类新规格的要求。
作为生产润滑油的重要原料,GTL基础油是否能够在市场上获得成功,还取决于许多其他因素。制造企业如果想在满足自身需求以外获得市场的成功,必须使GTL的装置工艺和质量控制能够不断地满足生产高质量GTL基础油的需要。由于计划中的GTL基础油大型装置均位于较为偏远的地区,即离终端消费市场较远,其物流供应环节的可靠性非常重要。此外,润滑油调合厂和经销商还应考虑怎样共同提高GTL基础油的价格竞争力,以打开更大的市场。GTL类基础油作为新一代基础油,要替代其他产品进入市场,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必要的测试,其中包括发动机台架试验,添加剂适配性,产品互溶性,产品的OEM认证等工作,这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相关研究和配套服务。

❺ 费托合成

费托合成(Fischer-Tropsch synthesis)是 煤间接液化技术之一,可简称为FT反应,它以合成气(CO和H2)为原料在催化剂(主要是铁系) 和适当反应条件下合成以石蜡烃为主的液体燃料的工艺过程。
1923年由就职于 Kaiser Wilhelm 研究院的德国化学家 Franz Fischer 和Hans Tropsch开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投入大规模生产。其反应过程可以用下式表示:
nCO+2nH2─→[-CH2-]n+nH2O
副反应有水煤气变换反应 H2O + CO → H2 + CO2 等。
一般来说,烃类生成物满足Anderson-Schulz-Flor分布。

❻ 聚乙烯蜡和费脱蜡有什么区别

摘要 费托蜡与通用的聚乙烯蜡相比,二者的显着区别在于:

❼ 请问谁知道费托蜡在色母加工中的应用

色母粒料的加工生产首先需要将颜料凝聚体在剪切力作用下分散为初级颗粒或晶体达到较为均一的初级状态,但是,颜料凝聚体被打散后在引力作用下还会发生再凝聚现象,费托合成蜡可有效地润湿并渗透在凝聚颗粒的孔洞中包覆在颜料表面,在剪切力作用下更好地分散颜料凝聚体有效防止再凝聚。
依据色母加工原理,费托蜡虽然润湿渗透包覆效果较好,但是,费托蜡低粘度性能降低了凝聚体剪切力,使得颜料分散效果较差。相反,由于聚乙烯蜡具有较高的分子量,以及支链结构存在,使其具有较高的粘度,较适合色母粒加工。

❽ 费托蜡是聚乙烯蜡吗

不是的哦~
费托蜡是费托(Fischer
Tropsch)蜡是亚甲基聚合物,是碳氢基合成气或天然气合成的烷烃聚合物,主要依靠煤化工优质廉价的原材料进行铁基或者钴基合成;聚乙烯蜡主要是聚乙烯做主要原料做的哦

❾ 生产pⅤC护角小料有蜡:酸:稳定剂:ACR还可以放哪些把ACR换成NBR生产出的产品质量是否会更好

1 费托合成蜡产品概述

费托合成蜡国外主要生产品牌有南非SASOL公司以及荷兰Shell公司。近几年来国内也开始加大费托合成技术研究,依托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基油费托合成技术,成功开发了煤基油系列产品,特别是2015年国产费托合成蜡产品上市,彻底改变了费托合成蜡国外品牌独霸市场的格局。

煤基合成油系列产品之一粗蜡是精制费托蜡系列产品的原料,通过先进的抽提精馏技术, 费托合成粗蜡可进一步分切生产出系列费托合成蜡。国产费托合成蜡一般按照滴熔点命名,主要产品型号有60、70、95、100、105、110、115。

费托合成蜡生产关键技术在于催化剂,常用催化剂有铁基催化剂和钴基催化剂。铁基催化剂主要用于生产滴熔点105℃以下的费托合成蜡,再高熔点的费托合成蜡只能使用钴基催化剂。钴基催化剂生产的费托合成蜡外观以及性能优于铁基催化剂生产的费托合成蜡。

据了解,近几年内,还将陆续有新的煤制油项目生产线投产,粗略估计有1000万吨煤制油系列产品产出,其中,可用于蜡类润滑剂生产的系列产品也将有近20万吨。届时,蜡类润滑剂市场竞争必将进一步加剧,聚乙烯蜡市场将会进一步压缩,劣质蜡类润滑剂也将退出市场。

2 费托合成蜡结构与性能特点

费托蜡主要由相对分子质量在500-1000的直链、饱和的高碳烷烃组成,这就赋予了这种化学品精细的晶体结构、高熔点、窄熔点范围、低油含量、低针入度、低迁移率、低熔融粘度、坚硬、耐磨及稳定性高。

费托合成蜡与通用的聚乙烯蜡(PE蜡)相比,二者的显着区别在于(a)分子量。费托蜡分子量远低于PE蜡,支链也较少,结晶度高,易于渗入高粘度大分子链之中,显着降低熔体粘度,在加工过程中迁移性小,后期润滑效果明显。(b)费托蜡为饱和直连烷烃,不含双键,抗氧化能力强,产品耐候性好。(c)费托蜡粘度远低于PE蜡。只有10左右。较少用量即可达到同样润滑效果。

阅读全文

与钴基费托合成技术如何合成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ok交易所怎么关闭邮件成交消息 浏览:780
猫粮批发市场怎么样 浏览:883
如何选出多个不同数据 浏览:385
物流数据采集平台有哪些 浏览:228
iphone如何清掉数据 浏览:8
奇特农产品有哪些过人之处 浏览:242
期货交易机会是什么 浏览:669
通过命令行调用的程序怎么调试 浏览:157
养鸽子的技术教学鸽子如何分公母 浏览:422
如何在火山直播上推广产品 浏览:526
生鱼片市场在哪里 浏览:126
老的程序怎么学 浏览:949
贡小美如何选择私护产品 浏览:600
委托代理什么概念 浏览:672
有了美食和技术还需要什么 浏览:518
丰田有什么技术优点 浏览:361
如何选k40数据线 浏览:930
男装推送优惠券怎么给顾客发信息 浏览:553
欧姆龙有哪些大的代理商 浏览:740
一个保险代理点一年挣多少钱 浏览: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