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信息技术 > 抗旱造林采取哪些技术

抗旱造林采取哪些技术

发布时间:2022-10-10 10:59:15

1. 自制抗旱设施方法 有哪些自制抗旱设施和方法

1、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一是田间地面灌水技术。改土渠为防渗渠输水灌溉,可节水20%左右。在习惯大水漫灌或大畦大沟灌溉的地方,推广宽畦改窄畦,长畦改短畦,长沟改短沟,控制田间灌水量,提高灌水的有效利用率,是节水灌溉的行之有效措施。二是管灌。即管道输水灌溉,就是将低压管道埋设地下或铺设地面将灌溉水直接输送到田间,常用的输水管多为硬塑管或软塑管。该技术具有投资少、节水、省工、节地和节省能耗等优点。与土渠输水灌溉相比管灌一般可省水30-50%。三是.微灌技术。有微喷灌、滴灌、渗灌及微管灌等。是将灌水加压、过滤,经各级管道和灌水器具灌于作物根际附近,微灌属于局部灌溉,只湿润部分土壤。对部分密播作物适宜。微灌技术的节水效益更显着。与地面灌溉相比。可节水80-85%。微灌可以与施肥结合,利用施肥器将可溶性的肥料随水施入作物根区,及时补充作物所需要水分和养分,增产效果好,微灌一般应用于大棚栽培和高产高效经济作物。四是.喷灌技术。是将灌溉水加压,通过管道,由喷水嘴将水喷洒到灌溉土地上,喷灌是大田作物较理想的灌溉方式,与地面输水灌溉相比,喷灌一般能节水50-60%。但喷灌所用管道需要压力高,设备投资较大,能耗较大,成本较高,多在高效经济作物或经济条件好、生产水平较高的地区应用。五是.关键时期灌水。在水资源紧缺的条件下,应选择作物一生中对水最敏感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灌水,如禾本科作物拔节初期至抽穗期和灌浆期至乳熟期、棉花花铃期和盛花期、大豆的花芽分化期至盛花期等。在关键时期灌水可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六是.利用科学的水土保持方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壤涵水量,减少干旱的发生频率。

2、大力提倡节水抗旱栽培技术。一是深耕深松。以土蓄水,深耕深松,打破犁底层。加厚活土层,增加透水性,加大土壤蓄水量。减少地面径流,更多地储蓄和利用自然降水。据在棕壤土上试验。小麦秋种前深耕29厘米加深松到35厘米,其渗水速度比未深耕松地块块10 -12倍,较大降水不产生地面径流,使降水绝大部分蓄于土壤中。据测定,活土层每增加3厘米,每亩蓄水量可增加70-75立方米。加厚活土层又可促进作物根系发育,扩大根系吸收范围,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二是选用抗旱品种。以种省水。不同作物间的耐旱性差异较大,被称为作物界骆驼的谷子、地瓜、花生等作物抗旱性强,在缺水旱作地区应适当扩大种植面积。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间抗旱性也有较大差异。抗旱品种较一般品种根系发达具有深而广的贮水性和调水网络,具有受旱后较强的水分补偿能力。三是增施有机肥。平衡施肥。以肥补水,增施肥料,可降低生产单位产量用水量,在旱作地上施足有机肥可降低用水量50%-60%。在有机肥不足的地方要大力推行秸秆还田技术,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的抗旱能力。平衡施肥,合理施用化肥,也是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的有效措施。四是防旱保墒的田间管理。主要是正确运用中耕和镇压保蓄土壤水分。五是地面覆盖保墒。一是薄膜覆盖。在春播作物上应用可增温保墒,抗御春旱,盖膜麦田比裸地麦田土壤水分高3-5%,小麦增产20%左右。二是秸秆覆盖。即将作物秸秆粉碎,均匀地铺盖在作物或果树行间,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加土壤蓄水量,起到保墒作用。

3、增强化学调控抗旱措施。一是保水剂。它是由同分子构成的强吸水树脂,能在短时间内吸收其自身重量几百倍至上千倍的水分,将保水剂用作种子涂层。幼苗醮根,或沟施、穴施,或地面喷洒等方法直接施到土壤中,就如同给种子和作物根部修了一个小水库。使其吸收土壤和空气中的水分,又能将雨水保存在土壤中,当遇旱时它保存的水分能缓慢释放出来,供种子萌发和作物生长需要。保水剂可使小麦增产10-15%、地瓜增产30-35%、棉花、花生增产18-21%。二是抗旱剂。抗旱剂应用较广泛的主要是黄腐酸制剂,属于抗蒸腾剂,叶面喷洒能有效地控制气孔的开张度,减少叶面蒸腾,有效地抗御季节性干旱和干热风的危害。喷洒一次可持效10-15天。除叶面喷洒外可用作拌种、浸种、灌根和蘸根等,提高种子发芽率,出苗整齐,促进根系发达,可缩短移栽作物的缓苗期,提高成活率。

2. 季节性干旱地区如何提高造林效果

宁夏的整体气候特征属于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气候,气候异常干燥,风沙现象严重,这样的气候因素对林业资源的发展十分不利,特别是土壤含水量稀少,干旱问题较为严重,而水分因素又是植被成长的关键因素,因此,干旱、水量少成为制约宁夏地区播种造林的最大因子。宁夏固原市六盘山林业局经过多年实践,总结了一些实用性强的方法措施,在提高林木的成活率以及播种造林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为丘陵区抗旱造林指明了方向道路,为更多林业的生产经营提供实战经验。

1 干旱的影响
宁夏地处西北高原,且深居内陆地区,气候条件比较恶劣。一年中6—9月属于雨季,降雨时间比较集中,但降雨量却很少,年降水量仅为600mm,冬季比较漫长,夏季干燥酷热,持续时间较短,气候异常干燥,风沙比较严重,气温的日差较大,昼夜的温差最高可达15℃,且日照的时间偏长,太阳的辐射强度又较大,在平均海拔1000m的高原地区,夏季虽然没有酷暑,但由于日照时间长、降水量稀少,极易造成干旱的现象。

此外,由于丘陵地区的特殊地势,即使有少量的降水,地表构造也会造成水源大量流失,土壤中的调蓄水量逐渐减少,地表水储量又不会增加,导致土壤内部含水量不足,进而带来地表异常干旱的问题。因此,在黄土丘陵地带植播造林,干旱始终是一个极大的影响因素,要想保证植被类型的极高成活率,实现植树造林大面积功成,必须注重土壤的抗旱保水,提高土壤含水量,注重造林技术随着气候季节因素的不断变革更新,从而推进植树造林的有效实现。

2 造林方法及技术措施
2.1造林方法

根据宁夏固原市六盘山林业局多年一线实践经验,发现在宁夏地区黄土丘陵地带进行植树造林,其方法多种多样,植苗造林、播种造林、插条造林以及容器苗造林法都是实现丘陵地带生态绿的极佳方式。

2.1.1植苗造林

植苗造林是黄土丘陵地带造林方法的主要方式。在干旱、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冻害情况时有发生,且鸟兽为害十分严重,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采用植苗法进行造林,能够确保植被成活率,为种植的苗木提供可靠保证。在植苗过程中,需要注意栽植穴的大小,一般情况下,栽植穴的宽度和深度要比苗木根系的长和宽多10%-20%。苗木在栽种时要尽量扶直,保证苗木根系要能够充分的舒展开来,并要保证留有适当的深度。此外,阔叶树种在植苗的过程中,要适度地修剪,根据一定的条件,进行修枝截杆,以保证适应具体的环境条件。

2.1.2播种造林

播种造林中,在一些交通不便利、易于成林成草的地区多采取飞播造林法。在黄土丘陵地区,阴坡造林法更适合丘陵地貌,若要选择阳坡,则其面积要低于30%方可播种。在进行人工植补造林时,要对地表土况进行修整,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需要催芽处理,对种子的大小、不同之处要有一个充分的把握,以形成一定的依据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点播、条播,一般情况下覆土的厚度要相当于种子直径的2.5倍。要很好地把控树种类型的季节性播种特征,雨季宜于种植柠条类,木质壳的种子则宜于秋季播种,这样的季节性播种有利于催芽。

2.1.3插条造林

插条造林属于分殖造林的一种,主要在于选择适宜的穗条,一般情况下,穗条的选择要依据土壤的含水状况,插穗条的长度应为30~40cm,并且直径保持在1cm以上,对于杨柳类等一些易产生不定根的穗条,必须保证能够深埋,在顶部可见部分要尽量少露。

2.1.4容器苗造林

容器苗造林法的实效性较强,能显着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在黄土丘陵地区保证了苗木的顺利成活,也就实现了绿化建设的大部分工程,因此,容器苗造林的方法成效特别明显,是黄土丘陵地区实现绿化工程的重要策略。然而,由于容器苗法对技术的要求较高,因此而产生的造林成本就会相对提高,该方法适用于小范围内的植播造林,如果是大面积的植树造林,则这种方法就显得不合时宜,所以,在选择容器苗造林时,技术、资金等因素应成为必要的考虑条件。

2.2技术措施

宁夏固原市六盘山林业局的实践证明,黄土丘陵区的造林技术性策略选择应以整地、栽培、覆盖、树干保护为主,才能保证苗木的成活率,实现造林绿化全覆盖。

2.2.1整地

一般而言,整地要早于播种,在决定造林之前的一两个季节就要开始整地,如计划秋季进行造林,则夏季就要开始整地;计划春季造林,则秋季就要开始整地;计划夏季造林,则春季就要开始整地。整地的时间早于造林时间,才能保证土壤蓄水量,使得雨季时蓄足的水分能够很好保存,以备旱时之需。

2.2.2栽培

在截杆埋土时,对于那些中小规格的苗木,要在其根茎部位的最上方截取5~10cm,选择土壤中比较湿润的部分,进行苗木覆盖,并将虚浮的土层拍实,待春季苗木发芽时,刨开覆盖的土层。若要深度栽植,在苗木栽植时就要保证其大半部分能被土层覆盖,且苗木深入地下的部分要有70-90cm,深挖一定规格的树坑,保证树坑的外部较高而内里较低,在冬季来临之时,在苗木的躯干部分缠上塑料薄膜,或者粉刷涂白,进行苗干保护。对于一些大苗,要进行深栽,最好是栽到土层30-50cm处,从而保证水分需求和土况。

2.2.3树盘覆盖

树盘覆盖的方式有覆膜、覆草、液体覆膜。覆草时,注意将覆上的作物秸秆压实靠牢,防止风沙的侵袭,这种方法比较适合经济林工程建设。按照1:100的比例,将保水剂喷施于树盘周围,此法可以称为液体覆膜。液体薄膜的方法比较易于操作,实用性较强。

2.2.4树干保护

主要需要注意的环节,就是树干的套袋操作,对于一些经济林苗木,在春季栽植后,选择合适大小的塑料筒将其树干套牢,并在塑料筒内装入湿润土壤,将其顶部封住,待苗木萌芽后,选择一个阴雨天起,将塑料袋去掉。秋季埋土要注意埋土的高度,一般在幼苗的可见部分埋上湿润的土壤即可。生石灰涂干时,要注意配备的比例,并均匀涂抹。

3 结语
本文介绍了宁夏固原市六盘山林业局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通过不断分析、探索、总结、实践,得到的一些符合当地实际且实用性较强的造林方法及技术措施,在黄土丘陵地区开展抗旱造林,这些策略措施能够起到强本固体的作用,相信在实践中反复检验,方能持久呈现丘陵地区的那一抹绿。

3. 抗旱的土壤耕作技术有哪些

1.秋翻地.秋翻土壤深度达30cm以上,使土壤充分接纳秋、冬季的降水.2.免耕法.①采用免耕播种机播种,可少动土,以减少水分蒸发,提高雨水利用率.②秸秆粉碎还田,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通透性.③减少机车进地次数,可使施肥量逐年递减10%.

4. 防旱与抗旱的措施是什么

对于自然灾害能否造成危害,要取决于很多种因素。同样,对于干旱,它能否造成灾害,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农业生产的危害程度则取决于人为措施。世界范围各国防止干旱的主要措施是:(1)兴修水利,发展农田灌溉事业;(2)改进耕作制度,改便作物构成,选育耐旱品种,充分利用有限的降雨;(3)植树造林,改善区域气候,减少蒸发,降低干旱风的危害;(4)研究人工降雨技术和一些节水措施,例如人工降雨,喷滴灌、地膜覆盖等,同时也可以暂时利用一下那些质量较差的水源,如劣质地下水、海水等。

防治干旱就要防止水土流失,其具体的措施为:尽可能多地植树种草;沙地用来种草和树防止土地沙化;还要防止土壤板结会更不利于种植农作物的生长;多用农家肥尽量少用那些无机肥;应该以年为单位隔年种植这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含磷的一类化肥尽量不要用,因为当它们随雨水进入河流时会使水富营养化,从而使一些河水中的藻类大量繁殖,进而会破坏生态平衡。

建国以来,我国相继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发展排灌事业,抗旱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至1987年底,排灌机械保有量593.5万台、6242.2万kw,配套机电井243万眼,全国有效灌溉面积达7.2亿亩。在1978年我国虽遭受了特大干旱,但由于各类水利工程发挥作用,通过引、提、蓄等多种措施来挖掘水源,扩大灌溉面积,当年的农业生产并没有受到过大的威胁。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不少地区抗旱灾的能力仍比较低,旱灾威胁依然存在,抗旱任务仍很艰巨。2009年2月3日,一些主要的小麦生产地,如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受旱农田面积达1.43亿亩,其中5692万亩受到严重干旱,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1.34亿亩和5610万亩。这说明了我国在抗干旱灾害能力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5. 论述干旱地区造林树种选择途径与方法。

树种抗旱性的强弱直接关系到造林的成败,俗话说:“栽树有巧,树种选好。”干旱地区树种的选择要以耐干旱、需水量小、水分利用率高、寿命长、适宜当地生长为主,要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并考虑长效性和可持续性。
1、首先要进行地区植被类型、群落结构的调查,了解掌握干旱地区的生物、生态的抗逆性能,通过综合评价分析,筛选出适合该地区的树种并开展人工繁育造林试验,确定抗旱树种、树种的优良抗旱种质,应用于该干旱地区的造林。
2、尽量避免造林树种结构单一,提高造林成活率,开展抗旱树种的繁育试验,总结抗旱树的种繁育技术,通过快速繁育扩大树种资源。
3、辅以配套造林技术的实施,确定干旱地区的树种配置模式与造林密度,开展抗旱树种造林配置试验,制定系统的造林技术,促进生态建设。
4、对已被确定为干旱地区造林树种的要广布树种开展种源试验,培育树种优良抗旱种质,根据不同的造林环境选择最适种源。此外利用基因原理开展杂交育种,将优良亲本整合到杂交后代中,应用于造林。

6. 现在对农业抗旱有什么科学的方法,不是水浇地,而是靠天吃饭的盐碱地,

按照我高中考试的经验,1选用抗旱品种2加入酸性土壤中和土质3修建引水池4采用喷灌滴灌技术

阅读全文

与抗旱造林采取哪些技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程序员和架构师哪个好 浏览:589
代理的价格表叫什么 浏览:515
虾皮用erp系统如何上传产品 浏览:312
ok交易所怎么关闭邮件成交消息 浏览:780
猫粮批发市场怎么样 浏览:883
如何选出多个不同数据 浏览:385
物流数据采集平台有哪些 浏览:228
iphone如何清掉数据 浏览:8
奇特农产品有哪些过人之处 浏览:242
期货交易机会是什么 浏览:669
通过命令行调用的程序怎么调试 浏览:157
养鸽子的技术教学鸽子如何分公母 浏览:422
如何在火山直播上推广产品 浏览:526
生鱼片市场在哪里 浏览:126
老的程序怎么学 浏览:949
贡小美如何选择私护产品 浏览:600
委托代理什么概念 浏览:672
有了美食和技术还需要什么 浏览:518
丰田有什么技术优点 浏览:361
如何选k40数据线 浏览: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