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利枢纽的作用
水利枢纽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水资源的分布不平衡。
水利枢纽是根据利用水力资源的要求,由各种不同功用的水利工程建筑物所构成的整体,水利枢纽可分为防洪枢纽、灌溉(或供水)枢纽、水力发电枢纽和航运枢纽等。
具有代表性的水利枢纽——三峡大坝,它是建在长江之上的,从1994年到2009年完成。因为环境的影响,在修建的时候遇到很多问题,让施工团队难上加难,但是最终完成建设目标。它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它不仅提高了当地民生质量,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也给技术人员积累了经验。
2. 百色水利枢纽的设计特点
主坝区采用RCC主坝、发电厂房分离式布置,避免了RCC主坝与发电厂房相互间的施工干扰,满足RCC施工强度大、速度快的要求。 创造性地采用坚硬的辉绿岩作为筑坝人工骨料,避免了采用当地石灰岩骨料面临薄层、夹泥、含燧石造成的开采难度大、弃料多、成本高、骨料有碱活性反应等诸多难题。本工程采用辉绿岩作为筑坝混凝土骨料,在世界上属于首例。 在厚度114~131m、河床展露宽度140m左右极为有限的辉绿岩带上,采用折线方式布置大坝,坝线可调整的幅度已控制到厘米级。 主坝采用全断面碾压混凝土,二级配碾压混凝土作为坝面防渗区,坝面涂刷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作为辅助防渗层。使用中热硅酸盐水泥,高掺量粉煤灰,碾压混凝土内埋置高密聚乙烯塑料水管通天然河水强迫冷却,有效降低了混凝土的温升,简化了碾压混凝土施工温控措施,实现了经济、方便和快速。上游坝面设置应力释放短缝,对减少或避免坝面温度裂缝效果显着。 大坝主体混凝土采用准三级配(最大粒径60mm)辉绿岩骨料,明显降低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显着改善大坝的地震应力,改善混凝土的温度应力。 泄洪消能采用“表孔宽尾墩+中孔跌流+底流式消力池”新型联合消能工,实现了这种消能工在百米以上高RCC坝应用的突破。 采取综合措施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抗裂、防冲及耐磨性能:使用辉绿岩骨料以强化混凝土的耐磨能力,使用中热硅酸盐水泥以降低混凝土温升,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以降低混凝土最高温度,掺用聚丙烯短纤维以提高混凝土早期抗裂能力、增强混凝土抗冲能力。 经过精心地布置、周密的科学计算研究分析、严谨的结构设计、严格的开挖支护工序工艺设计,在厚度仅为120m的极为有限的辉绿岩层内,布置了地下发电厂房主洞室、尾水闸门及主变洞、尾水主洞三大洞室,洞室轴线与岩层走向基本一致,洞室上覆岩体厚度和洞室间距不足1倍洞径,突破国内同类工程洞室间距和上覆岩体厚度极限值,开创了洞室轴线与岩层走向一致的先例。 经过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在隐形裂隙发育的辉绿岩中,成功地在地下厂房建造岩锚吊车梁。 为尾水支洞及尾水主洞均布置在厚度有限的辉绿岩层内,地下发电厂房采用四条尾水支洞汇集到尾水主洞的布置方案,经分析研究和试验分析论证,创造性地将尾水主洞采取洞顶逐步加高方法解决了运行时洞内窝气影响的技术难题,该布置方式为目前同类工程首例。
3.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如何做到排沙减淤的
小浪底水利枢纽采用“人工扰沙”方式,即借助河水已有的势能,辅以人工扰动河床土质,促进河床泥沙启动,实现河床下切、输沙入海。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搅动让河底淤沙上浮,使其与自然水流一起下泄,从而达到清淤输沙的目的。
第三次调水调沙试验共设3个扰沙点,分别位于小浪底库尾、河南范县李桥河段、山东梁山县小路口河段。以上方法,可使黄河下游河床20年内不淤积抬高。非汛期下泄清水挟沙入海以及人造峰冲淤,对下游河床有进一步减淤作用。
地位作用
小浪底工程是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够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处在控制黄河下游水沙的关键部位,也是唯一能够担负下游防洪、防凌、兼顾工农业供水、发电的综合水利枢纽,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重要的战略地位。
小浪底水库拦调泥沙,能够减缓黄河下游河道淤积,还可以通过人造洪峰、调水调沙等运用方式,长期发挥较大的减淤作用,与其它减淤措施相比,在减淤效果、减淤单位投资、影响人口等方面,小浪底工程都明显比三门峡水利工程优胜。
小浪底水利枢纽在保证下游防洪、满足下游减淤的前提下,还可以调节径流,为下游工农业用水增加可利用的水源,发电调峰可以改善电力系统的运行条件。综合各方面因素,小浪底水利枢纽是黄河下游防洪减淤工程中最佳方案。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4. 小浪底水利枢纽是怎么样调水调沙的
“调水调沙”,为的就是解决黄河泥沙淤积问题。这项试验是在充分考虑黄河下游河道输沙能力的前提下,利用水库的调节库容,人为制造“洪水”,冲刷河道,输沙入海,改变黄河不平衡的水沙关系,从而减少下游河道淤积甚至达到冲淤平衡,由此可从根本上遏止河床抬高。
5. 除了发电以外,三峡水利枢纽对改善环境有哪些作用
问对人了,我是中国三峡总公司的,我来回答吧。
既然你问的是改善环境,我也就来以环境的角度回答:
1、改善水质(或者保护水体水质不变坏)。三峡工程建成以后,水位抬高,以往江面上漂浮的垃圾大量堆积在坝前,这个季节,基本每周都有几万方,为此,我们专门和长江干流的一些政府组织清漂,这样就不会导致水体进一步恶化。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库岸、库区地质灾害、消落带的管理,防止库区生态环境放生恶变。
2、调沙。三峡大坝有大量排沙孔,可以将淤积在坝前的泥沙排到下游,可以实现长江中下游的泥沙平衡。因为如果泥沙少了,水对河床的冲击就会加大,会导致滑坡、崩岸。
3、抵御咸潮入侵。这是非常大的一个功能。长江是积极性河流,冬天的时候流量大减,当河水的流量过小时,上海等入海口的海水就会倒灌,造成咸潮入侵,危害很大。这个时候,三峡水库就将夏季洪水期蓄积的水下泄,相当于一只手将咸潮往外推,通过增加流量的方法,使海水无法回灌。
4、生态补水。冬季的时候,流量降低,很多江边的取水口无法取水,生产生活用水受到影响,另外,航运也会受到影响,通航水深不够了。三峡水库通过增加下泄流量,可以保证下游的水位不至于太低,从而保证了生产生活用水和通航水深。去年我们下泄了100多亿立方米的水。相当于三峡水库三分之一的库容。
6. 三盛公黄河水利枢纽工程的介绍
这一工程从开始勘测到提前施工,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和兄弟省区的大力支援。苏联专家给予了具体的指导和帮助,黄河三门峡工程局曾先后派出工程技术人员和数百名老工人支援,国家还为这一工程培训了千余名各岗位工人。三盛公水利枢纽显示了中国建国初期水利工程建设的先进技术水平和施工水平,这一工程利用水势运行规律,成功地解决了库区泥沙淤积和渠道泥沙淤积问题,保证了枢纽运行安全正常,渠道畅通无阻。
建成后的三盛公水利枢纽很好地发挥了调节水量的作用,根除了内蒙古河套地区的水旱灾害,还发挥了防凌作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在沟通黄河两岸交通、保障下游用水等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三盛公黄河大坝使黄河两岸天堑变通途;还保证了包头市的工业用水,不再因枯水季节水量小而影响生产。
7.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有什么利和弊
【利】
1、防洪
上游筑坝拦水可以调节水流量,降低洪水对中下游的影响,水利工程设施例如大堤还可以防止潮沙和河水对对岸的冲刷,保持水土,对低洼城市具有防洪作用,防止:洪水对农业的伤害。
2、用水
解决地方用水,合理分配水利资源。例如南水北调工程解决了北方缺水问题。也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3、航运
大坝蓄水后,使上游河道变宽变深,改善上游航运条件,减少了季节对航运的影响。
4、供电
水力发电是可持续发展的清吉能源,减少燃油,燃煤的使用对环境的污染,如三峡水电站有力的解决了中国南方的能源危机,带动经济的快速增长。
5、旅游
旅游增加周边地区的空(湿度,改善周围植被的生长,促进旅游业。
6、灌溉
如都江堰担负着四川盆地农田的灌溉、成都市企业和城市生活供水。以及防洪、发电、漂水、水产、养殖、林果、旅游、环保等多项目标综合服务,其灌区规模居全国之冠。
【弊】
1、对鱼类的影响
修库筑坝会改变流速、水温、水位等信息,必然会影响到鱼类的产卵和生长。其中一些大坝的建设更是切断了其洄游通道,使得一些鱼类无法产卵而数量明显下降,影响了种群繁殖。
2、泥沙问题
在河流上建坝,阻断了天然河道,导致河道的流态发生变化,进而引发整条河流上下游和河口的水文特征发生改变,这是建坝带来的最大生态问题,会导致了部分悬移质和推移质泥沙逐渐沉淀,造成水库淤积,对泄水建筑物腐蚀,进一步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土地盐碱化问题,上壤肥力下降,造成大面积土壤的久生盐碱化和沼泽化。
引发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滑坡、岩崩、泥石流等:多建在断裂带和地质灾变区上的水库,水体聚集,导致地壳结构变化,可能成为诱发地震的条件,如现在三峡工程的最大弊端,齐岳山东北断裂,并很可能引发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