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信息技术 > 后注浆技术有哪些

后注浆技术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10-05 04:16:23

Ⅰ 建筑工程中的新技术、新材料

建筑业10项新技术

1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1
1.1灌注桩后注浆技术..................................................1
1.2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技术...............................................2
1.3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复合地基技术...............................2
1.4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技术...............................3
1.5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4
1.6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5
1.7型钢水泥土复合搅拌桩支护结构技术...................................6
1.8工具式组合内支撑技术............................................7
1.9逆作法施工技术...............................................8
※※※※※...............11
1.10爆破挤淤法技术..................................................11
1.11高边坡防护技术...................................................14
1.12非开挖埋管技术...................................................17
1.13大断面矩形地下通道掘进施工技术...................................19
1.14复杂盾构法施工技术...........................................20
1.15智能化气压沉箱施工技术.....................................21
1.16双聚能预裂与光面爆破综合技术............................22
2混凝土技术.......................................26
2.1高耐久性混凝土...............................................26
2.2高强高性能混凝土................................................28
2.3自密实混凝土技术...................................................30
2.4轻骨料混凝土....................................................31
2.5纤维混凝土...................................................33
2.6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35
2.7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38
2.8预制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接受施工技术...................................40
3钢筋及预应力技术.................................46
3.1高强钢筋应用技术...............................................46
3.2钢筋焊接网应用技术................................................47
3.3大直径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47
3.4无粘结预应力技术..........................................48
3.5有粘结预应力技术..................................................49
3.6索结构预应力施工技术..............................................50
3.7建筑用成型钢筋制品加工与配送技术...................................52
3.8钢筋机械锚固技术..................................52
4模板及脚手架技术................................56
4.1清水混凝土模板技术................................................56
4.2钢(铝)框胶合板模板技术............................................57
4.3塑料模板技术....................................................59
4.4组拼式大模板技术..........................................61
4.5早拆模板施工技术..................................................63
4.6液压爬升模板技术..................................................64
4.7大吨位长行程油缸整体顶升模板技术..................................66
4.8贮仓筒壁滑模托带仓顶空间钢结构整安装施工技术.......................67
4.9插接式钢管脚手架及支撑架技术......................................69
4.10盘销式钢管脚手架及支撑架技术....................................71
4.11附着升降脚手架技术.............................................74
4.12电动桥式脚手架技术.............................................76
※※※※※..............76
4.13预制箱梁模板技术..............................................78
4.14挂篮悬臂施工技术..............................................80
4.15隧道模板台车技术..................................................82
4.16移动模架造桥技术.........................................85
5钢结构技术......................................88
5.1深化设计技术.............................................88
5.2厚钢板焊接技术...........................................89
5.3大型钢结构滑移安装施工技术......................................90
5.4钢结构与大型设备计算机控制整体顶升与提升安装施工技术...............90
5.5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92
5.6住宅钢结构技术.................................................93
5.7高强度钢材应用技术..........................................94
5.8大型复杂膜结构施工技术........................95
5.11模块式钢结构框架组装、吊装技术.............................95
6机电安装工程技术.................................97
6.1管线综合布置技术............................97
6.2金属矩形风管薄钢板法兰连接技术...............................98
6.3变风量空调系统技术..............................................99
6.4非金属复合板风管施工技术.........................................101
6.5大管道闭式循环冲洗技术...................................102
6.6薄壁不锈钢管道新型连接技术...............................103
6.7管道工厂化预制技术..........................................107
6.8超高层高压垂吊式电缆敷设技术................................108
6.9预分支电缆施工技术.......................110
6.10电缆穿刺线夹施工技术............................................111
※※※※※..................114
6.11大型储罐施工技术...........................114
7绿色施工技术.....................................129
7.1基坑施工封闭降水技术.......................................129
7.2基坑施工降水回收利用技术...................................130
7.3预拌砂浆技术..................................................132
7.4外墙自保温体系施工技术......................................133
7.5粘贴式外墙外保温隔热系统施工技术..................................134
7.6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136
7.7硬泡聚氨酯外墙喷涂保温施工技术....................................140
7.8工业废渣及(空心)砌块应用技术.............................142
7.9铝合金窗断桥技术...............................................143
7.10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141
7.11供热计量技术.....................................141
7.12建筑外遮阳技术..............................................144
7.13植生混凝土.....................................141
7.14透水混凝土..............................................144
8防水技术........................................148
8.1防水卷材机械固定施工技术.......................148
8.2地下工程预铺反粘防水技术...............152
8.3预备注浆系统施工技术.....................................156
8.4遇水膨胀止水胶施工技术...........................................157
8.5丙烯酸盐灌浆液防渗施工技术.......................................161
8.6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与非固化型防水粘结料复合防水施工技术...........163
8.7聚氨酯防水涂料施工技术..........168
9.抗震、加固与改造技术...........................171
9.1消能减震技术...........................................171
9.2建筑隔震技术................................................172
9.3混凝土构件粘贴碳纤维、粘钢和外包钢加固技术........................173
9.4钢绞线网片聚合物砂浆加固技术粘钢和外包钢加固技术................173
9.5结构无损拆除技术.....................................174
9.6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拆除技术.................................175
9.7深基坑施工监测技术.................................177
9.8结构安全性监测(控)技术.................................177
9.9开挖爆破监测技术.................................177
9.10隧道变形远程自动监测系统.................................177
9.11一机多天线GPS变形监测技术.................................177
10.信息化应用技术................................181
10.1虚拟仿真施工技术......................................181
10.2高精度自动测量控制技术.............................182
10.3施工现场远程监控管理及工程远程验收技术.........................183
10.4工程量自动计算技术...............................................183
10.5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实施集成应用及基础信息规范分类编码技术.........185
10.6建设项目资源计划管理技术........................................186
10.7项目多方协同管理信息化技术.....................................187
10.8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应用技术...............................188

Ⅱ 冲孔灌注桩后注浆技术

以洛阳城东某高层住宅工程为例,采用冲孔灌注桩后注浆技术进行了试桩试验。结果表明:桩端后注浆对提高桩基竖向承载力的效果显着,且桩长越短提高的幅度越大;对于桩端持力层为卵石层的桩,后注浆提高的桩端阻力对竖向极限承载力增幅贡献较大。从经济效益分析可知,后注浆技术能够节约成本、缩短工期。

Ⅲ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施工采取环保措施有哪些

1、设备无噪音,无燃油污染;
2、水泥库房封闭,现场无粉尘;
3、设置排污沉淀池,不污染地下水
4、不使用化学注浆剂;

Ⅳ 桩基工程中后注浆具体是怎样施工的要用哪些材料

一、桩端后压浆加固机理

桩端后注浆技术是在钻孔灌注桩成桩、桩身混凝土达到预定强度后,采用高压注浆泵通过预埋注浆管注入水泥浆液或水泥与其它材料的混合浆液,浆液渗透到疏松的桩端虚尖中,结合形成强度较高的混凝土;随着注浆量的增加,水泥浆液不断向由于受泥浆浸泡而松软的桩端持力层中渗透,在桩端形成“梨形体”,增加了桩端的承压面积,相当于对钻孔桩进行扩底。当“梨形体”不断增大时,渗透能力受到周围致密土层的限制,使压力不断升高,对桩端土层进行挤压、密实、充填、固集,将使桩底沉渣、桩端受到扰动的持力层得到有效的加固或压密,使桩土间界面的几何和力学条件得以改善,提高了桩端土体的承载力,从而大幅度提高了单桩承载力。

二、桩型的选择和设计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高层建筑事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从已建工程现状来讲,在施工质量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大量存在将导致建筑物损坏情况的产生,甚至造成极大的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桩端后注浆技术作为高层建筑工程桩基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为有效提升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桩形的选择

一般单桩承载力特征值要求不小于4500kn,荷载要求高,由于是高层建筑,对沉降变形敏感。以5层含粘性土碎石层作为持力层,桩径φl000mm,桩长40m(进入持力层8.8m)的钻孔灌注桩抗压承载力估算值为5498kn。

设计经过对普通钻孔灌注桩、支盘桩和钻孔灌注桩桩底压浆三种方案进行对比,考虑到5层土厚达26m,为含粘性土碎石,采用桩底压浆技术大幅度提高承载力。因此基础设计为φ1000mm钻孔灌注桩360根,桩长33.5m(桩底进入选用的持力层5层1m),对桩底进行压浆处理,单桩抗压承载力特征值为6000kn。由于5层的碎石中含有大量粘性土,需要对压浆孔、压浆量和压浆压力慎重设计和试桩检验。

2、压浆孔的设计

根据桩直径大小和桩底持力层空隙率大小沿着灌注桩钢筋笼周边均匀布置2~4个压浆管,一般桩径大,空隙率小的,压浆管布置多。考虑到本工程桩直径100cm,桩底碎石中含有粘性土,为了保证压浆能够包裹桩底,沿钢筋笼圆周均匀设置2个φ32压浆管。

三、建筑桩基工程中桩端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只有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要求,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施工方式技术,才能更好地提升工程的质量,这也是施工的重点内容。将桩基础应用到现代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不仅可以缩短施工工期,还可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为建筑工程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1、制作压浆管

通常情况下,必须同时进行钢筋笼与压浆管的制作。选用直径为25毫米左右的铁管进行压浆管的制作,选用丝扣进行接头连接,选用丝进行两端封堵并确定其密封性符合施工要求。压浆管长度相比钢筋笼必须长出55厘米左右,桩底部要比钢筋笼多出5厘米,上部比桩项混凝土面高出50厘米。压浆管在最下部20毫米处进行压浆喷头的设置,在这个位置通过钻头进行4排压浆孔的均匀钻出,将其间距设为3厘米、直径设为3毫米,并利用图钉封堵压浆孔,在最外面将直接相同的自行车内胎套上并利用胶带将两端封严,并将压浆喷头向单向装置进行改装。压浆管中的压力在注浆过程中将车胎迸裂,同时弹出图钉,通过注浆孔和图钉的孔隙将水泥浆向碎石层中压入,这种方式可以对堵塞压浆管情况进行有效防止。

2、压浆管分布

相互对两根压浆管的位置进行调整,并在钢筋笼外侧进行捆绑作业。在成孔施工结束后,必须遵循相关施工作业流程如清孔、提钻及下钢筋笼等进行施工作业。在吊装放置钢筋笼时必须对压浆管加强维护,避免扭曲钢筋笼现象的出现,及在丝扣连接处避免产生压浆管松动等情况,应选用混凝土垫块对喷头位置进行保护,防止孔壁摩擦出现车胎破裂等现象,进而造成堵塞压浆孔情况的发生,在混凝土灌注的整个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

3、压浆施工

压浆作业必须一次完成,其最佳施工方式为选用整个承台群桩进行一次性压浆。压浆过程中必须先施工周圈桩位,随后进行中间桩作业。压浆施工中必须选用两根桩进行循环压浆作业,首先对第一根桩的A管进行压浆作业,压浆量占总量的65%,压浆结束后向另一根桩的A管进行压浆作业,随后进行第一根桩的B管和第二根桩的B管的压浆作业,遵循上述施工顺序进行有效压浆作业。能够使同一根桩两根管压浆时间保持在30分钟以上,为水泥浆扩散提供充足的空间,为桩端后注浆施工提供便利。

四、桩端后注浆施工的质量控制

1、在桩底注浆时,如若发生压力达到10MPa以上仍然打不开注浆喷头等造成一根注浆管发生堵塞,可将全部的水泥浆量通过另一根畅通导管一次压入桩端,补足注浆数量。对桩端全部不通的桩,必须采取补注浆措施。对注浆开始时即发生桩顶大量返浆的桩,应认真检查并停止注浆,分析是注浆管接头漏浆还是堵塞,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确保其达到设计要求。

2、注浆时常会发生水泥浆沿着桩侧或在其他部位冒浆的现象,若水泥浆液是在其他桩或者地面上冒出,说明桩底已经饱和,可以停止注浆;若从本桩侧壁冒浆,注浆量也满足或接近了设计要求,可以停止注浆;若从本桩侧壁冒浆且注浆量较少,可将该注浆管用清水或压力水冲洗干净,等到第2天原来压入的水泥浆液终凝固化、堵塞冒浆的毛细孔道时再重新注浆。

3、对注浆管堵塞而无法继续压入浆液的桩,本工程在施工前制定了补注浆应急预案。补注浆工作应在注浆工作结束后统一进行,其具体做法为:用地质勘察钻机在桩周壁0.2~0.3m处钻进直径大于90mm的孔。钻孔深度比桩端深0.4~0.5m,在孔内下入带注浆器的注浆导管,并随同注浆管一并下入封孔注浆塑料管,通过封孔注浆塑料管(封孔水泥浆液的水灰比为0.5,并需掺早强剂),待封孔水泥浆液固期达到3d后,按正常后注浆工艺进行压入浆液,具体控制标准与正常后注浆相同。

Ⅳ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有何优点施工工艺流程如何

1、后注浆施工的优点
后注浆技术中的桩底后注浆技术在工程中运用得最为广泛。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优越性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可使桩沉渣、泥皮得到固化,从而大幅度提高桩的承载力,缩小沉降量。有数据显示,若桩底持力层为细粒土其单桩承载增幅可高达30~70%,同样若是粗粒土则其增幅可高达40%以上。
(2)可大大降低工程造价,节约经济成本,尤其对于大直径、超长桩的作用更为显着。与普通灌注桩相比,采用后注浆技术可以大大减少桩径术,缩短桩长,同时可避免穿透较难穿越的地质土层,从而降低了施工难度,继而大大缩短了工期。
(3)适用范围广泛。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可以适用于多种地质土层及强、中风化岩层,虽然最开始主要运用于泥浆护壁钻孔、挖孔、冲孔灌注桩,但是今年来其使用范围逐步扩大到各种干作业灌注桩工程中使用,均有明显成效。
(4)施工工艺比较简单,方便操作,具有较强的普及性。
2.施工技术内容
灌注桩后注浆是指在灌注桩成桩后一定时间,通过预设在桩身内的注浆导管及与之相连的桩端、桩侧处的注浆阀注入水泥浆。注浆目的一是通过桩底和桩侧后注浆加固桩底沉渣(虚土)和桩身泥皮,二是对桩底和桩侧一定范围的土体通过渗入(粗颗粒土)、劈裂(细粒土)和压密(非饱和松散土)注浆起到加固作用,从而增大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提高单桩承载力,减少桩基沉降。在优化注浆工艺参数的前提下,可使单桩承载力提高40%~120%,粗粒土增幅高于细粒土,桩侧、桩底复式注浆高于桩底注浆;桩基沉降减小30%左右。可利用预埋于桩身的后注浆钢导管进行桩身完整性超声检测,注浆用钢导管可取代等承载力桩身纵向钢筋。
3.技术指标
根据地层性状、桩长、承载力增幅和桩的使用功能(抗压、抗拔)等因素,灌注桩后注浆可采用桩底注浆、桩侧注浆、桩侧桩底复式注浆等形式。主要技术指标为:
(1)浆液水灰比:地下水位以下0.45~0.65,地下水位以上0.7~0.9。
(2)最大注浆压力:软土层4~8MPa,风化岩10~16MPa。
(3)单桩注浆水泥量:Gc=apd+asnd,式中桩端注浆量经验系数ap=1.5~1.8,桩侧注浆量经验系数as=0.5~0.7,n 为桩侧注浆断面数,d 为桩径(m)。
(4)注浆流量不宜超过75L/min。
实际工程中,以上参数应根据土的类别、饱和度及桩的尺寸、承载力增幅等因素适当调整,并通过现场试注浆和试桩试验最终确定。设计施工可依据现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进行。

Ⅵ 什么是灌注桩后注浆技术

简单说就是在钢筋笼上预埋导管 至桩底等浇筑后通过加压把水泥浆注入桩底。目的是提高桩的承载能力 因为灌注桩在清孔时始终时会留有泥渣在底部的

Ⅶ 常用的矿井水害治理注浆技术方法

常用的矿井水害治理注浆技术方法,按工程施工的时间顺序划分,有提前预注浆、出水后注浆;按注浆材料划分,有水泥注浆、粘土注浆、化学注浆、混合注浆等;按工程性质划分,有突水口注浆、含水层帷幕截流注浆、含水层改造和隔水层加厚加固注浆、井巷或井筒隔离封堵注浆;按受注层中地下水运动状态(或流速)划分,有静水注浆、动水注浆。

我国初次成功地应用注浆堵水技术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1955~1957年,山东淄博矿务局采用注浆堵水技术成功地恢复了1934年被水淹没的夏家林矿。当时注浆堵水的工艺方法比较简单,只是采用了钻杆注浆方法,用生牛皮、干海带和黄豆作止浆塞,仅使用了水灰比为1.5~2.0的单液稀水泥浆方法,但它的成功却为中国煤矿防治水害提供技术途径和方法。在建井过程中我国首次采用注浆技术防治水害始用于1954~1955年当时在开滦林西矿风井施工过程中采用了水玻璃、氯化钙在直流电流驱动下,使钙离子与硅酸离子结合并固结治理流砂水害的技术方法,但因“电动硅化法”注浆工艺在当时还处于研究试验阶段,这次注浆治水工程未能获得成功。直到1959年,在开滦矿务局荆各庄矿建井过程中采用冻结法通过冲积层后,发生了5号煤层顶板砂岩水突水淹井事故,为了快速治理水害并恢复矿井建设工程,历时数年,打钻进尺5000 m以上,注入水泥2800 t以上、水玻璃800 t以上,才取得最后治水的成功。

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期,我国才广泛使用注浆技术方法综合治理矿井水害,并逐渐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矿井水害治理技术方法。1962年,原唐山煤炭科学研究所矿井地质研究室与徐州矿务局首次在徐州矿务局夏桥矿开始了帷幕注浆截流治理水害的技术与工艺试验,并成功地进行了徐州青山泉矿注浆帷幕截流治理水害的工业性试验。从此,在我国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注浆工艺方法和大规模造浆注浆的机械化系统,在注浆材料上研究使用了不易被水稀释的高稠度稠化浆,使注浆技术方法用于大规模改造不利于开采的水文地质条件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采用注浆技术治理大流量、高流速突水灾害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1984年开滦范各庄矿在陷落柱特大突水灾害注浆治理中,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适用于动水条件注浆的水害治理理论与方法。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山东肥城矿务局在多次大流量突水灾害的注浆治理过程中,研究发展了利用注浆技术将煤层底板下伏薄层灰岩含水层改造为阻隔水层的工程工艺和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水害治理效果。目前,我国在矿山水害注浆治理技术方面,不仅具备了成熟配套的技术,而且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装备系统。

Ⅷ 长螺旋钻孔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后注浆的工艺是否可以用于先浇筑桩身混凝土后插入钢筋笼的灌注桩

可以后注浆。
但是是先插入钢筋笼,然后插入注浆管。
http://www.docin.com/p-541618845.html

Ⅸ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设置应符合哪些规定

灌注桩后注浆应该是提高承载力的一项措施。可提高承载力却降低造价。且施工时应预埋注浆管,如发生沉降或承载力不足时,再注浆,必须得预埋注浆管才行

阅读全文

与后注浆技术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猫达人微信小程序是什么 浏览:507
华为的接入技术主要有哪些 浏览:321
如何规范编辑群信息 浏览:188
云悠悠神秘交易行在哪里 浏览:537
飞机控制程序用什么编程 浏览:308
腾讯文档怎么批量筛选数据 浏览:735
cmd如何结束一个正在运行的程序 浏览:506
solidcam程序编辑后处理在哪里 浏览:755
苹果退钱信息在哪里看 浏览:829
如何快速捕捉财经信息 浏览:38
小学信息技术硬件知多少公开课 浏览:671
营销代理叫什么 浏览:106
钢铁行业怎么成一级代理商 浏览:752
纳米技术什么病都可以治吗 浏览:255
u盘安装驱动程序停止怎么办 浏览:658
问道交易猫用户登陆id是什么 浏览:355
听书的市场有哪些看法 浏览:798
学技术很苦怎么办 浏览:106
复必泰三期数据在哪个地方 浏览:935
每天发布的信息都有哪些 浏览: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