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结合高分子材料近代测试技术,如何将相关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对高分子材料领域工程问题的解决
介电特性是电介质材料极其重要的性质。在实际应用中,电介质材料的介电系数和介质损耗是非常重要的参数。例如,制造电容器的材料要求介电系数尽量大,而介质损耗尽量小。相反地,制造仪表绝缘器件的材料则要求介电系数和介质损耗都尽量小。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则要求材料的介质损耗较大。所以,通过测定介电常数(ε)及介质损耗角正切(tgδ),可进一步了解影响介质损耗和介电常数的各种因素,为提高材料的性能提供依据。
一、实验目的
1、探讨介质极化与介电常数、介质损耗的关系;
2、了解高频Q表的工作原理;
3、掌握室温下用高频Q表测定材料的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角正切值。
二、实验原理
按照物质电结构的观点,任何物质都是由不同的电荷构成,而在电介质中存在原子、分子和离子等。当固体电介质置于电场中后会显示出一定的极性,这个过程称为极化。对不同的材料、温度和频率,各种极化过程的影响不同。
1、介电常数(ε):某一电介质(如硅酸盐、高分子材料)组成的电容器在一定电压作用下所得到的电容量Cx与同样大小的介质为真空的电容器的电容量Co之比值,被称为该电介质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
式中:Cx —电容器两极板充满介质时的电容;
Cο —电容器两极板为真空时的电容;
ε —电容量增加的倍数,即相对介电常数
介电常数的大小表示该介质中空间电荷互相作用减弱的程度。作为高频绝缘材料,ε要小,特别是用于高压绝缘时。在制造高电容器时,则要求ε要大,特别是小型电容器。
在绝缘技术中,特别是选择绝缘材料或介质贮能材料时,都需要考虑电介质的介电常数。此外,由于介电常数取决于极化,而极化又取决于电介质的分子结构和分子运动的形式。所以,通过介电常数随电场强度、频率和温度变化规律的研究,还可以推断绝缘材料的分子结构。
2.介电损耗(tgδ):指电介质材料在外电场作用下发热而损耗的那部分能量。在直流电场作用下,介质没有周期性损耗,基本上是稳态电流造成的损耗;在交流电场作用下,介质损耗除了稳态电流损耗外,还有各种交流损耗。由于电场的频繁转向,电介质中的损耗要比直流电场作用时大许多(有时达到几千倍),因此介质损耗通常是指交流损耗。
在工程中,常将介电损耗用介质损耗角正切tgδ来表示。tgδ是绝缘体的无效消耗的能量对有效输入的比例,它表示材料在一周期内热功率损耗与贮存之比,是衡量材料损耗程度的物理量。
tg
② 测试工程师测试过程怎么解决问题
测试工程师一般会分为以下几个等级:初级测试工程师、中级测试工程师和高级测试工程师。不同级别的测试工程师薪资差异很大:高级测试工程师:高级测试工程师年薪约8-12万元左右。他们不但需要掌握测试与开发技术,而且对所测试软件对口的行业非常了解,能够对测试方案可能出现的问题能够进行分析和评估。中级测试工程师:中级测试工程师的年薪约在5-8万元左右。他们要能够编写测试方案,测试文档、与项目组一起制定测试阶段的工作计划。能够在项目中合理利用测试工具来完成测试任务。初级测试工程师:初级测试工程师的年薪约在3-5万元左右。他们的工作通常是按照测试方案和流程对产品进行功能测试,检查产品是否有缺陷
③ 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
工程测量学与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地图制图学海洋测绘和测绘仪器学一样,是现代测绘学的分支学科。它即遵循测绘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又为了解决工程和工程建设中的测绘技术问题,工程测量学也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原理、方法和技术,以及各种专用和通用的测量仪器。
2.2 观测量和测量定位原理
2.2.1 工程测量中的观测量
工程测量的实质是:
1> 通过各种观测量确定客观物体上的特征点在某一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平面位置与高程即X,Y,H)及其随时间的变化。
2> 根据设计坐标(X,Y,Z)通过各种观测量将设计实体放样到实地。
观测量:
1> 角度(方向)观测量
角度观测量又分水平角和垂直角(高度角)或天顶距(观测方向线与铅垂线间的夹角)
所用仪器:经纬仪、全站仪
2> 距离观测量
两点间的平距、斜距,一点到直线的距离,一点到平面的距离。
所用仪器:钢尺、皮尺、铟瓦线尺(叫丈量法或机械法)
经纬仪、视距仪(叫视距法或视差法)
测距仪、全站仪(叫物理测距法)
GPS全球定位系统(伪距法)
3> 高差观测量
两点正常高程之差
所用仪器:钢尺、水准仪、测距仪、全站仪、液体静力水准测量(用于工程变形测量)
4> 方位角观测量
地面上某一方向线与真北方向的夹角(真方位角)
所用仪器:陀螺仪(用于矿山、铁路与公路隧道及城市地铁隧道中)
2.2.2 工程测量中测量定位原理
工程测量的任务:测量、测设或放样
工程测量中所采用的坐标系统:
1> 平面—高斯—克吕格平面直角坐标系或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2> 高程—正常高系统
④ 怎么样才可以更好地实现高可靠高效率测试技术、生产测试一体化进程
很多公司都成立了研发测试部,但测试的管理工作始终不能令人满意。那么,在IPD流程体系中,究竟如何建立高效率的测试团队呢?
第一步,作为测试部门经理要对流程进行规划。我们先来看一看IPD产品开发流程: 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测试人员从概念阶段一开始就要参与到整个研发活动中,越早进入越好,每个过程需要都要应该有任务,而不是到系统开发完毕转测试时才正式进行测试,每个阶段的活动如下: 其中,SDV就是system design verification,即系统设计验证,是功能测试,即对各个子系统进行验证,以检验是否符合设计规格;BBFV就是building block fuction verification,即编译模块功能验证;SIT就是system integration testing,即系统集成测试;SVT就是system verification testing,系统验证测试;最后是对测试进行评估和测试缺陷的关闭。测试部经理需要建立每个阶段的流程、模板以及Checklist.
第二步,流程建立好后,测试部经理要负责测试资源的分配,针对不同的测试职能,如软件测试、硬件测试、整机测试、性能测试等,均要由不同的人员负责,对于某些测试岗位可能缺乏人员,要尽快招聘或者内部培养,让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如果测试的人力不足,相应的测试角色可以由开发人员来补充,把测试流程走完。
第三步,提升测试团队的业务水平和技术水平。如测试一个医疗超声设备,测试人员需要对超声的设备如何使用,以及对它的功能进行详细了解,只有对业务熟悉,才能真正从用户的角度去测试产品;另一方面,提高测试的技术水平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技术水平包括测试的设计能力,自动化工具的使用,还有对产品开发技术的理解,掌握产品的平台技术和开发工具,如果测试人员有一两年的开发经验,对产品测试帮助是非常大的。
第四步,搭建测试部门的共享平台。如建立测试用例库,测试工具库,测试经验总结库等等。定期组织部分内部的经验分享,互相学习业务知识和测试技术。笔者在华为管理测试团队期间,一般每周有两次的部门分享时间,让一些资深的开发或测试工程师进行业务经验的分享,并形成文字记录,一年积累下来,所有业务和技术会形成很好的测试资产。对于不同产品线之间的测试平台进行共享,提高工具开发的效率,对相同的测试平台进行重用。
第五步,建立测试人员的考核体系及激励机制。测试人员考核的主要因素有工作绩效、文档规范性、综合素质、工作态度。其中工作绩效占大部分比例,如70%以上,文档规范性为10%,综合素质为10%,工作态度10%。测试人员的工作绩效是一个非常难以衡量的指标,汉捷咨询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查:
1、 提交BUG的数量和执行测试用例的数量
2、 发现的问题的本身价值
3、 测试的技能水平(测试用例设计水平、测试工具掌握使用水平、问题的定位能力)
4、 执行测试的效率, 在满足测试覆盖率的前提下,是否能快速的完成测试任务。 另外,对于一些测试人员的软技能如责任心、沟通能力、钻研能力、团队合作等作为综合要素来考核。如果一个测试人员工作不符责任,随意敷衍,即使提交的问题单数量多,也不能证明他测试的质量高。其次积极的工作态度是提高测试质量,和整体团队风气的关键,沟通能力直接影响测试的工作效率与不同部门间的合作分工。
第六步,解决测试人员的成就感问题。在许多公司,人们对测试部都存在偏见,觉得测试人员并不开发产品,工作比起开发人员少得多,所在在招聘的时候放低要求,降低待遇,测试人员入职之后,发现跟开发人员的待遇相差一大截,就会产生心理上的落差,工作的积极很难再调动起来,影响测试的效率。这样长期下去,就会形成恶性循环。那么如何解决测试团队的成就感问题呢?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 给予测试部门正确的定位,测试部在公司整体的价值链条中的作用是什么?对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的薪酬差距应尽量合理。如白盒测试工程师、资深系统测试工程师、性能测试工程师或自动化测试工程师应与开发人员持平,对于执行层面的测试工程师薪酬可以降低要求。
2、 流程的保证。建议结构化的产品开发流程,明确角色职责定义,以及产品提交、问题跟踪、问题定位等细节流程。
3、 测试技术、平台的发展,测试专利的开发,打造测试人员技术积累,提升的平台。
4、 测试组织能力的持续提升,不断改进测试方法,改进自动化测试工具。
5、 建立测试人员的职业通道。如技术通道和管理通道。 技术通道:测试工程师---》高级测试工程师---》测试专家 管理通道:测试工程师---》测试主管/组长----》测试经理 在中国这个重研发,轻测试的大环境中,做好测试的管理确实不易。但只要做好以上六点,我们相信对于提高测试部门的地位,规范公司产品测试流程,培养测试人员的能力,建立测试部门的权威性一定会有较大的帮助。
⑤ 卫星定位技术在工程测量中主要有哪些应用
在测绘领域,随着全站仪的推广普及,传统的经纬仪、测距仪逐渐被取代。近年来,随着GPS测量技术的发展,工程测量的作业方法更是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GPS测量通过接收卫星发射的信号并进行数据处理,从而求定测量点的空间位置,它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精密三维导航与定位功能,而且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保密性。现已成功应用于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工程变形测量、资源调查等诸多领域。
GPS主要由空间卫星星座、地面监控站及用户设备三部分构成。
1、GPS空间卫星星座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24颗卫星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内,轨道平面的倾角为55°,卫星的平均高度为2O 200 km,运行周期为11 h 58 min。卫星用L波段的两个无线电载波向广大用户连续不断地发送导航定位信号,导航定位信号中含有卫星的位置信息,使卫星成为一个动态的已知点。在地球的任何地点、任何时刻,在高度角15°以上,平均可同时观测到6颗卫星,最多可达到9颗。
2、GPS地面监控站主要由分布在全球的一个主控站、三个注入站和五个监测站组成。主控站根据各监测站对GPS卫星的观测数据,计算各卫星的轨道参数、钟差参数等,并将这些数据编制成导航电文,传送到注入站,再由注入站将主控站发来的导航电文注入到相应卫星的存储器中
3、GPS用户设备由GPS接收机、数据处理软件及其终端设备(如计算机)等组成。GPS接收机可捕获到按一定卫星高度截止角所选择的待测卫星的信号,跟踪卫星的运行,并对信号进行交换、放大和处理,再通过计算机和相应软件,经基线解算、网平差,求出GPS接收机中心(测站点)的三维坐标。
从工程测量的实施应用中,我们可以充分看到GPS测量的优越性,充分显示了这一卫星定位技术的高精度和高效益。
1、采用GPS技术测设方格网,比常规方法适应性更强。网形构造简单,点的疏密和边的长短可灵活选取,即使离已知控制点较远也可以连接,并进行控制网的定位和定向。另外,它解决了点位之间无法通视的困难,选点灵活,不需要高标,同时还可以保证外业施测不受天气影响。测设大型(长边)方格网和通视条件特别困难时,尤其能够显示其优越性。尽管GPS本身在进行测量时不受到通视条件的限制,但是,工程测量一般为小范围测量并受到工程成本的限制。因此,在实际的工程测量中,仍然要考虑使用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等常用且投入较少的仪器。这些常用的仪器一般都需要点与点之间相互通视,特别是在布设控制网时,点与点不能通视将会给测量工作带来较多的麻烦和困难。特别是大型桥梁控制网中,如果点与点不通视,势必影响网的强度和精度,进而影响到桥梁本身的精度。因此,在工程测量中布设GPS控制网时,必要时应当尽量使较多的点互相通视。[NextPage]
2、GPS方格网点位精度高、误差分布均匀,不但能够满足规范要求,而且具有较大的精度储备。
3、采用点位中误差作为方格网测量精度指标是可行的,它比用相对中误差表示精度指标更为合理。
4、采用GPS方法布设大地控制网,因其图形强度系数高,能够有效地提高点位趋近速度。网形优化比较方便。
5、采用GPS-RTK测设建筑方格网与常规测量法相比,效率可提高一倍以上,并能大幅度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一个参考站可有多台流动站作业,流动站不需基准站指挥,单人即可独立作业。
GPS技术以其独特而强大的功能与优点充分显示了它在该领域发展的优越性,以及更大、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在该领域实际施工过程中和后续工程的建设和监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
1、GPS系统精确定位的关键就在于对卫星和接收机之间距离的准确计算,按照固定模式:距离=速度×时间,时间确定之后,速度按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定。众所周知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很快,但大气层不是真空状态,信号要受到电离层和对流层的重重干扰。GPS系统只能对此进行平均计算,在某些具体区域肯定存在误差;在大城市或山区由于高层建筑物及树木等对信号的影响,也会导致信号的非直线传播,计算时也会引入一定的误差;11月11日,研究人员在新疆米兰遗址操作测量仪器,以绘制米兰遗址的最精确卫星地图。 近日,北京特种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的一支测绘小组携带世界最先进的测绘仪器进驻新疆米兰遗址,在4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搜集与其有关的详尽数据信息。 在2006年年底前,测绘小组将通过先进的GPS/RTK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最终绘制出米兰遗址的卫星地图,以更好地保护已知的世界最早“带翼天使”的栖身地。 米兰遗址位于新疆南部的罗布泊地区,距乌鲁木齐900多公里,在古丝绸之路的南道上。据考证,它建于西汉时期,是着名的伊循屯垦古城遗址。唐朝以后,这里逐渐荒弃。 1907年,英籍匈牙利人奥利尔·斯坦因在这里发现了一幅“带翼天使”的壁画。斯坦因在其着述中说:世界最早的天使在这里找到了。天使们大概在2000年前“飞到”了这里。 考古学家们说,米兰遗址的“带翼天使”壁画是新疆境内保存的最古老壁画之一,它是古罗马艺术向东方传播的最远点。 绘制出米兰遗址的卫星地图后,中国有关部门将根据地图所示的信息,对米兰遗址展开细致的修缮和保护行动。 新华社记者沙达提摄
2、与常规仪器进行的控制测量一样,使用GPS-RTK技术应首先复核起算基准点的精度,起算点应为高等级的控制点,并且起算基准点和观测点之间具有较好的位置分布。当使用动态GPS-RTK进行观测时,基准站的精度要经过3-5个高等级控制点的连测、复核,确保基准站坐标在各个方位观测情况下具有一致的精度。
3、大量的工程实例证明,虽然GPS高程测量能够达到一定的精度,但用GPS施测的市政工程测量控制点,应进一步用常规仪器进行水准联测,保证高程精度满足市政工程建设的需要。
4、GPS测量中所选择的控制点位置的差异直接影响到观测点位的精度。由于GPS测量是通过接收卫星发射的信号经过数据处理而得到点位坐标(包括高程) 的,任何可能影响信号接收的因素出现干扰时,所测定的点位坐标都可能产生误差。为此,在选择测量点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点位视野开阔,向上15°,视角范围内应尽量避免有障碍物。(2)尽量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间距应不小于400 m,远离高压输电线路,间距应不小于200 m。(3)远离具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并尽量避开大面积的水域。
5、GPS测量更适用于视野开阔、障碍物较少的新区建设、野外勘探定位等,在老城区的建设中,使用GPS测量,或者接收不到信号,或者虽接收到信号,但一直处于浮动状态,出现假固定或者不能固定,因此所得数据往往误差较大,既无效率,又无精度,不能显示出GPS测量的优越性。
6、GPS测量成果与常规测量成果之间,不同型号GPS测量成果之间存在差异,有时相差比较大。GPS网在进行平差计算时,边长一般需要进行两项改正: (1) 归算至大地水准面的改正;(2) 归算到高斯投影面上的改正。二维联台平差模型不能解决平面位置与高程位置统一的问题,而三维联台平差模型是一个多功能的可实现平差模型转换的高级平差系统,平差得到的结果是点的三维空间位置及其精度,这对于点位及其分量的全面分析和研究是极有利的。但在三维联合平差时,需要地面点有相应精度要求的大地高观测值,这在某些情况下是难以实现的。
7、GPS及其相关技术是一门新兴起的技术,其运用的规范标准还不够完善,目前我国还没有颁布统一的地理信息标准,导航产品生产商大多使用自己开发生产的电子地图,这些电子地图一般相互不兼容。另外,产品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产品市场没有形成标准,特别是软件产品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这还待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制定。
综上所述,在工程测量领域中,由于GPS定位技术自身独特而强大的功能,充分显示了它在该领域实际测量工作中比常规控制测量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和适应性,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改善来适应实际测量工作。随着该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以及相关技术的应用,GPS定位技术将在城市建设及工程测量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⑥ 从事软件测试工作如何提升技术深度
我在TestBird从事自动化测试相关工作多年,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测试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与开发工程师相比,测试工程师需要掌握的技术范畴要广阔得多,只是在技术深度方面有所不同。
一般来讲,测试工程师要掌握系统使用和系统管理方面的技术,包括以下几方面:
1)各种操作系统安装、配置和系统管理;
2)各种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装、配置和系统管理、数据库的使用(SQL);
3)各种中间件的安装、配置和管理;
4)计算机网络的配置和系统管理;
5)上述系统的综合管理和应用,其中最高级别的要算性能测试的性能调优工作,这一般是高级性能测试专家才具备的能力,一般测试工程师和开发工程师都难以企及。
所以资深的高级测试不比开发差,往往比一般开发能力更强。
除了以上一些常用要掌握的,测试工程师还需掌握这些专业的工具和技术。不仅要会使用,而且还要会脚本开发,能够独立地完成功能自动化测试或性能测试工作。
中高级测试工程师同样需要熟悉一两种编程语言和测试脚本开发。
无论开发还是测试工程师,我们都不可能精通每一项技术,但常用的我们要熟悉,至少能精通一两种。在实际测试工作中多培养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遇到什么问题时再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也就是什么不懂就拿起来学。多去开展一些技术攻关活动,这样做的事多了,技术能力自然就会大大提高,这也是过技术关的关键所在。
⑦ 软件测试开发工程师 应该学习什么
1、测试开发工程师,毕竟也是测试人员,基础的测试理论是必须熟悉与掌握,包括黑盒测试、白盒测试以及等价类、边界值等设计测试用例方法等。
实践:最基本熟读《软件测试》一书
2、通过编写代码写自动化测试用例、写测试框架和工具,一定需要掌握一门编程语言,例如Python、Java、Go语言。个人选择的是Python。
实践:如利用熟悉的语言自己开发一个小型的Web项目,然后进行测试,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3、性能测试也是项目中不可少的一项,因此需要了解熟悉性能测试基本原理、独立分析性能测试各项指标,掌握使用性能测试工具,如Jmeter、Loadrunner等。
4、自动化常见的有接口自动化、UI自动化。熟悉精通HTTP相关原理和使用,可使用postman、Jmeter工具做接口测试。UI自动化测试用具有Selenium;
5、测试人员也需要掌握持续集成的概念和理论,熟悉使用持续集成工具,如Jenkins
6、熟悉掌握Linux系统的基本常用命令
7、熟悉使用数据库,懂得编写多表查询,子查询等复杂语句(有些项目可能需要学习MongoDb、Redis)
⑧ 想学软件测试,做软件测试员需要学什么自学如何去学
关于自学,无需多言,如果你自律性强,具备学习能力、有专研问题的好奇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自学软件测试是完全ok的。这里也给想要自学的小伙伴整理了一份最新的软件测试学习路线,希望对想要进入这个行业的小伙伴有所帮助。
第一阶段:专业基础课程
阶段目标:
1. 熟练掌握IT核心技术:编程,数据库,操作系统,版本控制
2. 能够熟练运用所学技术搭建各类服务器环境
3. 深入理解软件研发过程各种疑难杂症及处理手段
4. 掌握Python编程技术并熟练运用Python进行程序设计
知识点:
1、Web页面元素,布局,CSS样式,盒模型,JavaScript程序设计,函数,基础算法,正则表达式。
2、数据库知识,范式,MySQL配置,命令,建库建表,数据的增删改查,约束,视图,存储过程,函数,触发器,事务,游标,建模工具深入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通用知识及MySQL数据库的使用与管理。为软件测试和测试开发打下基础。
3、Linux安装配置,文件目录操作,VI命令,管理,用户与权限,环境部署,Shell编程Linux作为一个主流的服务器操作系统,是每一个测试开发工程师必须掌握的重点技术,并且能够熟练运用。
4、Python编程基础,语法规则,函数,数据类型,PDBC,培养扎实的Python编程基本功,同时对Python核心对象编程有熟练的运用。
5、Python面向对象,异常处理,文件IO,多线程,网络编程,PyQT界面开发,深入理解面向对象编程,异常处理机制,多线程原理,网络协议知识,并熟练运用于项目中。
第二阶段:专业核心课程
阶段目标:
1. 熟练应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个标准的软件测试项目
2. 熟练运用Python完成GUI测试,接口测试和性能测试开发
3. 对测试开发技术体系和实现原理有深入的理解
4. 灵活运用测试开发技术解决项目中的各种问题
知识点:
1、软件工程,软件质量,系统测试流程,方法,专业术语,测试用例设计,禅道管理工具,测试报告,缺陷管理理解软件工程的各类实际问题,理解系统测试的理论、方法与过程,熟练运用测试用例设计方法高效设计测试用例。
2、测试需求分析,测试方案设计,测试用例设计,测试项目实施,缺陷报告与测试报告,深入理解系统测试各个过程和关键环节,熟练完成系统测试项目。
3、SikuliX框架,UIAutomation框架,Selenium WebDriver框架,基础框架,Android应用,Monkey测试,Appium移动端测试框架,UIAutomator2移动端测试框架综合运用各类应用操作平台,完成各种自动化测试框架的学习和应用,深入理解GUI自动化测试技术及相应框架的测试开发。
4、Python单元测试框架,网络通信协议,HTTP与HTTPS协议,WebService与WebSocket协议,Python的接口测试库,PostMan与SoapUI接口测试工具通过对代码级接口测试和协议级接口测试的测试开发实战,灵活运用Python开发接口测试脚本,熟练运用各类接口测试工具。
5、性能测试原理,指标体系,场景设计,实施过程,JMeter工具应用,BeanShell脚本开发,Python+Locust性能测试框架深入理解性能测试技术体系和方法论,熟练运用JMeter性能测试工具和Locust性能测试框架实施对任意系统的性能测试。
第三阶段:综合实战项目
阶段目标:
1. 将软件测试和测试开发技术灵活运用于项目中
2. 具备较强的测试开发能力,独立完成测试开发项目
3. 综合运用软件测试技术,满足企业中高级人才需求
4. 对所学技术有深入的理解并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点:
1、测试需求分析,同行评审,测试计划,测试方案,测试用例,配置管理,持续集成。通过对大型企业级应用系统的测试项目实战,强化理解系统测试项目的实施过程与技术细节。
2、接口测试设计与实施,回归测试,冒烟测试,安全性测试,RobotFramework框架应用,UI自动化实战将各类自动化测试技术结合项目实战演练,强化对自动化测试技术的运用,同时掌握更多的测试框架。
3、性能测试项目实战,LoadRunner性能测试工具,总结通过综合项目实战,将全套测试技术融入到项目中,强化学习效果和项目经验。
4、Python原生测试框架开发,包括Monkey,UI,图像识别,云测试平台,HTML测试报告,持续集成,KDT关键字驱动框架开发等原生技术实现通过大量的Python原生代码开发,深入理解自动化测试开发技术的底层实现原理,完全抛弃对工具的依赖,做到真正的测试开发技术。
5、基于测试框架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手段,自主实现一套测试框架能够独立完成一套自动化测试框架,并能够直接用于实际项目中。
6、持续集成与Jenkins,安全性测试原理与工具,Python爬虫开发与Scrapy框架,提升软件测试其它类技术,增强知识面,提升竞争力,助力职业发展。
补充知识
1、 算法进阶,图像处理,视频处理,加密解密,压缩算法。
2、 UML统一建模语言、五种图、类图、类图详解、用例图、时序图。
3、Dubbo分布式开发框架,Oracle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MongoDB非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4、 大数据开发框架Hadoop/MapRece/Spark。
5、 Android与iOS的原生应用开发与WebApp开发。
6、OpenCV图像处理框架、TensorFlow深度学习框架,Lucene全文搜索引擎与中文分词框架Ik-Analyzer,视频处理算法与框架等。
相关的视频课程,可以直接访问蜗牛学苑进行观看
⑨ 软件测试需要学习那些基础知识啊
软件测试基础免费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hk72ABwcQkFC_9v3py0hlw
《软件测试基础(英文版)》融入了最新的测试技术,包括现代软件方法(如面向对象)、Web应用程序阳嵌入式软件。另外,《软件测试基础(英文版)》包含了大量的实例。
⑩ 地质工程问题解决的途径
我们经过实践研究概括提出,地质工程工作有如下三大支柱:①构造地质与地质结构;②工程地质力学;③地质技术。
第一个支柱是构造地质和地质结构。对地质工程来说,构造地质学知识最为重要。它是解决地质工程问题的基础。
第二个支柱是工程地质力学,它是以地质力学分析为基础,开展岩体力学和土体力学,特别是岩体结构力学研究。因为工程规模大了,主要出现的地质工程是岩体工程,岩体边坡已经高达300~500m,国际上最高露天矿边坡为1000m。分析这么高的边坡稳定性时必须搞清楚它的地质构造、地质结构、地质体的力学性质,采用科学的岩体力学理论,即岩体结构力学理论去分析、预测变形和破坏,防止工程地质灾害发生的技术措施,当然也还要有经验。
第三个支柱是地质技术。地质技术包括:地质勘察技术,地质测试及试验技术,地质体改造技术。这三部分合到一起称为地质技术(GEOTHECHNIQE)。上述三大支柱是做好地质工程工作的重要基础。这三大支柱还要大力发展,使之能够满足地质工程建筑的需要。
随着工程建筑规模不断增大,地质工程问题愈来愈突出,这是一类特殊工程。工程地质工作者在这类工程建筑中大有作为,应该责无旁贷地顺应工程地质的发展趋势,担负起地质工程建筑的重担。工程地质工作不应该仅做地质勘察,而且应该积极开展地质工程工作,开展地质工程设计和施工工作。当前的主要任务应该大力开展地质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和地质改造研究工作,积极推广地质工程建筑中的地质监控施工法,纠正现行工程建筑中的脱离地质的倾向,提高工程建设质量,避免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