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肿瘤生物治疗的具体方法
凡采用生物技术手段,达到治疗肿瘤目的者,皆可列入肿瘤生物治疗范畴,主要包括:细胞因子、造血免疫细胞、单克隆抗体、基因导人及疫茵等。是近年来治疗肿瘤的新疗法,其临床和基础研究进展缓慢,且在临床应用与动物实验存在较大的差距。简要介绍以下5种治疗。
一、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
人体的免疫功能在抵御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肿瘤免疫学研究的进展,已为肿瘤特异性抗原的确定提供了依据。由于肿瘤特异性抗原被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并激发免疫反应,调动、激发或增强机体自身的能力去破坏肿瘤细胞。因此,它可以限制瘤体生长,阻止转移和扩散,促使肿瘤消退。如果用各种自体或异体肿瘤细胞、瘤组织提取物或纯化的特异性肿瘤抗原制剂,注人体内,使之产生和增强特异性细胞免疫活性,提高机体对肿瘤的抵抗力,诱导体内的T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来杀伤肿瘤,就可以达到预防和治疗肿瘤的目的。这种疗法称之为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
目前已从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及基因水平制备了肿瘤疫苗。它可分以下4类:①肿瘤细胞疫苗,②肿瘤抗原或抗原肽疫苗。③抗独特型抗体疫苗。④基因工程疫苗。
(一)肿瘤细胞疫苗
用手术切除后的自体肿瘤细胞,常用射线、药物、生物和热处理失去致瘤性,保留抗原性,再加佐剂如卡介苗(BCG)等制成的疫苗,称为肿瘤疫苗。文献报道,对结直肠癌病人手术后的肿瘤细胞,经放射线照射后加卡介苗佐剂,制成肿瘤疫苗治疗,5年生存率提高了31%,复发率降低了50%,明显地优于放疗和化疗的效果。缺点是必须用自身的肿瘤细胞,现制现用,射线照射剂量难以准确掌握。此类疫苗曾用于肠癌、肾癌、黑色素瘤、肺癌及膀胱癌等。
(二)肿瘤抗原疫苗或肿瘤抗原肽疫苗
肿瘤抗原是细胞癌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物质的总称。它分为肿瘤恃异性抗原(TSA)和肿瘤相关抗原(TAA)两类,前者如癌基因(p21)、抑癌基因(p53),后者如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
(三)抗独特型抗体疫苗
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Abl),它的分子可变区(V区)称为独特型。它不仅可与稳定的抗原结合,也可作为一种抗原,诱导机体产生抗抗体(Ab2),称为抗独特型抗体,分为人α、β、γ、δ四种类型。其中Ab2β型能代表初始抗原,故称为“抗原的内在影像”。它作为疫苗的优点是制备较简单,对那些抗原性质不明确的肿瘤或难以提纯抗原的肿瘤,可以用它们的单克隆抗体来制备疫苗。而且抗独特型抗体本身就是免疫球蛋白,没有像肿瘤细胞疫苗致瘤性的担心。Herlyn等曾用模拟结肠癌相关抗原的多克隆羊抗独特型抗体治疗晚期结肠癌病人,皮内或皮下注射剂量0.5mg~4mg/次,分别于0、1、2、5周免疫,结果全部受试者均产生Ab3,13例症状缓解,无毒副反应。他们又对12例结肠癌术后病人进行相同的治疗,50%受试者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有7/12病人肿瘤消退长达1.1年~4.1年。
(四)基因工程疫苗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如肿瘤抗原、抗原肽、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MHC)、共刺激分子等基因〕靶向导人肿瘤细胞制备而成。也可用灭活病毒(如SV40痘苗病毒、腺病毒等)重组后制成重组病毒疫苗。这是当前国内外最热门的基因治疗研究领域之一。
二、过继性免疫治疗
过继性免疫治疗是将活化具有杀伤性的免疫细胞转输或回输给肿瘤病人,使其继承特定的免疫性,提高机体的抗肿瘤能力的一种疗法。可供转输的细胞有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及细胞毒性T细胞(CTL)等。
适应症:敏感肿瘤 肾癌、黑色素瘤、非霍奇金淋巴瘤。较敏感肿瘤是胃癌、肺癌、乳腺癌及结肠癌。
疗效评价:LAK细胞/IL-2疗法治疗肿瘤病人,疗效有限,据统计,肾癌有效率20%,NSCLC约8%。其毒副作用主要为发热、畏寒、恶心、呕吐,少数有血压下降和转氨酶升高。
三、细胞因子治疗
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及其相关的细胞产生的调节其它免疫细胞或靶细胞功能的可溶性蛋白,大多属于糖蛋白。目前应用于肿瘤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的细胞因于主要有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于等。
(一)白细胞介素(IL):目前发现已有10余种,不少在抗肿瘤免疫反应中具有重大意义,尤其是IL-1,IL-2。用法、用量和疗效略。
(二)干扰素(IFN):是一类具有高活性、多功能的蛋白质。分为IFN-α,IFNβ和IFNγ。其抗肿瘤作用主要是直接的生物效应:①通过受体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②增加细胞表面的肿瘤抗原,对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新的抗原刺激,加强肿瘤免疫。③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形成,减少瘤细胞扩散和转移。毒副作用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粒细胞减少、发热、倦怠、无力及体重减轻。
(三)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一种仅伤害肿瘤细胞而不伤害正常细胞的蛋白因子。可分为TNF-α和TNFβ。通过直接产生细胞毒性和细胞阻抑作用、对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直接产生细胞毒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对肺癌、肾癌、黑色素瘤、乳腺癌、直肠癌、胃癌及子宫颈癌等产生治疗作用。毒副作用有严重的发热、寒战、厌食、头痛、疲劳、恶心及低血压等。
四、抗肿瘤抗体的导向治疗
抗肿瘤抗体的导向治疗是以抗肿瘤抗体为“载体”,具有细胞毒作用的物质为“弹头”,通过载体与肿瘤相关抗原的免疫蛋白结合,提高肿瘤内药物浓度的一种治疗方法。“弹头”(抗体的偶联物)有免疫毒素,如蓖麻毒素;化疗药物,如阿霉素及放射性核素3类。应用抗体与放射性核素的偶联物进行肿瘤治疗者称为放射免疫治疗。
(一)抗体类型
1.多克隆抗体 是最早用于导向治疗的载体,Order首先用131碘。抗铁蛋白的多克隆抗体进行肝脏肿瘤导向治疗。
2.单克隆抗体(McAb) 因其特异性高,是当前导向治疗中用得最多的抗体。可分为鼠源性McAb和人源性McAb。
3.基因工程抗体 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抗肿瘤抗体中的有效片段制成的抗体,可分三种:人-鼠嵌合抗体、改形抗体和全人化抗体。
(二)偶联物类型
1.免疫毒素是指抗体与毒性蛋白的偶联物。毒性蛋白有细菌毒素(如白喉毒素)、植物毒素(如蓖麻毒素)及细胞毒素(如肿瘤坏死因子等)。
2.免疫化疗药物是指抗体与化疗药物的偶联物。
3.放射免疫偶联物是抗体与放射性核素的偶联物。它是利用放射性核素(主要是β粒子)发射的能量杀死瘤细胞,也可称为内照射放疗。此类偶联物是上述3种偶联物中最有效的1种。
(三)放射性核素的选择
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是发射β粒子的放射性核素,如90铱(90Y)、188铼(188Re)、131碘(131I)等。最有希望的核素是90铱,但由于来源及标记方法较困难,目前最常用的是131碘。
(四)临床应用
1.放射免疫治疗应用范围放射免疫治疗是肿瘤常规治疗方法的补充而非替代。其适用范围:①手术不能切除或不愿手术。②手术切除不彻底或已经转移。③术后复发无法再手术。
3.毒副作用较少,有骨髓轻度抑制。
4.局部用药 经静脉注射的抗体标记物,在肿瘤细胞中结合量很少。采用局部给药可提高疗效。局部给药分为动脉内注射、腔内(心包、胸腔、腹腔等)注射及瘤内注射等。
五、肿瘤的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利用基因转移技术将各种目的基因(包括正常、改组、病毒基因等)转入人体内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1988年FDA正式批准了第一个向人体移人外源性基因的申请。目前,基因治疗的对象也从过去罕见的单基因疾病转向常见的基因病和多基因病,如恶性肿瘤等。
基因治疗应用途径:1.离体法 在体外进行基因修饰后再回输到体内,如体外基因修饰的TIL、瘤苗等。2.体内法 直接体内应用,如将细胞因子或肿瘤抗原的基因表达载体直接体内注射或瘤内注射。
存在的问题:基因治疗是当前国际生物医学的研究热点,但目前仅处于初期,距实用还有相当大的距离。美国治疗的600多人中无一例产生较明显的效果,说明基因治疗研究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说明基因治疗是一项艰巨、长期的任务,不是几年、十几年就可完成的工作。
B. 什么叫生物治疗方法
生物治疗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涉及一切应用生物大分子进行治疗的方法,种类十分繁多。如果从操作模式上来分细胞治疗和非细胞治疗(包括抗体、多肽或蛋白质疫苗、基因疫苗、体内基因治疗等)。
英文名称
biotherapy
就诊科室
生物治疗科
多发群体
实体肿瘤患者
传染性
无
C. 什么是生物治疗
肿瘤的生物治疗是指应用现代化生物技术及其产品直接或间接的介导抑瘤和杀瘤效应的全新治疗方法。生物治疗可以激发机体自身的免疫保护作用,增强免疫系统的能力,从而达到抑制或阻止肿瘤的生长、转移和复发的目的。对手术后或放化疗后的患者治疗效果显着,能消除残留微小的转移病灶,防止癌细胞扩散和复发,提高机体免疫力。
生物治疗可以激活免疫细胞,达到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同时机体内免疫细胞分布广泛,可以杀灭残存的肿瘤细胞;生物治疗的副作用轻微,可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生物治疗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和造血功能,对于增强放化疗的耐受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其优势非常明显——
1、 有效清除手术、放化疗后残余的癌细胞及微小病灶,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2、 增强放疗敏感性、减少放疗毒副作用;抵抗化疗药物的免疫抑制作用增强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提高化疗的疗效。
3、 免疫调节和体细胞修复作用,在治疗肿瘤的同时,大部分尤其是放化疗后的患者,都会出现消化道症状减轻或消失、皮肤有光泽、黑斑淡化、静脉曲张消失、头发停止脱落并恢复生长、白发变黑发等“年轻化”表现,精神状态和体力亦有明显恢复等现象,从而大大提升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4、 迅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大部分患者可达到瘤体缩小甚至消失或长期带瘤生存的治疗效果;而对于放化疗无效的患者,或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患者同样可以采用生物治疗延长生存期,提升生命质量。
D. 什么是肿瘤的生物治疗
肿瘤生物治疗主要通过调节患者自身的抵抗力,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是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手段。肿瘤生物治疗包括细胞治疗和非细胞治疗。细胞治疗需要从患者体内提取部分细胞进行扩增形成抗体,再置入患者体内;非细胞治疗包括抗体治疗、疫苗治疗和基因治疗。其中抗体包括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等,疫苗主要是宫颈癌疫苗。生物治疗是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模式,也是一种自身免疫抗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应用生物技术和制剂对患者体内采集免疫细胞,然后进行体外培养和扩增,再回到病人体内。这种治疗方法有效率比较高,对有些癌症的效率达到了70%,而且对患者的伤害比较小,患者不会觉得很痛苦。
E. 什么叫生物免疫治疗技术
生物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具有显着疗效的肿瘤治疗模式,是一种自身免疫抗癌的新型治疗方法。它是运用生物技术和生物制剂对从病人体内 采集的免疫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扩增后回输到病人体内的方法,来激发,增强机体自身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生物免疫治疗是继手术、放疗和化疗之后的第四大肿瘤治疗技术。 定义 生物免疫治疗 生物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具有显着疗效的肿瘤治疗模式,是一种自身免疫抗癌的新型治疗方法。它是运用生物技术和生物制剂对从病人体内采集的免疫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扩增后回输到病人体内的方法,来激发,增强机体自身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肿瘤生物治疗(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治疗)是继手术、放疗和化疗之后的第四大肿瘤治疗技术。
F. 什么是生物免疫治疗技术
生物治疗是应用生物技术激发机体的免疫反应来对抗、抑制和杀灭癌细胞,有效清除病人体内残存癌细胞的一种新兴治疗手段,也是继手术、放疗和化疗后发展的第四类癌症治疗方法。生物治疗有多种类型,大致可分为细胞治疗与非细胞治疗(如抗体、基
G. 生物治疗,免疫治疗,这两个有什么区别呢,谢谢讲解
生物疗法是运用生物技术和生物制剂对从病人体内采集的免疫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扩增后回输到病人体内的方法,来激发,增强机体自身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生物治疗是继手术、放疗和化疗之后的第四大肿瘤治疗技术。对于治疗恶性肿瘤有显着的疗效。生物免疫治疗,可起到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积极作用,生物免疫治疗在控制癌细胞扩散转移方面也有良好的效果。治疗后多数患者食欲增加、乏力缓解,一般情况明显改善,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细胞免疫治疗疗法是采集人体自身免疫细胞,经过体外培养,使其数量成千倍增多,靶向性杀伤功能增强,然后再回输到人体来杀灭血液及组织中的病原体、癌细胞、突变的细胞,打破免疫耐受,激活和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兼顾治疗和保健的双重功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疗法、树突状细胞(DC)疗法、API生物免疫治疗、DC+CIK细胞疗法、自然杀伤细胞(NK)疗法、DC-T细胞疗法等。传统疗法分手术、放疗和化疗等,这些传统的治疗方法并不能很好的做到杀伤肿瘤细胞,抑制肿瘤活性,导致肿瘤病人的转移复发率非常高,但各种治疗各具意义: ①手术治疗对肿瘤的有效时间是早期,并且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以及身体健康状况,同时手术以及放疗只能去除肉眼看得见的肿瘤组织,无法对付那些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肿瘤组织,所以肿瘤病人做完手术后经常担心复发的问题; ②化疗是用化学药品进行治疗,说是药品,其实从另外一层含义讲也是毒药,既杀灭癌细胞,同时也杀伤正常细胞,因此很多病人无法耐受化疗的治疗方法,会有很严重的副作用,严重的情况下可以加速病人的死亡。 ③放疗是用射线消除病灶,是作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放疗不能减轻化疗的毒性作用,化疗也不能减少放疗的损伤作用,如化疗抑制全身的骨髓,放疗也产生局部的骨髓抑制,病人常常因骨髓抑制血相低而无法继续治疗。在做胸部肿瘤放疗时,化疗后的病人放射性肺炎或肺纤维变、放射性心包炎的发生明显增多,有时不得不减少放疗剂量,增加了放疗的难度。 ④细胞免疫治疗,它是针对如何预防恶性肿瘤的复发而来,其最主要的原理就是把患者的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属于免疫细胞的一种)在体外分离出来,经过特异性抗原作用及实验室培养,使其具备特异性杀伤肿瘤的能力,同时在体外将这种细胞扩增到一定数量后再回输到体内,杀灭那些肉眼看不见得肿瘤细胞,从而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患者放化疗后免疫力差,生活质量低的严重问题,并且由于自体细胞免疫治疗的机理可以提高患者免疫力,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大大延缓患者的生存时间。21世纪初人类开始的生命方舟计划,使得细胞免疫治疗在治疗癌症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H. 肿瘤生物疗法的发展历程是怎么样的有什么发现
肿瘤生物疗法的发展历程是怎么样的?有什么发现?肿瘤生物治疗是一种新的自身免疫抗癌治疗方法,通过提取患者体内的抗肿瘤药物进行相对小到逐渐大的肿瘤免疫治疗过程已有25-30年的历史;由于在国际癌症研究所,用疫苗预防某些疾病就是用免疫疗法治疗癌症,因此有一种基于证据的明确的医学方法:在体外培养正常细胞以进行生物免疫疗法。多年来,增长过程中没有重大进展。
肿瘤免疫治疗是一个相对较小到逐渐大规模的多发性硬化过程,大约有25-30年的历史;从一开始,我们就在尝试用疫苗进行生物治疗。生物疗法的原理是用我们自己的免疫细胞来治疗我们自己的癌细胞,不会产生明显的副作用,而且相对温和,这对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正确和错误的。
I. 什么叫生物免疫治疗技术
生物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具有显着疗效的肿瘤治疗模式,是一种自身免疫抗癌的新型治疗方法。它是运用生物技术和生物制剂对从病人体内 采集的免疫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扩增后回输到病人体内的方法,来激发,增强机体自身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生物免疫治疗是继手术、放疗和化疗之后的第四大肿瘤治疗技术。
定义
生物免疫治疗
生物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具有显着疗效的肿瘤治疗模式,是一种自身免疫抗癌的新型治疗方法。它是运用生物技术和生物制剂对从病人体内采集的免疫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扩增后回输到病人体内的方法,来激发,增强机体自身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肿瘤生物治疗(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治疗)是继手术、放疗和化疗之后的第四大肿瘤治疗技术。
J. 什么是生物疗法
生物治疗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涉及一切应用生物大分子进行治疗的方法,种类十分繁多。如果从操作模式上来分细胞治疗和非细胞治疗(包括抗体、多肽或蛋白质疫苗、基因疫苗、体内基因治疗等)。
分类
1.非细胞治疗
(1)抗体 目前应用最多的就是一些单克隆抗体,也就是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该位点可以是肿瘤细胞内部的一个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段),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会特异地选择致癌位点相结合以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不会波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所以分子靶向治疗又被称为“生物导弹”。
(2)疫苗 肿瘤疫苗的制备是一个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复杂的事情。也是近年研究的热点之一,其原理是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利用肿瘤细胞或肿瘤抗原物质诱导机体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增强机体的抗癌能力,阻止肿瘤的生长、扩散和复发,以达到清除或控制肿瘤的目的。在欧洲国家肿瘤疫苗研究比较热,比如黑色素瘤疫苗的开发应用就比较早。由于各实验室使用的动物或受试者、肿瘤种类、疫苗类型、免疫途径等不同,实验结果差异很大,而且对肿瘤疫苗的制备方法,适用范围,应用时机与放疗、化疗的配伍使用等尚无统一标准,有待进一步研究总结。
(3)基因治疗 指把某些遗传物质转移到患者体内,使其在体内表达,最终达到治疗某种疾病的方法。p53是我国第一个基因治疗药物,也是世界首个获得批准的治疗药物。p53的上市,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被誉为“是基因研究和生物高技术领域新的里程碑,将对整个世界的医疗卫生系统产生影响,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2.细胞治疗
目前临床上常用几种体细胞免疫治疗包括:
(1)自体树突状细胞疫苗(DC细胞);
(2)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
(3)自体树突状细胞(DC)刺激CIK细胞(DC-CIK细胞)
(4)自体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这些细胞在人体内的含量都很低,不足1%,因此我们就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方法,那就是体外扩增培养,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
适应证
生物治疗适用于多种实体肿瘤,包括恶性黑色素瘤、前列腺癌、肾癌、膀胱癌、卵巢癌、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宫颈癌、肺癌、喉癌、鼻咽癌、胰腺癌、肝癌、胃癌等实体瘤手术后防止复发,也可以用于多发性骨髓瘤、B淋巴瘤和白血病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复发,还可以用于上述肿瘤的进一步巩固治疗,达到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和抑制肿瘤恶化的目的。
禁忌证
1.孕妇或者正在哺乳的妇女;
2.细胞淋巴瘤患者;
3.不可控制的严重感染患者;
4.对白细胞介素-2(IL-2)等生物制品过敏的患者;
5.晚期肿瘤造成的恶病质、外周血象过低的患者。
6.器官功能衰竭者。
优点
生物治疗几乎没有毒副作用,既可以用于术后恢复的患者,也可以配合放化疗,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从而达到治愈或延长患者生存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