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电视剧中看到过签字画押,古代没有指纹技术,老祖宗又是怎么识别的呢
这句话的意思是天道很公平,作恶的人就要受到惩罚,天网看起来虽然比较“稀疏”,但却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如今,我们更常看到的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这是在符合社会现状的情况下进行改编的,也就说法律之网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犯罪分子。
时至今日,对于指纹的分辨技术已经相当的成熟了,而现代的高科技也让通过指纹来破案的这门古老的侦破技术,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科学家们发明出来的自动指纹识别系统,大大的提高了破案的科技含量。
现今,在我国的大多数地方都已经建立好了指纹档案数据库。只需要在犯罪现场采集到指纹,并将其放在数据库中进行分析对比,那么便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甄别出指纹的主人,由此找出犯罪嫌疑人。
指纹识别如今不只用在破案上,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是非常的常用,像家里的门的指纹密码锁,还有手机的指纹解锁功能,都对指纹的特殊性进行了充分的利用。
由此也不禁让人感慨,一个小小的指纹竟然给人带来了如此大的便利,同时我们也不得不佩服率先发现指纹特殊性的人。由此我们也可以学习到,在生活中的一些细微之处也不要习惯性的忽视,或许下一个发现类似的特殊性的人就是你。
‘贰’ 人类历史上,什么时候开始用指纹的
在西方,最早提出的指纹鉴定罪犯的是英国医生,亨利·福尔兹.1880年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他的一封信,谈到“当血污的指印在泥土、杯子等东西上留下痕迹时,它们就能导致用科学方法来证明罪犯的身份”.英国科学家法郎西斯·盖尔顿在前人基础上首创指纹分类编码技术,1982年出版了他的专着指纹.其中便有三个影响重大的结论:
(1)指纹终身不变;
(2)指纹可以识别;
(3)指纹可以分类.J·布塞蒂奇于1892年在盖尔顿研究的启发下,创造了一套实用的指纹分类方法,他在《人体测量学和指纹学使用概论》一书中详述了指纹学的优越性,导致1896年阿根廷警察局在世界上率先使用指纹术.从此,近代指纹术风行世界警坛,最终取代了发明于1879年且风行一时的贝蒂永(法国人类学家)人体测量法(结合人体次测量;特征描述和照像来鉴定罪犯).指纹被认为是区分不同人的可靠手段,已有逾百年的历史.进入计算机时代,自动指纹识别系统更广泛地应用于刑事鉴定.在入口控制系统设计中,利用指纹作为身份识别的技术,约在1972年以后才真正得到承认.
‘叁’ 请问指纹鉴定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
指纹鉴定
指纹鉴定技术利用人类指纹稳定性和独特性的生理特征,将其作为人们的一种“活的身份证”,更因指纹具有的不可替代性,使通过指纹进行身份鉴定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且随着图像处理_模式识别方法的发展和指纹传感器技术的日臻成熟,指纹鉴定方法在金融、公安、门禁、户籍管理等领域都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分享网络名片:
简介
指纹是手指皮肤上特有的花纹,由皮肤上的隆起线构成。这些隆起线的起点、终点、分叉、结合被称为细节特征点。隆起线的这种细节特征有无数种排列,因此,每个人的指纹甚至一个指纹的每条隆起线都是独特的。中国是公认的指纹运用发源地。“睡虎地秦简中”有堪查盗窃案件现场“手迹六处”的记载。据现有史料,手印运用始于唐朝。在契约上的红色手印被做为人身同一认定的重要依据。到宋代,指纹已运用到刑事诉讼中了。
指纹法至少在唐代就已经有了,最早的有记载的使用指纹法辨别人的为唐代学者贾公彦,1927年德国罗伯特·海因德尔就在其《指纹鉴定》一书中说,中国唐代的贾公彦是世界上提出用指纹识别人的第一个学者。实际上,中国的应用指纹的历史远在唐代之前。解放后发现的唐代许多文书、契约、遗嘱上都有指纹、指节纹或掌纹,以此作为识别个人的重要手段。此后历代,都沿用在文书上以指模、掌模为鉴的习惯。我国古代军队有《箕斗册》,即登记士兵指纹,以便检查。这表明当时己能对指纹按形态、结构进行正确分类,并将这种分类特征和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我国用指纹破案的记录可追溯二千多年前的秦代。在云梦出土秦简中的《封诊式·穴盗》篇记载:“内中及穴中外壤有膝、手迹、膝,手各处”。这说明我国指纹法的应用是很早的事情了,到宋慈时代已经十分成熟,
‘肆’ 指纹学在我国古代有多久的历史了
1921年,在河南三门峡市渑池县的仰韶村,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座史前遗址,随后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和我国考古学家袁复礼,进行了第一次发掘,虽然挖出了不少文物,但规模一直比较小。新中国建立之后,先后进行多次考古挖掘,出土的文物极为惊人。
在众多的文物之中,有两件文物令人震惊,因为这是两枚指纹印。经过考古专家确认,这是一座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的遗址。换言之,这两枚指纹印距今至少5000年,难道中国古人就懂得了指纹学?
显然,中国古代先民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聪明,他们在长期思考和观察之中,发现了指纹的秘密。或许,仰韶文化遗址中的这两枚指纹印,或许还不能说明原始人懂得指纹学,但到秦朝时期,古人可能就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指纹识别知识。
让人遗憾的是,17世纪之后,清军入关,中国科技停滞不前,祖先遗留下的指纹运用知识,也没能进一步与时俱进,但欧洲却凭借现代科学技术,对指纹学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20世纪之后,近代指纹学传入中国。
‘伍’ 现代指纹鉴别技术已经非常娴熟,那古人是如何利用指纹技术的
别小看它们,这些绘画自原始社会以来就已经存在,因此指纹的识别在唐代非常熟练。他们可以根据指纹的图案来区分谁属于他们,在秦代出土的旧书中有识别手印的记录,这表明自那时以来,指纹已用于刑事调查。
在美国有一位比较着名的人,他在1880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他描述了罪犯在杯子上留下的指纹,这些指纹可以用作犯罪证据,在远古时代,经常使用指纹。古人在诸如文件,文件,房屋合同和土地的合同中签名,标记并给出指纹。
‘陆’ 指纹识别的研发历史
1684年,英国植物形态学家Grew发表了第一篇研究指纹的科学论文。
1809年Bewick把自己的指纹作为商标。
1823年解剖学家Purkije将指纹分为九类。
1880年,Faulds在《自然》杂志提倡将指纹用于识别罪犯。
1891年Galton提出着名的高尔顿分类系统。之后,英国、美国、德国等的警察部门先后采用指纹鉴别法作为身份鉴定的主要方法。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FBI和法国巴黎警察局于六十年代开始研究开发指纹自动识别系统(AFIS)用于刑事案件侦破。指纹自动识别系统。
20世纪90年代,用于个人身份鉴定的自动指纹识别系统得到开发和应用。
‘柒’ 历史上最早出现指纹技术是什么时候
考古证实,公元前7000年到6000年以前,古叙利亚和中国,指纹作为身份鉴别己经开始应用。考古发现,在这个时代,一些粘土陶器上留有陶艺匠人的指纹,中国的一些文件上印有起草者的大拇指指纹,在Jercho的古城市的房屋留有砖匠一对大拇指指纹的印记等。虽然指纹的一些特征己经被人们认识和接受但不能证明,指纹己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
19世纪初,科学研究发现了至今仍然承认的指纹的两个重要特征,一是两个不同手指的指纹纹脊的式样(radge pattern)不同,另外一个是指纹纹脊的式样终生不改变。这个研究成果使得指纹在犯罪鉴别中得以正式应用。 (主要代表性的事件有:1896年阿根廷首次应用,然后是1901年的苏格兰,20世纪初其他国家也相继应用到犯罪鉴别中。) 20世纪60年代,由于计算机可以有效的处理图形,人们开始着手研究利用计算机来处理指纹。从那时起,自动指纹识别系统AFIS在法律实施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在世界许多国家展开。
20世纪80年代,个人电脑、光学扫描这两项技术的革新,使得它们作为指纹取像的工具成为现实,从而使指纹识别可以在其他领域中得以应用,比如代替IC卡。现在(90年代后期),低价位取像设备的引入及其飞速发展,可靠的比对算法的发现为个人身份识别应用的增长提供了舞台。
对生物识别技术来说,被广泛接受意味着在影响千万人的日常生活的各个地方使用。通过取代个人识别码和口令,生物识别技术可以阻止非授权的访问,可以防止盗用ATM、蜂窝电话、智能卡、桌面PC、工作站及其计算机网络;在通过电话、网络进行的金融交易时进行身份认证;在建筑物或工作场所,生物识别技术可以取代钥匙、证件、图章和卡阅读器。
‘捌’ 中国采指纹刑侦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先简单介绍指纹识别的历史,具有科学意义的指纹技术研究开始于16世纪后期。英国学者Dr. Nehemiah Grew (1641 - 1712)于1684年发表了世界上第一篇关于指纹的研究论文,对指纹的脊(ridge)和谷(valley) 结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至此对于指纹的研究工作开始大量涌现,其中包括对指纹形成的机理研究,以及形成了主流的指纹分类方法[1]。
1880年,Dr. Henry Faulds (1843 - 1930)首次从科学角度提出指纹应具有唯一性,同一时期,在印度担任法官助理的 William Herschel (1833 - 1918) 开始广泛的采集当地人的指纹,并首次提出把指纹识别技术应运于刑侦领域,但在当时并没有被广泛采纳。当时比较流行于刑侦领域的罪犯识别技术是人体测量学(Bertillon Anthropometry System), 即记录人的身高,体重,胯宽,肩宽等数据。1903年在美国发生的William West-Will West 案件是指纹识别技术打败人体测量学的关键转折点[2],两名被收押的罪犯的名字,相貌,身高,骨骼等多项数据均相同,唯有指纹不同,至此指纹识别技术开始全面运用于监狱系统和刑侦领域。
一直到了20世纪70年代,由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图片处理的迅猛发展,各个国家开始了对自动指纹识别系统(Automated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System,AFIS)的研究和应用。指纹识别的关键技术包括指纹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和指纹特征匹配几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