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信息技术 > 宋朝工艺技术有什么

宋朝工艺技术有什么

发布时间:2022-09-27 03:18:11

① 汉朝隋朝唐朝宋朝分别设计出了哪些科技

秦汉集大成

古代科学技术知识在先秦长期积累,到秦汉时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体系,取得了诸多领先世界的辉煌成就。

《算数书》是最早的数学专着,《九章算术》是最重要的数学着作,它是西汉数学家张苍、耿奉昌等人在秦火残留的“九数”遗文基础上删补而成,与古希腊《几何原本》交相辉映。

汉朝有三家编制历法,落下闳等编制《太初历》,刘歆将其改为《三统历谱》,刘洪制《乾象历》。东汉张衡是伟大的科学家,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和演示日月星辰的浑天仪,着有《浑天仪图注》、《灵宪》等。

中国最早以“地理”命名的着述是《汉书·地理志》,它开辟了沿革地理研究的新领域。

东汉的《四月民令》记载了农耕方法、时令等,《尔雅》把动植物进行了分类,《淮南子·主术训》总结了先秦环保政策。

秦汉是传统医学基础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时期,出现了系列经典着作,如《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导引图》、《难经》,在临床治疗方面,东汉后期出现了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部理、法、方、药俱全的经典之作《伤寒杂病论》,作者是“医圣”张仲景,外科方面,神医华佗堪称代表。

秦汉时期人们物理知识日渐丰富,西汉刘安的《淮南子》、《淮南万毕术》和东汉王充的《论衡》包含有较多的力、声、光、电等知识。

《周易参同契》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炼丹着作,作者是东汉炼丹家魏伯阳。

汉朝出现伟大发明——造纸术,东汉宦官蔡伦对造纸术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四.分离中的融合

古代科学兴衰与王朝的更替并无必然联系,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又进入割据和纷争的年代,然而中国科学技术却在这时期取得长足进步。

北魏贾思勰所作农书《齐民要术》是农业科技的网络全书,他吸取前人成就,总结和发展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内容包括农桑、林业、畜牧、养鱼等各方面约11万字。

北魏郦道元写成《水经注》,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最重要的水利科技成就,也是一部古代地理学名着。

魏晋时,古代数学进入理论奠基的新时期。刘徽的《九章算术注》和赵爽的《周髀算经注》总结了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南朝祖冲之计算圆周率到小数点后七位,世界领先达千年之久,祖冲之的《缀术》已失传,魏晋南北朝还出现了《孙子算经》和《张丘建算经》。

着名晋代炼丹家葛洪是炼丹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总结了汉魏时的炼丹成就,写出了《抱朴子》。

这一时期医学发展特征是文献整理,出现了第一部脉诊专着王叔和的《脉经》,第一部针灸学专着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本草学的归纳总结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以及对《伤寒杂病论》和《难经》的整理、注释。

五.盛世的繁荣

隋唐五代,科学技术持续发展,但总的说来,唐代的科技成就与强盛帝国的浩大声威相比,尚不能说是相称。

唐代农业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茶叶栽培的勃兴。陆羽的《茶经》是对唐以前种茶经验的系统总结,是第一部关于茶叶的专着,后世称陆羽为“茶圣”。

唐代生物学家对动植物形态仔细观察,苏敬等编纂《新修本草》是我国早期的动植物形态图谱,唐代人们对海洋生物的生态、习性也有细致观察与描述,收在段成式《酉阳杂俎》和刘恂《岭表录异》中。

随着全国统一,对编纂全国和地方区域地理着作需求日益增长,虞茂的《区宇图志》等最为人称道,贾耽的手绘单幅全国地图《海内华夷图》也颇负盛名。樊绰的《蛮书》可以看出人们认识到了流水侵蚀作用,窦叔蒙在《海涛志》中对潮汐成因作出了解释,可见当时地理知识已到相当高的水平,玄奘的传世之作《大唐西域记》记述了沿途的山川、地形、土壤、水利、交通、农产等,在当时堪称举世无双的地理着作。

隋唐之际王孝通的《缉古算经》首次解三次方程,唐李淳风编纂从《九章算术》到《缉古算经》共十部,作为算学馆教材,史称《算经十书》,是中国古代数学奠基时期的总结。

隋唐时出现了许多杏林巨着,流传较广的方书是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各30卷;王焘《外台秘要》40卷。在药物学方面,出现了政府组织人力集体编写的《新修本草》。

中国练丹术在唐朝达到高潮,“长生丹药”盛行于世,理论上,阴阳五行学说盛行于世,炼丹着作层出不穷,梅彪所着《石药尔雅》中收录不少能治疗疾病的化学药品,到宋代,丹药经检验收入本草典籍,炼丹术后来日益衰落,十二、三世纪传入欧洲,另外,火药的发明应归功于炼丹家。

唐代出现了雕版印刷术,早期多印佛教经文。

六.科技高峰

宋朝的声威远逊于唐代,但就科学技术而言却达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高峰,有人说,唐代是人文主义的,而宋代较着重科学技术方面。

宋代雕版印刷对后世影响很大,今日盛行宋体与仿宋体即为明证,宋代相继出现铜版印刷、活字印刷。活字印刷是世界印刷技术史上最重要的发明。

宋代航海事业的发展,最终导致了指南针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宋代地理学取得突出进步,地志的编写风行全国,《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等全国总志相继问世,郡县志更是不胜枚举。宋代地图制作空前繁荣,传世地图中,“淳化天下图”、“华夷图”、“禹迹图”都各有千秋。中国最早的印刷地图是程大昌的《禹贡山川地理图》。

宋代是南方水田耕作技术体系的形成时期,出现了中国最早的水稻品种专志《禾谱》,作者是北宋曾安仁,宋代最有名的农学着作是陈的《陈农书》。

宋代出现许多动植物专谱,着名的有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范成天《梅谱》等,苏颂的《本草图经》是现有最早的动植物形态专着,宋代还出现了人体解剖形态图,吴简《欧希范五胜图》。

宋代医学全面发展,两宋有药物学着作80余部,以唐《新修本草》为底本,编成《开宝重定本草》等书,除官修本草外,四川出现两本重要本草着作,一是陈承的《重广补注神农本草并图经》,一是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后者是继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唐《新修本草》之后本草学的第三次重大总结。另外,宋慈的《洗冕集录》代表了当时世界法医学的最高水平,也是最早的法医学着作。

北宋成书的《河防通议》对黄河水势作出了系统总结,沈括《梦溪笔谈》首次讨论了流水的搬运、堆积作用。

11世纪上半叶贾宪着《黄帝九章算经细草》是北宋最重要的数学着作,秦九韶的《数学九章》是南宋最杰出的数学着作。杨辉是南宋着名数学家和教育家,也是元以前传世着作最多的数学家。

沈括是宋代也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科学家,他的综合性学术着作《梦溪笔谈》26卷,涉及数学、天文历法、地理、地质、气象、物理、化学、兵器、水利、动植物及医药等许多领域,反映了当时的科技水平,被李约瑟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沈括本人则被称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宋政权高度重视农桑生产,着名的蚕桑着作有《耕织图》和《蚕书》。

《营造法式》是中国古籍中最早的一部建筑技术专着,为北宋李诫编修,它以图样和文字记录了宋代建筑的修造法规,佐以宋代实物,可知宋代建筑技术已达相当高的水平。

七.恢宏气象

元朝加强了中华各民族间的融合,促进了同欧亚各国的科技文化交流,中国的四大传统科学体系:天文学、数学、医药学和农学,都在这一时期达到顶峰。元代连同两宋、辽、西夏、金各代统称宋元时期,这400来年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顶峰,为中华民族谱写了世界科技史上灿烂的篇章。

金元时期数学大师李冶完善了天元学(一元代数学),撰成《测圆海镜》,提出了简捷的列方程程序,天元术超过了同时期数学发达的印度和阿拉伯,李冶还写了深入浅出的《益古演段》,时人称之为“学者之指南”。元代数学大师朱世杰,有两部着作《算学启蒙》、《四元玉鉴》,创造了解高次方程组的方法,朱世杰达到了中国古代数学的最高水平。

郭守敬是元代杰出的天文学家,他创造了简仪、仰仪等天文仪器,编写了中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授时历》,他的一生洋溢着度越千古、巧思绝人的智慧。

金元时期医学最具影响者,当属“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学术思想核心是“火热论”,着有《素问玄机原病式》等书;张从正认为一切疾病均由外邪侵入;李杲认为一切疾病均由脾胃虚损所致,着有《内外伤辨感论》等书;朱震亨在元明医界影响颇大,着有《局方发挥》等书。

元代在中国农学史上留下了3部重要的书:一部是主管农桑水利的中央机构大司农主持编写的《农桑辑要》;另外两部是地方官王祯所撰《农书》和鲁明善的《农桑衣食撮要》。

朱思本是元代杰出的地图学家,他的《舆地图》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八.余响不绝

朱明王朝采取思想禁锢,八股取仕政策,宋元时高度发达的天文学、数学等传统学科都出现了中衰现象。明中叶以后,一些才识卓越的知识分子仍在科学技术上作出了贡献。总的说来,明代科技是传统科技体系的尾声,缺少蒸蒸日上的活力。

随郑和下西洋的马欢,费信和巩珍分别着有《瀛涯胜览》、《星槎揽胜》、《西洋番国志》,记述沿途30多个国家的地理情况和风土人性,大大增加了中国人的域外地理知识。

明代着名科学家宋应星,所写《天工开物》,被誉为17世纪的工艺网络全书。书中记载农业、纺织、化工、机械等多种工艺技术,并附图123幅,是一部关于利用人力开发自然的“技术权威着作”(达尔文语),在科技史上有重要地位。

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是一部不朽的地理名着。《游记》记述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内容,尤其是对岩溶地貌及类型的描述和成因探求,最具科学性和代表性。

罗洪先据朱思本《舆地图》缩绘增广而成的《广舆图》是一部集全国总图、各省分图以及边图、河图、漕图和专题地图于一册的综合性地图集,支配明清地图制作200多年。

明末,《园治》、《长物志》两部造园着作问世,全面论述了宅园、别墅的营建原理和做法。着名的苏州园林之留园、拙政园、上海豫园、无锡拙政园都是明代园林。

明代出现大量兵书,重要的有戚继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焦玉的《火龙经》、郑若曾的《筹海图编》等,比较系统地总结了明代兵器特别是火器的使用情况,反映了明代兵器的发展过程,特别是茅元仪的《武备志》,全书采历代兵书2000余种,是继宋朝曾公亮《武经总要》之后又一集大成的军事网络全书。

明末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除系统总结了中国的农田水利技术,还首次介绍了由传教士带来的西方水利技术。还曾翻译过影响很大的《几何原本》,与人合译《泰西水法》,是明末中西文化交流的积极推动者。

明代药物学的代表人物是李时珍,他的着作是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全书150万字,载药1892种,附方11096则,有图1109幅,既是药物学的集大成之作,又是一部网络全书式的博物学巨着。

元中叶以后,中国数学急剧衰落,明朝,随着珠算术的普及,出现了一批珠算着作,着名的有程大位的《算法统宗》。

九.暮鼓晨钟

明末清初,西方科学传入中国,然而中国只被动地接受了零星科学知识,鸦片战争后,西方科技潮水般涌入,逐渐改变了中国对世界的看法。

清代是印刷术集大成的时期,雕版、活字印刷都有重大成就。《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是历史上最大规模木活字印书,刻成大小活字25万个。《古今图书集成》是历史上最大规模一次铜活字印书。清代的《武英殿聚珍版程式》是继王祯《木活字印书法》以后又一部讲述印刷的专书。

清代农书种类很多,大都涉及纺织,其中《棉花图》是中国古代棉业成就的集大成者,记录了清中叶以前棉作和棉织生产技术的经验。

中国古代烟火制作长盛不衰,清代赵学敏的《火戏略》、《帝京岁时纪胜》分别记叙了制作、燃放盒子灯的状况。

明清之际吴有性所着医书《温疫论》逼近现代传染病理论体系,清代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一批治疗温病的专家,即“温病学派”,代表着作有叶桂《温热论》等,另外,清代医家从人体解剖学角度对前人错误进行批评,如姚德豫《洗冕录解》、王清任《医林改错》。

清光绪年间在永定河成立的河工研究所,是中国最早的水利教育机构。清代完成的重要水利典籍有傅泽洪和郑元庆的《行水金鉴》、黎世序和俞正燮的《续行水金鉴》,对历代水利文献作了系统总结。

康熙爱好数学,御定《数理精蕴》53卷,全面系统介绍当时传入的西方数学知识,乾嘉时期,掀起整理中国古典数学的高潮,李潢的《九章算术细草图说》,沈钦斐和罗士琳分别作的《四元玉鉴细算》都是有分量的古算书注释着作。清中叶中国数学的开创性工作有年希尧的《视学》,论述了透视学和画法几何;焦循的《里堂学算记》明确了基本运算律;李锐《李氏算学遗书》在中国首次讨论了“开方说”,清末出现数学大师李善兰,是中国解析几何与微积分学的开拓者;华蘅芳,写出《行素轩算稿》,是清末数学夜空中的明星,李、华二人都翻译了大量西方数学名着。

吴其的《植物名实图考》分38卷,1714种植物,1800幅图,成为收载植物种类最多的着作,代表中国传统植物学研究的最高水平,也反映了植物学由附属于农学,医药学而最终走向独立。

清代是传统地理学向近代地理学过渡的时期,清末曾利用西方先进的仪器和测量方法进行经纬度实测,康熙还曾亲自领导地图测绘工作,中外合作,绘成享誉中外的康熙皇舆全览图,干隆主持绘成干隆内府舆图,成为后世编绘地图的重要依据,魏源的《海国图志》是以地理论述为主的世界地理着作,为近代中国地理学的建立作出了贡献。

就在大清帝国沉迷于“天朝大国”的虚骄心态固步自封时,欧洲的社会革命、产业革命正方兴未艾。在清朝前期200年里,欧洲完成了以牛顿力学体系为标志的近代科学革命,又实现了以蒸汽动力为核心的近代技术革命。两次鸦片战争所显示的先进与落后的强烈反差,使中国的开明人士不得不对西方科技与器物另眼相看,东方睡狮渐渐睁开了双眼。

② 宋代有拉胚工艺吗

宋代已经有拉坯技术了。拉坯又称“走泥”,是一种古老的技术,是我国陶瓷器生产的传统方法,凡圆器琢器俱用拉坯方法成型。它是在转动的轮盘上,用手工将可塑泥料拉制成各种形状坯体的方法。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已经出现了慢轮辅助成型。

③ 宋代 的手工艺都有哪些

玳瑁盏,宋代饮茶用盏之一宋朝的工艺美术在隋唐五代的基础上,又有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纷争局面,使中原地区得到了统一。社会相对稳定,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崛起及其生活需求和城乡商品交流扩大及发展,对工艺美术生产和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消费市场,也给工艺美术在器物品种、造型及图案纹样、装饰手法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使其呈现出不同于前代的独特风格。另外,辽、金、西夏及其他政权辖下的工艺美术,亦以其反映了本地区社会意识和民族生活的不同风貌,而独具特色。

宋朝工艺美术-陶瓷工艺

宋代 玳瑁釉漏花碗宋代是中国古代陶瓷发展的重要时期。它在唐、五代“南青(瓷)北白(瓷)”的基础上,受当时商品流通、城乡庶民生活及宫廷御用的推动,产量激增,质量提高,在花色品种和纹饰图案上也有所改进和创新,形成了自由奔放、简练潇洒的时代风格,并出现了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等五大名窑,而当时的磁州窑、耀州窑、吉州窑、龙泉窑、景德镇窑等名窑也以其清新质朴的瓷器闻名于世。

宋代陶瓷的突出成就,在于烧制成了定窑的白釉印花,耀州窑的青釉刻花和划花,磁州窑的白釉釉下黑彩和白釉釉上划花,钧窑的乳光釉和焰红釉,景德镇窑的影青,龙泉窑的粉青釉和梅子青釉等。而黑釉的兔毫、油滴、玳瑁、剪纸漏花等新兴品种和装饰手法的出现,也标志着此一时期陶瓷工艺的巨大进步。它们相互争胜斗奇,异彩纷呈。宫廷御用瓷器多由河南宝丰清凉寺汝官窑、禹县八卦洞钧官窑和浙江杭州修内司官窑烧制进贡。这几处官窑的瓷器在青釉、乳光釉上有所创造,以醇厚典雅取胜,而有别于民窑的简朴清新。

宋代陶瓷在烧制上采取了“火照”检查并控制窑炉的温度和气氛,以及原钵和覆烧等先进技术和工艺,使瓷器的质量、产量得到进一步提高。这一时期瓷器的器形品种也较以前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而同一类器物又有各种不同的形式,新的器物品种不断出现,主要有玉壶春瓶、梅瓶、花口瓶、卷口瓶、洗口瓶、瓜棱瓶、琮式瓶、瓜棱壶、葫节式壶、注子、枕等。纹饰题材亦丰富多采,多为花鸟走兽,亦有人物、山水等图案,均富有生活气息和装饰美。其中某些纹饰题材及其表现形式,与当时兴起的文人水墨画有一定的联系。

辽代陶瓷主要依靠治下的原北宋窑工烧制。有就地取材烧造而成的仿定窑瓷器及三彩器物,还创造了有着契丹族特点的鸡冠壶、鸡腿壶、盘口壶和凤首壶等器型。金代陶瓷继辽、宋窑业而又有所发展,它推广了耀州窑印花,并大量生产了白釉黑花瓷器。西夏的白釉高足器则与宋金瓷器不同,可能是本地所烧。

宋朝工艺美术-染织刺绣工艺

宋代的刺绣针法精细,用色典雅宋代对染织刺绣等纺织行业十分重视。在少府监设了文思院、绫锦院、染院、裁造院、文绣院等机构,负责生产并于地方建官办织造出作坊。北宋丝织业十分发达,花样品种和质量产量较之前代,有了明显的提高和扩大,其主要产地有都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西京洛阳(北魏)(今河南省洛阳市)、真定府(今河北省境内)、青州(今山东省青州市)和四川成都等地。至南宋为满足军需、捐输、日常使用、外销等,丝织业又有了进一步发展,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建阳、福州、泉州、彰州(均在今福建省)、兴化(今江苏省兴化市)等已成为此时丝织业的主要产区。宋代丝织的主要品种有锦、绫、纱、罗、绮、绢、缎、绸、缂丝等,以锦最为着名。其上织有各种花鸟、虫鱼、走兽、人物等优美生动的图案纹饰,计有20余个品种和名色,并采用镂印、刷印、彩绘和销金等十几种加工方法。

而缂丝、刺绣等也以所缂绣山水、楼阁、人物、花草、鸟兽的真实生动,而与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妙。北宋缂丝以定州(今河北省定州市)为主要产地,南宋以临安的缂丝制为最佳。其着名缂丝家有朱克柔、沈子蕃、吴熙等人。其中以朱克柔最着名,她所缂的书画作品,用针细如毫发,设色精妙,光彩绚丽,缋□精致,形象生动传神。丝织业的发达,也推动印染业的发展和提高。宋代印染已很普遍,绢绫布帛上亦多有山水、楼阁、人物、花鸟、走兽等图案。

宋丝织遗物在新疆、山西、北京、江苏、福建等地有所出土,其中近年来福建福州北郊南宋墓出土的缎组织丝织物,是一次重大发现,为研究宋代的丝织业提供了材料。

辽代丝织承唐宋制度,在其所辖地区也设官办丝织机构,在继承和借鉴唐宋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获得很大的发展。辽应历九年(959)的驸马公主合葬墓中出土有丝织物,系辽代早期契丹贵族服用物品。辽宁法库叶茂台辽代早期墓出土的缂丝尸衾和靴面是迄今发现辽代最早的缂丝实物。缂丝以平绣为主,兼用销绣,针法娴熟,形象生动。金代丝织是在宋代北方丝织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沿宋制设立少府监、文绣监,掌管绣造宫廷御用的服饰,织染署掌管织□染色。

山西省大同市西金代阎德源墓出土的24件丝织品,系以罗为主,有花素两种。鹤氅、黄褐色罗地、鹤云的绣工精细,针法熟练,风格典雅,堪称金代刺绣工艺的精品。传统的西夏织绣是毛纺业,产品有氆氇、毛褐、毡、毯及驼毛布等,除了满足本地需要外,还向外输出。皇家设丝绢院,由汉族工匠织□。西夏献王墓出土的茂花闪色锦,色调层次丰富,绚丽多采,反映了西夏丝织业的发展水平。回纥定居新疆、河西之后,建立了自己的丝织,产品以缂丝、捻金线与织金锦为主。新疆阿拉尔出土的灵鹫窝锦袍是纬显花的斜纹纬锦,经纬线均不加捻,反映了回纥丝织物的某些特点。

宋朝工艺美术-金属工艺

南宋八卦纹银杯宋代的金属工艺是在唐五代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已排除了来自波斯萨珊王朝的异国情调,适应城市平民生活的需要,制造了大量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金属器皿。

宋代金银器已非常发达。皇家所用的金银皿由少府鉴、文思院掌造。据记载都城汴梁已有金银铺,南宋朝廷及王公贵族对金银器的需求有增无减。从记载及考古发掘来看,宋代金银制品多为酒器、茶具和装饰品。1959年,在四川德阳出土了大量宋代银器,除茶酒器具外,还有许多日用器皿。其中一只银盒上刻有双孔雀,外饰缠枝花,精美可爱。南京幕府山北宋中期墓中出土的鸡心形金饰,集镂空、錾刻、掐丝等技艺于一器,说明北宋江宁(今南京)金银制品作工精细,技艺高超。衢州(今浙江省境内)南宋咸淳十年(1274)史绳祖夫妇墓出土的八角形银杯、八卦纹银杯、银梅瓶、银丝盒等都是南宋银器的崭新造型。四川德阳出土的理宗淳□九年(1249)孝泉镇银铺打造的银梅瓶、□形器、执壶、尊、托杯、壶、刻花盒等器形,锤□工整,比例协调,有着恬静舒畅的特点,反映了南宋城镇金银器普遍发展的趋势。

宋代铜器继唐局铸和南唐官铸,又有了一定的发展。日用器皿大量增加,主要有铫、瓶、熨斗、火锹、火筋、火夹、沙锣、匙筋、香炉、帘钩及杯、盘、壶、罐、盒、炉等。造型大都简洁洗练,注重实用性,部分器物的造型与瓷器相似,可能为相互影响的结果。另外,佛像、祭器、乐器等也有一定的生产。

宋代铜器工艺中重要的有仿古铜器和铜镜两类:①仿古铜器,在宋代主要充作礼乐和祭祀之器,北宋末年曾大量生产,其器物铸造精工,忠于原器,造型敦朴古雅,对后世仿古器的生产有一定影响。②铜镜,因需求量大而大量生产,成为铜器行业中的主要产品。宋代铜镜注重实用,不崇华侈,器体轻薄,装饰简洁,形状仍以圆形为主,亦有方形、亚字形、弧形、菱形、四方圆角式、菱角形及带柄等多种形式。背面多铸有花鸟、虫鱼、走兽、人物、故事、佛道、山水、楼阁、船舶、祥瑞、四灵、十二生肖、八卦、星象、摩竭、铭抨等图案纹饰,亦有光素无纹者。图案处理常采取隐起、阳线并用,以线的韵律、节奏来增强纹饰的起伏与重量,克服了因体薄而造成的轻浮单调的感觉。其中的动植物图案,形象准确,姿态生动,构图丰富多变。山水人物图案的构图处理富有绘画效果。宋代铜镜多产于湖州、临安(在今浙江省)、饶州、吉州、抚州(在今江西省)、成都(今四川省)等地。

辽代的金属工艺,既受波斯萨珊王朝的影响,又继承了唐代的传统,并根据本民族的生活习性而创造了富有特征的金属工艺。如鸡心壶、八角铜镜及鎏金凤冠等。金代的金银器出土甚少,铜镜有四手观音双面镜、观音纹阳燧镜、双兽连珠镜、莲花八乳镜、双鱼镜等。西夏对金属工艺比较重视,设有专门机构掌管,西夏王陵出土有金银器残件以及鎏金铜卧牛等。

在金属工艺发达的基础上,金银工艺也随之发展,在部分铜铁器物上按图案阴槽,填以金、银、丝、块、圈、点等,构成优美的装饰,与原器质地相映成辉,光彩闪烁。

宋朝工艺美术-漆器工艺

宋代漆器漆器的生产在宋代已很普遍。其漆器多为日用器皿,从考古发掘和传世作品来看,其品种主要有碗、盘、盒、奁、钵、托、筒、几、盆、盂、勺、笔床、纸镇、画轴、扇柄等。其器形式样也丰富多变,同种类型的漆器各有多种不同的式样。如盘就有圆、方、腰样、四角、八角、绦角环样、四角牡丹状等形状。其胎质有木胎和木胎糊两种。

宋代漆器品种有:①金漆,分戗金和描金。前者是在朱色或黑色的漆器上用特制的工具戗刻图案的阴纹,后再填以金粉或银粉;后者则是直接用笔在漆器上描绘图案。如江苏武进林前宋墓出土的人物花卉奁,在盖面戗刻两高髻妇人挽臂漫步园中,立面戗刻折枝花卉;浙江瑞安慧光塔出土的描金雕漆盒,其中在盒中心用描金绘出人物、波涛、火焰、散花等图案纹样。②犀皮,又称虎皮漆、波罗漆等。系在涂有凹凸不平的稠厚色漆的器物上,以各种对比鲜明的色彩分层涂漆,形成色层丰富的漆层,最后用磨炭打磨,因漆层高低不同,故打磨后显出各种不同的斑纹。③螺钿,在器物表面上镶嵌以各色螺片使器物具有典雅美的艺术效果。如江苏苏州瑞光寺塔出土的螺钿漆器,通体(黑漆)嵌以较厚的螺钿花卉。④雕漆,因其漆层颜色的不同,而分剔红、剔黄、剔绿、剔黑等。另外又将红黑色漆相间涂漆,雕刻花纹者称剔犀,或称乌间朱线。雕漆以江苏镇江金坛宋墓出土的团扇柄,与现藏日本的剔黑圆漆盒为代表。

辽代漆器分木胎和卷木糊□胎两种,有黑光、朱红、酱红等色的素漆碗、盘、盆、勺、钵、奁、梳、枕等。金代漆器继北宋漆业有所发展。山西大同金墓出土的剔犀奁,通身剔香草纹,平凸刻纹委婉回转,阴沟显出朱漆两层,属乌间朱漆类型,是迄今所见宋金时期最大的剔犀漆器。奁内有彩漆碗1件,在褐漆地上绘白梅朱枝、黄蝶、绿竹等,笔法娴熟,具有没骨画法的韵致,亦属罕见。

宋朝工艺美术-玉石工艺

宋代玉器直承五代风格,进一步市俗化宋代皇家用玉不减唐代。宝玺、冠服、玉辂、鞍具、刀剑等的饰件、祭祀等均使用玉器,多由文思院、修内司玉作负责碾。王公大臣和富豪商绅也都使用并收藏玉器,因而促使了玉器业的发达。当时临安已开设“七宝社”,出售玉带、玉碗、玉花瓶、玉束带、玉劝盘、玉轸芝、玉绦环等。玉器的使用范围和功能较之前代已有很大扩大。

宋代玉器的器形、图案等花样品种甚丰。人物、花鸟、走兽等器物,形神俱存,栩栩如生,富有生活情趣。其加工手段如隐起、起突的线面处理,极为熟练,同时又根据玉料色泽的纹理、形状不同,而因循雕出各种相应的物象,着名者有玉雕子母猫、甘黄玉葵花杯等。

辽代玉器一部分是购买或掠夺而来,另一部分是反映本民族意识的自制玉器,具有一定的民族特征。金代玉器多用于礼制、祭祀和皇家贵族,平民禁止用玉。其玉器在与汉族逐步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了富有女真族生活特征的春水玉和秋山玉。

宋、辽、金玉器擅用镂空作工,玲珑剔透,纤巧秀丽。形象处理,起伏自然,转折合度,简洁准确,形神兼备。所表现的人物、故实、祥瑞、山水、禽兽、花草等题材,背景较为复杂,构图多取三远法,类似绘画,对象的前后主次及形神的巧妙处理,均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宋金的铭刻玉器有经文和诗词两种,所刻字小如芝麻粒,双勾细如丝发,是微型铭刻玉器的典型代表。

宋朝工艺美术-文房四宝工艺

宋代印刷用纸大致有竹纸和皮纸两类包括以笔、墨、纸、砚为主的书画工具、材料及笔山、笔架、笔筒、墨床、水盂、勺、镇尺、盒等附属性器具。大约从汉代起,文房用具就受到皇家与文人的喜爱,制作中施加了一定的装饰,促使其发展成为一种特殊的工艺美术品,至宋代随着文学艺术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宋代毛笔仍以安徽宣城为中心产地,其笔以秋季紫毫为上,亦称宣毫。制笔名家有陈氏和诸葛氏。另外,歙州、新安、黟州(均在今安徽省)等地也出现了制笔名匠。墨的产地仍以歙州为最。由于采用松烟、油烟制墨,提高了质量。张遇于熙宁、元丰年间,创用油烟制墨之法,以油烟入脑、麝、金箔等制成龙香剂贡御墨;潘谷是元□时的制墨名家。他们制的墨以其上乘的质量和多变的形状、纹饰享誉于世,深受当时文人学士的欢迎。较之前代,宋墨形制增多,装饰素雅,古色古香。

宋代造纸工艺有了显着提高,竹纸已名冠天下,优质宽幅的皮料纸也已出现,产量增加。对纸的再加工在当时尤为盛行,成为宋代造纸业的一大特征。四川谢公笺与唐代薛笺齐名,共有红、黄、青、绿等10色,亦称十样蛮笺。砑花纸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山林、林木、折枝花果、狮凤、鱼虫、寿星、八仙、钟鼎文等图案。此时还有仿唐的薛涛笺和仿南唐的澄心堂纸等名纸。另外,金粟山藏经纸,系桑皮纸,以其内外皆腊,表面光莹,专用于印制大藏经而知名。宋砚仍以端、歙为两大名砚,也有铜、铁、陶、瓷、澄泥、古砖瓦制成的砚。而各地就地取材制成砚,也不乏佳品,如红丝石砚、紫金石砚等。另外,其他文具也随着文房四宝的发展,也在产量、质量、形制、装饰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为宋代文学艺术的全面繁荣和取得高度成就,提供必不可少的器具材料。

宋朝工艺美术-其他工艺

宋代玻璃器宋代与阿拉伯各国有着密切的经济和文化往来,从阿拉伯地区输入了大量的玻璃器,多为皇家贵族达官豪商所收贮使用。受其影响,宋代玻璃器业也有一定的进展。但因在生产上仍沿袭传统配方,就地取材,因而妨碍了玻璃工艺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宋代自制玻璃器的产量很大,产地较广,品种较多,主要有缸、瓶、盆、葫芦、葡萄、灯、鸟形、钏杵、耳环、簪、珠等。经化验表明,多数属高铅玻璃。玻璃器的成型工艺有两种:①实心玻璃器,有珠、簪、坠等,其中玻璃珠的形制和色彩最为丰富,以单色珠为主,亦有少量变色珠,如蓝地孔雀蓝点珠等。②空心玻璃器以瓶为主。

宋、辽、金自制玻璃器,器形往往雷同,可能为同一地所产,后销往各处。此时大理国玻璃器仅见各色不同形式的珠子。回纥自制玻璃器产于新疆若羌瓦石峡,其烧造工艺可能受到中亚玻璃工艺的影响。

另外,宋代牙角竹木工艺也很发达。象牙、犀角系珍贵材料,一向从海外输入。皇家用于制作象辂、牙签、带板、印章及书画轴头等,作工颇精良考究。传世作品有犀角花盆。竹雕以南方为主。高宗时詹成擅用竹片刻宫室、人物、花鸟等图案,纤毫俱备,极为工细。西夏8号帝陵出土有雕有庭院、山峦、树木、花卉人物的竹片,颇富绘画趣味。竹编、藤作也较普遍,出现了许多地方名产。如扬州莞席、袁州竹鞋、泉州白藤箱等。家具工艺因生活习惯的改变,而获得极大的提高和变化。人们由唐以前的席地而坐,已发展为此时垂足而坐。因此使桌椅几案等家具有了巨大的发展。皇家家具工精料良,装饰精致,比例和谐,茶肆酒楼、医丞布店及一般民用家具,则单纯朴实,注重实用,不作过多的华饰。开明式家具之先河。

从总体来看,宋代工艺美术较之唐代的华丽繁缛,显得质朴清新大方。部分器物在注意实用性的同时,重视器物的形式美,用料考究、作工精良,而又不失其新质朴的时代特征。

④ 宋代的彩印方法是什么

经过隋唐的发展,至宋代,纺织品服饰质料印染技术又达到了新的高度,有凸版印花彩绘和镂空版印花彩绘,使颜料印花工艺日臻完善?与此同时,夹缬与蜡染工艺技术也有新的发展?

宋代是我国手工刺绣臻至高峰的时期,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数量均属空前,特别是在它开创纯审美的艺术绣方面,更是独树一帜?

宋代彩印方法之一就是凸版印花?这种印花是在木模或钢模的表面刻出花纹,然后蘸取色浆盖印到织物上的一种古老的印花方法?

模版采用木质的称为木版模型印花?模版上呈阳纹的称凸版印花或凸纹型版颜料印花?

在版面凸起部分涂刷色浆,在已精练和平挺处理的平摊织物上,对准花位,经押印方式施压于织物,就能印得型版所雕之纹样?或将棉织物蒙于版面,就其凸纹处砑光,然后在砑光处涂刷五彩色浆,可以印出各种色彩的印花织物?

这种印花彩绘工艺主要运用于镶在服饰花边条饰上的纹饰,大多采用多种花谱,印绘相结合组成各种花纹图案?它代替了传统手工描绘方法,大大提高了服饰质料生产效率?

已经出土的宋代织衣中,有几件的襟边和袖边运用了凸版印花彩绘工艺技术?

如:球路印金罗襟杂宝纹绮衫,襟边宽6厘米,上有凸版泥金直印的球路印金图案;印金折枝药纹罗衫,襟边宽6厘米,在其上有两套金色花纹,其一为凸版泥金直印的杂宝花纹?

罗襟长安竹纹纱衫,襟边宽4.8厘米,上有凸版泥金直印的图案?这几件服饰的襟边以素色为主,袖缘有彩绘技术的应用?

宋代在服饰花边常运用这一技术?如:在袍的对襟花边里,有印花彩绘百菊花边?印花彩绘鸾凤花边;在单衣?夹衣的对襟花边里,有印花彩绘芙蓉人物花边?印花彩绘山茶花边?

在裙缘的花边里,有印花彩绘飞鹤彩云花边等?在单条花边里,有印花彩绘蝶恋璎珞花边?印花彩绘牡丹凤凰花边等?

镂空版印花彩绘是在平整光洁的硬质木板或硬纸板上,镂雕花纹,然后将花版置于坯料之上,于镂空部分涂刷色浆,移去花版后呈现出所需花纹?印花所用的颜料,用黏合剂调配?

镂空版印花彩绘方法有4种工艺,即植物染料印花?涂料印花?胶印描金印花和洒金印花?其中描金和印金是前所未有的印花工艺,前者是将镂空版纹饰涂上色胶,在织物上印出花纹,配以描金勾边,印花效果更佳?

后者则是将镂空花版上涂上有色彩的胶粘剂印到织物上,待色胶未干时在纹样上洒以金粉,干后抖去多余金粉而成,它和凸版花纹相比,花纹线条较粗犷,色彩较浓,有较强的立体感?

宋代的缂丝以缂丝工艺家朱克柔的《莲圹乳鸭图》最为精美,是闻名中外的传世珍品?

在江西省南宋周氏墓出土的服饰中,有6件服饰采用了该项印花彩绘工艺技术?其中印花折枝花纹纱裙最具风格特点,其裙面上印有较完整的花纹,分蓝绿色?灰白色及浅淡灰白色3套色,并以镂空版直接印成?

尤其是蓝绿色印制效果最佳,色浆的渗透附着绝佳,呈现出两面印花的良好效果?

周氏墓还有出土的印花绢裙?印金罗襟折枝花纹罗衫?樗蒲印金折枝花纹绫裙?印花襟驼色罗衫?印花罗裙等?

此外,在福州南宋墓出土的镶有绚丽夺目的花边服饰类衣袍中,狮子戏彩球纹样花边是应用镂空版印花与彩绘等工艺的印花制品?

它先用色浆和镂空版印出主要纹样作为轮廓,紧接着在轮廓中依次分别用颜料进行彩绘,使花边的纹样既有固定花位,又有接版循环,从而提高了印制效果,大大丰富了服饰花边纹样的设计风格?

凸版印花彩绘工艺镶在服饰花边条饰上的纹饰

⑤ 宋朝的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
造纸术:造纸是一项重要的化学工艺,纸的发明是中国在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上所做出的一项十分宝贵的贡献,是中国化学史上的一项重大的成就。

在纸还未发明之前,甲骨、竹简和绢帛是古代用来供书写、记载的材料。但由于西汉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甲骨和竹简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从而促使了书写工具的改进。当时人们已开始应用小块的丝绵制成的纸,由于古汉时的纸张是由麻缕和丝绵,加上制法粗糙,所以纸张的质量不太好。而麻缕和丝绵都有其本身的作用,如要把它们用作造纸的原料,就必然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而难以得到迅速的发展,来满足文化生活上对纸张的要求。

在新的客观形势要求下,东汉蔡伦的出现为造纸术带来新突破,在《东汉观记》卷二上记载:“蔡伦,有才学,尽忠重慎,每次休沐,闭门以绝宾客,曝体田野。典作尚方,造意用树皮及敝布、鱼网作纸。元兴元年奏上,帝善其能,自是莫不用,天下咸称蔡侯纸”。从以上看来,蔡伦是用树皮、破布、鱼网造纸的。虽然在蔡伦之前也有纸的存在,但是原料本身就有很大的局限,而蔡伦对新原料的发现,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破布、破鱼网早已结束了它们本身的任务,成了废物而又用作做原料,对造纸工业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 大约在公元600年前后的隋朝,人们从刻印章中得到启发,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雕版印刷是在一定厚度的平滑的木板上,粘贴上抄写工整的书稿,薄而近乎透明的稿纸正面和木板相贴,字就成了反体,笔划清晰可辨。雕刻工人用刻刀把版面没有字迹的部分削去,就成了字体凸出的阳文,和字体凹入的碑石阴文截然不同。印刷的时候,在凸起的字体上涂上墨汁,然后把纸覆在它的上面,轻轻拂拭纸背,字迹就留在纸上了。到了宋朝,雕版印刷事业发展到全盛时期。雕版印刷对文化的传播起了重大作用,但是也存在明显缺点。第一,刻版费时费工费料,第二,大批书版存放不便,第三,有错字不容易更正。

北宋平民发明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改进雕版印刷这些缺点。毕升是北宋中期的一个普通平民知识分子,当时人称布衣。他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制成了胶泥活字,实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大约200年后,这一技术传到其他国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起到推动作用。

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火药,顾名思义就是(着火的药)。它的起源与炼丹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古代炼丹士在炼丹时无意中配制出来。

它是硫黄,硝石,炭的混合物,而前两项在汉代成书的中国第一部药物学典籍(神农本草经)里都被列为重要的药材。就是火药本身也被归入药类,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说,火药能治疮癣,杀虫,辟湿气和瘟疫。火药的发明是人们长期炼丹制药实践结果,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唐朝末年,火药已被用于军事。到了宋代,战争接连不断,促进火药武器的加速发展。北宋政府建立了火药作坊,先后制造了火药箭,火炮等以燃烧性能为主的武器和(霹雳炮),(震天雷)等爆炸性较强的武器。南宋在1259年造出了以巨竹为筒,内装火药的(突火枪)。到了元代又出现铜铸火统,称为(铜将军)。这些都是以火药的爆炸为推动力的武器,在战争中显示了前所未有威力。

在12、13世纪,火药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到希腊和欧洲乃至世界各地。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对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美法各国直到十四世纪中叶,才有应用火药和火器的记载。

指南针:春秋时期,中国劳动人民就在采矿、冶炼中,逐渐认识了磁石。到战国时期,就有人用磁石做成器具来判定方向,当时叫“司南”,它是在一个无沿的方盘上放置一只水勺似的磁石,水勺的柄端向南指。到北宋后期(公元11世纪),中国人民创造了人工磁铁,此后又创制了“指南鱼”,把用磁钢片制成的“鱼”放在水面上,以此指示方向。后来经过反复研究改进,又把磁钢片改成细小的磁钢针,并使它的尖端成磁北极,末端成为磁南极,这就成了指南针。北宋时期,人们创造了适用于航海的指南针,把航海事业推向了新的时代。这一时期,中国的造船技术在世界上也最为先进。到了14世纪初,指南针才由中国传到欧洲。

⑥ 宋代漆器发明了哪些创新技术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密陀僧兑制生漆的基础上,宋代发明了推光漆精制技术和器物的髹涂抛光技术。这两个关键技术的创新,把漆的装饰功能推向了两极。一方面把漆质的剔透晶莹发挥到了极致;另一方面也把漆的黑色运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审美高度,促进了宋代素髹工艺和雕漆工艺的兴盛。宋代漆工艺以质朴的造型取胜,最能体现宋代时期特点的是一色漆器。一色漆指的是器物通体髹一种颜色的漆器。有的表里异色,或表里同色、底足异色,也归为一色漆。

由于一色漆器没有任何装饰和花纹,质朴无华,又称其为“光素漆”。宋代的一色漆器以黑色为主,兼有红色、褐色、赭色和黄色等。宋一色漆的器形有饮食用具中的盘、碗、碟、盒、钵、罐、勺、盆、渣斗等,茶具中的盏托,梳妆用具中的奁、粉盒、梳子,文具中的笔筒、镇纸、画轴,家具中的几,还有瓶、棒、剑等。花瓣形碗、盘以及各种造型的盒是这个时期的流行器形。碗、盘大都与同时期的瓷器造型相同。

宋代漆器工艺最具特色的是胎骨用圈叠胎制作。圈叠胎是用上好的木料裁剪成条,细长而规整,然后用热水回软,逐圈从小到大叠置而成,粘接、干燥后修去梯形的棱角,做出各种造型。

这种工艺是在战国时期出现的椿木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融合了木胎与夹纻胎工艺,是一种将木胎做好后外表裱以麻布并进行髹漆的制胎方法,具有更优越的使用性能。

多条薄木片的层层圈叠有利于克服木材的各向异性,也易于塑造出各类器型,而麻布、漆灰的裱衬作用则使得胎体更加轻薄,坚固耐用。

湖北省监利唐墓中的圈胎漆器,是我国发现的时期最早的这类制品,而在全国各地宋墓发现的众多漆器上,都可以看到这种圈制工艺制胎新法的普遍应用。

宋代的漆艺比较有代表性的还有描金堆漆、螺钿、戗金、雕漆等。嵌螺钿是宋代漆器的重要品种。宋代的螺钿跟前代比更薄且精细,在薄薄的螺钿上刻出精巧的花纹。

宣和中访问过朝鲜的徐兢,在所着《奉使高丽图经》中记载了当时受我国影响的高丽螺钿器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13、14世纪朝鲜制的螺钿箱和唐草纹圆盒等,花纹枝梗都用铜丝来嵌制,和明初《格古要论•螺钿》条中所说的“宋朝内府中物及旧者俱是坚漆,或有嵌铜丝者甚佳”正合。铜丝的使用足以说明宋代的螺钿技法传到了朝鲜。

南宋临安,螺钿更为流行,《西湖老人繁胜录》讲到螺钿交椅、螺钿投鼓、螺钿鼓架、螺钿玩物等,说明南宋时已用螺钿来做多种器物用具了。

宋代的描金堆漆,上承于唐代。其中瑞安慧光塔内发现的三件经函,除了采用单纯描金工艺,还在四壁周围及转角处采用了堆漆工艺。此外,瑞光寺塔舍利宝幢的须弥座上也使用了堆漆做法。

所谓戗金,是在朱色或黑色漆地上,用针尖或刀锋镂划出纤细花纹,花纹内填漆,然后将金箔或银箔粘贴上去,经过打磨处理,形成金色或银色的花纹。

江苏武进发现的宋戗金漆器,为人们认识宋代戗金漆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戗金仕女图奁、出游图长方盒、柳塘图长方盒,技艺之娴熟,刻画之精细,均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是宋代戗金漆器的代表作,也代表了宋代漆器制作的最高水平。

尤其是这三件作品都有铭文,注明了制作时间、地点和工匠姓名,也证明了宋代戗金漆器的主要制作地在浙江温州。

宋代戗金漆器已在3方面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其一,在画面构图上疏密有致,突出所要表现的主题。其二,在戗金工艺上采用细钩纤皴技法,物象细构之间一一划刷丝,用较粗的线条表现物象的轮廓,

用细线、细点表现物象的细部和层次,具有写实风格;其三,在艺术效果方面,无论是表现人物,还是表现花卉,已达到戗划与绘图浑然一体的效果。

雕漆的兴起是宋代漆器发展的一个突出成就。雕漆是在已做好的木胎上层层髹漆,待达到一定厚度时再按所需图案雕刻出花纹,具有层次分明、主题突出的浮雕效果。

因所雕漆色的不同,雕漆又分为剔红、剔黄、剔彩、剔绿、剔黑、剔犀等若干品种。雕漆的出现虽然比较晚,但却后来居上,成为漆器的主要品种。

宋代雕漆主要有剔黑、剔红和剔犀3种。剔者,雕也。剔黑,即雕黑漆。在日本发现数件传世宋代剔黑漆器,比较典型的是珍贵的宋代剔黑婴戏图盘和醉翁亭图朱锦地剔黑盘。两盘的刀法相同,花纹凸起不高,与漆层肥厚的元代雕漆异趣,均为南宋时的雕漆。

剔黑婴戏图盘高4.5厘米,径31.2厘米,为圆形浅盘,可能是果盘。夹纻胎,表层黝黑而微呈褐色,此下有薄朱漆层,最下为暗黄色地。

盘正、背两面刻花卉纹边,正面中心刻楼阁3重,前为庭院,庭院以曲槛围匝,左为池塘,右为花圃。三重飞檐门楼前后掩映,在浓密的树荫遮掩下,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趣;飞檐门楼前为一曲槛围绕的庭院,10个孩童或卧或站,或驻足或奔跑,游戏耍闹,气氛热烈;曲槛外水流波动,池塘中鲤鱼游动。

楼阁左右,实以繁茂花树,树梢上一轮圆月挂在天空,轮中丹桂、玉兔清晰可见,可见所描绘的乃是中秋夜景。盘侧壁为缠枝花叶图,两组图案被两条同心圆圈纹隔开。

宋代雕漆,主要是剔犀。剔犀也是雕漆的一种,与剔黑、剔红所不同的是它的装饰手法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剔犀工艺的做法是用两种或三种色漆,先在胎骨上用一种色漆刷若干道,积成一个色层,再换一色漆刷若干道。

有规律地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色层达到一定厚度,再用刀雕刻出云纹、回纹、卷草纹等,在刀口的断面显露出不同的色层。因此,剔犀能够取得比纯色雕漆更富于变化的装饰艺术效果。

剔犀虽然属于雕漆范畴,但这种工艺只是以雕刻线条简练、流畅大方的云纹、回纹等为主,并不雕刻山水人物、花鸟鱼虫等。

在宋代,还出现了器表连续髹两种色漆和推光髹漆工艺。在唐代及其以前的漆器的表面除彩绘外,要么髹成红色、棕红、暗红等,要么髹成黑色、褐色、棕褐等。

在湖北省武汉十里铺北宋墓发现的漆器,表面连续髹红、黑两种色漆,锃亮如镜,几乎看不到疵点,说明当时已采用从粗磨、细磨到沾水或油打磨等多道磨制工序,显示出高超的推光工艺水平。

在漆器生产方式上,宋代不仅官方专设机构管理漆器生产,而且民间漆器作坊日渐兴盛,遍及各地。私营漆工坊与官营漆器制造作坊的赏赐和调拨体系形成鲜明对照,成为驱动我国古代髹漆工艺向多样化方向持续发展的两个不可缺少的车轮之一。

北宋首都汴梁、南宋首都临安等地,都是漆器生产的集中之地,宋元时期的嘉兴、温州、江宁等地也是其着名产地。当时的“浙漆”号称“天下第一”,其中温州漆器最负盛名,所产漆器远销到常州、武汉、淮安等地。

由于漆器工坊生产规模日益扩大,出于市场竞争的需要,漆器产品还往往题刻年款、产地、店铺名或制作工匠姓名,商品化特色更加浓厚。各种专业性的漆行和店铺应运而生,在大城市中设有分工很细的“行”、“铺”。

南宋的临安,不仅有着名的“漆作”、“戚家犀皮铺”、“游家漆铺”、“温州漆铺”等,还有以漆器命名的地名,如着名的“李官人双行解毒丸”就设在“漆器墙下”。《宋史•食货志》记载:

西夏至景德四年于保安军置榷场,以香药、瓷、漆器、姜、桂等物易蜜、蜡、麝脐、毛褐等。非官市者,听与民交易。入贡之京者,纵其为市。

可见漆器已作为商品在民间普遍使用。宋代漆器生产主要在南方,并形成了温州、杭州等漆器制作中心,发现有大量宋代漆器。如浙江省瑞安县仙岩北宋慧光塔中,发现一批写经、刻经、舍利函等重要漆器。

如慧光寺塔发现的北宋描金堆漆经函,有内外套盒的经函一套。外函长40厘米,宽18厘米,高16.5厘米;内函长33.8厘米,宽11厘米,高11.5厘米,外函木胎,盝顶,下有须弥座,通体髹棕色漆,漆堆出供养菩萨、神兽、飞仙、花卉等,并嵌小珍珠。在漆地上用金笔描绘飞天、花鸟、鼓,琶、排箫等乐器,线描精细,堆漆工艺高超。

此函反映了北宋早期髹漆工艺水平,据建塔施主题记,知此函为永嘉严士元所舍,函底有金书一行,已模糊不清,仅“大宋庆历二年”等字依稀可辨。此函当为温州制品。

描金堆漆经函内函木胎,通体髹朱漆,除函底外,均工笔描金。顶部绘双凤纹围花3个,四壁绘六瓣形鸟纹8围,花卉为地。下部须弥座上设壶门,壶门内饰嫩芽形装饰,以十字形叶片为地。由于内函放置在外函内,保存完好。

此函制作年代有据,为北宋庆历年间早期制品,是一件北宋早期描金漆器的实例,乃北宋漆器中之珍贵品。

⑦ 宋朝在建筑材料、技术和艺术等方面有什么卓越成就

在建筑材料方面,由于宋朝砖的生产比唐代增加,因而有不少城市用砖砌城墙,城内道路也铺砌砖面,同时全国各地建造了很多规模巨大的砖塔,墓葬也多用砖砌造。宋朝的琉璃砖瓦,除了《营造法式》关于烧制方法有详尽的规定以外,实物方面还留下一座辉煌的范例,就是1041~1048年建造的北宋首都东京(今开封)佑国寺的琉璃塔。这座塔不仅显示玻璃瓦生产技术的提高。而且显示了以构件的标准化和镶嵌方法所取得的艺术效果,这是宋朝在建筑材料、技术和艺术等方面的—个卓越成就。

⑧ 三国至两宋时期的工艺是怎样的呢

1.陶器

①低温釉陶

由于瓷器的逐步普及,制陶业呈明显的衰败景象。日用器皿大大减少,陶制明器仍十分流行,但质量已大不如汉代。这一时期在江南流行一种塑有楼阁人物的陶罐。在北方地区,低温釉陶器已具有较高水平,品种逐渐增多,并出现了多色釉,为后来的唐三彩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的陶塑艺术以北朝的为最美,它在继承汉代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又吸收了佛教艺术养分,注意神态的刻画,形式也丰富多样。种类有文武官员、男女侍俑、伎乐俑、驼、马和镇墓兽等。

②唐三彩

在汉代以来低温釉陶的基础上,唐代出现了着名的“三彩”陶器。唐三彩以白色粘土为原料,用含有铜、铁、锰、钴等元素的矿物作釉料的着色剂,最后形成斑驳不一的美丽彩釉。唐三彩以黄、绿、白、赭为主,蓝、黑色甚少,但极名贵。其中以黄、绿、白三色最常见。

唐三彩制品分为器皿和俑两大类。器皿主要用于生活用具,俑主要作装饰,包罗万象,是唐手工业中品种最丰富的。

唐代盛行厚葬,三彩明器便应运而生,而且发展速度很快,开元时达到高峰。其中最有吸引力的属骆驼和马,用马陪葬的较多。三彩马体态健美,强壮有力,姿态惟妙惟肖。西安唐墓中出土的两件骆驼载乐俑是三彩骆驼中的珍品,体现了唐代统一繁荣的盛世景象。

唐三彩在丝绸之路沿线和海上交通线上的许多地区都有出土,这足以证明它在当时的中外文化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2.高度发达的瓷器

①发展中的魏晋瓷器

魏晋时期,成熟瓷器发展很快,北方还烧制出了白瓷器。

南方由于战乱较少,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瓷器制造业得以迅速发展。作为瓷器的重要发源地和主要产区之一的浙江的烧瓷业十分兴盛,同时,江苏的制瓷业也发展迅速。太湖的宜兴在东吴、西晋时便烧制出具有一定质量的青瓷器。西晋统一后,制瓷业迅速普及,并在南朝初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制陶区域。

南方瓷器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日常生活用具,其中圆形器都是拉坯成形,胎壁厚薄一致,造型规整。在西晋时还流行将瓷器塑成动物形象;另一类是专供随葬的明器,东晋以后逐渐减少。

瓷器的原料都采用当地瓷土,加工精细,胎多呈灰色,坚硬致密。其中浙江金华一带的瓷窑中,出现了施釉前先在胎体外表刷一层化妆土的作法。化妆土制瓷法在东晋时得以普及,这对扩大原料范围和烧瓷区域提高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一时期釉层均匀,多呈豆青和淡青色,少量的为深灰和黑色,光泽好。装饰技法有刻、画、模印、贴花、堆塑、镂孔等,内容十分丰富。但在东晋、南朝时较多地使用了褐色点彩的装饰技法,同时,受佛教艺术影响,刻画或浅浮雕式的莲花纹逐渐流行起来。这时窑炉和烧制技术较东汉后期有了明显的改进,从而彻底摆脱了瓷器的原始性。

北方战乱频繁,社会经济遭到破坏,因此瓷器手工业兴起较晚。其中从北魏延兴四年至太和八年(公元474~484年)的司马金龙夫妇墓出土的一件青瓷唾盂是这一时期的精品。到东魏、北齐时期,北方制瓷业开始发达。

南北朝时期,北方出现了白瓷。范粹墓中首次发现了北朝时期的白瓷,造型与北方同期的青瓷大体一致。胎呈白色,较细腻,烧成温度一般较高,施乳白色釉,光泽很好。虽然此时白瓷仍处于初创阶段,但它预示着瓷器手工业进入了全新时期。

②全面发展的隋唐五代瓷器

隋唐五代时期,瓷器手工业进入全面发展时期。瓷器生产区域不断扩大,除原有的地点外,湖南长沙望城、江西景德镇、河南巩县、河北曲阳等地也开始烧瓷;以前的上虞窑、湘阴窑等相继进入盛期,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越窑、岳州窑、婺州窑、寿州窑、洪州窑和邢窑等各具特色的名窑。

这一时期瓷器的质量显着提高,工匠们进一步掌握了原料的性能,使烧出的青瓷晶莹光亮,黑瓷深沉光润,白瓷也迅速发展,从而形成南方以烧青瓷、北方以烧白瓷为主的“南青北白”的格局。

青瓷器是这个时期的大宗产品,主要产地在南方,北方亦有生产,但风格迥异。在众多青瓷窑中,浙江越窑烧制质量最好,代表了当时青瓷生产的最高水平。其他各窑也不乏精品,如唐早期的长沙窑,大胆采用在釉下以褐、绿色绘画花纹的方法,为青瓷生产开辟了一条新路。

白瓷是这时北方生产的主要品种,最有名的首推河北的邢窑。邢窑以烧制白瓷为主,器类较多,造型朴实无华,有粗、细白瓷之分。除邢窑外,河南巩窑也很有名。

与此同时,还有绞胎瓷器问世。绞胎瓷器是将白、褐两种颜色的瓷泥相互混合在一起,然后拉坯成形。这样瓷胎上便出现白、褐相间的纹理,再施以透明釉,入窑焙烧,便成了绞胎瓷器。

③高度发展的宋代瓷器

宋代的瓷器工艺高度发展,“宋瓷”成为闻名世界的工艺品之一。它不仅品种齐全,而且名窑遍及全国各地。宋朝为掌握着名窑场而为皇族贵戚专制高级瓷器,建立了官窑,由此形成宋瓷中民窑和官窑的不同风格。宋瓷品种从釉彩上可以概括为青、白、黑、彩四种类型。每种类型又因产地不同而呈现千姿百态的风貌。着名的窑场有汝窑、定窑、钧窑、龙泉窑、耀州窑、磁州窑、吉州窑、建窑、景德镇窑等。宋代工匠已掌握了多种烧造技术和装饰技法,如建窑以烧黑釉瓷闻名于世,烧出的器物的釉色变化非常丰富,常显现“银星斑”、“兔毫斑”、“鹧鸪斑”、“玳瑁斑”等美丽斑纹。景德镇窑工在透明釉中加少许铁,烧成着名的“影青器”。此时,中国瓷器制造方法传播到东、西各国,对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3.蜀锦、宋锦交相辉映

从三国到两晋,四川的织锦业非常发达,居全国领先地位,当时成都织造的经线起花的彩锦色泽美丽、花纹新颖,织造技术已达到成熟的地步,被誉为“蜀锦”,名扬天下,另外还出现了加金锦等新品种。南北朝时期丝织物中出现了纬线起花锦,较经线起花有很大进步,能织出比经锦更繁多的花纹和宽幅的织品。

唐代时纬锦非常流行,并且发展了经纬线互相融合起花的新技术,为中国织染工艺的进一步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唐代丝织的品种极为丰富,以缭绫、红线毯、织成锦等最为繁华。唐代纹锦以花鸟为主要的装饰题材,如联珠团窠纹、鸟会瑞草、散点小簇花、写生团花等,由于受佛教影响,新奇富丽的宝相花、莲花图案也广泛流行。

宋代最有名的锦有两种,一种是四川产的蜀锦,一种是苏、湖、杭州等产的宋锦。二者皆为精品。宋锦采用一种精密细致的“三枚斜纹地”,经线分面经和底经两重,面经用本色生丝,底经用有色熟丝,纬用多种色彩的练丝。以底经作地纹组织,面经作纬线幅长的“结接经”。这种结构继承了唐以来的纬锦织造技术,用彩纬加固结经,形成纬三重起花。宋锦的织造过程完全体现了中国本民族的风格,因而显得严谨规范。

4.玉器的繁荣

魏晋南北朝时,玉器的数量和质量急转直下,这显然是这一时期战乱不止、经济萧条的直接后果。

隋唐时期,经济空前繁荣,作为工艺美术的玉器业很快复苏并走向了一个新的高峰。随着与西域各国交往的加强,往西域一带输出的玉料激增,反过来直接刺激了玉器的生产。这时的玉器品质精良,色如羊脂,技艺精湛。种类有羽觞、飞天、杯、璜、镯、带板和哀册等。唐代玉器的花纹大量涌现出花鸟、人物、走兽的内容,流行缠枝花卉、葵花、飞天、人物。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写实能力大大提高,可谓形神兼备。这些显然与当时绘画、雕塑艺术的成熟不无关系。唐代开始出现了一种表示官位高低的玉带板和一些新饰件,具有实用价值的玉制容器增多。隋代李静训墓出土的金扣白玉盏和金镶白玉镯均制作精细,金玉相互衬托,愈显高雅富贵,可谓隋唐玉器的代表作。

北宋初年,金石学兴起,极大促进了人们对古玉的收藏和考证。随着文人花鸟画的流行,玉装饰题材成为玉器的另一特色。

青玉狮5.漆器

①东吴漆器

魏晋南北朝时,漆器业急剧衰败。这与当时长期战乱、社会动荡不安有直接关系,另一方面是因为受到瓷器业兴起的打击。1984年,安徽马鞍山市出土了一批东吴漆器,其中一件一色漆凭几,器表处理相当考究;另一件锥刻戗金黑漆盒盖,在稠密的云气纹中添加了人物和珍禽异兽图盘;还有一件黑、红、黄三色相间的犀皮耳杯。此墓中还出土了一批反映社会风情和历史故事的彩绘漆画精品,如“宫闱宴乐图盘”、“季札挂剑图盘”、“童子对棍图盘”等,图案设计精美,生活气息浓厚,写生手法不凡,增强了油彩的运用。这批珍贵的漆器弥补了该阶段漆器工艺发展的缺环。

在西晋至南北朝的300余年中,随着佛教的流行,出现了使用夹纻法制作的佛像及用氧化铅调油作画的密陀绘技法。

②繁荣的唐代漆器

漆器的主要品种在唐代已基本齐备,特别是实用漆器已十分发达。最引人注目的成就是出现了雕漆,它标志着中国漆器的发展进入一个新时代。漆器首次出现了用刀进行雕刻的手段,漆层也突破了装饰的功用,突破了历来的平髹、勾填、彩绘、镶嵌的范围,开始迈进浮雕艺术的领域,并很快形成了一支独立的门类,走向了繁荣。此外,能反映唐代髹饰工艺水平的还有堆漆、金银平脱、螺钿等。

堆漆即使用稠漆堆塑形成凸起的花纹。这一技法始于西汉,至唐已发展成为一种风格。金银平脱是唐代漆器中最豪华富丽,而且又最盛行的一种技法。唐代花纹镂刻极为精美,成为当时一种最具代表性的工艺品。另外,平脱和金属器的发展兴盛互为依托。五代时,平脱仍盛行不衰,宋代以后迅速衰落。

螺钿在唐代十分流行。它也属于平脱,但使用的原料是裁割出图像的贝壳,其上再施线雕,然后在漆面上拼镶出图案花纹。唐代风行螺钿铜镜,如洛阳出土的人物花鸟螺钿铜镜,用贝壳拼贴出人物仕女、珍禽瑞兽和山石树木,整个构图恬静祥和,一派盛唐气象。

③风格突变的宋代漆器

宋代漆器的风格发生了突变,流行一色漆,颜色以黑为贵,其次有紫、朱等色。一色漆,即通体只用一色,质朴无纹,故又名“无纹漆器”。正因为没有纹饰,往往以形取胜,宋代一色漆的造型与瓷器相似。一色漆的胎骨使用了圈叠法,这是从薄片屈木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工艺,是漆器发展史上的一项重要革新,优点是不易变形。

螺钿为宋代漆器的重要品种之一。螺钿有厚薄之分,由此形成两大类。自五代宋初上溯至西周均系厚螺钿,宋代苏州瑞光寺黑漆经函是宋初厚螺钿的代表作。薄螺钿始于北宋,已具有很高水平。宋代继承前代的堆漆传统,如浙江瑞安慧光塔北宋识文经函的外函用漆灰堆出佛像、神兽、飞鸟、花卉,并嵌以小粒珍珠。花纹外的漆地用金色绘出飞天、花鸟等图案。

宋代雕漆仅有两件可信实物,即“醉翁亭剔黑盘”和“婴戏图剔黑盘”,均藏于日本。剔犀漆器在南宋墓中亦有发现,是用两三种色漆在胎骨上有规律地轮流涂刷,待积累到一定厚度时再用刀剔刻出图案花纹,这时在刀口断面上便会显露出层层不同的色彩,达到一种奇妙的效果。

6.金银器

①金银器的繁荣时期

唐代是中国金银器生产的繁荣时期,这在器皿制造上尤为突出。唐代设立“金银作坊院”,将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集中到一块,使他们能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唐代中外交往频繁,具有悠久传统的中亚、西亚金银器也对中国金银器物的制造产生了影响。因此,唐代金银器的制造技术发展迅速。

唐代金银器大量采用锤镍技术,还出现了切削、铆、大焊、小焊、两次焊、掐丝焊等工艺。唐代金银器种类很多,主要有碗、盘、碟、杯、壶、盒、铛、炉等。器物大量采用流线、圆弧式的造形方法,显得大方、活泼。唐代金银器的纹样繁缛,许多器物采取满地装,富丽堂皇。

唐代金银器中刻有文字,据此可将其划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在早期,器物种类以碗、盘、杯、盒为主,形状不少是多棱、弯曲的,器壁较厚,纹样中的图案内容主要是歌舞、狩猎,植物纹以忍冬、葡萄为主,动物纹以飞狮、天马、独角兽、犀牛为主。在中期,总体而言,器物变化不大,纹样中鹿、鸿雁、蜂蝶、绶带乌更多。晚期的器物种类增加,器形多鎏金银盘高圈足外撇,呈喇叭状,花口器流行。纹样以折枝、团花为主,局部分单元布置,留出较多空白,盛行用细碎线刻出小花作边饰。唐代金银器前期体现出中亚、西亚的风格,中期完成了中国化过程,晚期进一步发展。前期的金银器制造中心在北方,晚期南方工艺迅速发展,并表现出与北方的不同风格。

②华丽精细的宋代金银器

宋代金银器制造业在技术上又有发展,其制作和使用范围已不局限于皇室和贵族。南京幕府山北宋墓出土的一批金银器中的心形金饰极为精致。它由两个椭圆形的金片合成,加以镂空、錾刻、掐丝手法,使器物玲珑剔透。江苏省溧阳小平桥出土的鎏银盘,盘内锤出瑞果图案,呈高浮雕效果。另一件乳钉纹鎏金银盏器的壁为夹层,外壁饰乳钉,类似青铜器。

宋代的金银器除了装饰品、生活用品之外,较多的还有银塔、舍利瓶、佛像、佛教寺院用品。

辽代的金银器皿多仿造唐代器物,但也有银鸡冠壶、金银面具等具有民族特点的器物。辽代的金银装饰品很发达,辽宁省朝阳辽墓出土的鎏银片带由数万件方形银片组成,每片以缠枝纹为地,组成了高浮雕的童子游乐图。赤峰辽墓还出土了精美的银鎏马具。西北的夏王朝的金银器工艺与两宋有密切关系,但器皿制造得较为粗糙。

7.宋观赏性刺绣发展成熟

宋朝的印染技术以蜡缬、夹缬及绞缬三种技术为主,并且兴起了多色染缬。后来又创出浆水缬和药斑布,印染工艺达到更高水平。刺绣工艺也有长足进步,唐出现了刺绣佛经,宋代的刺绣技艺更加高超。

宋代刺绣分两类:一类是仿绣书画,以供观赏用;一类是实用性刺绣,用于衣服装饰。前者作为观赏性的刺绣已臻于成熟,内容由唐时多绣装饰性绘画转向仿摹名家书画,风格注重写实,以追摹原作的笔墨线条、色彩浓淡和风采气韵为能事。

刺绣工艺以绣线丝理表现物象,除画面景象外,绣工更具美感。如传世宋绣《瑶台跨鹤图》,运用多种针法以表现不同的内容:衣服和山石用擞和针,竹叶用齐针,飘带和鹤用缠针,云彩和房屋局部轮廓及衣着局部加盘金及钉金,地板用编针,又借色绣来表现景物层次,地都染成浅棕色,天空部分加染蓝灰色。像这样灵活的技法在宋代以前是见不到的。这些刺绣工艺技法的运用都是以增强艺术效果为目的的。

8.玻璃器高度发达

在宋、辽、金时代,我国的玻璃烧造业已相当发达。玻璃器皿的广泛使用给当时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也带来了独特的装饰作用。

这一时期玻璃烧造业的发达,首先表现为烧造地区分布广泛,其次表现为玻璃器皿的种类比较多,主要有玻璃瓶、玻璃葫芦瓶、玻璃葡萄、玻璃花瓣口杯等。

这一时期的玻璃制造业还未受到阿拉伯工艺的影响,所制玻璃多属高铅玻璃,主要由铅、硝、石膏混合烧制而成。如定县塔基出土的玻璃葫芦,含铅量高达70.04%。这种玻璃的特点是“色甚光鲜,质则轻脆”,所以多用于装饰陈设。

阅读全文

与宋朝工艺技术有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交易猫代充折扣多少钱 浏览:218
大数据基因排序实际应用于哪些 浏览:960
技术工作经历怎么填 浏览:628
中铝环保生态技术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1
怎么让导出的数据不出现e 浏览:68
什么版本能收到你的信息 浏览:866
什么是碳转移碳交易 浏览:310
今日衡水市场西红柿价钱多少 浏览:532
帮人加工产品怎么入账 浏览:63
产品责任险怎么投保 浏览:577
代理记账怎么样 浏览:87
用什么地方可以查到房产信息 浏览:377
网上的兼职代理是怎么做的 浏览:319
奢侈品是怎么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 浏览:173
首套房交易多少税 浏览:797
商丘哪里有小家电批发市场 浏览:873
数据库如何计算负数 浏览:61
开车技术不行怎么考科三 浏览:950
拍产品图片摄影棚怎么调节 浏览:115
美团风控怎么检测异常数据 浏览: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