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互联网创业公司最常见的失败原因有哪些
一般来说,从创业初期的资金分配与调度、人才招募、营销策略、管理技巧,以及继之而来的市场潮流变化、竞争、应对策略……等都会导致企业公司失败。
以下便是最常见的失败原因:
1、资金短绌。创业者低估了财务上的需要,财务预算有缺失,同时在营运或生产上也无法有效运用资金,因此难以创造盈余。许多人在创业之初并没有考虑到流动资金的重要性,所以在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的前提下就贸然创业。
如果创业者在创业时没有充足的流动资金以维持半年以上的运作,最好不要轻易去创业。
4、管理不当。创业者管理经验不足,朝令夕改,常常在错误中学习,但却耗费了公司的许多资源,无法建立一套合理、具弹性与有效率的制度。
以上差不多是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最容易创业失败的因素。
B. 新产品开发失败率为何高居不下
新产品开发是企业远离残酷竞争、获取持续经营优势和实现绩效目标的不二法宝。通用电气、微软、思科、英特尔、3M、宝洁和杜邦等获得持续成功的国际性企业无一例外都在产品创新方面成为行业领导者。我国的许多企业也正在逐步摆脱低水平模仿的红海,开始走上自主创新之路。但一项国际权威研究表明:在大多数企业进行的新产品开发活动中,平均每7个新产品创意,有4个进入开发阶段,有1.5个进入市场,只有1个能取得商业化成功。新产品开发的失败率之高可见一斑。很多企业在新产品开发过程和市场推广活动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和金钱,但回报却差强人意,甚至有的企业由此失去了再次卷土重来的本钱。纵观众多失败或成功的案例,新产品开发成败的关键无非在于三个方面:战略、流程和团队。 一、 战略方面 对于企业新产品开发而言,战略是指路明灯,其决定了企业新产品开发的方向和范围。一些企业在新产品开发方面朝三暮四、浅尝辄止或者遍地开花、广种薄收,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战略的缺失。有效的战略定位能使企业专注于自己的事业而不受其它短期诱惑的干扰;能使企业为其目标顾客创造出独特的价值;能使企业将有限的资源聚焦在能产生最大绩效的少数几件事情上。缺乏清晰明确的战略定位的企业在新产品开发方面可能“赢得一场战斗,但很可能输掉整场战争”。战略的缺失导致新产品开发失败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目标顾客定位不清晰。一些企业将目标顾客定位为渠道商或者是购买产品的人,而未能充分考虑最终的消费者的行为特征及需求。我们可以期望连为谁开发产品都未能达成共识的团队将会开发出什么样的新产品?“准备、射击、瞄准”的程序是不太可能打出10 环的成绩的。目标顾客定位的目的就是要在对目标顾客群的地理范围、行为特征及心理需要进行充分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独具特色的新产品创意。 2、顾客价值定位没特色。一些企业清楚自己的目标顾客是谁
C. 铱星计划的失败原因
铱星事件给了我们很多思考,高技术带来的高风险即使在摩托罗拉这种跨国巨人面前也显得这样残酷无情,任何产品最终都要接受市场的检验,盲目发展以及对市场错误估计的代价是惨重的.铱星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管理 公司的基本组织结构是一个联合体(合伙人结构),由世界15个地区性的闸口(gateways)组成。所谓闸口是指地面上的信号传输系统,可以收发和转送铱星电话讯号.各地区闸口负责在本地区范围内行销铱星的电话和服务。铱星的市场运营构架无法建立起一支整体的销售队伍,设计完整的行销计划,建立各地区的分销渠道,形成统一有效的行销攻势.很多合伙人严重缺乏电讯业经验,比如委内瑞拉的投资者除了从事手机业务之外,还经营着奶制品。
铱星运营总部,不能过多地向地方闸口施压,因为闸口的主人都是董事会成员,.在运营的过程中,铱星的行销计划受到了个地区闸口的质疑,因而也就难以指望获得很好地配合。 摩托罗拉的企业文化可以说是永不言败的工程师精神,在实验室内,这种精神确实令人敬佩,但是在向市场推进,或当一系列问题发生的时候,却容易导致严重失误。
事实上,更早的时候,有意向的投资者们早就发现了工程师的创意和市场现实之间的脱节.一位地方贝尔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回忆说,90年代初他们观看摩托罗拉的铱星演示时,被一张幻灯片惊得目瞪口呆。他回忆说,用户必须首先将自己置于在电话天线和卫星之间没有任何障碍物的地点,才能顺利地使用电话(不能在室内和车内使用),现在你告诉我,我怎么能出售这种玩意儿他的公司最后拒绝投资于铱星计划. 从科技创新的角度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常常遇到技术已经成形,市场却尚未存在或开发的境界。高科技企业所要负担的经营风险和市场风险是十分大的.根据美国学者M.J.Meldrum 和A.F.Millman 风险构架,科技创新过程中最易造成新产品失败的十大因素是:
1.科技水平不足:能力不够,不能将新科技充分应用在新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上;
2.替代性不强:新产品的附加价值不强,而原来的产品功能不错,顾客不愿意改变购买习惯,使得市场渗透慢,连带的使产品的转换成本高涨;
3.规格的漂移:新型科技产品发展之初,技术尚未成熟,市场标准尚未建立,产品规格又彼此不同,顾客在使用时常有无法相容的困扰;
4.科技跳蛙:新产品所引用的科技过于先进,以致顾客因陌生而有抗拒心理,且相关周边产业因技术尚未成熟而无法支援;
5.信誉不够:一是对产品使用的科技的信任度;二是对生产厂商的专业形象,财务,经营能力的评价。过于先进的产品和知名度不够的厂商通常难以获得一般消费者的青睐;
6.引入市场的前导期过长:在高科技产业,研发时间经常超过预定计划的长度,因此如何在这一时期获得稳定的资源和公司高层的承诺是计划生存与否的关键;
7.品质标准不一:创新产品由于没有具体的评价标准,顾客难以判断其好坏,力求趋避风险,自然不敢贸然尝试;
8.顾客对科技的不当使用:因顾客缺乏专业知识,使其对科技产品的筛选,装设和使用不当,进而影响到对产品的评价和在此购买的意愿;
9.缺乏基础建设:科技过于先进而周边环境却没有可供发挥功效的基础设施;
10.成本与时间超支:由于上述各项因素,使得计划耗用的金钱和时间超过预定界限,新产品若无高层主管的支持,常面临夭折的命运. 铱星计划是一个空前绝有的创新构想,在它还没有完成之前,谁也不敢说一定会成功或失败,在它失败之后,也不能说原有的创新构想是错误的。但从失败的原由来看,引入市场的前导期过长,失去了市场机会(1990年代初国内购买一台手机的成本是4万元人民币);替代性不强,到1998年,地面移动通信的手机价格,款式和区域覆盖程度已经非常成熟,铱星移动手机的优势不是十分明显;科技蛙跳现象,铱星系统的科技过于先进,以致相关周边产业因技术尚未成熟而无法支援,出现手机生产数量不足产生手机缺乏和价格昂贵;由于成本和时间的超支,运行不好,不能给新的投资人树立信心,不能吸引新的投资资金来不断调整其目标市场和提高系统的运营手段,造成铱星计划的失败.
D. 谈创新:为啥微软的平板注定失败
如果人们不能抛开一切外在顾虑,冲着产品本身完成购买,那么人们就永远也不会去购买。微软生产了一个毫无惊喜的平板,然后指望用户和开发者蜂拥而上,建立生态系统。但是,没有伟大的产品,这件事将永远不会发生。没错,是我说的。微软的平板注定会失败。不仅仅是今年的产品会失败,而且明年推出的新平板也会失败;不仅仅是硬件厂商推出的平板会失败,而且微软自己量身定做的平板也会失败。对于微软来说,创新的根本不是产品。比尔·盖茨太聪明了,他是个天才,但是他把注意力放在了商业模式、而非产品上。因此,在DOS时代,他可以把基尔代尔的DOS买来再高价卖给IBM;他可以偷走麦金塔什的界面,再联合硬件制造商干掉苹果;他可以用垄断的方式干掉竞争对手,而不是创造更好的产品……他在商业模式的各个环节创新,这些创新替代了产品创新,使早期的微软依靠垄断和商业模式创新,就可以坐享其成。只要在微软的生态系统里,微软就无可替代。所谓的WinTel联盟,不过是微软拉来的利益共同体。如果微软说以后只支持AMD,英特尔会立刻倒闭——电脑可以换芯片,但不能没有操作系统。但是,微软根本没有意识到,出了微软的生态系统,它的把戏就不再灵光了。创新为啥能成功?微软已经忘记了。创新为啥能成功?不是因为你未来有一个生态系统的宏大计划,而是因为你有一个无与伦比的产品。微软打造平板电脑时,一定是这么想的:我们有了一个和别人相比并不差的产品,然后微软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微软左边是蜂拥的用户,右边是蜂拥的开发商,大家在这个平台上快乐的建立了一个生态系统。然后微软才发现,他们的如意算盘落空了。他们总想着自己是高端品牌还想着赚高溢价。事实上,即便他们把价格降得比苹果低,然后把硬件配置比苹果高,他也同样卖不掉。因为,生态系统是产品成功的结果,而不是产品成功的理由。虽然在一个已经成功的生态系统里,你偶尔可以强买强卖一些东西。一个想象中的生态系统,不能帮助卖掉现实中的产品。无论这个想象多么丰富,无论微软比苹果强大多少(当然,这是过去的事儿了),微软的平板都不能因此而多卖掉很多。因为想象是虚拟的,而产品是现实的。苹果在推出新产品的时候,从来不会把成功寄希望于生态系统(Well,it helps.)。实际上,创新的秘诀是:做出一款绝对有吸引力的产品。一款革命性的产品,既是创新的起源,也是生态系统的原点。要打造生态系统,就必须先生产出这样一部产品,它自身就足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除去任何外部支持,仅凭产品自身的支持,就可以销售出去。此后,用户会抛开顾虑,渴望拥有一部产品。再然后,开发者才会到来。伟大的产品是第一步,而第一步是一切(The first is everything)。比如,Apple II推出时,并没有生态系统;微软的DOS推出时也是如此。iPhone推出的第一年里,并没有任何外部应用,但人们仅仅凭借iPhone自身的优越性,就渴望拥有一部。打开iPhone的应用商店,你会看到,愤怒的小鸟不必联机你就想玩玩看;印象笔记最开始不必联网你就喜欢用它;Instagram拍摄的效果,单机时你就爱不释手。你能想象Dropbox的创始人告诉你说:嘿我们的产品很糟糕,但是等有了生态系统,一切问题都解决了。如果那样,你还会用Dropbox吗?当你拥有了产品以后,产品才会变得更加丰富。微软的问题在于,他们生产了一个很普通的平板,人们并不想拥有的平板,然后他们自我安慰说,平板只是工具,只要有了生态系统,微软平板就和其他平板没有什么区别了。但是,如果人们不能抛开一切外在顾虑,冲着产品本身完成购买,那么人们就永远也不会去购买。生态系统也就永远无法形成——即使微软自己开发应用,付费让应用搬到微软也无济于事。这一点,微软做得甚至不如亚马逊。至少,亚马逊可以让部分用户为其平板电脑买单,因为亚马逊的书库、音乐和服务可以满足用户特定的需要。而若使用微软的平板,除了吐槽,你什么也得不到。
E. 新产品开发方面的失败案例
新可乐的失败
自从1886年亚特兰大药剂师约翰·潘伯顿发明神奇的可口可乐配方以来,可口可乐在全球开拓市场可谓无往不胜。1985年4月23日,为了迎战百事可乐,可口可乐在纽约宣布更改其行销99年的饮料配方,此事被《纽约时报》称为美国商界一百年来最重大的失误之一。
在80年代,可口可乐在饮料市场的领导者地位受到了挑战,其可口可乐在市场上的增长速度从每年递增13%下降到只有2%。
在巨人踌躇不前之际,百事可乐却创造着令人注目的奇迹。它首先提出“百事可乐新一代”的口号。这一广告活动抓住了那些富于幻想的青年人的心理。这一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广告,极大地提高了百事可乐的形象,并牢固地建立了它与软饮料市场上最大部分的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在第一轮广告攻势大获成功之后,百事可乐公司仍紧紧盯着年轻人不放,继续强调百事可乐的“青春形象”,又展开了号称“百事挑战”的第二轮广告攻势,在这轮攻势中,百事可乐公司大胆地对顾客口感试验进行了现场直播,即在不告知参与者在拍广告的情况下,请他们品尝各种没有品牌标志的饮料,然后说出那一种口感最好,试验过程全部直播。
百事可乐公司的这次冒险成功了,几乎每一次试验后,品尝者都认为百事可乐更好喝,“百事挑战”系列广告使百事可乐在美国的饮料市场份额从6%猛升至14%。
可口可乐公司不相信这一事实,也立即组织了口感测试,结果与“百事挑战”中的一样,人们更喜爱百事可乐的口味。市场调查部的研究也表明,可口可乐独霸饮料市场的格局正在转变为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分庭抗礼。
70年代18%饮料消费者只认可可口可乐这一品牌,认同百事可乐的只有4%,到了80年代只有12%的消费者忠于可口可乐,而只喝百事可乐的消费者则上升到11%与可口可乐持平的水平。而在此期间,无论是广告费用的支出还是销售网站,可口可乐公司都比百事可乐公司高得多。
它拥有两倍于百事的自动售货机、优质的矿泉水,更多的货架空间以及更具竞争力的价格,但是为什么它仍然失去了原属自己的市场份额呢?
面对百事可乐的挑战,1980年5月,可口可乐董事会接受了奥斯丁和伍德拉夫的推荐,任命戈伊祖艾塔为总经理。在戈伊祖艾塔于1981年3月成为公司的董事长之后,唐纳德·基奥接任总经理。
不久,戈伊祖艾塔召开了一次全体经理人员大会,他宣布,对公司来说,没有什么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改革已迫在眉睫,人们必须接受它。
于是,公司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调查研究产品本身的问题上来,证据日益明显地表明,味道是导致可口可乐衰落的惟一重要的因素,已经使用了99年的配方,似乎已经合不上今天消费者的口感要求了。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开始实施堪萨斯计划——改变可口可乐的口味。
可口可乐公司在研制新可乐之前,秘密进行了代号“堪萨斯工程”的市场调查行动,它出动了2000名市场调查员在10个主要城市调查顾客是否接受一种全新的可口可乐,问题包括:可口可乐配方中将增加一种新成分使它喝更柔和,你愿意吗?
假如可口可乐将与百事可乐口味相仿你会感到不安吗?你想试试一种新饮料吗?调查结果表明只有10%-12%的顾客对新口味的可口可乐表示不安,而且其中一半表示会适应新的可口可乐,这表明顾客们愿意尝试新口味的可口可乐。
但是另外一些测试却提供了一些相反情况,大小不同的消费者团体分别表明了强烈的赞成和不赞成的情绪。
1984年9月,可口可乐公司技术部门决定开发出一种全新口感、更惬意的可口可乐,并且最终拿出了样品,这种“新可乐”比可口可乐更甜、气泡更少,因为它采用了比蔗糖含糖量更多的谷物糖浆,是一种带有柔和的刺激味的新饮料。
公司立即对它进行了无标记味道测试,测试的结果令可口可乐公司兴奋不已,顾客对新可乐的满意度超过了百事可乐,市场调查人员认为这种新配方的可乐至少可以将可口可乐的市场占有率推高1%-2%,这就意味着多增加2-4亿的销售额。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在采用新口味之前,可口可乐公司投入400万美元,进行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口味测试。在13个城市中约19.1万人被邀请参加了无标记的不同配方的可口可乐的比较。55%的参加者更喜欢新可乐,这表明可口可乐击败了百事可乐。调查研究的结果似乎证明,支持新配方是不容置疑的了。
新可乐投产之前,一系列辅助性的决定必须相应地实施。例如,必须考虑是在产品大类中加入新口味的可乐还是用它来替代老可乐。在反复考虑以后,公司的高级经理们一致同意改变可口可乐的味道,并把旧可乐撤出市场。
1985年4月23日,可口可乐公司董事长戈伊祖艾塔宣布经过99年的发展,可口可乐公司决定放弃它一成不变的传统配方,原因是的消费者更偏好口味更甜的软饮料,为了迎合这一需要,可口可乐公司决定更改配方调整口味,推出新一代可口可乐。
为了介绍新可乐,戈伊祖艾塔和基奥在纽约城的林肯中心举行了一次记者招待会。请柬被送往全国各地的新闻媒介机构,大约有200家的报纸、杂志和电视台的记者出席了记者招待会,但他们大多数人并未信服新可口可乐的优点,他们的报道一般都持否定态度。新闻媒介的这种怀疑态度,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加剧了公众拒绝接受新可口可乐的心理。
消息迅速地传播开来。
81%的美国人在24小时内知道了这种转变,这一数字超过了1969年7月知道尼尔·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行走的人数。
1.5亿人试用了新可口可乐,这也超过了以往任何一种新产品的试用记录,大多数的评论持赞同态度,瓶装商的需求量达到5年来的最高点。决策的正确性看来是无可怀疑了,但这一切都是昙花一现。
在新可乐上市4小时之内,接到抗议更改可乐口味的电话达650个;到5月中旬,批评电话每天多达5000个;6月份这个数字上升为8000多个。由于宣传媒介的煽动,怒气迅速扩展到全国。对一种具有99年历史的饮料配方的改变,本来是无足轻重的,可如今却变成了对人们爱国心的侮辱。
堪萨斯大学社会学家罗伯特·安东尼奥论述道:“有些人感到一种神圣的象征被粗暴地践踏了。”甚至戈伊祖艾塔的父亲也从一开始就反对这种改变。他告诫他的儿子说这种改变是失败的前奏,并开玩笑地威胁说要与儿子脱离关系。公司的领导们开始担心消费者联合起来,抵制其产品。
他们看到的是灾难性的上市效果:“我感到十分悲伤,因为我知道不仅我自己不能再享用可口可乐,我的子孙们也都喝不到了……我想他们只能从我这里听说这一名词了。”人们纷纷指责可口可乐作为美国的一个象征和一个老朋友,突然之间就背叛了他们。
有些人威胁说以后不喝可口可乐而代之以茶或白开水。
下面是这些反应中的几个例子:“它简直糟透了!你应该耻于把可口可乐的标签贴在上面……这个新东西的味道比百事可乐还要糟糕。”“很高兴地结识了你,你是我33年来的老朋友了,昨天我第一次喝了新可乐,说实话,如果我想喝可乐,我要订的将是百事可乐而不是可口可乐。”
在那个春季和夏季里,可口可乐公司收到的这样的信件超过了4万封。在西雅图,一些激进的忠诚者(他们称自己为美国喝可口可乐的人)成立“美国老可口可乐饮用者”组织来威胁可口可乐公司:如果不按老配方生产,就要提出控告。
在美国各地,人们开始囤积已停产的老可口可乐,导致这一“紧俏饮料”的价格一涨再涨。当7月份的销售额没有像公司预料的那样得到增长以后,瓶装商们要求供应老可乐。
公司的调查也证实了一股正在增长的消极情绪的存在。新可乐面世后的三个月,其销量仍不见起色,而公众的抗议却愈演愈烈。
最终可口可乐公司决定恢复传统配方的生产。这一消息立刻使美国上下一片沸腾,当天即有18000个感激电话打入公司免费热线。当月,可口可乐的销量同比增长了8%,股价攀升到12年来的最高点每股2.37美元。但是可口可乐公司已经在这次的行动中遭受了巨额的损失。
(5)哪些创新产品是失败的扩展阅读:
新产品开发策略
1、服从企业总体经营战略的要求
包括新产品开发策略的产品决策是企业经营决策的一个部分,而战略性的经营决策应当并已经在企业资源与外部环境之问做出了最佳选择.所以制订新产品开发策略首先应该服从总体经营战略的要求。
2.准确定义新产品开发的目标
只有准确定义新产品开发目标,才能约束和限定开发工作的方向,并有助于在开发过程中对执行情况作自身评价,制订正确的新产品营销计划。
3.对开发过程中所需的协调、控制和决策给以原则性的指导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在具体开发中出现过多的争执和冲突。
F. 企业新产品开发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把分追加一些吧
1、产品定价过高;
2、广告不到位;
3、市场消费培育不够,产品太超前;
4、竞争产品打压;
5、渠道模式不利
6、人员开发不力
采纳下啊
G. 苹果公司曾有哪些失败的产品
从 Mac 到 iPod 再到 iPhone 和 iPad,苹果公司的产品数次成为科技行业的风向标,影响着科技界产品的潮流趋势。
但是即使如此,苹果也不是次次都能成的。有那么一些硬件、软件和服务,或因为定价过高,或因为功能没有竞争力,而最终被不得不以失败而告终。
1、商业电脑Apple III
Apple III 很可能是苹果历史上的第一次失败。当时的苹果还是个人电脑领域的老大,而苹果公司当时希望借助 Apple III 进军商业市场,并最终由它取代 Apple II。可惜的是,Apple III 本身就是一台问题多多的机器。史蒂夫乔布斯在设计时要求 Apple III 不能加入任何散热风扇,因为他觉得风扇既吵闹又不优雅。但这直接导致了各种因为散热不佳而出现的问题。
不仅如此,软件方面的问题也非常严重。Apple III 的系统非常不稳定,很容易在使用保存功能时死机,加之当时针对 Apple III 开发的软件也少之又少。即使苹果对 Apple III 寄予厚望,包下了整个迪士尼乐园进行大张旗鼓的发布宣传;但最终因为种种缺陷让 Apple III 最终声誉扫地,苹果为其亏损了将近6 千万美元。
2、以乔布斯女儿的名字命名的电脑Lisa
Apple Lisa 是历史上第一台采用图形用户界面的个人电脑,与它的交互方式同样出名的,或许是乔布斯用他女儿的名字为其命名的轶事――尽管苹果当时解释为本地集成式系统架构(Local Integrated Software Architecture).
Lisa 不仅首先将鼠标带到了大众眼前,并且其的硬件配置和一些功能特性,比起后来的 Macintosh 还要更为先进。但是由于系统软件所需的资源过多,Lisa 的处理器难堪重负,从而导致电脑的运行速度被极大地拖慢。
但最直接影响 Lisa 销售的原因,恐怕还是价格过高。当时一台 Lisa 要价9,995美元(相当于如今的2万多3万美元),比起价格低廉的 IBM PC 来说,实在是毫无竞争力。
最终也以失败告终。
3、掌上电脑Newton
Newton 系列掌上电脑是当年苹果 CEO 斯卡利麾下的力作,他甚至还为其发明了一个新短语:个人数码助理,也就是 PDA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虽然同类产品之前也推出过,但是 Newton 是其中第一个内置手写识别功能的。这在当时也算得上是创新之一。只是,在首款 Newton 发售之后,用户发现它手写识别的准确率实在是低得离谱,远未达到预期水平。最终的结果自然是销量惨淡。
4、不能播放电视的Macintosh TV
在 Apple TV 和 iTunes 出现很久之前就有了 Macintosh TV。全黑的 Mac TV 是由14英寸的索尼 Trinitron 电视和和苹果的 Performa 520组合而成的。Mac TV 1993年推出,最终只生产了1 万台,一年之后就停止生产了。Mac TV 的失败是因为它并不能播放电视,只是作为一体化设计的尝试,一体化电脑的尝试还包括后来的 G4 Cube,最终在一体化的 iMac 上获得的成功。
5、Pippin 游戏机
每年我们都能听到各种传言说苹果要进入视频游戏市场。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早在1996年,苹果就曾生产 Pippin (Pippin 是一种非常好的苹果品种)游戏机―进入游戏市场―只不过以失败告终。当时 Pippin 由苹果和玩具制造商 Bandai 销售,苹果给 Pippin 定位是,一种便宜的即可以玩游戏又可以当作网络电脑的产品。但是 Pippin 由于软件缺乏,品牌问题,还有当时的游戏市场已经被任天堂64(Nintendo 64),世嘉(Sega)和索尼的 PlayStation 占有。最终也没能成功。
6、Power Macintosh G4 Cube
Power Macintosh G4 Cube 的设计仍然广受收藏者的好评,但乔纳森设计的这个立方体却没有诱惑住它定位的用户群:设计师和自由职业者。苹果推出这个8 x 8 x 8英寸的立方体,希望能够填补 iMac G3和 Power Macintosh G4之间的空白。但是由于没有原配显示器和价格过高而遭到批评家的痛斥。G4 Cube 的销售一直很缓慢,也没有起色―-不过,乔纳森因为 G4 Cube 的设计拿到了几个国际性的设计大奖。G4 Cube 再次证明好的设计并不意味着好的销量。
当然,可能还没有列举完,欢迎在评论区继续补充。
以及,由用户认为苹果史上最成功的产品是iPhone4S,你赞同吗?
H. 新产品上市失败的原因有哪些举出相应企业
1、社会发展的要求
设计和试制新产品,必须以满足社会需要为前提。这里的社会需要,不仅是眼前的社会需要,而且要看到较长时期的发展需要。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发先进的产品,加速技术进步是关键。为此,必须加强对国内外技术发展的调查研究,尽可能吸收世界先进技术。有计划、有选择、有重点地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和产品,有利于赢得时间,尽快填补技术空白,培养人才和取得经济效益。
2、经济效益的要求
设计和试制新产品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满足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好的设计可以解决顾客所关心的各种问题,如产品功能如何、手感如何、是否容易装配、能否重复利用、产品质量如何等;同时,好的设计可以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等。所以,在设计产品结构时,一方面要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另一方面要顾及原料和制造成本的经济性;同时,还要考虑产品是否具有投入批量生产的可能性。
3、使用的要求
新产品要为社会所承认,并能取得经济效益,就必须从市场和用户需要出发,充分满足使用要求。这是对产品设计的起码要求。使用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使用的安全性。设计产品时,必须对使用过程的种种不安全因素,采取有利措施,加以防止和防护。同时,设计还要考虑产品的人机工程性能,易于改善使用条件;
使用的可靠性。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和预定的使用条件下正常工作的概率。可靠性与安全性相关联。可靠性差的产品,会给用户带来不便,甚至造成使用危险,使企业信誉受到损失;
易于使用。对于民用产品(如家电等),产品易于使用十分重要;
美观的外形和良好的包装。产品设计还要考虑和产品有关的美学问题,产品外形和使用环境、用户特点等的关系。在可能的条件下,应设计出用户喜爱的产品,提高产品的欣赏价值。
4、制造工艺的要求
生产工艺对产品设计的最基本要求,就是产品结构应符合工艺原则。也就是在规定的产量规模条件下,能采用经济的加工方法,制造出合乎质量要求的产品。这就要求所设计的产品结构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制造的劳动量,减轻产品的重量,减少材料消耗,缩短生产周期和制造成本。
编辑本段产品设计必须严格遵循“三段设计”程序
技术任务书
技术任务书是产品在初步设计阶段内,由设计部门向上级对计划任务书提出体现产品合理设计方案的改进性和推荐性意见的文件。经上级批准后,作为产品技术设计的依据。其目的在于正确地确定产品最佳总体设计方案、主要技术性能参数、工作原理、系统和主体结构,并由设计员负责编写(其中标准化综合要求会同标准化人员共同拟订),其编号内容和程序作如下规定:
1.设计依据(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包括一个或数个内容):
(1)部、省安排的重点任务:说明安排的内容及文件号;
(2)国内外技术情报:在产品的性能和使用性方面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或产品品种方面填补国内“空白”:
(3)市场经济情报:在产品的形态、型式(新颖性)等方面满足用户要求,适应市场需要,具有竞争能力;
(4)企业产品开发长远规划和年度技术组织措施计划,详述规划的有关内容,并说明现在进行设计时机上的必要性。
2.产品用途及使用范围。
3.对计划任务书提出有关修改和改进意见。
4.基本参数及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5.总体布局及主要部件结构叙述:用简略画法勾出产品基本外形,轮廊尺寸及主要部件的布局位置,并叙述主要部件的结构。
6.产品工作原理及系统:用简略画法勾出产品的原理图、系统图,并加以说明。
7.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水平分析比较:列出国内外同类型产品主要技术性能、规格、结构、特征一览表,并作详细的比较说明;
8.标准化综合要求:
(1)应符合产品系列标准和其它现行技术标准情况,列出应贯彻标准的目标与范围,提出贯彻标准的技术组织措施;
(2)新产品预期达到的标准化系数:列出推荐采用的标准件,通用件清单,提出一定范围内的标准件,通用件系数指标;
(3)对材料和元器件的标准化要求:列出推荐选用标准材料及外购元器件清单,提出一定范围内的材料标准化系数和外购件系数标准;
(4)与国内外同类产品标准化水平对比,提出新产品标准化要求;
(5)预测标准化经济效果:分析采用标准件、通用件、外购件及贯彻材料标准和选用标准材料后预测的经济效果。
9.关键技术解决办法及关键元器件,特殊材料资源分析;
10.对新产品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比较,运用价值工程,着重研究确定产品的合理性能(包括消除剩余功能)及通过不同结构原理和系统的比较分析,从中选出最佳方案;
11.组织有关方面对新产品设计的方案进行(A评价),共同商定设计或改进的方案是否能满足用户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2.叙述产品既满足用户需要,又适应本企业发展要求的情况。
13.新产品设计试验,试用周期和经费估算。
I. 新产品的开发会面临哪些风险
在全球经济化条件下, 技术创新的成败,对企业的竞争地位具有重大影响。而技术创新过程中包含各种风险, 只有深刻认识并有效防范这些风险, 企业才能研制出质优价廉的新产品, 从而有效改善其绝对和相对经济效益。
一、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概念
技术创新是企业抓住市场信息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新的组织。这个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初始阶段,设计阶段,试制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企业技术创新的成败就取决于以上各阶段的工作是否顺利进行。由于技术本身具有隐蔽性、潜在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成功与否以及其所带来的社会及经济效益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风险。
二、企业技术创新市场风险的起因
市场风险主要是针对产品创新和一部分服务创新而言,一般来说市场风险可归纳为两个方面:
一是技术性风险市场化, 即由于产品技术本身的不成熟,使得新产品在市场推广过程中有被消费者拒绝或被竞争产品攻击的风险;
二是商业化风险。,即技术开发是成功的,但新产品投放市场后未收到预期回报。具体来说,造成企业技术创新中市场风险的原因主要有:
1. 企业市场调查和分析方面的风险
(1) 难以确定市场接受的能力。消费者在一项全新的创新产品或服务推出时,由于不能及时了解其性能、质量等,往往心存疑虑而持观望态度。同时由于惯性消费心理作用,对新产品有一种本能的排斥。因而企业对市场接受能力难以做出准确估算。
(2)难以确定市场接受时间和产品的扩散速度。创新产品市场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由于从研发到问世,到占领市场,到信息反馈。都具有一定的时滞性,这直接影响着企业管理者对市场最佳接受时间和产品扩散速度的准确判断。
(3)难以确定创新产品的竞争能力和市场效果。创新产品面l临激烈的竞争,往往受到现有竞争者、潜在竞争者、替代品等的威胁。如果创新产品成本过高、设计有缺陷、质量不稳定等都将影响其竞争力。再加上有的创新产品上市后发现有副作用或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则可能受到有关法律的限制,直接影响到创新的成功。
(4)难以确定创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创新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较快,许多创新产品尚未到达饱和期就衰退,有的甚至尚未结束增长即告夭折。研究表明,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
2.企业对产品的市场定位方面的风险
(1)创新产品价格定位不准。价格往往是消费者考虑购买与否的首选因素。价格定位不准,往往直接影响着创新的成败。新产品的定价需结合新产品所属行业、新产品本身的特点、市场需求的特征以及企业自身实力等多种因素进行定价,定价太高或太低对创新企业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2)目标市场选择不当。创新产品目标市场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它的大小关系着创新的成败。如果目标市场选择过大,则市场缺乏针对性;反之,如果目标市场选择过小,则造成成本高、收益小的情形。现实的情况是,创新企业总是目标市场选的过大,结果造成失败。亚都加湿器的失败就在于此。
3.企业的营销策略方面的风险
(1)新产品推出时机的选择。推出过早,不但产品促销费用巨大,且产品各方面还不成熟,使消费者产生等待心理,造成产品积压。推出过迟则会贻误商机,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2)企业的营销人员素质。如果营销人员素质高,适应力和亲和力较强,企业在新产品营销上势必会有一定的优势;如果营销人员素质较差,知识不全面,缺乏对产品特别是高科技新产品知识,企业开拓市场就相应很难。
(3)企业的宣传力度。当今市场瞬息万变、产品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通过有力的广告与促销手段使新产品在黄金时期尽快占据市场,已被许多事例证明是创新成功的有效途径。如果宣传力度不够,势必会影响创新产品的销售。
(4)企业的知名度及声誉。企业信誉与知名度是企业技术创新产品成功进入市场的促动力一种无形的资本。信誉与知名度高的企业,其产品的市场进入壁垒便相对薄弱,即使是企业没有对创新产品做很好的宣传,消费者看见生产企业,也会很容易地接受新产品;反之,如果企业的知名度低,或以前曾在美誉度上有问题,消费者对新产品不知道或不认可,企业在公共关系方面又没有有效的措施,则创新产品很容易走向失败。 4.来自消费者的风险 消费者是影响创新产品市场风险的决定性因素,因为创新产品最终要走向消费者,只有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创颓产品才可能成功。
(1)消费者的数量。消费者的数量是影响市场容量最直接的指标,只有在消费者存在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去考虑他们的购买能力和购买欲望。’一个地区人口越多,市场容量则会越大。
(2)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只有人口,还不足以构成市场,还必须具备购买力.购买力问题要从消费者的收入人手,除了纳税和维持正常生活所必需的支出外,剩下的那部分收入是影响消费者需求最活跃的经济因素。这部分收入越多,人们的消费水平就会越高,则企业营销机会就越大。
(3)消费者的偏好。大部分消费者由于消费惯性,再加上转换成本过高,往往不愿意从熟悉的产品转移到新产品,这势必会给技术创新产品的销售带来阻碍。汉字输入法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此外,还有来自竞争者的风险,这包括竞争者的数量、替代品的状况等等。
三、企业技术创新中的市场风险的防范措施
针对企业技术创新中的市场风险来源,企业应在充分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充分利用信息,建立风险防范机制、保护好创新技术等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1.充分挖掘市场信息 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是探索性很强的工作,潜藏着许多风险。为了防范或降低技术刨新中的市场风险,制定正确的创新决策和刨新计划,大量高质量的情报信息至关重要。因为,检验创新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是满足市场需求,所以技术创新既始于市场,又终于市场,紧紧围绕市场。只有在掌握大量的准确性高的信息基础上,才能做出正确的、有把握的决策,企业承担的风险也就相对减少。反之,承担的风险就会增大。因此,企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从市场出发,加强情报信息的搜集,通过对市场进行深入的了解、分析,进而发现市场的现实和潜在需求,抓住市场机遇。
2.重视技术创新选题 技术创新成功的关键在于正确的选题。企业的技术创新目标不能一味地追求“高、精.尖”的技术,而要满足市场需求,即从贴近消费者人手,捕捉消费需求信息,了解消费者的愿望和要求,并把消费者的愿望和要求作为技术创新的出发点和目标定位,制定切实可行的创新决策和计划。事实上,通过市场调查,建立完善的市场营销信息系统,采用科学的预测方法,市场风险还是可以预测的。风险预测及营销规划须以信息为基础。信息的取得主要靠企业内部机构来收集。因此,企业必须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或人员搜集、处理和管理市场信息和创新思想。
3.建立市场风险防范机制 针对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风险,企业应在充分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提高信息获取能力、改善组织结构体系、建立风险监控机制,采用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防范和控制,用经济合理可行的方法进行处理,以降低企业技术创新风险,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成功率,以及减少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损失。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中应对高风险的技术创新领域、项目和方案进行回避。对于超出企业承受能力,不可控性、不可转移性和不可分散性较强的风险应以回避为主。在主观风险和客观风险并存的情况下,以回避客观风险为主。
4.创造有利的环境,使企业的创新技术得到较好的保护 企业花费了巨大的心血,取得的技术成果,必须采用各种形式对其加以保护,以期最大限度地垄断该项技术,延长技术的商业寿命,创造最大限度的效益。技术成果的保护取决于制度环境和技术性质。虽然我国已建立起比较好的专利制度,但目前仍有不少企业专利意识差,不知道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创新成果,致使企业蒙受巨大损失。因此,对于企业来说,除了仍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创新技术成果外,还可依靠技术的特殊性,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开发一些有特色、起点高、易于保护的实施技术,实现创新技术的保护与持续开发。
J. 百度失败的产品有哪些
网络正在改变。它的路线变化,正直观映射到了它的产品上。
“All in AI”和宣布回到“内容分发”业务一年后,网络在feed流上的广告营收开始逐渐逼近今日头条,日前,网络又推出了“熊掌号”。爱奇艺要用AI打造“大娱乐生态场”的同时,网络新的短视频App“好看视频”亮相。
网络也开始涉足智能硬件产品。2017网络世界大会上,网络新推出的渡鸦智能音箱Raven H,因为亮眼的颜值和1699元的售价在朋友圈里刷了屏。
这不是网络第一次“求变”。在此之前,网络在“搜索引擎”之外,也曾推出过大量产品,但在最后,其中的大多数,却都难逃最后销声匿迹的命运。
昔日网络“失败”产品的列表中,包括了网络空间、网络有啊、网络游戏、网络Hi等产品,从电商、社交、游戏到软件平台,不一而足。在网络的“全家桶”中,无论是自行开发还是收购的产品,大多都被冠以网络的品牌名,是网络基于自身的流量,寻求更多变现方式的尝试。而过重的品牌意识和对网络搜索数据与流量的依赖,也许正是它们失败的主因。创业家& i黑马在这些年网络“做死”的产品里挑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也许能够通过它们的命运,让我们窥见网络产品路线的发展轨迹。
7.网络游戏
诞生日期:2014年4月
结果:2017年1月被第三方收购
失败主因:并不想做好游戏内容研发,凭什么打破游戏江湖的垄断?
与靠游戏赚得盆满钵满的腾讯、网易相比,网络游戏的命运实在令人唏嘘——甚至很多人并不知道,网络还有过游戏业务。2013年7月,网络花19亿美元收购91无线轰动一时,并在2014年4月将多酷游戏业务与91无线的游戏业务融合,正式推出“网络移动游戏”。遗憾的是,在持续的高层人事动荡、内部腐败中,原本有过优秀发行作品的的福州团队核心成员(创业家&i黑马注:原91游戏)陆续离职。 2016年3月,网络移动游戏宣布战略升级为“网络游戏”,同时裁撤了福州分公司运营团队。
升级后网络游戏依然不重视游戏内容的研发,而是希望借助渠道优势做代运营和游戏分发,而此时游戏行业也已形成腾讯、网易两巨头的格局。自此,网络游戏逐渐边缘化,并于2017年1月仅仅以12亿元人民币的价格被“贱卖”。至于4年前斥巨资收购的91无线,目前已经没有任何实质业务。
8.网络mall
诞生日期:2015年11月
结果:无声地消失
失败主因:网络做电商,三而竭
网络mall最后消失得无声无息。虽然接连在电商领域折戟,但网络做电商的心依然没死,只是在2015年11月上线网络mall的时候显得低调许多。与前两次不同,此次网络mall定位于中高端品质电商,只和品牌官方直接合作,面向25-40岁的中产阶级,颇有些“消费升级”的意味。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背景是网络已经将重点放在O2O上,网络mall也肩负了打通线上线下的重任。理想虽然丰满,但在执行层面,产品设计依然让人吐槽不断,此后长时间停止更新、退换货无人回应,最终难逃悄悄下线的命运。
9.网络医生(网络医疗)
诞生日期:2015年1月
结果:2017年4月关停
失败主因:“KPI文化”遭遇“慢”医疗
网络血友吧被卖、魏则西事件让网络医疗相关业务臭名昭着,但其实这些都与网络医生无关。网络医生是一个医患双选平台,是2015年1月8日网络医疗事业部成立后开始重点打造的一款产品,希望从“预约挂号”切入医疗服务。
然而,在后续执行上却频频遭遇困境。首先,挂号业务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医疗资源短缺问题,也因此一直没有找到合理的盈利模式;其次,遭人诟病已久的“KPI导向”在医疗事业部里展现得尤为淋漓尽致——所有人都只关注最容易量化的“挂号量”,通过买量等方式烧钱补贴,而不顾医疗本身是个慢行业的事实。此外,涉及医疗相关的业务有7个,很难在短时间内整合,从而造成了管理混乱,医疗事业部也连续几年被贴上了“业绩最差”的标签。
2017年4月1日,网络医生正式被关停,医疗事业部也在同一时间遭裁撤。
10.网络外卖
诞生日期:2014年5月
结果:2017年8月被饿了么收购
失败主因:O2O是场恶战
网络外卖的兴衰一直是被众媒体津津乐道的好故事。从2014年5月成立开始,网络外卖就机智地选择建立外卖专送队伍、攻占白领市场——这是当时饿了么和美团外卖在校园市场里厮杀正酣时忽略的阵地,网络外卖也因此得以迅速占领市场份额,最高时达到了33%,一度被美团视为最大的竞争对手。风光无限的网络外卖在2015年下半年正式拆分独立,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李彦宏“要拿200个亿支持O2O”。
然而,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1月,饿了么、美团点评相继完成巨额融资,阿里、腾讯分别入局,更大的战役一触即发。面对粮草充沛的对手们,网络外卖却把精力分散到了外卖生态链的搭建上,而16年春节后骑手短缺、内部管理混乱等问题接二连三袭来。不得不说,2016年也是网络最为风雨飘摇的寒冬,网络外卖也躲不过这样的阴霾——在集团持续降低投入的情况下,网络外卖的市场份额急速衰落。2017年8月24日,昔日的对手饿了么正式宣布收购网络外卖,作价为42亿元(创业家&i黑马注:由网络2017Q3季度财报“其他收入”一栏推算)。合并完成后,网络外卖成为饿了么的全资子公司。日前,饿了么召开双方合并后的战略发布会,公布融合进展,并且表示,合并18个月后,“网络外卖”这个名字将被新的品牌名代替。
在不同的领域,网络基于自身的搜索流量,经历了一次次产品变现的尝试和失败。而“错过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网络却成为国内最先布局人工智能的互联网巨头,并且,在现在的产品战略中,网络开始了立足AI的产品和商业化的布局。对于网络而言,这是否是一个新的产品时代的开启?还值得我们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