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提高生产力
生产力是由生产资料和社会生产力所决定的,同时也跟个人的技术和社会文明程度也有一定关系。想要提高生产力,可以增加生产资料,但是如果想要根本解决的话,必须要提高社会生产力,来减少单位劳动时间,达到增加生产力的办法。
比如半夜鸡叫,纯粹是属于增加劳动时间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什么方法有助提高生产力?
提高生产力的方法有很多种。如果您想提高员工的生产力,您可以安排员工接受培训、利用科技辅助员工完成更多工作,或购买器材以提高工作效率等等。
换句话说,您可以尝试改善影响生产力的各种因素。
提高生产力的主要步骤有哪些?了解企业目前的生产力状况
在展开计划之前,先了解企业现在的生产力状况。
找出提高生产力的方法
通过生产力诊断,找出企业内有待加强的地方。例如,诊断结果可能显示,您的企业可通过推出创新产品来提高生产力。您可以考虑重新训练员工或重新设计工作,以实现这项新计划。
拟定计划并着手提高生产力
仔细评估并选择符合企业长期策略与发展的方式来提高生产力。成功找出提高生产力的方法后,就可以拟定整体计划及设定目标。
评估并留意进展
想知道您所实行的改进措施是否达到您所设定的目标,
不妨定期进行评估并留意进展。您也可以将成果与行业标准作个比较。
如何提高劳动生产力?
影响劳动生产力的因素包括:
管理层的领导才能;员工的技能、知识水平及工作态度;
企业的科技水平;流程及系统的有效性;材料、机械及器材等方面的投资。
提高生产力的方法有很多种,如:
提高营业额或出售高额产品
-
您可以推出创新产品、提升现有产品或服务的素质,或加强促销活动等等。
降低制造成本
-
您可以简化工作流程、检视目前的供应链,或提高生产量以取得经济效益等等。
提高员工能力
-
您可以为员工安排培训、
改善业务和管理制度、重新安排或设计工作等等。
取得最大资本收益
-
您可以提升或增加器材、把重复性的工作自动化、改善工作环境,或善用科技等等。
如何维持生产力增长?
企业若想维持长期生产力增长,应通过循序渐进及持续性的方法来提高生产力。
您可以考虑通过以下方法维持生产力增长:
参考生产力项目综合管理架构(IMPACT);
委任一名生产力经理或小组负责提高生产力的工作,并为他们提供生产力相关的培训;
利用生产力计算机或诊断工具评估企业在生产力方面的表现。
㈡ 如何提升生产力
从微观上说,提升生产力无非就是提高产量,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成本和费用,并且优化产品。从宏观上说,国家提升生产力包括微观的这几样,只不过更为复杂,比如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的升级,新技术的开发运用,新领域的开发,旧有产业的改造和更新,一些落后产业的淘汰等等。
生产力不是简单的生产,生产的目的是要消费,提升生产力必要联系到消费上去。当供小于求,就要提高产量和效率,降低成本和费用以满足市场,而生产力饱和甚至过剩以后,就要想方法转移生产力到需要的方面去,比如升级产品,产业链,提升产品品质和功效等等,对于生产力的节约和优化同样是提升生产力的手段。
提到生产和消费,就要提到供求关系。供求关系不是不变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一般而言,人有最低需求,但是没有最高需求。生产的越多,要求的就是市场越大,人的购买力越多,能够消费,这就是非常关键的问题。生产力的表现不应该仅仅是生产而应该包括消费,一个不能被消费者消耗的产品就不是生产力,而是对生产力的浪费。
㈢ 怎样提高工厂产值的管理方法
产值是受生产效率,产品品质等因素影响的,要解决生产过程的一系列问题,可以采用精益生产管理与六西格玛管理两种管理方法。
【精益生产管理】:
精益生产(Lean Proction,简称LP)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位国际汽车计划组织(IMVP)的专家对日本丰田准时化生产JIT(Just In Time)生产方式的赞誉称呼。
精益生产管理,是一种以客户需求为拉动,以消除浪费和不断改善为核心,使企业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成本和运作效益显着改善的一种全新的生产管理模式。它的特点是强调客户对时间和价值的要求,以科学合理的制造体系来组织为客户带来增值的生产活动,缩短生产周期,从而显着提高企业适应市场万变的能力。精益生产管理就是控制浪费、降低成本的最有效的一种生产管理方式。
精益生产咨询的作用是(简要):
1、降低库存;
2、关注流程,提高总体效益 ;
3、建立无间断流程以快速应变;
4、消除八大浪费;
5、全过程的高质量,一次做对;
6、顾客需求才生产;
7、标准化与工作创新;
8、尊重员工,给员工授权;
9、满足顾客需要;
10、精益供应链;
11、“自我反省”和“现地现物”;
12、团队工作。
【六西格玛介绍】:
六西格玛管理法是一种统计评估法,核心是追求零缺陷生产,防范产品责任风险,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和市场占有率,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六西格玛管理既着眼于产品、服务质量,又关注过程的改进。
六西格玛是一个目标,这个质量水平意味的是所有的过程和结果中,99.99966%是无缺陷的,也就是说,做100万件事情,其中只有3.4件是有缺陷的,这几乎趋近到人类能够达到的最为完美的境界。
简单的讲,六西格玛管理的基本原则就是经济性。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节约资源,减少风险,提高客户满意度,给股东创造利益,给社会创造价值。
㈣ 如何利用精益生产管理方法提升产品质量
精益生产在很多的企业中得到很好的发展,已经得到了很多企业的认可。精益生产管理模式改善企业的生产劳动力,提高产品的质量,为企业的生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管理模式。那么精益生产是如何保证产品质量的呢?
改善产品品质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能急功近利,也不是企业三令五申靠行政命令就能够快速解决的问题。需要企业从细微点滴之处入手,采取具体有效的改善措施对产品品质进行改善,以便保障产品品质的可靠性、稳定性……。一般来说,保障产品品质的可靠性、稳定性,需要从设计、生产和检查这三个环节着手解决。我们在推进精益管理前做大充足的精益生产培训工作。让公司每个人员工了解精益生产给大家带的帮助。
首先,产品需要进行可靠的品质设计。一个优秀的设计,必须在设计阶段全面考虑产品生命周期中可能出现的所有质量问题,比如要考虑采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的国家材料基础工业、零部件配套企业的实际情况,原材料的材质、规格状况,国内无可以选择材料时国外的代用品质量状况,另外,产品结构设计在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可能实现性同样是设计者必须考虑的问题。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保证难易程度和可靠性,设备加工精度,工艺保障条件,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产品在未来用户能否正确使用的状态等等,设法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起始点就开始杜绝各类设计缺陷。在实际生产管理活动中,许多质量管理者、操作者都不断抱怨设计环节没有把好质量关,而设计人员却将设计缺陷视为设计中不可避免的问题,结果质量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传导到生产环节。
如何教育、引导和约束设计者,使他们在设计时自觉、主动考虑如何消除设计阶段的质量缺陷,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我们要不断地对设计者进行质量意识和质量成本方面的教育,使他们认清设计的优劣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深度,更加重视产品设计,当然,也要有行之有效的约束、考核机制?
其实有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精益生产管理指标可以衡量一个设计者或设计团队的设计质量控制能力,那就是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质量方面的“被动设计变更次数”。所谓被动设计变更,就是指产品在投入生产或市场后,被发现存在质量设计缺陷、所进行的改善设计。很显然,这个次数越多,则设计质量水平就越差,这一变更越多,所带来的质量损失越大,质量成本也就越高。
其次,是在生产现场通过对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进行质量改善和控制,保障产品质量。在这个过程中,要求管理者对生产要素“人(作业者)、机(机器设备、设施)、料(原材料、零部件)、法(正确的作业方法)、环(作业环境)”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即所谓的生产过程的精益生产质量管理。这些影响产品质量的生产要素通常是不稳定的,比如人员变动(换岗或新人上岗等),机器设备老化、精度下降或突发故障,不同批次的物料有可能质量状态不同,标准作业方法有可能没有得到执行,温湿度及粉尘等环境条件发生变化,都可能带来产品品质的不稳定。所以一个优秀的精益生产现场管理者,必须要有很强的品质敏感度,对这些生产要素给予足够的关注(用点检表进行定期点检确认),当某一个要素发生变动的时候必须进行重点确认和控制,以免造成严重的质量后果。比如,新员工初期上岗,不仅要对其进行操作技能和质量知识的教育,还要有相应的人员对他的作业或所生产的产品进行重点确认或检查,确保其不生产不良品。设备的预防保全是对设备质量问题的根治,同时对设备进行改善,让系统或设备拥有智慧,遇到不良品产生时,系统或设备能够即刻自动检出并停止生产,并且通过日事清发布相应信息,及时让全部人员及时掌握停产信息,从而防止不良品批量产生。总之,通过对工艺和过程进行控制来保障产品品质是十分关键的环节。
认真执行工艺流程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但要从根本上保证产品质量,就必须不断地对现有的工艺规程、设备设施进行相应改善。在这一环节的改善重点应放在防呆装置的应用方面?设计的先天质量不足,也可以在生产过程中,通过点滴的质量改善来弥补。
第三,通过各环节的检查控制,防止不良品流出。“不接受不良,不制造不良,不传递不良”是每一个员工必须遵守的条规,其真正含义是每一个员工必须掌握制造合格品的能力并具备能正确识别不良的能力,他们不仅是合格的操作工人,更重要的应该是合格的自我检验员,只有这样,才能符合真正意义上的精益生产咨询要求。可见,自我检查是杜绝产品质量缺陷的关键所在,在生产现场防止不良品流出是这个环节的核心任务。强化检查控制,不是不断增加专职的检验人员的数量和全数检查。在这一环节的改善重点应放在检查手段的目视化方面来。
从以上三个阶段的精益生产品质管理分析可以看出,每一个阶段都对质量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越往后的阶段,保障质量措施需要付出的代价就越大也既质量成本越高。因此,要更多地从设计阶段和生产过程着眼,从细微处之处着手进行品质改善活动。
㈤ 如何提升精益生产效率生产效率怎么提高
一、提高生产品质
众所周知“品质是企业的生命”。有一流的品质,才会有广阔的市场。那企业如何才能提高产品品质,将是每个企业永恒的话题。
首先须从原材料把关,严格杜绝不良品入库,并进入生产线。
第一关:采购(责任部门:采购、品管)
采购人员需挑选有资质的供应商,确保所购买的物料,品质达到要求。品管人员协助采购督促供应商提高品质。物料到货后,品管需严加把关。合格品方可入库。
第二关:物料的储存(责任部门:仓储部门)
物料的储存在品质管理中同样很重要,因搬运、储存不当而造成物料的不良时有发生。所有仓管人员一定须按照重下轻上的原则,注意轻拿轻放。还要做些“防尘、防潮、防晒、防锈等”工作。不定期对物料进行查看。确保物料储存的质量。
第三关:制造生产(责任部门:制造生产部门)
物料进入生产线后,首先须避免因为操作或使用不当,而造成物料作业不良。每工段及相互工段需进行自检、互检及抽检。成品需品管进行检查,合格品才可以入库、进行销售。
第四关:产品的运输 (责任部门:物流)
为什么把产品的运输也放在品质管理当中?因为运输不当,同样会造成产品的损坏。所以物流部门,须选择有资质、信誉高的物流公司进行运输。(另外有的企业,把售后服务同样放在品质管理的范围当中)。其实只要企业内部门各尽其职、相互监督、人人参与品质管理,相信产品的品质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企业定会飞黄腾达。
3、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的关键是实行源头质量控制,它要求必须一次就把工作做好,如果出现错误,就马上停止该工序的生产。 一线员工,不仅仅是生产者,同时也充当质量监督者的角色。由于员工只是注意该部分,容易发现质量问题,有利于反量的提高。印包企业在生产包装盒时,如果印刷时质量就不合格,一线员工没有把不合格印张及时抽出,由于印张检查比较困难,很可能检查不出来。交货后,在客户使用时被检查出,影响企业与客户的关系,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4、采用 JIT生产
JIT(Just—in—Time)生产是一系列生产活动的组合,其目的是在保持库存最小的情况下实现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进行大量生产。该过程中,零件准时到达下道工序,并在该工序迅速被加工,然后往下道工序转移。JIT生产的理念是:只在需要的时候生产,决不过量生产。超过最低需求数量的任何东西都是浪费。
5、设计员工的工作
由于生产一线的工作相对比较单调乏味,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一般不高,尤其是流水线的工作更是如此,即便是工资较高时,也不能保证较高的生产率。可以采用工作扩大、工作加深、工作轮换和团队生产的方式提高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提高生产率。
6、改进工作方法
通过提高一个操作或者一组操作的生产能力、减少成本和提高质量来提高生产率。员工在使用机器、工具、材料和工作方法时有一套习惯的动作模式,它直接影响了生产率。必须对员工所有的动作进行重新分析,去除没有必要的动作,纠正错误动作。必要时,采取新的更具效率的动作模式,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7、员工培训
增加员工的培训,改变员工的错误认识,减少犯错误的概率,提高员工的认识水平和技术能力,有效提高生产率。员工培训成本比较低,却可以每年提高6%左右的生产率。
8、激励员工
企业可以使用以团队为导向的激励性报酬机制有效提高生产率。该机制强调团队工作,通过认真评价,并根据团队中个人对团队目标贡献进行相应的奖励。管理者必须明确鼓励生产率的提高,对有贡献的员工进行激励,包括经济激励和非经济激励。
9、管理员工每天的工作
企业必须对每天的生产进行管理,合理安排生产,减少时间浪费,提高工作时间的有效利用率,减少设备出故障时间,减少闲置的资产,使员工和资本发挥最大的效率。
10、企业文化
在企业文化中倡导提高生产率的理念,使所有的员工在意识中形成提高生产率是优秀员工的强烈意识,群策群力,形成提高生产率的大环境。提高生产率对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样的产品,谁的价格低,谁就具有竞争优势,就能赢得订单。在价格竞争中,生产率是其基础。可以说谁提高了生产率,谁就有了价格竞争的最终优势。
㈥ 怎样做好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公司层面、管理者层面、员工个人层面。要提高员工士气应该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1、 公司层面
公司层面的影响因素很多,薪酬与福利体系、奖惩体系、绩效管理体系、员工晋升体系、培训与发展体系、劳动保护与安全、工作环境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员工的士气,因此公司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变革,适应公司发展要求。比如:薪酬与福利体系必须认真进行周密的薪酬外部调查,综合考虑同行业的薪酬水平,也要考虑当地的薪酬水平,保证薪酬的外部公平;另一个方面要进行岗位评价,保证薪酬的内部公平,不同岗位之间根据岗位的贡献价值,设定不同的薪酬水平,避免大锅饭同时又要适当拉开距离。
2、 管理者层面
除了公司层面进行改进之外,更重要的是作为公司的中层、基层管理者要掌握提高员工士气的一些技能。建议中基层主管在提高员工士气时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 深入了解员工的需求
了解员工的需求可以通过平时的沟通、会议、员工的抱怨、调查问卷等形式。只有深入了解下属的需求,我们才能有效地激励他们,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2) 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谁都不愿意在这样的工作氛围下工作:干活就出错,一出错就被指责;大事小事都要请示;办公/现场环境乱七八糟;周围净是聊天、打私人电话、吵架、不干活;团队成员相互拆台、不负责任;人际关系复杂;上司总是板着脸。
都愿意在这样的工作氛围下工作:宽松,和谐自由的气氛;办公/现场整洁温馨;团队成员相互帮助,精诚合作;人际关系简单明了;敢于尝试,不会受到指责;微小的进步和成绩都获得上司和同事的认可和赏识。
因此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是我们中基层主管日常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
3) 认可与赞美
人的天性是喜欢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赞美,员工的微小进步,我们应该及时给予真诚的认可与赞美。在批评员工时也要适当注意技巧,不能伤害到员工的自尊,一般状况下批评尽可能在私下进行。
4) 促进员工成长
在工作中不断得到成长,是绝大部分员工的期望,作为主管,帮助员工不断成长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
3、 员工个人层面
员工士气的高低最终决定因素是员工自己,只有自己才能对自己的士气做主。士气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所以我们自己的命运决定于我们自己的士气。只有我们每一位员工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心态,做自己积极心态的主人,我们公司的员工士气才能更高,自己的人生才能更辉煌。
以上三个方面提升员工士气的建议还需要针对公司的具体情况分重点进行,最好是公司进行一次调查,了解员工的真正需求,然后根据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升员工士气是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期望立竿见影的效果是不现实的,最重要的是一点一滴不断持续行动。
如何提高员工责任心和积极性
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方法及措施
企业的发展需要员工的支持。管理者应懂得,员工决不仅是一种工具,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对企业生存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而要取得员工的支持,就必须对员工进行激励,调动员工积极性是管理激励的主要功能。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提高员工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途径。
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需要进行设计,实施。激励机制设计重点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奖励制度的设计;二是职位系列的设计;三是员工培训开发方案的设计;四是其他激励方法的设计,包括员工参与、沟通等。设计好一套激励机制后需要进行实施,以检验激励机制的有效性。
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包括各种激励方法和措施,归纳起来有这几个方面:
1、薪酬
物质需要始终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所以,物质激励仍是激励的主要形式。就目前而言,能否提供优厚的薪水(即货币报酬)仍然是影响员工积极性的直接因素。然而,优厚的薪水不一定都能使企业员工得到满足。通常,企业的薪酬体系不能做到内部公平、公正,并与外部市场薪酬水平相吻合,员工便容易产生不满情绪。员工的这些不公平感不能及时解决,将会直接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出现消极怠工、甚至人才流失的现象,从而影响到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有效解决内部不公平、自我不公平和外部不公平的问题,才能提高员工满意度,激发员工积极性。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通常在薪酬决策时应综合考虑岗位相对价值、薪资水平、个人绩效三要素,以它们作为制定工资制度的基础。通过以上三要素的有效结合,可以使员工预先知道做得好与差对自己的薪酬收入具体的影响,有利于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并使员工的努力方向符合公司的发展方向,推动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使公司经营目标与个人目标联系起来,实现企业与个人共同发展。
另外,员工持股制度也可以作为一项薪酬激励机制。在美国在美国500强中,90%企业实行员工持股。员工持股究竟有什么作用?第一个作用是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吸引人才,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是金手铐,起留人的作用。有没有长期的利益激励,对人才的牵引作用是有很大影响的。第二个作用能够获得资金来源。员工持股目的实际上是全体员工承担风险,把企业做大,因为从这方面讲,员工持股有积极的影响。
2、制度
企业的运行需要各种制度,同样,对员工进行激励也要制定出合理的制度,才能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奖惩制度:表彰和奖励是员工努力或积极性最重要的基础。高绩效和奖励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奖励可以促成员取得高绩效,取得高绩效后又有值得奖励的东西,两者是相互相成,互为促进的关系。奖惩制度不光要奖,而且要惩,惩罚也是一种激励,是一种负激励。负激励措施主要有如淘汰激励、罚款、降职和开除等。
竞争机制:竞争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又一大法宝。真正在企业中实现能者上,弱者下的局面。末位淘汰制是竞争机制的一个具体形式,就现阶段我国的企业管理水平而言,末位淘汰制有其可行性,建立严格的员工竞争机制,实行末位淘汰制,能给员工以压力,能在员工之间产生竞争气氛,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使公司更富有朝气和活力,更好地促进企业成长。
岗位制度:即建立适当的岗位,使工作职位具挑战性。“工作职位挑战性”就是要让每一个员工都能感到他所在的职位确实具有轻微的压力。怎样才能让工作职位具有挑战性呢?有2个问题要特别注意:一是要认真搞好职位设置,二是要适才适位。
目标激励:就是确定适当的目标,诱发人的动机和行为,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目标作为一种诱引,具有引发、导向和激励的作用。一个人只有不断启发对高目标的追求,也才能启发其奋而向上的内在动力。每个人实际上除了金钱目标外,还有如权力目标或成就目标等。管理者要将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这种或隐或现的目标挖掘出来,并协助他们制定详细的实施步骤,在随后的工作中引导和帮助他们,使他们自觉、努力实现其目标。
3、情感激励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在其《动机与人格》一书提出了人的5种层次的不同需要,这5个方面的内容是:基本生活需求——安全感——归属感——地位与尊重——自我实现。企业要努力满足员工的各项需求,如提供稳定可靠的就业,满足员工的生活需求和安全感。归属感是指员工在企业中能有家的感觉,在这一层次上感情、人文因素要大于经济因素。人员之间的密切交往与合作、和谐的上下级关系、共同的利益等都有助于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而员工的归属感是企业凝聚力的基本条件。地位与尊重是指人的社会性使每个人都要求得到社会的承认与尊重。在当前的社会中,经济收入和职位往往是社会地位的一种体现。自我实现是指当前面的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以后,人们将产生进一步发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的需求,即自我实现。人在这5方面的需求层次是逐步加深的,只有满足了前一层次的需求后,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这5个方面除了基本生活需求外,其他4个均为情感需要,因此,情感激励对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情感激励的方式有很多,主要有这几种:
尊重激励:所谓尊重激励,就是要求企业的管理者要重视员工的价值和地位。如果管理者不重视员工感受,不尊重员工,就会大大打击员工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工作仅仅为了获取报酬,激励从此大大削弱。尊重是加速员工自信力爆发的催化剂,尊重激励是一种基本激励方式。上下级之间的相互尊重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有助于企业员工之间的和谐,有助于企业团队精神和凝聚力的形成。因而,尊重激励是提高员工积极性的重要方法。
参与激励: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经验和研究表明,现代的员工都有参与管理的要求和愿望,创造和提供一切机会让员工参与管理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有效方法。通过参与,形成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可以进一步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工作激励:工作本身具有激励力量!为了更好地发挥员工工作积极性,需要考虑如何才能使工作本身更有内在意义和挑战性,给职工一种自我实现感。这要求管理者对员工工作进行设计,使工作内容丰富化和扩大化。何为工作内容丰富化?西文学者提出了5条衡量标准,也就是说要让员工找到5种感觉:一是要让员工能够感觉到自己把从事的工作很重要、很有意义;二是要让员工能够感觉到上司一直在关注他重视他;三是要让员工能够感觉到他所在的岗位最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四是要让员工能够感觉到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反馈;五是要让员工能够感觉到工作成果的整体性。
培训和发展机会激励:随着知识经济的扑面而来,当今世界日趋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使员工知识结构不合理和知识老化现象日益突出。通过培训充实他们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能力,给他们提供进一步发展的机会,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
荣誉和提升激励:荣誉是众人或组织对个体或群体的崇高评价,是满足人们自尊需要,激发人们奋力进取的重要手段。从人的动机看,人人都具有自我肯定、光荣、争取荣誉的需要。对于一些工作表现比较突出、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员工,给予必要的荣誉奖励,是很好的精神激励方法。荣誉激励成本低廉,但效果很好。
4、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有意识地通过建立共同的价值观、职业道德观,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从而统一企业员工的思想,使人们朝同一目标努力,推动企业前进。创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是要使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员工的价值和地位;使员工树立“主人公”的责任感。
实施激励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制度,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问题之一。国内企业,虽然近年来越来越重视管理激励,并尝试着进行了激励机制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对激励的认识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
1、激励就是奖励
激励,从完整意义上说,应包括激发和约束2层含义。奖励和惩罚是2种最基本的激励措施,是对立统一的。而很多企业简单地认为激励就是奖励,因此在设计激励机制时,往往只片面地考虑正面的奖励措施,而轻视或不考虑约束和惩罚措施。有些虽然也制定了一些约束和惩罚措施,但碍于各种原因,没有坚决地执行而流于形式,结果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2、同样的激励可以适用于任何人
许多企业在实施激励措施时,并没有对员工的需求进行认真的分析,“一刀切”地对所有人采用同样的激励手段,结果适得其反。在管理实践中,如何对企业中个人实施有效的激励,首先是以对人的认识为基础的。通过对不同类型人的分析,找到他们的激励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激励措施最有效。其次要注意控制激励的成本,必须分析激励的支出收益比,追求最大限度的利益。
3、只要建立起激励制度就能达到激励效果
一些企业发现,在建立起激励制度后,员工不但没有受到激励,努力水平反而下降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一套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不是孤立的,应当与企业的一系列相关体制相配合才能发挥作用。其中,评估体系是激励的基础。有了准确的评估才能有针对地进行激励,我们须反对平均主义、“一刀切”,否则,激励会产生负面效应。
4、激励的公平性
研究表明,激励的公平与否,对员工也是一个强有力的激励因素。
㈦ 怎样提高员工的生产力度
我在大型制造企业担任了20年生产经理、品保经理、运营总监,您所问的生产力度应该是指工作积极性或者说生产效率或者说单位制造率吧,总之这个生产力度包含了很多内容!
这里我不会告诉你怎么提高生产力度,因为每个企业的产品、运作流程、管理制度、设备乃至人员培训和教育程度等都不一样,也就是说一个企业的运作效率要从人机料法环这5个方面去分析和改良,以下,我从企业内部宏观管理和员工自身方面去分析怎样提高您所说的生产力度。
从企业整体管理的宏观角度来说,首先我推荐你自己先画个鱼骨图,从人机料法环这个5个方面去分解,看看哪些方面存在着问题或者说还可以有改良的地方,员工薪资问题?岗位人员配比问题?未经充分培训?没有激励机制?员工有工作情绪?设备落后陈旧?故障率高?设备维护不够?工艺流程设计错误或不够完美?原料采购滞后?供应商原料品质问题?进料品检乃至后面的制程品检或出货品检未检测出问题?以上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单位制造效率低下或影响产量和生产效率,也就是您说的生产力度;
从微观的员工个人方面来说,以上我提了几项,比如薪资福利是否符合当地或周边企业的平均水平(不能比隔壁企业低太多吧这样不利于留住人才)、岗位人员配比是否合理、是否经充分的岗位培训和辅导、是否有合理的个人和团队奖惩机制、员工工作情绪、是否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等,这些都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
在此,我推荐你使用一些基本的企业管理手法,比如丰田5S管理方法、精益生产管理培训等,深入到基层的早会晚会一定要开,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拣重点说,一天的工作内容及达成目标、工作中的注意事项等,有时候从上而下的关怀和关注,也是提升执行力和工作效率的较好方法!如有进一步需要咨询的问题,可联系我网络知道或微信,谢谢
㈧ 如何提高生产效率
要赢得商战,既要有雄才大略,又要有精兵强将。在市场利益驱动和市场竞争压力下,众多企业共同面临来自市场各个层面的挑战。在不留情的战争中,有的企业活下来了,而有的却也成了过眼云烟。而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很多,生产效率这个因素绝对不能被忽视!企业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量呢?现提出如下5点建议:
1、提高生产,制度先行。首先,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生产制度,以确保生产有章可循。同时,还应要求企业每一名员工对制度都了然于心。
2、生产状况,定期反馈。通过工作结果定期反馈机制,可以较好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马克·格拉汉姆认为很多企业都具有的生产状况年报制度其实作用不大,应该改成生产周报制度,甚至是日报制度就更好了。
3、对人对事,奖罚分明。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生产效率高的员工理应获得应有的奖励。“在一些公司存在这样的现象,业绩好的员工要承担更多的工作,而业绩差的员工反而承担较少工作或较容易的工作”,“这样肯定会打击优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鼓励惰性的产生。”
4、工具技术,双重优化。为员工提高生产效率提供客观条件。“功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即便是一流的员工,面对二流的设备想必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5、激励员工,讲求技巧。通常的做法是将员工的工作绩效作为激励的选择标准,但这样的衡量指标太过简单和片面。现在很多企业开始采取包括同事评价、顾客意见等因素的多指标评价体系,客观评价员工,科学激励员工。
㈨ 生产型企业如何优化生产流程以及提高管理效率
目前企业的生产管理形态不适合实施计件工资,那么在某些工位上,如果把生产现场的秩序再理顺一下,工作方法再改进一点(减少不必要的工作步骤,或使必要的操作用最迅速、最安全、最舒适的方法完成),那么提高我们工作效率、提高生产率实施绩效奖金制度则是必须的,而这时重点要关注的则是:①.考核项目、②.计算方式、③.项目内涵、④.目标权重、⑤.项目配分、⑥.评分规则、⑦.数据来源、⑧.考核周期、⑨奖金额配置。
二.鼓励员工自检与互检:在生产管理中,一般来讲,只要品质好,效率自然高。不良品返修往往会影响3倍以上的效率。在以往的生产合理化咨询中,发现一般企业都花费大量的资源做好首末件、全检、专检,却忽略了员工的自检与互检。
“品质是制造出来的”这个道理谁都懂,但如何执行很多人就不懂了,我们的做法是有两点:
一.员工自检,员工在生产过程中要做到:①.“确认上道工序零部件的加工质量”;②.“确认本工序加工的技术、工艺要求和加工质量”; ③.“确认交付到下道工序的完成品质量”。
二.员工互检,一般有两条质量管理原则:第一原则,当第一道工序给第二道工序提供产品的时候,如果第二道工序检测出存在不良产品,比如提供10个产品 ,被第二道工序检出来9个是合格的,1个不合格,那么,第二道工序有权对上游工序进行指数索赔。这里的索赔指数相当惊人,是成几何数递增的。第二个原则,在第一道工序给第二道工序提供产品之后,如果第二道工序没有检出已经存的不良品,而流到第三道工序去了,第三道工序就要扣第二道工序的奖金……
通过设计一系列制度,让员工做好自检与互检,不但可以大幅度提升效率,而且,可以大幅度削减品质检验员。
㈩ 如何提高精益生产的效率具体方法是什么
一、提高生产品质
众所周知“品质是企业的生命”。有一流的品质,才会有广阔的市场。那企业如何才能提高产品品质,将是每个企业永恒的话题。
首先须从原材料把关,严格杜绝不良品入库,并进入生产线。
第一关:采购(责任部门:采购、品管)
采购人员需挑选有资质的供应商,确保所购买的物料,品质达到要求。品管人员协助采购督促供应商提高品质。物料到货后,品管需严加把关。合格品方可入库。
第二关:物料的储存(责任部门:仓储部门)
物料的储存在品质管理中同样很重要,因搬运、储存不当而造成物料的不良时有发生。所有仓管人员一定须按照重下轻上的原则,注意轻拿轻放。还要做些“防尘、防潮、防晒、防锈等”工作。不定期对物料进行查看。确保物料储存的质量。
第三关:制造生产(责任部门:制造生产部门)
物料进入生产线后,首先须避免因为操作或使用不当,而造成物料作业不良。每工段及相互工段需进行自检、互检及抽检。成品需品管进行检查,合格品才可以入库、进行销售。
第四关:产品的运输 (责任部门:物流)
为什么把产品的运输也放在品质管理当中?因为运输不当,同样会造成产品的损坏。所以物流部门,须选择有资质、信誉高的物流公司进行运输。(另外有的企业,把售后服务同样放在品质管理的范围当中)。其实只要企业内部门各尽其职、相互监督、人人参与品质管理,相信产品的品质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企业定会飞黄腾达。
企业提高生产率的方法比较多,但是一定要根据行业和本企业的具体情况,抓住关键因素来提高生产率。
1、投资
投资在最合适的设备和技术上,能有效提高生产率。新设备和技术是最有效提高生产率的方法之一。美国一家大型保险公司投资10%—15%,用于提高其信息技术,可以获得每年5%的生产率的增加。
2、消除瓶颈
生产系统是一个整体,整体生产率往往是由瓶颈生产率决定的。提高任何非瓶颈生产率不能提高系统整体的生产率,瓶颈生产率的提高才能提高整体的生产率。只有瓶颈的产出率和所有向其输入的产出率之和相等时,系统才是最具效率的。
3、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的关键是实行源头质量控制,它要求必须一次就把工作做好,如果出现错误,就马上停止该工序的生产。 一线员工,不仅仅是生产者,同时也充当质量监督者的角色。由于员工只是注意该部分,容易发现质量问题,有利于反量的提高。印包企业在生产包装盒时,如果印刷时质量就不合格,一线员工没有把不合格印张及时抽出,由于印张检查比较困难,很可能检查不出来。交货后,在客户使用时被检查出,影响企业与客户的关系,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4、采用 JIT生产
JIT(Just—in—Time)生产是一系列生产活动的组合,其目的是在保持库存最小的情况下实现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进行大量生产。该过程中,零件准时到达下道工序,并在该工序迅速被加工,然后往下道工序转移。JIT生产的理念是:只在需要的时候生产,决不过量生产。超过最低需求数量的任何东西都是浪费。
5、设计员工的工作
由于生产一线的工作相对比较单调乏味,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一般不高,尤其是流水线的工作更是如此,即便是工资较高时,也不能保证较高的生产率。可以采用工作扩大、工作加深、工作轮换和团队生产的方式提高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提高生产率。
6、改进工作方法
通过提高一个操作或者一组操作的生产能力、减少成本和提高质量来提高生产率。员工在使用机器、工具、材料和工作方法时有一套习惯的动作模式,它直接影响了生产率。必须对员工所有的动作进行重新分析,去除没有必要的动作,纠正错误动作。必要时,采取新的更具效率的动作模式,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7、员工培训
增加员工的培训,改变员工的错误认识,减少犯错误的概率,提高员工的认识水平和技术能力,有效提高生产率。员工培训成本比较低,却可以每年提高6%左右的生产率。
8、激励员工
企业可以使用以团队为导向的激励性报酬机制有效提高生产率。该机制强调团队工作,通过认真评价,并根据团队中个人对团队目标贡献进行相应的奖励。管理者必须明确鼓励生产率的提高,对有贡献的员工进行激励,包括经济激励和非经济激励。
9、管理员工每天的工作
企业必须对每天的生产进行管理,合理安排生产,减少时间浪费,提高工作时间的有效利用率,减少设备出故障时间,减少闲置的资产,使员工和资本发挥最大的效率。
10、企业文化
在企业文化中倡导提高生产率的理念,使所有的员工在意识中形成提高生产率是优秀员工的强烈意识,群策群力,形成提高生产率的大环境。提高生产率对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样的产品,谁的价格低,谁就具有竞争优势,就能赢得订单。在价格竞争中,生产率是其基础。可以说谁提高了生产率,谁就有了价格竞争的最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