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企业对不合格品是如何处理的
一般不合格品的处置:
一般不合格品指加工的个别或少量一般件不合格。对一般不合格品的处置措施是返工还是返修,由质量检验方面的技术人员确定,而不需要通过评审来确定。
1、返工,是ISO9001:2000标准8.3a)条款中“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 所采取的处置措施。返工是一种纠正。
2、返修,是减轻不合格程度,使不合格品满足预期用途的处置措施。返修不轿缓链是纠正。
3、若不合格品的不合格程度严重,返修不经济,则予以报废。
对上述三种处置所形成的记录是“一般不合格品处置单”。
(1)产品做废如何修补扩展阅读:
不合格品判定方法:
1、产品质量有两种判定方法,一种是符合性判定,判定产品是否符合技术标准,做出合格或不合格的结论。另一种是“处置方法”的判定,是判定产品是否还具有某种使用价值,对不合格品做出返工、返修、让步、降级改作他用、拒收报废的处置过程。
2、检验人员的职责是判定产品的符合性质量,正确做出合格与不合格的结论,对闭孙不合格的处置,属于适应性判定范畴。一般不要求检验人员承担处置不合格品的责任和拥有相应的权限。
3、不合格品的适应性判定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应根据产品未满足规定的质量特性重要性,质量特性偏离规定要求的程度和对产品质量影响的程度制定分级处置程序,规定有关评审和处置部门的职责及权限。哪祥
㈡ 不良品和报废品处理流程是什么
采购原材料的不良品凭品质部开具的“公司外协检验报告单”(文件编号:PZ/QR-83-01),按品质部主管签署的意见,由供应部采购人员负责,供应部主管组织、督促把不良品退给供应商,有必要时还需供应商赔偿我公司的损失……直至更换供应商。
委外加工不良品:凭品质部开具的“公司外协检验报告单”,按照品质主管签署的意见,由生管部外协人员负责,生管部主管组织和督促退给生产厂家重新处理,追回由此对公司造成的损失,必要时考虑更换生产厂家。
装配过程中发现和造成的不良品:由装配车间开具“不良品退料单”(文件编号:PZ/QR-83-02),且注明不良原因,由成品检验员判断分清:A不良、B不良、C不良,最后由品质部主管签署处理意见,不良品退到物控部。物控部对退回不良品进行处理,处理过程中,品质部提供应有的帮助及提供依据。供应部或生管部按物控部的通知及时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物控过程中发现和造成的不良品:由物控部开具不良品退料单,且注明不良原因,经进料检验员判断分清:A不良、B不良、C不良,最后由品质部主管签署处理意见,出具“不良品退料单”,由物控部对此不良品进行处理,供应部或生管部配合完成。
A不良:供应厂商或外协生产厂家原因造成的不良品,在入库前未发现,在装配中或物控管理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
B不良:
①新产品开发、试制过程中因技术状态改变而造成的不良品。
②必要的技术状态确定、性能测试而产生的不良品。
③不可抗拒的自然条件、环境因素而产生的不良品。
·C不良:
①生产现场装配,或操作不当产生的不良品,叫装配C不良。
②搬运、中转过程产生或仓储保管不妥原因的不良品,叫物控C不良。
③设计差错造成的不良品,叫技术C不良。
④生产安排失误造成的不良品,叫生管C不良。
⑤定单更改产生的不良品,叫贸易C不良。
⑤品质判断不当而产生的不良品,叫检验C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