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假冒产品有哪些
法律分析:国家质检总局规定了假冒伪劣产品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牌产品标志、免检标志等质量标志和许可证标志的(2) 伪造或者使用的虚假的产地的(3) 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的(4) 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5) 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6) 失效、变质的(7) 存在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的
(8) 所标明的指标与实际不符的(9)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生产、销售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四十条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 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第一百四十九条 生产、销售本节第一百四十一条至第一百四十八条所列产品,不构成各该条规定的犯罪,但是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依照本节第一百四十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一百五十条 单位犯本节第一百四十条至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 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条的规定处罚。
‘贰’ 有哪些“匪夷所思”的食品造假
1、葡萄酒。
假酒制作主要靠灌水和使用添加剂,贴上假冒国内外名酒标签后,成本不超过一块钱的劣质品摇身变成了名酒。稍微有点良心的造假商可能还只是往低劣酒里掺水,但黑心的造假者做出来的酒甚至连一点葡萄酒原酒都没有,直接就是酒精、水、添加剂和香精的混合物。
葡萄酒的另外一种造假方式是以低价的葡萄酒重新灌装在高档酒瓶中。这些造假者会在全国各地寻购名酒的酒瓶、酒标、木塞等原材料,用廉价葡萄酒重新灌装后,贴上“拉菲”、“拉图”、“木桐”等国际知名品牌的商标,随后通过物流公司销往各地。
2、牛羊肉。
相对而言,假冒肉制品出现最多的是在火锅店、烤肉店、卤肉店以及一些小餐馆和小饭店,被假冒的肉类主要有牛肉、羊肉。现在的肉不单单是注水这么简单。
把猪肉剁成小块后放入水池解冻,解冻之后加入腌制剂、淀粉、色素放在搅拌机里搅拌,搅拌之后再腌制四天左右,腌制好的半成品猪肉放进牛肉汤锅煮约2小时,煮好后的肉放到铁丝网格的平台上晾干,红扑扑的加牛肉就制作出来了。
经过这些工序后,假冒食品身价大大上涨,被蒙骗的消费者不仅多花了冤枉钱,还吃了假货,造假者的行为实在令人可恨。
3、鲜榨果汁。
鲜榨果汁造假方式比较简单,就是用果汁粉或者果汁原浆、添加剂、香精勾兑成的,这个“假”字主要体现在没有鲜榨。假鲜榨果汁一般出现在饮品店、餐厅、酒店这些地方。超市出售的带包装的果汁饮料不存在造假行为,值得注意的无非就是果汁和果味饮料的区别,我们在购买时只需看清标签就行了。
从感官上区分果汁是否是鲜榨果汁比较简单,一般来说,鲜榨果汁味道稍淡,而勾兑果汁由于甜味剂、香精的添加,味道非常足。
(2)假冒名牌产品有哪些扩展阅读:
食品造假的危害主要有:
1、身体上的伤害,主要是针对一些伪劣食品,衣物,用具等等,使用过后可能对人体有害;
2、精神上的伤害,伪劣商品让消费者气愤,常常无处申诉,浪费了许多精力和金钱,这些是消费者本不该承担的;
3、经济上的损失,伪劣商品都是暴利的,消费者等于花费了更多的钱买了使用价值很小的或零价值、负价值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