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企业产品质量的衡量标准有哪些
完整的产品质量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两个方面: 1、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是对技术活动中需要统一协调的事物制订的技术准则。根据其内容不同,技术标准又可分解为:基础标准、产品标准和方法标准三方面的内容。 1)基础标准:是标准化工作的基础,是制订产品标准和其他标准的依据。常用的基础标准主要有: 通用科学技术语言标准;
精度与互换性标准;
结构要素标准;
实现产品系列化和保证配套关系的标准;
材料方面的标准等。
2)产品标准:是指对产品质量和规格等方面所作的统一规定,它是衡量产品质量的依据。产品标准的内容一般包括: 产品的类型、品种和结构形式;
产品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产品的包装、贮运、保管规则;
产品的操作说明,等等。
3)方法标准:是指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保证工作质量为目的,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主要工作程序、操作规则和方法所作的统一规定。它主要包括检查和评定产品质量的方法标准、统一的作业程序标准和各种业务工作程序标准或要求等等。 2、管理标准 所谓管理标准是指为了达到质量的目标,而对企业中重复出现的管理工作所规定的行动准则。它是企业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和手段。管理标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生产经营工作标准。它是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具体工作的工作程序、办事守则、职责范围、控制方法等的具体规定。 2)管理业务标准。它是对企业各管理部门的各种管理业务工作要求的具体规定。 3)技术管理标准。它是为有效地进行技术管理活动,推动企业技术进步而作出的必须遵守的准则。 4)经济管理标准。它是指对企业的各种经济管理活动进行协调处理所作出的各种工作准则或要求。
❷ 一个产品要好到什么程度才能形成口碑
一个好产品做到什么程度才能形成好的产品,一个好产品做到,让老百姓都知道,让老百姓用的起,非常开心,价格使老百姓都买得起,可以相比其他,产业非常非常的具有竞争力,并不是所有的产业可以达到这种程度,但是我们可以尽量的去,仅靠这一种口碑,我们去努力的做,我们可以成功,一个好的产品,最应当是老百姓认可,而不是上等人才能认可,已从老百姓的角度发展,如果老板信任,可我觉得这个产品就非常好。
❸ 什么是企业的品质怎样提升品质
企业的品质即企业的质量。企业质量是指在商品经济范畴,企业依据特定的标准,对产品进行规划、设计、制造、检测、计量、运输、储存、销售、售后服务、生态回收等全程的必要的管控。
如何提高产品质量
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要提高产品质量,必须全员参与,每位员工都有义务和责任做好产品质量,并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严格控制和执行好产品的操作流程。要求领导和每位员工全身心地投入到产品质量管理当中,把质量目标灌输到每个员工的心中。主要从进料检验、生产过程、出厂检验、售后服务等方面去控制,从而确保产品的整体质量。
进料检验(IQC):对所有进厂的原材料及零配件做到全检、抽检、分批检验。把不符合公司要求的不良品区分开,同时作出明显的标示。根据实际情节轻重给供应商开异常通知单,要求作出应急措施和永久性的改善措施。监督和追踪具体落实情况,严格作到不接受不合格品、不漏检不合格品、不传送不合格品。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号召全体员工、车间主任一起参与到质量管理活动当中。每一道工序责任落实到人,严格要求操作员工做好一个产品首先进行自检,再由车间主任检验,然后由质检专员或巡检进行抽检,杜绝不合格品出现,不让一个不合格品流入下一道工序。每个车间必须对待检品、合格品、不良品进行严格区分,防止相互混淆。车间的产品必须摆放整齐,保持干净、干燥。每个车间必须规范作业,严格做到不生产不合格品、不接受不合格品、不传送不合格品。
这个过程要从“人、设备、物料、方法”等方面去进行管理和实施,要求员工的技术、技能达到相关要求。相关部门应不定时对员工进行指导、培训,传授新的技巧及操作方法,规范产品的生产工艺。计量部必须随时保证机器、仪表的完好和正常使用。生产用物料的性能必须达到产品设计的要求。
我们可以参考日本企业的管理模式:
以日立公司为例:日立公司质量管理的核心是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其具体体现是“3N、4M、5S”的质量管理模式。
“3N”是指质量管理的原则为“不接受(No accepting)不合格产品、不制造(No manufacturing)不合格产品、不移交(No transferring)不合格产品”。其目的是控制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确保经过每位员工之手加工的零部件达到100%的合格率,达到零缺陷的质量目标。日立要求每个操作者将“3N”原则铭记在心,以便使生产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使生产全过程进入有序的良性循环中。通过执行“3N”原则,日立希望在每一个岗位上,每一个员工中牢固树立起“生产自己和顾客都满意的产品”的市场新理念,形成人人注重质量、环环相扣保证质量的有效机制。
“4M”是指对“人(man)、机器(machine)、材料(material)、方法(methods)”4种质量管理要素的科学运用。即人——激发最大的竞争意识和质量意识;设备——保持最高的开工率和使用率;材料——达到合理的投入产出;方法——应用最佳的手段与途径。其中,突出对人的管理和发挥人的能动作用是“4M”的精髓。日立在中国的企业和日本日立在机器、材料、方法等方面基本上是相同的,唯一不同的是人的素质。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制造一流产品,就必须着力在“人”字上下工夫,变“三个一样”为“四个一样”,使“4M”都能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为此,上海日立电器公司确立了“以人为本”的建企方针。
“5S”是指进行文明生产的5个管理手段,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整理就是把要与不要的东西彻底分开,要的摆在指定位置挂牌明示,不要的则坚决处理掉;整顿是指一经检查发现未作标志又未被处理的物品,现场管理干部将追究当事人的责任;清扫就是将工作场所、环境、仪器设备、材料、工具夹等上的灰尘、污垢、碎屑、泥沙等脏物清洗抹拭干净;清洁是指在以上三个环节之后的日常性维持活动,在每天下班前3分钟(或5分钟)实行全员参加的清洁作业,使整个环境随时都维持良好状态;素养就是培养全体员工的良好礼貌礼节、工作习惯、组织纪律、敬业精神。其目的是创造一个清洁、舒适、文明的生产环境,规范员工行为,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出货检验(OQC):出货检验是对生产的产品的总结。通过整个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的复检,是否达到客户的需求和期望的满意度。必须严格按照公司规定的标准和客户的要求进行检验。做到不漏检、不移交不良品、不接受不合格品。出厂合格率达到100%。
售后服务:把产品交到客户手中,我们的工作还没有完成。还要求售后服务人员必须给客户讲解并指导产品如何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你的需求,我们知道;你的追求,我们创造”,我们要有这样的信念。为了满足客户对质量的苛求,应作到 “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公司上下应全员参与,相互监督,共同为提高产品质量付出努力,只要我们向着同一个目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一定能把产品质量提高,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❹ 企业产品都有哪些形态特征
所谓企业产品是指企业中有目的的劳动生产物,既包括生产企业的有形产品,又包括服务行业的无形产品。企业产品包括各种不同的形态、性能,用途万千。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都是人们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有效成果。它具有以下特性:
1、企业产品是生产经营活动的劳动成果。
不论是农业产品还是工业产品和建筑业产品,它们都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都是职工劳动的成果,那些未经开发的农林资源、天然矿藏以及未经过本企业职工劳动而获得的外赠的原材料和机器设备等,不能作为企业产品,也不能计入企业总产品中。
2、企业产品是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成果。
只有符合企业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即具有了规定的性质和标准,才是企业产品。
3、企业产品是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成果。
只有企业按预定生产目的生产出来的产品,才能统计为企业产品。而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废渣等,虽然可以作各种使用,并取得经济收入,如农业饲养牲畜产生的粪便可作肥料使用;工业加工的边角余料可以制成各种小商品;但他们都不是企业生产的直接成果,因而不能统计为企业产品。
企业产品的形态:
一、企业产品按表现形态不同分为物质产品和劳务产品。
1、物质产品是有形产品,又称货物,它是企业以原材料或半成品为加工对象进行生产活动所获得的一种新的产品。如农业生产的粮食、棉、油、蔬菜等;工业生产的煤、钢、机器设备、食品、服装等;建筑业生产的房屋、道路、桥梁等都是物质产品。
2、劳务产品是无形产品,一般称之为“劳务”或者是“服务”。如贸易业提供的商品购销服务、运输业提供的运输服务、邮电业提供的邮政服务、通讯业提供的通讯服务、金融保险业提供的金融保险服务等等都是劳务产品。
二、企业产品按完成程度不同分为成品、半成品和在制品。
1、成品是指完成了企业的全部生产过程,经检验合格,办完入库手续,可以随时提供社会使用的产品。凡设计或者合同规定需要其他单机,部件和附件配套的产品,必须是配套件齐备,才能称为成品。
2、半成品是在企业内部完成了一个或几个车间的生产过程,经验收合格送交半成品库,有待下一个车间继续加工的产品。出售或准备出售的半成品,由于不需在本企业再进行加工,应视同成品处理。
3、在制品是指在车间内各工序上正在进行加工制造的产品。包括还没有离开车间的制品或在车间内已加工完毕,但尚未验收入库的制品。它介于原材料与半成品,半成品与半成品,半成品与成品之间。
三、企业产品按使用去向不同分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
1、中间产品是指企业本期生产而又在本期继续加工的产品。其构成实体主要是指企业的半成品和在制品等未完成品。
2、最终产品是指企业本期生产,本期不再进行加工,可以作为企业销售或自用的产品。包括外售半成品及已完成的劳务产品。
❺ 所谓用户满意度,是用户对企业产品质量或服务的满意程度。
客户满意度是指客户对企业以及企业产品/服务的满意程度。客户满意度也是客户对企业的一种感受状态,并且在这种感受状态下更容易激发交易行为的发生。一个常用的统计结果是:一个满意的客户,要6倍于一个不满意的客户更愿意继续购买那个企业的产品或服务。
在竞争日趋激烈、客户导向的市场环境中,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追逐客户满意度的提升。但是,很多企业追逐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我们发现,企业如果只是追求客户满意度往往并不能解决最终的问题,因为很多时候,企业的客户满意度提高了,并不意味着企业的利润就立即获得改善。只有为公司贡献“利润”的客户才是直接的价值客户。而且价值客户对企业的利润贡献亦有高低之分。因此,企业应该对稀缺的经营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集中力量提升高价值客户的满意度;与此同时,也应该关注一下潜在的高价值客户,渐进式提高满意度。从全部客户满意,到价值客户满意,再到高价值客户满意,最后到高价值客户关键因素满意,这是企业提升“客户满意度价值回报”的“流程”。
客户忠诚度
客户忠诚是从客户满意概念中引出的概念,是指客户满意后而产生的对某种产品品牌或公司的信赖、维护和希望重复购买的一种心理倾向。客户忠诚实际上是一种客户行为的持续性,客户忠诚度是指客户忠诚于企业的程度。客户忠诚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客户忠诚于企业的意愿;一种是客户忠诚于企业的行为。而一般的企业往往容易对此两种形式混淆起来,其实这两者具有本质的区别,前者对于企业来说本身并不产生直接的价值,而后者则对企业来说非常具有价值;道理很简单,客户只有意愿,却没有行动,对于企业来说没有意义。企业要做的是,一是推动客户从“意愿”向“行为”的转化程度;二是通过交叉销售和追加销售等途径进一步提升客户与企业的交易频度。
客户满意度不等于客户的忠诚度,客户满意度是一种心理的满足,是客户在消费后所表露出的态度;但客户的忠诚是一种持续交易的行为,是为促进客户重复购买的发生。衡量客户忠诚的主要指标是客户保持度(CustomerRetention),即描述企业和客户关系维系时间长度的量;客户占有率(CustomerShare),即客户将预算花费在该公司的比率。有资料表明,仅仅有客户的满意还不够.当出现更好的产品供应商时,大客户可能会更换供应商。
满意度衡量的是客户的期望和感受,而忠诚度反映客户未来的购买行动和购买承诺。客户满意度调查反应了客户对过去购买经历的意见和想法,只能反映过去的行为,不能作为未来行为的可靠预测。忠诚度调查却可以预测客户最想买什么产品,什么时候买,这些购买可以产生多少销售收入。
客户的满意度和实际购买行为之间不一定有直接的联系,满意的客户不一定能保证始终会对企业忠实,产生重复购买的行为。在一本《客户满意一钱不值,客户忠诚至尊无价》 (Cus tomer Satis faction Is Worthles s,Cus tomer Loyalty Is Priceles s) 的有关“客户忠诚”的畅销书中,作者辩论到:“客户满意一钱不值,因为满意的客户仍然购买别的企业的产品。对交易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十分满意的客户也会因为一个更好的价格更换供应商,而有时尽管客户对产品和服务不是绝对的满意,却能一直锁定这个客户。”
例如许多用户对微软的产品有这样那样的意见和不满,但是如果改换使用别的产品要付出很大的成本,也会始终坚持使用微软的产品。最近的一个调查发现,大约 25% 的手机用户为了保留其电话号码,会容忍当前签约供应商不完善的服务而不会转签别的电信供应商,但如果有一天,在转约的同时可以保留原来的号码,相信一定会马上行动。
不可否认,顾客满意度是导致重复购买最重要的因素,当满意度达到某一高度,会引起忠诚度的大幅提高。顾客忠诚度的获得必须有一个最低的顾客满意水平,在这个满意度水平线下,忠诚度将明显下降。但是,顾客满意度绝对不是顾客忠诚的重要条件。
❻ 你认为作为一个企业如何保证其产品品质,如何给品质定位
产品品质的高低不仅受企业内部条件的约束,而且还受外部环境的激励与约束;不仅受物质因素的影响,还受政策、社会、自然、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要想保证产品品质,首先需要了解影响产品品质的因素,然后保证之,并对品质做出明确的定位。简述如下:
1、发挥企业领导质量意识和职能
产品品质的好坏首先取决于人的工作质量,而管理者是关键,尤其是企业的决策人员。管理者首先需要不断更新经营理念,强化自身的质量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质量控制技能;其次要清楚地确定正确的质量方针、目标,并为全体员工所理解和贯彻实施;建立质量激励机制,指定管理者代表明确其职权,重视质量体系审核,主持管理评审,增强质量体系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2、质量组织的完善程度
企业要实施质量方针,落实和发挥质量职能,完善质量责任制,实现预期的质量目标,首先必须完善质量组织。没有完善的质量组织,质量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监督职能就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产品质量也就无法保证。质量组织机构应包括质量决策机构、质量管理机构和质量检验机构。
3、人员素质及资格认定
保证产品品质的工作是由人完成的,人的实际素质对产品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企业应该明确各类人员的素质要求,正确选培人才,制定培训考核规划,并有效执行,促使全体员工提高质量意识,督促全体员工提高工作技能、以生产出用户和社会满意的产品。
4、质量信息系统的完善程度
企业在制定质量目标、进行新产品开发和处理质量问题时,都离不开掌握有关质量信息。信息量越大,决策的可靠性越高。质量信息又是协调各质量职能的纽带,是完善质量体系不可缺少的“神经网络系统”。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信息管理系统,随时准确了解用户需求信息、同类产品信息、市场竞争信息、市场环境信息,提出准确反映用户需求的产品设想;加强新产品开发设计阶段和生产过程的信息管理;有计划有步骤地对质量体系进行审核,及时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为完善质量体系提供可靠依据。
5、质量体系文件的有效执行情况
质量体系文件是用来控制和证明产品质量是否满足用户要求、质量体系是否有效运行的依据。一般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性文件、质量记录、质量计划等。企业应具备齐全的质量体系文件,文件应相互协调并与企业当前实际情况相符,应正确清晰、容易识别,应明确各类人员的质量责任,并为全体职工所理解和有效贯彻执行。
6、设计和规范质量
产品开发设计是形成产品质量的首要环节,决定了产品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企业应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开展技术经济分析,确定经济、合理的产品质量目标,完善产品开发设计工作程序并有效执行。在设计过程中,应对关键的设计进行严格评审,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质量责任风险,保证最终设计满足质量要求。设计过程中还应进行产品质量特性、重
要性分级和传递,为制造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7、原材物料采购质量
现代工业生产是在广泛协作的基础上进行的,生产水平越高,专业程度越高,外协、外购物资就越多,对产品的适用性将起着决定性作用。企业应明确采购、供应的质量政策,制定质量大纲;选择合格供方,帮助供方提高产品质量;做好外购物资的检验、储存和投产使用中的质量控制工作。
8、过程准备质量
生产技术准备的质量职能关系到生产制造质量的稳定性及符合设计要求的程度。生产技术准备工作涉及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工作有:制定完善的工序质量控制文件;分析制造过程中影响质量的主导环节,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采取有效措施,使各环节处于受控状态;改进和完善机器设备和工艺装备;正确选择检测方法,合理配备检测设备;制定检测计划,控制工序质量。
9、过程控制质量
制造过程是依靠生产技术准备所提供的各种条件,由设计质量形成产品实物质量的重要环节节。制造过程控制质量的关键环节有:原材料、外购件和半成品的检验和质量控制;工序间检验质量的控制;成品验证、包装验证和追踪标记的控制;检测设备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数据的质量控制;特殊工序、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
10、不合格和纠正措施控制
不合格系指一种或多种质量特性和质量体系要素偏离了规定的要求或根本不存在。不合格产品的管理办法及其纠正措施需要程序化或得到有效执行,产品质量才能“维持”规定水平。程序中至少应包括:不合格确认、严重性评价、补救措施、原因分析、预防措施、效果监控及永久性更改。
❼ 企业又怎样弄清顾客对产品的质量要求并设法满足他们的要求呢
欧美宝品牌首席架构师郭汉尧老师指出:企业又怎样弄清顾客对产品的质量要求并设法满足他们的要求呢?
产品质量的好坏最终是由消费者来评判的,实质上产品质量是包括产品的设计、制造、功能、包装、售后服务等多项内容的。而顾客对产品质量的不同方面具有不同的要求,即质量要求是有层次的。因而,企业应将顾客的要求具体化,分清对不同方面的要求是什么,有针对性地分别采取措施。
首先,企业应将笼统的“产品质量”划分成尽可能详尽的指标,并用不同程度的形容词将对每个指标的要求分成若干等级,比如,“尽可能好”、“较好”、“一般”、“够用就行”、“不太在意”“根本不关心”等等。然后对消费者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弄清用户对每个指标的态度。对于功能、服务等重要内容,还应让用户具体说出他想要什么,对现有产品有哪些地方满意,更重要的是对哪些地方不满意,从而将其进一步具体化。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就可以形成一个清晰的“产品各质量指标需求框架”,即可画出消费者心目中“质量好的产品”究竟是什么样子了。这可以使企业提高质量的努力有的放矢。
其次,当弄清了用户对各质量指标具体要求到什么程度之后,企业就会发现:用户要求产品质量好实质上只是对产品质量的一部分指标要求很高,而对其他指标只希望达到一般水平就可以或根本就不在意。这就是质量要求的内在层次。
❽ 企业的产品分析包括哪些方面
1 产品的竞争能力分析 (1)成本优势 成本优势是指公司的产品依靠低成本获得高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盈利能力。在很多行业中,成本优势是决定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企业一般通过规模经济、专有技术、优惠的原材料和低廉的劳动力实现成本优势。由资本的集中程度而决定的规模效益是决定公司生产成本的基本因素。当企业达到一定的资本投入或生产能力时,根据规模经济的理论,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管理费用将会得到有效降低。对公司技术水平的评价可分为评价技术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两类。技术硬件部分如:机械设备、单机或成套设备;软件部分如:生产工艺技术、工业产权、专利设备制造技术和经营管理技术,具备了何等的生产能力和达到什么样的生产规模,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如何等。另外,企业如拥有较多的技术人员,就有可能生产出质优价廉、适销对路的产品。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则应考虑公司的原料来源以及公司的生产企业所处的地区。取得了成本优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便处于优势地位,意味着企业在竞争对手失去利润时仍有利可图,亏本的危险较小;同时,低成本的优势,也使其他想利用价格竞争的企业有所顾忌,成为价格竞争的抑制力。 (2)技术优势 企业的技术优势是指企业拥有的比同行业其他竞争对手更强的技术实力及其研究与开发新产品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生产的技术水平和产品的技术含量上。在现代经济中,企业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能力是决定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因此,任何企业,一般都确定了占销售额一定比例的研究开发费用,这一比例的高低往往能决定企业的新产品开发能力。产品的创新包括研制出新的核心技术,开发出新一代产品;研究出新的工艺,降低现有的生产成本;根据细分市场进行产品细分。技术创新,不仅包括产品技术,还包括创新人才,因为技术资源本身就包括人才资源。现在大多数上市公司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引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先抢占智力资本的制高点,谁就具有决胜的把握。技术创新的主体是高智能、高创造力的高级创新人才,实施创新人才战略,是上市公司竞争制胜的务本之举,具有技术优势的上市公司往往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3)质量优势 质量优势是指公司的产品以高于其他公司同类产品的质量赢得市场,从而取得竞争优势。由于公司技术能力及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差别,不同公司间相同产品的质量是有差别的。消费者在进行购买选择时,虽然有很多因素会影响他们的购买倾向,但是产品的质量始终是影响他们购买倾向的一个重要因素。质量是产品信誉的保证,质量好的产品会给消费者带来信任感。严格管理,不断提高公司产品的质量,是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具有产品质量优势的上市公司往往在该行业占据领先地位。 2 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分析公司的产品市场占有率,在衡量公司产品竞争力问题上占有重要地位,通常从两个方面进行考察。其一,公司产品销售市场的地域分布情况。从这一角度可将公司的销售市场划分为地区型、全国型和世界范围型。销售市场地域的范围能大致地估计一个公司的经营能力和实力。其二,公司产品在同类产品市场上的占有率。市场占有率是对公司的实力和经营能力的较精确的估计。市场占有率是指一个公司的产品销售量占该类产品整个市场销售总量的比例。市场占有率越高,表示公司的经营能力和竞争力越强,公司的销售和利润水平越好、越稳定。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是利润之源。效益好并能长期存在的公司市场占有率必然是长期稳定并呈增长趋势的。不断地开拓进取,挖掘现有市场潜力,不断进军新的市场,是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和提高市场占有率的主要手段。 3 品牌战略 品牌是一个商品名称和商标的总称,它可以用来辨别一个卖者或卖者集团的货物或劳务,以便同竞争者的产品相区别。一个品牌不仅是一种产品的标识,而且是产品质量、性能、满足消费者效用的可靠程度的综合体现。品牌竞争是产品竞争的深化和延伸。当产业发展进入成熟阶段,产业竞争充分展开时,品牌就成为产品及企业竞争力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因素。品牌具有产品所不具有的开拓市场的多种功能:一是品牌具有创造市场的功能;二是品牌具有联合市场的功能;三是品牌具有巩固市场的功能。以品牌为开路先锋,为作战利器,不断攻破市场壁垒,从而实现迅猛发展的目标,是国内外很多知名大企业行之有效的措施。效益好的上市公司,大多都有自己的品牌和名牌战略。品牌战略不仅能提升产品的竞争力,而且能够利用品牌进行收购兼并。
❾ 我国工业区产品划分几个等级!各等级 的标准要求是什么
工业产品质量划分为三个等级: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
标准要求:
1、优等品
对应第一个层次(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判断依据如下:
(1)存在明确的产品标准,且产品标准采用现行有效的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
(2)虽然不存在明确的产品标准,但在制造产品过程中所使用的主要技术标准(或产品分系统级的产品标准)属于现行有效的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
(3)制造产品所使用的国家标准、地区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本身属于等同或修改采用的现行有效的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
(4)制造产品所使用的企业标准是根据需要选取若干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主要性能指标而制定的企业产品标准,包括相应的检验方法。
(5)制造产品所使用的企业标准是通过测量国外先进产品(作为实物标准)性能所得指标制定的企业标准,并有相应的检验方法。
(6)制造产品所使用的企业标准是从有关技术资料中得到的国外先进产品主要性能指标制定的企业标准,并有相应的检验办法。
(7)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产品标准。
2、一等品
对应第二个层次(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且不属于第一层次类型标准的),判断依据如下:
(1)存在明确的产品标准,且产品标准属于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地区标准或行业标准。
(2)虽然不存在明确的产品标准,但制造产品所使用的主要技术标准(或产品分系统级的产品标准)属于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地区标准或行业标准。
3、合格品
对应第三个层次(企业标准和其他标准,且不属于第一、二层次类型标准的)和其他情形,判断依据如下:
(1)存在明确的产品标准,且产品标准属于现行有效的企业标准;
(2)虽然不存在明确的产品标准,但制造产品所使用的主要技术标准(或产品分系统级的产品标准)属于现行有效的企业标准;
(3)其他情形。
(9)企业产品达到什么程度扩展阅读:
工业产品质量包含的内容:
产品的内在特性,如产品的结构、物理性能、化学成分、可靠性、精度、纯度等;也包括产品的外在特性,如形状、外观、色泽、音响、气味、包装等;还有经济特性如成本、价格、使用维修费等,以及其他方面的特性如交货期、污染公害等。
工业产品的不同特性,区别了各种产品的不同用途,满足了人们的不同需要。可把各种产品的不同特性概括为: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寿命、经济性等。
❿ 产品质量证明书中的质量等级具体是怎么分的
产品质量证明书是由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检测部门出具的,同时该生产企业的检测实验室应当取得相关部门的认定,产品质量证明书一般没有固定的格式,根据产品、材料的不同体现其检测性能参数等即可,需要单位盖检测专用章.
产品质量等级标准分类
一、国际标准
产品质量检验报告产品的质量表现为不同的特性,对这些特性的评价会因为人们掌握的尺度不同而有所差异。为了避免主观因素影响,在生产、检验以及评价产品质量时,需要有一个基本的依据、统一的尺度,这就是产品的质量标准。
产品的质量标准是根据产品生产的技术要求,将产品的主要的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从数量上加以规定,即对一些主要的技术参数所作的统一规定。它是衡量产品质量高低的基本依据,也是企业生产产品的统一标准。我国采用的产品质量标准有:
是指某些国际组织,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等规定的质量标准,也可以是某些有较大影响的公司规定的并被国际组织所承认的质量标准。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是我国当前的一项重要技术经济政策,但不能错误地把某些产品进口检验时取得的技术参数作为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这些参数只是分析产品质量的参考资料。
二、国家标准
是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的产品质量标准,主要针对某些重要产品而制定的。
部颁标准(行业标准),是指在全国的某一行业内统一使用的产品质量标准。
是企业自主制定,并经上级主管部门或标准局审批发布后使用的标准。一切正式批量生产的产品,凡是没有国家标准、部颁标准的,都必须制定企业标准。企业可以制定高于国家标准、部颁标准的产品质量标准,也可以直接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
三、企业标准
但企业标准不得与国家标准、部颁标准相抵触。
把产品实际达到的质量水平与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比较,凡是符合或超过标准的产品称为合格品,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称为不合格品。合格品中按其符合质量标准的程度不同,又分为一等品,二等品等等。不合格品中包括次品和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