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看待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我国农产品与发达国家相比,产品外观品质、内在营养、安全卫生质量以及加工包装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农产品因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超标造成的餐桌污染和由此引发的中毒事件每年都有发生,由于农药、兽药残留及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超过国际通行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被拒收、扣留、退货、销毁、索赔和中止合同的现象时有发生,许多传统大宗出口创汇农产品被迫退出国际市场,结我国外贸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影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原因有如下五个方面:
1、产地环境污染 是指农产品产地环境中的污染物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的危害。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不合理地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农田、水源和大气。由于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致使农业生态环境恶化,重金属及有害物质在水、土、气中超标,进而在食物中残留、聚积,影响农产品质量,最终影响人体健康。
2、物理性污染 是指由物理性因素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危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在农产品收获或加工过程中操作不规范,不慎在农产品中混入有害物质,导致农产品受到污染。
3、生物性污染 是指自然界中各类生物因子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危害。如致病性细菌、病毒、毒素污染以及收获、屠宰、捕捞后的加工、贮藏、销售过程中的病原生物污染。
4、化学性污染 是指生产、加工过程中农业投入品使用不合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危害。食品加工中滥加化学添加剂,为了争取瓜果、蔬菜早上市,不恰当地使用激素,滥施化学药剂,不但造成农产品口感不好,还可能夹杂有毒有害成份。
5、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不完善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环境保护法规、技术标准、质量认证以及对绿色包装、标志、标签使用和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生产者缺乏标准意识,“无标准生产”、“无标准上市”现象普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不适应“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的要求。
㈡ 为什么现在的东西质量越来越差
1. 产品快速迭代导致质量下降
现代社会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极快,这促使制造商倾向于关注功能而非耐用性。消费者追求最新技术,往往忽视了产品的长期质量。例如,智能手机平均每两年更换一次,这导致制造商牺牲了耐用性以追求轻薄和功能多样性。
2. 货币贬值影响质量标准
货币贬值使得高质量产品的成本上升,许多人为了经济考虑不得不选择价格较低但质量可能较差的产品。此外,人工成本的增加使得制造商不愿投入更多资源制作精良产品,从而影响了市场上产品的整体质量。
3. 急功近利心态导致质量下降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们追求即时回报,这种心态影响了工匠精神。制造商和工人可能更关注短期利润而非产品的长期质量。这种急躁的态度导致质量控制标准的放松,尤其在品牌建立之后,一些企业可能会忽视产品质量,转而追求更高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