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快消品经销商如何有效铺货
第一步:洞察和分析铺货渠道各环节的需求。不同的销售渠道环节,其需求是不一样的。比如,经销商最贴近厂家,经销商的需求,更多地体现为能够与时俱进,获得更快的提升和发展;而分销商作为承上启下的“中间”商,则较多地关注自身的实际利益及既得利润;而终端商作为渠道的末端,更多关心的是销售该产品有无风险、赚钱是否有保障;消费者则要求所购买的产品物美价廉,注重产品的性价比和实际价值等等。
第二步:根据销售渠道各环节的需求,采取不同的方式予以满足。
1、对于经销商,要向其阐明铺货的意义:
A、通过积极铺货,可以提升产品的铺货率,增加产品的销售量,扩大产品毛利额。
B、通过积极铺货,可以获得厂家的全方位、多方面的市场支持,比如:培训支持、操作技巧支持、政策支持等等,可以“跟”着厂方的经营思路,同步获得发展。
C、通过积极铺货,在提升产品及品牌的基础上,可以有效地提高经销商的知名度、美誉度,提升其在行业里的影响和地位等等。
2、对于分销商,要向其讲明积极推介该产品的种种“利益”和好处,比如:厂家多种形式的促销和返利,可以让他们获得更高的利润,严格的区域保护政策可以使他们放心销售等等。
3、对于终端商,除了常规的促销手段外,要更多的去解除其销售的心理障碍,比如:产品包退包换,推广无风险经营,利润保证等等。
4、对于消费者,要通过促销活动、广告宣传等手段,实现与其的“零距离”接触,比如,免费试吃,箱内设奖等,可以有效地使消费者接近产品,认识和感知产品的性价比,把“物美价廉”的信息向其准确传达。
第三步:经商不言商,关注铺货细节。即铺货要满足和挖掘销售各渠道环节的潜在需求,也要关注过程,实施情感营销和关系营销。
1、建立健全各级经销商档案,定期回访铺货客户。通过意见征询、解决客户存在问题、在关键时机比如结婚、生子等“该出手时就出手”等等方式,拉近与渠道各成员的距离,达到“经商不言商”的最终目的。
2、从交易营销向关系营销转变。即抛弃以往的单纯的交易行为,变“赤裸裸”的金钱交易为“厂商一家”关系营销的转变。比如,实施战略联销体,不仅指导经销商如何更好、更有效地铺货,而且,还铺货管理进一步下沉,即厂家或经销商还要协助二批等分销商往下游渠道铺货,使其产品进一步分流;协助终端商通过举行卖增促销、免费品尝等活动,使其实现产品的最终消化,实现产品的使用价值。
3、铺货管理规范化,强化服务功能。在这个抢速度、重效率的年代,有效铺货必须注重日常细节的规范有序。比如,要定期铺货,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产品配送到位等等,来取得铺货各环节的支持和拥护。这就要求:
A、建立铺货管理制度,明确铺货路线、铺货责任人、铺货标准和要求。制定具体的铺货奖惩细则,并严格执行,实现铺货工作的日常化、规范化以及制度化。
B、规范产品陈列标准,本着方便购买和便利性的原则,明确产品陈列要求,实现产品陈列的最大化和生动化,在“第一”视线内让产品“闪亮登场”。
C、实行铺货产品的一站式服务。即本着谁铺货,谁受益;谁铺货,谁负责的原则,“一竿子插到底”,要求铺货人员不仅要将产品铺到分销商、终端商,而且还要想方设法将产品铺到“消费者”,实现铺货产品的全程跟踪和全程服务。
铺货,可以说是快速消费品经销商每天都要做的“例行作业”。对于经销商和厂家来说,一个产品要想实现从商品到货币这惊险的一跳,就必须要通过渠道铺货来具体实现。
Ⅱ 经销商如何做好新产品推广
我们说商场如战场,产品就是经销商的武器,而新产品就是最新式的先进的占领市场获取利益的武器,经销商朋友们理应积极主动推销的,可在我们的市场调查中发现,经销商对新产品却存在完全不同的两种态度:一种是见到新产品如获至宝,积极推广,另一种却视而不见,冷观静等。 我们进一步汇总分析发现,对新产品积极推广的经销商多是市场开发力度大,市场渗透力强,品类丰富,获利能力比较优秀的经销商,而持观望态度的多是市场开发不理想,品类少,获利能力落后的经销商,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就要积极的推广新产品,才能够适应客户不断发展的消费需求,赢得更多的客户资源,从而把市场做大做强,那么如何才能做好新产品的推广呢? 我想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念,要认识到新产品的开发能力是一个企业创新能力和获利能力的最直接体现,一个企业推出新产品是针对新的市场需求和技术的更新,以追求更高效、更便利、更实用、更经济,争取最大市场竞争力为目的,一方面是对现有的产品进行更新换代,在性能、效率、成本方面进行优化,取得比较优势,以替代老产品或取代竞争对手的现有产品,这一类型的新产品,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针对性强,替代性很强,一旦我们对这些产品视而不见,必将坐失良机,导致客户选择能提供新产品的经销商,这样必定流失客户,丢失市场;另一方面则是在全新的应用领域进行开发,以开拓新的市场,获得新的消费群体,这样的新产品是着眼未来竞争力的,一旦我们错失这样的良机,我们就会在未来的竞争中失去支撑;可见要留住老客户,开发新的客户资源就应积极的推广新产品,把企业的创新成果积极的让渡给消费者。 1、一有新产品的消息要马上积极主动的组织进货,先要全面了解产品的性能特点,知道新产品新在哪里,好在哪里,找出比较优势,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推广介绍,在这方面,西北区兰州总经销老许是做的非常好的,每次新界的新产品出来,他都会第一时间进货,拿到货后先把产品“解剖”开,全面了解新产品的性能及结构,推广起来自然得心应手; 2、充分的样机展示,新产品发过来,一定要把产品摆放在最醒目的位置,并把老产品进行比较的摆放,如衡阳总经销老赵,把公司的镀锌井泵QJ(D)型、新型的全自动冷热自吸泵AWZB全系列突出摆放,并与其他产品及老式产品对比,一目了然,推广介绍时就很容易比较,客户也感受体验到不同,自然容易接受; 3、重点宣传、针对性要强,要结合自己了解的客户,针对客户使用老产品或竞争对手产品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比较,突出新产品的特性,特别是针对特殊客户群体要抓住要害,让客户感受到新产品带来的直接好处或利益,可以考虑印制小型宣传单或产品彩图挂页,以针对性的介绍推广。 4、采用试用、担保、质保甚至先用后付款的方式推广新产品,以消除客户在使用新产品中的顾虑,这一招相信很多经销商都使用过,也是一个获得客户试用机会的好办法; 5、及时跟踪新产品的使用情况,因为是新产品,用户也会有些不适应或不习惯的地方,及时的跟踪,了解客户试用情况,及时解决使用过程中的问题,会让顾客感觉放心和信赖,也有利于沟通感情,建立更加牢固的客情关系,同时获得良好的口碑宣传效果; 6、以典型的案例或形象工程作为推广的招牌,把典型客户使用情况作为新产品优势的证据,更令人信服,消费者多有从众或眼见为实的心理,能提供确实有力的案例,自然能事半功倍。 当然,实际的推广中会不可避免的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公司绝对会全力以赴解决问题的,这就需要经销商朋友们积极主动的提供市场一线的信息,及时反馈给公司,以得到及时的改进,只有这样,我们的新产品才能更快的进入市场、我们的经销商才能取得更多的竞争优势,获得更大的发展。(胡建球)
Ⅲ 如何从厂家拿货
零售商找厂家拿货不现实
你要是做零售的话,跟厂家拿货是不现实的,因为你的量跟不上,除非你的量大,其实批发商仔细找一下,也有性价比高的货,用心就就会找到,找批发商拿货单款的量不用拿太多,比较合适零售商!
我是厂家的销售经理,经常会接到电话想要进货
,有些是零售商,也有是小批发商,但鉴于公司的管理能力,我们现在只和大批发商合作,然后会要求商户合理定价,诚信与广大客户合作,改良渠道。使消费者能用最低的价格,最方便的途径买到我们公司的产品。我们会委婉的告诉小商户们转向与我们的代理商合作,并承诺能拿到合理的价格。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大批发商量大,能从厂家拿到好的价格,长久的合作关系配合默契,省去很多浪费。厂家与代理商合作的好,能使销售大幅度上升。这个世界没有最便宜,只有最合理。在你进货的时候先看看客户的门面,员工的工作状态,老板的管理方式,销售商品的陈列情况,综合素质都OK,再进行采购。不要盲目的相信低价,那也许只是个诱饵,能够持续发展的公司是需要正规化的管理和合理的价格定位的。过低的价格只是强生意的手段。给厂家打电话,了解代理商的电话和批发价格,也许可以少吃点亏
一般厂家都有最低起订量
厂家价格是有优势的,但是一般厂家都有最低起订量,你可以先找厂家了解一下他们的最低起订量多少,如果定做量太小他们一般不会接的,如果有尾单供应,厂家也会与你合作的,朋友首先要在网上寻找到真正的厂家,然后通过了解、比较,确定你需要的产品和结算方式。
网上先看款,再拿货
最后,直接来厂里拿货,如果路程远也可以在网上先看款,再拿货,如果怕网上质量不好控制可先拿样版,而且现在可以用支付宝担保交易。决对安全。你可以直接在阿里上找优质厂商,阿里上有部分优质厂商,他们为了开拓网络市场,有可能给您提供这种机会。但你要用心找哦。
关注网络信息
时常浏览网络信息,有些厂家还是面向消费者和小额投资者的。
从厂家直接进货,价格不一定是最低的
很多朋友都喜欢直接从厂家进货,因为他们认为从厂家进货,价格肯定是最低的;但事实并非如此,请看我的解释:
这是一个经销渠道管理的问题;生产厂家的产品最重要流通到用户手里有以下几种方式:
1、厂家直销;2、区域总代理;3、区域经销;
4、区域总代+分销;
5、区域经销+分销;
6、加盟连锁;
7、专卖特许;
不论哪种渠道,厂家首先要保护自己的利益:保护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不是很低,有更多的销售渠道能够销售自己的产品。所以厂家的对外公开批发和零售价格一般都比实际给渠道的价格高,这样保护了经销商利益,使经销商获得了比较好的利润,经销商自然就不会放弃该产品;另外,由于上游的价格保持了稳定,不去和渠道里下游经销商去竞争客户,有利于维护渠道里经销商形成稳定的价格体系,不至于被自己打败。
许多人大宗买东西都想找厂家,以为能拿到低价,其实,经销商那里才能有更多的价格空间给你谈。
而现在做生意很多人都认为:我进货直接去厂家,价格肯定是最低的。
其实出厂价也是有规矩的,只要是有代理的地方、你再去厂家也是不能拿到最低价格的。因为厂家要保护代理商的利益,你就是跑到厂家也是等于在当地代理商那拿的货一样贵,甚至厂家给你的价格比代理商的还要贵。
如该产品在你当地没有代理商,这出厂价厂里往往按进货量来说事的,也就是进的多价格就低。
这就形成了钱多就有竞争力的现象!一些大的经销商到厂里一张嘴就是:你别问我能进多少、你只要告诉我你厂里一年能生产多少
所以朋友们还是应该多点分析能力,最好的办法是做新产品的代理商,其次就是找代理商拿货,而不是厂家。其实大多数人认为没把握的事情往往是最有把握的!
满意请采纳。
Ⅳ 农资经销商如何才能打造一支能够“带货”的队伍
农资经销商销售如果还是往年那种单纯拿货下乡、培训销售的老套路,那么你会发现越来越不好卖了。这里有几个原因,一是农资经销商越来越多了,众多人抢占一个市场,同吃一块蛋糕肯定有“狼多肉少”的感觉。二是专业的农资经销商越来越少了,更多的是用“抢”、“放”、“堵”的方式来硬性销售,在农户处的口碑越来越差,当然卖了一年,第二年就不好卖了。三是准备长久做农资销售的经销商变少了,精英经销商抢占了80%的市场,其它经销商不谋发展,只看眼前利益,结果不言而喻。
那么农资经销商如何打造一支能够“带货”的队伍,也就是如何打造一支能出货的队伍,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4、团队队员利益的分配及团队协作。
农资销售做得好不好,一个关键因素在于业务人员的利益分配是否合适,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强不强。
农资销售的渠道其实基本一样,县乡村三级或者县村两级,这就是农资经销商的业务人员。前面我们强调了对于业务人员的培训要加强,让他们懂得农资经营的规划是什么,不仅是挣到钱,而是在长久地挣到钱,怎么挣?必须得讲清楚,不然你给他多少的利益都不会长久。
比如说我们在销售过程中,一吨肥料给业务人员200块钱的利润,但也会有人给他300块钱,这种恶性竞争只能会让农资经销商自身的利润空间越业越小,而导致最终的解体。我们要在产业链的前提下给他们更多的挣钱方式,比如与粮食收购挂钩,给用了肥的老百姓保证一斤多少钱的市场涨幅,经销商还分配给业务人员多少钱一斤的收粮提成,这预先是与粮站谈好的,也可以在利润分配上偏重于一方面,比如把肥料利润一部分让利到收粮上来。方法有多种多样,能保证业务人员的利润,只能多不能少,这样才能有效地使业务人员越干越有精神,不会随意离你而去。
5、与农民的黏性。
好些农资经销商做的业务从某方面来讲并不叫业务,比如说招呼也不打,直接将肥料、种子垛到了农户家院子,有的因为用谁家的肥料种子没用他的还跟农户和其它经销商结下仇人,这都是不可取的,肯定做不大,但对于行业的发展是有恶劣影响的。
我们需要在农资各方面形成一种联盟,咱卖肥料,农户需要种子咱可以做个推荐,有了病虫害了可以推荐谁的农药,卖农药的去解决病虫害,需要什么肥料,可以针对性推荐谁家的哪款肥料,这绝对能促进农资市场的良性发展。
与农民产生黏性,最重要的是让百姓产生依赖感、信任感。这并不是动动嘴讲一下的问题,而是真的要从处理问题中来取得。比如我们销售肥料,地里出现问题了,一般都会找种子的原因,卖肥料的也完全可以去了解一下,跟肥料有关系没有。正面地应对问题反而会使农户产生对你的信任。
以上简单讲了一下农资经销商如何打造一支好的团队,好的团队不仅能直接卖货,更能被动卖货,能让农户找上门来买或者指定买,那肯定不仅是产品过硬,农户对经销商及业务人员的信任才是主要因素。
农资人实录祝各位农资经销商有大局意识、长远意识、注重培养队伍服务性,生意一年比一年强。
Ⅳ 想做一个产品的经销商,怎么做
如何做经销商访谈
市场调查的前提或者目的大体来说分为两种,一个是新品牌或者新产品进入市场的调查,另外一种是为了既有品牌或产品的一些情况而进行的调查,一般来说,前者的销售渠道没有建立或者不够完善,而后者一般是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销售渠道和分销网络,因此在调查过程中,针对的调查对象中就有了一个明显的区别,那就是后者必须对经销商进行调查,而前者只是在调查过程中了解销售渠道。经销商的调查虽然在调查内容中单独分为一个部分,但是经销商作为企业到终端和消费者直接见面的销售渠道链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他在市场中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而且他可以获得的市场信息也是最多的,因此,对经销商的调查几乎可以涉及到所有调查内容,也正是这样,对经销商的调查就显得异常重要。
对经销商的调查,往往采用访谈的方式,在聊天沟通的过程中,引导经销商对当前企业和产品的相关情况和当前市场状况进行分析,同时需要有人及时地进行笔录整理,从而获得企业所需要的资料。但是访谈并不是没有目的没有方向地闲谈,市场调查很注重的一点就是前提的准备工作,对于问卷调查是如此,访谈同样也是如此,因为在和经销商交流的过程中,必须进行引导,并且流畅地结束访谈,这样才能获得最好的效果。具体来说,应该注意和掌握以下几点:
(1)做好准备,了解情况:在进行访谈之前,必须先要了解将要访谈的经销商的情况,经销商主要负责人的一些特点,比如年龄、学历、甚至性格,因为在交流过程中,这些都是会直接影响到交谈进行的直接因素,同时也应该了解到经销商最近的运营情况,从而更有针对性地了解经销商所在地的产品销售情况,或者可以和当地的其他经销商进行对比分析原因,因此在调查之前,了解好经销商的销售和个人情况是很重要的,这不仅仅意味着你将如何调整询问方式,同时也会影响交流顺利进行。
(2)准备好问卷底稿:在对经销商的调查中,形式往往采用深度访谈法,因为这样才可以更具体地了解市场信息,但是这样的调查对于调研人员来说具有更大的难度,就像一次记者的访问一样,尽一切可能地获得自己最想要的信息。只有先准备好问卷底稿,并且尽量熟悉他,才能在访谈的过程中,很流畅地提出问题,并且很自然地引导经销商进行交流,这样就能避免调查过程中出现的“卡壳”现象,在愉快和轻松的交谈中结束访问。
(3)题目要涉及全面:在拟订问卷底稿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到市场调查的一般内容和目的外,还必须考虑到此次调查是否有特殊的调查任务,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题目的设置,具体来说,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经销商的赢利情况;产品的销售梯队;其他品牌的销售情况及原因;企业和经销商的衔接工作;所在地区是否出现影响经销商利益的现象及原因;广告和促销放映在经销商这里的效果;广告媒介策划;销售渠道链;消费者情况。由于经销商这里的市场信息比较广泛,所以在问题涉及的范围上也应该顾及全面。
(4)问题形式:在问题设置上,除了应该考虑调查的目的和内容对题目进行合理的设置外,在对经销商设计的题目中,一般使用“现象+原因”的方式,即发生了什么样的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问题,同时应该请经销商协助制作一些可以形成报告的一些表格或者图表,比如销售情况曲线、销售渠道链等,这样可以快速形成有效的调查报告,马上发现企业的品牌或者产品面临的问题,同时也更能对企业策略制定起到指导作用。
(5)问题顺序合理,注意引导:在访谈的过程中,必须注意问题的顺序,考虑提问的逻辑性,保障访谈的顺利进行,因为在调查的内容中,很多问题是有延续性的,比如在广告策略中,最适宜的媒体是什么,接下来是在最适合的媒体上最适合采用的方式(比如版面,广告形式等)又是什么?这样的一些逻辑性的问题,必须注意顺序。有的时候如果经销商在交流过程中发生了偏差,调研人员必须及时引导。
(6)协助建立信心,吸取建议:在访谈的最后,必须建立起经销商对本企业品牌或者产品的信心,因为经销商和企业是本着双赢和互惠互利的原则进行销售的合作伙伴,企业和经销商的命运是联系在一起的,企业发展了,经销商就能赢利,经销商的销售上去了,企业自然也就能获得发展,因此,必须鼓励经销商建立起信心,特别是对于当前出现了一定问题的企业,更应该让经销商建立起信心,从而稳定市场销售。同时,经销商因为和市场的接触比较全面,也比较直接,所以经销商在销售方面往往比企业市场部门的人员更有自己的观点,因此,必须询问经销商对企业的意见,谈谈他们对企业的想法,虚心地听取他们的意见,也许就能发现问题所在,从而得到解决。
经销商的访谈是一个很重要,同时也是一个很微妙的工作,是市场调查中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因此,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才能够真正从经销商的调查中获取企业所需要的资料,当然,调研人员必须在访谈过程中认真做好记录工作,才能在访谈结束之后做出正确而且完整的调查报告,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市场,为企业的营销策略和方针进行指导作用。
当然,由于行业和企业的具体情况都不尽相同,每个地区,每个经销商的情况也有所区别,方法和规律都是一般性的东西,最重要的是调研人员在掌握了一般的规律和方法之后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整,才能真正地做好经销商的调查工作。
想成为一名赚钱的经销商,关键是要做好四个选择。
第一:自我选择
所谓自我选择,就是要先弄清楚自己的状况,给自己做好定位。首先,弄清楚自己的目标,是想小富即安,还是希望未来能够有一个比较大的发展,不同的目标将影响到你的经营心态和经营策略。第二,弄清楚自己的资源,有什么样的社会关系?有什么样的销售渠道?对哪部分市场比较熟悉?做什么会比较有利于发挥自己的优势?根据自己的资源情况量体裁衣。
第二:厂家选择
在做好自我定位的情况下,对厂家进行谨慎选择。第一,选择有信誉的厂家。厂家的信誉可以通过其他经销商打听,也可以通过消费者的反馈来探听。现在信息渠道比较畅通,还可以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来收集。第二,因为你的资金实力,可能开始只能选择一些小规模厂家的产品来代理。因为小厂家大多都是老板一言堂,所以,搞清楚对方老板的人品很重要。第三,厂家实力。厂家是小作坊,还是正规工厂?厂家是只有一个产品,或寥寥几个产品,还是有比较丰富的产品线?厂家技术先进程度如何?研发实力如何?市场竞争力如何?对市场的反馈是否及时?产品质量是否有保证?售后服务完善程度等等,通过这些细节方面的考察,可以探知厂家的实力。第四,品牌。厂家是否系知名企业?厂家的产品是否系知名品牌?小经销商多数时候面对的是中小生产企业,但是中小企业一样有知名度和品牌美誉度的问题,只是他们的知名度和品牌美誉度可能局限在一个较小的范围。为了搞清楚这一点,可以到工厂的所在地进行走访。第五,政策。厂家一般都会对经销商有一些扶持和优惠的政策,比如促销、广告。返点、奖励、费用分摊等等,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那些对经销商扶持力度较大和政策较为优惠的厂家。第六,服务。经销商处于流通渠道的中游,在经营业绩上受到上游厂家很大的制约,经销商经常会需要厂家提供多方面的服务,比如及时供货,及时提供产品信息、对经销商进行指导、帮助经销商开展经营等等,厂家的服务越周到,经销商越能够安心经营。同时,厂家对经销商利益的关心程度,也是需要经销商认真考虑的问题。
第三:产品选择
经销商的利益,最后都要归结到产品的销售,包括厂家的奖励和优惠措施,通常也是根据经销商的销售业绩进行区别对待,所以,一个经销商要想赚钱,选择好正确的产品乃重中之重。产品选择有两条总的原则,第一,消费者欢迎,这一点容易说到不容易做到。只要产品的质量没有问题,产品的好坏多数时候只是相对而言。经销商在选择产品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消费能力和消费偏好。凉山的消费水平肯定比成都低,成都的消费水平又比北京、广州、上海等地低,所以,适合一个地方消费者的产品未必适合另一个地方的消费者。第二,经销商在选择产品时必须符合自身的资源状况,有利于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作为经销商,最重要的资源有两个,一是资金,二是渠道。如李先生,资金不足,短期赢利的压力比较大,但是能吃苦,就应该多选择一些价值较低、消费者在购买能力上较易承受、走货较为迅速、回收现金较快的新产品,通过多走多跑不怕辛苦的办法开拓市场,赢得利润,同时通过一些大路货争取现金流,减轻资金上的压力。对于资金实力比较充足,短期赢利压力不大的经销商,则可以选择一些较为高档,利润空间较大的产品经营。另一方面,经销商是通过产品的流通赚钱,产品流通的数量和速度,决定经销商赚钱的多寡,任何产品的流通都需要通过一定的渠道,所以,经销商应该根据自己的渠道情况来选择产品。比如,渠道有利于日用品销售,就应该选择日用品;渠道比较有利于食品销售,就应该选择食品;渠道比较有利于其他快速消费品销售,就应该选择其他快速消费品;渠道比较有利于工业用品销售,就应该选择工业用品。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只要厂家愿意.什么产品都拿过来代理,把一堆互不相干的产品放在一起,这是经销商致败之源。即使经销商拥有多重渠道优势,也必须将不同门类的产品代理分开经营。
除质量,售后服务等必备因素外,在具体产品的选择上,经销商还要注意:
1、产品的市场潜力。如今经济繁荣,市场上新产品层出不穷,但很多新产品都是昙花一现。经销商应该注意选择那些目前市场上反响平平,但潜力巨大的产品;选择那些刚推出市场不久,具有巨大价值但人们尚未认识的产品。这需要经销商具有比较好的眼力。这样的产品,因为遭到市场的冷遇或市场尚未打开,尽管经销商实力比较弱,厂家一般也会比较愿意配合。为了避免风险,小经销商可以注意寻找那些地方性“名牌”产品,这样的产品已经经过市场的检验,证明质量可靠,消费者欢迎,只是由于厂家实力弱,或思维局限,未能将市场进一步扩大。如骑自行车卖纽扣出身的浙江经销商朱跃明,就是依靠代理当时的两个地方性名牌产品安徽口子酒和新疆伊力特,而一夜乍富。当时这两种白酒在产地都有些名气,已经打开了产地市场,但在产地以外均默默无闻。现在朱跃明的浙江商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已经成为浙江当地最大的食品饮料代理企业,年销售额过亿元。
2、产品功效和概念。目前厂家喜欢在产品功效上做文章,进行“市场细分”,经销商在选择功效性产品的时候,要对其真实性进行鉴别。对于一些广告打得比较猛,宣传力度比较大,概念新颖但实际功效有所欠缺,达不到厂家宣称指标的产品,可以小心经营。这类产品一般赚钱比较快,但市场人气聚拢快散得也快,经销商如果投入力量太多,就容易“砸”在手里造成损失。
3、产品外观。视觉或第一印象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促动作用,已有专家做过多方面深入的研究,结论是肯定的。所以,经销商在选择产品时,要注意产品的包装设计与产品的外观,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要尽量选择“样子好看”的产品。
为了更稳妥地选择产品,做到万无一失,经销商必须做的一件事是:与同类产品进行比较。比较的元素有:功能、质量、容量、包装、价格等,如这些方面基本一致,则应选择名气更大、品牌更为响亮者,如在容量、价格方面相差较大,则根据当地消费者的消费偏好进行选择,一般选择容量更大、价格更低的产品,销售情况会更好一些。差异化经营要视具体情况,食品、饮料等直接涉及人身安全的产品,人们在消费上比较谨慎,如无特殊原因,人们一般会倾向于选择大路货。服装、饰品等体现个人品味和喜好的商品,在经营上实行差异化效果会更好一些。
第四:业绩选择
对于小经销商来说,实际经营中,以少数高知名度品牌带多些不知名品牌,以少数高知名度品牌树立形象,稳定现金流,而依靠更多不知名品牌赚钱,效果较好。知名品牌因为品牌知名度高,厂商“脾气”也就大,对经销商要求比较苛刻,留给经销商的利润空间非常小,但销售稳定;非知名品牌,尤其是非知名新品牌,留给经销商的利润空间通常较高。经销商可以做一些细致的工作,每月或每季度将代理产品按销售数量和利润贡献由高到低进行排名,一般经过几次排名工作,就不难作出正确选择。
另外,根据在深圳从事推销工作8年,对外部市场比较熟悉,拥有一定的外部渠道资源,同时作为凉山人,对凉山地区风土物产比较熟悉,同时凉山属于多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区,国内目前少数民族特色物产正呈现流行的特点,我们建议李先生调整一下思路,将为外部产品进入凉山牵线搭桥,改为为凉山特色物产走向外部市场牵线搭桥?
Ⅵ 经销商在展会中如何寻找到好产品
您好,商超渠道,比起选择“好”的,更重要的是选择“合适”的,渠道选择要根据自己产品的特点和体量进行选择。有些渠道虽然覆盖范围更广,实力更强,但可能与你的产品的推广阶段并不匹配,如果你的品牌还在运营初期,产品知名度不算高,那么这样的强势渠道可能就无暇顾及你的品牌,也不能根据你的产品特点制定有效的推广策略。所以你要首先考虑好自己产品所处的推广阶段,是新品牌投入市场,还是已经进入了一些小的市场,需要扩大市占率的阶段。现在经销网络强大的渠道有很多,新兴品牌进入这些渠道应该考虑渠道的营销推广能力能够帮助到品牌传播和产品销售,可以考虑像星赞这样提供以供应链为支撑的整合营销服务的渠道。新产品投入市场最重要的是在能进入商超同时,有配套的媒介资源支撑品牌宣传,以及有吸引力的活动形式,让消费者选购并复购。这样才能实现品牌价值的快速积累和消费者口碑的建立。
Ⅶ 怎么做小米的经销商或者是代理商可以直接拿货的那种
打电话到总部进行咨询,一般是通过申请加盟的方式成为经销商或者是代理商。
所以“经销商”,一般是企业,或者是从企业拿钱进货的商业单位。经销商的调查虽然在调查内容中单独分为一个部分,但是经销商作为从企业一直到终端零售商的销售渠道链里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在市场中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而且经销商可以获得的市场信息也是最多的。因此,对经销商的调查几乎可以涉及到所有调查内容,也正是这样,对经销商的调查就显得异常重要。
经销商与代理商两者的关系:
1、代理商可以代理单一品牌或多个品牌,一般为单一品牌;分销商一定是代理众多品牌的,比如世平分销、龙临分销;经销商是个比较笼统的称谓,经销商包括代理商、分销商还有单纯的贸易商(可以从生产厂家或其他地方获取货源)。
2、代理商既是分销商也是经销商,而分销商和经销商不一定是代理商。分销商和经销商没什么区别。
3、分销是一个销售方式的概念。分销商是一个中转站,一个制造企业将产品委托中转站销售。代理商是受制造企业授权在一定区域时间终端等进行销售。经销商类似于贸易商,自由贸易。
4、分销商广义上包括代理商和经销商;代理商与经销商存在是否获得授权。当然,代理商也有分较多性质代理。
Ⅷ 到底是分销商到经销商那拿货,还是经销商到分销商那拿货啊
经销商、代理商、分销商的关系
1、代理商可以是代理单一品牌或多个品牌;分销商一定是代理众多品牌,比如世平分销,龙临分销;经销商是个比较笼统的称谓,包括代理商,分销商还有单纯的贸易商(不从原厂拿货而是从其他渠道)。
2、代理商是分销商也是经销商,但是分销商和经销商不一定是代理商。分销商和经销商没什么区别。
3、分销是一个销售方式概念。分销商是一个中转站,一个制造企业将产品委托中转站销售。代理商是受制造企业授权在一定区域时间终端等进行销售。经销商类似于贸易商,自由贸易。
4、分销商广义上包括代理商经销商;代理商与经销商存在是否获得授权。当然,代理商也有分较多性质代理。
5、主要从产品所有权上区分:经销商对产品有所有权;代理商一般没有所有权,只收取佣金。分销商一般只做渠道不做终端。
6、分销商得到原厂授权,销售全线产品,代表厂家处理业务经销商 能够在原厂拿到货的贸易商,没有得到原厂授权,原厂也不会返利代理商得到原厂授权,销售部分产品,原厂会返利之类代理商在国外有的也叫分销商。代理商的支持者是原厂(对于单个品牌存在唯一),我们一般理解的分销商和经销商是整和市场资源,为客户服务,多个点的支持!
7、经销商分为普通经销商和特约经销商。前者无限制就和外面的普通日用品一样没有限制,而后者则和大的代理商或厂家有某些在销售额,产品价格等方面的特别约定。分销商介于代理商和经销商之间。代理商是指某产品在销售过程中由生产厂家授权在某一区域有资格销售该产品的商家。它分为地区级、国家级、省市县级等,又分为独家代理,总代理,分级代理,所有代理商家都有相应的特权,代理级别低的原则上由高一级的代理商管理。
看过之后如果还不明白,请给我发站内信。
Ⅸ 经销商如何选择新产品
经销商日常的经营活动中,选新品是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项目,许多经销商老板在新品引进后出现失利的状况时,往往把责任推在产品烂或是抱怨市场环境不好。其实,这个产品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是否适合经销商的经营体系,适合当地市场的区别。再说了,厂家也没拿着枪顶在经销商脑门上逼着引进新产品,接与不接,都在于经销商自己的选择,要是经销商自己在挑选新品时看走了眼,带来的后果当然要自己承担了。 与正规企业决策层所不同的是,经销商老板决定是否来承接这个新产品很少有进行理性的市场系统研究与专项分析,而更多是依据个人的市场操作经验和阅历来作为分析基础,再融合一些经销商老板个人对新产品的直观感觉,就这样做出了判断。而实际上,经销商承接新品的平均成活率一直维持在50%以下的水平,而企业上马新产品的平均成功率基本可以保持在70%以上,区别在那里?不是规模和资本的区别,而是研究判断方式的区别。理性的系统的分析判断方式自然要比感性的个人的分析判断方式要科学的多,也有用的多,毕竟极少有人能够引导或是制造潮流。作为商业中间流通体的经销商,绝大多数只有跟随潮流的份,但很多经销商过于相信自己的眼光和判断力,认为自己的经历已经能够来洞察市场并准确的预测,结果常常是自己种的苦果自己咽。 笔者在做经销商的时候,就曾遇到这样的问题。96年做冷饮生意,当时山东有个厂家的销售经理向笔者推荐一种据说在安徽北部卖得异常火爆的产品,名字叫“七个小矮人”,就是一个大点的包装袋里装着七支人物造型的小冰棍。笔者尝了下口味,很一般,包装也并不是很出彩,这不就是把一根大冰棍拆分成七个小的嘛,这有什么呀,口味一般,包装一般,价格一般,不进!得,那位销售经理于是又找了本市的另外一家冷饮经销商,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产品上市后火爆异常!市区零售冰柜的普及率高达80%以上!笔者几乎天天都能接到下面二批商的订货要求,就是要那个我当时看起来很一般的七个小矮人!没办法,只有硬着头皮找另外那家冷饮经销商去调货,同行照顾价,每箱加一块给调给我,被这家伙狠狠的宰了一刀,但也没办法,谁叫自己看走了眼,到手里机会拱手让给别人。后来,笔者仔细分析过这个产品为什么这么火爆,冷饮产品市场在笔者所在的城市有三分之二是十五岁以下的少年儿童群体支撑起来的,这个年龄层次的消费者更注重冷饮产品上“玩”的功能。七支小冰棍,可以几个小朋友一起分享,又具有一定的娱乐性,相对价钱一般的中档冷饮又相差不大,等于说同样的钱买七支冰棍,对小朋友来说当然有吸引力了。而笔者是从一个成年人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产品的市场前景,以为我不会买这个七个小矮人,别人也就不会买,其实,完全错了,成人的眼光和小朋友的眼光完全不是一回事,价值观根本就不一样嘛。 无独有偶,97年的时候,笔者经销北京某着名品牌的果汁饮料。在去厂家的中转仓看样提货时,笔者对苹果口味的特别喜欢,由于又想当然的认为别的消费者也会喜欢,对芒果口味不是很适应,便也同样认为芒果口味很难卖的。于是在下单时,苹果口味的产品货最多,芒果口味只有一百来箱而已。没想到的是,在展开销售后,芒果口味的产品在当地异常受欢迎,一周不到销售一空,后来紧急又调了一车芒果口味的产品也不够卖。而最早进来的那么多苹果口味的产品一直卖到秋风起的时候才勉强亏本处理完。后来进行批发商及部分零售终端进行口味了解的时候才知道,由于强力牌芒果汁连续几年的口味培育工作,许多消费者已经能适应芒果汁的味道了,而笔者自己是从来就是喝不惯芒果汁的,就以为大家都喝不惯芒果汁,自己喜欢苹果汁的口味就想当然的以为大家也都能喜欢苹果汁,结果把一车苹果汁砸在手里。 那么,有那些原因导致经销商在承接新产品的时候看走了眼呢?又是根据那些因素来做出是否承接这个新产品的呢?主要就是经销商过于相信自己的眼光了。绝大多数人都习惯以自已眼光来观察世界,以自己对事务的理解能力来理解事务。当然,从个人生活的角度来说,这没什么,也很正常,但要是放在商业场合,还是以自己的眼光和角度来分析判断商业机会,恐怕就不是那么太合适了。企业在招聘市场部经理时有一点是很忌讳的,就是候选人动辄”我以为、我认为”,只以自己的视角来分析问题怎么能做到彻底全面呢?同样做生意也是如此,所引进的新产品最终是要来满足当地大多数消费者群体的需求,而不是满足了经销商老板个人对产品的需求。经销商自己对产品的感觉判断和消费群对产品的多样化需求混为一体了,这样的判断方式当然存在着一定盲目性和片面性。 还有一个因素是经销商老板对自我的过于认可,以为自己能把生意做的这么大,完全都是依靠了自己的超群智慧和眼光,现在生意能做到今天的局面,应该都归功于自己的聪明及对市场的高度了解,以为自己非常了解生意之道了。其实,生意无道,时刻都在变,谁又能说自己的个人判断能到那个程度?如果说经销商个人的视角和专业度存在一定的局限,那么,利用下属员工群体的多角度观察分析,再进行综合判断,那么这样出来的结果不是要安全许多吗?但是,许多经销商坚持认为在经销商的公司内部,老板最聪明,员工的智商按照级别一直往下排,自然是听不进下属的意见,老板以为怎么样就该怎么样。 笔者有位经销商朋友,在新品引进的分析问题上做的较好,在每次遇到老厂家或是新厂家的新品推荐时,他都会召集内部员工进行新品引进讨论会,老板不对产品表态,完全随着各位员工发言,且是按照事先设定的不同层面先后提出意见和疑问,经常会引起内部争论。这样争论的好处就是能把大部分的问题都争出来,在分行分别摆出来逐一分析,在基本有个内部意见后,再把让员工把新产品的样品资料送到一些有代表性的批发商或是终端客户那里去进行客户评论。当天下班时,大部分员工还可以带一些新产品的样品回家,通过员工的家人来从完全消费者的角度进行评估,最后汇总多方意见,再来权衡评估这个新产品是否要引进。通过使用这套新品引进评估方法后,笔者这位经销商朋的新品引进数量只有七个,但有效成活了六个。 在进行新品推荐时,许多厂家会出具一大堆的材料案例说明,来证明新产品具有多么广阔的市场空间,具有多么灿烂的市场前景,具有多么丰厚的利润收益。但是,经销商也不能完全听从厂家的宣传话语,脑袋还是得长在自己的肩膀上面。但不只能靠自己的那颗脑袋来进行单方面的决定,应充分发挥调动下属员工的群体智慧和多视角观察能力,并结合部分下游客户与消费者的评估意见,综合之后再做决定,争取在新品引进方面进一个,活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