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产品培训完后的总结怎么写
一、产品卖点提练的基本理论
一个基本原则:“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
“人无我有”:一般而言,是指在产品导入期时,厂家新产品的功能卖点与竞争对手具有鲜明的区别,并且消费者在导购人员引导下能够一眼看出这种区别之处,这时候介绍产品的卖点主要是将这些独特之处向消费者指明即可,独有的销售卖点是让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最常用手段之一。
“人有我优”:是指随着新品炒作日益成熟,市场空间日益变大,这时竞争对手开始小批量或大批量生产同类产品,厂家为了保持市场份额及利润空间,针对市场竞争多元化的情况,采用新技术加快新品的推出速度,并利用新技术或新概念来塑造新品的卖点,这时候卖点的提炼则是侧重产品与竞争品牌同类产品的技术代差及新技术给消费者所带来的全新的利益点,必须将新品的“优”表现的淋漓尽致,产品的卖点提炼必须更具有人性化。
“人优我转”:是指随着产品的技术壁垒日益降低,各品牌产品的功能卖点、技术参数、外观严重同质化,各品牌产品在终端的区隔越来越模糊,这时的卖点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产品自身卖点的提炼,而是侧重产品新概念上的提炼形成自已独有的销售主张。
产品卖点提炼常用的四个基本方法:
⒈从产品的外观上提炼 一般而言产品外观提炼主要从设计的风格、形状、款式、色调、材质、新技术等方面入手。
⒉从产品的功能上提炼 一般而言,各厂家的产品功能多是同中有异,故而我们在提炼功能卖点上主要侧重这一“异”字,使自已的功能卖点别具一格。但对于做为进攻或干扰竞争对手的产品系列则是侧重异中求同,在“同”字做文章,从而使提炼出的功能卖点能在终端起到干扰对方。另外,对于不同系列产品的价格差异,有时候也是从产品的不同功能上进行解释说明。
⒊从产品的参数上提炼 一般而言,厂家为了确保产品的差异性,往往同一技术参数指标上有细微的差别,而这一细微的差别正是厂家进行同类产品纵向比较的依托,而独有的技术参数更是产品的“靓点”。对技术参数的提炼要注意把技术参数与消费者的心理利益点结合起来,讲解词要通俗易懂,富有督促力,能让消费者产生共鸣。
⒋从竞争对手的市场推广概念上提炼 当各品牌的产品在功能设置、技术参数指标、产品性能、外观包装、市场推广手段等严重同质化时,消费者在终端选购商品时会表现的更加的迷茫,产品在终端的角逐,最终由“体斗”转向了“智斗”,主要表现在对品牌、产品定位、消费者的心理诉求上进行综合性的概念提炼。每个品牌多有自已独特的消费诉求概念,为了使自己的概念能更加的吸引消费者,更鲜明地与竞争品牌进行概念区隔,我们则应大量搜集竞争对手市场推广新概念、新手段,进行全方位系统的分析,给合自己的产品特性进行概念提炼。最终以产品推广概念为纲,驾驭产品卖点,形成自己鲜明的销售主张。
除了要注意产品通用卖点的提炼,还应注意配合厂家的销售政策,对各系列产品进行立体化卖点提炼,让消费者感觉是由于产品的性能、技术等方面上的不一样而导致售价上的区别,我们要让消费者感觉到“这个产品值XXXX元”而不是空洞的“这个产品售价是XXXX元”。系列产品差异性卖点提炼的方法详见表格。
系列产品差异性卖点提炼通用表格
机 型 干扰机型 进攻防守机型 主推机型
价位 XXXX元 XXXX元 XXXX元
战略任务 干扰对方+市场份额 进攻+整体利润 形象产品+单台利润
主要卖点 独有销售主张 独有销售主张 独有销售主张
辅助性卖点 赠品 赠品 赠品
功能性卖点 产品的功能 产品的功能 产品的功能
产品卖点与消费者心理利益点的结合处
二、产品卖点提炼注意事项
1产品卖点提炼工程不是一项闭门造车的工程,而是一项开放性的系统工程。应以自身的外观、参数、性能、功能等为提炼平台,综合各品牌的产品卖点,从中寻找自身独有的市场靓点。好的卖点是来于终端,服务于终端,牢记脱离终端实际,偏离消费者的心理诉求的卖点,是一种空洞的理论逻辑的堆积,是终端推广的大忌!
2 卖点提炼主次要分明,主要卖点(即独有销售主张)最多不能超过三个。在三到五分钟的产品介绍过程中,消费者能记住的主要卖点一般不超过三个。故而培训导师在提炼卖点时候,切忌将各种卖点不分主次地进行提炼,而应从众多的卖点中,提取那些能对消费心理起强有力的督促作用卖点,即那些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产品诉求与消费诉求结合起来的主要卖点。
3 卖点的要简明,且通俗易懂。哆嗦的卖点介绍会让消费者心生厌烦,而过于专业化的卖点用语会让消费者望而却步,简洁通俗的语言贯穿卖点提炼的始终,有时候为了表达一个专业术语或概念,培训导师不得不借助形象生动的比喻来传递。
‘贰’ 新产品学习总结-学习总结
新产品学习总结-学习总结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它能够给人努力工作的动力,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是正确的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新产品学习总结-学习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5月19日至27日由集团营销中心统筹、渣蔽集团人力资源中心组织考核、集团研发中心策划执行的关于三个新产品系统(V8、K200、F2—28)的北京(5月19日—22日)及上海区域(5月24日—27日)推广培训已结束,此次培训得到了集团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并由杨总亲自带队,为使以后的培训工作更好地开展,现总结如下。
一、培训前期准备
为确保此次新产品推广培训顺利展开,集团研发中心前期进行了周密的策划并与北京及上海分公司进行了细致的沟没梁并通,从培训物料准备、讲师授课情况、培训过程的顺畅程度及分公司负责人和学员的反馈看,培枯迹训前期的策划及与分公司地沟通比较到位。
为了此次新产品推广及推广培训,产品管理部前期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如制作培训手册、应用手册、安装手册、图库、报价单、小样及展厅大样的订单跟进等,而且给分公司提出了下半年的培训建议案,以确保良好培训效果得以持续。
二、培训期间
1、培训讲师
梁英任、周映萍两位讲师能够按照既定培训方案和内容进行授课,授课思路清晰,风格幽默,较为熟练地应用一些手段调动课堂氛围;能够非常准确地解答学员提出的问题;整个培训期间没有一次迟到、早退,得到了学员及公司领导普遍认可;能够根据学员及有关领导的建议,灵活改善培训方法。
2、学员
北京分公司学员学习积极性较高,能够认真学习并积极思考提问,课堂互动性较高,课堂氛围热烈而有序,而且学员能够准时上课并自觉遵守课堂秩序,仅有极少数学员因工作原因走出课堂接听电话。上海分公司学员纪律性较差,迟到、接打电话现象比较普遍。
由于分公司具体情况不同,北京公司培训期间参加培训人数没有太大变化,上海公司参加培训人数前后变化较大。
3、考核
从考核成绩来看,学员较好地吸收了知识。特别在上海公司举办的实战演练活动,更加深了学员对产品的熟悉。
4、分公司培训统筹及后勤支持
北京、上海分公司培训统筹人员基本能够做到主动维持课堂纪律,热情接待总部培训人员,妥善安排好学员就餐,培训物料能够按规定完成,个别时候出现车辆调配紧张问题。
三、关于此次培训的反思
反思此次培训,虽然得到分公司领导及学员的正面肯定,但一些细节并不尽如人意,值得思考总结。
依据北京、上海分公司培训后总结会的情况总结如下:
1、新人比较多,对于行业及产品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影响了听课效果。
2、缺乏全面、准确的竞争对手资料。
3、对北京分公司培训时无培训讲义,上海公司培训时已改进。
4、北京培训时,部分产品无实物和小样,同时学员还缺乏产品的图册资料等,对培训造成一定阻碍。
5、仍需加强培训互动性。
6、上海公司希望培训资料能在培训前发到学员手里,以便学员能够先对产品有大致了解。
7、上海公司希望培训时间能够安排到周六及周日。
8、尽管培训计划策划得较为详细,前期与分公司沟通也较到位,但在培训期间仍出现了配合不够默契的情况。
9、缺乏合理、准确、清晰的出差行政管理制度。
10、此次培训使研发中心更进一步了解了终端市场,为以后的培训及研发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以上所出现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完善的培训体系,没有统一完善的培训资料,没有科学的培训流程及培训管理制度,而且专职培训讲师数量不够,缺乏有效的内部讲师培养及管理制度。
因此,建议由集团人力资源中心主导,集团研发中心、集团营销中心及各分公司协助,完善培训流程及相关制度。
为使今年更好推动产品的推广与销售,广州总部针对公司的新产品与老产品有定期培训的建议案。各分公司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综合建议案操作执行。北京公司指定内部培训负责人为马成娟主管,上海分公司指定内部培训负责人为唐丽华经理,统一与广州总部培训负责人接口,统一组织及安排北京与上海分公司的各内训事项。
以上为此次培训团北京及上海分公司巡讲后的总结报告。
5月31日上午,此份报告向本次培训统筹部门(集团营销中心)组织考核部门(集团人力资源中心)汇报,汇报讨论结果如下:
1、听取了集团研发中心汇报后,集团营销中心表示根据公司具体情况,更主动地营造营销版块培训系统。
2、了解了本次培训后,集团人力资源中心表示集团培训体系规划已接近尾声,随后会在正式的会议上与有关部门讨论并经集团领导签署后形成正式文件执行。
这一次新产品推广培训得到北京及上海分公司大力支持,才使得培训得以顺利进行,特别是分公司直接参与培训统筹的人员,在此,本次巡讲培训团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能够有机会参与到一个全新产品的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如果说可以把这看做是一个项目的话,那么对此有一点心得体会。
在我所在的公司,一个新产品从无到有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产品运营提交策划
第二、技术部门开发
第三、全面测试、产品上线
每个阶段在实施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不同阶段所遇到的问题点又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每个阶段在实施的过程中都会事先定好一个时间节点,以此来保证整个项目的如期进行。
第一阶段:产品运营提交策划
作为产品经理或产品策划来说,都希望出一个尽善尽美的产品,而老板不会给你做出一个尽善尽美产品的时间,这个时候就会有一个提交策划的时间点出来,也就是第一阶段的时间节点。那么作为产品经理为了能够如期提交策划,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控制好需求
需求其实有两个极端,一个是尽善尽美,尽可能的让功能更友好,用户体验更佳;一个是尽早交付,一切改善性的需求都可以牺牲。只满足前者,提交策划的工期可能会不断的拖延,因为很多功能的工作量其实是在细节的优化,而不是主要流程的完成。只满足后者,很可能会出现一个让用户很不满意的产品。那么产品经理就要做到平衡好这两点。
2、对需求说不
你对一个需求说不,只要这个需求不是一个会造成其他功能依赖的核心需求,就算这个需求后面发现必须实现,你可以补上,总体工作量并没有增加。但是如果你花资源去完成了这个需求,后面却发现这个需求是不重要的或者可以简化的,那你已经浪费了一些工作量。两者的代价相比,明显前者的代价比较小。例如小说频道,之前花费了大量的资源去做小说,功能也比较完善,但是到了后期发现小说的背景与整个产品的背景选择发生冲突,最后在开发过程中围绕此问题讨论许久之后,决定放弃小说背景。
3、深入了解官方渠道的软件审核机制
由于在产品设计前期没有考虑到官方渠道上线的审核机制,导致充值页面反复驳回,产品技术浪费很多资源去做的充值到后期需要重新设计,并且对用户体验造成了很大不便。所以在产品设计之初需深入了解官方渠道的软件审核机制。
4、整理好需求的优先级
a、确定不变的需求应该先完成,如果策划去完成了一些功能,结果发现后面的需求要改,那前期的一些工作量已经浪费了。
b、被其他需求依赖的.需求应该先完成,只有这样,才能不挡住依赖它的需求的进展。比如登录功能,很多登录后的页面都需要当前登录的用户信息。
c、主流程,或者核心需求应该先完成,改善性的需求应该后完成。比如信息列表页面,很多功能需要用户在信息列表里面进行选择。因此信息列表是核心需求。而在信息列表页里面一个列显示格式的美化,这属于改善性需求。
5、不要让细节影响你的目标
做产品的人很容易沉浸在功能的细节当中,为一些友好美观的显示,炫丽的功能或者很酷的设计浪费大把的时间,沉浸在细节当中很容易让人忘记工期,忘记产品的最终目标。这里不是说不让你去完善细节,而是这些细节方面的事情等产品核心功能完成之后,有大把的时间可以专注在细节方面。先把核心功能完成是目标。
6、不做一半的功能
如果我们做了2个功能,但是我们每个功能都做了一半没全部完成,那目前为止我们总计完成了多少个功能?1个?不是的,完成了0个。一个功能除非真正完成并且通过,不然你永远不能确定这个功能是不是还有一些遗漏的地方。所以我们做功能的时候,要确保我们在做的功能已经是真正完成了,我们再去接着做下一个功能。
7、风险管控
产品经理应该尽量在早期把所有的风险都列出来,一个一个解决。一个流畅的项目,从前期到后期风险点应该是倒三角形的,就是前期风险很多,后期风险越来越少。而项目管理不畅的,则是一个正三角形,上面风险少,到后期风险就多了。
假设有一个点,你不确定他是不是有风险的,那即使我们在早期把它当做一个风险点重视起来,带来的代价也远远小于在后期等它爆发出来的时候再处理。
例如,我们有一个充值功能,可以用支付宝或网银或点卡进行充值。这需要调用第三方接口,而跟外部协调都有一个不可控性存在,所以应该把这个风险点在事先重视起来。避免像网银充值那样,前期各个环节都增加了此功能,但在后期网银充值不可行,导致前期很多资源的浪费。
第二阶段:技术部门开发
第一阶段将策划如期提交到技术部门之后,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产品开发环节。而在此环节中在公司内部提到最多的就是开发的完成时间。
计划完成时间与合理完成时间:
这个开发的完成时间一般都是计划完成时间,而软件开发不是一个可以直接添加资源就可以加快速度的过程,其中包含很多其他客观因素,例如跟策划人员之间的沟通,产品流程不通,功能设计不合理,前后功能不一致等。由此导致在这个计划完成时间之外还隐藏着一个实际合理的完成日期,而在进展整个产品开发的过程当中,其实也是发现这个隐藏的合理完成日期的一个过程。
从管理的角度来讲,当然是尽可能的赶上计划的完成时间。但是因为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项目管理是一个欲速则不达的过程。如果这个计划完成日期早于这个实际合理完成日期,那你越往这个不合理的日期赶,工期内积累的问题就越多导致后期收尾的时候爆发,结果反而连合理完成日期都赶不上。
影响工期拖延的几大因素:
1、产品需求的不断更改
影响工期最严重的因素就在于产品需求的不断更改。所以产品经理在技术开发期间,应严格避免策划需求的不断更改,严格按照产品的迭代周期进行开发,避免在技术开发的过程中,不断的优化产品细节。任何一款产品都不会尽善尽美的面市,都是一个需要不断优化的过程,所以所有产品的优化方案可等第一版本的产品面市之后,紧接着进行第二版本的优化。以此节约工期。
2、未能及早的发现问题
而在产品开发阶段虽然出力的主要是技术人员,但是整个产品是否能够如期诞生,最主要的责任在于产品经理,所以这其实是产品和技术协同发展的一个过程,也就是产品部门依赖外部的一个过程。而大家都知道,内部能处理的问题一般都是小问题,而需要外部人员处理的问题,才是大问题。因为外部人员不受你调配,他应承你的时间不一定是你满意的时间。即使是你满意的时间,也不一定真的就能确保在那个时间完成,就算真的完成了,也不一定就达到你想要的效果。
;‘叁’ 浜у搧鍖呰呰捐℃荤粨镐庝箞鍐
浜у搧鍖呰呰捐℃荤粨镐庝箞鍐欍1銆佷骇鍝佸寘瑁呮槸鍝佺墝镄勪綋鐜帮纴鍖呰呮槸娑堣垂钥呯洿鎺ユ劅鐭ョ殑鍝佺墝褰㈣薄锛屾槸涓涓鍝佺墝镄勭洿瑙傚嵃璞°2銆佷骇鍝佸寘瑁呮槸鍝佺墝镄勪綋鐜板拰琛ㄨ揪锛屾槸娑堣垂钥呭湪杩涜岄夋嫨涓瀵瑰搧鐗岀殑绗涓鍗拌薄锛屽寘瑁呰捐℃槸鍝佺墝琛ㄧ幇镄勫叿浣扑綋鐜般3銆佷骇鍝佸寘瑁呮槸涓绉岖洿鎺ラ溃钖戞秷璐圭殑锛屽洜姝や骇鍝佸寘瑁呬篃鏄鍝佺墝链鐩存帴浠h〃銆4銆佷骇鍝佸寘瑁呮槸鍝佺墝瀹d紶镄勮浇浣掳纴阃氲繃鍝佺墝鎺ㄥ箍浣撶幇浜у搧镄勭壒镩诧纴涓庡悓琛屼笟镄勫叾浠栧搧鐗屾湁鏄庢樉镄勫尯鍒銆5銆佷骇鍝佸寘瑁呭湪娑堣垂钥呯溂涓锛屼竴娆句骇鍝佸彧瑕佽佹湁澶栧湪鍖呰咃纴澶栧寘瑁呭氨闱炲父鍏抽敭锛屽洜涓哄綋娑堣垂钥呮嬁鍒颁骇鍝佺殑镞跺欙纴灏变细阃夋嫨浜у搧鍖呰咃纴骞朵笉鏄璇翠骇鍝佸栧寘瑁呭氨鏄浠栬や负镄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