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知识的四个维度是哪些
互联网上的知识服务、付费内容成为了关注的焦点。在未来的十年,这个趋势很可能彻底改变我们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习惯。我们该怎么理解知识经济呢?知识专家、原创业邦执行总裁方军发表了一篇文章,介绍了理解知识经济的四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人们愿意为知识和信息付费,是精神的消费升级。比如每天更新内容的知识服务,会给用户带来一种贴近感;精心打磨的内容既让用户学到了知识,还节省了用户的时间。
内容付费兴起的一个原因,不是因为稀缺,而是因为现在的知识太多了,多到人们都没办法选择,这时候就需要有人帮助他们来进行筛选。另一个原因是,外部世界快速变化,人们需要重新开始学习,用知识来消除焦虑。尤其是现在由于担心人类智能被机器智能超越,越来越多的人迫切渴望认知升级。
同时,技术上,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比如智能手机普及,流量费用下降等等。这些基础设施为知识的传播打下了基础。
第二个维度,知识经济发展的趋势,是向内容出版的产品形态转移。未来媒体、内容出版、教育三者之间会逐步融合,大趋势是媒体和教育往内容出版方面靠拢。你看现在,不管是媒体还是教育,都要生产像书一样的出版物,也就是直接交付给用户的产品。因为从内容的生产者角度来看,内容出版这种产品形态是最容易交付、最有效率的一种形式。不过,用户会面临一个问题,就是买回家消化不了怎么办。方军认为,内容付费还有改进的空间,等这种改进达到一个拐点的时候,还会回到教育。比如现在的知识产品服务里,课程就越来越多。
第三个维度,知识经济的产业格局是平台化。目前有两种平台逻辑,第一种是电商逻辑,那些看起来像淘宝、京东,什么都卖的知识平台,多半采用的就是电商的逻辑。另一种是社区逻辑,或者叫做社交逻辑。这种平台往往有过去的用户群做支撑,比如知乎、微信公众号,都跟社交紧密相关。
第四个维度,知识生产者的机会就是把知识产品化。知识产品化是知识经济极其关键的环节,用户在知识市场当中购买的不是知识,而是产品或者服务。用户接受信息和知识,需要解读,产品化就是要确定什么内容帮用户解读好、什么内容留给用户自己解读这个分界线。
说完了理解知识经济的四个维度,接下来咱们再说说怎么分析知识经济的商业模式。方军提到了一个工具:知识商业画布。这个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一家知识服务公司的业务逻辑。具体可以从这几个角度来分析:第一,公司是连接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平台,还是直接向消费者提供产品与服务?第二,信息与知识的生产者、消费者、资源方是谁。第三,获取收入的产品是什么。第四,生产者和消费者各自组成的社群是什么样的。
从这个工具也可以看出来,知识产品服务的方式,会受到很多关系的影响,比如生产关系、消费关系,以及运作社群等等。
② 知识产品的特征
知识产品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知识产品作为商品进入市场后,具有不完全的实物形式
一般而言,知识商品并不具有实物形态,而是要经过某些转化、加工、生产后才能将知识固化于某种载体上,才能得到经济效益。所以知识商品不同于那些物质产品,它也许只是一个方法、技术,甚或是一个观念或主意,它注定是可以用于创造经济利益的,而本身又并不具有直接经济利益。比如对于专利技术,它通过图纸、文字材料的形式被生产者购得后,需要经过生产应用才能获得利益。如果不加以运用和物化,知识产品只是一种知识而己,并不能获得直接经济利益。 知识产品作为商品具有潜在效益
知识产品本身并不能直接发挥作用。若要使其能够在市场上发挥直接经济效益,还需要经过知识劳动者通过应用,才能将其转化为消费者可直接购买使用的产品,方能产生直接经济效益。 知识产品作为商品在运用时有极大的传播力
知识产品通常可以广泛地散布,比如某种技术、思想都可以被广泛地传播,书籍、磁带、光盘等都具有极大的传播速度控制大众心理。 知识产品的寿命周期不稳定,并且寿命周期通常很短
在当今高科技时代,随着知识的增长率加快,知识产品的寿命则越短,其无形磨损的速度也越快。当一种新的知识商品可以替代原有知识商品时,往往导致旧知识商品被淘汰退出市场。 知识产品的生产具有不可比性
由于知识产品生产的劳动个体的差异性,知识产品中的不确定性和非程序性,使知识产品生产的投入与产出在不同的劳动个体之间不具有可比性。这使得对知识产品的估价具有一定难度。 因为知识产品往往会给其应用者带来超额利润,因而其使用和处置一般具有专有性,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知识垄断及其市场垄断,并且,大部分知识产品要受到法律保护,禁止非所有者侵占。
③ 什么叫产品知识
首先看下您所在公司的产品是什么,然后针对这些产品形成的一系列的内容框架。
下面是所列的一些产品知识内容(安装、维护、保证等)
产品是指能够提供给市场,被人们使用和消费,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任何东西,包括有形的物品、无形的服务、组织、观念或它们的组合。产品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延伸产品。核心产品是指整体产品提供给购买者的直接利益和效用;形式产品是指产品在市场上出现的物质实体外形,包括产品的品质、特征、造型、商标和包装等;延伸产品是指整体产品提供给顾客的一系列附加利益,包括运送、安装、维修、保证等在消费领域给予消费者的好处。
④ 知识产品是什么
【前言】走在书店,闻书的油墨香味,便在一种宁静中,感到悄悄欢喜的惬意。
翻开一本书的扉页,我首先看见推荐语,然后看见目录。于是,我想,是不是要找有知名度的大牛来帮我写推荐语?
当然啦!
然后,我是不是该给自己的作品定一个大纲,先是我要讲什么,然后是这个知识点有什么用,最后再延伸一点,再拔高一点——怎么改变你的思维方式,从这个地方能用,变成其它地方也能用。
那么,你能告诉我,知识产品到底是什么吗?它独特之处是什么?
知识产品用一句话来说,不就是知识?知识产品的载体是哪些产品呢?
再来,那能看见的是产品,能感受的是服务。我又在想,知识的服务是什么?
【罗屹说,我的旧知】我一直觉得内容是最重要的,只要书写的好,便自然像一朵绽放的牡丹,引得无数蝴蝶围观。
问题是,你觉得现在的读者,放眼望去,到处都是鲜艳怒放的牡丹,却为什么会单挑你的这一朵,闻花香?
【罗屹说,我的新知】有人爱看书,有人爱听书,有人爱看真人直播,有人爱看真人表情加PPT。换言之,你可能善于写,却不善于说,于是那些喜欢听人说的蝴蝶,就从你的身边经过,绕开了。
【行动计划】但凡有趣文字作品,必应能说的栩栩如生,绘声绘色。要被读者喜欢,就需要语言生动,能演极好,强化动词,弱化形容词。
举个例子,我觉得好沮丧啊。这就是形容词——沮丧。
但是用动词,效果就是——慢慢登,迟疑,慢慢抬脚,长叹。
回家途中。我慢慢登上楼梯,迟疑了一下。”本想折回,到底躲也躲不掉,还是再走一步吧。”
我慢慢抬起脚,长叹一声:“这次裁员,虽然没轮到我,可是眼见发生了行业动荡,我就是不至于被淘汰,恐怕也是前途不明。”
这样演起来,是不是比单用形容词来的生动许多,要用声音来演绎,也会精彩一些?
知识产品,能看,能听,能激发想象力。在诠释概念时,如果能结合场景,增加解读时的代入感,即刻让读者或听众感受到同样的共鸣,便是高明。
我总结——能听的书,能被轻松解读的语言,是高于书面文字,又源于书本内容的一个特色。
【罗屹说,我的旧知】把印刷知识搬上网络,自然就是能收费的知识产品。
【罗屹说,我的新知】这没错,好多电子书就是收费的。不过,如果我的书没有成形,是不是就一定没钱可赚?
也不是。机会总是在这里——物以稀为贵。现在人的稀缺,不是信息太少,而是注意力太少。
能抓住注意力的工作,就是有价值的工作。
节省注意力浪费的工作,就是有价值的工作。
帮助减少精力消耗和浪费的工作,就是有价值的工作。
【行动计划】在阅读这件事上,我只看最能打动我的文章,以及书里能让我有共鸣的章节。做如下的记录——
1.什么事件触发了我去阅读这本书?
2.我吸收了什么新知?
3.我改变了什么旧观念?
4.我有什么行动计划?
5.我为什么要推荐你来读?
6.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用处?
7.你能在哪里用?
8.你多久就能用一次?
9.如何才能在用时,容易回想起来?
怎么把一本固定内容的书,解读成流动起来的问题,思路慢慢展开,把书里的字变成我眼里的事。这是创造性的劳动,是给书赋能。
比如用我的生活经历,感受,价值观,来与书的作者交流。然后,把我的想法,不断的告诉网络上的陌生人和熟人,我是怎么理解这本书的价值的。
从一本书的概念和启发中,还原到可以应用场景,以解决问题的角度,来解析和解读一本书。这个过程,能不能节约读者精力,时间?能不能帮助读者更容易的识别重点\理解要点\应用技术\操作步骤?
总结:我能做个应用知识的辅导员,链接信息和能走出“第一步”的桥梁吗?如果可以,那么是否能收费?
⑤ 怎么做社群运营,技巧都有哪些
运营技巧。线上活动,线下活动,定期提供价值。首先运营最忌讳:没有明确的目标、群越多越好、没有明确的运营机制。我们在做运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建立社群运营规则公式:经验交流+持续要做的事+社群活动。2.清晰的群介绍:只有给用户明确的利益点,才能让用户愿意加入你的社群。3、清晰的群名称,可以让用户一眼就明白,你的社群是做什么的。除了注意事项,我们更应该知道如何让群内的活跃度增加:一定是策划社群活动。大家可以制定活动机制(玩法)设计让用户有新鲜感和积极性去参与的玩法、仍然要遵守简单明确、收益大于难度的原则。目前的活动形式有很多,比如:直播分享、打卡累计等等。
⑥ 什么是信息产品什么是知识产品
知识产品,是指依靠知识而产生出的成果,例如商标、专利、版权等等。知识产品进入市场后,一般是不会以完全的实物形式表现,而要通过对知识的转化、加工、生产,将知识固化在某种载体上,才能获得经济效益。
简介
英文:knowledge procts
是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通过支出脑力劳动,依靠知识、智力等要素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成果,并以一定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成就。它包括企业商誉、商标、专利、版权、计算机软件及商业秘密等。
2分类编辑
知识产品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应根据其特性分为两大类,对不同的种类进行不同的界定。这两大类分为硬性知识产品和软性知识产品。
硬性知识
是指传统意义上的产品——它们是有形的,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用人的感官感觉到。其中包括信息科学技术产品、生物技术产品、新材料产品、航天科学技术产品等。对于这部分产品的界定,张守一教授的定义是比较准确的,即知识对任何一种新产品的贡献率超出了50%,就是知识产品。理由是,在新产品的研制过程中,知识创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没有知识创新就没有新产品。当新产品制造出来后,进行大批量生产,
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增加新的知识,原有的知识价值被分摊到许多产品上,知识对这些产品价值的贡献率比之批量生产前有所下降。但随着知识的创新,在前一代产品
中知识价值处于下降初期,新一代的产品问世,由于其还处于先进阶段,知识的贡献率要远远高于50%,直到被下一代产品淘汰。因此,可以看出,知识创新、产
品更新换代越快,其内含的知识贡献率越会长期保持在较高的份额。而信息科学技术产品、生物技术产品、新材料产品、航天科学技术产品等同传统产业相比,更具
有更新快、创新成分多的特点,所以都应属于知识产品。
软知识
其中包括:
(1)科学思想、理论、文化艺术,包括科学的管理方法、工作经验等。它们的特点是只生产一次,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下,可以被大量复制满足社会需要;
(2)技术产品,如技术原理、方法、路线、设计方案、配方、计算机程序等,这类产品具有同第一类相同的特点;
(3)社会中介机构提供的咨询服务业务,如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法律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所提供的咨询服务,这是典型的结合不同的企业和个人的实际情况,创造性运
用会计、审计、法律、资产评估及其相关的知识提供咨询服务。对于以上三类知识产品,不应受知识贡献率高低的局限,因为虽然这些产品同样离不开大量的物质载
体,但相对于它们的内在价值而言,其物质载体的贡献率可忽略不计,应属纯知识产品。因此,结合两类知识产品的特点,可以对第一类知识产品做出知识贡献率
50%的界定,认为知识贡献率在50%以上的产品应属于知识产品,但对于第二类知识产品而言,不应有贡献率上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