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精益生产如何控制不良品有哪些措施
精益生产对现场品质控制的方法强调不一定用多么高深的技术和大量高精尖检验设备的投入。精益生产认为不良的产生往往是管理上的问题,可以通过改变管理方法实现,因此在精益生产管理模式下的现场品质控制方法是简单而实用的,例如:
一、让不良品表面化
精益生产管理认为任何不良的出现,必定有其内在的原因,只有解决了发生不良的每个原因,才能真正地实现零缺陷,才能让客户真正体会到满意。如果按照传统的思维和做法由作业者对不合格品自行返工或报废,那么下次还会发生同样的问题。因此要设置专用的不合格品展示台,不间断地展示不合格品,针对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和应采取的对策由现场人员对操作工工逐个分析,提高每个员工的辨别识别能力,转变其对不良的态度。
二、发现异常状况要停机
精益生产管理强调能够实现“自动化系统”(即能停止的生产系统),保证能够停止生产。在精益生产管理中任何原因造成的停止都会作为头等大事对待,都会成为全员关注的焦点。停机将使所有的现场支援者快速处理问题,需要针对原因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再发防止对策。这其中因品质不良造成的停机是首要的,只有实现停机才能保证生产现场不放过一个不良品。
三、实现操作者的100%自检
零不良的实现必须实施操作者自己完成100%的检查,要求操作者将下道工序作为自己的客户看待,只向后工序输送合格品。检验工的职责不是将不合格品检出,而是将不合格品降低为零。因此作为工序作业控制的一部分必须要求操作者实施全数检查。
四、充分使用防错装置
在生产过程中,操作者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终有失误的时候,有些人为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将品质水平依赖于人的工作态度,则品质仍不能有效保证。但是我们可以设计出这样的装置,不给操作者犯错误的机会,这就是精益生产管理普遍使用的防错装置。如作业忘记或失误时,机器不能启动;操作过程失误时报警装置鸣叫,设备停止;出现加工错误时,运输带会阻挡不良的工件,不流到下工序……等等。
五、生产和作业平准化
平准化包括数量平准和品种平准。平准化生产后,由于流程中在制品数量急剧减少,造成搬运动作的减少、码放动作的减少等,这些都会减少由于磕碰、挤压而产生的不良。同时由于工件减少使得产品错装、漏装、多装等情况也不会发生,这样由于生产作业是在有规则和平稳的状况下运行的,错误作业发生的可能性得到大幅度下降。
六、执行标准化作业
标准化作业是指彻底消除作业浪费,使操作者的作业规律化、定期化。标准化作业以在现场不生产不良品为出发点,也是改善的出发点和维持点。同时标准化作业也为培养新人和生产标兵提供有效保证。
总之,精益生产管理是控制不良品的制胜法宝,带给人们一种双赢的思想理念,其精髓是解决问题、消除浪费,实现品质零缺陷的跨跃。随着产品和设备技术的日益更新,人们会愈加追求“零缺陷”的精益生产,更加重视现场生产管理的细致化、果断化
‘贰’ 产品质量如何管控
导语:产品质量如何管控呢?做到三全,就是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控制.要从产品设计开始,一直到产品出售,这个全过程都要控制,而且要对所有员工都进行质量教育,并从制度上约束他们,让他们参与质量管理。
一、生产团队过程控制意识的培养
一个生产团队稳定的产品质量,必然来源于生产团队整体认识的提升,想要保证持续稳定的质量体系,企业管理人员需要从生产团队的根本意识上抓起,提高生产人员过程控制意识的培养,从新员工的能力培训、团队过程控制意识的提升、操作者的技术过硬等方面切实抓好生产团队每一环节。事实证明,产品质量吸引客户和巩固的重要手段,能抓好成产团队的思想意识和技术能力,也就是抓住了产品质量,同时也是抓住了提高企业效益的基础。
(一)强化员工基础技能管理
在生产过程中,一线员工的数量往往无法满足不断提升的生产实际的需要,于是新员工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新员工加入生产过程既给企业生产线输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也给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带来了负面影响。新进员工基础技能低,质量意识弱,且往往缺少相关行业工作经验[2],会出现过分依赖带教师傅的现象,一旦在其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放手单独作业,又会出现意料之外的问题,造成严重生产事故。针对行业现状,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员工工作岗位的不同分别进行加工、装配、安装、调试、等生产工艺和质量意识的重点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能及时发现和解决新员工提出的问题,对其不够成熟的看法作出正确的评论。在培训之后,还需要进行理论与实践双项考核,合格者才能独立操作进行生产。
(二)坚持过程控制意识教育的持久性
过程控制意识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是提高产品质量的根基,产品质量过程控制意识的培养和教育不应该是短期行为,稍有疏忽,就会使人们麻痹大意,进而出现不可估量的产品质量问题,每一次生产事故的发生,都会给企业信誉和效益带来重大负面影响。利用上班开工之前的小会由组长强调质量问题[3],以及生产过程的重要性,做到天天讲;在每月的生产效益总结会上由车间负责人进行月回顾,月总结,做到月月讲;每年的生产总结大会上,也应该把影响生产质量的过程控制作为讨论重点,做到年年讲。时刻强调,时刻不忘,在基础管理中要不厌其烦地强调过程控制意识,生产过程是决定产品质量提升的根基,任何时候这项工作都不能有丝毫放松,否则,提升产品质量就将成为一句空话。
(三)强化操生产者的`质量意识教育
即强化质量观、客户观、行为观的教育,提高工人质量意识。在生产过程中开展“自我分类、自我检验、自我控制、自我保证”的活动,通过实践培养个人的质量提高意识。实行废品损失个人赔偿制度,实施质量不过关一票否决制,利用经济手段约束操作者的质量行为,使工人的质量意识明显增强,并自觉钻研生产技术,提高个人操作水平。
二、广泛推广合理有效的生产材料和生产工艺
过程控制是以预防为主,运用统计技术对生产的各个阶段进行评估和监察,建立并保持过程处于可接受的并且稳定的水平,从而保证产品符合规定要求。过程控制作为保证产品质量的先进方法和重要手段被广泛成用到实际生产当中: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质量保障措施的加强,产品不合格率的降低越来越成为可能,如电子产品的不合格品率由过去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降低到百万分之一,乃至亿万分之一。这都是不断提高过程控制水平的结果。只有高水平的过程控制,才能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在生产中需要结合以下几个方面实现过程控制:
(一)原材料的管理
原材料是生产产品的基础,即使生产技术过硬,设备先进,关键材料的不合格也会导致产品质量不过关,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原材料的管理一定由专人负责,要严格把关,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若是由于原材料的问题,只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品损失。
(二)生产设备的管理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生产设备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设备水平的高下,决定企业的产品结构及产品档次,生产设备档次的提升,超越人工主观努力所能实现的效果。企业管理部门要在生产成本预算中抓住生产节奏,紧跟技术潮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及时更新生产设备,使生产力有效合理发挥成为可能。
(三)生产工艺的管理
生产工艺是生产过程的灵魂,生产工艺的管理必须一切从严做起,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必须严肃生产工艺纪律[4],严格生产工艺管理,不断优化上机工艺参数。企业可以成立专门的工艺检查组,制订考核办法,在各道工序上设置工序管理节点,加强重点产品工艺的上机检查,层层把关,天天检查,天天公布,以确保工艺上的正确性。
(四)操作管理
操作管理涉及群众面较广,所以要突出一个“全”字,开展全员操作练兵,加强操作技术培训,认真实行“月测单项”、“季测全能”的技术把关规定,每年举办一次“操作技能比武”,积极开展传、帮、带,签订师带徒合同,以确保徒弟早日独立操作,严格的技术培训和把关,不断提高一级操作手的比率,使熟练的操作工艺为产品质量保驾护航。
三、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
质量是当今市场竞争的焦点和根本手段,只有树立正确坚定的质量观,树立质量至关重要的质量意识,才能让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是生产过程控制的关键门槛,成立质量监控领导小组,对原材料、工艺、技术进行自检、互检、主检、抽检,以用户的要求为宗旨,力求最好的配置,最优的服务;在售后服务环节,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与此同时还需要加强质量信息管理及质量分析产品,确保产品质量,需要有针对性地抓好质量信息反馈工作,通过信息网,及时有效地加以汇总生产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定期与不定期地召开质量分析会,共同分析探讨,以群众智慧集思广益,及时搜集大家的建议和意见,找出问题的症结,出现质量问题及时解决。
一、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奠定质量管理基础
1.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不是一项短期而简单的任务,企业打造优质产品,需全体员工与各部门协力合作而成,以不断改进与提高产品质量。首先,企业应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TQM),让企业全体人员都参与其中,在满足客户需求以及实现企业最经济水平这一前提下,调研市场、研发设计、进行相关的售后服务,将企业各质量活动组成有效的管理体系,注意每一细节与过程,将质量事后检验转为过程质量控制,将事后检查转为事前预防,从而主动化质量管理,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其次,建立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这一管理体系的管理理念是先进化、系统化、标准化。企业依据自身实情,考虑产品的效益性、技术与安全性、复杂性等,可以选择适宜的质量保证模式,明确质量目标与方针,建立有关组织机构,并确定责任制度,安排相关人员与设备,同时加以适时控制,防止出现质量缺陷。此外,还可将ISO9000与TQM有机整合,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以完善管理体系。
2.健全质量管理制度
质量管理需构建相应的考核制度与体系,以保证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如制定产品开发、生产与采购管理、市场反馈、质量检验等有关文件,并需严格执行,定期考核与检查,相关管理员应做好记录。对一些重大事故,需与相关部门协同调查,进行现场标识,做好质量跟踪,以防止互相推诿。企业应加快信息化建设,这是提升管理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时,需以ERP为建设核心,构建健全的质量管理数据体系,有效控制生产与供销等环节的质量,实现各工序的链接查询,及时监控与分析生产线中的技术质量信息,以有效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补救,从而防止事故,减少质量成本企业如何加强产品质量过程控制企业如何加强产品质量过程控制。
二、强化过程质量控制, 促进质量管理全程化
1.产品设计与研发的质量管理
产品设计与研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基础。有关数据表明,产品质量其70%取决于设计。这是因为产品结构、产品性能、产品质量、生产成本、产品交货时间,加之人机关系、可维修性、可制造性等方面均是在设计这一时期形成的。另外,产品设计还直接影响着产品的使用寿命及周期成本。一般而言,企业对产品设计越重视,其业绩则越佳。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要求,不断改进与创新设计质量,做好产品研发过程中的管理工作,为产品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2.采购物资的质量控制
在物资采购环节,采购管理的作用不但可控制成本,还能从源头上控制产品质量。在选择供应商时,不但要考虑其价格高低,更需与有关部门对供应商的服务、竞争力、经营、管理与技术能力等方面加以评价与选定企业。在选择好供应商后,还需定期评价供应商货物品质与交货情况。对于不合格的供应商需予以指导,使其改进。同时,在大批采购之前,相关人员应严格检验进料,以保证采购物资的有效性与合格性。在采购物资环节,企业应遵循“质量优先”原则,以降低服务费用,提高产品质量与价值。
3.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1)生产计划阶段。即做好生产之前的相关质量控制。加强营销部门与仓储部门、技术部门、生产部门的联系,分析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根据评估与需求来明确生产计划,提前与供应商沟通;加强包装材料、生产工艺、设施设备的验证,以保证生产出优质产品。
(2)投料阶段企业如何加强产品质量过程控制品质管理。相关部门应严格按照标准验收物资供货渠道、物资质量、标识、包装等,做好在库保管与出库验放工作,以避免物资混淆或损坏,从而符合生产质量需要。
(3)生产阶段。这一环节主要是把握产品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质量控制点,对薄弱环节、关键部位进行特殊管理,控制好生产过程,确保产品质量。同时,加强不同生产环节的质检工作:完善质检机构,安排有关质检设施与人员完善质检制度;层层把关,责任分明,并将专检、互检、自检加以整合;保证质检机构权威等。
(4)注重售后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如构建客户满意度收集系统,以及时了解客户对企业与产品的满意度。
‘叁’ 质量如何在生产过程中有效控制
控制方法:
①编制和执行专门的质量控制程序;
②强化检验和监督;
③详细填写质量记录,明确责任,保证可追溯性;
④对不合格品的处理严加控制;
⑤加强 设备的维护保养;
⑥采用统计控制方法进行生产过程控制,如控制图、统计抽样程序和方案等。
拓展资料:
为保证生产线正常运行,线长、操作者在作业前、作业中、作业后包括换型对生产线上使用的工装、量具、测具、夹具、刀具进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质量隐患,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使过程处于稳定受控状态的一种预防性管理办法。
制定生产线点检表:分厂工艺员以生产线为一个过程,按照作业要领书和品质确认要领书、质量统计显现的薄弱环节以及对设备主要精度要求,按照“五定”(即定点、定人、定周期、定标准、定记录)的原则合理分工(关键工序的点检必须由线长或机修执行),合理制定点检周期,编制生产线点检表。
点检时间
作业前:重点对生产线的工装、夹具、刀具、测具、量具、设备精度进行点检,保证开工条件满足工艺文件规定;
作业中:重点对刀具的强制行更换、定位面的清洁度、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点检;
作业后:重点对计数型量具的使用次数进行点检;
点检的方法
按照点检清单要求,操作者、线长、机修通过看、听、测判断是否有异常响声、异味、震动、磨损、定位基准有无多余物、刀具该换否等方法进行点检。
生产线长根据点检实际情况提请、制作快速点检的专用测具,提高点检的速度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