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影响水产品安全性的因素有哪些
养殖用水、水产养殖用药、水产养殖病害、养殖苗种、养殖环境
1、养殖用水
一般来讲,成鱼池的水位可加深到2米以上,鱼种培育池的水位可加深到1.5~2米,水源方便的鱼塘,每隔10天左右加注新水一次;
水源不便的池塘每隔15~20天加注一次新水,每次注、换水量为池水容量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左右。注意不要让工业废水和农药污染水流入鱼塘内,以防发生病害。
养殖用水水源受到污染时,应当立即停止使用;确需使用的,应当经过净化处理达到养殖用水水质标准。
养殖水体水质不符合养殖用水水质标准时,应当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经处理后仍达不到要求的,应当停止养殖活动,并向当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其养殖水产品按本规定第十三条处理。
2、水产养殖用药
使用渔用饲料应当符合《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和农业部《无公害食品渔用饲料安全限量》(NY5072—2002)。鼓励使用配合饲料。限制直接投喂冰鲜(冻)饵料,防止残饵污染水质。
禁止使用无产品质量标准、无质量检验合格证、无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的饲料、饲料添加剂。禁止使用变质和过期饲料。
3、水产养殖病害
采用二氧化氯、二溴海因、漂白粉或生石灰等药物进行水体的定期消毒工作,防治病害的发生。
在饲料中可间隔一段时间添加适量的Vc、免疫多糖或内服药物,以增强养殖对象的抗病力。
发现病害,应及时诊断、治疗切莫病急乱投医。在用药时一定要遵照水产技术人员的指导,选用优质、高效、低毒的药物,并减少用药量,做到合理施用,谨防用药过量造成药害事故。
4、养殖苗种
健康养殖是指通过采用投放无疫病苗种、投喂全价饲料及人为控制养殖环境条件等技术措施,使养殖生物保持最适宜生长和发育的状态,实现减少养殖病害发生、提高产品质量的一种养殖方式。
5、养殖环境
提升池塘水位。针对池塘养殖水位偏低,外河水源较差的状况,采取隔三差五少量多次逐步添加池水的方法,使池塘水位逐步提升到1.2米以上,每次加水时选择在晴好天气的上午10时到下午2时间进行。
增加水体溶氧。有增氧设备的可在晴天中午坚持开启增氧机2小时以上,遇到阴雨天或天气突变,要及时开启增氧机。如无增氧机的可采用潜水泵在池内打循环水(时间在下午3时前,切忌在傍晚进行),增强水体的对流与交换。
生物调控水质。各类养殖品种已进入生长的黄金时期,但在摄食旺盛的同时,其排泄物也显着增多,加速了水质的恶化。为此建议选择由多种微生物菌种制成的生物制剂泼洒,调控水质,具体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
外河网围养蟹的应捞投水草遮荫,减少强光直射,降低水温,如出现缺氧现象可采取用挂机船螺旋桨推水增氧,增加水体流动。
❷ 德国货和瑞士货,谁的质量更高
“瑞士制造”早已在人们心目中建立起高品质的形象,它既代表着可信的技术质量(准确、可靠、防水、耐热),又是美观(优雅与新颖的设计)的代名词。
有一类新闻,是目前在国内常常看到的:问题食品,问题药品……各种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情形,不断出现。人们也都在质问,我们的企业的商业道德到哪里去了?
有人在德国待过一些年,体会到德国人对质量的重视程度,而世界闻名的“德国制造”也真是名不虚传。相比国内的种种产品质量问题,笔者的一个最大感觉是,在德国不管去什么地方购物,不管是大商场还是小摊贩那儿,不管买什么,绝对不用担心质量问题。之所以有挑选,顶多只是品牌或者款式等方面的差异而已。
跟不少德国企业的接触中,笔者也感觉到,对产品质量的追求几乎已经成了德国企业的一种“潜意识”,是不必过多外来约束而自动履行的行为。从奔驰、宝马这样的巨头到许多小型的企业,虽然个个注重产品质量,但是很少有象国内很多企业一样,极力宣称自己“质量一流”或“保证质量”之类。
质量意识在德国企业中形成风气的情况下,有少数质量要求不严的企业就无处藏身了。笔者熟悉的一个中国民营企业人士几年前到德国投资办厂,开始时不免带着一些国内不少企业在质量问题上的心态,虽然知道德国人重视质量但是也带着一定的侥幸心理。结果一度因为他的产品质量有小缺陷,大批供货被德国客户拒绝,公司也几近倒闭。这位企业人士于是领教了德国人对质量真是不容丝毫马虎。
“德国制造”象一个“老字号”品牌一样,经过一百多年始终如一的锤炼,“成色”始终不变。德国西门子公司前总裁彼·冯·西门子解释为什么“德国制造”质量可靠时说:“这靠的是工作态度,是对每一个细节的重视。企业员工承担着要生产一流质量的产品的义务,要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的义务……”
“德国制造”的背后,是严格的制度建设。在德国,有一个严格的法律法规网络规范着企业生产。相应地,所有行业都有严格的监督检测机构。在法律的实施上,德国人照章办事,显得十分“无情”。笔者初到德国考驾照,就曾因为当时认为可以“通融”的疏忽而遭到失败,从而也知道表面平和的考官眼里“揉不得沙子”。
从“德国制造”的可靠中,可以溯源到更深的文化背景的原因。首先是来自宗教的影响。比如德语“职业”一词,就有“天职”的意思,这也意味着人们把对上帝的忠诚移植到了对职业和工作的尽心尽力中。反映在企业经营上,企业运作不仅是为经济利益,遵守企业道德、精致制造产品更是企业与生俱来的义务。
“德国制造”的高质量,也应很大程度归结到长期有意识的民族精神教育。一百多年前开始,普鲁士王朝就注重对整个民族的敬业、讲究精确等素质的培养。这种民族文化精神的教育延续至今从未间断。这当然也体现在企业道德精神的培育上。在这种培育下,“德国制造”的高品质,也早在19世纪末期开始就逐渐确立声望。
在今天的德国,具体到德国企业员工的敬业意识的养成,除了企业自身的重视之外,德国独特的“双轨制”职教制度起到关键作用。大概百分之七十的德国青年人在接受常规学校教育的同时,都要在企业中接受职业培训。不管你将来是卖花、卖肉或者烤面包、酿酒,一定要经过几年的严格职业培训并通过考试。在培训过程中,敬业、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是贯穿始终的关键内容。
作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中国,其实同样可以看到对企业道德不渝的追求。“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等信条,过去真正是企业道德的写照。比如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范蠡、白圭、吕不韦以及孔子的弟子子贡等着名商人,无不重视诚信,重视义和利的平衡结合。比如我们近代许多的“中华老字号”,谆谆以客户为念以质量为本,表现出对企业道德的至诚奉守,也因此赢得民众由衷的认同。
源远流长的商业道德的传统,见证着中国文化中蕴涵着的深厚的企业道德精神。“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巧诈不如拙诚”…… 只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对商业道德孜孜追求的精神被许多的中国企业遗弃了,人们太过偏向了利益的追求。笔者以为,面对国内很多企业缺失道德的现象,我们在健全相关法制体系的同时,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是重拾并光大自身文化体系中的道德精神。我们其实不必向西方文化背景做太多寻觅,近取诸身,就可以发现建立企业道德精神的不竭源泉。
综上所述,德国货和瑞士货都不错,都是高质量的代名词。
❸ 海洋生物、水产品评价
1.评价目标
评价海产品卫生质量现状,确定其食用安全性,为海产养殖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2.评价指标
考虑到已有的国家食品卫生标准中水产品卫生质量指标(Pb、Cd、Hg、F、Cu、Cr、Se、Zn、As等)和六六六、DDT等指标。根据特定地区环境污染特点,增加相应指标,如多氯联苯。
3.评价标准
主要参照国家食品卫生标准中(鱼)水产品Pb(GB14935—94)、Cd(GB15201—94)、Hg(GB2762—94)、F(GB4809—84)、Cu(GB15199—94)、Cr(GB14961—94)、Se(GB13105—91)、Zn(GB13106—91)、As(GB4810—94)限量值,以及海水贝类卫生标准(GB2745—81)、海虾卫生标准(GB2741—94)、海蟹卫生标准(GB2743—94)。
随着中国加入WTO,海产品卫生标准的制定正在快速发展与更新之中,应及时更新、引用新标准,做到与国际接轨。
4.评价方法
其评价方法有单指标评价和多指标综合评价。对单指标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其超标率、超标程度。综合评价是在各单项评价基础上,以“一票否决法”为原则,确定水产品质量级次。
❹ 如何从感官上判断水产品的新鲜程度
水产品及水产制品的感官
感官鉴别水产品及其制品的质量优劣时,主要是通过体表形态、鲜活程度、色泽、气味、肉质的弹性和洁净程度等感官指标来进行综合评价的。对于水产品来讲,首先是观察其鲜活程度如何,是否具备一定的生命活力;其次是看外观形体的完整性,注意有无伤痕、鳞爪脱落,骨肉分离等现象;再次是观察其体表卫生洁净程度,即有无污秽物和杂质等。然后才是看其色泽,嗅其气味,有必要的话还要品尝其滋味。综上所述再进行感官评价。对于水产制品而育,感官鉴别也主要是外观,色泽,气味和滋味几项内容。其中是否具有该类制品的特有的正常气味与风味,对于做出正确判断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