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解决市场不足的问题
市场不足,指的是在某一特定情况下出现的产品供大于求的现象。这一现象在储藏期较短的产品生产上影响特别大。2008年柑橘滞销事件、2011年西瓜销售难、2012年农民自毁白菜、2014年河北牛奶销售问题,等等,都给生产者带来重大的损失,也给当地政府带来诸多麻烦。
解决市场不足问题,除了从整体上了解市场需求,把握市场变化情况之外,还要对生产的某些产品有一个备用的去处。也就是说,在当地市场情况出现变化时,要有一个备选的地方销售。只有这样,才能使生产者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其实,市场本身就是变化的。总的趋势是:当人们生活必需的某一产品在供小于求的时候,任何产品(哪怕质量稍差)都能够销售出去;当人们的需求与市场供应量相近的时候,人们的选择便多起来,一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人选择质量较高的产品,另一部分人则选择价格较低的产品;当供应量大于市场容量的时候,就有一部分产品不能被市场接受,销售不出去,造成积压,生产者蒙受损失。这时,再加上一些不法商人的推波助澜,则影响更大。产品的可储藏时间越短,生产者所受的损失就越大。蔬菜、水果的可储藏时间一般都比较短,单位产品的储藏成本也比较大,这远非一般生产者所能够承受,因而损失也更大。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减少损失,就必须在生产技术和质量竞争上开动脑筋。
以种植番茄为例。番茄是一个可储藏时间比较短的产品,也是人们常用的大宗蔬菜产品。如果某生产者的番茄什么特色都没有,那就很可能会陷入前面所说的那种轨迹中。如果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导入某些特色因素,那效果就会出现很大的不同。比如,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无公害栽培的方法,在病虫防治上采用低毒、高效的农药,并保证一定的安全间隔期后收获,那么,该生产者就可以宣传他生产的番茄是无公害番茄。就这一点,就可以让很多消费者感兴趣,因为这和一些媒体上宣传的“不敢吃什么”给予了很好的回答。如果该生产者能够加入某个合作社,获得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的标志,那就可以将很多竞争者放在身后。如果该生产者在生产中注入另外一些因素,如“富硒”“富锌”“富铁”等因素,他的产品就把其他的竞争者远远抛在了后面。这就是所谓“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特”,总要高出竞争者一筹。就凭这一点,你就可以少受很多的损失,少受很多的气。
在市场不足的情况下,很多同类产品价格低下,如果能够组织起来,派出一部分人将产品外销,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当地的市场压力,也能产生一些新的创业者,产生新的效益。
我国地域辽阔,亚热带、温带都可以生产很多产品,如果能将我们的产品与国外某些市场接轨,效益也不容小视。但是,与国外市场接轨,所需要学习的东西会更多,要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逐步落实,来不得半点虚假。
目前在农村生产一线从事生产人员的体能、智能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其组织化程度与市场要求也有一定距离,需要加以改善。
㈡ 市场需求释放不足,7月制造业PMI回落至49%,行业内部该如何破局
PMI是一个综合指数,由5个扩散指数加权而成,即产品订货(简称订单)、生产量(简称生产)、生产经营人员(简称雇员)、供应商配送时间(简称配送)、主要原材料库存(简称存货); 这5个指数依据其对经济的先行影响程度而定,各指数的权重分别是:订单30%、生产25%、雇员20%、配送15%、存货10%;7月制造业PMI回落至49%,应重点从订单和生产方面破局。
市场决定生产在当下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因此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在做出任何决策前都应该全面了解市场相关信息,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双方的共赢,否则就会两败俱伤,反馈到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中就是下行状态,类似此次制造业PMI指数的下滑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