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工作生产过程中出现了不良品应如何处理
不良品是指生产制造中不符合相关品质要求的原料、半成品、成品。其中品质要求可以是验货的检验品质要求、制造过程品质的要求、客户的品质要求、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等。
1、当品管在进行制造过程中的首件检验、末件比对:巡回检验、工序检验时以及产品入库检验时发现不合格,或工人自检、生产主管巡视检查发现不合格时,应立即要求操作人员(或操作人员)自己对不合格品作好隔离和标示。并通知品管部主管。品管部主管应立即到现场进行分析判断。
2、当分析判定所发现的不合格是属于偶发性的,数量较少,性质并不严重,影响也不大,此类性质轻微的不合格,可由品管员或品管主管直接处置。处置的方法有返工返修,报废等。
3、当品管主管分析判定为严重性质的质量事故时(严重;指上述轻微不合格以外的不合格。如;数量多、损失大、影响大、重复发生、性质严重等),应通知责任人作好不合格品的隔离、并通知品管员作好标示。同时立即组织生产技术人员进行处置。处置方法有;返工返修、全检挑选、报废等。
㈡ 发现品质不良品的处理流程
标示隔离,追溯责任,分拣挑选,反工反修,上报责任人。
仓储部门应做好产品的搬运规范。物料的摆放也应规定高度&重量;库存品做到先进先出,以防止产品变质。
品管部门应与制造配合做好产品的首检、自检和巡检,三检合一;应用GRR、CPK、PFMEA等管制手法,层层把关,杜绝不良品流入下道工序。
不良品预防方法:
不良品如果已经产生,不论如何处理都会造成损失。关键是在于预防、杜绝不良品的产生。不良品的预防需要各部门的配合。
设计研发部门应将产品设计成客人安装容易、组立容易、缺陷易暴露、工艺易实现、易拆卸、部件可互换。要充分的应用设计FMEA,一个好的设计项目将使一切都很容易进行。即“产品是设计出来的”。
采购部门应做好厂商的寻找&评估工作。一个优秀的外协厂商相比一个糟糕的外协厂商会减少很多不良品的产生。
生产部门应注意生产前工艺流程的编排,可采用作业指导书、工艺卡、PFMEA等手段。将生产中可能会产生不良的地方一一加予预防。特别结合样品制作和试投产,把问题解决并工艺标准化后才开始正式生产。
㈢ QC发现不良品如何处理
及时通知当事人要求改正,或者其组长监督,并将其次品放入废品盒内,如果是在产品最后的抽查中发现问题的话要把货物予以扣留不允许发货;
㈣ 品管在检验产品是出现异常怎么处理
你们公司应该有个二阶程序文件,叫《品质异常处理流程》。以下,个人经验,请参考:
异常产生(发现)----追溯(向前追溯同班次或同批次)----标示/隔离(贴不良标签或者盖不合格章)----反馈(依据严重程度开立《品质异常通知单》知会生产、技术、工艺部门,并报告主管)-----记录(检验记录或检验报告)。
如果有开异常单,那么品管还需登记异常单发出履历,记录开立发出日期,责任单位,并持续追踪是否结案。责任单位接到异常单需依单做品质异常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有效对策,品管需监督确认对策的实施与有效性。
㈤ 质量检验员在产品检查过程中发现有质量瑕疵要如何处理
首先剔除有瑕疵产品,同时对生产环节进行检查,找到出问题的关键,从而针对解决。
㈥ 成品检验时发现品质问题,而且止不良可疑品已经出货,你应该怎么处理
如果是这种情况应该属于漏检,因为可疑品已经出货,对于我来说首先要分析品质问题会带来什么影响,是什么环节造成的漏检,如果追回又有哪些损失,考虑好了,如实上报,由领导做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