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OEM就是贴牌生产讲的是什么
贴牌:俗称OEM,是国内手机行业的特殊现象,是未获手机生产准入资格的企业曲线入市的一种方式,国内手机市场中出现的贴牌现象已经存在多年.即有的企业自身既没有手机产品的研发技术,又没有生产能力,只是从国外或是其他国内手机厂商那里一次性购买大量的手机整机然后再打上自己的品牌进行销售。这种方式在早年国产手机崛起时较为普遍,不过随着自身资金和技术的积累增加,一些主流厂商目前已经很少采用这种整机进口的方法了。但是国内仍然有一些小的品牌全部或是部分采用这种方法。
情景再现1:
周小姐于去年在虎门手机城购买了一台中国电子的手机,于今年发生自动关机的故障,共维修了3次,始终没有维修好,后来她到市移动电话行业协会验证该手机的进网许可证的真假,却发现进网许可证的信息是真的,但与网站上公布的外观标准不符,明显属于借他人“准生证”非法生产的手机。周小姐根据移动电话行业协会的提示到该店铺要求退货,店长非但不肯退,还声称这虽然是贴牌机,但不是“水货机”。
市移动电话行业协会于2月28日致电该店店长,向店长指出这是行内所称的“贴牌机”,就是属于“水货机”的一种。李智特别指出,“水货”不单只是没有进网许可证的手机,还包括贴牌机、仿冒机、翻新机等,“我们还曾经专门咨询过信产部的有关权威部门,借他人‘准生证’非法生产的贴牌机属不属于‘黑手机’,答案是肯定的。可偏偏有人理直气壮地说,这样的贴牌机不属于水货机、‘黑手机’!”最后,经市移动电话行业协会协调,这家手机店同意给消费者周小姐退款。
诡计揭秘1:
作为手机消费量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名第五位的城市,东莞每个月销售手机约10万台。巨大的手机消费市场,给“黑手机”也留下了相对更大的市场空间。“近两年来,‘黑手机’的欺骗性更为隐蔽,突出表现为不合法生产的贴牌机,俗称‘五码机’。这类手机可以在信产部的网站上查验到相对应的手机串号,但仔细查对就能发现,这些手机与信产部批准生产的手机款式不尽相同”,市移动电话行业协会秘书长李智向本报记者介绍,“所以购买手机时,不仅要查验手机串号,还要核对手机型号、款式是否与网站上公布的图片相符。”
据介绍,“黑手机”还催生了另一个行业的出现,姑且叫做许可证经纪公司。这些公司拥有信产部的手机牌照,也就是市场准入。他们向信产部申报某款机型,取得了入网许可证和3C认证,但只生产出几台样机送检备案,之后将这张“准生证”转卖给别的公司或者用它来寻找OEM工厂生产,从中渔利。为了利润最大化,他们复制手机串码,将同一个串码用在不同的手机上。当几百部手机都用一个串码的时候,也就是通常所称的“五码机”,利润可观。
情景再现2
小家电业的发展平稳而强劲,消费者对小家电的需求表现出了更高的热情,市场前景甚为乐观。但从各地工商及质检部门公布的抽检结果来看,其质量仍难如人意。有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少家电企业在进入小家电领域时都采取了贴牌的形式,这本无可厚非,但部分企业却对贴牌产品疏于管理,从而造成一些知名品牌也难逃上黑榜的厄运。 其实,贴牌生产在家电行业内也不是什么秘密了,一些知名企业尤其是那些以大家电为主的企业把一些产品,特别是小家电产品的生产过程转移到沿海或者其他地区一些专门生产某种特定产品的企业。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贴牌生产并非坏事,因为浙江、广东一些小企业常年从事小型家电的生产,在生产技术上也较为成熟,在个别品种上比这些委托生产的厂家更专业,这样一来委托企业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同时又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还可以集中精力做原有的大型家电,符合企业的全局战略。 作为被贴牌企业来说,固然有坐收渔利之乐,但因为疏于对贴牌企业的管理,导致贴牌产品质量不过关或贴牌企业经营管理不善,从而影响被贴牌企业品牌形象的事情并不少见。最近两年来,尼康、美能达、柯达三巨头频繁召回数码相机的举动就暴露了贴牌生产的弊端,三家公司的相机生产均采用的是部分贴牌的形式,由于某些软件、硬件和配套元件是委托其他公司设计、制造的,因此各部件之间匹配性、兼容性不一定很好,才使得产品质量不能得到合理的控制。 诡计揭秘2
中国抗菌协会副秘书长卢凯民告诉记者,其实贴牌生产在国际上是一种非常通行的生产方式,但国际企业在选择代工厂家时有一套严格的标准,因为一旦产品出来贴的是自己的品牌,万一质量有问题则会严重影响到自己的品牌形象。同时委托企业还会制定非常严厉的罚则,一旦查出产品不达标,就会要求高额的赔偿,但国内部分企业由于单纯追求品牌的扩张和成本的降低,对于贴牌产品的质量管理还不够严密。 此外,记者了解到,无序的贴牌生产还影响到了产品的售后服务。现在一些家电品牌拥有者根本不自己生产产品,所有的配件、模具都是由其他制造商自行采购生产。如果在合同中没有明确规定,生产者不会多采购配件,甚至连生产的模具也都不会留,这样在售后维修上,配件就会紧缺,甚至根本就没有配件。 北京亿达律师事务所律师李亚飞告诉记者,美国、日本等国家在产品质量法中都明确了贴牌商负产品责任,这有利于保护受害人的权益和产品责任案的审理。我国《产品质量法》中的生产者概念中包括贴牌商(名义制造商)和实际制造商,制造商承担的产品责任问题由贴牌商和实际制造商之间的合同解决。但目前我国国内企业间的贴牌合同一般都非常笼统,合同结构太过简单,合同内容也过于宽泛,相比国外贴牌、定牌协议,我国的贴牌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诡计分析:
OEM中文称贴牌生产,但怎么个贴法,却有好几种方式。
OEM存在于双方之间,即品牌授权方与受权制造方,从品牌是否租赁划分,OEM存在品牌租赁和非品牌租赁两种,前一种方式即品牌方授权品牌使用权给制造商并由制造商来经营整个设计、采购、制造、销售流程,制造商只需根据合同付一定的品牌租赁金与品牌拥有方,后一种方式,品牌拥有方只是将产品制造外包给制造商,产品的研发设计、销售等都由品牌拥有方自己负责,所谓“微笑曲线”两头抓,中间不怎么增值的制造环节留给那些生产成本低、制造规模大的工厂去完成。
前一种方式,品牌受用方占主导地位,拥有工厂、销售网络甚至研发设计全方位的设施与能力,唯一的瓶颈在于品牌不够强势,因而需要租用一个强势品牌来扩大销售,当然,品牌授权方会要求产品品质、形象等方面达到要求,如果强势品牌资本介入,品牌受用方就可能加入成为强势品牌大家庭中的一员,OEM方式向后一种过渡,百事可乐在中国的诸多合资生产商就是此种情况,在合资之前,中方企业本身多是国有老牌饮料生产企业。后一种方式下,制造商通常具有人员成本、生产规模经济优势,但是能力相对局限于生产范畴,其竞争优势就体现在制造上,典型的例子就是上海达丰电脑代理众多外资品牌的笔记本生产,深圳富士康代工生产苹果ipod、众品牌手机、数码相机等产品,这样大规模的制造商资本、技术力量雄厚,生产设备先进,管理规范,因为生产多家品牌的产品,大量使用低薪劳工,其产品成本比品牌拥有方自身生产出来的产品还要低,品质可能更高,性价比更高,这样的情况下,着名品牌自然就与着名的OEM专业户搭上桥,牵上线了。
不管是哪种方式的OEM,双方合作紧密程度如何,产品品质、品牌美誉度都要得到保持,品牌拥有方在核心原料、设计、生产工艺、销售渠道、品牌推广等方面都有严格的控制,管理至上,无形资源盘动有形力量。
总的来说,OEM在全世界,在中国大规模的出现是市场经济下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资本逐利而为,如果自己生产产品不那么合算,为什么不交给“专业户”呢?
OEM虽然大行其道,但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1. 社会责任、社会道德问题。 欧洲的消费者们现在对苹果ipod表示迟疑,因为有媒体报道这是来自一家中国血汗工厂的产品,苹果难道不该对此负一定的社会责任吗?节约制造成本了就可以心安理得地不考虑社会责任吗?问题其实转移了。
2. 品牌价值的疑问。 同样一个工厂、同样的工人、同样的生产设备、甚至同样的原材料、元配件生产出来的产品打上不同的品牌标志,在市场上价格就相差悬殊,这不仅让人犯迷糊,名牌到底好在哪里?难道仅仅是那一个特别标志及其由此带来的虚荣心?如果以后名牌产品与非名牌产品的差异只是一个符号的话,那我看以后所谓的品牌价值都要跌价了。
3. 商业机密问题。 你的产品和我的产品还有他的拿到一家工厂生产,谁能保证原料、部件、外观、样式等机密信息不发生泄露呢?
4. “水货”横行。 水货通常指走私产品,但是目前中国许多水货本身就在国内工厂生产,以手机为例,05年以前手机水货泛滥,国产手机被这些“着名品牌”水货给“淹”得差不多了,OEM水货打乱市场秩序,对行业影响可谓极坏。
消费指南:
在这个混乱的水货市场上,在缺乏政府监管的市场上,除了部分诚信经营的商家外,还是有很多搅局者,例如为了最高利润而拿起翻新机,组装机充当全新水货进行销售的商家,所以大家在购买水货手机的时候还是得留个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