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保险公司捐赠活动方案
捐款在一定额度内,通过国家规定的相关机构进行捐款,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前扣除。
《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第6条、第7条规定,企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用于公益、救济性的捐赠,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3%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国家允许扣除的公益、救济性的捐赠,以及非公益、救济性的捐赠,不得扣除。根据《企业所得税条例实施细则》第12条,上述公益、救济性的捐赠,是指纳税人通过中国境内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民政等公益事业和遭受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纳税人直接向受赠人的捐赠不允许扣除。由于金融、保险企业的特殊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保险企业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4]027号)规定,企业用于公益、救济性的捐赠支出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在不超过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1.5%的标准以内可据实列入营业外支出,计算交纳企业所得税时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在计算交纳企业所得税时进行调整。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等社会力量向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的公益救济性捐赠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2]890号)规定,企业等社会力量通过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对下列宣传文化事业的捐赠,企业所得税纳税人捐赠额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10%以内的部分,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扣除:(一)对国家重点交响乐团、芭蕾舞团、歌剧团、京剧团和其他民族艺术表演团体的捐赠。(二)对公益性的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革命历史纪念馆的捐赠。(三)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捐赠。(四)对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所属的非生产经营性的文化馆或群众艺术馆接受的社会公益性活动、项目和文化设施等方面的捐赠。
2000年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在《关于企业等社会力量向红十字事业捐赠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0]30号)等几个通知中,规定企业向红十字事业、农村义务教育、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宋庆龄基金会、农村寄宿学校建设工程等捐赠,在计缴企业所得税时准予全额扣除
筹划方案
1.捐赠现金与捐赠实物的纳税比较
例甲企业决定向乙企业捐赠价值为50000元的捐赠物,有两种可供选择的捐赠方式,一是捐赠50000元人民币;另一方式是捐赠公允价值相当于50000元人民币的商品。该企业适用企业所得税率33%,增值税率17%。捐赠现金方式的现金流出为50000+50000×33%=66500元;捐实物的现金流出为50000+50000×17%+(50000+8500)×33%=77805元。可见企业捐赠现金可减少现金流出。
2.先售商品后赠现金方式与直接捐商品的纳税比较
例甲企业决定向乙企业捐赠成本为9000元的商品,市场的公允价值为10000元,企业若采用直接捐赠商品的方式其会计分录为:
借:营业外支出10700
贷:库存商品9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1700
此业务应交所得税为10700×33%=3531元,其现金流出量为10700+3531=14231元。
若先售商品后赠现金则会计分录为:
卖商品时:
借:银行存款117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1700
借:主营业务成本9000
贷:库存商品9000捐赠现金时
借:营业外支出10000
贷:银行存款10000
此项业务应交所得税(10000+1000)×33%=3630元。该企业的现金流出量为9000+10000+3630-11700=10930元。可见,捐赠企业在按等同于市场价值进行捐赠现金的条件下,仍然是捐赠实物现金流出量高。
3.捐赠使用过的固定资产不同捐赠方式的纳税比较
按增值税的规定销售已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售价未超过其原值的可免收增值税。若有拆卸清理费,应先售后赠为好;若无拆卸清理费,虽对捐赠企业缴纳所得税无影响,但从受赠单位考虑,也应采用该方法。
例如:某甲企业将自己已使用过的机床一台捐赠给乙企业,原值60000元,已折旧10000元,按50000元捐赠,拆卸费2000元。采用先售后赠方式其会计分录为
(1)将固定资产净值转入固定资产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50000
累计折旧10000
贷:固定资产60000
(2)支付清理费
借:固定资产清理2000
贷:银行存款2000
(3)出售固定资产
借:银行存款50000
营业外支出2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52000
(4)将现金捐赠给乙企业
借:营业外支出50000
贷:银行存款50000
此项活动应纳所得税为50000×33%=16500元,清理中发生的费用作为出售过程中的损失,可不记入纳税所得额;若直接捐赠机床,清理费用属捐赠中的营业外支出应记入纳税所得额,则应纳所得税为52000×33%=17160元。可见,采用先售后赠对企业有利。
4.捐赠无形资产不同捐赠方式的纳税比较
无形资产捐赠视同销售,需交营业税,其应交的营业税额记入营业外支出,在计算所得额前不能扣除,加大了应税所得额:而先出售无形资产再捐赠其相应的现金则不得抵扣的营业外支出中则不包含应交的营业税额,可减少应税所得额。因此对捐赠方是有利的。
从上述分析可见,捐赠企业将各种实物捐赠转化为先售实物后赠现金是有利的。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Ⅱ 保险行业怎么获客
1、陌生开拓
陌生开拓就是开发陌生客户,这些客户对你不了解、不认识,你对他们也是一样。通过活动、调查问卷的方式,去和陌生人谈保险。(传统的扫楼、扫区、街宣都属于陌生开拓)
这种效果不是很好,但是非常锻炼人。见的人多了,被拒绝的多了,你就不再害怕拒绝。虽然现在人们的戒备心挺强的,但顶着烈日发传单、挨家挨户敲门或做宣传的可怜样子,总会有人心疼或体谅,所以偶尔会有惊喜。
陌生拜访的关键点在于,收集客户信息,建立第一印象。不要太强求着第一次见面就给人家讲产品,留下联系方式,与客户建立联系才是关键。有了联系方式,再慢慢开发或邀约。陌生开拓就是这样获客的。
2、微信获客
微信作为人人都在用的社交软件,用户群体特别庞大。很多人的工作和生活已经离不开微信了,线下平常生活,线上经常展示,一个人的微信号就相当于你的身份证了。
互联网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微信聊天其实也是种拜访方式。以往你不可能遇到的人,有了微信之后,你就有可能和他结识,成为好友,甚至在一个群里面。有了更多接触的可能。
微信获客可以采用活动、扫码、附近的人等方式来添加新的好友,每一个好友都算得上是潜在客户。当然,要想效果好,就要有针对性的添加好友,最好设置筛选机制。
3、转介绍
除了缘故客户比较好开发以外,转介绍是最有效果的获客方式,也是我主推的。很多保险高手,60%到80%的业绩都是来自于老客户转介绍。就是让老客户给你介绍几位适合买保险、易于接触的新客户。
4、产说会
传统保险展业都是点对点,就是个人与个人的沟通,这种方式效率差了点,但是效果却不错。如果想要保证效果的同时,再提升效率,就得开产说会了。
产说会是指,以获取客户、产品说明、意向确定或转化成交为目标的小型会议。陌生客户可以开,认识的客户也可以开,因为操作方便,在哪都可以做。
5、网络获客
网络虽大,但信息墙并不完全透明,还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也就是说,有精准意向的买方,靠自己不见得能找到符合自己要求的卖方。你在网上找客户,客户也在网上找你,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总之就是经常擦肩而过,一个向左走,一个向右走,就是不好碰面。
现在网上有很多的平台,专门做网络获客(比如智保网就做得比较好)。他们把某地想要买保险的客户信息收集起来,然后再匹配给某地的保险业务员,做的是类似于中介的业务。不过这种服务是要收费的,人家不可能无偿提供。越是一线城市的客户信息的成本就越贵。
Ⅲ 保险业如何服务地方经济
营销员体制需转化
中国的营销员体制是中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在上海试点时引进的,当时社会和保险界对此都有较大争议,不过经过两年努力,这一体制最终在中资保险公司逐渐推开。寿险行业的快速发展,除了寿险公司员工的努力,营销员体制也功不可没。不过,由于该体制引进时没有经过充分研究,其负面影响没有降到最低,使销售误导成为当时乃至现在该体制的最大问题之一。
中国的资本市场还是一个年轻的市场,尚不成熟,消费者风险意识较弱。在销售寿险产品时,营销员以公司产品中较高的收益为蓝本像客户介绍,结果没有达到这一收益水平,就造成了负面影响。但在调研中,营销员则认为,自己在保险公司受训时间较短,而公司教授的内容基本上仅限于各种保单销售技巧,因此“销售误导”这一骂名不能都让营销员承担。
在北美及欧洲的一些国家,保险市场在法律环境和市场运作的影响下,实行多年的粗放式寿险营销体制已经改为金融理财规划师体制。以金融理财规划师的身份为客户及其家庭提供终生的、全方位的理财服务,这使保险营销员具有强烈的职业自豪感。通过对国外成熟保险市场多方位、多层次的考察发现,从简单的销售体制转为专业化、高素质的理财规划师体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营销员体制“大进大出”的问题。另外,成熟的保险市场对员工培训都十分严格,无论新老员工,培训的第一课都是诚信,而关于产品的说明则排在第二位。同时,产品的宣传资料均由总公司印制,并且有相应的编号,杜绝了由分支公司自行印刷宣传资料而产生的误导问题。抓住契机调整寿险业务结构
今年以来,国家的货币政策是控制通胀,资本市场低迷,寿险业务则增速放缓。但经过理性分析,不难发现,我国寿险业务的发展总体是正常的,寿险业务的价值增长高于保费规模的增长,产品结构发生了变化,并向好的方面变化。这说明,中国保监会近年来提出的调整业务结构的政策已经初显成效。
而寿险业务增速放缓主要集中在银保渠道。与其他金融产品相比,寿险产品更重视风险保障和长期理财,这也是其竞争力所在。银行渠道销售的寿险产品,寿险特征不明显,与银行理财产品、储蓄、基金相比竞争力不强,加上销售成本大,因此,尽管保费规模大、增速快,但并未给寿险公司创造相应的价值。
换个角度看,寿险增速放缓,对于加大力度调整业务结构是一个契机。寿险公司要从不惜投入高成本招揽低价值的业务,转变为主要承保既能为客户提供风险保障和理财服务,又能为公司创造较高价值的业务,实现公司与客户的双赢,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与客户和产品息息相关的销售人员,面临不同客户,也应做相应调整。如果客户是中高等收入者,需要一个较为复杂的寿险产品,应当由专业素质较高的销售人员进行销售。在寿险行业营销员总体素质偏低的现状下,已有很多人取得中国寿险管理师、中国寿险理财规划师、中国员工福利规划师资格,他们既有较高的业务能力,也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寿险业的结构调整,需要这些专业人才去开发、销售、管理较为复杂的高端寿险产品。寿险业的结构调整,也是这些专业人才发挥才干的机会,他们从事的工作不仅是开发、销售、管理寿险产品,更应当是财富管理,也就是为客户提供财富的管理和增值服务,不仅是把一种既定的寿险产品销售给所有遇到的客户,而是根据客户的年龄、收入、家庭结构、偏好等帮助客户进行理财规划。
随着中国经济的多年快速发展,需要理财服务的人群不断扩大。寿险业的结构调整和健康发展,需要实现从简单的寿险营销到财富管理的转变。在这场转变中,中国寿险管理师、中国寿险理财规划师、中国员工福利规划师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未来机遇更侧重于调整
在新形势下,中国寿险业面临的首要机遇是经济还会保持高速增长,特别是在“十二五”时期的前期。目前,中国还具备保持经济较高增速的有利条件,如拥有一个庞大、统一的国内市场。如果内需真正调动起来,我们不需要过度依赖国外的市场;又如我国城市化还没有完成,现在城市化率在50%左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也意味着新增城市人口将带来巨大的消费,包括住房、交通等,因此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空间还较大。
第二个机遇是人均收入增加提升了百姓购买保险产品的能力。国务院发展中心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显示,去年中国人均收入已经达到7864国际元的水平,三到五年后将达到11000国际元的水准。老百姓富裕了,必然会提高对自身保障的需求和对生活质量的要求。
第三个机遇是商业保险对地方经济的推动作用将越来越突出。地方政府主导的地区竞争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目前,各地政府都有吸引金融机构的热情,对保险机构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视。如商业保险介入社保的“湛江模式”,将政府承担的基本医保中的部分管理业务外包给商业保险公司,大大提高了医保效率;再如商业保险可以在小微企业和农户融资活动中进一步发挥作用。未来保险业将成为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力量,在更多领域发挥作用。
尽管面临机遇,但中国保险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从短期来看,一是地方债务的风险会影响保险公司资产的安全性,二是股票市场波动等投资风险不断加大,三是通货膨胀压力还将在中长期内存在;从中长期看,一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趋势对寿险业影响巨大,二是国内经济增速回落将对保险业务增长产生直接冲击,三是金融产品价格管制的放开、监管的完善和强化等金融体系改革带来的压力。
不过,未来我国保险市场仍然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但时间紧迫。今后几年的机遇更多地不是发展的机遇,而是调整的机遇。在宏观条件面临大变动的情况下,保险业不可能不受到影响。如果保险业安于现状,固步自封,不主动调整产品结构、不创新、不努力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与其他金融行业的差距将会拉大。中国保险业在过去五年的发展非常迅猛,银行资产与保险资产的比例在2006年是22.3倍,2011年9月缩小为18.5倍,希望在新的形势下,中国保险业能够紧紧抓住机遇,勇于面对挑战,再创新的辉煌。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Ⅳ 保险业如何创新工作
第一,中国保险市场基本上还处于一种寡头垄断。从中国目前保险市场情况分析,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四大保险公司已经占有目前中国保险市场份额的96%。而其中,国有独资的人保、中国人寿则几乎占去保险市场份额的70%。中国人寿占去了寿险市场份额的77%,人保占去了产险市场的78%。而机动车险市场中仅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就占82%。这就是说,中国保险市场虽然初步形成了竞争的格局,但这种以国有独资保险公司高度垄断市场的局面,特别是以少数几家保险公司寡头垄断市场的局面,就是目前中国保险市场的特点之一。
第二,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低水平。按照保险业发展的规律,保费收入一般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5%。从目前西方发达国家而论,年保费收入一般都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10%左右,而我国1998年保费总收入约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在世界排名70位左右。按人均保费计算,仅为100元人民币,虽然较恢复保险业务初期的人均不到10元人民币已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仍在世界排名第80位左右。当然,我们要达到西方发达国家人均保费2000多美元的水平还有距离。因为,从总体上来说,我们的经济还不发达,人均收入水平较低,但同时又说明在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过程中,中国居民的保险意识与投资意识还要有一个提高过程。
第三,中国保险市场结构分布不均衡。从目前中国保险公司机构的分布而论,30家中外保险公司的总部基本上都设置在北京和中国沿海城市。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虽然在大陆已普遍设立,但多数又集中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这就造成了保险市场发育不均衡性。这种分布上的不均衡,对中国保险业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尤其是外资公司与合资公司,虽然其数量已占大陆保险公司总数的56.7%,但它们100%分布在沿海与发达城市,又没有遍布的分支机构,所以其市场份额仅占0.69%。
第四,中国保险业的专业经营水平还不高。粗放式经营与销售方式单一,产品结构简单与供给不足,以及缺乏专业人才是经营水平较低的显着特点。目前,各家保险公司已经开发和销售的产品寿险产品品种并不少,但产品结构雷同和保险责任不足,是业内人士的普遍呼声。中国保险从业人员中真正受过系统保险专业教育又有保险专业水平的保险专业人才不到30%,其中既了解国际保险市场又懂得精算和计算机技术的高级人才更是毛凤鳞角。这都表明了当前中国保险经营水平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第五,保险市场还未形成完整体系。目前中国保险市场相对来说两头大中间小,即保险主体与保险市场发展很快,而中介组织发展缓慢。到目前为止,按照规定程序正式批准的专业保险代理公司仅9家、经纪公司3家。
第六,再保险市场发展滞后和保险监管亟待加强。十几年来,我国重视直接保险市场的建设,忽略了对再保险市场的培育,导致国内保险人所承担的风险不能得到妥善处理,分保计划安排不当经常造成损失;同业间信任不足,再保险行为不规范,外币保险业务过份地依赖国外再保险市场。与此同时,我国对保险监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保险监管机关建设和监管力度与保险业的发展一直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还基本上处于被动的监管状态,监管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不够。对于关系到保险行业稳定的偿付能力、资产负债质量、再保险安排等重要方面的监管力度不够。至于在法律法规建设方面,还缺乏严密、完善的成套法律法规。
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近20年来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实际状况,预计在未来10年之内,我国保险业将出现以下发展趋势。
保险市场体系化。从市场体系架构来看,原保险市场较大,再保险市场很小;市场发展很快,监督和法规发展较慢,保险中介混乱,违规代理严重,权力运作、官方管制使各保险主体在市场中处于不平等地位。自1995年《保险法》颁布实施特别是1998年11月中国保监会成立以来的情况来看,建设和完善中国保险市场体系的步伐正在加快,一个体系完整、门类齐全、法规健全的中国保险市场体系正在建立。
经营业务专业化。就专业经营水平而言,尤其是同国际上专业化保险公司相比,我国保险专业经营水平还很低,发达国家在产险与寿险领域内都有专门的公司,如专营火灾险的公司、专营健康险公司、专营机动车险的公司、专营农业险的公司等等。随着我国保险体制改革的深化,出口信用保险和农业保险等政策性保险业务将从商业保险公司中分离出来,由国家成立专门的政策性保险公司,与此同时,在未来几年也会成立专营诸如火险或机动车险业务的专营保险公司。
市场竞争有序化。近几年,中国保险市场处于一种严重的无序化竞争状况,其结果既损害了保险人的利益,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搞乱了保险市场秩序,从1997年开始,人民银行从整顿代理人入手调整了航意险、机动车险的退费、手续费,大力整顿保险市场,许多违规行为被制止,中国保监会成立后,进一步强调要逐渐规范市场秩序,加大对违规机构和违规行为的打击处罚力度,取得显着成效。最近中国保监会主席马永伟提出了加强保险监管的一套完整工作思路,这就是:加强保险机构内控制度建设,强化保险业自我约束机制,深化体制改革,完善保险法规和完善保险机构体系与运行机制,切实加强保险监管,防范与化解经营风险。
保险产品品格化。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商业保险会更加深入人心,企业与居民在逐步提高保险意识的同时,对保险的选择意识也不断增强,投保需求呈多样化和专门化趋势。它们从自身利益和需要出发,慎重选择。在这种逐渐成熟的市场里,产品要占领市场只能靠品牌+价格+服务,这就是品格化。就保险产品的品格化而言,它所包含的不仅是利益保障功能或投资功能、储蓄功能或产品的组合功能,更主要的是它的价格水平与服务水平。而保险产品价格在规定的浮动范围内也将实行市场化。可以预见,名牌产品+合理价格+特色服务将是未来保险市场竞争的刹手锏。
保险制度创新化。从目前的状况看,我国的保险创新尽管有所发展,但还很落后,积极开展保险创新,既是历史发展的潮流也是推动我国保险业变革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我国的保险创新内容主要包括产品开发、营销方式、业务管理、组织机构、电子技术、服务内容以及用工制度、分配制度、激励机制等方面的创新。通过上述内容的创新,促进我国民族保险业的发展,使国内保险公司在与国外保险公司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经营管理集约化。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国内各保险公司都已意识到原来只注重扩大规模、抢占市场的弊端,而纷纷寻求走效益型道路,向内涵式集约化发展,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一方面通过加强资金管理、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经营风险管理和技术创新实现集约化的经营管理;另一方面在国内资本市场逐步完善、保险资金运用政策逐步放宽的基础上,将大量的准备金所形成的巨额资金通过直接或间接渠道投资房地产、股票、各种债券,实现投资多元,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行业发展国际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我国保险业与国际接轨是必由之路,随着我国加入WTO后,我国在加快保险市场对外开放步伐接受外资保险公司资本投入的同时,中资保险公司也会到国外设立分支机构,开展业务或者购买外国保险公司的股份,甚至收购一些外国的保险企业。在险种开拓上,积极发展核能、卫星发射、石油开发等高科技险种,在业务经营上,通过再保险分入分出或国内外公司相互代理等形式加强与国际保险(再保险)市场的技术合作和业务合作,积极开展国际保险业务。
从业人员专业化。在国内外同行竞争的背景下,客观上对保险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商业保险公司将更加重视人才的培养,既要培养适应国内保险业务发展需要的核保师、核赔师、精算师、专业人才,更要培养精通国际保险惯例、参与国际保险市场竞争的外向型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发展壮大。
保险行业的发展空间很大!是成长率最快的一个行业之一,特别是现在的市场!
对于财险,国内的企业,制造业和商业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保险的需求,建筑险、汽车险、公共责任险、航空、货物运输险、产品质量与责任险等等,市场容量越来越大了,但是初期还是要有一定的关系。
寿险呢,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竞争比较大,主要是商业模式方面要创新,机会还是有的。
建议你两者并重,一个人业务为主,做大了再请助理协助处理日常的服务(跟单、理赔等)。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Ⅳ 如何维护保险行业形象
观点互动保险业形象提升需“内外兼修”□张博雅近年来虽然保险业发展迅速,国人仍不免谈“保”色变。其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保险行业内部制度问题;二是国民对保险认识的缺乏。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建立全方位保险新形象。在日常生活中,保险业内和人们接触最多的要数保险代理人。代理人的形象塑造在保险业整体形象塑造方面可谓是重中之重。要改变目前部分代理人缺乏责任感、误导消费者的现状,首先,应给代理人以正式员工般的待遇,给他们一种“认同感”,以增加他们的责任感。比如可以从增加基本工资开始。其次,改变保险业在广大国民心中的形象,必须先让内部人员清晰认识并了解保险的意义。对于保险代理人思想的教育必不可少。这样才能对消费者进行正确的思想传输。最后,保险业的形象欠佳还在于理赔纠纷频发。理赔纠纷大多是由于客户在投保时没有清楚明白地了解到保单的内容,解决此问题需要提升保险代理人的专业素质,这要求对于保险代理人的工作资格予以更加严格的考察和认证。业内应给保险代理人灌输“与客户交朋友”的思想,让代理人真心实意为客户打算,成为客户贴心的伙伴。树立保险业“真诚贴心好帮手”的形象。即使在所有服务上都严格把关,也不可能做到无微不至,这时就需要及时有效的投诉通道来消除消费者心中的不快。当消费者因为种种原因与保险公司发生纠纷时,投诉是消费者维护自身利益的一种行为,所以业内必须给人们提供充足便捷的绿色投诉通道,让消费者可以及时表达不满,减少对行业的不良印象。同时,由相对固定的人员负责不同类别的纠纷,对于每一个问题认真地给予真实且公平的回答,让投诉人心服口服。树立保险业“客户投诉‘0’烦扰”的形象。在改善自身问题后,保险业应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认同,这需要在宣传上多下工夫。首先应宣传保险理念,宣传通过互助分散风险的思想,让大家认识到保险就是转移风险、补偿损失的最佳手段。理念的宣传可以从公益广告着手。其次,应宣传“我的保险我做主”的个人保险理念。通过该理念的宣传,让人们主动去了解保险产品,选择自己需要的产品并承担起相应的保险责任,而不是对保险一无所知,保单的签订全凭代理人一面之词。通过对保险的宣传树立保险业“自主互助保平安”的形象。通过以上几个方面“内外兼修”,人们心中保险业的形象必然会有所改变。塑造良好形象关键在自身□韩亚男保险行业形象问题是一个世界性话题。我国保险业从恢复至今已有30多年历史,行业形象整体不佳一直是行业内外热议的一个焦点话题。除了与我国保险业发展时间短、发展不成熟等因素以外,还有更为深层次的因素影响着保险业的形象问题。塑造和维护保险业良好形象的关键是保险公司自己的作为。因为保险产品的专业性、复杂性和经营的独特性,许多消费者对产品特点不够了解,由此容易产生许多误解,从而导致对行业的一些负面评价;而许多媒体对保险业也不甚了解,有时还会对这种负面评价起到“放大镜”的作用。但是面对此类负面形象的宣传和报道,保险公司应该首先检查自己。诚然,保险业容易遭受“逆向选择”,但是保险业自身仍然应当在有效防止“逆向选择”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为消费者提供所需要的产品。在很多情况下,出于保险业自身的行业特点,需要营销员来向消费者销售保险产品。为防范营销员的个人不规范行为,保险业应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杜绝销售误导,由此让消费者放心地购买保险产品。道德风险和保险欺诈是保险业与生俱来的“毒瘤”。为保护全体投保人和保险公司的利益,保险业必须严防索赔中的欺诈;此外,保险业也需要采取足够有效的手段提高理赔时效,识别真伪,设身处地替保险人着想。保险行业的确有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保险行业应当时时自省,从自身做起。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Ⅵ 保险业的盈利方式是怎样的
保险公司的传统经营模式是依靠“三差”来实现利润的。
“三差”分别为如下:
1、死差益: 实际死亡人数 < 预定死亡人数而产生的。
2、费差益: 实际所用的营业费用 < 预定营业费用而产生的。
3、利差益: 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 > 保险合同预定的平均利率而产生的。
投资收益是保险公司重要的利润来源:
随着保险业的发展,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从国外保险行业的经营状况看,大多数保险公司的保险业务本身都是亏损经营,它们都是通过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来弥补直接承保业务的损失。
近年来,国际大保险机构的实践也有效地验证了资金运用对于保险业发展的重要性。投资业务开始与承保业务并驾齐驱,成为保险公司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轮子。
(6)保险业如何捐赠保险产品扩展阅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
第六十七条
设立保险公司应当经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 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审查保险公司的设立申请时,应当考虑保险业的发展和公平竞争的需要。
第六十八条
设立保险公司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主要股东具有持续盈利能力,信誉良好,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二亿元;
(二)有符合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章程;
(三)有符合本法规定的注册资本;
(四)有具备任职专业知识和业务工作经验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五)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六)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和与经营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
(七)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六十九条
设立保险公司,其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二亿元。 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根据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经营规模,可以调整其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但不得低于本条第一款规定的限额。 保险公司的注册资本必须为实缴货币资本。
第七十条
申请设立保险公司,应当向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设立申请书,申请书应当载明拟设立的保险公司的名称、注册资本、业务范围等;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筹建方案;
(四)投资人的营业执照或者其他背景资料,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一年度财务会计报告;
(五)投资人认可的筹备组负责人和拟任董事长、经理名单及本人认可证明;
(六)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材料。
Ⅶ 保险业如何有效发展业务
中国保险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原因如下:
尽管我国保险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起步晚、基础差,与发达国家相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我国保险业依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1、保险业发展与经济不适应。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与经济不适应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与国民经济发展整体实力的不适应。2010年,我国GDP世界排名第二位,但是保费收入排名为第六名。保费收入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为8%,我国仅为4%。其次,与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适应,虽然目前保险产品品种较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保险产品还是不丰富,有许多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的险种还不能提供,不能有效满足社会多层次的需求。并且与和谐社会建设不适应。我国人均长期寿险投保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保险作用发挥的还比较有限。最后与金融体制改革发展的要求不适应。我国保险资产占金融业总资产的比例为4%左右,而这一比例在发达国家则高达20%。
2、中国保险业的诚信缺失。据2008年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检测中心在对国内公众保险情况调查显示:老百姓认可国内保险公司不到10%,只有6%左右的人认为国内保险公司诚信较好,70%的人认为诚信一般,持不信任态度的占26%。按国际标准,当一个行业有6.5%的消费者对他不信任时,就表明这个行业进入了危机阶段。中国保险业的诚信缺失成为制约其自身加快发展的瓶颈。投保容易索赔难,不能严格履行保险合同,压赔案,压赔款,代理人误导消费者等这些类似事件的屡次发生,是保险公司未来追求高增长对诚信和消费者信心的透支。
3、面对国际形势而言,我国保险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国外保险公司无论从资金实力、产品开发技术,还有业务展开方式和管理水平上都远远强如国内的公司,与这样的公司同台竞争,无疑给中国保险业带来竞争压力。而且税收方面外资保险公司享受优惠,在资金运作方面,外资保险公司的投资可涉及股票、房地产、贷款等,资金运用率普遍在85%以上,而中资保险公司的保险基金运用渠道相对狭窄。外国保险公司可以凭借其经济实力和税收的优势,通过降低保险费率、提高保险代理佣金抢占市场。可以预见,随着保险业开发程度的提高,外资保险公司对国内保险市场的冲击必然会升级,并压缩民族保险业的生存空间。
4、行业人才现状堪忧。2010年,据统计,全国保险系统职工人数近64万,如果加上330万名的保险营销人员及其他保险中介保险行业的队伍达400万人之多。然而,从整体上看保险行业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保险人才培养滞后,保险人才总量的匮乏,就北京市场而言,保险人才就缺口10多万。而且人才质量不高,高层次人才比例偏低,就全国330万保险营销人员言,拥有大专以上文凭的人员不到30%,大部分是高中或者中专学历,保险专业知识普遍缺乏;至于高级管理人才则更是稀缺。而人才结构不够合理在全国保险专业技术人员中,精算、核保、理赔人员所占比重明显偏低,与整个保险业的发展根本不相匹配。而且还有地域分布不均衡、人才流动无序等问题。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Ⅷ 保险公司赠送保险产品属于公益广告吗
这个不属于公益广告,是为他的产品做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