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支付宝“清空”全部银行存款产品!金融科技的药不灵了吗
自从在上个月初,被监管部门要求延期上市以来,蚂蚁集团就陷入了舆论漩涡之中。从人类 历史 上最大规模的IPO,到如今成为了“过街老鼠”,蚂蚁集团的形象转变似乎就在一夜之间完成了,不过正如西天取经需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一样,蚂蚁集团仍旧处于震荡之中,从目前的来看,离结束还有着一定的距离。
比如说,蚂蚁集团在最近,就将在支付宝中的银行存款产品全部下架了,在相关页面上,已经找不到任何关于银行存款产品的信息。但是本次下架产品将不会对已经买入的用户造成任何影响。
简单来说,就是在新规出台之前的用户,可以进行正常的买入赎回等操作,只不过未来支付宝,将不会再售卖任何银行存款产品。那么为什么支付宝会将银行存款产品下架呢?毕竟这些产品的利率要高于很多银行,对于人们来说也算得上是一个利好的产品。
其实关于为什么监管部门会要求支付宝等互联网公司,下架银行存款产品的原因也很简单,主要是考虑到安全性的问题。
首先,这些银行存款产品并不是蚂蚁集团推出的产品,而是支付宝联合一些地方银行推出的产品,这些银行一般来说都是中小型的银行,而且棚空大多数都是乡镇银行,它们的抗风险性是比较差的,容易出现问题。
如果一旦出现了问题,那么大家需要知道,50W以下的存款是全额赔付的,50W以上的就不好说了,所以大家还是要谨慎一些的。
首先,就是在新规出台之后,银行也可以允许破产,那么支付宝合作的对象,就变得不再安全,这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其次,支付宝存款产品的存在其实影响到了线下存款的市场,毕竟数量庞大用户都选择线上存款,那么对于实体经济就会造成影响。
最后,就是蚂蚁集团一直鼓吹的金融 科技 ,本质上更像是一个中间商,毕竟蚂蚁集团本身没有什么资产,主要都是背后的银行作为保证。
综上所述,蚂蚁集团被剥离银行存款业务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支付宝现在要做的,其实是要对自己重新定位。
支付宝之所以会下架银行存款产品,其实还是受到了延期上市的影响,在那起事件之后,蚂蚁集团也必将对自己的过去链扒瞎和未来进行反思。
蚂蚁集团所推崇的“大数据”,其实就是对于个人隐私的一种侵犯,如今网络安全、个人隐私保护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议题,蚂蚁集团也必须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那么对于个人而言,在互联网公司下架金融产品之后,又该正确的选择理财项目呢?毕竟单纯的存款利率可是跑不赢通货膨胀的速度的。
其实我们可以选择抗风险性更强的平台,来作为自己投资理财的选择,比如说招商银行App的基金理财功能,作为银行,相对于互联网公司的理财产品,招商银行的基金理此毕财功能的资质更加保险,不会出现被下架的情况,保障性更高,这样背景“安全”的产品,才是大家最佳的选择。
② 支付宝上盛京银行存款产品已全部下架,这是为什么
支付宝上面的盛京银行的银行存款已经都下架了,不光是这个银行的,所有互联网金融平台上面的各地方银行的固定存款都下架了。因为之前出了个政策,就是不让这些地方银行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扩大自己存款吸收范围。
因为地方银行本身的存款之前有75%左右,全部都是来源于互联网金融平台吸收的存款的地方,银行在当地反而不是那么受欢迎。因为它虽然给出的利率水平高一些,但对当地人来说四大国有银行的名声多好啊,我放在那我感觉更安全,很多老一辈的人都觉得这些地方银行的是像企业一样不安全,觉得尽可能的放在这些四大国有银行,哪怕说给出利率低一点,我也愿意相信他们,那就没有办法了呀。
③ 支付宝上的理财产品怎么越来越少了
1.在金融监管不断加强的今天,理财产品的创新已经越来越困难,不少以前是完全合规的产品在当下的监管看来也会认为存在诸多问题,于是要求取消。很多理财平台几乎没有产品可买,甚至很多未到期的理财产品被强制提前赎回。
2.有的可能是因为之前的理财产品下架了,理财产品一般都是有一个募集期的,如果募集期结束,投资者就看不到理财产品了,会给大家一种理财产品变少的错觉。
监管政策发生变化后,原本一些理财产品的线上推广渠道受到限制,无法在支付宝上进行销售。如果投资者觉得支付宝理财产品少了,其实可以可以下载银行APP,查看银行理财里面的理财产品的。 在选择银行理财产品的时候,可以从风险等级来进行考虑,银行理财产品按照风险等级,可以划分为谨慎型产品(R1)、稳健型产品(R2)、平衡型产品(R3)、进取型产品(R4)和激进型产品(R5)这五种,数字的增加代表风险的加大,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风险类型。
【拓展资料】
目前蚂蚁平台上的互联网存款产品均已下架。 其实,不仅仅是蚂蚁集团有这样的动作,根据财联社的消息,在蚂蚁集团被曝出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之后,有知情人士向财联社的记者表示,多家金融科技平台也正在逐渐下撤互联网存款的相关产品,未来可能将会有更多的平台跟风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
各大金融平台纷纷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肯定不是一时兴起。 其实这个问题需要追溯到2020年12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就是《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存款:数字金融和金融监管的一个产品案例》。 文章指出近两年来,多家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平台推出了存款产品,而这些存款产品的利率均已接近或达到全国自律定价机制上限。 同时,这些互联网平台存款有一些问题需要关注。 有些平台没有相关业务的金融牌照,游离于金融监管之外,实质是“无照驾驶”开展金融业务,属非法金融活动。 并且,还有部分高风险机构通过互联网平台吸收存款,有的占存款的比例已达70%。这些高风险机构自身抵御风险能力较弱,互联网平台存款占比过高进一步增加了其负债资金的不稳定性。
④ 蚂蚁主动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其原因是什么
说到时代的发展,这个速度是真的恐怖,很快,当然带给我们的生活的改变也是很多,可以说很多新的事物的出现,直接带动了社会的发展,其中软件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比如支付宝,蚂蚁等,但是人们也会疑惑蚂蚁主动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其原因是什么?其实就是一定的管理,毕竟对于年轻人来说,从小就引入一个超前消费的观点,确实不好,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吧。
所以需要一定的改变,也就是大家所看到的蚂蚁主动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这也是一个方式,当然任何的事情只要使用的人很多,改变的时候都会有好有坏,但是从整体的角度来看,这个也是有意义的,毕竟年轻人应该脚踏实地,不是说随便就可以成功了,这一点应该要清楚,超前消费不好。
⑤ 支付宝突然下架银行存款!网友:发生什么事了
12月18日,网上陆续传出蚂蚁集团下架银行存款的消息,两分钟金融一开始还有些不信,结果打开支付宝一看,上面果然没有了“银行存款”。
不过目前打开京东金融、度小满钱包等,相关产品依然还是存在的!因此支付宝下架银行存款一事,也引发了很多网友的热议: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支付宝突然下架银行存款!
与京东金融、度小满钱包等相比,支付宝在银行存款上的“经营”算是比较迟的: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一些银行存款产品都是藏身“理财”栏目中,很难找到。
而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支付宝才开始在“银行存款”上发力,主要做了两个明显的改变,之前两分钟金融也曾简单介绍过。
第一个改变是独立设置了“银行存款”的栏目,与京东金融、度小满钱包等类似,主要也是展示一些小银行的银行存款,其中又以按期付息的居多,年利率在4%左右。
第二个改变就是在余额宝的界面,以“提升你的收益”的名义,引导余额宝的用户往每7天付息的银行存款产品存入(年利率能达2.8%)。
而12月18日,这两个改变全部都没了:不但余额宝的引导界面消失,连“银行存款”栏目都给下架了(目前是之前有存入的不受影响),这也让不少网友议论纷纷。
网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事实上,在支付宝下架银行存款之后,很多人都将该事件跟监管联系在一起,此前有监管人士刊文指出线上存款可能存在合规隐患,比如一些小银行,本来定义就是立足于当地,但是通过线上揽储后,变成实质上的“全国性隐患”,但问题是,这些小银行本身风控就不强,若线上存款占其所有存款比例过高,无疑对金融安全会带来不稳定性。
这位监管人士其时还指出,互联网平台开展此类活动属于“无照驾驶”,应考虑纳入监管。
之后市场就不断预期:线上存款的监管措施即将出炉!
有意思的是,前几天蚂蚁集团董事长首度就IPO暂缓发声时还表示,将全面自审并积极配合监管,时机似乎不谋而合。因此不少网友猜测:是不是主动配合监管?
不过目前其他的互联网平台,虽然线上存款产品明显减少,但是像支付宝这样直接下掉整个栏目的暂时还没看到。
那么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呢?这里不传谣不信谣,后续将继续关注。
⑥ 蚂蚁下架互联网金融产品,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转变
当然,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的不止蚂蚁,腾讯、网络也都下架了。
之前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是的,已经定性为 非薯陪法金融活动。
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是其它企业、行业领域,被这样定性为非法金融活动的后果是什么?根本不是下架能解决的。
下架,已经是很温和的结果。
这标志着互联网行业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结束,新的时代已经来临。新的时代要加强监管。
仔细再看一下那句定性的话:
前面两句属于特征描述,后面一句属于监管本身问题,最后一句定性。但是监管缺失不完全是蚂蚁金融的责任,金融、 科技 领域创新特别多,过去的规定要监管新的东西也确实很难;而且创新这东西,要是没去做,也很难说好不好,很多创新其实是在违法的边缘试探;更何况,有的创新在过去某个时代很好,但是现在或将来就很不好。时代在变,局势在变,创新出来的东西当然也会生生死死。
早前马云做的事,很多都是在打破旧有路径,创造新的规则。马云就不是个循规蹈矩的人,他的东西很有力量,而很显然,有力量的东西也具有破坏性。
很多人支持马云,用的最多的表达就是去银行感受好太多,以前是求银行,现在是银行求储户。不过反过来看银行人,当然相比以前就难受很多了。马云之前的豪言壮语还犹在耳边:
这就是破坏性。破坏不一定都是坏的,外科手术切除病变组织也是破,但是对病人很好。不破不立。
破没关系,但是能立得起来才是关键。马云过去确实立起了很多了不得的事情,改变了中国商业、互联网甚至普通人生活方式及习惯。
但“破”了多少,就要立起更多;“破”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破”太强了,会形成路径依赖。
这就像一个人。
如果他 健康 ,就没有必要动手术,哪怕这个手术全球领先、技术精湛,也没有必要;
如果他是病毒感染,也没有必要动手术,因为不解决问题还会影响免疫系统运转;
如果他是酒精中毒,也没有必要动手术,虽然手术可能在某些方面会起到作用,但代价太大,完全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如果他是抑郁症,也没有必要动手术,因为完全挨不上。非要说动手术可以优化大脑放电、缓解抑郁,那是把人当科学试验品。
而且,如果这台手术又赚钱,就有发传单的跟你说你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只有把腿换了才是正常人,就会裹挟得好像人人都需要。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贷款和消费吗?
当然,除了上述内容以外,“病人”的“病历”变得越来越值钱——你都动手术了,当然一切你不在乎和你在乎的信息都会袒露。
确实,拿着你在乎的信息,风险是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住,但是这种控制是有范围、有边界的。
本来能帮人的东西、好的东西,由于太赚钱了、裹挟太多领域和人之后,也会变得不好 ——这是一个很浅显、很普遍的道理,只不过在互联网领域,这种从“好”到“不好”的变化被加速和放大了。
因此当出现“不好”的时候,反对的声音就会出现。有人问为什么这个时候很多人集中骂马云,说是墙倒众人推、乌合之众的声音……其实这些声音一直都有,只不过之前被“叫好”的声音掩盖、分散,而越到后来越形成一股势,冲了出来。
相比其他互联网大佬,马云可以说是最强的,其正面形象一直保持了那么多年,虽然期间也有小幅波动,但都没有本质影响。从这个层面来看他确实是了不起的创新者、企业家。
但创新是有生命的,有生命当然会有生命节律、生命周期。只有人民英雄才会永垂不朽。
不同的周期、不同的形势,需要有不同的应对、生存方式。 如果还按照之前野蛮生长的思路,那多半要碰壁。现在国家开伏慎始加强监管互联网金融,因为金融是血液、是养分、是“生命”的基础,基础一变,其它“身体组织”当然也会变。这不仅仅是互联网从业者,也是每一个身处现代 社会 的人要面临的问题。
最后强调一点:上面所有比喻、类比均属于个人思考非严谨表达,本人拥有对上述文字的最终解释权。任何受众看到后产生的认识、理解和态度均与本人缺手敬无关。
⑦ 统统下架!蚂蚁集团做出新决定,证明了用户才是第一位
自从去年11月份上市被叫停之后,蚂蚁集团就一直处于风口浪尖之上,而且后来蚂蚁花呗和借呗又曝出了一系列问题,让人们对这家披着 科技 外壳的金融贷款公司,产生了很多质疑。从被外界普遍看好的金融“独角兽”,到人人吐槽的对象,蚂蚁集团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就经历了大起大落。
相信现在大家都已经明白了蚂蚁集团的上市计划为何被叫停,如果不是因为过高的金融杠杆,和想要钻科创版块的空子,说不定蚂蚁金服的上市就是另一种侍让指结果了。毕竟作为马云手中的“王牌”产业,蚂蚁集团的实力和影响力都非常强,上市也不会太难。
然而蚂蚁却偏偏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身为一家网络金融公司,无论如何都无法在科创版块完成上市。而且蚂蚁集团内部的金融杠杆高达百倍,一旦上市成功,将会带来一定的潜在风险,这便是它的上市计划被国内叫停的主要原因。
不难看出,虽然蚂蚁金服拥有大量的资本和用户,甚至还得到了马云的帮助,但是它却违背了市场要求,要想上市必须调整自己的业务,否则下一次还会失败。或许是意识到了这一点,进入到2021年之后,蚂蚁集团动作不断,针对用户作出了一系列改变。
首先,蚂蚁集团下架了支付宝中的互联网存款业务,因为这本身就属于“无证驾驶”,之前国内一直没有形成规范,而现在是时候整顿了。蚂蚁集团率先做出表率,为的就是配合国内的监管要求,为下一次上市做好准备。
其次,蚂蚁集团下调了年轻人花呗和借呗的消费额度,宁愿少赚一点钱,也不能违反相关规定。在今年早些时候,国内曾明确指出,花呗和借呗不得向大学生放款,因为他们没有赚钱能力,而且自制力比较差,一旦养成超前消费的习惯,很难改过来。
花呗和借呗本质上都属于超前消费,蚂蚁金服为广大用户提供资金,等时间到了再收取相应的利息,这样一来它自然能赚得盆满钵满。不过,在国内的硬性老配要求下,蚂蚁集团只能做出调整,下调年轻人的花呗和借呗额度是最好的选择。
最后,就在最近,蚂蚁集团做出新决定,推出了一项产品 健康 度计划,并未将其命名为“蚂蚁315”。该计划的具体内容是,蚂蚁集团会对每个上线支付宝的产品或服务进行定期审核,主要评判方向是用户的满意度,只要达不到标准,就会被统统下架!
也就是说,蚂蚁集团开始以用户满意度为标准来衡量支付宝中的产品或服务,致力于从根源上改善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要知道,之前的支付宝可谓是“鱼龙混杂”,里面充斥着大量的广告和其它垃圾内容,导致用户不经意间就流失了很多。
而现在看来,蚂蚁集团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并开始想办法解决,这对于广大支付宝用户而言,自然是一个好消息。与此同时,蚂蚁集团的决定也证明了用户才是第一位,其它的都不用太过于关注。
如果接下来蚂蚁集团真的能践行自己的计划,那么支付宝的用户可能会再创新高,因为它本身就是国内最大的支付平台之一,只要变得更好用了,就不会缺少用户。更重滑宴要的是,蚂蚁集团还可以借此积攒人气和动力,争取下一次成功上市。
不难看出,在第一次上市失败之后,蚂蚁集团吸取了很多教训,开始变得更加注重用户的体验。这是每一家互联网公司都应该遵循的原则,对于它们而言,营收和利益都不是最重要的,用户才是第一位,只要能留住用户,何愁不能崛起?
对此,你们怎么看呢?欢迎留言和转发。
⑧ 支付宝宣布下架所有互联网存款产品,这是为哪般
支付宝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再陌生,相信有相当一部分朋友都把大部分的钱放到支付宝那里储存,因为得到的收益都会比银行的高。比如余额宝都是众多朋友熟悉的产品了。
而支付宝其实也是有银行存款产品的,这些银行存款产品都是一些银行与支付宝的强强联合,然后在支付宝平台上出现有存款产品的接入点。但是从2020年12月18日开始,支付宝上面的银行存款产品已经悄悄下架了,这是为什么呢?
而支付宝对自身银行存款的突然下架主要原因是支付宝官方正在加紧配合金融监管部门的合规检查。新用户想要在支付宝申请入口已经是不允许了。虽然支付宝上的银行存款产品已经显示”频道升级中,敬请期待“等字样,但是作为之前已经办理过银行存款的支付宝用户,在支付宝上面还是可以清楚看见自己的产品状态的,所以老用户并无受影响。
⑨ 重磅!支付宝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余额宝和花呗还能用吗
风头正盛的互联网存款产品从支付宝消失了!
12月18日,海盗哥从支付宝APP页面发现,前一天还在售的银行存款产品已经下架。
未买过相关产品用户页面
买过相关产品用户的页面
与之对比,京东金融、度小满金融亏唯等平台的多款银行存竖清款产品仍在销售。
对此,蚂蚁方面回应称, 根据监管部门对于互联网存款行业的规范要求,目前蚂蚁主动下架平台上所有的互联网存款产品,只对已购买产品的用户可见, 持有产品的用户不受影响 。蚂蚁会认真落实监管相关规范和要求,用 科技 手段更好地支持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
受各方欢迎的存款“新贵”
自2018年京东金融率先上线银行存款之后,陆金所、度小满金融、支付宝、360金融、小米金融、腾讯、宜信、国美金融等平台陆续跟进,互联网存款产品一时风靡。 此类存款产品的发行模式并不复杂 ,其中,银行通过第三方互联网金融平台销售存款产品,产品和服务由银行提供,平台提供存款产品的信息展示和购买接口(债权债务关系为存款人与银行)。
目前,我国主要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网络均在互联网存款有所涉及。 据不完全统计, 京东金融合作银行共70余家,其中有18家银行已上线在售产品,在售银行存款产品70余款;支付宝合作银行12家,其中有4家银行已上线在售产品,在售银行存款产品6款;度小满金融合作银行共40余家,其中有14家银行已上线在售产品,在售银行存款产品40余款。
各理财类App提供产品具有相似性, 但不同互联网平台合作银行、产品类型与年化利率有所区别:
京东数科产品数量布局最广。京东数科在售银行存款产品70余款,以3年期和5年期产品为主,3年期产品利率分布于3.85%-4.25% 之间, 5年余空前期产品在4.5%-4.875%之间,其中由北京中关村银行和振兴银行提供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最高,利率为4.875%。
支付宝合作6款产品。在其在售银行存款产品中,其中年化利率最高为4.80%,是由天府银行提供的五年定期产品。
度小满金融在售银行存款产品40余款,5年期产品居多,利率最高达4.875%。
对于消费者和银行而言,为何互联网存款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由于具有 高收益、低门槛、操作便捷 等特点,互联网存款产品广受消费者欢迎。并且此类产品同样属于银行存款产品,完全执行存款保险条例,其 安全性也有保障 。
对于银行而言,发行互联网存款产品也有较大吸引力。尤其是对于部分中小银行而言,此类产品已经成为吸收存款、减轻揽储压力的重要手段。
⑩ 银行存款“有变”六大行集体喊停,靠档计息存款将“终结”
不久前支付宝下架了各大银行的存款产品以后,度小满、理财通、陆金所、京东等理财产品也纷纷停止新增互联网银行存款,停止新增用户购买相关理财产品。此外,随着蚂蚁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六大银行也同时从1月1日在其官方网站宣布,将对“靠档计息,提前支取”的银行存款类产品调节利息计算标准假如提早转出,到时也许只可以依照活期储蓄利率来计算银行存款利息了。
2020年12月18日,蚂蚁金服暂停了其服务平台上的网上银行存款业务,仅针对已购买该产品的客户,因此这一变化不会影响到最初购买该产品的客户。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几个类似的在线金融服务平台上的创新储蓄产品也已经停售。我们可以看到,在度小满、理财通、陆金所、京东金融等的金融页面上,进入“银行存款产品优化”等相应版块页面后,原本琳琅满目的互联网银行存款产品似乎一夜之间就蒸发了。
上述信息表明,目前有超过46家银行和金融机构没有销售创新储蓄产品;陆金所和京东警告称,目前没有创新的节能产品;和财富管理公司的这五类产品仍在销售,但现在标志银行和金融机构性质的标志已被移除。就在不久前,各种app的相关网页上还充斥着各种来自国有、股份制甚至民营银行的高息互联网银行存款产品。
六大行调整提前支取“靠档计息”定期存款利率
然而,除了中小股份制外,民营银行还存在着招揽储蓄的业绩压力,事实上,即使是工行规模庞大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银行和金融闹颂机构通过发行“计息、预提”等创新储蓄产品,吸引客户储蓄。由于该产品的定位特点为每日计息、方便计息、按需支付等,发布首弯雀后深受众多者早投资者的喜爱。
最近几天,六大国有银行和金融机构,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交通银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其官方网站宣布,从2021年1月1日起,“靠档计息,提前支取”的创新型储蓄产品将调整标准计算利息时提前转移了,利息计算方法由“靠档计息”调节为“调整为“依照活期储蓄存款产品挂牌利率计算利息”。
“靠档计息,提前支取”的意思是,利息是根据储蓄时间来衡量银行存款利率的。例如,如果您有一个三年“计息”的储蓄账户,突然需要钱,而您想在一年两个月后将其取出,仍然可以根据最近一年的整存整取的计息利率来计算提取的利息。然而,在2021年之后,这六个主要银行的存款,如果提前转账,将不得不按照当前的储蓄利率收取费用,如果金额比较大,就会产生很大的差别。
为什么同时整顿?
一方面是互联网金融平台的高利率创新储蓄产品纷纷停售拉下,另一方面各家银行也降低了客户储蓄产品的存款利率。原因是什么?早在今年三月央行下发的《关于加强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里面除了对结构性存款强调规范,另一类就是靠档计息、提前支取的定期存款产品。而在先前的国举办的第四届互联网金融论坛上,作为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的孙天琦曾强调,流动性特征的创新网络金融服务平台发布的储蓄产品不同于那些传统的存款产品。此类业务通过网络金融服务平台进行网络营销属于非法金融“无照驾驶”行为,应纳入金融体系监管。
剑走偏锋推高了利率对储蓄产品,扰乱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利率对储蓄产品,吸收储蓄和流动性加剧导致安全风险,高风险产品导致的风险增加银行资产端风险性提升,上面所有的现有的网上银行存款产品存在的形式问题,蚂蚁从架子上存款产品是一个警告。
中国 社会 科学院副院长曾钢也暗示,监管机构向银行出售高利率产品的决定是叫停该产品的一个关键原因。“一方面,它将有助于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债务方面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它将有助于进一步降低银行业金融机构债务方面的成本。在互联网时代,对于商业银行稳定运行,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都起着十分关键的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