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互联网运营之我记
业务的转化路径: 铭记在心
90%的互联网产品做完了,就是结束了,根本没有用户使用,90%的网站和APP是荒废的。有9%的互联网产品一开始获得用户的认可,迅速发展起来,随着竞争和时间又开始衰落,直到消失关闭。可能只有仅仅1%的互联网产品,持续满足用户需求,获得用户好感,形成稳定的竞争力,越做越好。所以,做好互联网是很难的事情,失败是常态,成功是偶然。
为了实租缺判现运营目标,网络运营遵循同样的 运营规律 ,总结这个规律就可以得到运营模型。为不断获得用户,网络推广成为运营的日常工作,同时根据产品发展阶段,运营的重点和策略也有不同,产品阶段定义为运营周期。
所以,网络运营的目标除了获得用户增长,同时还要提升用户活跃度,运营要实现的关键目标有两个,如下图所示:
通过不断完善产品,提升运营能力,最终要达到的两个目标是:
无论运营能力如何强大,每天能带来多少用户,最终还要看用户数量和用户的活跃程度,在一个运营时段内是否持续提升,这两个指标的提升是日常运营的 关键目标 。
产品一上线就是运营阶段,产品持续的成功通过运营打磨,产品每个版本的迭代,全部都是来自运营获取用户的需求。
通过运营获取的用户越多,产品的品牌知名度越弊改高,从而可能将用户价值变现为商业价值,产品的商业收入也是通过运营实现的。
所以,运营是为了获得用户和提升活跃度的体系,运营既和产品紧密相关,也是获得收入的保证。网络运营体系如下页图所示:
产品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通过运营不断完善出来的。
产品技术与运营密不可分,外包做不好网络运营。
从以上3种运营的类型来看,运营的类型影响运营的投入和效率,所以,从产品设计阶段就要考虑适合的运营类型,关键是:
不同的产品对网络运营有不同的描述,但运营的本质是对用户的运营,都是为了不断获得用户而实施的一系列工作,所以无论是什么类型的产品,都可以把运营比喻成在一个繁华的商业区开了一家服装店。假设在商业区开了一家服装店,这家店的店长要做的工作如下:
网络运营的过程和卖服装一样,每天来多少用户,有多少用户转扮档化为有效用户,用户使用产品的程度,最后多少新用户沉淀为老用户,从而构建成用户使用产品的循环,就是网络运营模型。
网络运营模型 是描述用户使用产品的流程,分为访问的用户、转化的用户、活跃的用户和留下来的用户4个环节,每个环节量化的运营指标如下:
所有产品的运营模型都如上图所示,但是具体运营指标根据产品类型的不同,其名称不太一样,具体见下表:
4个运营指标都是用户指标,都是在描述网络运营中用户使用产品的状态和过程。网络运营就是紧紧盯住这4个运营的用户指标,以网络运营模型为方法论,根据运营指标的变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运营指标,从而实现运营目标。
来源量代表每日访问、使用产品的用户总量。不同产品形态对来源量的定义略有不同,具体见下表:
来源量在运营模型中是反映每日总用户数的指标,从运营出发分析,每日用户来源需要区分老用户和新用户。
老用户代表主动使用产品的用户,由产品功能、体验、品牌等多种因素决定;
新用户是由用户运营主导,网络运营主要的目标就是不断获取新用户,通过不断完善产品功能和体验,将新用户留下来并使其沉淀为老用户。
老用户和新用户没有固定的比例关系,在产品运营的常态时期,老用户应该多于新用户,因为这意味着用户的来源大多是主动自发性的用户。而在强力运营时期,应该是新用户多于老用户,这代表运营的投入与能力足够好。
运营的主要对象是新用户,运营的目标并不是来源量的不断提升,而是老用户绝对值的不断增长。
所以,运营需要不断获得用户来源量的提升,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新用户的运营,让老用户的绝对值获得增长,如果运营过程中老用户的绝对值下降,一定不仅仅是运营问题,也有产品本身问题,需要对产品尽快改善。
每日访问和打开产品的用户,从运营的角度衡量,不一定是产品真正有效的用户。产品的有效用户是根据运营的标准确定的,是真正持续使用产品的用户。
转化率计算方法 如下:
运营对有效用户的定义很重要,不是来的用户都是有效用户,而是计算真正发生持续使用的用户数量和比例。网络运营工作的目标是让网络中的“游客”变为产品的“用户”。
真正使用产品的用户,这样的用户才能逐渐对产品产生喜爱和依赖,才能持续地使用产品,所以转化率这个指标在运营中很重要。
不同的产品根据产品形态对于“有效用户”的定义有所不同,无论如何定义都是从运营角度围绕把“游客”变为“用户”这一目标而设定。
同样,活跃度根据产品不同,定义和计算方法略有不同,具体见下表:
上图中APP 1是这个产品的留存率曲线,这个曲线意味着,这个产品的新用户衰减为0的周期是10周,也就是每个用户安装这个APP,10周以后就再也不会使用了。尽管这个产品的运营能力不错,每周能带来20多万的新安装用户,但是10周后全部流失,意味着这个产品的DAU(日活跃用户数)是不增长的,因为没有老用户沉淀下来。一般来说,留存率一般都是下降的,但是好的留存曲线(如上图APP 2)下降到一定程度就和横坐标平行,也就是说总有一部分新用户留了下来。
总结
用户使用产品的过程可以描述为:每天来多少用户、有多少用户转化为有效用户、用户使用产品的程度、多少用户沉淀为老用户,从而构建出的用户循环也就是网络运营模型。
针对每个用户环节的指标,就是来源量、转化率、活跃度和留存率,这4个指标是运营最核心的用户指标,日常运营就是主要紧盯指标,发现指标变动,然后找到问题,给出解决方案,从而不断提升运营指标。
通过指标的提升,最终运营要实现的关键目标有两个。
所以,网络运营模型是运营的方法论,运营的基础是通过产品不断完善,提升用户来源量、转化率、活跃度和留存率。
老用户由产品决定,新用户由运营决定,所以运营部门的关键是,集中提高新用户的运营指标,同时提高新用户留存,将其转化为老用户,形成新用户不断沉淀为老用户的运营体系,这是健康的运营模型。
产品、技术、运营、市场等部门,一起持续提升老用户的数量,提升用户活跃度,这是网络运营的关键目标。
运营周期:种子期是关键
运营模型说明互联网产品基本的运营规律,但是不同类型产品以及产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运营的重点和方法会不同。
网络推广:盯住烦琐细节的事
网络运营是以产品为核心、以运营目标为主线展开,网络运营的过程是新用户沉淀为老用户,从而使用户总数量越来越多的过程。所以日常运营的关键,是获取新用户和提高新用户留存率,获取新用户就是运营中的“拉新”,拉新就是网络推广。网络推广是日常运营的主要工作,重点是做好渠道和转化率,通过好的渠道资源和合作能力,获得更多的用户来源,同时提升转化率,从而新用户数量就会增加。
互联网竞争永远是对用户流量的竞争,大用户量级的产品就是渠道,网络推广就是要与渠道合作,从各个渠道获得新的用户。
总结:一张图看清网络运营
“一张图看清网络运营”是对网络运营的结构性描述,说明网络运营是在不断满足用户需求及完善产品的基础上,以持续获取用户和提升用户活跃度为目标的一系列工作。
所以,网络运营的最终目标聚焦在用户(尤其老用户)数量的不断增长,以及用户活跃度指标的不断提高。为了实现网络运营的这两个目标,以用户需求为核心、以网络运营模型为方法论,在产品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运营策略,通过在日常烦琐的、细节的运营推广工作,持续做好拉新和留存,才能实现产品的运营目标。我们只看到那1%成功的产品,99%的互联网产品都死在了阴影里,做互联网容易,做好超级难。
没有烂产品靠运营成功的,只有好产品才可能运营成功,所以网络运营工作需要以用户需求为核心、以产品为基础,各部门目标一致,紧密协作,共同努力。
② 产品经理做产品运营最怕什么
1、重产品而轻运营
写这篇文章之前在微信上做了个小调查,我发现大部分运营人员都会吐槽这个问题,在我的理解之中,产品经理是属于造产品的,运营是属于推销产品的,这两者的地位应该是相等,只是不在同时期重点不同。
如果是产品刚上线,那么重点应该是产品,由于当前阶段产品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还不是很完善,如果制造出来一个用户没法使用的“东西”,那也没啥可运营的了。
当一个产品已经上线很长时间比较成熟了,能通过优化产品带来的价值是极为有限的,除非产品经理真是有什么石破天惊的想法或者技压群雄的能力,但这基本是可遇不可求的,并且即使产品上可以有一些大的突破也是没什么用的,因为产品上能构造的壁垒太容易被突破了。
在产品成熟期,注重产品体验改进这肯定是没有错,但在马海祥看来,如果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太注重产品而忽视运营工作的支持,产品能不能做好先不说,至少是无法将产品很好的“推”出去,除非你能打造一个iPhone一样的产闷扰品,让用户抢着来买,否则早晚被市场所淘汰。
2、运营工作没方向
无论是比较成熟的大公司,还是刚刚建立的创业公司,运营工作没方向基本是通病。
很多大公司喜欢先开枪后瞄准,觉得这个东西要火,就找一群人来做,折腾半年如果没有进展,就把这帮人转岗,调到别的团队之中,如果不愿意转岗就给你留出一定的时间找工作,让你自己走人。
而创业公司由于一般都是选择一些巨头们没有做或者没做好的方向,缺少模仿的对象,自己对未来把握又不准,虽然觉得自己的大方向是对的,人们是需要这样一个产品的,但具体怎么做,如何让别人知道并认可你的产品?基本上是一头雾水,今天撞东墙,明天撞西墙,运营需要试错这是肯定的,但如果很长时间一直找不到方向,产品可能也就活不下去了。
在马海祥最初工作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可能那会主要精力还是在如何把执行做好吧,随着工作时间的积累,我发现运营工作之中充斥着太多没方向的事了,真能有清晰的工作目标与明确的执行手段的不多。
3、产品经理的主观意见对产品有很大的影响
在生活中可能你会有这样的感触,如果你每次经过一家店铺看到门庭冷落或许你就会认为这家店的生意很差,但其实或许人家的生意很好,只是因为顾客都是买东西外带或是恰巧你经过的时候没有顾客而已,到一个陌生的城市看到你所处的环境很干净你就认为这个城市很干净,这个城市跟你接触的搜罩冲人是怎样的,你就会认为这个城市的人如何,很多看法都是由自己的主观意愿做出的。
产品经理在工作中往往会将自己的需求体现在产品设计之上,而如果产品经理自己不是产品的目标用户,很容易在对需求理解不够的前提下把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到产品上,其实本身依据个人需求来设计产品并没有什么错误,但就害怕过分的将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到产品上而忽视了用户的需求,影响的不仅是产品功能还包括产品形态,这就需要产品经理提前做好市场调研了(具体可查看马海祥博客《产品经理该如何做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的相关介绍)。
我一直认为产品经理这个职业最世歼好的选择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产品,对于产品自己本身就是有需求的,可现实与理想难免有些差距,如果能找到这样的工作固然理想,但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产品经理所做的产品自己可能都不是目标用户,如果你没有某一领域的专业背景又没有说对某一个方向的产品感兴趣的话,马海祥劝你尽量去做一款大众化的产品,例如旅游、社交,至少自己有很大的使用产品的可能性,这样使得自己更易换位思考,避免犯主观性错误。
平时我们在讲听从用户需求,很多时候我们听从用户的意见反而会出错,因为用户所告诉你的只是他自己的主观感受,一家之言,例如一款产品改版之后总是会遭受用户的批评,要求改回原版,这时候如果你听从用户的话,那恐怕产品永远都不用迭代了,无法进步,所以我们讲产品经理又要有自己的主见。
做产品时间久了,产品经理都会有些自信,看待一个产品的某个行为我们比普通用户要看得更深,更懂,但在马海祥看来,这种懂,会造成的另一个结果就是狂妄自大,对自己的主观判断过于自信甚至忽视了用户的声音,一方面是必须依靠自己的主观判断,一方面又不能过于主观,着实纠结,也没有什么解决办法,只能在实际工作中根据用户的反馈与自己的主观判断相结合做决定。
4、无法理解用户需求
产品经理在工作中会总结一套分析用户需求的方式和方法,但这并不意味着你理解了用户需求,你或许有这样的感触即便是产品经理也可能不理解为什么有些产品会那么受欢迎。
至于说到无法理解用户需求的原因,可能跟年龄、环境和兴趣等因素有关,如果是工具类产品的话或许还好一些,可以换位思考,但是如果产品满足的是用户精神层面的需求那就更难了(具体可查看马海祥博客《如何挖掘产品设计开发的动机和用户需求》的相关介绍)。
前几天在跟朋友的聊天中谈到了弹幕网站的兴起,朋友就很不理解,认为加上弹幕之后会极大影响看视频的效果,用户对视频有想法可以发表评论,为啥要使用弹幕这种非常损害看视频观看体验的方式呢?
看待某款UGC产品你认为那样的产品设计会导致内容收集门槛太高,殊不知对于目标用户而言他们并没有觉得高,而且那样的设计会过滤掉一些质量不高的内容,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思考问题的层次和关注的信息都是不同的,你小时候喜欢看动画片,但是长大后就不喜欢看了,这种变化的发生非常自然,原因也只能归纳于是年龄和兴趣了,在行业内我也知道有些产品经理之所以不为某些公司的诱惑所吸引就是因为自己无法理解人家产品的需求。
当然并不是说对某款产品的需求不理解,就不能做那款产品了,无法理解用户需求最大的影响就是限制住你的想法,影响你对产品的判断,实际工作中你也会发现自己对产品设计的工作力不从心,大多时候都是听从别人的建议,而少有自己的想法。
虽然有工作经验会提高自己的产品技能,但对产品经理这个工作感触深了,发现自己也有一些焦虑,这种焦虑不是来自于外界而是来自自身,有时候你想到一个不错的产品想法,可能自认为已经非常完善,没有什么不足之处,但是在跟别人沟通的时候往往会因别人的一个问题而致命,这往往是由自己的思维局限和对产品的业务不了解所造成的。
5、队友不给力
运营岗位其实是一个需要强支持的岗位,每一个优秀的活动与运营方案都是在研发与设计的能很好的支持下完成的。
如果光靠几个运营想很好的完成拉新,留旧,促进日活,收入增长等多个指标很难,除非真是那种运营部门自己配有美工,研发的情况下,否则真是天方夜谭,很多优秀的产品都是资本和人力堆出来的,杜蕾斯一个微博账号想要做好都要有一个团队,更何况一个产品了?
在这点上运营人员一方面得做到自己对技能的掌握,尽量做到不求人,另一方面其他岗位的同事适当的支持是非常有必要的。
6、执行力不够
前面说了很多外因,这里说说内因,不同行业,不同产品形态的运营工作区别很大,但可以简单总结为三件事:好的想法、强执行和分析与总结。
(1)、好的想法是建立在对行业、产品、用户深入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很多人天天问别人(尤其是在知乎,或者去问一些公众号的作者),我现在做一个XXX产品,怎样做好运营工作?其实这都是了解不够的表现,别人很难了解你的实际情况,给不了你太实际的建议,有这个时间不如多去接触接触用户,观察观察竞品。
(2)、强执行是建立在责任心的基础上,愿意对产品和用户负责,才能把事情做好,在执行的过程之中,很多细节都是没人能监督的,最后能否做好,只能看执行的人了,并且运营工作很多时候都是积累,一次做的不到位可能不会在数据上有所体现,长此以往等到东窗事发的时候,也就晚了。
(3)、分析与总结是一种习惯,坚持下去就是自然而然的事,只要能坚持一次,两次,长期下去就很自然。
这三件事之中最基础的就是执行力,一切都是建立在高效的执行之上,即使目前对行业、产品、用户了解较少,低头好好做事,也能有机会成长,如果基础的执行做不好,那别的也就免谈了,在我的观察之中,大部分人的执行力是不太强的,能懒则懒从不主动找事情做,一到周末就撒手不管了,做事不追求细节糊弄等等。
7、人力不到位
运营是一个非常拼执行的工作,执行就需要有人,如果人力不到位,又不砍事的话,最终就只能是运行,网上有很多关于产品做减法的文章,但很少有人提及运营做减法,这可能是由于运营工作是一种积累,很多时候虽然人力变少了,但之前的积累也可以吃一段时间老本,短期内并不会直观的看到数据的下降,让很多忽视了运营工作的减法,觉得不减也能维持。
这里举一个例子,之前我们有一个微博账号做的很好,在行业内很有影响力,基本上是秒杀竞品的,但后来负责的人离职后没有专人接手,基本上是分配半个实习生的人力在维持着,刚开始并没有太多数据上的下降,但久而久之就不行了,现在基本沦为和竞品一个层次的了(具体可查看马海祥博客《竞品分析报告的3大步骤》的相关介绍)。
当人力资源不足应付这么多工作的时候,就一定要做减法,如果不愿意或者暂时没法做减法,至少要确定一个重点来做事。
一方面如果运营人员的工作非常饱和,虽然勉强维持了各个渠道的运营,但最终每个渠道分配的有限,都不能做出大的成绩;另一方面这样会扼杀员工的创造性,没有时间根据自己的特长及优势去发挥,久而久之员工也会离职,有能力的人不愿意只做运行的。
③ 什么是运营
一、什么是运营管理
运营管理是一个较大的概念,往往与企业运营活动息息相关。
理论上,
运营管理就是对运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是与产品生产和服务创造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运营管理也可以指为对生产和提供公司主要的产品和服务的系统进行设计、运行、评价和改进。
与运营管理(Operations Management)相近的概念有制造管理、生产管理、生产瞎让与运作管理、作业管理、运作管理等等。
在实际生活中,
如果是百货业“运营管理”的岗位,多数是卖场日常经营活动管理,也就是巡场的;
如果是制造型企业“运营管理”的概念,则是除财务外对企业日常运营业务所有活动进行管理。
二、什么是运营模式
运营模式是指企业业务流程的规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是与产品生产和服务创建密切相关的各种管理任务的总称。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运营管理还可以指生产和交付公司主要产品和服务的系统的设计,运营,评估和改进。过去,西方学者将与工厂相关的有形产品的生产称为经营方法。
当今大多数企业的内部运营模式具有相近的特点,不论是国营还是私企或是合资、股份企业,其趋同性说明这种结构模式有其存在的优势,研究这种模式无疑对企业的良性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
运营模式从结构上看大致可分为五个主要部分:
1、行政管理层面
2、销售层面
3、生产层面
4、技术层面
5、资金管理层面
(3)论运营是如何毁掉产品的扩展阅读:
运营模式的发展创新策略:
1、优化“大脑”,增强智慧。
优化行政管理层,聘用优秀人才,特别是关键人物如总经理或常务副总经理。让“精灵”变成“精神领袖”,成为公司这一庞大社会体系有效运转的强有力的动力。即一个特殊的领导者,决定一个特殊企业的前途和命运。
2、“政企”分开,各负其责。
公司的最高行政管理是董事会和监事会,相当于“政”。主要由出资人、股东组成,是公司缺巧利益的最大受益者。他们拥有公司的全部财产,以分红的形式享有公司的利润。他们有权决定公司的发展和走向,决定关键人物的任免,是公司的政策“灵魂”。
最高执行机构是执行局和总经理,相当于“企”。由董事会聘用的总经理,以及由其建议聘用的各副总经理、部门主要领导组成。他们决定着企业的日常经营状况和效益,也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和发展,是公司的运营“灵魂”。
政和企一定要分开,要各负其责。
3、练好“铁头功”。
以销促产,以销定产,是现有大多数公司所采用的基本策略。因而销售环节不约而同的就成为各公司、企业的运营“龙头”,是否有一支强劲有效的销售队伍,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经营和效益,影响着公司的发展和未来。
4、拥有一个强有力的“心脏”。
企业的根本归根结底是生产。
生产的组织管理、员工的素质和对企业的情感、生产设备的合理配置是三个重要的基本要素。
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技术是发展的“动力”,技术是运营的“保障”,技术是公司的“未来”。
6、资金是企业的“血液”
资金是公司生存的“血液”,是生产经营的“润滑剂”。
现代企业、公司是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的共同体。
7、企业的精神和文化是企业内部的“粘合剂”和“乳化剂”。
要让员工对企业产生足够的信任,并逐步上升为依赖,愿意把生存和事业交给本企业,这才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
8、企业形象和影响是企业对外的“名片”。
运营模式的基本特征:
1、需求具有单向性(不可选择性)和相互依赖性特征
例如:销售和生产之间、销售和财务之间、生产和财务之间就是处于这样的关系状态。
2、交易过程具有高度的透明性和开放性特征
各部门之间信息透明度高。
3、运营调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快速灵活性,可以根据需要快速调整生产和人员安排、改变生产计划。
4、具有相对完整的基本经济社会结构
行政管理层——相当于 *** 及相关职能机构。
生产层——相当于生产企业、生产领域。
销售层——相当于经销商、流通领域。
技术层——相当于科研和教育机构。
资金管理层——相当于银行及相关金融机构。
5、运营方式具有典型的计划经济特征
销售部门根据用户和市场的需要,向生产部门提出“订货合同“。
生产部门根据“订货合同”,购置材料,组织生产,交付合格产品。
技术部门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磨扮局并监督生产过程。
资金管理部门负责提供所需的资金和相关流通操作,负责成本、利润的核算和考核,同时监督资金的使用。
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指导、协调、考核。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运营模式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企业运营模式
三、运营主要是干什么的
一、什么是运营? 从广义的角度上说,一切围绕着网站产品进行的人工干预都叫运营。
所以某种程度上,我认为互联网产品公司只有3个业务部门:产品,技术,运营。产品运营这个概念就=运营,只不过可能你的公司或者产品是以产品为主,运营为辅,所以这时候没必要单拆一大堆人马出来做运营,所以就统称为产品运营。
细一点的我把运营分为市场运营,用户运营,内容运营,社区运营以及商务运营几个大类。 市场运营:以Marketing为手段,通过花钱的不花钱的方式,进行对产品的一系列宣传,曝光,营销等行为的干预手段。
多见于需要一定程度砸钱的产品,但砸钱和市场行为不是等同的,既有不花钱的市场行为,也有砸钱的其他运营手段。这一点为主要运营手段的往往是一些离钱近的企业,因为只有离钱近,有完整盈利模式的才会在市场运营中不断扩大投入。
用户运营:以人为中心的运营手段,常见于UGC社区,以贴近用户,团结用户,引导用户为手段的运营方式。表现在你会发现网站运营人员非常愿意和用户交流,逗比,谈天,八卦,有的时候你都分不清这是用户还是官方工作人员,例如知乎就是这一种, 周源,黄继新,成远,ourdearamy…。
在一个产品早期,运营人员自己的主动使用和干预非常重要。 内容运营:这有两种进路,一种是在UGC社区,将用户产生的高质量内容,通过编辑,整合,优化等方式进行加工,配合其他手段进行传播。
这跟用户运营往往相辅相成来做的,例如你在知乎回答一个问题,回答的很精彩,知乎的同学会把你的回答和别人的回答拿去整理好,然后通过微博,日报,周刊等手段传播,这就是以内容为中心的运营。 还有一种是在一些媒体产品,比如澎湃新闻,比如钛媒体,36kr这种,也是以优秀的内容为核心来运营,和前者不同的是自己采编,整理,撰写的成分较多,不一定来自于用户。
(当然了,很多知乎回答问题的同学都很愤怒自己的文章被抄袭,不署名转载等等,但其实做内容运营的那些同学,抄袭就是工作之一,所以大可不必在意。我非常理解你们,所以本文欢迎抄袭,欢迎转载,不需署名,但经常更新,请记得转载全了) 社区运营:早些年我把社区运营和用户运营放到一起跟别人讲,但是后来发现这其实有点问题,因为,面向UGC用户的运营,和面向普通社区消费内容者的运营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工种。
所以就单独拿出来说了。社区运营指的是面向社区消费者进行的干预活动,比如整站做个活动啊,抽奖啊。
。投票啊,转载一些好文章到社区里引发讨论啊。
。都算。
这类的工作玩到极致就是不断的在社区里煽风点火,引发大家互喷,活跃整个社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研究nga的“喷斗士竞技场”,这个模式近些年也被很多其他的论坛或者社区引用,效果相当不错。)
商务运营:这类方式多见于一些商务B2B的产品,分为BD和销售两种。销售是直接卖产品,BD是更多是互惠互利的一些合作。
这都是手段,目的都是为了弄来用户,然后留住他们。很多企业级产品都是以这种运营方式为主要手段的,例如BAT的云服务产品,或者拉商家入驻,拉企业团队来用自这种。
而围绕运营,或者运营人员的成长,就先要理解产品技术运营分别在一个互联网产品之中起到什么作用。 产品:把东西想出来 技术:把东西弄出来 运营:把东西用起来 严格意义上产品和运营也因为公司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定位和边界,这就因人而异了。
不同的产品,这三个领域的侧重不一样。例如拿BAT来说,网络重技术,腾讯重产品,阿里重运营,这都是大众心中的普遍概念,某种程度上都是和公司最开始的业务,最核心的业务是什么有关。
当然公司大到一定程度,其他部分也很强,不会差到那里去。但某些小公司,还是有前期侧重点的。
二、运营要做什么? 不过说回到运营,我认为所有在做运营的同学,最核心的一条心理素质就是: 别去逼逼产品和技术,要有他们做出一坨屎你也能翻着花让人吃下去然后打好评的觉悟,以及能力。 无论你是初级我,微博账号管理者,还是运营总监,coo,你最关心的东西,从头到尾只能有一点弄来用户,然后持续的留住他们。
你做的所有工作都要紧紧围绕这一点来进行,任何工作(包括你的团队成员的工作)都必须直接或间接指向这个目的中的一部分,为数据结果负责。 看起来简单,实际上都不简单。
比如各位运营同学你们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最近一个月做的工作,哪些工作是对这个目的有明确“数据结果”的,哪些工作是没有的。如果没有数据结果的工作比例太多,你需要反思一下自己的工作了。
而这一条,再拆,可以拆成以下四个核心环节。 1、找到用户在哪 用户画像,调查,需求分析等工作,没错,你需要理解你的产品,哪怕他是一坨屎) 2、以能接受的成本弄来用户,让他们用你的产品 市场投放,渠道拓展,商务合作,内容编辑,社会化媒体策划活动等等,花钱不花钱都是为了这个目的,自己费尽心思一个礼拜搞个东西有时候还真不如花钱雇专业的人搞。
3、让用户持续用你的产品 用户运营,社区运营 4、跟用户在不用产品时候保持联系 召回,微博微信运营,反馈,与别。
四、什么是市场运营
市场运营,即通过市场经营来强化的品牌力量和口碑效应。根据市场经运营理念制定相应的市场经营策略。它包含两种含义,一种是指企业的具体活动或行为,另一种是指研究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或行为的学科。
所谓市场运营与市场经营密切相关,而市场运营,也就是说如何来管理市场,如何来最大限度的创造市场利益,通过市场经营来强化的品牌力量和口碑效应。那么这一切都归功于市场经营策略和市场经营理念,这两种是完全结合在一起的,拥有什么样的理念那么就会制定如何的市场经营策略。
相似的还有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是一种组织职能,也是为了组织自身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创造、传播、传递客户价值,管理客户关系的一系列过程。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下的定义:市场营销是创造、沟通与传送价值给顾客,及经营顾客关系以便让组织与其利益关系人受益的一种组织功能与程序。
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下的定义强调了营销的价值导向:市场营销是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并同他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满足需求和欲望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
而格隆罗斯给的定义强调了营销的目的:营销是在一种利益之上下,通过相互交换和承诺,建立、维持、巩固与消费者及其他参与者的关系,实现各方的目的。
五、运营工作是指什么的
一、从大的方面来看,网站运营是一切与网站活动相关的总称,甚至包括技术、美工、市场、销售、内容建设等等,皆属于网站运营的范畴;
二、从小的方面来看,网站运营却是独立于技术、美工、销售、市场等工作内容而存在的,在一些大的网络公司,一般都设有专门的网站运营部门,所以,我们常能听到这些网络公司有运营经理、运营总监等之职称。
显然,对网站运营的理解,我们还是应当从小的方面来理解,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对具体什么是网站运营进行定义,才能更明确网站运营的具体内容,也才会显得比较有指导意义。
网站运营应包括网站需求分析和整理、频道内容建设、网站策划、产品维护和改进、部门沟通协调五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六、运营主要是干什么的
一、什么是运营? 从广义的角度上说,一切围绕着网站产品进行的人工干预都叫运营。
所以某种程度上,我认为互联网产品公司只有3个业务部门:产品,技术,运营。产品运营这个概念就=运营,只不过可能你的公司或者产品是以产品为主,运营为辅,所以这时候没必要单拆一大堆人马出来做运营,所以就统称为产品运营。
细一点的我把运营分为市场运营,用户运营,内容运营,社区运营以及商务运营几个大类。 市场运营:以Marketing为手段,通过花钱的不花钱的方式,进行对产品的一系列宣传,曝光,营销等行为的干预手段。
多见于需要一定程度砸钱的产品,但砸钱和市场行为不是等同的,既有不花钱的市场行为,也有砸钱的其他运营手段。这一点为主要运营手段的往往是一些离钱近的企业,因为只有离钱近,有完整盈利模式的才会在市场运营中不断扩大投入。
用户运营:以人为中心的运营手段,常见于UGC社区,以贴近用户,团结用户,引导用户为手段的运营方式。表现在你会发现网站运营人员非常愿意和用户交流,逗比,谈天,八卦,有的时候你都分不清这是用户还是官方工作人员,例如知乎就是这一种, 周源,黄继新,成远,ourdearamy…。
在一个产品早期,运营人员自己的主动使用和干预非常重要。 内容运营:这有两种进路,一种是在UGC社区,将用户产生的高质量内容,通过编辑,整合,优化等方式进行加工,配合其他手段进行传播。
这跟用户运营往往相辅相成来做的,例如你在知乎回答一个问题,回答的很精彩,知乎的同学会把你的回答和别人的回答拿去整理好,然后通过微博,日报,周刊等手段传播,这就是以内容为中心的运营。 还有一种是在一些媒体产品,比如澎湃新闻,比如钛媒体,36kr这种,也是以优秀的内容为核心来运营,和前者不同的是自己采编,整理,撰写的成分较多,不一定来自于用户。
(当然了,很多知乎回答问题的同学都很愤怒自己的文章被抄袭,不署名转载等等,但其实做内容运营的那些同学,抄袭就是工作之一,所以大可不必在意。我非常理解你们,所以本文欢迎抄袭,欢迎转载,不需署名,但经常更新,请记得转载全了) 社区运营:早些年我把社区运营和用户运营放到一起跟别人讲,但是后来发现这其实有点问题,因为,面向UGC用户的运营,和面向普通社区消费内容者的运营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工种。
所以就单独拿出来说了。社区运营指的是面向社区消费者进行的干预活动,比如整站做个活动啊,抽奖啊。
。投票啊,转载一些好文章到社区里引发讨论啊。
。都算。
这类的工作玩到极致就是不断的在社区里煽风点火,引发大家互喷,活跃整个社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研究nga的“喷斗士竞技场”,这个模式近些年也被很多其他的论坛或者社区引用,效果相当不错。)
商务运营:这类方式多见于一些商务B2B的产品,分为BD和销售两种。销售是直接卖产品,BD是更多是互惠互利的一些合作。
这都是手段,目的都是为了弄来用户,然后留住他们。很多企业级产品都是以这种运营方式为主要手段的,例如BAT的云服务产品,或者拉商家入驻,拉企业团队来用自这种。
而围绕运营,或者运营人员的成长,就先要理解产品技术运营分别在一个互联网产品之中起到什么作用。 产品:把东西想出来 技术:把东西弄出来 运营:把东西用起来 严格意义上产品和运营也因为公司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定位和边界,这就因人而异了。
不同的产品,这三个领域的侧重不一样。例如拿BAT来说,网络重技术,腾讯重产品,阿里重运营,这都是大众心中的普遍概念,某种程度上都是和公司最开始的业务,最核心的业务是什么有关。
当然公司大到一定程度,其他部分也很强,不会差到那里去。但某些小公司,还是有前期侧重点的。
二、运营要做什么? 不过说回到运营,我认为所有在做运营的同学,最核心的一条心理素质就是: 别去逼逼产品和技术,要有他们做出一坨屎你也能翻着花让人吃下去然后打好评的觉悟,以及能力。 无论你是初级我,微博账号管理者,还是运营总监,coo,你最关心的东西,从头到尾只能有一点弄来用户,然后持续的留住他们。
你做的所有工作都要紧紧围绕这一点来进行,任何工作(包括你的团队成员的工作)都必须直接或间接指向这个目的中的一部分,为数据结果负责。 看起来简单,实际上都不简单。
比如各位运营同学你们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最近一个月做的工作,哪些工作是对这个目的有明确“数据结果”的,哪些工作是没有的。如果没有数据结果的工作比例太多,你需要反思一下自己的工作了。
而这一条,再拆,可以拆成以下四个核心环节。 1、找到用户在哪 用户画像,调查,需求分析等工作,没错,你需要理解你的产品,哪怕他是一坨屎) 2、以能接受的成本弄来用户,让他们用你的产品 市场投放,渠道拓展,商务合作,内容编辑,社会化媒体策划活动等等,花钱不花钱都是为了这个目的,自己费尽心思一个礼拜搞个东西有时候还真不如花钱雇专业的人搞。
3、让用户持续用你的产品 用户运营,社区运营 4、跟用户在不用产品时候保持联系 召回,微博微信运营,反馈,与别的产品进行商务。
七、运营的具体含义是指什么
对企业经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是与产品生产和服务创造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
以下是运营涵盖的内容,即运营经理的职责所在。 新产品研发——运营经理全面参与和生产新产品相关的部署、成本、必要技术、设备以及员工培训方面的决策。 制造和生产——通常情况下运营经理对此过程的影响力最强(取决于企业类型)。制造和生产过程需要经常性的审视评估。 供应链——采购价格和标准以及原材料、库存和其他产品部件的储存也属运营经理职责所辖范围。从运营的观点来看,必须经常性地对上述过程进行审视评估并不断改善。 质量管理——高层次的质量要求不仅是针对产品,同样适用于生产场所的环境。(也就是说,在良好的氛围中工作可使员工生产出质量上乘的产品。)运营在企业各方面关于质量问题的分析和改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销售和营销——市场调研和客户反馈对制定成功的营销计划以及研发新产品都非常关键。结合营销过程,有效运营有助于公司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资金——预算信息对公司各部门都很重要。运营经理可能需要估算运营中各阶段的成本,目的在于制定合理的预算并精确预测损益信息。资产设备的淘汰更新和维修也需考虑在内。 人力资源——确定各部门最适宜的人数配置以及人员和岗位结构的整体组织也是运营经理的职责之一。 设备管理——环境法规、废物处理(或者生产过程中的废料清除)、安放位置、员工安全和健康,这些都是运营经理可能需要考虑的问题。 通过改善业务过程,无论涉及管理、营销、研发或是其他任何方面,从理论上讲,企业可以生产出更好的产品、获得更高的利润并且在更大程度地满足客户需求进而拥有更忠实的客户群体。
八、产品运营是做什么
产品运营师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了,先说它的产生吧:
在web1.0时代,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我们把产品做的足够好,用户就会用。
但是进入web2.0时代后,互联网已不再是个工具,社会已经搬了进去。那么用户对于社会关系的这种东西,也是我们需要满足的,像网络贴吧、人人就是满足这方面的需求。但这方面的需求,仅凭用户看得到的产品是不够,用户还需要些精神层面的需求,比如想法维持住关系、结交新朋友等,于是就有了产品运营师这样一个职位。
产品运营师要对网络的用户群体进行有目的的组织和管理,增加用户粘性、用户贡献和用户忠诚度,有针对性地开展用户活动,增加用户积极性和参与度,并配合市场运营需要进行活动方案策划。因为需要能对产品和市场数据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推进产品改进,并且始终保持敏锐的用户感觉。
九、什么是运营
一、什么是运营?
从广义的角度上说,一切围绕着网站产品进行的人工干预都叫运营。所以某种程度上,互联网产品公司只有3个业务部门:产品,技术,运营。产品运营这个概念就=运营,只不过可能你的公司或者产品是以产品为主,运营为辅,所以这时候没必要单拆一大堆人马出来做运营,所以就统称为产品运营。
二、运营要做什么?
无论你是初级我,微博账号管理者,还是运营总监,coo,运营最核心的一条心理素质就是:
弄来用户,然后持续的留住他们。
你做的所有工作都要紧紧围绕这一点来进行,任何工作(包括你的团队成员的工作)都必须直接或间接指向这个目的中的一部分,为数据结果负责。细分有以下四点:
1、找到用户在哪
用户画像,调查,需求分析等工作,没错,你需要充分理解你的产品。
2、以能接受的成本弄来用户,让他们用你的产品
市场投放,渠道拓展,商务合作,内容编辑,社会化媒体策划活动等等,花钱不花钱都是为了这个目的,自己费尽心思一个礼拜搞个东西有时候还真不如花钱雇专业的人搞。
3、让用户持续用你的产品
用户运营,社区运营
4、跟用户在不用产品时候保持联系
召回,微博微信运营,反馈,与别的产品进行商务合作。
三、运营的上升轨迹
某种程度上说,如果你在以上这四个环节,只负责其中一个环节的一个子项目(例如微博运营专员,微信运营专员,内容编辑,社区活动策划等等),那可以被定义为初级运营。往往初级运营是在2、3、4之中的,1你只需要理解贯彻就行了,还没到参与决策的地步。这时候你是一个执行者,踏踏实实做就是了。说实话,这阶段,你的工作以天为单位计算,可替代性非常强,我看过拉勾的招聘数据,一般都在5-8K之间,这活也就值这个价。
而当你做的越来越好,对你所在的环节理解的越来越深刻,并且开始逐渐把自己的能力范围覆盖到整个环节时候,你已经算是一个中级运营了。你可能不关心市场投放,只关心留存,甚至不关心留存,只关心重复购买/粘性用户UGC。说白了就是你在整个产品的业务链条中,作为某个环节的manager,已经形成了某一种不能被绕过去的关卡,这也是你的价值所在。这时候你值8-15K之间,除非你在企业最核心的环节,不然你还是有一定可被替代性的。这时候开始以周作为计算单位来考量你的工作效果。
然后当你做着做着,能力越来越大,视野越来越大,你开始琢磨怎么向上下游进发。
例如你是一个市场经理,你已经开始考虑拉来的流量能否留下来,主动开始配合社区运营人员做一些活动,或者你是社区运营经理,你策划了一个社区内的UGC活动,然后主动协调市场人员去把这些精彩的UGC传播到外圈,你在不断的扩大自己的能力范围,而到了这个阶段,你就已经向高级运营进阶了,视野更大,资源更多,需要布的局开始以月甚至更长时间为单位去计算,你的任何一个决策会影响之后相当长时间内的运营状况,风险越大,责任也就越大。
我之前说的核心目的其实里面有2个层面,1是拉新,2是留存,如果你从1突破到2,或者从2突破到1,并且都做的很好,可以开始控场,根据产品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来关注不同阶段整个运营环节里最应该先从哪里突破,用全盘考虑去合理的配比资源,无论是金钱还是人力,都在你眼里是可以调配的资源,不计较一城一地得失,以一个比较长的时间线去考虑问题的时候。你就已经初步具备一个运营总监的能力了,再下一步就是COO了。有的公司coo还要考虑投资人关系,PR,各路vender的调配,大型的商务合作,不过这些就已经跨入公司而不仅仅是产品层面上的运营了。
而这一层也是最难突破的,瓶颈在于如果你之前一直都是在“拉新“”留旧“其中一个领域中深耕的话,你深耕的越久,做的越深,你越难以跳出来去理解另一个领域。因为这里面的价值观和思考的方式是完全完全不一样的。因为用户完全不一样,你花了N长时间,理解了陌生用户是怎么想的,他们怎么会一步步开始使用你的产品,而你需要花几乎等量的时间,去理解你的熟悉的用户他们具备的是什么特性,如何会连续使用。
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而不是啥都做。
④ 三句话告诉你运营是什么
很多人在微信上问我,运营到底是什么?运营的意义在哪里?
说实话,我不太知道该如何解释。运营这一词汇,是伴随着互联网产业兴起的,之前不管是项目还是产品,更多使用的是管理一词。比如,营销管理。
如此追根揭底的说一番,大家应该也明白。所谓运营,和说了几十年上百年的营销管理其实并无本质的差别,细究起来,跟最开始的以物易物的本质也没什么区别。
闲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
先来说说运营的官方解释:一切围绕着网站产品进行的人工干预都叫运营。
嗯……听着像是一句废话。
那我们换个说法:运营就是对运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是与产品生产和服务创造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运营管理也可以指为对生产和提供公司主要的产品和服务的系统进行设计、运行、评价和改进的管理工作。
哎,一下子高大上了起来,但是,读不懂啊!
(原谅我都是从度娘网络中搜集来的,不解释。)
那么,运营到底是什么呢?我总结为三句话来认识运营。
一. 运营是不断延长产品生命周期的工作;
二. 运营的核心目的是高曝光度,提高转化率;
三. 运营就是让产品变得有温度。
这三句话的意思其实是一样的,终极目的只有一个, 让产品赚钱!
这么说可能有点生硬,但是,实际如此。
一.不断延长生命周期。
当今社会,不论任何产品,可被替代的几率很大。
就算是同类型同规格的产品,也总能找到替代品,并且很多。
一言以蔽之, 产品的同质化非常严重!
因此,在当今社会,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解决了“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问题之后,还要解决一个问题——如何在替代品很多、同质化非常严重的红海市场当中杀出一条血路,进而长久存活下去?
每年市场上投入的产品很多,例举几个名震一时后来死了的互联网产品:雕爷牛腩、网易同学录、饭否、叽歪、follow5、嘀咕、博湃养车、蜜桃购、美味七七、大师之味……
Ps一个:某黄车(虽没死但也差不多了)
这样的产品/项目很多很多,也很现实,各种各样问题的困扰,足以让一个明星产品/项目走向死亡。
从哲学角度来看,任何一种产品/项目最终结果都是死亡。可是,死得其所死得有价值才有意义。否则,一个产品的诞生轻则耗费三五人好长时间的的精力,重则耗资千万万,这些损失,谁来埋单?
不论如何, 活着才有希望!
所以,一个项目也好,一个产品也好,要保证自己活下去,还要保证自己长久的活下去。从长远来看,运营的目的自然就在于 延长产品/项目的生命周期 ,使得它长久运行下去。
二.高曝光度高转化率。
保持长久的运行机制,保持长久的生命周期,这算是一个分支目标。
一个项目,一个产品,要想长久下去,就不能不考虑盈利。 不以盈利为目的的运营都是耍流氓!
前面已经说过了,运营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让产品赚钱!
那么,如何赚钱呢?
第一, 高曝光度!
第二, 高转化率!
但凡有职场经验的人应该懂得这两个短句的意思,更明白其所代表的意义。
虽说人口红利时代已经过去,现在开始流行定制风、个性风。但是,毋庸置疑的是,高曝光度所引起的高转化率是每一个产品、每一个项目、贺模每一个企业都需要的。
很简单一个道理,看到的人越多,选择你的人越多,转化率越高,也就意味着赚的钱越多。
所谓精准、定位,这些在营销大师们嘴里经常出现的词汇,的确挺高芹激大上,但要嫌拍袜用对地方,否则,谁用谁知道。
当全国人民都在叫嚣着消费升级、供给侧改革等等词汇的时候,拼多多优雅上线,并迅速上市。据观察公司提供的信息,拼多多虽历经假货风险,但其营业额一直处于上升态势!(这个案例不解释,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网络搜索相关信息查看。)
想一想各大名企每年都要花费巨额广告费来提升自己的品牌知名度,所为何事?
精准直达固然是好,但是,当信息不对称逐渐打破,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的时候,你的产品/品牌如何被消费者选择就显得很重要了。
三.让产品变得有温度。
有人也许会说,让产品变得有温度,这是一个产品问题,应该让产品经理解决。
其实不然。
产品开发过程中,如何让产品符合用户使用习惯、色彩习惯、功能设置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可以看做是一个产品的温度。并且,在后期使用过程中,迭代的最大目的就在于不断优化产品,给予更好的体验。
这个无可厚非。
可是,产品是什么?
是媒介!是企业和用户沟通的媒介、渠道、载体!
更是企业传达价值的媒介、渠道、载体!
企业如何赚钱?通过向消费者输送价值,进而获得报酬。
如何输送价值?通过产品。
现如今的互联网产品,更是将产品做成了企业和消费者沟通的工具。比如,小米。
现在还认为让产品有温度这句话属于产品经理的职责范围吗?
再来看一张图。
市场投放、渠道拓展、商务合作等是建立连接,内容运营、用户运营是保持连接,活动运营是加强连接。
说白了,运营的本质就是连接产品和用户。运营的职责就是把产品的价值传递给用户,同时引导用户了解和使用你的产品,进而产生价值和利润。
那么,如何做到这一切呢?
用户运营、内容运营、活动运营外加数据运营,这都是办法,属于术的层面。
让产品更有温度,让用户乐意从茫茫产品大海中选择你的产品,并且要让他长久的使用你的产品,收获价值,并产生利润!
用户所能够感知到的,是一个有生命、有情感、有自我意识的个体,而不是冷冰冰的“物质性产品”。
我们再回到最开头的问题,运营是什么?
现在,你知道了吗?欢迎在评论区戳我哦。
⑤ 电商思维下的产品运营及管理
电商思维下的产品运营及管理
引导语:莎士比亚有一句名言: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千人千面的互联网用户体验中,每个运营都可以是长袖善舞。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电商思维下的产品运营及管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有幸在2015年加入京东做点事情,更有幸这之前我既在消费类 IT 企业工作过,也在 B2B 行业工作过,既担任过品牌和市场部门的负责人,也担任过产品的负责人。所以当加入京东做运营工作时,对用户、对产品的理解更加丰富,更加全面,感觉和用户也更加亲密,这都源于之前的积累,当然也有了更多的学习,经历。这一年,工作很繁忙,但也习惯性的总会抽出时间想点东西,写点东西。
序言:路,都是走出来的
2015年,似乎是一个让人颇有感触的年份。对个人而言,1月15日加入京东JD.COM,成为这个创业十多年团队中的一员,来做一份有价值、有梦想的事业,和团队一起去创造一个万亿规模的国民企业!这一年里,每天都像狂奔的兔子,不停息往前冲,忙碌成为了每天的主旋律!
对电商和互联网而言,环境更加纷繁复杂,平台电商阿里增长放缓,而移动电商加速垂直化、场景化、社交化,如蜜芽2年时间平台 GMV 已达 25 亿,估值 80 多亿。同时,巨头间竞争更加惨烈,合纵连横,波澜壮阔,美团大众合并,携程、艺龙、去哪儿合并,58、赶集合并,滴滴打的合并等等……
市场环境真可谓一日千里,就像互联网大会上 “红衣教主” 的那个段子,眼睛一睁开,时代都变了!这一年,我对这句话感同身受,对所谓的 “互联网速度” 更加深刻。虽说京东作为电商领域的旗舰,早已不缺流量,战略清晰,但两强相遇勇者胜,在友商、竞品们不断的创新迭代之时,作为 3C 运营,首当其冲得做好前瞻性突破,阵地不容失!滴滴 CEO 程维在年初谈创业时,所说的:当你努力到无路可走时,上帝便为你打开一扇窗户……我想这句话里最想表达的一层意思是:路,都是走出来的!这也是我在京东这个创业团队中学到的生动的一课,运营应当具备的 “没有安全感” 的职业素养,应当去学会 “走路,且走出属于业务自己的路”!
加入京东的这一年,跨越到以用户为中心、崇尚工匠精神、敏捷迭代、极致用户体验、万物互联、平台生态等为核心战略的互联网电商,是一次对过往以用户为中心的职业诉求在 C 端的贴身实践,也是幸运的!也可以说,要做好产品运营工作,品牌公关意识、市场营销意识、产品意识、项目管理意识、软硬件产品一体化运营思维、销售管理思维等等依然都是不可或缺的思维体系。
在京东做运营,更能让每一位员工去学到并深刻吸收成为职业习惯的风险控制能力,这种能力就体现在亿级现金流水的风险安全,亿级用户体验的安全,DT级系统架构的安全,亿级客户需求保障的安全,亿级供应链管理能力的安全,亿级订单运营绩效的安全……
电商,回归零售的本质
兵法有曰: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做一件业务,做好一个产品运营,首先,就必须要明白它的核心逻辑是什么,它的本质是什么。
在商言商,在《创京东》这本首部讲述京东完整发展历程和战略的力作里,开篇序言,刘总就亲自作序,凝炼的阐述了电子商务的精髓:回归零售的本质!
零售,从人类诞生伊始,就成为人类的本能,生存的核心需求之一。随着产品交易的时代、规模的变迁,这种最古老的需求也随之不断演变。但不论大航海时代,还是工业化时代,或是今天的互联网 + 时代,人与人之间交易的本质逻辑永恒不变,即使当下 B2C,B2B,C2C 等各种模式,也依然是满足每个个体对物质的需求。如下图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所示的 ▼,任何层级都离不开 “产品交易,满足需求”,从低到高,尤其是健康、实物、休息、生活类实物需求,求本溯源并没有多少变化。
《创京东》书中也提到:通过线上渠道,京东能为消费者节省大量购物成本。因此,京东的由来,无非是借助互联网,以新的消费需求为导向,不断做出突破性的商业模式创新,从而重构供应链系统,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最终为消费者创造价值。这遵循的仍然是零售行业的本质零售——满足消费者需求。京东的发展壮大,从未离开这个本质,未来也必须围绕这个本质。
1、互联网 + 零售的电商属性:连接
从业务端出发,依然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宗旨,依然是零售!但 “互联网 + 零售” 却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和传统零售有区隔的属性、特点,电商中运营链条的迅速延伸,极大的提升了商品流动的效率,也带来了却是前所未有的用户体验价值:连接。
作为运营,我通过每天的工作,面向 C 端用户需求不断的去服务,去满足,我们通过不断的践行,实现产品和用户之间的联系&连接,实现服务和需求之间的联系、连接。
用一句恰当的比喻:运营不生产产品,运营只是需求的搬运工!
不论传统线下运营或是互联网运营,都必须是以数据为基础!但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我们更能做到想用户之所想,急用户之所急,甚至通过系统的智能判断,预估用户的需求周期,如:在你已购买的食品即将用完时,系统自动推动商品提前补货,提前入仓,并提前提醒用户是否购买!让用户的生活中,永远多一个忠实的 “联系人”,这种连接是无时无刻,随时随地!
在京东着名的倒金字塔模型中 ▼:消费者永远高居第一,模型中 “业务型” 的运营模式直接推动了成本、效率、产品质量、用户体验等的大幅优化。
更进一步,“业务型” 运营模式也帮助每一个 “品类运营管理” 更加极致,更加精细化。如:京东不断创新的智能物流,通过系统智能追溯,大数据计算,可估算到每个仓建在哪里,能有效减少商品的搬运次数,也直接为供应链节省了大量的成本,在品类运营端,我们就经常利用这种优势,如在春节等节假日促销期间,重点突出、强调京东物流的价值,极大的提升了用户预期,减少了用户的恐惧,提高 ROI。而这些,就是我每天运营工作的点点滴滴。
2、运营方法论:我在京东怎么做运营
2015年,我负责部门 3C 事业中业务量最大,品类最多,主要包括 dostyle 网络业务、dostyle 影像业务、dostyle 耳机业务及其他外设、手机配件类业务,共计 3 大主业务线11个3级品类。这一年,我从单品运营——多 SKU 运营——单品类运营——多品类运营——业务线整合运营——业务线品牌塑造,用户运营,不断的实践,业绩也从 0 到品类100%+的增长,以及更多有价值的有效合作、案例分享;现在回过头来去思考,去审视,去总结,这一年的运营工作。
如何做运营?
主要为 2 大块,其一:我的运营管理体系,这是运营思维,是思路,是逻辑,也是方向,其二:我的市场运营方法论,这包括了业务 / 品类的战略运营思路,也包括精细化运营2个方面。
工作中,我每天的思考就是:怎么做好 B2C 的连接,怎么落地好 3 大步骤,怎么执行好运营的 4 个体系,并最终去取得良好工作质效。在具体工作中,我每天还需要对品类市场环境做到了如指掌,对精细化品类运营做到运筹帷幄,并思考怎么决策多品类中的运营方向等等。
我的运营管理体系(334)
1、运营管理的3个逻辑
前面提到,运营通过每天的工作连接用户,那么过程中,我每天需要考虑,需要解决的有3个问题:
a)B端运营
我能为用户产出什么价值?创造什么样的需求满足?如何才能产出更符合用户内心需求的内容?如何才能引导用户有更清晰的需求认知?
工作中,我们不断的进行产品迭代,不断的头脑风暴更符合社会化传播的有价值内容,不断的进行页面设计的创新……如:我们上市的第一款三脚架。针对商品详情页的内容规划和设计,我不断的改进商详页设计稿,其中文案前后修改 15 次,图片拍摄耗时 5 小时,为了最优化商详页中的 GIF 图数量,我跨部门找研发的同事做数据评比,检验是否影响用户页面打开速度,而后我提供给设计的资料,更是对比了近 20 个销量领先的重点品产品页面才最终确认。产品上线后的效果非常好,前 150 个评价 100%好评,页面转化率在 dostyle 影像所有产品中最高,作为新品只用了 20 天就冲到全品类NO.4。
b)C端用户
用户是谁?哪些是我们的用户,用户画像是什么?年龄,性别,区域,社会地位,财富,爱好?更精准的`用户数据,意味着更清晰的用户需求,运营通过这点,更可以反推产品的迭代和创新,即,谁掌握用户谁就有能力掌握流量,掌握商业模式,挟用户以令诸侯,也是我部门领导经常问我们的:我们了解我们的用户吗?
我每天早上例行工作中,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了解当天的订单;再如对网络产品这样的价格敏感性品类,对于新品我会隔 3 天做一次不同的价格和促销方式,在不同平台、不同时间区间,不断的推演用户的价格敏感性和测试最高 ROI 等等……不断的精细化运营,都是为了了解我们的用户。还有很多非常有效的手段……
c)B2C连接
也就是和用户沟通、联系,从 B 端到 C 端的需求满足也就在于价值的传播和流动,从我流转到用户,那么通过哪些渠道和他们去的联系?如何才能更有效的触达我的精准用户?
2015年,领导提出 “走出去” 工作战略,强调我们必须强化和各业务部门的合作、沟通,获取更多更广泛的有效渠道走出去。其实也是为了让我们的价值能够出现在更多更广泛也更精准的用户眼前,酒香也怕巷子深,让用户看到,有渠道去传递我产品的价值,是获得转化的第一步。在上半年,通过一系列艰苦的沟通,我和兄弟部门获得了合作,最终很有效的满赠促销带动网络产品业绩提升了200%,SKU 商详页 PV 在 PC 和移动端双向带动,大幅增长,从2K迅速提升到日均 1-2 万;
都说移动互联网时代,碎片化降低了用户的社群效应,所以我们不断去进行渠道建设,让我们的信息流能够在有效的预期内完成价值的传递和流动,最终触达用户跟前。
三个纬度,犹如驾马车一般,缺一不可!
2、运营管理的3个模块
a)内容运营:精品内容+UGC双驱动
电子商务的内容运营注定是以 B 端为主导 +C 端用户 UGC 内容为双核心双驱动的内容运营模式。页面内容不够创新、不够靠谱、不够有新意、不够接地气,用户是看都不看。用户评价,如果一律中差评,也不会有用户愿意购买、支付,更别说把产品推荐到朋友圈。
在 B 端每一个 SKU 的商详页里,极致创新、细节打磨成为我和每一位运营的工作,诸如下面 3 个产品 ▼,第一个三脚架为了更好的展现不同的实景效果,决定用 GIF 图,但 GIF 加载速度更慢,鉴于 GIF 效果和加载速度 2 个因素,我们摄影师团队花了一个下午时间,拍摄上百张图片逐一挑选;第二个产品,设计师在这张图花了 3 天时间,光版本迭代数次之多,只为追求一个更好的视觉效果;第三个产品,为了向用户呈现最真实的产品图,头图部分,做了不下 20 次调研,重新拍摄多达 3 次;在 C 端的 UGC 内容里,用户的真实评价至关重要,决定更多新用户的选择。同时引导用户做更真实的评论,及产品对比,为更多新用户做选择提供最真实的参考。
同时,在商详页内容编辑过程中,大图展示、实景图拍摄、GIF 动态效果、视频、KOL 用户代言等一系列内容都已是常规运营之一。另外,更重要的是将用户产生的高质量内容,通过编辑,整合,优化等方式进行加工,配合媒体、用户评测等多种手段进行传播,这跟产品的内容创新往往相辅相成。业界诸如网络、知乎、蚂蜂窝等平台的内容运营一致。
b)市场运营:有时,渠道为王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碎片化渠道更多更广泛,所以做好 B2C 的连接,就需要一方面建设好更精准更广泛的有效渠道,提升 PV,让用户能够购买;另一方面也要以 Marketing 为手段,建设更多的传播渠道,触达用户,曝光,营销,提升 ROI。2015年,通过跨部门的沟通,逐步取得了其他同事在销售渠道的有效支持,如满赠促销、赠品等等方式,最终对耳机、网络、影像产品等带去了优质的 PV 和曝光;除了销售渠道,也取得了和各营销渠道的合作,不论平日、假日、大促时节,我所负责的品类专场先后上线无线 + 移动端资源。资源的拓展,不论在天猫、京东或其他平台,皆如此!
c)用户运营:拉新、促活、存留
在重点新品的运营中,结合 KOL 用户,通过他们的评测,来带动新用户的转化;或在部分产品运营中,依靠价格手段,进行大促,迅速带动新用户的转化和购买。比如 2015年一个时期,我以历史最低价大促,当日直接售出了 888 超高的历史记录,而这其中除了一部分老用户外,大多数用户都是新用户,转化率极高,如果按照互联网裂变效率,即每个用户都有至少 6 个朋友 / 同事来计算。那么这次活动带来的新用户就会高达销量×转化率×6之多。也是三年以来,耳机品类零售最高纪录。
3、运营执行4个体系:有的放矢,优先级不同
各行各业都有很多特别优秀的企业,如小米、苹果、佳能、beats、大疆、哇哈哈、沃尔玛,他们有所成都是得益于用户认同,但在连接用户的过程中,各企业所用的市场手段却是百花齐放,各有千秋。如提起小米,用户往往想到的是品牌营销能力;提起苹果、佳能、beats、大疆,用户往往想到的是顶尖的产品、超出期望的品质、卓越的产品创新能力;提起哇哈哈,业界想到的就是他无可比拟的,全中国最庞大最完善最高效的线下渠道,哇哈哈任何一款新品上市,在一周之内,就可以在全中国所有的乡镇都能看到它,包括西藏和新疆;提到沃尔玛,业界想到的是他全球化的低成本供应链采购能力,快速的供应链反馈能力,庞大的渠道能力……等等
在《创京东》这本书里,刘总提到他最欣赏的人是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也曾经拿京东商城类比沃尔玛,为什么?因为京东商城的业务和沃尔玛本质都是 “零售”。所以电子商务的模式和这些企业一致,都需要优秀的品牌&营销能力、高品质产品、强大的渠道支撑以及快速的低成本供应链采购能力。
对比这些友商、竞争对手,小米有品牌和营销,已深入人心,沃尔玛的强大在于全球化的采购供应链体系,渠道体系,哇哈哈在于新品研发迭代的速度,渠道的庞大高效,那么,作为品类运营负责人,我要考虑的也是们怎么才能做到那么卓越?
dostyle 品牌不像小米,也不像沃尔玛,我们缺强大的采购供应链体系,要在短时间建立强大的供应链体系,需要各种投入,应该不现实;我们也不像哇哈哈,拥有高效的产品迭代速率,我们目前也力不能及?
那么渠道呢,虽然我们同样没有完善庞大高效的渠道来支撑我们的产品营销?但是我们完全可以以此为突破口。
如果说产品是心脏,那渠道就是血管,如果我们能够源源不断的去输送新鲜的血液,那这个业务是有机会的。而这点,也是今年全年始终在推动建设的重要工作,而且也恰好是通过这点突破,极大的提升业绩,带动其他几点全面开花。
通过广泛的渠道建设,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我们的曝光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非常高效的将我们的品牌和产品推送到用户的眼前,让他们看到、熟悉、购买。
有了渠道,有了销量,那么供应链随之逐步加强谈判的优势,降低成本。通过这些,我们同时不断的给产品部门注入了一注注的强心剂,推动他们的产品研发迭代的效率,从而进一步促进市场份额的扩大,形成市场规模优势和效应。这是一个良性的业务闭环。
那么怎么建设好渠道?我始终秉承着以下3条原则:
任何一个渠道都有风险,鸡蛋不能放同一个篮子里,多渠道建设分摊风险。
那么怎么才能建设一个良好的渠道?首先,我想,什么是渠道?人是渠道,平台是渠道,网页是渠道,banner 是渠道……很多东西都能是渠道,那么,这么多渠道,怎么有效组合?把有限的精力投入核心的资源上,28原则。我针对各品类所需渠道,以田忌赛马的方式,按照 4321 进行分配,40%的渠道重点维护,为白金渠道,投入给重点品、高单值产品;30%的渠道定位金牌渠道,投入给专场,进行规模性引流;20%定位银牌渠道,投入到重点品之外的第二梯队产品,其余10%随机使用。
第三,好钢用在刀刃上,如果 PV 太分散,往往不容易迅速提升规模,所以在新产品和重点品上,特殊对待,投入所有资源进行攻坚战。迅速提升规模。
我的运营方法论
1、战略思路:业务线、品类运营
IT、3C 产品是品类标准化程度非常高的类别,对于品类的个性化消费体验需求,并不像生鲜、食品等那么强;不同品类 “电商化” 的时机不同,进度不一,而标准化品类诸如 3C 等产品因其产品特性,率先实现了电商用户的培育,整体去分析、观察,3C 等标准化品类已从初始状态的各种创新营销手段到目前的常规价格竞争,再进化到产品驱动营销、营销驱动产品的阶段。
所以说 3C 团队的业务战略是相对清晰的,因为标准,所以更有的放矢。
以路由器为例,它属于 3C 中最标准的产品线之一,用户培养、市场规模都已相对稳定,且竞争异常激烈,不仅有 TP 等行业巨头,也有小米、360、极路由这样的黑马,价格方面,几乎都是 0 毛利甚至负毛利做市场。
在这样的红海市场中,我怎么才能取得突破?什么样的业务才是能够健全的,良性的,能可持续发展下去?
a)红海市场中单品突破战略
猎豹 CEO 傅盛推崇的 “紫牛理论”,在市场当中,只有出众的产品或服务,能够做到独一无二,与众不同,才能引起注意。在营销层面,也就意味着重点突出,“一个紫牛” 的价值有时胜于 “一群白色奶牛” 的价值。产品要差异化才能吸引用户,营销也要差异化才能打动用户。
通过市场调研、分析,我发现在路由器市场中,家用路由竞争异常激烈,而我所负责的家用路由除了外观,并无其他差异化特征可以当作 “紫牛”,所以我选择避开这个领域,选择了我的产品更有 “紫牛” 特征的迷你路由 + 电力猫领域,这两个市场中,我的路由和电力猫具有价格低、外观独特、工艺美观、质量好、用户对品牌的需求较弱等等一系列差异化特点,所以在这 2 个市场中,分别各选择了1个 SKU,集中所有炮火攻其一点,进行单品突破,在 2 个月时间里迅速的将排名从最后位提升到细分品类的前 3 排,着力打造爆品,通过爆品提升用户的品牌感知,降低用户接受成本,促进转化率,带动同类型产品、新品的转化;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单品突破在一个红海市场,效果往往是很明显的,国内的360、小米、猎豹移动、微信都是经典的案例;运营过程中,单品的选择至关重要,不仅影响整个业务的方向,也影响用户对品牌的认知,更影响和更多更广泛的内外合作方式。
其二,电商的战争在某种层面也是流量的战争,通过单品突破,打造爆款,这也是单品突破战略的第二个原理:爆款-流量产品。有流量产品,就能源源不断的为主力部队贡献 PV,此时不需要过多的推广,稳定的流量就已能够为他们带去较好的绩效。同时也通过 SKU 的关联,为其他产品带去了大量的 PV 贡献。前文所说的蜜芽就是不断强化爆款,并最终带动了整个平台的发展。
b)细分领域的规模效应
我负责的路由器主要涉及 3 个细分领域(家用无线路由、迷你路由、电力猫),我分别不断打磨产品排名、销量,产品布局,将无线路由、迷你路由、电力猫的若干单品提升到最前排,以此,再通过关联,就能进一步来强化 dostyle 品牌在路由器市场的规模效应和品牌知名度;有了细分领域的规模效应,就能不断的推动在其他领域、品类的品牌移植。
再比如我负责的 dostyle 影像业务,刚开始只有相机清洁,相机包等品类,在把各品类排名大幅提升之后,我在第四季度上市的三脚架新品,就迅速的获得了流量,当这几个品类已稳定时,用户开始认同 dostyle 这个品牌了,我再上市 UV 镜时,不需要大规模推广,基本工作就已能保障它的排名迅速提升,UV 镜上市不到 2 个月,排名已提升至各品类最高第 2 排。
c)明星效应
有目的有策略的与业界知名品牌、明星款产品合作(除赠品方式),一则带动销售,二则与 “明星” 的握手并肩,在潜移默化中去影响用户的认知,更易接受、认同、购买 dostyle 品牌;【与高手并肩,那么 dostyle 也是高手】
d)高毛利产品优势思路
运营的工作之一,就是需要保障业绩的毛利达标,这是硬指标。对此,通过高毛利产品去拉动整体毛利提升是非常明显、有效的策略之一。这在今年的工作中已有大量案例;
2、战术思路:精细化运营
什么是精细化运营?其实就一句话:关注执行中的每一丝细节,做到对每一份资源的精打细算,了然于心!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a)工作精细化: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洞悉市场变化和节奏
做好一项运营,我想说,应该先做好一项基本功,就是随时随地掌握市场大环境的变化以及自身运营工作的质效,做好随时分析随时管理,随时迭代随时更新的职业习惯。
每天早上到公司,首先我要做的是 5 项统计分析工作,运营的基础是数据挖掘和分析,更是根本参考:
统计销量 统计排名 统计产品 统计促销 统计位置
b)战术精细化
28原理:80%的资源投入20%的产品上
流水法则:“水” 往低处流,大量的 PV 引入之后,如何有效的应用?假设在专场 banner/ 产品页标注价格 100,那么当用户进入专场 / 产品页之后,倾向是 100 元左右区间的心理预期,且只会低不会高,①若其他产品价格更低,效果 OK;②若其他产品价格更高,此时若要更好的提升高单值产品的转化,产品规划上,需从上到下,从左至右逐步的适度的增加价格区间段,这样才能更为有效的将转化率最大化。以上逻辑的前提是:产品都是用户需求,且有相关性;
高频打低频:通过高频需求的产品突破,往往能直接带动低频其他品类产品的销售,滴滴打车的顺风车、代驾等都是如此。在电商市场中,这个方法同样适用。
低价引流策略:低价引流,顾名思义是通过低价产品引入大量流量,但是在同类型产品中,如果出现高单值且差异化明显的产品,低价引流测试往往是行之有效的运营手段。
价格落差的有效性:LV 不降价则已,一降价立即被用户抢购一空。即使是新品牌、新产品,只要在合理的预期内都会有非常爆发式的效果产生。
专场设计价格排序1212原则:即在专场设计中,最优化的 SKU 展示,是高低价交叉错开排序,在一行中,可以高价丨低价丨高价丨低价或者反过来都可以。
专场设计产品排序上下交叉原则:在专场设计中,从上到下,同样需按照这样交叉错开的方式进行规划;且因为人的视觉疲劳,在规划时,应适当规划处 3-5 个模块区,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内容。
专场设计动线设计原则:人眼的视觉中心是有限的,视网膜中央凹是唯一具有分辨能力的地方,而且面积很小,所以用户在浏览页面时一次只能产生一个视觉焦点,视觉焦点形成的视觉浏览路线也就是页面视觉动线。对于运营页面的设计规划,用户需要 “被引导”。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运营工作还有很多的亮点值得我们精雕细琢,还有很多的思路需要我们一起开拓,在连接用户的道路上,我们且行且珍惜……其实,运营更可以推动产品的迭代、研发、更新。
;⑥ 做运营的,你知道产品运营的四要素是什么吗
产品、渠道、用户、数据
产品是运营的核心,运营都是围绕产品展开的
渠道也就是运营的平台,线上的(pc端、移动端)、线下的,有好的渠道才能继续运营工作的展开。
产品运营的目的是为了吸引用户,了解产品会吸引哪些用户,哪些用户会持续的关注产品等。
数据统计很关键,运营数据显示运营的效果,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安全、口感、功能、稳定性
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和运动形式
运动处方的四要素是指: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运动频率。
运动处方的概念最早是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及对冠心病等的康复训练的开展,运动处方开始受到重视。
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开始使用运动处方术语,从而在国际上得到认可。运动处方的完整概念是:康复医师或体疗师,对从事体育锻炼者或病人,根据医学检查资料(包括运动试验和体力测验),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用处方的形式规定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运动频率,提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运动处方是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和科学地锻炼的一种方法。
云科技金融一体机帮您解答:
产品运营入门:( 淘宝唐凤推荐的书单)
入门产品运营的第一本书《从零开始做运营》
《社会心理学》
《营销管理》
《广告文案写作》
《引爆点》
《长尾理论》
《定位》
《消费者行为学》
《整合行销传播》
《影响力》
……
进阶:胖胡斐《玩法变了》 讲电商运营,适合对电子商务和运营有一些了解的人。
看书只是辅助手段,多用产品,大量地用产品,积累并转化。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道理!
一,事件营销要有显着困答性
新闻中的人物、地点和事件的知名程度越是着名,新闻价值也越大。国家元首、 *** 要人、知名人士、历史名城、古迹胜地往往都是出新闻的地方。所以,我们往往能看到,北大砍棵树,清华的老楼重新起个名字,都很容易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而在中国这个慈善尚不够透明的国度,中国红十字会无疑也是大众最为关注的焦点机构之一。正因为如此,郭美美事件借助红会对公众的影响力,迅速成为了大众瞩目的焦点。
二,事件营销要有接近性
越是心理上、利益上和地理上与受众接近和相关的事情,新闻价值越大。一方面,红会的钱是由企业,由公众捐助而来,与公众具有天然的接近性。另一方面,郭美美事件的主角作为当前网络时代主流人群的同龄人,跟他们无疑也具有心理上的接近性。20世纪90年代后期,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事件营汪虚慧销带来了巨大契机。通过网络,一个事件或者一个话题可以更轻松地进行传播和引起关注,成功的事件营销案例开始大量出现。在现在这个网络的年代,草根只要营销得当,也能在一夜之间让人皆知,但前提是要与主流公众有心理上的接近性,能让公众情感陷于其中。
三,事件营销要有反差性
根据《营销三维论》中的事件营销论,刘杰克老师认为,大多数受众对新奇、反常、变态的东西比较感兴趣。有人认为,人类本身就有天生的好奇心或者称之为新闻欲本能。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因为这满足了人们对新闻反差性的追求。事件营销要求整个事件发生过程,曲折有趣,而郭美美事件无疑在这点上也非常突出。事件的主角先是主动以中红会的名义炫富引人关注,继而号称财富为干爹亲妈所赠,再接下来还请到我们的郎咸平同志一起做节目,打起了情感牌,这时冷不丁又跳出来一个“股神”妈妈,再接着郭妈妈又不按常理出牌主动昭告天下自己在撒谎,事件主角最近又号称要代言回报社会,而“被”代言的企业们则纷纷出来澄清并无此事,与其划清关系。整个事件可以说是非常离奇有趣、 *** 迭起,令人捧腹,真要拍部电影笔者相信也毫无问题。
如果以上关键要素能具备越多,新闻价值自然会越大。当一件新闻同时具备所有要素时,肯定会极具新闻价值,成为所有新闻媒介竟相追逐的对象。所以,笔者认为,郭美美要红,在整个事件营销策划计划书呈现出来的时候就已经可誉轮以确定了。郭美美红了,这个事件营销策划案例是否就算成功了呢?笔者认为还不然。因为还缺少了我们这里要说的第四个关键要素:
四,事件营销要有正面性
众所周知,这个事件营销的策划人只是考虑到了主角的知名度,却没有考虑到主角的美誉度,无疑让这次本应成为经典案例的事件营销产生了最大的瑕疵,而且这一瑕疵大的甚至到了让整个事件营销的最终目的是否能达到也成了疑问。从现在美美小姐要唱歌,就有娱乐圈说要抵制其唱片,或是美美小姐要代言,就有千万人声称要抵制其代言企业即可见一斑。毕竟,网络是一个无法预知的国界,一方面分分秒秒都能引起高度反响、高度关注和频繁评论,让你瞬时成为公众心中的偶像,但另一方面下一时刻也可能马上让你成为万众鄙夷的恶人。以刘杰克老师本人曾策划的北大女博士代言橄榄油事件营销为例,策划之初即已考虑到事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兼顾,社会利益与商业利益兼得,才能使这一事件得到成千上万媒体和公众关注提高品牌知名度的同时也保持了好的美誉度。
运营要关注和涉及的工作通常包括了如下三方面——拉新、留存、促活,用一句话总结,为产品找到新用户让用户能够留下来我们一起快乐的玩耍。但是身为一个运营,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的综合能力素养就不是一般的多了。
运营是一个很大的概念,范畴也是非常大,但不管是产品运营、新媒体运营或是网站社区运营,所要做的事情不外乎下面三个方面:
一、内容运营
以内容链接产品和用户,它的核心指标往往是DAU/UV等,撰写内容,利用微博和微信推送和产品相关的内容,或是在其他网络渠道上推送相关资讯,这些都是内容运营做的事情,或者说这是一个内容运营要做的基础工作,内容运营需要做的应该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产品确定用户群体,做出用户画像,内容运营所要输出的内容永远要围绕这个群体而定位,针对用户群体提供精准的内容服务和引导,满足他们的需求是内容运营的核心,若是偏离这个群体你所做一切都是无用功。
2、进行内容的整合,打造专栏专题和一些品牌栏目,通过话题内容引导来提升用户的认知和对产品的认同感。
3、以知乎日报和简书为例,高质量的精华内容永远是他们吸引用户的根本。因此做好关于精华内容的输出工作和用户激励工作很重要,让这些优质的内容输出到其他渠道,提升自身产品本身的品牌影响力。
二、用户运营
1、用户运营是一个很繁琐的过程,运营者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整理用户资料和信息,产品的核心应该是解决用户的问题,了解用户需求是用户运营最重要的一个点,知道用户要什么,然后更好的为用户服务。
2、要知道用户从那边来?是通过什么渠道过来的,用户是谁?做好用户画像,清楚你的用户需要什么?
举个例子,一个母婴类的App你的用户一定是准妈妈、妈妈级或是奶爸等这些人,这些群体是你需要运营和维护的,了解他们的需求,解决他们的问题。准妈妈在怀孕期间有什么样的禁忌?新妈妈可能不知道新婴儿要怎么样带?孩子出生三个月吃什么样的奶粉好?用什么样的尿不湿?身为一个用户运营,你的任务很简答,通过社群(QQ、微信、社区)、后台系统等各种手段与他们沟通,解决他们的问题。
三、活动运营
1、一切活动都是应该是围绕内容和用户来进行的,首先确定你的活动目的是为了增加下载量,平台活跃度,还是品牌传播度?
2、整个活动
过程中,我们要知道需要运营参与和重点负责的事又有哪些?如参与确定文案,活动推广的时间、客服和后期用户互动等。
3、沟通是活动运营中最重要的一个点,保证活动的完美执行,就要与和公司的各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如技术那边是否给力保证解决活动的技术需求?市场那边是否有足够的渠道来推广活动?财务的预算能否到位等?只有高效的沟通才能够产生高效的执行力。
4、活动结束以后,对于活动用户的反馈如何?有没有及时和用户进行沟通?参与活动的用户追踪,用户数据的分析,活动有哪些不好的地方,需要怎么样优化和调整?以及整个活动的经验总结,这些都应该是一个活动运营所应该考虑到的事情
四、关于运营的几种能力
做到上面这些,一个运营必须要掌握的能力
1、文案写作和策划能力,这是对一个内容运营最基本的要求,要是你写的东西像屎一样烂,连自己都看不下去,用户更不想看。策划能力的侧重点应该在能够进行整合内容资源,策划一些专题和栏目
2、渠道维护能力,主要利用微信、微博或是其他的一些自媒体平台与用户进行有效沟通。
3、活动能力,对于整个活动的策划(这个策划能力的侧重点应该在整个活动方案的把握上)、文案甚至包括UI设计熟悉度,通过这些东西把握用户的心里,挖掘产品的价值展现给用户
4、沟通能力,包括对于公司上游产品部门、下游市场和渠道部门的内部协调和沟通
5、数据分析能力:数据分析是以统计学理论和数据工具应用为基础的综合技能,以分析用户行为数据为主。比如流量、下载、活跃度、转化率、留存、商品浏览、收藏和购买等数据,需要掌握GA、excel、spss等工具。
6、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和强大的学习能力,否则第一你会受不了运营这样的繁琐事情而被搞的生活工作一团糟,自己烦的要死,可想而知对于产品的运营还能有多少的心思,其次我始终认为成为一个好的运营需要天赋和勤奋两个方面的共同发力。
需求收集:数据分析(产品功能的使用情况,行业报告,产品后台数据)
调查反馈(问卷,访谈)
竞争产品分析
需求分析:1.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包括
产品的定位,使用人群,功能,产品特色等等,目标用户的使用场景,目标需求等等
2.从商业的角度出发,从图对的角度出发
3.从产品的生命周期,成长,成熟,衰退期等等
总结下来就是:匹配产品定位,考虑项目资源/定义优先级
1.老板拍脑袋做决策,喜跟风。看见别人家做什么比较火,自己也想做,不管适合不适合自己,先让底下人做了再说。互联网不就是试错吗?
2.产品流程复杂,用户不会用,要反复和用户解释,并且需要给用户写一个产品使用说明,用户真的有空看你的说明吗?
3.设计排期屎长,文案提完了,一个星期不见动静,最后好不容易出来,麻痹还是杀马特风格!你是猴子请来的逗逼吗?
4.研发不用心,bug多多,产品运营立变一线客服,一天几百条投诉需要处理,还能有空做点别的吗?
5.运营计划从不严格执行,自己的执行力不够,明明想出了一个自己觉得完美的方案,可最终不能落地。
根据多家统计机构发布的2014年营销调查报告显示,6成企业打算在2015年提高邮件营销的预算,2成表示要和2014年持平。企业对于邮件营销的热情越发高涨,但是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只有埋头做营销,很少会去思考营销背后的理念,尤其是最基础的营销理论。领悟深了,少走弯路,“看山还是山”;蜻蜓点水,营销也就“呵呵”了。至于邮件营销的基础理论,我们今天分享的是关于其营销的四要素。
市场分析
作为邮件营销策划的第一个要素,对市场状态分析是最为关键的。有些营销人会认为,自己做好自己的会员营销就好,干嘛去关注整个市场的状态。其实不然,只有你了解了你产品的潜在市场和竞争对手的信息,或者叫掌握了市场脉搏,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降低风险。尤其是EDM行业,整个行业做的都很差,做的很粗糙,抓住这么个机会你走EDM精品路线,岂不是会有更好的效果。
用户分析
客群是营销的命根。不了解用户盲目营销是一个大忌,有些亿业科技的客户反映,用了邮件营销效果不显着。我们经过跟踪发现,他们只进行迎新邮件的简单发送,没有用户分析,没有对重要的活跃用户进行更多的关注,导致营销没有重点。了解用户要从很多方面考虑,比如客户的属性,客户的特点,重点客户分类等,找到重点客户习惯的方式,喜欢的场景是重中之重。脑白金能够畅销数十年,和对消费者心理把握有很大的关系。
产品分析
产品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营销表达,口碑形成的源泉。产品分析要从WSOT方向分析,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深刻理解产品的各种使用场景,给用户带去的价值和产品特性。在邮件营销过程中,如果不能紧扣产品或者平台本身会让用户感觉不踏实,因为用户最终是通过产品和企业发生联系的,七讲八说的营销没有太多的意义,只能招来用户的反感。要记住营销的目的是让消费者了解产品的优势并最终购买产品,而并不是宣传本身。
营销方式
第四点是营销方式或者叫营销策略,策略太粗犷重点用户不会有很好的反馈,营销太重用户会反感。邮件营销也是一样,既要考虑企业自身的情况和战略,又要兼顾客群的喜好。尤其是邮件营销策略,要更加珍视那些打开过邮件的用户,适当的调整策略进一步抓住他们才是邮件营销的关键。邮件营销本身并不是简单的群发给用户邮件,而是通过一封封邮件筛选出有邮件习惯的用户重点营销。
营销四要素环环相扣,尤其是产品和用户分析最为重要。在做邮件营销过程中,很多要素看似无关紧要,但是却影响深远,营销四要素会让市场营销过程更有效果和效率。不信你可以从今天开始使用四要素开展营销策划。(以上内容来自EDM服务商亿业科技)
⑦ 产品运营是做什么具体工作都干什么
产品运营是一项从内容建设,使用者维护,活动策划三个层面来管理产品内容和使用者的职业。
具体工作如下:
产品研发期--产品上线前:首先产品运营要搞清楚产品的定位以及目标使用者。
产品种子期--产品内测期:在这个阶段,产品运营主要目的在于收集使用者行为资料和相关的问题反馈,和产品策划一起分析讨论进行产品优化。
产品成长期--产品爆发期:产品要爆发,活动策划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产品成熟期:稳定期对产品意义重大的就是小版本的迭代更新。产品运营就要做好产品策划和使用者之间的桥梁作用。
产品衰退期:这个阶段,使用者的流失加剧,使用者活跃度也明显下滑,营收贡献也急剧下降。公司策略方面:技术的支援减少,新产品开始推出。
产品运营主要包含三个职位:产品运营专员,产品运营经理,产品运营总监。
需要运营的产品,多是内容型的产品,无论网站还是app。受到马太效应的影响,必须建立内容的标准,什么样的内容是好的,被提倡的;什么样的内容是不好的,不受欢迎的。
建立标准有两种方法,首先是稽核,将不适合的内容过滤掉;其次是推荐,通过人工筛选将优质的内容呈现在重要的位置,让其增加曝光率,目的是传播产品的内容价值观。与编辑工作不同的是,运营人员追求的并非只有流量,还有产品内容价值观的普及,通过内容价值观筛选使用者群,与趣味相投的人总能聚在一起的道理一样。
内容型产品分为两种,一种是UGC(使用者产生内容)型,如:微博,论坛,SNS等。另一种是媒体型,传统入口网站等。不管哪一种型别的内容型产品,都需要运营人员对产品内容的掌控,依旧是那两板斧=稽核+推荐。UGC型的产品,运营人员要做的就是引导使用者群自发产出合适的内容,同时维护符合产品价值观的内容氛围。媒体型的产品,运营人员只要尽力棚链满足大部分使用者群的口味就好了,基本思想是使用者需要什么给什么,只要不过分。
什么是运营?围绕着网站产品进行的人工干预都叫运营。所以某种程度上,我认为网际网路产品公司只有3个业务部门:产品,技术,运营。产品运营这个概念就=运营,只不过可能你的公司或者产品是以产品为主,运营为辅,所以这时候没必要单拆一大堆人马出来做运营,所以就统称为产品运营。
产品运营专员要对使用者群体进行有目的的组织和管理,增加使用者粘性、使用者贡献和使用者忠诚度,有针对性地开展使用者活动,增加使用者积极性和参与度,并配合市场运营需要进行活动方案策划。因为需要能对产品和市场资料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推进产品改进,并且始终保持敏锐的使用者感觉。
看看你的质量手册中是如何规定的,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称呼,具体工作也不一样,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Web2.0社群依赖UCG,但并不代表一切内容是无序的。运营人员在社群建立初期要先填充一些内容进去,要引导使用者创造符合社群要求的、对社群有价值的内容,从而慢慢塑造社群文化;社群建立后,要对使用者创造的内容进行甄别、稽核,对优秀或违规内容进行处理;善于利用热点去聚合社群的内容,制作专题或策划增强网友互动的线上活动。 2.使用者沟通 使用者是社群的根本,运营人员就是社群团队与使用者之间沟通的桥梁,资讯传递的媒介;无论在产品开发阶段,还是正式上线后的运营阶段,运营人员都要长期的与使用者沟通,收集使用者反馈,帮助完善产品;运营人员一定是最了解使用者的,也是社群的重度使用者,客观的说运营是产品团队的传声筒,使大量的使用者反馈经过过滤后,将最有御哪价值的部分提供给产品/开发团队,避免了闭门造车。 3.活动策划 这里所说的“活动”包括线上和线下的活动。社群作为网际网路平台要“落地”这是一个趋势,几乎所有的社群论坛都开展了组织网友进行线下互动的活动。 “线下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都应由运营人员牵头,团队其他人员配合参与。这里谈到的“线上活动”与第一点中的内容运营有相似之处,即要抓住链拆孙社群内使用者最关心的热点,去策划专题或互动内容,提高社群活跃度和黏性。 4.策划推广 推广一般都属于运营人员的职责范围,即便不是事事亲历亲为,也要负责整个推广流程:撰写推广方案、带领推广团队(或个人)实施、跟踪推广效果、修改完善推广方案,最后达到指标,写推广总结。 “产品设计”是指运营人员要在使用者的众多反馈中提取有价值的部分,将其转化成产品建议提供给产品经理。也就是说,运营和产品是要紧密联络沟通的,运营有协助产品经理规划产品的职责,比如根据需求提供新功能或调整已有功能的建议,比如参与产品内测等。运营人员所有和产品有关的工作都归类于此。
编辑,用物质文明设施和手段,组织、采录、收集、整理、纂修、审定各式精神产品,使之传播展示于社会公众的工作和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编辑的古义,是顺其次第,编列简策而成书。编辑二字,即从收集编连简策而来,以后书写材料变化,沿用未改。
城管执法的主要职责是:
1、贯彻实施国家及本市有关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规章,治理和维护城市管理秩序。
2、组织起草本市有关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研究提出完善本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体制的意见和措施。
3、负责本市城管监察行政执法的指导、统筹协调和组织排程工作。
4、负责本市城管监察行政执法队伍的监督和考核工作。
5、负责本市市政设施、城市公用、城市节水和停车场管理中的专业性行政执法工作;负责城管监察队伍行政执法中跨区域和领导交办的重大案件的查处工作。
6、负责本市城管监察行政执法系统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队伍建设以及廉政勤政建设工作。
7、承办市 *** 及市市政管委交办的其它事项。
目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机关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范围包括市容环境卫生、城市规划管理(无证违法建设处罚)、道路交通秩序(违法占路处罚)、工商行政管理(无照经营处罚)、市政管理、公用事业管理、城市节水管理、停车管理、园林绿化管理、环境保护管理、施工现场管理(含拆迁工地管理)、城市河湖管理、黑车、黑导游等13个方面。
A、公司:
“内勤”,顾名思义是部门内部的“勤务兵”,是领导的参谋,干部的后勤。以下是具体的内勤工作职责,供参考。
1、 对合同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督促,建立每个合同的《合同履行一览表》,编制每个月、季、年度合同履行情况的统计表。将结果报销售公司经理、销售经理,及通报给销售工程师。根据需要,合同执行情况可反馈给顾客。
2、 编制年度及月度工作计划及资金回笼使用计划;汇总及总结各片区的年、月资金回笼及资金使用情况;督促业务员的资金回笼。监督其业务费用按规定使用
3、 根据公司的营销政策建立核算总帐及明细帐目,按时登记明细帐目;
4、 接、发、处理、保管一切商务来电来函及档案。对客户反馈的意见进行及时传递、处理。建立使用者档案。
5、 依据公司营销管理制度准确有效开展业务人员销售费用的会计核算、管理、服务,如出差费用的结算、报销、工资奖金的核算等工作。
6、 每个月度对合同履行,资金回笼,业务费支出情况进行统计和上报;
7、 按合同要求给制造商做好衔接工作;
8、 根据合同编制应收帐款明细,并对应收帐款实施管理;
9、 协助业务人员回款;提供应收帐款及其相关资讯;
10、 协助销售人员编写商务文件,编制投标档案。
11、 按要求进行市场资讯收集并每天提供资讯简报,以邮件方式报销售公司经理。
12、 完成领导交给的其他任务。
B、机关:
自上班到现在,粗粗算来也有三年时间。由于工作原因,笔者对内勤这一工作也有一定理解,以下就浅谈下内勤的职责。
不管是科室还是基层大队,内勤都是整个工作环节中的一枚重要“棋子”,为领汇出谋划策,积极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协助领导做好各方面的工作,认真管理本单位钱财及档案归档,是内勤工作人员的“主业”。在劳教事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成为一名新时期合格的内勤,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是前提、精通专业的业务素质是基础、严谨干练的工作作风是保证、淡泊名利的思想境界是关键。这就急需内勤在以下两个方面狠下功夫。
要正确处理好“两个关系”
内勤工作是一项通晓全盘、沟通上下、综合服务的工作。既要参与“政务”,又要管好“事务”。如何处理好内勤与领导、内勤与同事的关系,是当好一名合格内勤、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的首要环节。
一是内勤与领导的关系。要解决好自身定位问题,避免两个极端。既要克服惟命是从,不闻不问不考虑,弱化参谋作用的“盲从主义”,又要避免事无钜细,擅做主张,认为这样才是起到参谋作用的“越权主义”。所以要当好参谋,必须摆正自己位置,立足本职之内,做到积极不越权,服从不消极,这才是内勤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的最佳角度和应有的位置。
二是内勤与同志的关系。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热心为同志服务,既是内勤的分内职责,也是当好参谋的前提和基础。因为如果处理不好内勤与同志的关系,不能赢得同志的信任和支援,内勤就很难掌握各种情况资讯,就很难发挥领导“资料库”的作用。所以内勤只有从自身做起,处处为同学着想,主动团结、配合同学,与同志建立和谐融洽的伙伴关系,才能够得到同志的尊重和帮助,才能实现工作的良性回圈。
要主动更新“六个观念”
一是全域性观念。内勤必须对全所工作心中有数。要“不在其位谋其政”,站在上级领导的角度和高度敢想敢谋,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工作的主动脉,才能向领导提供科学的决策意见,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在日常工作中,要密切与各位同事的关系,主动蒐集全面工作情况,熟悉工作程序,将工作进展、资料、观点记在本上、印在脑里、反映给领导,及时给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二是资讯观念。蒐集掌握各类资讯,包括上级精神、内部资讯、过去的经验资讯等。对其中有参考价值的,都要记下来,否则就“想”无根据、“谋”无基础。要多动腿、勤动嘴、真动耳,深入实际调查获得一手材料,单单一味在办公室“闭门造车”,是当不好领导参谋助手的。
三是服务观念。内勤担负着上传下达、迎来送往的职责。要将上重要指示和档案精神协助领导及时传达到全体同志,同时,要把同志对队里的意见、建议和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反映给领导,使领导做到心中有数。
四是沟通观念。沟通就是在工作安排部署、分头落实后,广泛收集贯彻执行情况,并及时提供给领导以加强指导协调。一是随时提醒,就是针对基层工作任务重、领导繁忙的实际,将自己所发现的工作遗漏,及时向领导提示,以弥补漏洞。二是定期报告。即在工作任务下达后,将任务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分析综合后,以口头或书面形式提供给领导,并将修订或补充后的工作措施及时反馈给各责任区,主动当好动态调节的桥梁。
五是保密观念。内勤工作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当好“管家”,管好内务、档案、财务、秘密。因此增强保密观念十分重要。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绝对不说,切忌“漏风”,这是内勤工作人员的大忌。
六是职责观念。一名合格内勤,要树立职责观念,热爱本职工作。要刻苦钻研“主业”,做到上报报表、报告及时准确,财务账目清楚明了,后勤保障有力,不重、不漏、不虚、不假,熟悉各项工作,做到领导问起张口就答,上级检查,随时都能过关,日常用品随时拿得出手,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当好一名好内勤,做好领导的参谋。
移动网际网路的产品运营经理现在多数在做客户端的安装率推广,譬如推市场之类神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