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品生产 > 柳州农副产品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柳州农副产品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4-23 13:56:52

‘壹’ 发展种植业的有利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1、气候:光照时长..降水量..季风等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为的影响极大.是冲岁影响农作物分布与农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不同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要求不同的气候条件,而气候条件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因此,一个地区农散此睁业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因素.水分:年降水量小于250毫米的干旱地区,除有灌溉水源外,一般不能发展农业。
2、地形:不同的地形区,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有利于实现农业的水利化和机械化,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地耕作不便,且不易于水土保持,但适宜发展畜扒贺牧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分布垂直化,多样化。
3、土壤: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种类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例如我国东南丘陵广泛分布着酸性的红壤,适宜种植茶树等.土壤的肥沃程度也对农业的影响较大。例如我国东北平原(黑土)、华北平原(钙质土)等地土壤肥沃,大豆单位面积产量较高。

‘贰’ 影响农业区位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农业区位条件有哪些

1、影响农业区位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气候条件,比如光照、降水、热量等。2、不同动植物在生长发育期间对气候条件的要求有所差异,而谈败气候条件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手芹域差异,所以进行农业选择时需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因素。3、年降水量小于250毫米的干旱地区,一般不能发展农业。4、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还包括地形,比如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地适宜发展畜牧业。

一、影响农业区位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

1、影响农业区位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包括光照、降水、热量、季风等,这些气候因素对农作物的分布、农毕侍毕业的发展具有极大影响。

2、不同的动植物在生长发育期间对气候条件的要求有所差异,而气候条件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因此一个地区农业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因素。

3、年降水量小于250毫米的干旱地区,除非有灌溉水源,否则一般不能发展农业。

4、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还包括地形,比如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地适宜发展畜牧业,坡度大于25°的地方不适合发展种植业。

二、农业区位条件有哪些

1、地形

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适合发展林业、畜牧业。

2、气候

(1)光照、温差会对农产品的产量、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

(2)热量决定农产品的种类、产量、熟制。

(3)降雨量较低的干旱地区不宜发展农业。

3、水源

水源决定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发展。

4、土壤

土壤的肥力、透气性、酸碱度、土层厚度会对农作物的种类、产量造成影响。

5、市场

会对农产品的种类、规模造成影响。

6、交通

会影响到农产品的区位,尤其是园艺、乳畜业对交通运输条件的要求较高。

7、政策

农业的发展会受到国家政策的干预或影响。

8、城市布局

城市周围通常会形成以菜、肉、米、奶、蛋、花卉为重点的农业生产基地。

9、科学技术

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提升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叁’ 柳州特产有哪些

柳州特产有哪些

柳州特产有哪些?去柳州旅游当然不能错过贺渗当地的特产,下面梳理了柳州特产介绍,供大家参考借鉴。

罗汉果

罗汉果,葫芦科多年生藤本植物。别名拉汗果、假苦瓜、光果木鳖、金不换、罗汉表、裸龟巴,被人们誉为“神仙果”,其叶心形,雌雄异株,夏季开花,秋天结果。罗汉果是国家首批批准的药食两用材料之一,其主要功效是能止咳化痰。果实营养价值很高,含丰富的维生素C(每100克鲜果中含400毫克~500毫克)以及糖甙、果糖、葡萄糖、蛋白质、脂类等。

柳城云片糕

广西柳城云片糕产于柳城县凤山镇,早在清干隆年间(1736~1795年)已开始生产的云片糕。柳城云片糕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产品在明代时期已负 盛名,到清朝干隆年间逐步发展成为柳城名牌特产,列为贡品之一。柳城云片糕是以优质糯米、白糖为主要原料,佐以猪油、蜂蜜、桂花、陈皮、芝麻等,经多道严格工序精制而成。其色泽雪白,糕质柔软,有弹性,切片薄而匀,用手捻可卷成圆筒,来回卷曲而不断,香甜可口,进口自化,是居家、旅游、待客或馈赠朋友的上乘佳品,有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及补充营养功效。

黑皮蔗

甘蔗是我国制糖的主要原料。在世界食糖总产量中,蔗糖约占65%,我国则占80%以上。糖是人类必需的食用品之一,也是糖果、饮料等食品工业的的重要原料。同时,甘蔗还是轻工、化工和能源的重要原料。因而,发展甘蔗生产,对提高人民的.生活、促进农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乃至对整个国慧绝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三江油茶

三江县是广西柳州市最北面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县,境内的老百姓都有打油茶的习俗,特别以侗族、苗族为甚,如草苗一天至少要喝三餐油茶,早上起来先喝油茶再出工,中午收工回来先喝油茶再吃午饭,晚餐也先喝油茶再做饭。

侗家人喜欢喝油茶,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喝油茶,一般还配有糯米饭,油茶泡冷米饭和糯米饭是三江传统喝法。一种科学的说法是,因为侗族人世世代代居住在高寒山区,侗族油茶能御寒防病,还有生津解渴、提神醒脑、解除疲劳等功效。因其味微苦,所以又被称为“侗族咖啡”。

禾花鲤鱼

禾花鲤鱼属鲤科温水性鱼类。主产地为桂北地,因长期稻田驯养,食水稻落花而得名。桂北地区民间有制作腊禾花鲤鱼的习俗。主料为鲜活禾花鲤鱼。配料为八角、桂皮、花椒、陈皮、丁香、干辣椒、月桂叶及调味品精盐、白糖、食醋、姜汁、葱汁、高度湘山酒等。经原料处理、腌制、蒸煮、烟熏、烘干制成。冷却好的腊禾花鲤鱼块,置放室内筛网通风干燥。一两个星期后,鱼体水分平衡,具有腊味,即可包装。其表面油润、肌肉干燥、肉色金黄、腊香浓郁。

震远同小云糕

震远同小云糕,是云片糕的一种,它有片薄、色白的特点,质地滋润细软,香糯可口,能久藏不硬,具有桂花的清香,且呈长方形,表面光滑平整,棱角整齐规则,糕片厚薄均匀,不散不粘,完整不碎,能弯成半圆形而不发生断裂,是喜庆产品,婚庆传统糕点。

它主要采用糯米粉、白砂糖、桂花和植物油等为原料,经数十道工序制作而成,不仅复杂,而且颇费时间。糯米温水洗净、热水捞过、晾干筛好后用粗砂炒成粉,陈化三个月,中间经常要翻动;把砂糖制作成湿糖;然后在一定温度下润粉、复炒、入模成型,最后切片包装,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经验和技巧。

螺蛳粉

柳州螺蛳粉,就是米粉配上螺蛳肉、汤的一种风味食品。柳州螺蛳粉主要以圆条线粉为主,用的是干粉,在煮之前需要浸泡。柳州螺蛳粉最大的特点在于其配菜螺蛳肉,用田螺肉或江河中的小螺蛳肉均可,味道都差不多。最好将螺肉夹些猪肉一同绞碎,拌入香料、老抽、味精、少量汤、糖、醋和生粉。吃前先把米粉置滚水中烫一下,捞起,加入上述菜料、靓汤,撒一小撮芜荽。这种螺丝粉既鲜香又有螺味,爱辣者前拍姿或加点点辣酱,更是爽口提神。

黄牛木

黄牛木,属金丝桃科,为灌木或小乔木。野生于向阳杂木林中,为名贵雕刻木材,也可作行道树或观赏树。根、树、皮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嫩叶作清凉饮料,能解暑热烦渴。木材非常坚硬,纹理精致,为名贵雕刻木材,及制作雀笼(广东精美的鸟笼即由本种的木材制成)故又有雀笼木之名;黄牛木树冠圆整,枝叶较密。可作行道树或观赏树。花微香,为蜜源植物;幼果供作烹调香料;根、树皮、嫩叶入药。

马鞭草茶

瘦腰瘦腿的柠檬马鞭茶是近年比较流行的茶方。主要是作用于帮助久坐的人,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利尿、进而达到瘦身减脂的目的。此配方可以来泡澡。在浴缸里放七成满的热温水,加进柠檬草和马鞭约20分钟后可进入泡澡,进驻一边泡浴,一边按摩揉搓腰腹,大腿和小腿,这样效果更佳。

融安金桔

融安金桔是金桔的一种,因出产地在融安县而称之。融安金桔主要有“滑皮金桔”和“普通金桔”两种,呈椭圆形,汁多,味甜,色泽金黄,单果重约15g,每年11月开始成熟上市。果实不仅美观,其果实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金桔甙等成分,对维护心血管功能,防止血管硬化、高血压等疾病有一定的作用。作为食疗保健品,金桔蜜饯可以开胃,饮金桔汁能生津止渴,加萝卜汁、梨汁饮服能治咳嗽。

柳城蜜桔

柳城蜜桔是南丰蜜桔的大叶品系,也有小叶品系。果实扁圆形,重25-50克,果皮薄,橙黄色,油胞小而密,汁胞柔软多汁,风味浓甜,有香气,含糖10-11克/100毫升,含酸0.9-1克/100毫升,可溶性固形物14%,品质上等,11月上旬成熟。全市现有面积1300公顷,产量2万吨,主产区在广西柳城县。

融水糯米柚

融水糯米柚,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益于融水大苗山独特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经精心培育形成的新品种,融水糯米柚果形端正,皮薄肉嫩、汁多味甜,果肉蜜黄晶莹、香如糯饭,独具地方特色。产品大量远销湖南、贵州、四川、广东、上海、北京等省市,出口新加坡、日本、越南等国家。

三江茶叶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地处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处,位于广西北部山区,属云贵高原余脉边缘的中、低山和丘陵地带。属亚热带岭南湿润气候区,雨热同季,寒署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8.3度,年平均降雨量1730.2毫米,年平均日照1151.9小时,无霜期320天,海拔一般在600—900米之间,有着“高山出好茶的”有利自然生态环境。

;

‘肆’ 柳州的农副产品和工业产品

【工业】

柳州,是西部的工业重镇,是广西最大的工业基地。全市工业涵盖30多个行业,现有工业企业2500多家,其中大型企业11家,4家进入全国500强,已形成以汽车、机械、冶金为支柱产业,制药、化工、造纸、制糖、建材、纺织等传统产业并存的现代工业体系,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高市场占有率的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

【交通】

柳州,是西部的交通枢纽,是全国唯一拥有大区铁路局总部的非省会城市。铁路连接湘、渝、黔、滇、粤五省市,是沟通西南与中南、华东、华南地区的铁路中枢。境内高速公路及国道纵横交错,向南4小时可达海岸港口,向北可贯通中、西部腹地。水路可上溯贵州,下航港澳。民航柳州白莲机场达到国家4D级标准,已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航线。

【商业】

柳州,是西部的重要商品集散地,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物流中转站。柳州东临粤、港、澳,南接北部湾,西靠云、贵、川,北抵长江中下游,形成了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和东部沿海的经济区位。柳州商贸活动频繁,素有“桂中商端口”的美称,具备建设大市场、发展大商贸、搞活大流通,构建区域现代物流中心的良好地理和区位优势。

【旅游资源】

柳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在以柳州为圆心的250公里半径范围内,集中了广西80%的四A级以上旅游风景区。柳州的北部地区和毗邻的桂林市,共同构成享誉世界的大桂林旅游风景区。

柳江绕着柳州市区回流,北岸城中心三面环水,形成一个巨大的“U”字,古籍称其为“三江四合,抱城壶”,故又有“壶城”之称,也有人将它形容为一个“巨大的天然盆景”。柳州市区内外由石灰岩构成的奇山峻峰拔地而起,千姿百态,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自然景观,而且柳州气候温和,四季长青,任何时候都很适合旅游。

市内大小公园十余个,主要景点有纪念唐代柳州刺史柳宗元的柳侯公园,湖光山色秀丽,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的龙潭公园,传说歌仙刘三姐骑鱼上天的鱼峰公园,以岩溶洞景为主,瑰丽神奇的都乐公园,集游乐文化和科普文化为一体的雀山公园,有“柳州外滩”之称的江滨公园,于现塔文化历史,具有宗教文化色彩的蟠龙山公园,中国第一座洞穴博物馆白莲洞和休闲度假胜地大桥、洛维观光农业旅游区等等。

“柳州石玩天下奇”。柳州拥有目前全国唯一的奇石园-箭盘山奇石园,三个石玩专业精品馆-八桂奇石馆、鱼峰公园石玩精品馆和柳侯公园盆景园石玩馆。马鞍山下的石玩市场,让你充分领略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柳州附近还有“世界瑶族第一乡”金秀的圣塘山万亩变色杜鹃,融水苗寨元宝山的原始森林和贝江风光,侗寨的古建筑风雨桥和鼓楼,象州四季如春的花池温泉,融安大洲的民族度假村,宜州下枧河壮乡风情等让你惊汉不已的旅游风光;其少数民族的民俗如“山歌会”、三月三”、“抢花炮”、“赛芦笙”、“斗马”等将会使您耳目一新!

【土特产】

沙田柚
沙田柚素有“果中珍品”、“天然罐头”之美称。在柳州历史悠久,约二百多年。沙田柚形如梨形或葫芦形,果面橙黄色,果顶呈“金钱底”状。果实可食部分46%,果汁含量33%,含糖14.50%,含酸量0.46%,可溶性固形物16%,维生素C12.29mg/100mg,果实耐贮存,经贮2-3月后果实肉变软,口味甘甜,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金 桔
是柳州传统特产水果,它具有“长寿果”的美称。金桔果实呈椭圆形或卵状,皮橙黄色或金黄色,光滑有光泽,果皮甘香,果实甘甜,含有人体所需的糖、酸、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物质,可作水果,也可入药,有消气化痰、生津止渴、除臭消炎之功效。金桔除可供食用外,还可加工成桔饼、柑糖、果酱、果酒、蜜饯、罐头等,远销东南亚各国。

香 菇
香菇多产于柳州地区三江、融水、金秀等地,其中融水香菇年产量高达两万公斤,而金秀的“瑶山香菇”,融水的“怀宝香菇”则久负盛名,是传统名特产品。香菇不仅味美,而且有降低血压、防止胆固醇增多的功能,一直畅销广西区内外,供不应求。

云片糕
云片糕是广西的名特产品,清干隆年间便有生产,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优质的云片糕25片一扎,用手一甩,可成扇形张开。又因其糖油充足,用火点燃可完全燃烧。其制作选料讲究,精工制作,能保持细腻柔软,雪白芳香,撕下一片片似云彩一样,故而得名。云片糕以其雪白、软、香甜及传统独特风味,赢得海内外朋友的喜爱和欢迎。

绞股蓝
又名甘茶蔓、七叶胆、仙草。广西金秀大瑶山生产的绞股蓝被誉之为“绞股蓝之王”和“南方人参”。经医药工作者研究发现绞股蓝含有五十多种皂甙、甘茶蔓糖甙、糖类、维生素以及十多种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目前上市的绞股蓝产品有绞股蓝茶、绞股蓝晶、绞股蓝露和绞股蓝冲饮等系列保健品。

双季玉藕
主要产于柳江县百朋镇,春秋两季均可栽培,表皮粉白色,肉厚节间短圆,熟食质粉易烂。

头菜
是柳江县里雍镇的传统名优特产,曾是古代宫廷贡品,里雍头菜经里雍镇农民特制,具有独特风味,香味浓郁,口感好,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碰柑
又名芦柑,果皮松而易剥,果实品质佳,味甜脆,耐贮藏,产量高,主要产于我市红星园艺场、郊区石碑坪镇。

大红柑
外观艳丽,味甜而清,香味浓郁,果实偏圆形,果皮橙黄色,有光泽,肉汁嫩,耐贮运,主要产于市鹧鸪江园艺场。

甜竹笋
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及维生素等营养成份,加工品有清水笋、笋干、笋丝等,可采用烤、炒、焖等不同的烹调食用方法,味香口感好。

八婆豆腐
是柳州市豆制品公司的传统加工产品,采取广西优质黄豆,调味及纯净柳江河水,经过严密的技术制作,真空包装而成,是区内外名优绿色食品之一,具有色、香、味为一体独特风味,可素食或拌肉食。

【风味美食】

粉面类
螺蛳粉、桂林米粉、煎饺、馒头、小笼包、豆沙包、花卷、香肠卷、水晶包、叉烧包、叉烧凉拌粉、牛腩酸笋粉、鲜肉煮粉、家乡饼、鲜肉米饺、鲜肉卷粉、老龙面、双冬水饺、冬茹云吞、油炸水饺

糕品类
椰蓉软糯糕、莲蓉水晶饼、新骑士橙角、凉糕、琼脂粉、鸡蛋糕

油品类
水油堆、灯盏馍、油炸面包、香麻炸炊枣、蜂巢炸芋角、油炸芋头盒、香脆豆沙饼、蛋皮春卷、冰花凤凰球、油炸西多士、脆皮麻蓉堆、脆皮油堆、冰花拌沙堆、虾威水角

甜品类
果脯八宝饭、椰茸球、蒸饼、碗仔粑、豆浆、绿豆粥、甜玉米、甜银耳汤、玉米粥

杂食类
糯米球、酿豆腐、酿冬菇、腐竹肉丸、牛鲜子、椰茸蟹王角、螺蛳、露水汤圆、四味珍珠包、荷叶棕、蛋黄连蓉包、香肠花卷、鸡球大包、传统艾粑粑、鲜明水晶包、龙城马打滚、龙城豆粉馍

民族风味
辣椒骨、蒸棕、马蹄糕、茶叶饭、蒸叶糕、柳州牛腩萝卜汤、牛肉串、凉拌粉、红油螺蛳、鸡丝柚皮、侗乡肉串、龙城烧蔗、豆腐酿、煮乳狗、竹串虾、白切鸡、糟香肥肠、酸鱼、酸肉、淮杞炖骨髓、侗族打油茶、酿辣椒、狮子头肉丸

‘伍’ 柳州的特产是什么求大神帮助

柳州特产: 香菇 壮锦 沙田柚 云片糕 金桔 大肉姜 鲳鱼
采纳哦

‘陆’ 柳州有什么出名的农副产品.水果.水产品吗

金桔 是虚陆柳州融安传统特产水果,具有“长寿果”的美称。柳州金桔果实椭圆形,皮色金黄且有光泽,油泡小而密,果皮甘香,肉质味团槐甜,含有人体所需的糖、酸、维生素C 等多种营养物质,有消气化痰、止渴生津之功效。塌誉友
香菇 主要盛产于三江、融水、金秀等地,金秀的“瑶山香菇”、融水的“怀宝香菇”久负盛名。香菇不仅味美,而且具有防止胆固醇增多的功效。

‘柒’ 农作物适合生长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中国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

为了因地制宜地实行农业生产合理布局,必须充分认识各地区自然、经济条件的特点,掌握农业生产地域分异的客观规律。

农业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中国农业自然条件的主要特点是:

①光热条件优越,地带性差异显着。

中国国 *** 跨有8个温度带,各地带温度条件不同,宜种农作物种类及熟制差别很大。

但除高寒气候(青藏高原大部)外,76.5%的地区温度条件均较优越。

夏半年大部分地区均可种植各种喜温作物。

水稻、棉花的种植北界为世界最北。

暖温带及以南地区农作物均可复种(见中国的气候、中国土地资源)。

②水资源丰富而地区分布极为不均,特别是水土资源不平衡,给农业带来重大影响。

东南部的湿润、半湿润地区和西北部的半干旱、干旱地区约各占国土面积的一半。

东南部地区雨量充沛,雨热同期,极有利于植物生长。

全国90%以上的耕地和森林分布在东南部地区。

西北部地区降水不足,农业必须依靠灌溉。

这就限制了农林业的发展,大部是草原和荒漠,成为天然的牧业地区。

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河川径流量占全国82.4%,而耕地仅占全国38%;北方黄淮海流域耕地占全国37%,而河川径流量仅占全国6.6%。

③山地显着多于平地。

山地占全国土地总面积2/3,平地只占1/3。

山地自然条件的多样性,要求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利用方式,方可发挥其生产潜力。

特别是中国东南部的亚热带和热带的丘陵山地,全部位于多雨湿润地区,为世界所罕见,有发展林特产等多种经济的潜力(见江南丘陵、东南沿海丘陵)。

④易发生各种自然灾害。

在季风气候条件下,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尤大。

旱涝威胁交替出现。

冬季寒潮降温可影响到海南岛。

春秋低温也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

此外,外雹、干热风及沿海地区的台风等,对部分地区的农业也有重大影响(见中国的寒潮、中国的台风、中国的干热风、中国的冰雹)。

⑤各地区农业自然条件配合不甚协调,各有利弊。

东北地区平原面积大,土壤肥力高,气候不甚干旱,但气温较低,生长期短,易受寒害。

华北地区平原广阔,夏暖冬寒,水资源不足而变率大,旱涝碱面积较大。

南方地区温度条件好,水源充沛,植物生长发育快,但丘陵山地比例大,耕地较少,降水变率大,易受洪涝威胁。

西北地区土地面积广,太阳辐射强,光能资源信含丰富,夏季温度高,但严重干旱缺水,沙漠、戈壁和盐碱地分布很广。

青藏地区地势高,太阳辐射强度为全国之冠,但气候寒冷,生长期短。

社会经济条件

由于各地区在农垦历史先后、民族生活习惯、人口密度、工业交通城市分布及不同时期国民经济需要等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别,往往在相同的或相似的自然条件下会出现不同的农业特点。

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农垦历史已超过3000年,而东北北部、内蒙古东部等地区则不过一二百年甚至只有几十年,两地农业生产集约程度差别显着。

藏、蒙古、哈萨克、塔吉克斯坦等族是长期从事畜牧业的民族,而汉、 *** 尔、 *** 等则长期习惯以农为主。

这些民族的不同分布区,基本上也就是牧区和农区的所在地。

朝鲜族擅长种植水稻,东北地区的水稻分布区过去往往就是朝鲜族分布区。

人口密度影响农业劳动力的保证程度和农产品的需要程度,从而影响土地利用集约程度和作物布局。

全国大面积复种指数最高的地区,并不在地处热带、人口较稀、灌溉不发达的海南岛和西双版纳,而却在人口稠密、灌溉发达的珠江三角洲、潮汕平原和长江三角洲。

全国粮食单产最高的地区,往往即为人口最稠密地区含坦瞎。

这同劳力充裕、精耕细谈空作有关。

但粮食商品率的高低,则不仅同粮食单产有关,更重要的是同人均耕地面积、当地粮食自给需要量的大小有关。

因之,人均耕地最多的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也最高。

至于一些不便长途运输的作物如甘蔗、甜菜及蔬菜、园艺、奶牛饲养等的分布,则和加工工业、交通条件、城市分布发生直接联系。

土地的农业利用与改善

据粗略估算,中国土地资源中,约有74%的土地已利用或可利用于农林牧渔生产。

①耕地。

全国耕地约0.9567亿公顷,垦殖指数为9.97%,耕地分布极为不均,90%以上分布于大兴安岭经长城至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一线以东地区。

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垦殖指数可达50~60%,四川盆地40%,东北平原20~30%,长江以南的丘陵低山地区一般约10~20%。

西部地区耕地少,主要集中于山麓平原的小块沃洲,广大高原山区耕地很少。

宜农荒地资源估计共0.3535亿公顷,其中质量较好的仅0.1亿公顷左右,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内蒙古东部及新疆等地区,其余多为质量较差、开垦需要投资较大的土地,且大多又属于宜牧或宜林地,处置不当易引起农林牧业之间的矛盾。

从北到南,不同熟制之间耕地生产水平差别很大。

东北、内蒙古、甘新、青藏及黄土高原西部和北部等地区,约占全国35%的耕地,基本一年一熟,其中一部分尚实行轮歇撂荒,复种指数低于100%。

华北地区大部实行二年三熟,复种指数为120~150%。

长江流域及华南地区一年二熟至三熟,复种指数为180~250%。

有些地区人口较稀、劳力不足,水利灌溉保证程度不高,虽位于生长期很长的亚热带或热带,复种指数并不高,甚至仍有一年一熟地。

因此,无论南方和北方,提高耕地复种指数潜力都较大。

但也有一些地区,人多地少,有机肥不足,片面强调提高复种指数,势必导致土壤肥力减退,或出现次生潜育化,实际是掠夺地力,这一情况亟需改善。

在中国水田较旱地、冰浇地较无灌溉地,单位面积产量往往高出50%,乃至200%以上。

因之,兴修水利,解除旱涝威胁,是提高耕地生产力、实际稳产高产的关键。

20世纪50年代以来,灌溉面积已从0.153亿公顷发展到1990年的0.474亿公顷,约占全部耕地的49.5%,抗旱能力大大增强。

旱涝保收面积约占耕地1/6。

全部旱地中,还有70%无灌溉设施(其中一般无需灌溉的南方旱地约占19%)。

水田面积占耕地26.67%,约有90%分布于淮河泰岭以南地区,但其中也有一部分无水利设施或水利保证程度不高。

现有耕地中,约有1/3以上为各种低产耕地,其中约50%是易于引起水土流失的坡耕地,约20%是涝洼、盐碱地,约23%是风沙、干旱耕地,约7%为低产水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随着国家基本建设、城乡居民点、交通、水利等的发展,占用耕地现象相当严重。

平均每年占用耕地约83.3万公顷,多年累计达0.31亿公顷,而同期垦荒扩大耕地面积约0.32多亿公顷,二者大致相抵,全国耕地总面积略略超过20世纪50年代初期水平。

②草地。

宜牧草地占国土面积1/3以上。

草场面积虽广,但类型很多,产草量和质量差别很大。

北部和西部的天然草场为中国主要放牧业基地。

但长期以来,利用多而建设少,全国人工草场和改良草场面积仅占可利用天然草场面积的1.5%,绝大部分还是靠天养畜,草场产草量的年际和季节变化直接影响牧业生产,使牧区牲畜长期处于“夏饱、秋肥、冬瘦、春死亡”的状态。

由于多年来牲畜头数增加远远超过草场载畜能力,大部分牧场出现超载过牧,局部地区草场兼受滥垦、滥樵和滥挖药材的破坏,造成草场退化、沙化,估计北部、西部牧区退化草场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23%,平均产草量下降30~50%,且质量变坏,可食性牧草比重下降,毒草杂草增多。

因此,必须大力改善对天然草场的利用和加强草原建设。

中国中部和南部的草山草坡,产草量高而质量较差,粗纤维含量多,草场又大多分布零散,坡陡土薄,利用不当易引起强烈的水土流失(见中国草场资源)。

③林地。

中国森林面积1246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2.98%,与世界平均数22%比差距很大。

地区分布极为不均。

东北地区的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地一带为全国最大林区,次为西南地区的川西、藏东南、滇西北等山区。

内蒙古东部,东北3省及长江以南各省区,森林覆盖率在25~30%以上,广大农区和牧区少林甚至无林。

华北平原地区覆盖率不及10%,西北地区不及1%。

林地面积中,用材林占73.2%,次为经济林、防护林、薪炭林、竹林等。

现有林地利用,在交通方便的林区,普遍存在重采轻造、超采过伐、更新跟不上采伐的现象,森林资源日益减少;交通不便的边远林区,得不到开发利用,成过熟林比重大,自然病腐损失多;森林火灾也较严重。

人工造林则一般质量较低,成活率不高,成林面积小。

除已有林地外,尚有疏林地、灌木林、未成林造林地、苗圃用地及各种宜林荒山荒地,约占国土面积15.8%(见中国森林资源)。

④内陆水域。

全国内陆水域约有0.266亿余公顷,占国土面积2.8%,是发展淡水水产的主要场所。

其中江河0.126亿公顷,湖泊0.08亿公顷,池塘水库0.066亿公顷。

约有92%分布于爱辉―兰州―腾冲一线的东南部,自然条件极有利于淡水水产业。

但多年来重捕捞、轻养殖,人工养殖面积占可养面积的比例,池塘占73%,湖泊仅占25%。

加以不合理的围垦,使湖泊池塘面积大为缩小,水域污染和水利设施的截流等措施,使鱼类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依中国农业用地的利用现状,宜牧地、宜林地远较宜农地(耕地及可垦荒地)广阔得多。

但长期以来,中国农业上往往只重视对耕地的利用与改善;反之,对于广阔的宜牧地、宜林地和内陆水域,却是利用多而改良建设少,或进行掠夺式的滥牧、滥伐、滥捕,或者任其荒芜,或进行毁林开荒、毁草原开荒、围垦水面,从而破坏林牧渔业的资源基础。

发展中国农业,必须着眼于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因地制宜地进行全面合理利用,从而发掘巨大的土地生产潜力。

农业生产结构

1990年全国农业总产值7662.09亿元,其中种植业占58.49%,林业占4.31%,畜牧业占25.63%,副业占6.21%,渔业占5.36%,除 *** 牧业比重大于种植业,青海、内蒙古牧业比重稍大外,其他各省区种植业均占绝对优势。

这是长期历史过程所形成的,同中国人口多、粮食需要量特别大有关,也是多年来忽视多种经营发展的结果。

这种结构的主要缺点是:

①农业生产结构的单一性与自然资源的多样性很不适应,自然资源尚未充分合理利用。

②经济效益低,农业费用高,纯收入比例小。

③以大田作物为主的农业经济,经不起天灾(尤其水旱灾害)的考验,具有较大的脆弱性。

1978年以后,农业结构得到初步调整,农村经济正转向多部门综合经营,农村社会总产值已由1978年的2037.54亿元,增加到1990年的16619.21亿元;农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已由1978年的68.6%下降为46.1%,而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和饮食业总产值则由1978年的31.4%,上升到53.9%,全国农村单一的农业结构正在发生根本变化。

农业生产布局可分为下列5方面:

①粮食生产布局。

粮食生产是农业生产的主要成分(见中国粮食作物地理,全国各县市粮食作物各有其组合特征:第一,在淮河秦岭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稻谷占粮食总产量70%乃至90%以上,平原地区有较多的双季稻,旱地以玉米、甘薯为主,但占比重不大。

在丘陵山地区域,尤其是西南地区,玉米、甘薯比重也较大。

第二,淮河秦岭以北,六盘山以东、长城以南,以冬小麦、玉米为主,次为高粱、甘薯、大豆、谷子等。

第三,东北地区以玉米、大豆、春小麦、高粱、谷子为主,20世纪60年代以后,玉米扩大很快,而大豆、高粱、谷子等则缩减很多。

第四,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地带,粮食作物种类多而杂,以春小麦、玉米、谷子、莜麦、马铃薯、糜子、高粱、大豆等为主。

第五,西北灌溉沃洲农业地区以春小麦为主,次为谷子、糜子等。

南疆等地以冬小麦和玉米为主。

第六,青藏高原地区以青稞、春小麦为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粮食生产发展迅速,1990年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长3.9倍。

其中,1953~1990年平均增长2.7%,而1981~1990年则平均增长3.4%,但年际很不稳定,丰歉年起伏很大,1990年全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平均每公顷为3.93吨,各地产量水平相差很大,提高单产和平衡增产还有很大潜力。

1990年全国人均粮食社会占有量为393.1千克,粮食商品率为36.6%。

为保证国家商品粮的需要,提高粮食商品率应在普遍提高各地区粮食产量的同时,有重点地选建若干片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见中国粮食作物地理)。

②经济作物布局。

经济作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逐年有所增长,1990年达14.4%,主要为棉花(占经济作物面积26%)和油料作物(占经济作物面积50.90%,主要包括油菜籽、花生、芝麻、向日葵、胡麻5大油料),其次为糖料作物(甘蔗和甜菜)、烟叶(烤烟为主)、麻类(黄红麻为主)、药材等。

此外还包括未计入农作物播种面积的茶、桑、水果、橡胶等木本经济作物。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虽远小于粮食,但产值和商品率均高,在满足人民生活多方面需要、增加农民收入、提供轻工业原料和出口商品等方面均占有重要地位。

大多数经济作物各有一定较集中的分布区。

20世纪50年代初期,多数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较大,产量稳定增长。

50年代后期起,经济作物面积缩减,种植分散,管理粗放,产量降低,商品率下降,棉、油、糖均不能自给。

自70年代末期以来,由于纠正了忽视经济作物的现象,经济作物面积又有所扩大,大多数经济作物如棉花、花生、油菜籽、向日葵、甘蔗、甜菜、烤烟、茶叶、蚕茧、水果等的产量均已创历史最高水平(见中国经济作物地理)。

③畜牧业生产布局。

1949年以来,全国畜牧业有很大发展,至1990年大牲畜达13021万头;猪36240.8万头;羊21002.1万只;大小牲畜总计达到70264.9万头(只),为1949年的3.39倍。

但畜牧业仍然是农业经济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第一,畜牧业产值比重低,人均畜产品很少。

1990年畜牧业仅占农业总产值的25.63%,人均年产肉量22.1千克,年产蛋量6.95千克,接近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年产奶量只有3.64千克,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第二,牲畜头数多而产品率很低。

1990年猪出栏率只有87.84%,牛的出栏率更低。

第三,牲畜增长很不稳定,广大牧区基本上“靠天养畜”,抗灾能力弱,牲畜常年死亡率超过5%。

为加速畜牧业发展,农区要扩大饲料作物种植和发展饲料工业,提高生猪的出栏率和出肉率,改善畜禽结构,提高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中的比重;半农半牧区要逐步过渡到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牧区要大力加强草场的管理和建设,改善畜群结构,加速畜群周转。

在城市郊区和工矿区要建立和发展现代化畜牧业,增加肉、奶、蛋、禽产品供应。

同时,应根据不同地区条件,逐步建设一批不同类型的现代化的稳定、优质、高产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见中国畜牧业地理)。

④林业布局。

1949年以来,历年累计造林保存面积0.28亿公顷,天然更新和封山育林0.326亿公顷。

木材年产量由50年代初期的500多万立方米增加到5000余万立方米,提高9倍多。

林产品产值增长17倍。

但木材和林产品均远远不能满足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林业仍是中国农业经济中十分薄弱的部门,在造林、育林、护林和木材生产方面,存在许多问题,需要逐步加以解决(见中国森林资源)。

进一步发展林业生产,要把整个林业纳入以营林为基础的轨道,要重点建设好东北、西南两大林区;加强广大农区的绿化造林;充分发挥南方亚热带和热带丘陵山地的林业生产潜力;建设以木本油料为主的经济林和林特产品生产基地;在黄土高原和北方干旱地区大力发展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林。

⑤水产业布局。

1990年全国水产总量1237万吨为1949年产量的26.5倍,但人均水产品占有量仅10.8千克。

海洋水产占57.7%,以捕捞产量为主(占77.28%),养殖产量较小,(22.72%)。

淡水水产中,养殖产量占84.92%,捕捞产量占15.08%。

长江及淮河流域拥有全国最大的淡水湖群和最密的水网,淡水水产产量占全国60%以上,次为珠江流域。

进一步发展水产生产,主要在于保护和合理利用水产资源,发展人工养殖和资源增殖,重点建设一批海水和淡水养殖基地(见中国水产资源)。

农业区划概述

中国可综合地划分为以下10大农业区:

①东北农林区。

包括辽、吉、黑3省及内蒙古东北部大兴安岭地区。

农垦历史短,可垦荒地广,森林资源丰富,是中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和木材供应基地,也是重点开荒扩耕地区。

大豆、甜菜、亚麻、温带水果等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

发展本区的农业生产,必须战胜自然灾害特别是低温寒害的威胁,改变粗放种植习惯,大力提高单产。

同时合理开垦荒地,建设高产稳产的商品粮基地;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采育并重,建设永续采伐基地。

②内蒙古及长城沿线牧农林区。

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包头以东地区及从辽宁至宁夏的长城沿线地区。

草原辽阔,农牧兼营,在全国牧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发展本区生产,需要因地制宜地逐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坚持以牧为主,牧农林结合;合理利用和建设草原,逐步摆脱靠天养畜状态;以草定畜,制止草原继续退化、沙化;稳定农区耕地,着力提高单产,逐步实行粮草轮作;营造防风固沙林。

③黄淮海农业区。

包括长城以南、淮河以北、太行山及豫西山地以东的黄淮海平原及山东丘陵地区,是中国小麦、高粱、谷子等旱粮的主产区和棉花、花生、芝麻、烤烟等经济作物的集中产区。

发展本区农业的关键在于综合治理旱涝碱,实现水利化,改良低产土壤,大大发掘增产潜力,实现稳产高产;因地制宜地建设粮食和经济作物的商品生产基地;改变农业结构过分单一状况,大力发展畜牧业及林果渔业生产。

④黄土高原农牧林区。

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及秦岭以北地区,是重要的旱杂粮产区,但水土流失极其严重,是全国突出的低产、贫困地区。

发展农业的关键在于把土地合理利用和治理措施结合起来,控制水土流失;利用川地、坪地、塬地建设稳产高产的农业生产基地;逐步把陡坡耕地退耕种草造林,尽快扩大草地林地比重,实行农牧林副综合发展;以流域为单位开展综合性水土保持工作。

⑤长江中下游农林养殖区。

包括淮可―伏牛山以南、福州―英德―梧州以北,鄂西山地―雪峰山以东的广大地区。

是全国稻谷、棉花、油茶籽、麻类、茶叶、蚕丝、木本油料、生猪、淡水水产等的主要商品基地或集中产区,农业经营较集约,复种指数和粮棉单产均为各大区最高。

发展农业的关键在于加强水利建设,战胜洪涝渍害及伏旱威胁,改进耕作制度,合理利用丘陵山地及淡水水域,大力发展亚热带经济林、用材林、家畜家禽及水产养殖业。

⑥西南农林区。

位于秦岭以南,百色―新平―盈江一线以北,宜昌―溆浦一线以西,川西高原以东,包括四川大部、滇黔地区及陕南、湘鄂西部,是重要的粮食产区和油菜籽、烤烟、甘蔗、生猪及经济林、用材林生产基地。

但大部地区农业生产水平不高,增产潜力很大。

发展农业的关键在于大力发展丘陵区水利事业,改造低产田,提高单产;充分合理利用丘陵山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建设用材林和经济林基地,发展多种经济。

⑦华南农林热作区。

位于福州―大埔―英德―百色―盈江一线以南,包括闽南、两广大部、滇南及台湾省。

农业经营较集约,大部粮食单产较高,是全国主要的蔗糖、热带亚热带水果产区,也是橡胶、椰子、剑麻、油棕等热带经济作物的唯一产区。

发展本区农业的关键是要发挥本区的自然优势,建设以橡胶为主的热作基地,蔗糖基地和热带水果、经济林、用材林生产基地;大兴水利,战胜洪涝旱渍,提高复种指数,提高粮食自给水平。

⑧甘新农牧林区。

位于包头―盐池―天祝一线以西,祁连山―阿尔金山以北。

农业基本上完全依靠灌溉,农区小而分散,利用荒漠及山地牧场进行季节性游牧,甜菜、瓜果、长绒棉及畜牧业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发展本区农业的关键在于合理开发和合理利用区内有限水源,改良盐碱地;调整季节牧场,加强草原建设,实行农牧结合;造林种草,防风固沙。

⑨青藏高原牧林农区。

是国内最大的牧区,大牲畜和绵羊头数均为全国各区之冠,人均牲畜头数也为各区最多,南部和东南部拥有全国第二大林区,农业主要限于东部和南部的河谷低地,主要牲畜、作物和树种均带有高寒地区特点。

地广人稀,农牧业经营较粗放,生产水平一般较低。

进一步发展本区生产,必须加速建设巩固的草料生产基地,摆脱靠天养畜状态;提高牲畜质量,调整畜群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加速林业生产建设;提高作物单产,建设区内的粮食基地。

⑩海洋水产区。

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以东太平洋西部5大海域,各海域鱼、虾、贝、藻品种繁多,资源丰富。

发展海洋水产生产,要根据海洋水产资源增殖及变动规律,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调整或减轻沿岸和近海捕捞强度,保护和增殖海洋水产资源,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和建设海水养殖基地,积极发展外海及远洋渔业。

阅读全文

与柳州农副产品的自然条件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cnc在机床上怎么弄字母程序 浏览:313
怎么把任务栏程序并排显示 浏览:789
数据字典符号都有哪些 浏览:381
新房代理公司怎么做 浏览:592
车载视觉技术的功能有哪些 浏览:410
美国程序员多少美金一个月 浏览:164
我在昌吉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怎么说 浏览:170
招商银行有哪些产品 浏览:486
怎么看乐天市场销量 浏览:154
绿叶产品是做什么用的 浏览:189
怎么分代理级别 浏览:699
怎么查询单个产品的销量 浏览:510
遵义哪里割双眼皮技术最好 浏览:671
天津信息咨询式培训费用多少 浏览:809
济州岛奥莱市场在哪里 浏览:9
怎么搜索品牌的所有产品 浏览:841
菜市场买菜怎么预防冠状病毒感染 浏览:307
现在的童装市场怎么样 浏览:934
如何查询产品日期 浏览:976
如何设置手机锁屏显示详细信息 浏览: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