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好的产品经理需要哪些素质
带过一些产品专员和产品经理,其实真正在很多公司当中,各位口中所说的懂市场、懂设计、懂用户、懂运营、懂项目、懂技术的,能有几个呢?
人的精力永远都是有限的,掌握其中一些领域,已经实属难得了,各位做产品多年,又自认为自己这些专业技能又能理解多深呢?
产品经理的基本功之一,就是学会用四两去拨千斤,用简单,再简单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对于自己的弱项,会巧妙地通过团队来补齐。
曾经我想,产品专员如何晋升为产品经理,又或者说产品经理是否称职,应该怎么判断?
直到多次想把产品交付出去让专员来担任经理的时候,我才发现问题所在。一个产品必定有一个产品经理,但是不是赋予一个人产品经理这个头衔,他就是产品经理。当带着头衔的产品经理无法对这个产品尽心尽力负责的时候,最终做了产品经理工作的,可能会是他的上级。
产品经理最需要的素质,就是能够真正担负起一个产品的责任。当客户反馈出BUG的时候,能够立即去跟进处理;当客户觉得体验差的时候,能够感到羞愧,并且深入了解,做到更好;能够不需要人在背后推动,自己也能够去寻找问题,寻找一切能够让产品变得更完美的改进方向;在产品需要你的时候,你能够第一时间跳出来。这就够了。
总结一句话,就是产品专员跟产品经理区别在于责任心,三流产品经理跟二流产品经理区别在于专业技能,二流产品经理跟一流产品经理区别在于思想。
产品经理的核心价值:
一、行业认知及分析
二、需求分析及系统化
三、用户体验及产品设计
一、行业认知及分析
1、对行业的认知
a)、自己所处的行业的模式,是OTA、O2O、B2C。。。它的玩法是怎样的?
b)、该行业中有哪些“玩家”?每个玩家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上下游的流程是什么样的?利益是如何均衡分配的?(不是平均分配,而是一种达到平衡协调的分配)
2、在行业的关系链中,有哪些环节是互联网可以替代的?
比如下图,这是我们团队正在做的事情:
以下是淘宝正在做的事情:
利益链条越长,那么中间环节就越多,互联网可以改造的余地就越大,与之相应的利润也就会越高。这便是O2O为什么这么火爆的原因之一
3、根据产品的定位,也就是产品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进行设计
4、通过对市场走向的分析来决定产品的发展方向
5、明确产品的业务方向和价值点,在进行设计时,考虑设计目的与业务方向是否吻合
二、需求分析及系统化
1、根据产品的发展方向,来进行相应的功能设计
2、把需求转化为功能
a)、理解需求
b)、把收集到的需求转化为一系列可支撑、可满足这个需求的功能
c)、把需求转化为工程师可理解的语言
3、设计出一个业务架构,来进行你的产品设计
a)、对需求进行系统化的处理
b)、注意功能之间的依存关系
4、项目管理
三、用户体验及产品设计
1、从根本上讲就是高效、快速、精确的传达解决用户诉求的方法
2、具体来说,就是进行原型设计(交互稿、PRD)
3、注意功能、逻辑、规则、算法
4、考虑用户体验
5、考虑视觉呈现
❷ 好的产品经理去哪里找
猎头公司吧,希望能帮助你,给个好评吧
❸ 怎么胜任产品经理
现在有很多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对互联网人才的需求也出现了井喷。当然产品经理的需求缺口也很大,但产品经理的门槛不高,因此有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个概念。但好的产品经理,就像一个好导演,是可以从一些侧面反映出来的。
提炼需求要学会去辨别不同问题的共性和差异,这样吃透了场景,吃透了问题的本质,才能提炼出问题的解决办法。但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还需要评估:是不是真正解决痛点的方法,有没有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不是真正需要去做的,是否同质化?而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该是从用户的描述中提炼。所以我们说,尽可能找到渠道和用户打交道很重要,主要有用户的反馈、在线客服、电话、用户社区、公众号、微博、交流会和用户调研等等。因此我们需要识别需求,最重要和最紧急的事情是,底层基础功能是否做好?基础需求大于产品特性。
5.如果我们做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我们需要找方式让用户感知。比如产品的包装、提示语等等这些细节。而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保持原有竞争力,打磨新的核心竞争力,并且是不断动态增强的,紧跟用户需求变化的。
三、需求实现,打造优秀的产品,像导演一样去拍电影。
Todolist:
功能完整,有异常流。正常的流程是走的通的,没有逻辑bug的。异常流,报错、产品使用场景下可能出现的流程。一个功能完整的产品,10%的时间是用来思考正常流程的交互,而90%的时间是用来思考异常流的交互。一般我们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去穷举可能发生的情况,并想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架构,可监控可扩展。活动运营、用户运营、内容运营、数据平台、消息平台等,需要对每一个运营进行监控,不断优化。
设计,简单好用。精美的设计给用户留下好的印象。
实施,严格要求项目质量。
需要注意的事情:Dont make me think!
四、如何实现用户的需求?或者说如何更好的解决的用户的问题。
换位思考,目标用户是谁,是否真正理解目标用户心理、职业、观点等等。
用户最想要什么?如果用户说他最想要的是一匹更快的马,我们应该造出一辆汽车给他们开。我们需要依据真正需求和价值去判断,而不仅仅只有数据。
做用户喜欢的事情:
a.一个页面一个重点,b.突出按钮,c.功能页不深于三级,d.产品指引和文案不能有歧义
4.用户最怕:
a. 安全收到威胁,b.隐私被暴露
5.用同理心、简单和清晰的产品,和用户达成情感共鸣实现需求。
6.更好的把控过程。从需求提出>交互>视觉>开发>测试,确保每个角色成员都理解需求,确保重点不会有人理解偏差。
五、产品运营,把打造好的产品运营好。
数据监控。对日常报表、用户数据环比、同比,监控差异,找到原因。建立用户画像,包括年龄、身份和地域等。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用户的具体操作进行统计分析。
反馈和沟通,对用户反馈的问题进行跟进,分享同一类问题的共性,共性问题>改产品,有漏洞则修复漏洞,突发事件设计应对机制。
品牌推广。突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差异化,运营同学需要对产品的特性有很强的认知。
公关媒体,发布行业报道、用户普及、舆论导向,对负面新闻进行处理,危机处理。
活动运营,使用开源节流的方式去搞活动。开拓更多的进水水管,把漏水的地方堵住,拿到产品运营里来说,就是识别有价值的用户,这些用户对产品很重要,要挽留有价值的用户。
六、产品进阶,拍好电影
最最重要的一点,不论在什么产品。了解人性是最重要的,从人性正面的正义、同情、感恩,或从人性阴暗面的色欲、虚荣、贪婪、懒惰和偷窥。
让产品的特性满足人性的某一个特点。比如色欲的满足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和社交等特性满足。
七、产品经理能力模型,从这些方面入手,提高个人竞争力。
学习能力
沟通能力
行业融入
心态和情商
技术知识
项目管理
心理学、财务、美学、办公技能
产品规划、版本计划/节奏
专业设计
市场分析/前瞻
运营数据分析
市场营销、品牌/公关/推广
渠道管理
市场/用户调研
方法论建设
知识传承
人才培养
对外商务沟通
八、题外话,如何评价微信的突起,如何评价支付宝敬业福事件。
1. 微信的成长。让微信高速增长的是摇一摇找附近的人功能,而摇一摇的动画是一支手握着一朵花,也暗示着性爱,对用户传达了产品的特性。在geekspree此前的观点看来,除了微信拥有强大的基础功能发短信发语音以外,当时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摇一摇附近的人,因为语音和短信,其他的产品也能提供。当然,现在微信的产品核心竞争力是朋友圈。在发现tap里,每次动态时显示一个小红点,这里遵循的是强化用户感知核心功能、而一个小窗口放发了动态的朋友头像,像不像是一个窗子,其实是让用户去探索,朋友圈里的动态,就是满足用户去偷窥他人生活、思考和活动,满足的就是用户偷窥的人性。
2. 支付宝敬业福事件——不理解人性。投入2.69亿,8亿流量PR,产出骂声一片,蚂蚁金服财报不好看就是因为敬业福的活动支出。为什么会失败呢?
a.敬业福失败在体验和流程过于复杂,很多人搞不懂到底怎么收集敬业福,
b.用户付出成本较大,结果远低于预期,
c.不尊重民俗,过年让用户缺少敬业福,让用户感觉自己不敬业。
❹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产品经理,先从研发做起会对自己的
1·心里要有 Ownership,就是要用心。
什么叫用心?如果你千辛万苦、呕心沥血攒下几十万做首付买了套房子,你每天花很多时间在网上搜索,每天到建材城和卖建材的人斗智斗勇,用什么瓷砖和灯具,装什么马桶和家具,价格、材质、种类等等,无所不晓。我敢肯定,用不了多久,你就能成为一个装修专家,因为这是你自己的房子。只要心中有 Ownership,只要努力,哪怕是一个外行,也能够成为专家。我相信,如果一个人能拿出这样的精神来做产品,那么他没有理由不成为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
如果心中没有 Ownership,就是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打工的,给老板打工,给领导打工,只要他们点头就OK,那永远都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你可能会说,那我干别的,此处不养爷,自有养爷处。但只要抱着打工的心态做事,你到哪里都只能是混,要想出类拔萃,那就只能等下一辈子。
优秀的产品经理心里都有一个大我,他不是对老板负责,而是对产品负责,对用户负责,他甚至会把这个产品看成你自己的孩子。比如说,你如果是一个设计师,除了美化、润色、做方案,是不是也用心地去了解这个产品怎么回事?用户是什么样的人?用户为什么用这个产品?他在什么场景下用?这个产品给用户创造什么价值?如果说一个技术工程师只满足于堆出一堆代码实现了一个产品功能,但根本没有想过自己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积极参与可以让产品得到很多改善,或者对于自己认为不对的地方,也不想提出自己反对意见,这样的技术工程师就不要抱怨自己是 IT 民工,因为这样思维方式就注定了他一定是一个 IT 民工。
2·将心比心,学会从用户角度看问题。
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除了心里有一个大我,敢于承担责任,心里还要有个小我,甚至忘我、无我,这就是说要将心比心,把自己当成用户,从用户的角度来看问题。用户体验这个词这几年很流行,但为什么叫做用户体验,而不是叫产品经理体验,或者叫老板体验?因为我们做产品,无论有多么好的技术,有多么好的设计,最终评价好还是不好的,是用户,不是产品经理,更不是老板。老板、产品经理、行业专家选择一个产品的理由,与用户选择一个产品的理由,很多时候是大相径庭。你觉得好的产品,用户不一定买账。如何学会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说起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是实际上很难做到。因为每个人不管成不成功,都会积累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经验,他的思维会越来越惯性,突破既有思维模式难度大。通俗地讲,这就是自我太强大了。在这种强大的自我下做产品,产品做着做着就变成了给自己做。
要突破这种惯性思维,我的建议是,第一要多读书、多看报、多与其他人交流,用外来的一个崭新的思维力量来打破自己头脑里的框框。我建议产品经理们看报纸杂志的时候,少看行业类高端杂志,多看面向普通用户的杂志,类似《电脑迷》、《电脑爱好者》、《电脑软件》等,上面的内容对于技术员来说,可能简单得可笑,但这些内容真的是普通用户遇到的问题。多读这样的刊物,就能帮助你从用户的角度出发看问题,正如我2012年1月在极客公园的活动上所说的,只有这样做,你才能从用户需求中找到真正的创新。
第二要适度的患上精神分裂症。以我自己为例,按理说我是程序员出身,做过产品,懂技术,什么软件到我手里都不在话下。但是,当我看360软件的时候,我会不自觉地就像变了一个人,变成了一个不懂计算机也没有耐心的普通用户,稍微有地方觉得不顺眼或者没找到想要的功能,就要摔鼠标、砸键盘,心里有一种冲过去卸载的冲动。这是我多年练出来的宝贵经验,我认为其实任何人都能够做到。从用户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这对很多人来说不是能力问题,也是一个心态问题。所以,我教育公司里的很多人,要“像白痴一样去思考,像专家一样去行动”。这就是要求360的产品经理,要从对计算机一无所知的普通用户角度看问题,发现问题后,要像技术专家一样迅速采取行动。
3·处处留心,寻找改善用户体验的机会。
对于优秀的产品经理来说,改善用户体验的机会无处不在。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他的头脑是开放的,他的视野并不局限在自己的行业和产品上。前几年,我不幸摔伤了腿,架着拐杖楼上楼下跑,什么挂号、门诊、划价、缴费、拍片,要问很多人才能找到科室,要跑很多路才能把这些事儿办完。还有北京着名的西直门立交桥,司机上桥就跟进了丛林一样,等你知道走错了,已经来不及了。可以说,这些都是糟糕的用户体验。在日常生活中,用户体验无处不在。我们是产品经理,但当我们走出办公室,我们就是使用其他产品的用户。但我们不要做一个抱怨的用户,我们要提升一个层次,抱怨完了之后,想一想其他人是不是像我们一样去抱怨,我们应该怎么其改善。你可能会说,嗨,这些事又不是我管,说了也没用。谁说的?你不去尝试,怎么知道不管用?而且,这是一种思维训练,我相信如果你能看到道路、交通、遥控器、汽车驾驶面板等很多糟糕的地方,你肯定能找到自己产品需要改进的地方。
4·脸皮厚,不怕骂,没心没肺。
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最重要的一个素质就是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不怕骂,而且善于从骂声中找到改善产品的机会。最好的产品虽然能解决用户问题,但它不是完美的。没有缺点的产品并不存在。优秀的产品经理追求的是极致,而不是完美。这就是说,做产品一定在某些打动用户的点上做到最好,做到连竞争对手都望尘莫及,甚至绝望到不再追了。这个时候,真正的用户使用产品不爽了就会抱怨,会骂;竞争对手也会雇很多人,模仿用户的口吻来骂。面对铺天盖地的骂声,有些产品经理会产生恐惧心里,觉得是不是产品在方向不对。这个时候,我会鼓励团队说,竞争对手是我们的磨刀石,负面的信息里,即使是对手的枪稿,也要找到可以改进产品的启发点。我们一定要研究他们的骂声,想想产品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的,最后让他骂不出。这样,竞争对手就成了我们的磨刀石,把我们的刀磨得越来越锋利,我们手起刀落,就能把敌人斩于马下。
没心没肺的另一个含义,就是不怕失败。因为好的产品是不断打磨出来的,好的用户体验绝对不是一次到位的。真正创新的产品,在刚问世的时候一定是粗糙的、丑陋的,看一看第一代苹果电脑、Windows的早期版本、苹果的第一部手机等等,粗糙、丑陋不要紧,可以改进,关键是一定要解决用户的问题。
一个产品最后能成功,靠的不是一招制敌,更不可能是一炮而红,它至少经过三年五年不间断的打磨、不间断的失败、不间断的尝试。没有坚忍不拔的心态,一个产品经理很难做出来好产品。有人说,做产品应该像做艺术品一样,但艺术品可以只展示给少数人看,甚至艺术品是艺术家孤芳自赏,做给自己看的。但是,判断一个产品是否成功,终究还是要看它在商业上是否取得成功,因此它必须要获得大众的认同。因此,产品经理必须要跟大众沟通,,要能忍受来自各种用户建议,哪怕这种建议看起来多么乖张;要能忍受竞争对手的骂声,哪怕这种骂声是谣言。《弟子规》里面有句话说:“闻誉恐,闻过欣。”这么高的道德要求,咱们普通人很难达到。但是作为产品经理,我们可以抱着一种欣喜的心态来看待批评,因为我们都知道,批评存在着改进产品的机会。
❺ 如何做一名优秀的产品经理
我总结了以下六点:
1、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仍然是一个多面手
他们将拥有足够的技能,在很多领域都能够让你瞠目结舌。你想不到一个每天画原型的产品人对代码了如指掌,对商务营销也认知很深,对设计构图也丝毫不差。
2、优先级大师
优秀的产品经理说“不”的频率至少是说“是”的10倍。当然,“不”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形式。
3、对产品的热情
优秀的未来产品经理会对他们的产品有持续的热情。
4、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适时关注
优秀的产品经理会知道花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分别是多少,以及什么时候将注意力跳转到下一阶段。
5、一直销售他们的产品
他们会把产品卖给家人、朋友、熟人,甚至陌生人。他们不害怕负面反馈,因为对产品的热爱,所以产品会时常挂在嘴边。
6、不断学习
优秀的产品经理总是在学习。如果他们看到自己技能上的弱点,他们就会加以弥补。
❻ 每一款伟大产品的背后(2):优秀产品经理有什么特点
能够把上面这些职责都表现得非常充分的产品经理确实是凤毛麟角,寻找他们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在接下来的篇章里,我们将一起讨论,如何从个人特质、学识、态度和技能这几个方面来寻找优秀的产品经理。
大多数的技能是可以学来的,但不可否认依然有一些特质是非常难以被传授的,恰恰这些却是寻找一名产品经理的基本条件。我们成它们为优秀产品经理的“个人特质”。
有一点我们是相信的,那就是一旦具备这些特质那么其它的东西都是可以被学来的,但是如果缺少它们,那你只能处于非常辛苦的攀爬状态中。
就是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就是热爱产品。这种热爱不会包含所有的类型的产品,但也不仅仅限于其中的某一类。优秀的产品经理会对好产品有一种天生的热爱和尊重,绝磨不管他们从哪里来,他们都会用这种方式来创造生活。
热情是打造一款产品的“必需品”,在进行产品定义的时候,它帮助产品经理能够应付长时间辛苦的工作和各种难以应付的挑战。不仅如此,产品经理还需要通过激励她的产品团队来完成工作,而这种热情带来的感染力可以帮助她做得更好。
所以你可以去直接地询问产品候选人他们最喜欢的产品和原因,这样可以更容易地分辨出你是否在与这样一个具有产品热情的人聊天。假装充满热情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伪装很容易被暴露。比如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询问。问问他们,作为他们最喜欢的那款产品的产品经理,他们最愿意优化的地方是什么?也可以问问哪些并敬斗是他们认为糟糕的产品并请他们给出原因。
理想的产品经理不一定非要从你的目标用户中来(这样做有利也有弊),但是绝对需要她拥有对目标市场的同理心。这个特质对于做大众产品的高科技公司来讲说往非常稀缺。
我们在考虑用户时,常常会我们自己或者自己的朋友当成我们的用户来看待。但是目标市场很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价值、优先级、关键、容忍度和经历。问问候选人关于目标市场的事情,看看他们觉得自己和目标用户有什么不同。尝试去察觉候选人对于目标市场有什么样的感觉,最关键的是,候选人是否尊重目标市场并拥有强烈的同理心,还是认为她的工作目标是去“启发”目标市场。
对于国际市场的产品而言这一点就更加重要,因为你的产品需要面对不同的国家与文化。在国家与国家之间存在着太多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虽然许多差异并不会对定义产品产生影响,但是确有一些差异是非常有必要去认真对待的。那么与你交谈的这位候选人是否能够足够理解你的目标市场,然后给你以上的答案呢?
与生俱来的才智是无法被替代的。优秀的产品经理都具备快速学习的能力。出色的产品管理工作对洞察力和判断力是有要求的,这两者都需要敏捷的头脑。勤奋当然是必需的,但是对于产品管理这份工作而言,仅仅勤奋是不够的。
把这样一群精明的人招募麾下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大程度上这都要稿团依赖招聘经理的实力。对于公司来讲如何雇佣聪明人本身是另外一个重要的话题,但如果你的目标是打造一款真正成功的产品,接下来讲的足够让你遇到一名聪明的产品经理。
检验才智往往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假如你正在非常焦急地去寻找一名聪明并且洞察力强大的产品人选,这里倒是有不少主观的评估方式。
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在问题解决方式上钻钻牛角尖。微软在这方面就以高强度和高效率的面试方式而出名。具体讲就是由一名或多名专家与候选人围绕着一个问题进行深挖和死磕。这类面试并不是简单地去看面试者是否本身具备问题所相应的知识(注意是知识不是才智),而是重点去看他们对于未知问题的处理方式。
这些候选人是如何给出最终答案的?而且当候选人一旦给出答案的时候,面试官总就会换一些问题来继续询问候选人。面试官会让这样的对话不断地深入下去,直到将候选人推到一个她完全不知道答案的问题面前,这时她会被要求非常清晰地给出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这在实践中是一种非常有效地检验候选人问题解决能力的方式。
另一个方法就是在你的组织中找上两三个人问问,谁最因为他们的才智而出名,让后他们来面试候选人,这样也会帮你来辨别候选人的问题解决能力。在这类的面试中你不用去担心面试官是否恰好拥有某方面的专业特长,而要重点去观察候选人是否足够敏捷,是否表现出了快速学习的能力。
虽然并不是产品团队里的每一个成员都要付出相同程度的承诺和努力,但产品经理这个角色不是给惧怕努力工作的人准备的,这个角色需要很强的责任心。产品经理是最终对产品成功负责的那个人,这也是一名优秀产品经理肩上的重担。
即使一名优秀的产品经理掌握了时间管理上的工作技巧,但她的大部分时间还是会被消耗在产品本身上面。你可以在拥有工作以外的家庭生活的同时成为一名优秀的产品经理么?我们相信当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资历时是可以做到的。但是有很多人希望可以一周只工作40小时,特别是在他们下班后可以放心地把问题留在办公室。很不幸,这样的生活并不能让你成为一名成功的产品经理。
我们认为要在一开始就对候选人非常坦率地表达出期望,让他们了解出色地完成一项产品管理工作所需要的努力。但是要澄清的一点是,这不是在“要求”产品经理的工作时间——但如果你发现你不得不在关键时刻去要求一名产品经理去处理问题,显然你找错了人。
这里也要注意的是,在产品项目的整个周期里面,每个阶段所需要的努力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其中有一些阶段的节奏更紧凑,要面对非常大的压力。然而对于一名优秀产品经理而言,不会改变的是他们对于产品的关心程度和对成功的那份期待。
在其它提到公司文化的话题中也会有这个特质,但是与产品团队的其它队员相比,产品经理是最能够反映出公司与产品价值观的那个角色。在绝大多数的组织结构中,产品经理并不拥有对项目团队成员的直接管理权限,也就不能够直接给予成员她的命令,而是通过她对团队的影响力来完成工作。这种说服技巧是建立在共同的尊重和信任基础上的。
优秀的产品经理会通过一段时间来展示出一个强大的产品团队领导者所具备的特质与技能,从而赢得团队的信任和尊重。如果产品经理自身的正直、诚实和勇气没有被她的团队成员所察觉,那么她将不会获得完成这份工作所需要的那种紧密的团队合作与效率。(译者注:大多数产品经理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一名优秀的产品经理不需要成为团队中的全才型专家,但是她应该深刻理解和尊重团队中的每一名成员的职责,并且相信他们会做好各自份内的工作。作为产品团队与高层和销售团队的主要接口人,产品经理会常常陷入进一中窘况,比如被要求更快地发布产品版本,或者为某一群“主流”用户添加特殊的功能。产品团队会非常在意和观察产品经理是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的。
评估一个人的正直与否与评估才智一样的具有难度。对于有相关经验的产品候选人,面试官可以询问他们在过往的产品项目中是如何处理压力的。从细节和具体的情况多了解一些是什么让情况更加糟糕,他是如何处理掉?
很多人都认为信心来自于经验。好吧,当然经验也许是信心的一个来源,但是许多非常有经验的产品经理并没有展现出应该有的信心(而且你会经常发现一些毕业生拥有爆棚的自信感,但这通常因为他们并知道他们在做什么)
信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质,因为包括产品团队、管理团队和销售团队在内的所有人都在期待着产品经理可以让他们充分地相信,他们目前所投入的时间、金钱和视野最终会抵达成功。显然这是一项困难重重的工作,尤其是在那些充满压力的艰难时期,大家会期待从产品经理哪里得到灵感。
所以展现信心,并且时刻提醒团队和公司为什么产品能够成功,为什么我们的愿景是对的,对于产品经理来讲这些都太重要了。在说服团队沟通过程中,信心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大部分的沟通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并且经过很多年以后可以成为一名出色的演说家或者作家。在产品管理工作中沟通技能从一开始就被需要。正如之前提到的,产品经理是通过影响力而非授权来完成工作——这让她的主要工作交付物无外乎就是是“写”和“说”这两种。
通过面试可以很容易看出口头表达的技能,但是写作能力就需要被单独地进行额外地评估。在这里我们建议让产品候选人把之前他们做过的一些产品文档带过来做参考,比如产品需求、战略规划或者其他相关文档。
沟通能力对于产品管理工作非常重要,虽然口音或者非母语带来的一些语法问题会成为关注重点,但它们并不意味着糟糕的沟通能力。目标人选应该能够清晰地表达自我,让别人容易理解他,并可以通过足够强大的写作能力来达到说服效果,但是口音和语法都不是最重要的。
接下文——每一款伟大产品的背后(3):产品经理需具备的经验与知识
❼ 如何让每个员工成为优秀的产品经理
无论你是BOSS、产品leader还是产品经理,都希望自己公司的产品团队越来越优秀,然而现实往往并非如此,站在管理者视角,一个不优秀的产品团队都有哪些值得诟病的地方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不优秀团队的表现
1. 带不动,管不好
产品团队犹如一盘散沙,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路数,分开看都很牛,合到一起仿佛是乌合之众。
由于产品经理往往会深入到各个业务线,跟技术、测试配合较多,产品经理之间反而联系不多,往往也会出现交叉管理的情况,导致产品团队leader有种管理的无力感。
2. 难培养,不成长
企业对于产品经理的培训方式很有限,成长靠自学,成长很缓慢。
由于产品经理本就缺乏系统化的知识和技能,产品队伍素质、水平参差不齐,企业又缺乏系统化的有效的培养手段,很多企业的培训仅仅是拿一些成功案例分享一下见解。
3. 无绩效,难服众
要么大锅饭,要么看关系,绩效奖励服众难。
产品经理的工作评估较难量化,即便通过文档质量、产品进展、表彰、答辩、交叉评分等指标手段,到头来还是靠领导主观臆断,服众仍然难,还没大锅饭公平。
4. 事应付,心不专
工匠精神沦为口号,凡事求能过关就行。
能干的不如会混的,很多产品老人学会了更好的职场生存之道,摸鱼现象严重,加班沦为表现,做事开始应付,忙碌多为内耗,妥协中庸,方是生存之道。
以上问题怎么破,我们从产品leader角度来探讨方法。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化、组织、制度、价值观,这构筑了企业管理的基础,作为其中产品团队的leader,能发挥的仅仅是一部分作用,即便是这一部分作用,对团队也能起到很大作用,下面,我罗列出了一个产品leader的3种特质。
大部分人的初心差不多,都希望加入一个有战斗力、有凝聚力、公平、能成长的团队,然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当我们从理想坠入现实后,只能感慨:“职场如此,我又能如何!”。但是,作为一个有追求和节操的团队leader,不能回避这个问题,谁都不是天生会管理的,必须学习、锻炼才能成长为一个出色的leader,方能管理好一个产品团队,这里面很多坑要趟,都有哪些大坑是产品leader容易范的呢?
产品leader应回避的坑
1. 高估自己的管理能力
没有自知之明是人之本性,自以为很擅长管理,在管理上不遗余力的使用各种手段和书上看的理论,自以为很有厉害,实则是嘲笑的对象。
2. 缺乏管理自信
很多新进管理者容易如此,尤其是下属有比你背景更牛的人时,这容易被别人左右、不敢决策、不敢担当、胆小怕事、维持现状就好、没有威信。
3. 瞎指挥,好嗨皮
瞎指挥的人向来是很嗨皮的,瞎指挥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失去了对团队和实际情况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不能做出正确的管理决策,忠奸不分、是非不明。
第二种则是管理者“飞天指挥”,不了解实际一线业务,没有充分调查实际情况,不落地,经验主意和主管臆断。
4. 外行指挥内行
行使管理权利是一种体现存在感的事,对下属呼来换取、受到逢迎拍马是体现成就感的事。所以,一旦当了领导就爱指挥,如果自己没有一身产品本领和方法体系,很难领导好产品团队的,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有些BOSS级别的如果有专业人才当助手,即便不是产品人,管理产品团队也是OK的。
5. 唐僧病
人们都有表达欲,很多leader喜欢把团队当做表达倾泻对象,关键是大家一般还得给面子。慢慢的,leader的唐僧病越来越重,鸡汤、真理、人生哲学满天飞。
6. 老好人
老好人当员工可以,当leader是不行的。对于一个同事的关怀,仅靠表面的好是不够的,当他错的时候,能够正确指出也是一个leader的职责。
上面这些都是人性使然,管理者可能都会范一些。如要应对,首先对自己和他人建立正确的认知、拥有良好的人品和素养、学会反思和照镜子、不断学习、在实战中锻炼自己的综合素养和管理能力。然后,我认为一个产品团队的leader最好还是由一个经验丰富的产品人担任,要对公司的产品蓝图有所把握,帮助团队做好决策和工作统筹,包括解决一些棘手问题,方能树立威信。
产品团队管理实战方法
在具体的产品团队管理经验上,我也根据实战总结了一套方法,简述十点,如下:
1. 人岗匹配是核心
管理就是把对的人安排在对的位置上,方能发挥出每个人的最大能量,管理上问题缠身,最大问题就是人岗匹配没做好,产品经理是中枢岗位,选人不当影响甚大,看看如下情况是否存在:
负责这条产品线的PM沦落成打杂的,根本Hold不住团队
指挥的比干活的还多
BOSS做了大量产品工作,PM都是搬砖的
PM人员总是不够用
每个PM都忙的要死,还忙不过来
有的PM闲死,有的PM忙死
一个企业的产品线,前中后台若干模块,到底多少个产品经理以及什么级别的是合理的,我见过一个PM对3个技术人员,还忙的要命的,也见过1个PM对10个技术人员,还能应付得来的,更见过摸鱼的都是领导,实干派都是小兵的。
那该怎么破呢?需要不断重复3个步骤是否合理,经常观察和复盘,不断做出调整: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任何一个新入职的人,包括leader都要经过如上一个流程下来,方能确认是胜任的。当然,错误的调整会适得其反,但不做调整,团队一成不变则没有生机,这需要不算循环、优化迭代的方式去做,至少要有这个意识和判断,并在恰当的阶段做出优化调整。这其中有一个诀窍,关键岗位人选正确,其他很多人岗问题会暴露出来。
2. 招聘做得好,管理事半功倍
人没选对,后期你将用N倍的时间和精力等成本来弥补,选中一个超出预期的潜力人才,你将获得N倍的管理回报。在招聘工作上省时间,就是给自己的团队管理增成本。作为leader,特别不愿意老是看简历和面试,会尽可能的把这工作给HR,可惜的是HR并不能完全代替你选拔人才的作用。
纵观古代霸主,刘邦、刘备、曹操、李世民、朱元璋等都是慧眼识才,能够在这些人还不牛X的时候招募到,这才叫本事。今天,在我们招募PM的时候,特别容易出现看走眼的情况,为什么?我认为除了招聘者自身经验不足外,更重要的是招聘上不够用心,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不够。作为产品团队的leader,当你要招聘1个重要PM时,我建议:
扩大一下候选范围,发能发现潜在黑马。
看100份以上简历,面试超过10个人。
尽可能判断候选人的人品、能力、潜力,而不是设几个难题,草草了事。
不要让表面履历打了你的眼。
千里马总是不易被发现的,需要修炼我们的慧眼。
最后,我强烈建议的,就是候选人的人品、价值观和对产品的热爱程度,对于大部分智商、情商正常的人来说,只要掌握了产品的核心基本技能,胜任一般的产品工作都不成问题,但他的人品、价值观和热情就成了能否做好工作的决定性因素。很可惜的是,只有企业的BOSS重视这一点,而大部分人不看中这些最重要的品质。
3. 过程管理就是紧抓目标
人岗匹配工作和招聘工作如果都做的到位,则建设优秀的产品团队目标达成一半,然后就是要做好管理,目标/结果导向是前提,重视过程是关键。容易出问题的是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涉及到目标的合理拆分、安排合理、及时追踪、及时调整,阶段性目标是否达成,都是要通过过程的监控和调整来管理的。如此,我也给出一些建议:
目标的分解做到多方确认,至少上下级要确认
总目标拆分到子目标是统一完整的
坚持SMART目标管理原则
OKR值得引入,作为团队工作方式
4. 责权分明,授权充分
这方面容易出现很多悖论,比如我们强调个人的事个人负责,就容易出现交叉的灰色地带没人管,我们强调利他精神,就容易出现大锅饭、浑水摸鱼、搭顺风车以及责任不清。那到底该怎么办。
如果你的团队遇事无人担当、容易扯皮,则说明责权界定不清晰。责权只对有责任心的人有效,无责任心的人只能通过流水线类量化工作来约束TA,对于PM来说,责任、权利要定义清楚,你做这个岗位,1、2、3、4、5要列出来,按此行事,两个人的责权可以交叉,不能重合,在任何一个事情上,一定有一个主要责任人,可以有次要责任人,但不能有两个完全一样的责任人。
如果你的团队大小事都请示领导,则说明授权不充分,授权过分容易失权,授权不足则团队不积极,在中国,发部分情况是授权不充分,leader总是喜欢说“你自己拿主意”、“要主动”,而做的过程中,又总是干涉,事事受牵制,不但不能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力,还会事事请教,累死领导,同时你的下属也长不大。
充分授权可以建立自下而上的管理体系,下属会更有主动性,当每个人都有驱动力的时候,团队就是N驱的车,翻山越岭不在话下,可如果团队每个人都在leader的带领或推动下前进,那就是老牛拉破车,不拉不动,不推不走。
5. 赏罚分明
无论你做多少努力,赏罚分明做不好,功亏一篑。自由、公平、平等是原则问题,很多人伤心离职主要还是这方面问题。关于赏罚,我的建议如下:
a:公私分开
在赏罚的时候,公私关系一定分开,只要你一开始就坚持这个原则,那跟你有私交的人就不会为难你,一旦一开始你就违反原则,那很容易里外不是人,公私难协调。
b:有依据的公平
没有绝对的公平,怎么做都是主观的,最关键即便你自认为是公平的,其他人也未必信你,唯有的手段就是赏罚一定有充分依据。
c:注意非物质的奖罚
除了升值、加薪、降职、罚钱、记过、通报等奖罚手段外,平时开会、交流时的表扬、赞扬、指责等都是奖罚手段,善于利用更容易掌控团队士气和项目进展。
d:敢于对自己处罚
趋利避害是人之本性,如果一个管理者想赢得团队的尊重,必然要有所担当,其一便是敢于担当自己的过错和团队的过错,甚至有时候对得力干将要进行处罚时,适当的先自我处罚一下,更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 懂得法、理、情,善用价值观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企业的规章、制度是法,是不能冒犯的,管理者要懂得带头遵守,不少管理者爱提倡自己的个性化管理风格,公然带头违法公司和团队规则,那能管好团队才怪。规章、制度只是最基本的,当团队有人犯错,我们要从法、理、情3个方面进行处理,这叫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再去罚之以法。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处罚某人,对方不服,往往是依法办事,而忽略了你作为他的管理者、老师,亦有管理和教导之责。
经常会出现很多看似合理的矛盾,很多时候站在不同角度、不同的立场有不同的是非判断,如何界定责权和对错,则需要价值观来衡量,制度管不了的事,往往靠价值观,价值观指引着团队往一个正确的方向前进,是企业所有模糊问题的判断依据。然而,很多企业价值观是纸面上的,价值观是管理者管理企业的一大依据,如果一个企业每个管理者都能贯彻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的管理风格,这是事半功倍的,这也能够避免,很多企业引入一两个牛人后,就出现分裂和矛盾的好办法。这方面,谷歌、阿里巴巴做的都非常棒,甩很多企业几条街,值得我们学习。
7. 除了管,还要会理
很多leader忽略了管理的第二个字“理”,一旦当了领导,团队中有很多表象和假象,君子和小人很难分辨,同时产品工作错综复杂,经常出现各种矛盾和问题,有些不从根本上解决迟早暴雷。所以,不要太自信自己的人品辨识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参与一线主要事情的梳理,尤其是当出了问题后,这些问题中往往隐藏着平时看不到的事实,通过必要的梳理这些重要的事情和问题,是管理者掌握实情的重要办法,但不要过渡管理了。
8. 建立一套产品人成长体系
企业的员工收获的财富有2种,一种是工资等财富,第二种就是自我的成长;若想让PM们干得起劲、更有收获感,除了工作成就以外,就是建立一套PM成长体系,有以下措施:
建设PM专家计划,鼓励一些PM往相应的方向专研,成为专家
带动PM定期分享,体现学习成就感,学以致用加以鼓励和奖励
读书会、听书会、论道
建立方法论和案例库(公司内重大疑难产品问题、重要复盘会等)
引入外部优秀产品讲师进行内训
系统化的产品培训资料和课程
9. 格局与胸怀
仅靠手段狠辣是很难管好以创造力和自主性为主的产品团队的,需要leader拥有大的格局和宽广的胸襟的。正如一位高人所说:“用师者昌,用徒者亡”,如果一个管理者招募不了或者培养不出比自己某方面更优秀的人才,那他是不合格的。而压着自己下属,死活担心他夺了自己功劳或者顶替自己的人,也很难会有更大成就。
10. 干掉2种人
提升团队士气、战斗力和凝聚力,前面9条是正向劳动,唯有一个逆向劳动就是稳准狠的干掉下面2种人:
No1:这种人没有准确定义,但我发现在很多公司的产品团队里往往承担着核心的破坏力,最关键其特别擅长隐藏和表现,甚至往往能成为BOSS喜欢、下属也喜欢的人,其擅长摆弄是非以在不同的角色处取得好感和建立关系,其擅长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其总能找到最轻松好做的事并且争得最大的人力利益(MVP),其善于鼓动员工离职和干仗,这种人实乃人才,往往能混的风生水起,但太过于自私和功利,缺乏原则和底线,他的丁点利益是以损害组织和他人更大的利益所得,其破坏力往往是最强的。
No2:充满负能量的滚刀肉,这种人在拉低团队士气方面充当着重要角色,这种人油盐不进、不怕批评、不怕处罚、得过且过、皮糙肉厚,无论你是多么的用心提拔还是狠心处罚,他顶多就是低下头,口服心不服的样子,这种人会听从安排、会做事,但不用心、做不好,恨铁不成钢又无可奈克。
话说,开人是管理者走向成熟的标志,有一定道理,精明的leader要学会辨人和开人。当你把上述两种人干掉,你发现团队士气、凝聚力、战斗力都提升了,很多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了。
最后,现在企业都说产品为王,但已经不是一个人的产品英雄年代,能持续打造出优秀的产品需要一个优秀的产品团队,作为产品leader,帮助公司建设和培养一个优秀的产品团队,是最重要的工作,正如老子提倡的无为而治,我们通过有为的管理手段,把队伍带好,让队伍能够自主成长、自主运转,那么管理者就能相对轻松的管好团队。
❽ 产品经理需要什么技能
1.沟通能力
优秀的产品经理一定是个成功的沟通者, 沟通能力包括口头沟通能力和文字沟通能力。产品经理的一个最主要角色是做为沟通的中心。产品经理的沟通能力不仅体现在和不同工作岗位的人进行有效沟通,和不同个性的人沟通。例如,大部分工程师的性格偏内向,而大部分销售和市场人员则很外向,和不同工作岗位的人沟通时采用不同的”语言” 。如果要进行高效沟通,很重要的一点是说沟通对象关注和易于理解的”语言”。比如,在和市场人员沟通和与工程师沟通时,要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对于市场人员说太多诸如”数据库性能”、”内存管理算法”之类的东西,无疑会让他们郁闷不解;而对工程师谈话过于概念化,也无助于他们设计真正的实现细节;类似的,在同老板们沟通时,则应该更多聚焦在较高的层面上,避免过于深入细枝末节的事情。
2.无授权领导能力
成功的产品经理是优秀的领导者,即便是没有明确的授权。产品经理通常需要在多个领域执行领导工作,包括领导项目团队、领导产品战略和蓝图指定,以及领导跨团队的产品活动等。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产品经理通常没有得到公司正式的授权。此时,是否具有”无授权领导能力”就成为成功与否的关键。如何在无授权的情况下领导团队,我的建议是_综合运用影响力、协商、人际关系及其他类似技能。
3.学习能力
IT产业是一个快速变化的产业,”不变的也许只有变化”,新技术不断涌现,今日的新产品在几个月后就会变成大路货,甚至更快。优秀的产品经理必须能够快速学习,即便是在比较新的领域。具备此能力才能相对容易地在不断变化的市场和技术趋势下管理好产品。.很多公司在招聘产品经理的时候会犯一个错误_他们过分看中既有经验。比如,一个公司要做安全软件,他们就回在招聘时说明”需具有安全软件领域5年以上工作经验”。这其实是个错误的方法,更好的做法是寻找在软件领域有工作经验的产品经理,同时善于快速学习。
4.商业敏感度
优秀的产品经理对商业有极好的感觉,他们清楚如何发现市场机会,了解竞争差异化的重要性,并能提出制胜的产品战略、定价、推广策略、合作计划以及盈亏分析等。看到这些,别以为产品经理就该是MBA毕业。实际上,大多数优秀的产品经理并没有上过什么MBA,但是他们对商业有很强的敏感。
5.热爱产品
优秀的产品经理对产品有发自内心的热爱。他们孜孜不倦地尝试各种新产品,注册各种产品的测试版,下载产品的试用版并仔细揣摩,一有时间就去网上看各类新产品的网站。他们对设计优秀的产品喜爱有加,即便这些产品并非自己公司的;他们鄙视那些没品的产品,即便那是自己公司开发的。最重要的是,他们醉心于创造优秀的产品_无论是全新的产品或是既有产品的改进。
6.注重细节,追求完美
优秀的产品经理对细节孜孜以求,注重细节是开发优秀产品的最重要先决条件,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Steve Jobs曾说:iMac笔记本并非只是透明颜色和外壳外形与众不同,这个产品的核心理念在于成为最精致的消费电脑。在最新的iMac中,我们坚决去掉了散热扇,因为我们认为使用一台不嗡嗡作响的电脑工作更令人愉悦。当然,并不是我决定就可以取消散热扇,它需要工程师们付出巨大的努力,找到管理电源和散热的更好办法。这是产品设计之初就存在的核心理念。这也是用户愿意选择我们产品的原因_追求每个细节的完美,从而能让用户更方便愉悦地使用他们的电脑。优秀的产品经理不但注重产品设计的细节,在其他事情上一样追求完美,比如进行竞争状况分析、制作项目计划,以及所有其他自己负责的工作。
7.日常产品管理能力
优秀的产品经理具备良好的日常产品管理能力,包括:撰写市场需求文档(MRD)和产品需求文档(PRD) 进行竞争状况分析 规划产品路线图 制作产品演示PPT 设计用户界面 分析产品数据等. 以上这些核心能力不但有助于产品经理的自我提升,同时对于招聘产品经理也有参考价值。
产品经理(英文名:Proct Manager),又称品牌经理(Brand Manager)、产品企划,是指在公司中,针对某一项或是某一类的产品进行规划和管理的人员,主要负责产品的研发、制造、营销、渠道等工作。
产品经理是企业守门员、品牌塑造者、更是营销骨干。它既是一套完善的营销运作制度,更是博大精深的营销操作。产品经理依据公司产品战略,对某个(线)产品(介质、服务、品牌)担负根本责任的企业管理人员。产品从创意到上市,所有相关的研发、调研、生产、编预算、广告、促销活动等等,都由产品经理掌控。
❾ 2.产品经理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如何培养
讨论产品经理的能力,要从其工作性质和内容说起。
产品经理顾名思义就是负责产品管理的岗位,是一个产品从诞生到维护的牵头人,全权负责产品的最终完成。从大体上看,产品经理的主要工作内容有四大板块:产品的前期规划、产品设计、产品的实现以及后续迭代优化。
训练营
5 天零基础入门:产品经理、交互、UI 设计师
作者 知群
¥ 8.99
去查看
希望这篇回答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我们准备的训练营能够进一步提升你的“产品力”。
❿ 怎样寻找出色的产品经理
可以和产品经理培训机构合作,定向人才输送,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