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水产品中可使用什么防腐剂
水产品常用的防腐剂有:稳定态二氧化氯、山梨酸其钾盐、植酸钠、植酸等。水产品常用的添加剂有:4-已基间苯二酚、异抗坏血酸(VC)及其钠盐、麦芽糖醇、山梨糖醇、焦磷酸钠、甘草抗氧化物等。
水产食品防腐剂和添加剂的作用是防止腐败变质,改善感官性状,保持或提高营养价值。
B. 捕捞水产品如何安全保鲜
(1)冷却保鲜 冷却保鲜是将鱼品温度降低到接近冰点,但不冻结的保鲜方法。一般温度在-4~0℃之间,是延长水产品贮藏的一种广泛采用的方法,鱼类捕捞后采用冷却法可保藏1周左右,冷却温度越低,保鲜期越长。渔船用冷海水保鲜装置采用制冷机和碎冰相结合的供冷方式较为适宜,不仅节省动力消耗,亦有利于船上空间的有效利用。冷海水保鲜冷却速度快,保鲜效果好,在短时间内可处理大量鱼货,特别适用于品种单一、渔获量高度集中的围网作业渔船。低温盐水微冻法主要是将捕捞物浸于-5~-1℃低温盐水中,冷却速度很快。
捕捞企业要按照《船上渔获物加冰保鲜操作技术规程》(SC/T 3002—1988)要求操作,不得使用含氯霉素等国家明令禁止的保鲜、防腐和消毒剂。理鱼船员不得使用各种含有氯霉素等禁用药物成分的药剂擦手。要及时合理处置被污染的水体和捕获物。
(2)保鲜剂的使用 水产品保鲜剂是一种添加在冷冻水产食品中的新型食品添加剂。它能保持冷冻水产品鲜活的品质和良好的色泽,避免因冷冻失水而造成水产品营养成分和鲜美口味的流失。
C. 请教各位水产品如何保鲜重谢
就是通过配制一些溶剂,将生鲜水产品浸泡其中,能杀灭水产品及水中的微生物,以达到水产品保鲜目的,简单说就是防腐剂。有些生鲜水产品保存剂对人体有毒害,比如福尔马林、甲醛溶液、以及孔雀石(防病)等。
这有一个生鲜水产品保存剂的例子:
所用特定水溶液中含糖醇5%~40%。氯化钠0.5%~10%,固体成分浓度5.5%~50%。将生鲜水产品在0~15℃温度下浸渍1分钟~48小时之后,再保存于-2~10℃温度下即可。
所用的糖醇应选用医药品或食品添加剂级的,同时所选糖醇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应比较低、水溶性好,不易产生结晶且价格低廉,其中以山梨糖醇、麦芽糖醇、还原淀粉糖化物最为理想。其浓度为5%~40%时,不仅能使水产品保持良好的透明度,而且黏度适当,不易发生结晶,同时经济性也比较理想。
所用氯化钠只要选用食品级即可。其浓度以0.5%~10%为宜。在此浓度下,可充分发挥保鲜液的保鲜效果。
应当指出,氯化钠与糖醇浓度之比应保持在1∶5~1∶30范围内。这样,可使溶液咸味和甜味达到平衡,有益于其保鲜作用的发挥。若糖醇比例偏少而氯化钠浓度偏高,防止水产品蛋白质变性效果不好,保存后的肉质也易于变色、混浊;若糖醇浓度偏高而食盐浓度偏低,虽然它能保持水产品透明度较高,但肉质松软,甜度过强,同时还易使氯化钠析出,效果也不理想。
糖醇与氯化钠合计浓度应为5.5%~50%,最好为7%~20%。浓度过低,液体中有效成分不能充分渗透水产品组织内部,效果难以发挥;浓度过高,则水产品表面发黏,本身甜味过强,影响商品价值。
运用保鲜的水产品有许多种类:如虾、蟹、墨斗鱼、章鱼、贝类、虾蛄等等。
浸渍温度以0℃~15℃为宜。低于0℃,在肉体中易形成冰的结晶,蛋白质会出现白浊现象,商品价值降低;超过15℃,微生物繁殖速度加快,肉体易出现褐色、变黑。
浸渍时间根据肉质种类和鲜度不同而有差异,一般为1分钟~48小时。浸渍后冷藏温度以-2℃~10℃为佳。低于-2℃,易使肉体冻结;高于10℃,不利保鲜。
采用上述方法可使水产品保鲜期大大延长,据水产品不同类,其保鲜期由3天延长至7~14天。保存后的水产品可直接生食,其透明性,食感,味道等与鲜品几无差异。
http://database.cpst.net.cn/popul/farms/preva/artic/51107083323.html
D. 水产品的保鲜
1、盐藏的原理
盐藏是沿海渔民对海水鱼进行保鲜的传统方法。其保鲜原理是:利用食盐溶液的渗透脱水作用,使鱼体水分降低,通过破坏鱼体微生物和酶活力发挥作用所需要的湿度态参数(一般讲微生物菌体的生长繁殖所需水分为50%以上),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和酶的活性,从而达到保鲜的目的。
2、盐藏保鲜方法
主要有干腌法、湿腌法和混合腌法。
· 干腌法是利用固体食盐与鱼体析出的水分形成食盐溶液。对鱼体进行盐渍保鲜;
· 湿腌法是将鱼体先放入盐仓,再加入预先配制好的过饱和食盐溶液进行盐渍保鲜;
· 混合腌法是将干腌法和湿腌法有机结合运用。 1、冰藏保鲜原理
即用天然冰或机制冰把新鲜渔获物的温度降至接近冰点但不冻结的一种保藏海产品的方法,它通常称冰鲜。是继盐藏保鲜之后被渔民普遍采用的保鲜渔获物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
冰藏保鲜不仅用来保鲜原料,而且亦直接用来生产冰鲜品。用冰藏保鲜加工而成的冰鲜品有:冰鲜牙鲆、冰鲜河豚、冰鲜对虾等,主要出口日本。
2、冰鲜品加工方法
(以冰鲜鱼为例)如下:
(1)工艺流程。
①捕捞船操作工艺流程:原料鱼→水洗→放血→去脏→水洗→冷浸→装箱→加盖塑料布→加冰→贮藏。
②加工船或加工基地操作工艺流程:收购渔船交来的鱼货→挑选→过秤→装保温箱→加冰→封盖→刷唛头→贮藏→运输。
(2)工艺要点。
原料:
原料处理务必及时。一般要求拖网时间不超过2小时,从加工到运至飞机场不超过70小时。同时,在对原料处理时还必须做到小心谨慎,轻拿轻放,严禁摔打鱼体,冲洗要适度,不得损坏鱼体表面的粘膜。
放血去脏:
对冲洗干净的鱼要当即从鱼体腹面尾部向上3厘米左右的脊骨部刺孔放血,孔宽1厘米左右(为使放血干净彻底,必须刺断脊骨);放净血后,接着在其背侧肛孔到鳃部斜开或纵开一个8厘米以内的刀口,然后用手将内脏取出,去脏要彻底干净;最后将鱼体洗净。
冷浸:
去脏洗净后的鱼应立即放入0~5℃的冷海水中浸泡2~3分钟,使鱼体降温后双手托出,置于洗净木箱或塑料箱中。
装箱:
渔船上所用鱼箱不易过大或过小,一般按鱼体长度来定箱的大小,箱内放鱼一般占箱容量的40%~60%。在鱼体上加盖好塑料布后再加冰。加冰量以气温条件而定,气温高时用冰量不得少于鱼重的60%,冰面要低于箱高1厘米,以防码垛时压坏鱼体。装箱后要及时入舱。
扒运加工:
应立即分级挑选,对于在渔船上贮藏超过48小时的要严格检验其质量,过鱼时手工操作,轻拿轻放,严禁摔鱼箱。
水洗挑选:
对质量好的鱼品根据其情况看是否需用水洗,若卫生条件好可不洗,若卫生条件不够理想,则要用7℃以下干净海水清洗,然后按鱼品的质量、品种、规格分选、严防串等串级串品种,选好鱼放入干净带孔的塑料箱内,控水5分钟后称重。
称重:
挑选好鱼进行过秤定量,并于鱼箱上注明。控水后的鱼原则上不让水(但在实际生产中常酌情让水)。每箱装鱼量不超过12千克。
装箱:
首先对泡沫箱进行预冷却,冷却方式有冰预和冰舱内预冷。然后将箱内衬一长方形尼龙袋,再加4~6袋约2~3千克的袋冰,将其摊平衬底,将鱼斜顺摆于冰袋上,头向双端,鱼腹向下摆好,上面再摊加4~6袋碎冰,再折上衬袋口,并立即加盖封箱,且箱底接触部要加免水胶带顺封一周。
封箱刷唛头:
将外包装大纸箱刷好唛头,将箱底封好,然后将已封毕的泡沫箱外套一大尼龙袋,并将袋口折平封好,再将其装入外包装大纸箱中,封口。
贮藏:
包装好的鱼成品要存放在阴凉干净处,有条件的可在不致冻结的低温下冷藏。 1、概念
化学保鲜就是在水产品加入对人体无害的化学物质,以延长保鲜时间、保持品质的一种保鲜方法。
2、分类
· 防腐剂——能够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化学物质都可以称之为防腐剂它们的作用原理:是控制微生物的生理活动,使微生物发育减缓或停止;
· 杀菌剂——就是能够有效地杀灭食品中微 生物的化学物质分为氧化型和还原型两大类;
· 抗氧化剂——防止或延缓食品氧化变质的一类物质;有的是作为氢或电子供给体,阻断食品自动氧化的连锁反应;还有的是抑制氧化活性而达到抗氧化效果。
3、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检验水产品保鲜剂的优劣:
a、看发泡性
好的保鲜剂能显着提高产品在加工、冷冻、烹饪等过程中的重量及其持水性,防止产品在货架、冷冻、烹饪过程中的水份流失。
b、看鱼品鲜嫩度、弹性及风味
好的保鲜剂通过乳化熬合作用,可使本产品分子与水分子及肉分子之间形成乳化熬合状态,从而提高产品的鲜嫩度、弹性及风味。
c、看鱼品色泽
好的保鲜剂能在水产品表面形成抗氧化保护膜,能有效地保持水产冻品的新鲜性,防止储藏过程中水及营养成分的流失,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使食物色泽稳定、外形美观、口感鲜美。 1、概念
微冻保鲜是将水产品的温度降低至略低于其细胞汁液的冻结点,并在该温度下进行保藏的一种保鲜方法。
2、原理
低温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抑制酶的活性,减缓脂肪氧化,解冻时鱼体液汁流失少、鱼体表面色泽好。
3、缺点
鱼肉蛋白质冷冻变性。
低温保藏食品应快速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带区域,否则容易引起冻害。 1、概念:
冷却海水保鲜是将渔获物浸渍在温度为0~-1℃的冷海水中的一种保鲜的方法。
2、优缺点:
优点:冷却速度快,可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鱼货,操作简单,保鲜效果好,又可用吸鱼泵半年鱼货、减轻了劳动强度
缺点:鱼体吸取水分和盐分,使鱼体膨胀、鱼肉略咸,体表稍有变色,以及由于船身的摇动而使鱼体损伤和存在脱鳞现象。另外,海水产生的泡沫也造成污染,鱼体鲜度下降速度比同温度的冰藏鱼要快,加上冷却海水装置需一次性投资,船舱制作的要求高。由于以上缺点,影响了冷却海水保鲜技术的推广和发展。 1、保鲜海产品种类
主要是真鲷、鲈鱼、河鲀、牙鲆、对虾、海蟹、海参、文蛤、杂色蛤等。
2、依据使用容器不同可分为两种:
(1)一种是简易的暂养方式,即将鲜活水产品置入水密性较好的敞口容器中保活。此方法设备及操作简单,但需要海水多,存养的鱼、虾少;
(2)另一种是较先进的暂养方式,则要求贮备容器有一定的恒温能力和水质净化功能,它不但能根据不同的鱼类选择较为适宜的最低水温,以保证活鱼虾基本的代谢,而且能控制活鱼、虾排泄氨态氮化合物浓度、水溶性有机物浓度和二氧化碳气体浓度。另外,还能通过增氧设备不断增加水中的溶解氧。
这种先进的暂养方式有以下优点:
①保活期较长,一般品种保活期为3~10天,个别品种保活期达10天以上,对虾暂养1个月后存活率高达93%;
②贮备容器利用率高,同样容积的贮备容器中贮放鱼、虾密度比传统暂养方式提高10~20倍,从而降低了运输成本;
③活品死亡率低。
E. 食品防腐保鲜的原则和方法有哪些
食品防腐保鲜的原则和方法有以下几点:
1、真空保鲜法:就是利用真空技术来保鲜食品的有效方法,现在已普遍应用于无生命的食品保鲜。对那些色香味容易变化,而且要求保脆的食品特别有效,如市面上的马铃薯片、香蕉片等都采用真空保鲜技术。对于果菜等有生命的食品,也有减少消耗,推迟成熟,延长寿命,抑制病虫害的作用。真空保鲜法对容器材料的耐压能力要求特别高,对技术的要求严格,投资大,成本高,因此,目前大规模生产尚不能普遍应用。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某些体积小的高贵药材、食品、原料等是首先应用真空保鲜法的对象。
2、保鲜剂:就是防腐剂了。食品防腐剂是能防止由微生物引起的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藏期的食品添加剂。因兼有防止微生物繁殖引起食物中毒的作用,又称抗微生物剂它能在不同情况下抑制最易发生的腐败作用,特别是在一般灭菌作用不充分时仍具有持续性的效果。对纤维和木材的防腐用矿油、煤焦油、丹宁,对生物标本用甲醛、升汞、甲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硝基糠腙衍生物或香脂类树脂。在食品中使用防腐剂受到限制,因此多靠干燥、腌制等一些物理的方法。特殊的防腐剂有乙酸等有机酸、以油酸脂为成分的植物油、芥子等特殊的精油成分。
对于生物体的局部(如人体表面或消化道),可以根据具体条件采用各种防腐剂(如碘仿、水杨酸苯酯、苯胺染料或吖啶类色素等)。应具备的条件
1)性质较稳定:加入到食品中后在一定的时期内有效,在食品中有很好的稳定性
2)低浓度下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3)本身不应具有刺激气味和异味
4)不应阻碍消化酶的作用,不应影响肠道内有益菌的作用
5)价格合理,使用较方便。
3、气调保鲜:其实跟真空保鲜的本质原理相似,只不过气调保鲜是通过调节气体成分,用惰性气体取代氧气,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F. 生食水产品,大家都是怎么控制微生物的
控制有害微生物主要有以下几种措施:
(一)灭菌(sterilization)
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称为灭菌,例如各种高温灭菌措施等。灭菌实质上可分杀菌(bacteriocidation)和溶菌(bacteriolysis)两种,前者指菌体虽死,但形体尚存,后者则指菌体杀死后,其细胞发生溶化、消失的现象
(二)消毒(disinfection)
从字义上来看,消毒就是消除毒害,这里的“毒害”就是指传染源或致病菌的意思,英文中的“dis-infection”也是“消除传染”的意思。所以,消毒是一种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消毒的物体基本无害的措施。例如一些常用的对皮肤、水果、饮用水进行药剂消毒的方法;对啤酒、牛奶、果汁和酱油等进行消毒处理的巴氏消毒法,等等。
(三)防腐(antisepsis)
防腐就是利用某种理化因素完全抑制霉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达到防止食品等发生霉腐的措施。 防腐的措施很多,主要有:
(1)低温 利用4℃以下的各种低温(O℃、-20℃、-70℃、-196℃等),以保藏食物、药品和菌种等。
(2)缺氧 近年来,已采用在密闭容器中加入除氧剂来有效地防止食品和粮食等的霉腐、变质,并达到保鲜的目的。除氧剂的种类很多,主要原料是铁粉,再加上一定量的辅料和填充剂制成,它对新鲜食品具有良好的保鲜功能。
(3)干燥 采用晒干或红外线干燥等方法对粮食、食品等进行干燥保藏是最常见的防止霉腐的方法。此外,在密封条件下,用石灰、无水氯化钙、五氧化二磷、浓硫酸、氢氧化钾或硅胶等作吸湿剂,也可很好地达到食品、药品和器材等长期防霉腐的目的。 (4)高渗 通过盐腌和糖渍等高渗措施来保存各种食物,是在民间流传已久的防腐方法。
(5)高酸度 用高酸度也可达到防腐的目的。泡菜就是利用乳酸菌的厌氧发酵使新鲜蔬菜产生大量乳酸,借以达到抑制杂菌和长期保藏的目的。
(6)防腐剂 在有些食品、调味品、饮料或器材中,可以加入适量的防腐剂以达到防霉腐的目的。例如,酱油中常以苯甲酸来防腐;墨汁中可加入尼泊金作防腐剂;化妆品可加入山梨酸、脱氢醋酸等来防腐;食品和饲料可加入二甲基延胡索酸(DMF)来防腐等。
G. 矿泉水是如何进行除菌防腐处理的
在已有较长的矿泉水历史的欧洲,说起矿泉水,指的是装在容器里的含有多种矿物质的天然矿泉,没有任何防腐处理,而进行过杀菌或除菌处理的水是不被当作矿泉水的。而在日本,情况稍微复杂一些。根据日本的食品卫生法规,矿泉水与果汁等同被列入清凉饮料类,有专门的生产标准及产品规格,它必须经过85°C高温及30分钟的加热杀菌,或者与此有同等效果的其他杀菌除菌处理后,才准予上市出售。日本企业一般采用较多的是过滤方法,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企业采用较多的是臭氧杀菌或紫外线杀菌,据日本厚生省生活卫生局食品保健科解释,这些方法的效果相当于85°C高温及30分钟的加热杀菌。依照这一生产标准进行杀菌除菌处理后生产出的矿泉水,即使仍不免含有微量的残菌,但是病原性的大肠杆菌等完全被消灭。不过,如果必须依照这一标准的话,欧洲生产的矿泉水在日本就成了不合格产品,不能销售了。为此,日本对欧洲的矿泉水产品作了例外处理。据厚生省介绍:“原则上,进口矿泉水也必须进行杀菌防腐等处理,但对欧洲生产的矿泉水,由于其原水所在区域的地质特殊性,以及具有数百年的饮用历史,而有所特殊对待。根据日本与欧盟间的协议,只要满足一定的标准,并且在欧盟内流通的矿泉水,即使未经过杀菌处理,也视为符合日本的生产标准。”可是这样一来,矿泉水就有了多种多样的产品,有经过杀菌处理的,有未经过杀菌处理的,很容易引起消费者混乱。于是,日本农林水产省制订了《矿泉水类产品品质标识指南》,根据生产矿泉水的原水种类及不同的杀菌除菌处理,将其分成四类,规定有些产品可以称为矿泉水,有些则不可称为矿泉水。经过杀菌除菌处理的矿泉水,是不是永远安全可靠呢?我们请教了日本矿泉水协会的福士祐次理事。他介绍说:“由于水中几乎不含有任何营养成分,即使混入少量的细菌,也不可能大量繁殖……从维持生命的角度来说,至少十年以后仍可以喝。”不过,长时间放置后,矿泉水的口味会发生变化,不再甘美可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