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个完整的项目复盘到底要怎么做
复盘,是运营必不可少的能力,小到一次买菜的经历,大到百亿千亿的投资项目,都可以通过复盘来总结规律、提升水平。
一个完整的复盘。包括如下四个步骤:目标回顾、结果陈述、过程分析、规律总结。
彼此坦诚剖析,既不推卸责任,也不妄自菲薄,而是尽可能地呈现一个完整真实的项目流程。每个参与者都有平等的发言权,都能真实地表达想法。
要有专人控制时间和记录要点,开会最忌讳的就是不着边际地开得又臭又长,控制每个部分的时间很重要,另外记录要点也是一种会议成果的输出,有利于总结经验并开展下一步行动。
② 互联网产品复盘方法论
互联网项目经常复盘,对产品的迭代进步,至关重要。不废话,直接来干货。
1.获取信息:关键点法 【在需要复盘的事件中,首先确定需要复盘的关键点• 其次围绕关键点来进行思考和推演】,以下是具体方法步骤
信息:当时现场的外部环境——“有什么”。比如开会时有谁在场,开会的材料有什么,天气怎么样,有没有什么背景信息。
思维:当时现场每个人自己“是什么”的状态。比如自己当时是如何思考的,或者当时大家是如何思考的,或者当时的环境有没有一些社会的潜规则或者大家的共识等等。
情绪:当时现场的人员,情绪怎么样。比如开会的人之间是什么样的相互关系,整体的气氛怎么样,大家的心理状态怎么样?
2>复盘问题参考清单:
1.现在情况如何? 【• 现在做到什么程度?• 当时定的目标是多少?• 现在的结果和目标对比处于什么状态?• 有没有当时没预计到的结果出现?• 有没有当时预计过但实际没出现的情况?】
2.当初是怎么决定的? 【• 当初决定的时候,是大家达成共识的吗?• 有没有听取其他人的意见?• 有没有让其他人畅所欲言?• 我们当时是如何确定执行目标的?• 支撑我们当初设置目标的依据有变化吗?】
3.执行过程是怎么样的? 【• 是不是完全按照我们的计划执行的?• 为什么××部门没有参加?• 为什么××活动没有做?• 我们做对了什么?• 我们做错了什么?】
3>如何判断复盘结论是否到位?
复盘结论的落脚点是否在偶发性的因素上?
复盘结论是指向人还是指向事?
复盘结论是否能支持多次why或者why not 追问?
是否是经过交叉验证得出的结论?
4>产品决策:
在公司,产品任何一个任务和决策,都要从多方面考虑是否可以执行:公司战略/系统协作/产品功能。
具体逻辑:公司规划/业务规模现状/产品迭代计划/风险评估/用户影响/成本考虑。
③ 产品经理要怎么做一个复盘总结
很多公司(包括我所在的公司),要求员工要按时提交:每日工作总结、每周工作总结、月度述职报告、季度述职报告、半年度述职报告、年度述职报告。所以,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做着复盘。有些是我们意识到,但更多的是我们无法意识到的复盘。
一、 首先,什么是复盘
一个项目,不管是0到1或者是版本迭代,基本都会包含以下几个核心阶段(见下图)。产品复盘就是把每个阶段中的具体工作进行分解,分析每一项工作的进展是否顺利,问题点在哪、以及如何更好的优化。
二、 其次,为什么要复盘
之前的文章中,我表述了一个观点,“产品经理天然的路线就是走向管理”。而作为走向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要会总结得失。每一个项目从开始到结束,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出现计划之外的突发状况。而复盘就是是绝佳的反思的机会,产品上的得与失,通过一条一条的罗列,不断深入思考,提升自己的总结能力。
产品经理核心的能力之一,就是总结能力,将收集到的需求建议、竞品优势等进行归纳整理,结合项目自身的差异点才能形成自己的需求思路。
三、 最后,怎么做复盘
前文已经说过,复盘就是对具体工作进行分解,分析问题点和如何改进,以下就任务分解之后的复盘点,进行阐述。
1 项目目标复盘
1.1 项目进度复盘
1.1.1 是否按照原计划交付时间交付?
1.1.2 原计划的需求点实现了多少?哪些需求点没有按计划实现?每一个需求点延后原因分别是什么?
1.1.3 哪些里程碑有延迟,延迟原因是什么?
1.2 项目结果复盘
1.2.1 项目中出现了哪些意外?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意外?
1.2.2 用户对新增功能点的接受程度和项目规划中的是否一致?
2 需求阶段复盘
2.1 需求定义复盘:
2.1.1 是否提供完整的需求输出,包括:原型、MRD、PRD、UML等
2.1.2 设计师、交互师、开发人员分别对需求是否明确:如果出现需求不明确的情况,将会严重影响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2.1.3 是否对典型用户和使用场景有清晰的描述?
2.2 需求变更复盘
2.2.1 需求变更次数:敏捷开发已经将需求变更的影响降到最低,但是较少的需求变更仍然是项目进展顺利的前提之一。
2.2.2 哪些需求变更影响了项目实际进度
2.2.3 每次变更的原因:领导干预?前期考虑欠缺?需求无法实现?分析每一次的变更原因,可以在后期项目中进行合理的避免。
2.2.4 每个项目成员是否都清晰的知道每一次的变更:只有每位项目成员清楚的了解每次需求变更,并做好充分的沟通,才能保证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2.2.5 项目成员是否能接收需求变更:这就要求每次需求变更,都要和相关人员做好沟通。
3 设计阶段复盘
3.1 是否确定视觉设计的最终审核人?
3.2 UI设计产出是否符合统一标准?
3.3 设计工作是否影响开发工作的进度?影响原因是什么?
3.4 产品设计工作在什么时候,由谁来完成的?
4 开发阶段复盘
4.1 工期评估复盘
4.1.1 开发实施前,是否有充分的时间做工期预估:工期评估一方面是让项目成员能够对项目的整体进度有所准备,也是对项目需求进行详细梳理的过程。
4.1.2 工期预估与实际开发时间是否有差异,及差异原因分析
4.2 开发文档复盘
4.2.1 是否有提供开发文档?
4.2.2 开发文档是否符合规范
4.3 突发状况复盘
4.3.1 是否出现需求无法实现的状况?原因是什么?
4.3.2 是否出现团队成员变动情况?如何应对成员变动?后期如何避免?
4.3.3 是否出现功能模块与需求不符的情况?出现原因是什么?
4.4 Code Review复盘
4.4.1 是如何进行的:包括如何分工,如何复查等。
4.4.2 Code Review结果是什么?
4.4.3 是否严格执行了代码规范?对不规范的代码如何处理?
5 测试阶段复盘
5.1 测试计划复盘
5.1.1 是否有完整、准确的测试用例?
5.1.2 是否有一个测试计划?这样的计划是否有效?
5.1.3 团队是如何测试并跟踪产品开发效果的?
5.2 测试工具复盘
5.2.1 使用了哪些测试工具来帮助测试?是否可以持续使用?
5.2.2 测试的时间、人力和软件/硬件资源是否足够?
5.3 测试结果复盘
5.3.1 哪个功能模块产生的Bug最多,为什么?
5.3.2 哪些BUG出现回滚,原因是什么?
6 上线阶段复盘
6.1 验收复盘
6.1.1 是否进行了正式的上线验收?
6.1.2 在正式发布的过程中是否有出现状况?后续如何避免?
6.1.3 上线前是否和运营、文案进行充分的沟通?
6.1.4 是否检查了数据埋点,数据埋点是否满足运营要求?
6.2 上线后效果复盘
6.2.1 在上线之后是否出现重大bug? 为什么测试阶段没有发现?
6.2.2 产品上线后的问题反馈渠道是否流程?
6.2.3 产品上线后收集到哪些问题反馈?都是什么类型?如何改进?
每次的项目复盘,都是对自己的一次拷问和锤炼,迭代型产品每逢3个版本进行一次复盘,一般情况下,发版的节奏是一个月一个版本,因此可以按照3个月的节奏进行复盘。
最后,每次的复盘结果都要形成文字记录,这将是你成长路上的重要积累!
④ 产品设计之如何做好功能迭代
功能迭代是每个产品同学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下边就来梳理一下如何做好一次功能的迭代。
功能迭代定义:在原有功能基础上,再不改变现有功能主逻辑的前提下,针对该功能已知的问题,进行优化和补全。
功能迭代原动力当然是需求,来源方式分类如下:
方式1: 来自用户、客户、业务的反馈。
方式2: 来自数据分析。需要监测用户的每条使用路径是否通畅,对于其中不通的地方加以进一步查找原因和分析。
具体实际中发生的场景如下:
场景1:之前产品设计时未考虑到的场景,多为异常流程。 举个栗子:某同学在设计客户端超时自动锁屏功能时,用户使用账号、密码来解锁。但是未考虑通过微信扫码登录的用户,不会强制设置密码,换言之,微信扫码登录的用户是可以没有密码的,那么这类用户无法通过账号、密码方式来解锁了。
场景2:与该功能强耦合的功能更新了,但该功能未随之更新。 举个栗子:随着产品发展,陆续支持同钉钉、AD、ADFS、OA系统等同步创建用户功能,并且支持扫码登录、统一身份认证等登录方式。之前设计的超时自动锁屏功能,就需要跟随用户登录方式支持更多的解锁方式,而不是简单的使用账号、密码来解锁。
场景3:业务发展或用户使用习惯带来的更多的功能使用场景。 举个栗子:随着产品发展,用户越来越多,用户使用的支付方式也越来越多,微信、支付宝、银联等,那么支付功能就要支持更多的支付方式来扩大支付功能的使用场景。
需要防止的误区:功能上线后,如果评价不好或没人使用,一定要优先复盘该功能的核心场景而不是急着继续拓展功能。举个栗子:公司新开发了一个功能可以统计用户发出去文件阅读时长等数据,上线后无人问津,这个时候需要退回到核心场景,用户是否真的需要文件分发后的数据反馈?而不是急着去做评论、点赞等拓展功能。
Step 1:;分析清楚功能现状与逻辑
找到用户:产品对应用户模型中的哪几类用户会用到这个页面/功能?
流程:这几类用户使用流程是怎样的?
逻辑:产品功能的底层逻辑(业务流程)是怎样的?
Step 2:现在功能出现了什么问题?
现象:哪些用户出了什么问题?
原因:为什么会出问题呢?
影响面:出现问题的pinl和受影响的用户量是怎么样的?
Step 3: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点:在业务流程中,找到最关键因素。
多种方案:有没有更多方案?还是只有一种方案?
难度评估:开发难度与效果的选择。可以用四象限法来评估,难度最小,效果最好的。逐步迭代方式。
Step 4:结果如何评定?
考核指标:用什么指标来评估产品的表现?
数据对比:前后的数据对比是如何的?
PS:做功能迭代的时候,往往是迫于一个第三方的压力,产品内心其实并不认同,那么通过数据对比产品可以验证自己的想法的正确性,从而对于第三方不适宜要求进行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