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品生产 > 农产品栽培管理技术包括哪些

农产品栽培管理技术包括哪些

发布时间:2023-01-22 04:06:06

⑴ 栽培技术有哪些

土栽培技术,也是农户最常用的一种栽培方式。

1、首先,要给栽种地进行整地,起畦,畦宽大约2米-2.6米,高约0.6米,形成高畦、宽沟进行栽培,大概苗龄在三四十天、长出来两叶一心的时候,就挑出那些茎粗、节短、根发达的优质幼苗进行定植,定植的距离要按照当时的季节和植株的品种而定。

春季定植需要生长时间长、结果晚、瓜大的,最好单行种,大概株距在80厘米-100厘米。秋季栽植需要选生长时间短、长果早、瓜长得比较细的,株距大约60厘米-85厘米,发现有百分之70出苗以后,就要把盖的薄膜去掉了。

2、幼苗在破心之前,要把水分控制好,才能帮助根系更好的生长。破心之后,要让土壤保持半湿半干的情况,帮助瓜苗健康的生长。一般在26-31天左右就能移植到大田里。移植的前两三天,用百分之75的百菌清的700倍液进行淋苗,带肥、带药进行移植,定制好要随后浇水,盖上地膜。

3、早熟的品种一般都是小果,可以每颗留下2.3个果,用来增加产量,第一瓜大部分是发育不良的,一般都会选留出第二瓜胎得瓜,另外人工授粉可以帮助提高座果率。

4、肥水管理,定植后、浇两三次稀薄的粪水,帮助加快生长,在伸蔓期需要浇透水一次,到了坐果期,冬瓜长到了拳头大小的时候,就要追施一次坐果肥了,一般每亩用尿素230千克,浇水时一起进行。

⑵ 常用的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一,播种期和栽培密度

①播种期

植物从南向北引种时,可适当延期播种;由北向南引种时,可提早播种。

②栽培密度

植物从南向北引种时,可适当密植,以提高由南向北引种植物的抗寒性:当从北向南引种时,则要适当增大株行距,便于通风以利植物生长。

五,防寒、遮阳

①从南向北引种植物,在苗木生长的第一、二年的冬季要适当地进行防寒保护。②从北向南引种的植物,为使其安全越夏,可在夏季搭荫棚,给予适当的遮荫。

六,种子的特殊处理

①种子萌动时,进行低温、高温和变温处理,可促使种子萌芽。②种子萌动以后,进行干燥处理,有利于增强植物的抗早能力。

七,引种某些共生微生物

引进松类、豆类等植物时,廋文生的土壤微生物。

⑶ 水稻栽培和管理技术有哪些

一、苗期栽培技术

(一)种子处理:

1、晒种 播种前2—3天,把种子进行晾晒,铺成厚度3~5公分,每天翻动几次,保证种子晒均匀了。阳光强温度高时,要增加种子的翻动次数,避免长时间不翻种子,使种子高温灼伤而降低发芽率。

2、选种 通过选种挑出秕粒、碎粒、有虫粒和草籽,选择粒大成熟好的种子。选种有盐水选、黄泥水选等方法。盐水选是用缸或大盆放一下水,往水里放盐。边放盐边搅匀了,拿一个鸡蛋放在配好的盐水中,鸡蛋正好一半在水中,一半在水上时,浓度正好,就可以了,不要再放盐了。

3、浸种消毒 把选好的种子用使百克等浸种剂浸种。如果没有使百克也可以用其他的。买药时向卖药的问问哪个好,也可以多打听一下身边的人都用哪种药。种子消毒是防止稻苗得恶苗病、苗稻瘟病、立枯病。

4、催芽 发芽齐不齐,跟温度有关。发芽的最低温度10℃,最高温度为40--42℃,最适宜的温度是28--32℃,在32℃条件下种子发芽最快最齐。所以,种子浸好后,用47—48℃的水过一下,而后保持32℃的恒温发芽。芽不要太长,以芽长1厘米达到露白、总体上整齐一致最佳,否则芽长易得恶苗病。

(二)环境条件

注意天气预报,当本地气温保持在5—6℃时,就可以开始育苗了。播前要将苗盘水浇透,播的尽量均匀。盖土0.5—1.0厘米,不能过薄或过厚。如果播种时气温低于5℃,要在大棚内用竹子支拱,在棚内的地膜上再加一层膜,采用三膜覆盖,增加保温效果。

苗期管理时要注意协调好氧气、水分、温度的关系,这是水稻旱育壮秧的技术关键。一是防止棚内温度过高育成弱苗,二是防止低温缺水育成小老苗,三是防止温度忽高忽低引发立枯病造成死苗。

1、温度条件 播种后到出苗的一周时间里,天气比较凉。大中棚以密封保温为主,注意不要进进出出带凉风。

2、水分管理 尽量延长第一次、第二次的浇水时间,也就是苗出来后,先不浇水,到苗床土用手摸都硬了的时候再浇第一次水。浇后再到床土很干的时候再浇水。

3、通风炼苗 秧苗一个半叶时开始通风炼苗,蹲苗防徒长。一般随着苗越来越大和天气越来越暖和逐渐延长通风时间和加大通风口。

4、苗期防病 在秧苗1个半叶到2个半叶时是预防苗得病的重要时候,要重点预防青枯、立枯病的发生。

5、苗期施肥 水稻2个半叶后就容易缺肥了,秧苗缺肥叶片会普遍发黄不那么绿了,这时要注意施肥一次,10克尿素/每平方米。插秧前5天左右要追送嫁肥,每平方米施5—10克尿素或50~100g硫酸铵。

二、本田管理

1.施肥 施肥要粪和化肥一起施,追肥与叶面喷肥结合,施肥要点是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氮肥要早点施、多施几次,看苗情况施肥,不可一次施入过多。到中后期如有冷天气,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云大120等叶面肥,促进生育,提高稻株的抗寒力。

(1)蘖肥 分蘖肥分两次施入。第一次分蘖肥在返青后立即施用蘖肥总量的一半,最晚不超过6个叶,促进分蘖能早发出来快点长;当水稻第7叶末到第8叶露尖时,用其余蘖肥作调节肥施用,也就是第二次蘖肥。

(2)穗肥 长10叶时,幼穗开始分化,开始施用穗肥。穗肥分两次施用。第一次在倒3叶刚刚长出时施穗肥总量的60%,促进穗、枝梗、一次颖花数分化,增加一次枝梗数,争取大穗;第二次在剑叶露尖时施用其余穗肥。

2.节水灌溉 水层管理应满足“壮根、增温、通气、节水”等促进生育的要求。

(1)浅水促:插秧时池内保持花达水,插秧后水层要保持苗高的2/3,扶苗返青,返青后,水层保持3.3cm,可以增加水温促进多分蘖。10叶期后,采用干干湿湿的湿润灌溉法,就是浇一次水后停水,等水干了再放水。到抽穗前40d为止;

(2)烤田壮杆攻大穗:当田间茎数达到想要茎数的八成时,要对长势过旺、较早出现郁闭、叶黑、叶下披、不出现拔节黄的地块,撤水晒田7~10d,相反则不晒,改为深水淹。晒田程度为地面发白、有小裂纹、池面见白根、叶色褪淡挺直,控上促下,促进壮杆;

(3)深水护胎、浅水灌浆。当天气预报有17℃以下低温时,灌15~20公分深水,护胎。其余时间要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间歇灌溉,使其绿杆成熟。每次灌水4~5公分,自然落干后再灌水。黄熟期停水。

⑷ 农作物的种植方法有哪些

一般的农作物的种植包括选地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几个方面。田间管理是最关键的一个方面,包括中耕松土、除草、施肥、浇水、防止病害等。

以下以荞麦为例介绍农作物种植技术:

一、整地

荞麦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不论砂壤土、轻壤土、酸性土、微碱性土及新垦地,均可种植。播种前要求进行深耕、细耙,使土壤疏松。

二、施肥

荞麦是需肥较多的作物,每生产100千克荞麦,需要吸收3.3千克氮,1.5千克五氧化二磷,4.3千克氧化钾。另据研究,荞麦根系吸收磷、钾肥的能力很强,尤其对于不易溶解的磷肥,具有特殊的利用能力,施用翠姆磷、钾肥能显着提高荞麦产量;氮肥不宜多施,否则容易倒伏。基肥以厩肥、磷肥和草木灰为主,生长期适当追肥。

三、播种

播种前,要精选大而饱满的种子,并晒种,以促进后熟,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播种量每亩2~4千克,播种期可延续至7月中、下旬。播种方式有撒播、点播和条播,以条播为好,行距35-50厘米,播深3~4厘米,土壤干旱时,可加深到5-6厘米。

四、管理

播种后,依土壤墒情进行镇压,出苗后锄地灭草,防止水分蒸发。开花前结合培土、追肥,进行第二次中耕。

五、收获

荞麦开花期很长,种子成熟极不一致,且籽粒容易脱落,故适期收获十分重要;一般在大部分植株有三分之二的果实变为褐色时,即为适宜的收获期。收获时间最好选在早晨露水未干时,并注意轻割轻放,以减少落粒损失。收获前如遇霜害或大风天气,应抓紧抢收。

⑸ 农作物种植技术

农作物种植技术如下:科学选种技术、提高耕地管理水平、水肥一体化技术、栽培技术的应用、注重病虫害防治。

1、科学选种技术


种植期间,常见的农作物病虫害有叶枯病、病毒病和白粉病等,常见的农作物害虫有玉米螟、棉铃虫蚜等。种植者应积极采取防病害措施,减少药物的数量,避免周围环境污染,避免过多化学性药剂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阅读全文

与农产品栽培管理技术包括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红字发票信息表附在哪里 浏览:664
交易猫腾讯号已发货多久交易成功 浏览:324
中国基因技术如何 浏览:877
化妆品批发代理商需要什么资质 浏览:25
p城的技术怎么样 浏览:109
技术类体操的基础技术是什么 浏览:18
网络登不上了如何查询以前信息 浏览:898
陌陌如何设置拒绝接收信息 浏览:127
阳泉二手车市场哪个好 浏览:354
绿通网络预约通过哪个小程序 浏览:971
物流企业的信息反馈效率如何 浏览:877
赤峰调料批发市场在哪里 浏览:20
复制的程序为什么运行错误 浏览:571
大数据下载在哪里 浏览:918
选款标准数据是什么意思 浏览:665
行驶证能查询车辆什么信息 浏览:798
客户问如何知道你的产品是正品 浏览:501
什么是重命名数据类型 浏览:766
作为产品经理如何写app的逻辑 浏览:123
小米换机怎么选择第三方应用程序 浏览: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