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俞兆林因夸大产品性能被罚,这件事给予我们什么警示
序言:如果提起内衣,居家日用百货这些品牌的话,那么大家一定会知道俞兆林这一牌子。俞兆林碰上了麻烦事,因为虚假宣传被罚款1.5万元。这种欺骗消费者的行为,需要及时的制止,如果不加以管理的话,这些品牌方行为只会越来越严重,最重损害到消费者的利益。
消费者作为商家赚取收益的主力军。在购物的时候是有许多属于自己的权利,而且现在这些权利也一点点的被大家知情,并且学会了怎么利用法律保护自己。商家不能投机取巧,钻法律的漏洞。只有和消费者之间进行坦诚的相处,消费者才会更加的信任这一品牌。也会更加的支持,这样对于品牌的流通都很有帮助。
Ⅱ 宝洁夸大舒肤佳除菌功效被罚20万,夸大宣传对消费者有何影响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看到电视上手机上各种的广告。都是有关于夸他们自己产品的,而且有些产品根本就没有他们所说的那样效果非常好。所以他们这也是夸大了对他们产品的作用。而他们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索取利益。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消费者花了钱,但却买了一个功效不是特别大的产品。对于他们本身来说,他们的钱花出去了,买了一些没有用的东西放在了家里,这对于他们来说也是非常困扰的一件事情。所以我觉得舒肤佳被罚了20万,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毕竟他们欺骗了消费者的权益,也应该受到惩罚。
有一句话说的是顾客就是上帝,假如你不想把顾客当成一个上帝来看,但是你的产品必须实用,消费者才会去购买它。假如它根本没有那个功效,你就去骗消费者去购买,这样就会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这就是属于一种欺骗行为。
我想要自己的产品,卖的好,首先你得有实用性,这样购买它的人才会继续的购买。会相信你这一个品牌。而做生意也是讲究有经济头脑的,所以我也希望那些卖家在卖东西的时候能够实事求是的说出他们这个产品怎么样,而不是去为了利益欺骗消费者。
Ⅲ 广告夸大其词是不是违法的
广告作为宣传产品的手段,采用适当的比喻和夸张,可以起到良好的展示效果,但是如果广告夸大其词的话,就会起到反作用了。……我见过最为夸大其词的就是某产品“一机在手、别无所求”的广告了。……这则广告具有过度地拔高了自家产品的能力、过度拓展了自家产品的功能,给自家产品添加了不切实际的功能这三方面问题,因此过于夸大其词。
1,“一机在手、别无所求”过度夸大了产品的能力。
任何一款产品都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技术能力。但是任何一款产品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因此,任何一款产品只能部分满足用户的需求。……而这则广告说一旦拥有了这款产品就“别无所求”,这样的说法明显属于夸大其词。
2,这则广告过度拓展了产品的功能。
任何一款产品的功能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具备无限功能。……因此,指望自己拥有一款产品以后就“别无所求”,是不切实际的。……正是因为这方面原因,这一则广告的内容就存在夸大其词的问题。
3,这一则广告给自家产品添加了不切实际的功能。
任何一款产品都只能在一部分范围之内提供相应的功能,而不可能包罗万象什么都能干。……这一则广告说“一机在手,别无所求”,等于说这款产品可以用作任何用途,这显然是不恰当的。……因此这则广告的说法就属于夸大其词,是明显不切实际的。
Ⅳ 银行从业人员在销售理财产品过程中片面夸大产品收益将损害消费者的什么权利
没有如实介绍产品情况,片面夸大产品收益忽视产品风险,损害的是消费者的知情权。知情权是指知悉、获取信息的自由与权利,包括从官方或非官方知悉、获取相关信息。狭义知情权仅指知悉、获取官方信息的自由与权利。随着知情权外延的不断扩展,知情权既有公法权利的属性,也有民事权利的属性,特别是对个人信息的知情权,是公民作为民事主体所必须享有的人格权的一部分。
拓展资料:
1、 消费者权益定义
(1)消费者权益是指消费者在有偿获得商品或接受服务时,以及在以后的一定时期内依法享有的权益。
(2)消费者权益,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下适应经济运行的客观需要赋给商品最终使用者享有的权利。
2、 消费者的权益
1962年3月15日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在美国国会发表了《关于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总统特别咨文》,首次提出了着名的消费者的“四项权利”,即:有权获得安全保障;有权获得正确资料;有权自由决定选择;有权提出消费意见。315标志肯尼迪提出的这四项权利,以后逐渐为世界各国消费者组织所公认,并作为最基本的工作目标。从1983年以来,在每年的3月15日,全球各地的消费者组织都举行大规模的活动,宣传消费者权益。
(1)安全保障权
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所享有的保障其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身安全权,二是财产安全权。
(2)知悉真情权
是消费者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3)自主选择权
是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
(4)公平交易权
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所享有的获得质量保障和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的权利。
(5)依法求偿权
是指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时,依法享有的要求获得赔偿的权利。
(6)求教获知权
是从知悉真情权中引申出来的一种消费者的权利。是指消费者所享有的获得有关消费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的权利。
(7)依法结社权
是指消费者享有的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的权利。
(8)维护尊严权
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所享有的其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
(9)监督批评权
是指消费者享有的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
Ⅳ 准字号产品夸大宣传功效怎么处理
经营者进行虚假宣传的行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5条明确规定:消费者因经营者利用虚假广告或者其他虚假宣传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广告经营者、发布者发布虚假广告的,消费者可以请求行政主管部门予以惩处。广告经营者、发布者不能提供经营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解决的途径有五种:
(一)与经营者协商解决。
(二)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三)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机构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Ⅵ 销售夸大宣传产品属于虚假宣传吗
法律分析:依据我国广告法的规定,对产品的功效进行夸大的,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产生误导的,是属于虚假宣传的行为,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广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虚假广告:
1、商品或者服务不存在的;
2、商品的性能、功能、产地、用途、质量、规格、成分、价格、生产者、有效期限、销售状况、曾获荣誉等信息,或者服务的内容、提供者、形式、质量、价格、销售状况、曾获荣誉等信息,以及与商品或者服务有关的允诺等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对购买行为有实质性影响的;
3、使用虚构、伪造或者无法验证的科研成果、统计资料、调查结果、文摘、引用语等信息作证明材料的;
4、虚构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效果的;
5、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其他情形。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八条 广告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构成虚假广告。
Ⅶ 求老师解答:保健品公司夸大其产品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