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下哪些原因会引起电气设备火灾
第一是短路;(2)过负荷;(3)接触电阻热;(4)电火花和电弧;(5)照明灯具、电热元件、电热工具的表面热;(6)过压热;(7)涡流热
(l)电气设备过热。电气设备本身的温升是有规定的,这与绝缘材料允许耐受温度有关。当温度大大超过绝缘材料允许温升后,不仅会引起加速老化,还会引起绝缘材料燃烧。当电气设备正常运行遭破坏时,发热量增加,温度升高,在一定条件下引起火灾。
引起电气设备过热的原因是:
1)短路:相线与零线之间或相线之间造成金属性接触即为短路。短路时温度急剧升高,引起绝缘材料燃烧而产生火灾。
2)过载:电气线路或设备所通过的电流值超过其允许的数值则为过载。过载可引起绝缘烧毁。
3)接触不良:电器连接部分常用焊接或螺栓连接,一旦松动,则连接部分接触电阻增加,接头过热,导致灾害。
4)铁芯发热:铁芯绝缘损坏因发热量增大会产生高温。
5)散热不良:电器散热措施受到破坏,会造成过热。
(2)电火花或电弧。电弧是大量电火花汇集成的。电弧温度可高达6000摄氏度。因此电火花或电弧不仅能引起绝缘物质燃烧,而且可以引起金属熔化、飞溅,构成火灾、爆炸的火源。
电火花可分为工作火花和事故火花。工作火花如开关或接触器触头分合时的火花。事故火花是电器或线路发生故障时产生的火花。如发生短路时产生的火花,绝缘损坏或保险丝熔断时出现的闪络等。事故火花还包括外来原因产生的火花。如雷电火花、静电火花、高频感应电火花等。
电气设备本身除多油断路器、电力变压器、电力电容器。充油套管等充油设备可能炸裂外,一般不会出现爆炸事故。以下情况可能引起空间爆炸。
1)周围空气有爆炸性混合物,在危险温度或电火花作用下引起空间爆炸。
2)充油设备的绝缘油在电弧作用下分解或气化,喷出大量油雾和可燃气体,引起爆炸。
3)发电机氢冷却装置漏气,酸性蓄电池排出氢气等,形成爆炸混合物,引起空间爆炸。 电气线路、电动机、油浸电力变压器、开关设备、电灯、电热设备等由于结构、运行特点不同,火灾和爆炸的危险性和原因也各不相同。但总的看来,除设备缺陷,安装不当等原因外,在运行中,电流的热量和电流的火花或电弧是引起火灾爆炸的直接原因。
2. 四、引起电力电缆火灾事故的原因有哪些
1:电缆隧道堆放杂物,电缆或电缆支架上积灰过厚,电缆隧道有可燃气体、可燃液体泄漏等,经高温或明火引燃,发生火灾或爆炸。
2:电缆与热力管道距离过近或电缆长期过负荷,温度过高使绝缘材料老化,造成绝缘性能下降,击穿引燃。
3:电缆的防护层在电缆敷设时遭到损坏或电缆绝缘在运行中受到机械损伤,引起电缆相间与外层间的绝缘击穿。
4:油浸电缆敷设时高、低位差较大,发生淌油或电缆头渗油现象,致使高位电缆端的绝缘油流失或干枯,热阻增加,绝缘焦化而击穿起火。
5:电缆中间接头压接不紧,焊接不牢,使运行中的电缆接头发生氧化;注入电缆中间接头盒的绝缘物质剂量不符合要求,或灌注时盒内存有气孔;电缆盒密封不良或受损,裂纹浸入潮气,使绝缘击穿,起火爆炸。
6:电缆头表面受潮或积污,电缆头瓷套管破裂及引出线相间距离过小等导致闪络起火。
3. 引起电力系统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电力系统故障分为两大类:横向故障和纵向故障。
横向故障是指各种类型的短路,包括三相短路、两相短路、单相接地短路及两相接地短路。
纵向故障主要是指各种类型的断线故障,包括单相断线、两相断线和三相断线。
电气线路上,相线之间相碰叫相间短路,两相相碰叫两相短路,三相相碰叫三相短路;相线与地线、与接地导体或与大地直接相碰叫对地短路,有单相对地短路、两相对地短路和三相对地短路,在短路电流忽然增大时,其瞬间放热量很大,大大超过线路正常工作时的发热量,不仅能使绝缘烧毁,而且能使金属熔化,引起可燃物燃烧发生火灾。
电力系统各种短路故障中,接地短路占大多数,约为总短路故障数的70%,其中单相接地短路占大多数(危害最小),约为总短路故障数的65%,三相短路只占5~10%,但危害最大,故障产生的后果最为严重。
造成短路的主要原因:
1、线路老化,绝缘破坏而造成短路;
2、电源过电压,造成绝缘击穿;
3、小动物(如蛇、野兔、猫等)跨接在裸线上;
4、人为的多种乱拉乱接造成;
5、室外架空线的线路松弛,大风作用下碰撞;
6、线路安装过低与各种运输物品或金属物品相碰造成短路。
4. 哪些原因导致电气发生火灾或爆炸
2、 电气引起火灾爆炸的原因分析 2.1 存在易燃易爆环境 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易燃易爆环境如煤炭、石油化工、棉纺、木材加工、烟花爆竹等生产场所。这些生产活动场所存在大量易燃易爆物,特别是生产烟花爆竹用的炸药,遇到火源即可发生爆炸;其它生产活动场所,在生产、储存、运输及使用过程中,也极易由气体、固体粉尘等与空气形成燃烧爆炸混合物,遇火发生燃烧、爆炸。2.2 电气设备在运行中产生火花或高温有些电气设备在正常运行时能产生火花、电弧及高温。如电气开关开合、运行中的直流、交流电动机。有些电气设备由于绝缘老化、受潮、腐蚀或机械损伤等,会造成绝缘强度降低、短路、熔断器容体烧断;电气设备或线路严重超负荷也会产生火花、电弧或危险高温。 2.2 电气设备选型和安装不当 因违背有关设计规定或设计时考虑不周而造成电气设计、安装中的先天不足,使电气设施不配套,以及未严格按照安装规程和要求施工而导致安装错误,给日后运行时引起火灾或爆炸创造了先天条件。如线路不按电气安装规程设计安装、导线达不到安全载流量负荷标准,造成绝缘老化短路;在爆炸性危险场所安装非防爆电机、电器等。有的电气设备及线路安装不按规定要求施工,特别是隐蔽工程内部的线路不按规定穿管或穿管不到位,线路接口松动,乱拉乱接等;使用不合格的三无产品、劣质材料,偷工减料等。 2.3 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实际生产中,电气操作人员在操作中违反相关安全操作规程而导致电气火灾或爆炸事故的事例很多。如在变压器、油开关附近使用喷灯、火焊;在易燃易爆场所使用非防爆电器产品,特别是携带式或移动式设备,使用电热器具且没有采取有效的隔热措施;在易产生火花的设备或场所用汽油擦洗设备;无证人员上岗操作等。由于对电气性能了解不够和使用不当,实际中也经常导致火灾或爆炸发生。如灯泡安装在离易燃、易爆物过近,尤其是碘钨灯灯泡,其表面温度可高达500~800℃,稍不注意就会烤燃纸、布、棉花及木材等。如有的娱乐场所,装修时使用大量的可燃装饰材料,而电气设备、照明灯具等没有专业人员管理,经长时间使用而没有专人及时检查,造成设备过热等情况发生,引起火灾。 2.4 忽视消防安全,安全意识淡薄 许多生产单位或娱乐场所的单位领导往往存在侥幸心理,不愿投资光花钱不见效的消防安全,不按规定安装自动报警、自动喷淋消防设施,甚至根本没有配备消防器材,且消防道路不畅,防火问题达不到要求,消防组织制度也不健全,对消防部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不重视也不整改,而是通过疏通关系达到开业目的。 3、 预防电气火灾或爆炸的措施: 根据电气火灾与爆炸发生的原因,预防电气火灾或爆炸的措施可概括为:排除现场空气中各种可燃易爆物质,使之不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避免电气设备产生火花或高温;改善环境条件。 3.1 排除易燃易爆环境 对生产、运输、储存易燃易爆物质的场所,应加强管理,特别是生产、储存的石油化工产品的生产设备、容器等,应加强密封,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减少易燃易爆物质的来源;保持良好的通风,加速空气流通和交换,能有效排除现场易燃易爆的气体、粉尘和纤维或降低它们的浓度,使它们保持在爆炸极限之外。 3.2 排除各种电气火源 为了防止电气火灾与爆炸事故的发生,首先应当按场所的危险等级正确地选择、安装、使用和维护电气设备及电气线路,并按规定正确采用各种保护措施。所有电气设备均应与易燃易爆物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特别是电热器具及外壳表面温度较高的电气设备。其次,对存在火灾及爆炸危险场所,即含有易燃易爆物、导电粉尘等容易引起火灾或爆炸的场所,应按要求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严禁使用非防爆型电气设备,特别是携带式或移动式设备;对可能产生电弧或电火花的地方,必须设法隔离或杜绝电弧或电火花的产生。爆炸危险场所的电气线路应符合防火防爆要求,保证足够的截面、机械强度和良好的接触,采用钢管敷设并采取密闭措施,严禁采用明敷方式。爆炸危险场所的接地(或接零)应高于一般场所的要求,接地线不得使用铝线,所有接地线应接成连续的整体。爆炸危险场所必须具有完善的防雷防静电措施。再者,电力设备及线路在布置上应使其免受机械损伤,并应防尘、防潮、防腐等。安装验收应符合规范,并定期检修试验。正确选用保护和信号装置,并合理安装,保证电气设备和线路在严重超负荷或存在故障情况下,都能准确、及时、可靠的切除故障设备和线路,或是发出报警信号。 3.3 加大消防监督、整顿力度 公安、消防监督部门要严格按照电气安全规程等国家有关法规规定,依法加大监督力度,对在安全检查中发现的电气设计不合理、安装不合格、线路严重老化、电气设施不配套,乱拉乱接、超负荷运行的电气设备等问题,必须要求其认真进行整改;对不符合消防管理法规,存在重大火险隐患的单位,该停业的停业、该整顿的整顿,对不能限期整改的单位或个人要依法进行严肃处理。对新建或装修的工程,要严格限制使用三无电器产品,从源头上杜绝隐患。此外,应提高电气设计、施工、使用人员的素质,加强业务培训,对重点岗位的电工人员还要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坚持持证上岗,严禁无证上岗和违章操作。同时,加大消防知识宣传力度,增强用电单位及所有公民的防火意识。
5. 造成触电事故的因素是什么
1、湿手:未断电前,用湿手或湿布接触电器,可导致触电发生。
2、电力知识的缺乏:日常生活中低压电击事故高于高压电击事故,其主要原因是接触电力的人员缺乏电气安全常识,自己在家修理电路。电力工作者由于操作不当和擅自操作可诱发电击。
3、气候:天气热、流汗多,电击危险性较大;多雨潮湿,地面导电性增加,容易构成漏电。
防止触电的措施有以下几种
如果电线有漏出电铜丝的地方,用塑料胶布缠住。
接触电线时要戴上绝缘手套。
不要用湿手触摸插座等有电的物品。
当接触疑似带电的物品时,要用手背去碰,不要用手掌,因为即使该物体有电,当用手背去接触,手的自然反应也会把手弹回来,而不会造成危险。
6. 电气事故可分为几类分别是什么形式的电能造成的
按照构成事故的基本要素,电气事故可分为触电事故、静电事故、雷电灾害、射频危害、电路故障等五类。
1、触电事故由电流的能量造成的。触电为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可以分为电击和电伤。绝大部分触电伤亡事故都含有电击的成分。
2、静电事故,生产工艺过程中和工作人员操作过程中,由于某些材料的相对运动、接触与分离等原因而积累起来的相对静止的正电荷和负电荷。静电电压可能高达数万乃至数十万伏,可能在现场产生静电火花。在火灾和爆炸危险场所,静电火花是一个十分危险的因素。
3、雷电灾害为大气电。雷电放电具有电流大、电压高等特点。其能量释放出来可能产生极大的破坏力。雷击除可能毁坏设施和设备外,还可能直接伤及人、畜,还可能引起火灾和爆炸。
4、射频辐射危害即电磁场伤害。人体在高频电磁场作用下吸收辐射能量,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部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射频辐射危害还表现为感应放电。
5、电路故障由电能传递、分配、转换失去控制造成的。断线、短路、接地、漏电、误合闸、误掉闸、电气设备或电气元件损坏等都属电路故障。电气线路或电气故障可能影响到人身安全。
(6)哪些产品可能引起电力事故扩展阅读
电力设备、线路在运行过程中,受各种不利因素影响,会发生故障或事故,造成电力供应中断。事故紧急抢修单适用于设备、线路发生事故需要紧急抢修时的工作,非连续进行的事故修复工作,应使用工作票。
20kV及以下配电网中的设备、线路发生故障需要紧急处理时,应填写配电故障紧急抢修单;非连续进行的故障修复工作,应使用工作票。电力线路事故紧急抢修单除与变电站(发电厂)事故紧急抢修单的名称不同外,其他内容和格式完全相同。
7. 电气事故都有哪些
电气事故可分为触电事故、静电危害事故、雷电灾害事故和电气系统故障危害事故等几种。
(1)触电事故
触电事故可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情况。
电击:电解还原槽是以低电压高电流串联运转的,因此,电击事件通常并不严重。但是,在电力车间高压电源与电解车间联网路的连接点可能发生严重的电击事故。
电伤:在铝电解生产中,其能源主要是直流电能,约占整个能源消耗的97%左右。在电解槽系列上,系列电压达数百伏至上千伏。尽管人们把零电压设在系列中点,但系列两端对地电压仍高达500V左右,一旦短路,易出现人身和设备事故。而且,电解用直流电,槽上电气设备用交流电,若直流窜入交流系统,会引起设备事故。因此,电解槽许多部位须进行绝缘。电解车间内电缆若没有采取有效的阻燃和其他预防电缆层损坏的措施、电气设备接地接零措施不完善、临时性及移动设备(含手持电动工具及插座)的供电没有采用漏电保护器或漏电保护器性能不可靠等都会造成电器设备漏电而引发触电伤亡事故。
(2)静电危害事故
焙烧炉、煅烧炉的输气输油管路、炭素生产系统的除尘管路及燃油锅炉系统等存在着静电伤害。
(3)雷电伤害事故
电解车间厂房的残极破碎、筛分部分高度超过10米,煅烧工段、生阳极及残极处理工段中的除尘排烟系统排气筒高度都在20米以上,在雷雨天存在着被雷击的危险。因此,雷电伤害应引起一定的重视。
(4)电气系统故障危害事故
电气系统故障危害的主要表现是:①线路、开关、熔断器、插座插头、照明器具、电动机、电热器具等均可能成为引起火灾的火源。②原本不带电的物体,因电气系统发生故障而异常带电,可导致触电事故的发生。如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由于内部绝缘不良而带电;高压邦联接地时,在接地处附近呈现出较高的跨步电压,均可造成触电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