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品生产 > 基于人类行为的有什么产品

基于人类行为的有什么产品

发布时间:2022-12-21 05:27:22

Ⅰ 什么是文化产品应包含那几个层次,各自是什么系

文化产品的含义 :广义的文化产品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产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 纯粹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

文化的要素主要包括:精神要素、语言和符号、规范体系、社会关系、物质产品。
①精神要素
即精神文化。它主要指哲学和其他具体科学、宗教、艺术、伦理道德以及价值观念等,其中尤以价值观念最为重要,是精神文化的核心。精神文化是文化要素中最有活力的部分,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动力。没有精神文化,人类便无法与动物相区别。价值观念是一个社会的成员评价行为和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合意目标的标准。这个标准存在于人的内心,并通过态度和行为表现出来。它决定人们赞赏什么,追求什么,选择什么样的生活目标和生活方式。同时价值观念还体现在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产品之中。产品的种类、用途和式样,无不反映着创造者的价值观念。
②语言和符号
两者具有相同的性质即表意性,在人类的交往活动中,二者都起着沟通的作用。语言和符号还是文化积淀和贮存的手段。人类只有借助语言和符号才能沟通,只有沟通和互动才能创造文化。而文化的各个方面也只有通过语言和符号才能反映和传授。能够使用语言和符号从事生产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化,是人类特有的属性。
③规范体系
规范是人们行为的准则,有约定俗成的如风俗等,也有明文规定的如法律条文、群体组织的规章制度等。各种规范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为补充,共同调整着人们的各种。规范规定了人们活动的方向、方法和式样,规定语言和符号使用的对象和方法。规范是人类为了满足需要而设立或自然形成的,是价值观念的具体化。规范体系具有外显性,了解一个社会或群体的文化,往往是先从认识规范开始的。
④社会关系
文化建设具有不同于经济建设的特殊要求,文化产品具有不同于物质产品的特殊属性。文化生产的目的是“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培育四有新人、提高全民素质。

Ⅱ 机器人属于什么产品

机器人(英语:Robot)包括一切模拟人类行为或思想与模拟其他生物的机械(如机器狗,机器猫,机器车等)。狭义上对机器人的定义还有很多分类法及争议,有些电脑程序甚至也被称为机器人。在当代工业中,机器人指能自动执行任务的人造机器装置,用以取代或协助人类工作,一般会是机电装置,由计算机程序或是电子电路控制。
机器人(Robot)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机器人可接受人类指挥,也可以执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机器人执行的是取代或是协助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制造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
机器人可以是高级整合控制论、机械电子、计算机、材料和仿生学的产物但是日本不同意这种说法。日本人认为“机器人就是任何高级的自动机械”,这就把那种尚需一个人操纵的机械手包括进去了。因此,很多日本人概念中的机器人,并不是欧美人所定义的。一般说来,人们都可以接受这种说法,即机器人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联合国标准化组织采纳了美国机器人协会给机器人下的定义:“一种可编程和多功能的,用来搬运材料、零件、工具的操作机;或是为了执行不同的任务而具有可改变和可编程动作的专门系统。” 机器人能力的评价标准包括:智能,指感觉和感知,包括记忆、运算、比较、鉴别、判断、决策、学习和逻辑推理等;机能,指变通性、通用性或空间占有性等;物理能,指力、速度、连续运行能力、可靠性、联用性、寿命等。因此,可以说机器人是具有生物功能的空间三维坐标机器。

Ⅲ 什么叫做“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barrierfreede�sign)这个概念名称始见于1974年,是联合国组织提出的设计新主张。无障碍设计强调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一切有关人类衣食住行的公共空间环境以及各类建筑设施、设备的规划设计,都必须充分考虑具有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如残疾人、老年人)群众的使用需求,配备能够应答、满足这些需求的服务功能与装置,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切实保障人类安全、方便、舒适的现代生活环境。

无障碍设计首先在都市建筑、交通、公共环境设施设备以及指示系统中得以体现,例如步行道上为盲人铺设的走道、触觉指示地图,为乘坐轮椅者专设的卫生间、公用电话、兼有视听双重操作向导的银行自助存取款机等,进而扩展到工作、生活、娱乐中使用的各种器具。二十余年来,这一设计主张从关爱人类弱势群众的视点出发,以更高层次的理想目标推动着设计的发展与进步,使人类创造的产品更趋于合理、亲切、人性化。

无障碍设计的理想目标是“无障碍”。基于对人类行为、意识与动作反应的细致研究,致力于优化一切为人所用的物与环境的设计,在使用操作界面上清除那些让使用者感到困惑、困难的“障碍”(barrier),为使用者提供最大可能的方便,这就是无障碍设计的基本思想。

无障碍设计关注、重视残疾人、老年人的特殊需求,但它并非只是专为残疾人、老年人群体的设计。它着力于开发人类“共用”的产品———能够应答、满足所有使用者需求的产品。

Ⅳ 人类行为有哪几种类型

人类的行为主要分为:

1、本性行为。如:食、性等。特点是不学自会。

2、情感行为。如:喜、怒、哀、乐、悲、恐、惊。特点是受外界刺激后自然流露。

3、交往行为。如:人际间的语言交流和书面交流。特点是互动性。

4、模仿行为。如:小孩对大人行为举止和语言等的模仿。特点是不自觉性。

5、学习行为。如:学说话、学走路、学文化、学知识、......特点是吸纳性。

6、制造行为:如:制造工具,制造机器,盖高楼,建大桥,......特点是复制性。

7、创造行为。如:新理论、新学说的创立,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等等。特点是创新性。
人类不同于其他生物,同时具有生物和社会双重属性,据此可将人类行为划分为本能行为和社会行为两大类。

本能行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与基本生存有关的本能行为,如摄食行为和睡眠行为;

2.与种族保存有关的本能行为,典型的表现是性行为;

3.攻击与自我防御行为,这种本能行为广泛存在于低等动物乃至人类医学教`育网整理,表现为对外来威胁的反抗、妥协和逃避。

社会行为的涵盖面非常广,如职业技能、社会角色行为、娱乐行为等。可见,社会行为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形成的一系列行为,其根本动力为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和驱动。

Ⅳ 有哪些人类利用生物现象制成的科技产品

苍蝇与宇宙飞船

令人讨厌的苍蝇,与宏伟的航天事业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仿生学却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苍蝇是声名狼藉的“逐臭之夫”,凡是腥臭污秽的地方,都有它们的踪迹。苍蝇的嗅觉特别灵敏,远在几千米外的气味也能嗅到。但是苍蝇并没有“鼻子”,它靠什么来充当嗅觉的呢? 原来,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分布在头部的一对触角上。

每个“鼻子”只有一个“鼻孔”与外界相通,内含上百个嗅觉神经细胞。若有气味进入“鼻孔”,这些神经立即把气味刺激转变成神经电脉冲,送往大脑。大脑根据不同气味物质所产生的神经电脉冲的不同,就可区别出不同气味的物质。因此,苍蝇的触角像是一台灵敏的气体分析仪。

仿生学家由此得到启发,根据苍蝇嗅觉器的结构和功能,仿制成功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这种仪器的“探头”不是金属,而是活的苍蝇。就是把非常纤细的微电极插到苍蝇的嗅觉神经上,将引导出来的神经电信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后,送给分析器;分析器一经发现气味物质的信号,便能发出警报。这种仪器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这种小型气体分析仪,也可测量潜水艇和矿井里的有害气体。利用这种原理,还可用来改进计算机的输入装置和有关气体色层分析仪的结构原理中。

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

自从人类发明了电灯,生活变得方便、丰富多了。但电灯只能将电能的很少一部分转变成可见光,其余大部分都以热能的形式浪费掉了,而且电灯的热射线有害于人眼。那么,有没有只发光不发热的光源呢? 人类又把目光投向了大自然。

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生物都能发光,如细菌、真菌、蠕虫、软体动物、甲壳动物、昆虫和鱼类等,而且这些动物发出的光都不产生热,所以又被称为“冷光”。

在众多的发光动物中,萤火虫是其中的一类。萤火虫约有1 500种,它们发出的冷光的颜色有黄绿色、橙色,光的亮度也各不相同。萤火虫发出冷光不仅具有很高的发光效率,而且发出的冷光一般都很柔和,很适合人类的眼睛,光的强度也比较高。因此,生物光是一种人类理想的光。

科学家研究发现,萤火虫的发光器位于腹部。这个发光器由发光层、透明层和反射层三部分组成。发光层拥有几千个发光细胞,它们都含有荧光素和荧光酶两种物质。在荧光酶的作用下,荧光素在细胞内水分的参与下,与氧化合便发出荧光。萤火虫的发光,实质上是把化学能转变成光能的过程。

早在40年代,人们根据对萤火虫的研究,创造了日光灯,使人类的照明光源发生了很大变化。近年来,科学家先是从萤火虫的发光器中分离出了纯荧光素,后来又分离出了荧光酶,接着,又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了荧光素。由荧光素、荧光酶、ATP(三磷酸腺苷)和水混合而成的生物光源,可在充满爆炸性瓦斯的矿井中当闪光灯。由于这种光没有电源,不会产生磁场,因而可以在生物光源的照明下,做清除磁性水雷等工作。

现在,人们已能用掺和某些化学物质的方法得到类似生物光的冷光,作为安全照明用。

电鱼与伏特电池

自然界中有许多生物都能产生电,仅仅是鱼类就有500余种 。人们将这些能放电的鱼,统称为“电鱼”。

各种电鱼放电的本领各不相同。放电能力最强的是电鳐、电鲶和电鳗。中等大小的电鳐能产生70伏左右的电压,而非洲电鳐能产生的电压高达220伏;非洲电鲶能产生350伏的电压;电鳗能产生500伏的电压,有一种南美洲电鳗竟能产生高达880伏的电压,称得上电击冠军,据说它能击毙像马那样的大动物。

电鱼放电的奥秘究竟在哪里?经过对电鱼的解剖研究, 终于发现在电鱼体内有一种奇特的发电器官。这些发电器是由许多叫电板或电盘的半透明的盘形细胞构成的。由于电鱼的种类不同,所以发电器的形状、位置、电板数都不一样。电鳗的发电器呈棱形,位于尾部脊椎两侧的肌肉中;电鳐的发电器形似扁平的肾脏,排列在身体中线两侧,共有200万块电板;电鲶的发电器起源于某种腺体,位于皮肤与肌肉之间,约有500万块电板。单个电板产生的电压很微弱,但由于电板很多,产生的电压就很大了。

电鱼这种非凡的本领,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19世纪初,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以电鱼发电器官为模型,设计出世界上最早的伏打电池。因为这种电池是根据电鱼的天然发电器设计的,所以把它叫做“人造电器官”。对电鱼的研究,还给人们这样的启示:如果能成功地模仿电鱼的发电器官,那么,船舶和潜水艇等的动力问题便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水母的顺风耳

“燕子低飞行将雨,蝉鸣雨中天放晴。”生物的行为与天气的变化有一定关系。沿海渔民都知道,生活在沿岸的鱼和水母成批地游向大海,就预示着风暴即将来临。

水母,又叫海蜇,是一种古老的腔肠动物,早在5亿年前,它就漂浮在海洋里了。这种低等动物有预测风暴的本能,每当风暴来临前,它就游向大海避难去了。

原来,在蓝色的海洋上,由空气和波浪摩擦而产生的次声波 (频率为每秒8—13次),总是风暴来临的前奏曲。这种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小小的水母却很敏感。仿生学家发现,水母的耳朵的共振腔里长着一个细柄,柄上有个小球,球内有块小小的听石,当风暴前的次声波冲击水母耳中的听石时,听石就剌激球壁上的神经感受器,于是水母就听到了正在来临的风暴的隆隆声。

仿生学家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相当精确地模拟了水母感受次声波的器官。把这种仪器安装在舰船的前甲板上,当接受到风暴的次声波时,可令旋转360°的喇叭自行停止旋转,它所指的方向,就是风暴前进的方向;指示器上的读数即可告知风暴的强度。这种预测仪能提前15小时对风暴作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Ⅵ 相比其他的识别技术,阿尔法鹰眼主要实现的是对人类什么的识别

相比其他的识别技术,阿尔法鹰眼主要实现的是对人类情感的识别技术

“阿尔法鹰眼”的学名是情感人工智能反恐安防系统。它的理论基础是1914年生理学医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奥地利科学家巴拉尼的“VER前庭情感反射”:人体自体原发性紧张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会通过能量的变化表现出来。巴拉尼的发现在100年后被一群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延边大学和韩国汉阳大学从事数学、计算机和电子工程研究的专家加以发挥和突破。

(6)基于人类行为的有什么产品扩展阅读

“阿尔法鹰眼”实际运用:

和人脸识别不同,“阿尔法鹰眼”是一种动态识别,可因时因地因人开展工作,还会像“阿尔法GO”一样不断学习、进步。在实际运用场景中,“阿尔法鹰眼”会通过阈值设定给出不同的安全状态,例如小于60%为安全,大于60%为危险。

当然你也可以根据需要个性化订制阈值。这样,当被检测者走过摄像安检通道的5至10秒内,“阿尔法鹰眼”就能分析出该人的安全值,如果显示安全状态阈值大于60%,意味着该人的情绪和行为异于常人,需要进行进一步安全检查。“阿尔法鹰眼”就是这样在无任何已知信息的情况下快速识别出有犯罪意图和暴力倾向的潜在危险人群。

阅读全文

与基于人类行为的有什么产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小程序申请的etc是哪里的卡 浏览:934
海富通电子信息产业股票有哪些 浏览:960
网购香港的东西需要什么程序 浏览:675
美团小程序如何联系商家 浏览:777
数据库版本如何进行迭代更新 浏览:855
淘宝怎么不代理房产了 浏览:165
如何办保险代理人 浏览:72
腾讯mot什么产品好 浏览:786
成都旧铜交易市场在哪里 浏览:239
非实时信息交流什么意思 浏览:591
计算机存储设备负责哪些数据 浏览:403
天线原理和微波技术基础哪个难 浏览:813
战时用什么接收信息 浏览:259
家庭医生产品如何销售 浏览:304
如何查北京成交数据 浏览:246
物流信息多久就没有了 浏览:719
wps两列怎么选出不一样的数据 浏览:234
交易施罗德后湖人还有什么操作 浏览:961
手机如何拍美容产品照片 浏览:77
省交易中心属什么机构 浏览: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