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衡量一个产品成功的标准有哪些
一个好的产品,首先要解决用户的需求;
一个好的产品,其次是要有黏性;
一个好的产品,要拥有不错的体验。
第一条,需求,这是一个产品之所以被称为产品的前提,产品的本质就是用来解决需求的,黏性和体验是之后的事,如果我给你一个空调,八星八钻,黄金面板,极富情怀,最先进的XX工艺,按下按钮就播放你喜欢的音乐,但是我告诉你,它是没有制冷和制热功能的,你觉得它是一个成功的 产品么?所以说,一个好的产品,或者是说成功的产品,一定要首先解决用户的某种需求,或者是更好的解决了别的产品已经解决了的需求,这就是好产品的第一条标准。看起来像废话,但是这就是抽象出来的规律,也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第二条,黏性,这是一个成功产品的另一个典型特点。一个成功的产品,一定是不断被用户想起的产品,一旦用户产生了某种需求,就能想起你,这就是一个好的产品。有黏性的产品一定是很好的解决了某种需求,而且做到了竞品没有的高度。用户用了一次就不再使用,说明你的产品并不好,或者说干脆就是定位有了问题。QQ的黏性为什么那么强?为什么中国人喜欢用网络,为什么许多产品看似概念不错,体验也没什么硬伤,却如同昙花一现?就是在培养用户黏性上面没有做好。所以解决了用户某种需求的产品,并不一定就是好产品,还需要被用户不停的想起,从这个角度说,一个漂亮性感、能解决你生理需求的女人和一个能和你相濡以沫让你感受到被爱的女人,谁优谁劣,高下立判。
第三条,优秀的用户体验,这也是一个成功产品的典型特点。我曾以为这是产品经理的全部,后来我才明白,其实所谓优秀的用户体验是交互设计师要考虑的问题,而交互设计只是产品经理工作的小小一环。优秀的用户体验可以为产品加分,但是绝对不是最重要的,想当年互联网草创时期,产品体验一塌糊涂,但是用户依然趋之若鹜,因为你的产品解决了用户的需求,犹如一把普通的锄头,可能既不好看又不省力,但却当之无愧是一个好产品,因为它解决了农民种地的需求,只要农民种地就会重复使用。当然,如果你做了一把漂亮锄头的确是更不错,但是那其实不是最本质的问题。
❷ 产品可靠性的衡量指标有哪六种
产品可靠性的衡量指标有 可靠度、失效度、故障概率密度、故障率、平均寿命与可靠寿命、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六种。
❸ 产品质量都有哪些分类标准
产品质量特性的含义很广泛,它可以是技术的、经济的、社会的、心理的和生理的。一般来说,常把反映产品使用目的的各种技术经济参数作为质量特性。泛义上的产品质量是指国家的有关法规、质量标准以及合同规定的对产品适用、安全和其它特性的要求。
产品质量的分类:产品质量是指产品适应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需要而具备的特性,它是产品使用价值的具体体现。它包括产品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两个方面。
(1)产品内在质量
产品的内在质量是指产品的内在属性,包括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五个方面。
产品性能,指产品具有适合用户要求的物理、化学或技术性能,如强度、化学成份、纯度、功率、转速等。
产品寿命,指产品在正常情况下的使用期限,如房屋的使用年限,电灯、电视机显像管的使用时数,闪光灯的闪光次数等。
产品可靠性,指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和规定的条件下使用,不发生故障的特性,如电视机使用无故障,钟表的走时精确等。
产品安全性,指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对人身及环境的安全保障程度,如热水器的安全性,啤酒瓶的防爆性,电器产品的导电安全性等。
产品经济性,指产品经济寿命周期内的总费用的多少,如空调器、冰箱等家电产品的耗电量,汽车的每百公里的耗油量等。
(2)产品外观质量
产品的外观质量指产品的外部属性,包括产品的光洁度,造型,色泽,包装等,如自行车的造型、色彩、光洁度等。
产品的内在质量与外观质量特性比较,内在质量是主要的、基本的,只有在保证内在特性的前提下,外观质量才有意义。
产品质量标准:
产品的质量表现为不同的特性,对这些特性的评价会因为人们掌握的尺度不同而有所差异。为了避免主观因素影响,在生产、检验以及评价产品质量时,需要有一个基本的依据、统一的尺度,这就是产品的质量标准。
产品的质量标准是根据产品生产的技术要求,将产品的主要的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从数量上加以规定,即对一些主要的技术参数所作的统一规定。它是衡量产品质量高低的基本依据,也是企业生产产品的统一标准。我国采用的产品质量标准有:
国际标准,是指某些国际组织,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等规定的质量标准,也可以是某些有较大影响的公司规定的并被国际组织所承认的质量标准。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是我国当前的一项重要技术经济政策,但不能错误地把某些产品进口检验时取得的技术参数作为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这些参数只是分析产品质量的参考资料。
国家标准,是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的产品质量标准,主要针对某些重要产品而制定的。
部颁标准(行业标准),是指在全国的某一行业内统一使用的产品质量标准。
企业标准,是企业自主制定,并经上级主管部门或标准局审批发布后使用的标准。一切正式批量生产的产品,凡是没有国家标准、部颁标准的,都必须制定企业标准。企业可以制定高于国家标准、部颁标准的产品质量标准,也可以直接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但企业标准不得与国家标准、部颁标准相抵触。
把产品实际达到的质量水平与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比较,凡是符合或超过标准的产品称为合格品,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称为不合格品。合格品中按其符合质量标准的程度不同,又分为一等品,二等品等等。不合格品中包括次品和废品。
❹ 衡量商品价值量的标准
衡量商品价值量的标准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商品价值的影响和决定: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越大,反之则越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4)产品如何衡量标准扩展阅读:
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是劳动产品,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形成的,因而它的价值量要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衡量。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❺ 企业产品质量的衡量标准有哪些提升产品质量的途径有哪些
一般来说衡量标准有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从标准上讲提升产品质量一般是要根据 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制订出企业标准。
❻ 产品质量从哪些方面判断是什么
判断产品质量的依据为:
1、产品质量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对产品的要求;
2、产品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
3、产品是否符合合同要求和在产品或者产品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产品的实际状况是否符合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表明的质量状况;
4、产品的生产厂名、厂址与产地是否真实。
【法律依据】
《产品质量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
产品质量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不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有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应当符合该标准;
(二)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但是,对产品存在使用性能的瑕疵作出说明的除外;
(三)符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
❼ 衡量产品是否靠谱的7个标准
评估一个产品是否靠谱,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去分析。定性包括产品起源、团队构成、产品创新、需求强度、顺势而为、产品风险;定量为用户增长动力。
1、产品起源:为什么做这个产品?这是第一个要评估的问题,大多数人都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很少有人知道为什么做。产品起源可以从产品的类型归纳出四种:
(1)收入型产品:增加收入,提高市场占有率,赚钱是第一目标。
(2)用户量级型产品:提高用户基数和粘度,在没有到达赚钱的时候,提高用户活跃度和留存率是第一目标。
(3)增长型产品:市场造势,找到目标用户群在哪,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用户,扩大产品影响力,提高品牌价值是第一目标。
(4)战略级产品:找到属于自己的领地,牵制或击败竞争对手为第一目标。
2、团队构成:有了合适的产品起源,接下来就是评估团队了,看团队成员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是否处于顶级位置,以及是否适合这个产品。圈内有个说法,老大懂产品,老二懂技术,老三懂运营,这种人员配置对于移动互联网创业团队来讲是较为优秀的组合。
3、产品创新:白话说就是这个产品的大招是什么?这个也是产品评估的重点,创新可以体现在四个方面:
(1)技术创新:别人实现不了,我能实现,之前实现不了或之前可以实现但不是用户想要的解决方案,比如魔漫相机通过5年的技术积累才有了这款产品的火爆。一般而言,技术创新竞争壁垒较高。
(2)产品服务创新:针对用户的核心诉求,在解决方案上超出用户预期的创新。
(3)流程创新:生产活动中的操作流程、工作流程、方式方法和规则体系的创新。比如BOSS直聘本质解决的就是招聘过程繁琐的问题,减少招聘流程,但现在大多数也是HR在上面招聘。
(4)商业模式创新:通俗来说就是以新的方式赚钱,并为客户和自身创造价值。
4、需求强度:主要评估用户的需求痛点是什么?用户迫切需要解决这个问题吗?用户需求的频次如何?有此类需求的用户有多大规模?评估一个需求是否为刚需,可以从下面六个方面进行分析:
(1)用户期望得到的与现实提供的有着很大的差距,差距即使刚需。
(2)马斯洛需求金字塔,层次越低越是刚需。
(3)对用户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用户得不到满足,生理或心理会遭受重大的打击,此类需求是刚需。
(4)用户愿意花钱的是刚需。
(5)受国家政策、法规、文化、习惯、重大事件的影响而产生的需求为刚需,比如核电站泄漏,买盐就成了刚需。
(6)用户场景动态变化产生的需求为刚需,拿手机来说,十年前手机是用来打电话发短信,现在用户买手机看的是好不好看,什么系统等等。
评估需求强度的时候,也要评估需求的市场规模,
5、顺势而为:评估产品是否在它合适的出现时机,预测时机一般有下面四种方法:
(1)历史推断法:以史为鉴,比如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过程是工具-社区-娱乐-商务-平台,可以预测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与此相似。
(2)发散思维法:按照跟目前相反或相对的方向推断行业发展趋势。以社区类产品为例,社区有个三要素:关系、内容和互动。按侧重点不同,社区产品分为内容型社区和关系型社区,国内社区的发展是从内容社区起步,比如豆瓣和大众点评,后来相对的出现人人网和开心网为代表的关系型社区,基于关系这个要素,人人网和开心网可以定位为强关系社区,相对的就会有弱关系社区,如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再有零社交关系社区,如友加。
(3)PEST分析法:政治、经济、社会、技术预测行业的发展。这个方法网上都可以查到,笔者就不再这里赘述了。
(4)价值链分析法:根据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用户终端这条价值链来预测趋势。举个例子: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什么会出现开放平台,开放平台的目的是通过第三方开发者给网站主带来丰富的内容资源,本质是解决产业链上游(内容来源)的问题。
6、产品风险:评估产品会面临的风险,以及这些风险对产品是否是致命的。风险分内部和外部风险包括政策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决策风险、法律风险、资本风险等。风险评估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风险发生的概率,可分为高(发生的可能性大于60%),中(发生的可能性介于30%和60%之间),低(发生概率小于30%),第二个是风险对产品的影响,也可以分成高、中、低三个层次。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对产品的影响程度进行矩阵分析,得出风险的综合等级,等级也有高、中、低三个层次,如果产品的风险综合评估为高,且没有相应的解决方案,产品是比较危险。
7、用户增长动力:主要从定量的角度进行评估,哪些数据可以衡量产品是否具备增加动力?
(1)用户新增率>用户流失率:这个很容易理解,用户新增可以看作是进水管,用户流失可以看作是出水管,若进水管流量小于出水管流量,总有一天蓄水池中的水会流干。
(2)推荐系数>1:每个用户推荐带来的平均用户数要大于1,这也是衡量一个产品口碑的一种方法。
(3)用户留存率>40%:留存用户和留存率体现了产品的质量和保留用户的能力。为什么要定40%这个数字,根据一些统计专家的数据统计,活得比较滋润的产品留存率都在40%左右。
(4)LTV>3CPA:LTV是用户在产品生命周期或用户使用周期内贡献的价值,CPA是每获得一个付费用户的成本。
并不是说按照这7个维度进行评估后的产品就一定能成功,但有总比没有好。
❽ 好产品的评价标准
从客户角度来看,一个好的产品应该要有下面四个标准:
1、需求满足
客户需求是排第一位的。客户没有需求,你品质、体验再好,甚至免费送给客户,客户也不见得要.
客户想要的都可以称之为需求,当需求非常强烈,甚至非要不可,就可以称之为刚需了,刚需一定是有时间上的限制和紧迫感的。拿吃饭这件事来说吧,南方人喜欢吃米饭,北方人喜欢吃面食,像我的话,每顿不吃一碗米饭,就感觉这顿饭没吃样,饿的慌。对于我来说,吃饭是需求,而米饭就是刚需了。
需求、刚需和痛点的关系模型
因此,好的产品一定是首先满足客户需求的,而那些不只是满足需求,更优先解决解决刚需和痛点的产品,就会成为市场上的爆款产品。
2、好的品质
品质不只是产品质量,还包括产品颜值、功能、服务等内容。比如客户买台冰箱,他会考虑质量是否过硬,售后是否便利,功能是否齐全,操作是否简单方便,摆在客厅是否高大上等等。
品质是产品扬名立万的基础,是产品区别于初级产品的关键因素,要解决的核心就是产品的品质,产品的含金量问题。
3、好的价格
我们在地产行业做了十几年的营销,最常说的段子就是“没有卖不掉的房子,只有卖不掉的价格”,价格很多时候成为楼盘竞争的决胜因素,从产品入市、蓄水、开盘、促销、到最终清盘,都是通过制定有效的价格策略来支撑执行。
在信息相对透明的当下,我们最终能实现的价格,几乎都符合“理性经济人”的假设推定。我们经常说购房需求,说刚需,说房价高啊,这就是痛点,但房价无限高,那就没有刚需了。就像我们每年春节回家,买票就是痛点,但票价太高无法接受,那就不回家了呗。
4、好的体验
什么是体验呢,体验是客户在接触产品、系统、服务后,所产生的反应与变化。最好的体验就是让客户接触产品时感到惊艳,在产品使用中不断尖叫,使用后的评价用三个字形容:我喜欢!
好的产品跟随趋势,更好的产品引领趋势。贪婪是人的本性,仅仅只是满足客户需求是不够的,只有超出客户预期,让用户喜欢到极致,这才是真正的好产品。
❾ 合格品都有哪些等级及判定标准
合格品又称正品,是指符合产品品质标准或订货合同规定的技术要求的产品。
合格品的等级:
(1)优等品。符合质量标准中有关优等品各项技术条件的产品,是合格品中最高等级的产品。对产品的性能、寿命、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外观、包装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和规定。优等品需经有关主管部门评定确认,并获得各级颁发的优质产品证书。优等品数量与全部合格品数量的比率,称为优等品率。
(2)一等品。符合质量标准中有关一等品各项技术条件的产品。
(3)二等品。符合质量标准中有关二等品各项技术条件的产品。
合格品的判定标准:
判断产品合格与否,必须要有一个判定产品质量合格与否的标准。符合这个标准,就是合格产品,不符合这个标准,便是不合格产品。
《产品质量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了判定产品质量合格与否的标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产品不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格的危险,有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应当符合该标准。
(二)是产品须“具备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
(三)是产品质量应当符合在产品或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
也就是说,只要产品质量不符合安全、卫生标准,存在着不合理的危险性,或者产品不具备基本使用性能,或者不符合生产者、销售者对产品质量作出的明示承诺,具备上述三种条件之一者,就可判定质量不合格,其产品就是不合格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