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美国农业分布,美国农业发展的因素
B. 原产地在安第斯山脉的农作物有( )、( )、( )。
玉米 红薯 薯仔
Sara——玉米,就是你平时吃的苞谷、棒子,典型的“泛美作物”~~
Papa——马铃薯,愿意叫它薯仔、地蛋都行,不过这确实是最地道的安第斯原产、由当地土着培育的主食农作物!
Apichu——甘薯,另一种在美洲原产地没受到重视,却在中国充分发展的农作物,甚至在秘鲁这原产地上,现在种的甘薯也都是打中国引进的
Purutu——菜豆(特指),在中国俗称“芸豆”“四季豆”,其实吃法一般也和原先在美洲不大一样的。
Uchu——辣椒,大家都知道辣椒原产于美洲,而且也和玉米一样属于“泛美作物”。
Sapallu——笋瓜,是南瓜的一种,南瓜也属于“泛美作物”,而产于安第斯这种果实特别大的就是笋瓜。
Inchik——花生,它确实是原产于热带美洲的,但后来却在中国兴盛了起来~~
C. 太平洋岛国基里巴斯
基里巴斯
基里巴斯
国名 基里巴斯共和国(TheRepublicofKiribati)。
面积 陆地总面积810.5平方公里,水域面积350万平方公里。
人口 7.5万(1992年)。90%以上属密克罗尼西亚人种,余为波利尼西亚人和欧洲移民。官方语言为英语,通用语言为基里巴斯语和英语。居民多数信奉罗马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
首都 塔拉瓦(Tarawa)。
简况
位于太平洋中部的岛国。由33个岛屿组成,分属吉尔伯特群岛、大洋岛、菲尼克斯(凤凰)群岛、莱恩(线岛)群岛,是世界上唯一地跨赤道、横越国际日期变更线的国家。属热带海洋气候,年平均气温27℃。3000年前已有马来一波利尼西亚人定居。约于公元14世纪,斐济人和汤加人入侵后与当地人通婚,形成了基里巴斯民族。1892年吉尔伯特群岛与埃利斯群岛部分岛屿沦为英国“保护地”。1916年被划入“英属吉尔伯特和埃利斯群岛殖民地”(1975年埃利斯群岛分出,改称基里巴斯,为英联邦成员。耶雷米亚·塔巴伊连任三届总统。1991年7月举行大选,蒂安纳吉当选第四任总统。
自然地理
基里巴斯是太平洋中部的一个岛国,位于北纬4°43′~11°25′,东经169°32′~西经150°35′,既跨南北两半球,又跨东西两半球。由33个岛屿组成,分属吉尔伯特群岛、大洋岛、菲尼克斯群岛、莱恩群岛。岛群,东西长3870公里,南北宽2050公里,散布在约500万平方公里的海面上,是世界上国土分布最分散的国家。基里巴斯各岛均为珊瑚岛,面积较大的岛屿周围有环礁,礁内为泻湖。
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7.5℃。最高温和最低温仅差12℃。年平均降水量1600毫米,但各地差异很大,降水量由700~4000毫米不等。基里巴斯的资源主要是地下水资源、矿产资源和渔业资源。
人口与民族
基里巴斯的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88.5人,但分布很不均衡。吉尔伯特群岛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0%以上,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200人,而莱恩群岛每平方公里只有6人。
居民的90%以上为吉尔伯特人,属密克罗尼西亚人种,其余为波利尼西亚人和欧洲移民。
语言与宗教
官方语言为英语,居民中通用基里巴斯语和英语。多数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
D. 太平洋有多少岛屿国家
太平洋仍然是一片尚未征服的海域。它的面积比地球上所有陆地加起来还要大,海面上撒布着大大小小25000多个岛屿,这些岛有一半还荒无人烟。
有很多岛都没有名字,一岛多名的情况还有很多。
所以无法统计出]名称
太平洋岛屿
在太平洋岛屿中,除新西兰的南、北二岛外,其余绝大部分位于太平洋中部,犹如繁星散布在赤道两侧的南、北纬30度和东西经130度之间浩瀚的热带海洋里。太平洋岛屿是一个群岛套群岛的“万岛群岛”。陆地面积104万平方公里,占大洋洲陆地总面积的11.6%。太平洋岛屿中最大的岛屿为伊里安岛(新几内亚岛),其面积78.5万平方公里,仅次于格陵兰岛,是世界第二大岛。太平洋岛屿人口总共有580多万,占大洋洲总人口的23.3%。按地理特点和当地原有居民的肤色、语言等特征,太平洋岛屿可划分为三大组,即位于西南部赤道以南,180度经线以西的美拉尼西亚(意为“黑人群岛”),自西北向东南延伸;位于西北部绝大部分在赤道以北,180度经线以西的密克罗尼西亚(意为小岛群岛),基本上是自西向东延伸;位于东半部的180度经线以东,南、北纬30度之间的波利尼西亚(意为多岛群岛),自西北向东南分布。这三大群岛处于亚、澳和南、北美洲之间,东西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又联系着各大洲的海、空航线和海底电缆经由之地,其中关岛、威克岛、中途岛、瓦胡岛等都是太平洋航线之中途要站。因此,在国际交通和战略上,太平洋岛屿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自然条件 太平洋岛屿按成因分为大陆岛和海洋岛,后者又可分为火山岛和珊瑚岛。伊里安岛和美拉尼西亚的大多数岛屿都属于大陆岛,面积较大,既有高大崎岖的山地,也有宽窄不等的沿海冲积平原,有利于发展农业,最适宜种植热带经济作物,并有茂密的森林和丰富的矿藏。波利尼西亚的夏威夷群岛就是典型的火山岛,迄今仍有火山活动,这种岛屿海拔较高,火山熔岩、火山灰经长期风化,土壤肥沃,森林茂密,适宜发展农业,也可种植热带经济作物。密克罗尼西亚以珊瑚岛为主,面积较小,地势低平,水分渗漏严重,土壤肥力较低,对农耕不利。部分岛屿储藏有丰富的磷酸盐矿。礁湖和环礁有缺口同外洋联系,往往形成船只避风的良好港湾。
太平洋岛屿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属热带(雨林、草原)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5°~ 28℃,年较差一般不超过 5℃。年平均降水量大多为2000~3000毫米,局部地区超过4000毫米,如夏威夷群岛中的考爱岛,其迎风坡年平均降水量可达12 040毫米,是世界降水量最多地区之一。西部各岛由于受大陆影响,季风显着。在密克罗尼西亚的加罗林群岛附近和波利尼西亚的中部,为台风的发源地。
太平洋岛屿除珊瑚岛外,植物均甚繁茂,生长着热带经济作物,主要有椰子、咖啡、可可、香蕉、菠萝、甘蔗、橡胶树等。在沿海地带牧草茂盛,有利于发展畜牧业。美拉尼西亚热带森林茂密,盛产白檀木、红木等珍贵木材,世界驰名。太平洋岛屿矿产资源种类较多,最重要的是磷酸盐矿,分布在瑙鲁、基里巴斯的大洋岛及所罗门群岛等。新喀里多尼亚的镍矿储量居世界首位。金、铜、铬、镁、石油等的储量也比较多。此外,还有钴、银、铝土矿等。波利尼西亚中部的莱恩群岛盛产珍珠。
经济概述 在长期殖民统治和外国垄断资本的控制下,太平洋岛屿的国家和地区经济结构畸形,面向出口的农、矿产品得到了片面的发展,例如瑙鲁和基里巴斯的磷酸盐矿、新喀里多尼亚的镍矿、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铜矿、斐济的甘蔗、汤加的椰子和香蕉等,都在该国或地区的经济收入或其出口总值中占到50%以上,个别国家如基里巴斯高达90%。然而粮食生产却非常落后,长期不能自给,依赖国外进口;制造业基础异常薄弱,工业产品依靠输入,形成典型的“单一经济”。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者,把太平洋岛屿的国家和地区变成了它们农矿产品的供应地和工业产品的销售市场。
60年代以来,新独立的国家正在改变和克服过去在长期殖民地和外国垄断资本控制下所形成的“单一经济”的状况,采取多种措施发展多样化经济,来增加国民收入和满足居民生活需要。例如瑙鲁从1970年起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对磷酸盐的开采和出口,利用垃圾填平废矿区,积极发展农业,种植粮食作物和蔬菜,提倡远洋捕鱼,兴办航运事业,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增加粮食生产。还有不少国家和地区在战后大力发展旅游业。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向多种经营发展。
太平洋岛屿的主要经济部门是热带经济作物种植业和采矿业,次为新发展的旅游业,近些年来,民族工业亦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1)热带经济作物种植业是重要的经济部门。主要热带经济作物有椰子、棕榈、甘蔗、菠萝、香蕉、芒果、咖啡、可可、橡胶等。椰子分布较为普遍,以巴布亚新几内亚、瓦努阿图、斐济、所罗门群岛、西萨摩亚等国为最多,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以椰子种植园为主,多为外国资本控制。年产椰子240~260万吨,占世界的6~7%,大部分供出口,占世界椰子出口总量的10~12%;年产椰干33~36万吨,占世界椰干出口总量的8~9%。棕榈主要分布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等地,年产棕榈仁、棕榈油分别为6万吨和16万吨。甘蔗主要分布在斐济、夏威夷群岛、法属波利尼西亚等,其中以斐济种植最多,收获面积6万公顷左右,年产甘蔗350~420万吨,集中在维提岛和瓦努瓦岛的西部。甘蔗种植园多被英国控制。菠萝主
要分布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西萨摩亚、库克群岛、法属波利尼西亚等地,年产量2~3万吨,其中以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产量较多。香蕉分布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西萨摩亚、斐济、新喀里多尼亚等,年产香蕉110~120万吨,其中巴布亚新几内亚占大洋洲总产量80%以上。芒果主要产于库克群岛。咖啡以巴布亚新几内亚为最多,年产可可豆3.4万吨,绝大部分供出口。橡胶主要集中分布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次为西萨摩亚。此外、还有汤加和库克群岛的柑桔、柠檬和酸橙,汤加和斐济的凤梨等水果。新赫布里底群岛的白檀木、乌木等珍贵木材以及法属波利尼西亚的香草等也较有名。除经济作物外,当地居民的主要粮食作物有薯类、玉米、水稻等。薯类以木薯较为重要,主要分布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斐济、汤加等。玉米产于斐济和新喀里多尼亚。水稻主要栽培于斐济、所罗门群岛等。畜牧业比较发达的有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斐济等。渔业以西萨摩亚最为重要,鱼类是当地居民的主食。其次,巴布亚新几内亚、汤加等捕鱼业亦较发达。
(2)采矿业是太平洋岛屿的第二大经济部门。主要有磷酸盐、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的开采。磷酸盐矿藏丰富,质量高,含磷37%以上,开采方便。战后年产量近300万吨,主要分布在瑙鲁,其领土仅有24平方公里,但约有2/3的土地蕴藏着磷酸盐矿,其产品之高为世界之最。第二次大战前的1939年出口量占太平洋岛屿的3/5以上。1968年瑙鲁独立,1970年成立国家磷酸盐公司,使磷酸工业国有化,其开采、处理、运输全部机械化,使磷酸盐的开采有较大的增长,年出口量 200万吨,主要运销澳、新、日、英等国。磷酸盐矿是瑙鲁经济的重要基础,是国民经济收入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次是国外的房地产收入,而农业所占的比重很少。80年代估计,瑙鲁磷酸盐矿蕴藏量为2 400万吨,按目前每年200万吨的速度开采,到20世纪末将告罄。所以近几年来,磷酸盐的开采及其出口均比以前有所减少,主要是磷酸盐储量减少,瑙鲁政府控制开采和控制出口的缘故。其次,基里巴斯的大洋岛曾盛产磷酸盐,年产量60万吨,由英、澳、新合股经营,70年代末已停产,磷酸盐矿合罄。太平洋岛屿的有色金属开采主要有镍、铬、锰、铜等。其中镍矿开采的历史较长,镍矿主要分布在新喀里多尼亚岛,其储量居世界第一位。年产镍5万吨左右,居世界前列。金属镍主要运往美、英等国。铬矿开采较为重要,产量亦居世界前列,主要分布在新喀里多尼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等。锰矿开采在瓦努阿图、巴布亚新几内亚等。铜矿的开采集中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布干维尔岛上,储量9.44亿吨,年产精铜砂约60万吨,占国民总产值的1/3和出口总值的1/2,在太平洋岛屿中居首位。太平洋岛屿的采金业比重重要,主要分布在巴布亚新几内亚(1988年产黄金31900公斤)、斐济(2864公斤)等,此外还有采银业。
(3)战后,尤其是70年代以来,太平洋岛屿的旅游业发展很迅速。维提岛、塔希提岛、瓦胡岛、关岛等,均处于国际交通线上,还有许多岛屿由于山水绮丽,风光旖旎,气候宜人,也是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现在,旅游业在太平洋岛屿的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收入中越来越占重要地位。汤加的旅游业已成为该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收入占国民经济总收入的1/3以上。汤加对外贸易的逆差部分,主要由旅游收入和侨汇来填补。斐济旅游收入占国民经济收入的1/4,仅次于蔗糖的出口,占第二位。关岛、法属波利尼西亚、西萨摩亚、图瓦卢、瓦努阿图等也大力发展旅游业。巴布亚新几内亚等专门建立了旅游机构。总之,旅游业的发展为太平洋岛屿的国家和地区不仅增加了外汇收入,而且也有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并提供了就业机会。
(4)近20年来,太平洋岛屿的民族工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战前,这里的采矿业和农产品加工工业几乎全被美、英、法等国所控制。战后日本等国垄断资本乘机渗入本区。但自60年代以来,太平洋岛屿随着新兴国家的相继独立,其民族工业也相应地得到了发展。如瑙鲁的磷酸盐工业,斐济甘蔗制糖工业,汤加、图瓦卢等国的椰子加工业,所罗门、基里巴斯、瓦努阿图等国的渔产加工以及西萨摩亚的木材加工等部门也有一定的发展。
由于太平洋岛屿处于亚洲、美洲、澳大利亚大陆的通道上,又沟通着太平洋和印度洋,因此,在国际交通和战略位置上十分重要。太平洋岛屿的海、空、铁路、公路运输相当发达,特别是海、空交通使得各岛与世界各地有了广泛的联系。海洋运输除了本地区岛屿之间的联系外,同其他各大洲主要国家的重要港口的贸易往来最为重要。太平洋海底电缆通讯尤为重要,经太平洋岛屿最主要的海底电缆线有:从北美洲经瓦胡岛的火奴鲁鲁、中途岛、关岛到亚洲;还有从加拿大的温哥华经芬宁岛到斐济维提岛的苏瓦,这些都是电讯往来的重要线路。目前,美国在太平洋设有卫星站,对太平洋地区电讯往来有一定的影响。太平洋岛屿的航空运输也占重要地位。有不少岛屿修有飞机场,如威克岛设立现代化的航空站,即是横渡太平洋航空线的中间站。瓦胡岛上也有铁路分布,主要运输矿产品和农产品等。太平洋岛屿公路线长约3万公里,大多分布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斐济的维提岛、夏威夷群岛等,公路一般为环岛式,以运输农产品为主。
太平洋岛屿的对外贸易输出的农产品主要有:椰子、椰干、椰油、棕榈仁、棕榈油、咖啡、可可、蔗糖、香蕉、菠萝、柑桔、水产品、橡胶、木材、珍珠、贝壳等;矿产品有;铜砂、磷酸盐矿、镍、锰、铬、黄金、白银等。主要进口有粮食、食品、饮料、燃料(石油)、机械设备、运输设备、纺织品、日用品等。贸易对象主要是美、英、法、德、澳、新等国。
主要岛屿 关岛位于马里亚纳群岛的最南端,面积540平方公里、人口12.8万。其两有天然良港——阿加尼亚。战前属美国管辖,由于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重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被日本占领。现为美国“未合并的领土”,是美国在西太平洋的重要海、空基地主要栽培椰子、咖啡、可可、甘蔗、烟草,种植玉米、稻谷等。工业主要有炼油、纺织、食品加工等。关岛的安德逊空军基地是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一个重要战略空军基地。美海军在阿加尼亚设有航空站,在阿卜拉港有潜艇基地。战后旅游业兴盛,每年游客近50万。瓦胡岛位于夏威夷群岛的东部,面积1554平方公里,人口近70万。岛上有10余个飞机场。南岸中部是世界着名的珍珠港。1911年美国建成巨大的海军基地,是美国在太平洋上的最大海、空基地之一。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空军偷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在两小时之内毁伤在港舰艇的一半,造成震惊世界的珍珠港事件。战后经过恢复,现有铁路通至火奴鲁鲁,也是太平洋海、空交通枢纽和国际商港。盛产甘蔗、菠萝、香蕉等。工业主要有炼油、炼铝、制糖、水果罐头等。威克岛位于关岛和夏威夷群岛之间,战略地位重要,被称为“太平洋的踏脚石”。 1898年被美国占领。面积9平方公里。人口约有2 000多,为美海、空军人员。是美国民航和军用飞机从檀香山到关岛、东京的加油站。1962年建成现代化机场。1974年被用为导弹试验基地。从70年代中期至今,这里已成为美空军紧急降落基地。它不仅是横渡太平洋的中间站,而且还是夏威夷群岛与关岛间海底电缆相通之地。维提岛是斐济的最大岛屿,面积10490平方公里,人口20万,盛产甘蔗、咖啡、椰子、香蕉等。食品加工、建筑材料及开采黄金等工业较为重要。苏瓦是个自由港,为南太平洋经济中心和海、空交通枢纽。有空期海、空航线联系英、美等国。塔希提岛是社会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是法属波利尼西亚的经济活动中心,面积1042平方公里,人口9万多,适宜栽培椰子、甘蔗、香蕉、咖啡、香草等。主要矿物为磷酸盐。帕皮提是个重要海港,能停泊远洋巨轮。战略地位重要。航线通往美国、巴拿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主要输出椰干、香料、珍珠、贝壳、磷酸盐等。战后,法国在此建有飞机场和核试验站。目前旅游业发展较快。
E. 地理方面(农作物生长)
、中国的农业
主要内容见已发的农业相关内容补充
⑴ 种植业
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广义的农业包括耕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在我国,种植业是农业的主体。种植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它一方面要求有适宜耕作的土地,一般要求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水源丰富,灌溉便利;另一方面要有足够的供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光照、热量和水分,世界上农业发展较早、农业发达的地区多分布在降水适中的热带、温带平原地区。我国的种植业区也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区。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在耕作制度、农作物种类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
分布 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成因 这些平原地区,属于我国季风区,温度和降水条件好,属湿润和湿润地区,同时平原广阔,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地区差异 北方 南方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主要是旱地,灌溉多采用水浇形式。种植的农作物有小麦、棉花、花生、甜菜等。东北地区一年一熟,华北平原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主要是水田,广泛种植水稻。此外,棉花、油菜、甘蔗等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也较广。大部分地区一年两熟至三熟
粮食生产的重要性 我国人口众多,粮食的需要量大米,人口增长快,人均粮食产量不及世界平均水平。同时,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对粮食产量影响很大
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途径 ①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②科学方法种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质量
积极发展多种经营 我国的自然条件和土地资源是多种多样的,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也是多方面的。因此,要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我国的农业生产是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相应地建成立了九大商品粮基地,和商品糖、油、棉等基地,以贯彻"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还要贯彻"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和"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方针。
B.我国的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的比较
基地类型 分布地区
商品粮基地 九大基地:①生产条件和基础好的地区: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②增产潜力较大的地区:江淮地区;③粮食商品率较高的地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商品棉基地 五大基地:江汉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黄淮平原;南疆
油料作物基地 花生 重要性居于首位;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山东产量最多
油菜 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有“北移南迁”的趋向,如黄淮海平原,辽、黑及华南地区
芝麻 主要在河南
胡麻 西北内陆地区
糖料作物 甘蔗 生长习性:喜高温,需水肥量大,生长期长。台湾、广东、福建、四川、云南、海南是主要产区(热带、亚热带)
甜菜 生长习性: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四个省区(中温带)
出口商品基地 以进入国际市场为目标:太湖平原、闽南三角洲地带、珠江三角洲;种植花卉、蔬菜、水果,发展塘鱼禽畜生产。
C.中国的粮食问题和主要的解决途径
粮食生产是我国种植业的主体,在整个农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粮食是我国人民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我国有近13亿人口,粮食需求量大。目前,我国粮食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人均粮食产量还只有400千克,刚刚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同时,我国人口增长快,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农业自然灾害频繁。因此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也是实现农业生产合理布局的关键。
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主要途径是:①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②要实施科学种田,通过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③在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的同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面向市场,调整农作物品种和农业结构,一方面满足人民生活的丰富多样的需求,另一方面使广大农民的收入真正得以提高。④要用科学方法种田,提高单产量。例如:使用优良种子,采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等。
⑵ 林业
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它不仅为人类提供木材、多种原材料、食品、饲料,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环境效益。历史上,我国的森林资源十分丰富。由于长期毁林开荒、滥砍滥伐、战争及自然灾害等因素,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的少林国家。近年来,我国在植树造林和保护天然林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例如实行“采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的政策、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政策等。加快实施“141”绿色工程建设。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
我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①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②西南横断山区是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③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山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
除森林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经济林产品,例如:温带的苹果(主要产于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新疆、辽宁等省);亚热带柑桔(主要产于浙江、福建、江西、四川等省);亚热带的茶叶(产于南方各省山区);南部沿海各省(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出产香蕉、荔枝、龙眼、菠萝等水果。海南还出产椰子。云南南部、海南岛、雷州半岛是我国天然橡胶的生产基地。
⑶ 牧业
我国畜牧业可以分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两类。
我国的牧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半干旱、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原。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是我国四大牧区。着名的优良畜种有内蒙的三河牛、三河马;新疆细毛羊、宁夏滩羊、藏绵羊、牦牛等。
农耕区畜牧业主要是指农民家庭饲养的猪、牛、羊以及鸡、鸭、鹅等家禽。目前,我国农耕区畜牧业在畜产品生产中占主要地位,我国的猪、牛、羊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⑷ 水产业
水产业包括淡水水产业和海洋水产。根据生产方式又可分天然捕捞和人工养殖两大类。我国的水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我国发展水产的水域条件优越,陆地上河湖面积广大,养殖历史悠久;海洋方面,自北而南,依次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广阔水域。
[注意]影响我国东南部水产业分布的因素:
水产业分布受自然条件(主要是水域面积)、人口、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①自然条件:东南部临海,水域宽广,大陆水域的3/4在东南部。
②人口:东南部人口稠密,居民有食鱼的爱好。
③社会经济条件:城市多,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
④技术:水产捕捞、加工的技术水平较高。
⑸我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人均农产品占有量尚比较低;b“靠天收”“靠天养畜”的局面尚没有根本扭转。农业综合生产力尚比较低,抗灾能力,机械化水平,农业科技水平还不高,农业生产波动较大。c农业结构尚不合理,种植业比重太大,林、牧、渔业比重太小。d农业“新,特,优”产品尚比较少,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民收入水平低。e农业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污染严重。如耕地减少、土壤退化沙化、盐碱化;草场退化、沙化;森林面积减少等,使我国农业自然灾害日趋频繁。
[补充]中国农业地理的综合分析
一、东北区(黑、吉、辽)
1、自然条件分析
(1)长冬严寒但夏季温暖,日照时间较长,一年一熟;年降水量平均达400—600mm,属湿润半湿润区,灌溉水源充足。
(2)东北平原地势低平,土层深厚,遍布肥力较高的黑土,对农业机械化耕作极为有利。
(3)冻土广布,保证了土壤有较好的墒情。
(4)沼泽地面积很大,也已通过排干水分来开发利用,但在开发中也引起了气候变干,所以沼泽地开发不宜过量。
(5)本区纬度较高,热量资源不足,农作物在秋季降霜早或春季温度低时会受到低温冷害,农作物大幅减产。
2、农业特色
(1)以玉米、春小麦为主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在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
(2)以大豆、甜菜为主要经济作物,大豆产量占全国的1/3以上,出口量占全国90%以上,黑龙江是我国最大的大豆产区。甜菜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以松嫩平原为最多。
(3)其它经济作物有亚麻、柞树(柞蚕)、苹果、烤烟等。
二、黄河中下游区(陕、晋、豫、鲁、京、津)
1、自然条件分析:
(1)多数地方属于暖温带,夏季气温相当高,农作物多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大部分地区雨季短,降水集中在七、八两月,春旱(春季和初夏干旱)威胁农业生产是个普遍问题。由于气候比较干燥,多数地方灌溉水源不足。
(2)华北平原、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的许多地方,盐碱危害很严重。
(3)黄土高原的黄土由较细的粉沙颗粒组成,便于耕作,黄土含有不少氮磷钾等养分,比较肥沃。但土质疏松,地表无植被保护,水土流失严重。
2、农业特色:
(1)冬小麦、玉米为主要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其次是渭河平原、汾河谷地。黄土高原谷子种植较多,山东丘陵和低山甘薯种植较多。
(2)棉花是本区最主要的经济作物。冀、鲁、豫三省是我国最大的产棉区和商品棉基地,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也是重要的产棉区。本区植棉的有利条件:夏季气温高,对棉花生长有利;秋季晴天多,对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也有利;再加上粉沙性的土壤适宜棉花根系的生长发育。
三、长江中下游区(湘、鄂、赣、皖、苏、浙、沪)
1、自然条件分析:
(1)淮河以北是暖温带,其余都属亚热带,夏季气温很高,江汉、洞庭湖、鄱阳湖等平原,周围山岭环抱,不易散热,都以炎热着称。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淮河以北是半湿润区,其余都是湿润地区。春末夏初,梅雨适时适量,对水稻生长更为有利,如果梅雨过短或过长,就会出现旱灾和涝灾。进入7月,梅雨结束,在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天气晴燥,形成伏旱,此时,热量充足,蒸发量大,农作物生长旺盛,必须保证有充足的水分供应,所以抗旱任务很重。
(2)平原广阔,河网稠密,灌溉水源充足。
(3)江南丘陵红壤广布,红壤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粘重,我国南方主要低产土壤之一。
2、农业特色:
(1)淮河以北以种植旱粮为主(江淮地区),以南以水田为主,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和长江三角洲都是着名的水稻产区,本区水稻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在全国占第一位。小麦也是本区的重要粮食作物。
(2)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桑蚕等。江汉平原、长江中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和杭州湾沿岸是我国主要的棉花生产基地之一。(植棉条件:热量充足,土层深厚、肥沃,植棉历史悠久,技术条件好,商品率高。不利条件是春夏有梅雨,夏季常有台风袭击,秋季有连阴雨)油菜播种面积广,成为稻田的越冬作物,浙江、江苏两省的太湖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桑蚕基地,是着名的“丝绸之府”。
(3)江南丘陵的红壤区,适宜茶叶、油菜、杉木生长,产量很大。
四、南部沿海地区(闽、台、粤、桂、琼及香港、澳门特区)
1、自然条件分析:
(1)我国纬度最低的一个区,北回归线横穿台湾和两广;濒临海洋,夏季风从太平洋、印度洋带来大量的水汽,造成这里丰沛的降水,雨季从4、5月份开始,延续到9、10月份。本区气候炎热多雨,无霜期长,作物几乎可以全年生长,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至三熟。
(2)台风活动频繁,侵入我国的台风约80%在本区登陆。台风形成狂风暴雨,带来一定灾害,有时也可缓解沿海地区的旱情。
(3)地形大部分为丘陵山地,平原面积不大,珠江三角洲和台湾的西部平原是本区最大的两个冲积平原。
2、农业特色
(1)水稻在本区普遍种植,珠江三角洲和台西平原是重要的稻米产区。甘蔗是本区最重要的经济作物,粤、闽、桂成为全国重要的蔗糖供应地,珠江三角洲的产量更占重要地位。
(2)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在低洼易涝区挖地成塘,堆泥成基,塘中养鱼,基堤上栽植桑树、甘蔗、果树和花卉,以塘泥作桑、蔗、果树的肥料,桑叶养蚕,蚕粪、桑叶、蔗叶又可作鱼饵,塘基互养,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水陆互养的基塘农业人工生态系统。据基上种植的作物不同,有“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等种类。
(3)有橡胶、剑麻、油棕、椰子、咖啡、可可、胡椒等热带作物,海南岛的橡胶种植在全国占重要地位。
(4)有香蕉、柑橘、菠萝、荔枝等热带、亚热带果树。
(5)台湾的樟树颇为着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五、西南区(川、黔、滇、渝)
1、西南三省一市在北纬35°以南,云南省南部还伸入到北回归线以南。四川、贵州、重庆和云南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云南南部属热带。川滇西部的高原山地海拔很高,气候显着降低,形成高山气候。
2、四川盆地终年湿润,雨量充沛,霜雪少见,可生长甘蔗,柑橘,柚子。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含有丰富的磷钾等养分,比较肥沃。
3、成都平原为冲击扇平原,气候温暖,土壤肥沃,开发较早,人口稠密,灌溉便利,农业生产一向发达,早有“天府之国”美誉。平原上有着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成都平原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盛产稻米、小麦、油菜籽等,生猪、桑蚕的生长也很有名。
4、云贵高原上的河谷盆地,当地称为“坝子”是重要的水稻产区,高原上的喀斯特地貌区,因溶洞、地下河漏水严重,地表水缺乏,要注意兴修水利,以保证农业生产的用水。
5、滇南谷地(包括西双版纳),属热带季风气候,农作物全年可以生长,且冬季不受寒潮侵袭,夏季又无台风危害,具有发展热带作物的良好环境,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橡胶生产基地。
六、青藏区(藏、青)
1、本区纬度同长江中下游,黄河中下游地区相当,但因地势很高,形成独特的高原气候。其特点是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气温低,日较差大,年较差小,迎风坡降水多,高原面上降水少,拉萨有“日光城”之称。(地势高,空气稀薄)。
2、农业受气候限制,适于喜凉的青稞、小麦生长。牦牛、绵羊、山羊是高原上分布最广的三大牲畜。草场主要分布于高原湖泊周围和河源地区。
3、湟水谷地和黄河谷地,比较宽阔,降水较多,土地肥沃,是主要农业区。柴达木盆地,由于祁连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和山麓地带的地下水较为丰富,不少地方可以引水灌溉发展农业。盆地低部地势平坦,宜耕荒地连片,便于机械化开垦和耕作。
4、雅鲁藏布江谷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带来的湿润气流,使这里的降水较多,冬季不受寒潮影响,比较温暖。西藏的重要粮食作物——青稞,主要分布于此。
5、“西藏的江南”——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在这里降下大量的地形雨,呈现浓郁的亚热带和热带风光,特别是察隅一带。在肥沃的河谷地带,橘子树枝青叶茂,香蕉园终年翠绿,水稻田随处可见,新辟的茶园散布在缓坡山岗上,人们称之为“西藏的江南”
七、西北内陆区(内蒙、宁、甘、新)
1、本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上周围高山、高原的阻挡,海洋水汽难以送到,水循环很不活跃,是我国气候最为干旱的地区。气候表现为强烈的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降水少,多风沙,气候干燥;晴天多,云量少,日照丰富;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大。
2、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是这里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水源。西北区光热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对植物来说,白天气温高、光照强,加强了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夜间气温低,减弱了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少了养分的消耗,因此,本区所产瓜果品质十分优良。
3、富有特色的灌溉农业。本区农耕必须依靠灌溉,有河水、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的地区,小麦、水稻、棉花、油菜、甜菜等都生长良好。
(1)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是我国着名的灌溉农业区。这里利用黄河流向微微倾斜的自然坡度,开挖引水渠,引黄河水自流灌溉。宁夏平原至今保存有秦渠、汉渠等着名渠道。平原上沟渠纵横,阡陌相连,稻田密布,村舍向望,被人誉为“塞上江南”。河套平原发展成为“塞上米粮川”。
(2)甘肃河西走廊和新疆的灌溉农业仅限于高山山麓的冲积平原上,这里土质较好,山地降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等水源充足,利用这些有利的自然条件,开荒垦殖,引水灌溉,把荒漠变成了肥沃的绿洲。塔里木盆地和吐鲁番盆地是我国长绒绵的主要产区,这里无霜期较长,夏季气温高,积温量大,日照充分。新疆吐鲁番盆地,有引地下水灌溉的特殊工程—坎儿井。
4、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内蒙古草原是我国最大的天然牧区,东北部的呼伦贝尔草原因降水较丰而成为我国水草最丰美的牧场和打草场,三河一带出产的三河牛、三河马,闻名全国;宁夏所产的滩羊是稀有的优质裘皮羊品种;新疆境内的天山、阿尔泰山,地形雨较多,山腰以云衫林为主的山地针叶林,以上以下生长牧草,以上为夏季牧场,以下为冬季牧场,天山山地是新疆的主要牧区,所产细毛羊是优良畜种。
5、本区由于不合理开垦,过度放牧,任意樵采,造成严重的沙漠化危害。防风固沙,减少风沙危害,防止沙漠蔓延和草场退化,是本区环境治理和改造的重要任务。
F. 有什么奇特的种植农作物的地方
不种自收的福地
在湖北兴山县香溪附近,有一块面积约200千米的土地,不用播种每年春天都生长出碧绿的油菜。据了解,这里方圆20多个村庄的人家,每户每年都可收野生油菜籽60多千克,基本上能满足当地人的生活用油。不少农业专家和植物专家难以说明油菜野生多年而不绝的奇迹。
巨菜谷的奥秘
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哥罗东北部的麦坦纳加山谷和俄罗斯濒临太平洋的库页岛上蔬菜长得异常硕大,薯仔如篮球一般大,白萝卜可长到20多千克,红萝卜直径约20厘米、长约35厘米,卷心菜重达30千克,牧草可以没过骑马者的头顶,豌豆和大豆会长到2米多高。因此,这两个地方被人们称为巨菜谷。
来自外地的植物只要经过几代的繁衍,在这里都会变得异常高大。而这里的植物移往他处,不出2年就退化得和普通植物一样。
有人认为肯定是土中有什么特别的刺激生长的物质,但化验却没有结果。也有人认为是某种适宜于该地生长的微生物的功劳,但却始终没弄清楚究竟是些什么微生物。
产香稻的神奇水田
在海拔1200多米的四川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悦来乡寺院村土家山寨,有5块能使普通水稻变成香稻的神奇水田,千年来无人能解其中的奥秘。
这5块面积2亩的水田位于寺院村数百亩梯田中央。从表面看与周围数十亩同耕、同种、同生长、同管理,但奇异的是不论变换什么样子的水稻种子,这5块田都能产出香稻,而且不论遇上多大的干旱和灾害,它总是次次免灾,旱涝保收,其香稻香味不减,其米色、米质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