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弹丸小国“荷兰”,农业凭什么可以排在世界前列呢
荷兰是一个飞速发展的资产阶级国家,领土面积仅有4.1万公顷,只比海南省面积大一点点,但就是这样一个欧洲弱国,他的农牧业却十分的发达,特别是鲜花产业,每一年花束年产值90多亿欧元,农产品的总产量不仅可以达到自已的要求,并且很多出入口到国外,农产品出口长期稳居世界第二,仅次美国。
她们还会用AI计算机实时分析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状况,并随时调整大棚里的主要参数,那样粮食作物就可以实现7乘24h全天的增产了。据调查,荷兰的玻璃大棚总面积达到1.1公亩,约占全球温室大棚占地面积的1/4,全国各地仅是玻璃大棚鲜切花的年销售额可高于20亿欧元。在高科技农业的支持下,荷兰从一个网络资源贫乏型国家一跃成为全球农产品出口强国。
现在你知道答案了吗?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呢?
❷ 为什么荷兰能迅速成长为农产品贸易大国
荷兰能迅速成长为农产品贸易大国,有以下四点因素:
1.地理优势:荷兰有着“欧洲门户”的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设施和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
2.经营管理:荷兰农业以集约化经营为特点,普遍采用高新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模式。
3.科学技术:在环境技术,能源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工艺学和材料技术、水利工程等方面,荷兰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4.兴修水利 围海造田:荷兰地势低平,四分之一的土地低于海平面,拦海工程为世界之最。
❸ 荷兰是一个面积不算大的小国,它如何成为农业出口大国的呢
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农业出口国,但哪个国家排到第二位呢?便是荷兰!荷兰农业在全球至关重要,一个这般小的国家是怎样成为农业出口大国的呢?
荷兰人的誓言大概是这样子的:“用一半的网络资源生产制造二倍的食材”。自世纪之交至今,很多农户已经将重要农作物对水的依赖降低了90%。
荷兰农户也几乎完全不会再在温室中应用化学杀虫剂。那样有机牛奶呢?在过去的十年里,荷兰的禽畜和家畜制造商已经将抗生素的使用降低了60%!
到2050年,地球人口预计做到90亿。像这样的人口总数动摇了农业供应链,这将是人类历史上成与败的关键时刻,除非是更多农场采用循环系统作法。
充分考虑这一点,大家可以安心了,由于全球排名前五位的农业食品企业都是在荷兰配有研发实验室。这将帮助他们科学研究可持续,并在将来在世界范围内执行。荷兰人又一次协助全球促进更可持续发展。谁都不知道将来还会出现哪些令人惊讶的技术创新!
荷兰植物和农作物随处可见,在我们乘飞机到达荷兰空中俯视时,想必大家荷兰广阔的农业土地,及其大片的绿色非常印象深刻吧!以上就是全部内容了,大家还有什么想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❹ 荷兰仅仅是一个土地面积狭小的小国,为何它却能成为世界农业大国
荷兰仅仅是一个土地面积狭小的小国,它却能成为世界农业出口大国,跟荷兰围海造田工程浩大有关,也和这个国家注重创造适宜植物生长空间有关。
荷兰的面积很小,国土有4万多平方千米,这样小的国家,能成为农业生产大国,甚至可以媲美美国和中国,长期居于世界农产品出口前三位,的确很不容易。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荷兰已经形成高科技的农业面貌。尤其是在玻璃温室、园艺花卉和生物防控技术等方面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其中园艺与农田作物这两个领域的成就,更是让世界各国刮目相看。
充满智慧和高科技的荷兰人,创造出世人瞩目的奇迹,有目共睹,令人钦佩!
❺ 惊人:小国荷兰的农业大国地位是怎么形成的
小国荷兰的农业大国地位是怎么形成的?
众所周知,荷兰国土面积狭小,与我国海南岛的面积相当,且地势低洼、纬度高、温度低、日照短。在自然气候条件如此不利的情况下,荷兰能够长期保持世界农产品出口大国的地位,其背后的原因发人深思。本文就此为大家分析一波。
1 荷兰农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力的表现
(一)出口规模不断扩大,持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2007年荷兰农产品出口额为676亿美元,2011年增至893亿美元,2013年为909亿美元,创历史最高,2015年回落至814亿美元。虽然近年农产品出口总额有所起伏,但始终保持着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地位。从出口净值来看,1980年荷兰农产品净出口额达44亿多美元,1999年升至142亿多美元,居世界第一,2008年增至295亿美元,2012年为568亿美元,为史上最高,近年其出口净值有所下滑,但其排名基本稳定在世界前三位。
(二)园艺产品出口优势明显,竞争力强
2014年荷兰农产品出口807亿欧元,其中设施园艺产品出口占世界园艺产品贸易总额的24%。2015年荷兰农产品出口813亿欧元,其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花卉83亿欧元,占比11%;肉类76亿欧元,占比11%;蔬菜63亿欧元,占比9%。
2 荷兰农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力的形成原因
(一)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调整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贸易结构
荷兰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形成的关键节点可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正逢进口谷物价格低廉,荷兰抓住这一机遇,从比较优势原理出发,大胆尝试合理配置与优化农业资源,力促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贸易结构转型,即多生产、多出口劳动密集型优势农产品,少生产甚至不生产谷物等土地密集型非优势农产品,通过进口弥补国内消费。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荷兰逐步形成“大进大出”的农产品国际贸易模式,为迈向世界农产品出口大国奠定了基础。
荷兰之所以决定进行上述调整,一方面,通过进口谷物等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产品,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不但提高了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扩大了农业外向度和出口竞争优势。目前荷兰农业结构中大田种植业和谷物种植业占比仅为10%和1%,谷物综合自给率只有23%,小麦在粮食中的自给率最高,也仅有45%,且主要用作饲料。另一方面,其耕地极为短缺,而劳动力相对充裕,生产、出口单位价值高的畜产品、园艺产品及加工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有比较优势。
随着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荷兰农业生产逐渐向园艺、畜禽等优势产品集中,其生产主体也逐步向专业化、规模化农户转变。以食用设施园艺作物为例,按种植面积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番茄、辣椒、黄瓜,三者合计占比达79.8%;伴随经济的飞速发展,荷兰的资本变得充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劳动与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品质和生产率。2014年荷兰畜牧业和园艺业出口占农产品总出口的比重分别为55%以上和35%。2016年荷兰番茄产量从2000年的5.2亿千克提高到9亿千克。
(二)加强对农业产业的扶持与顶层设计,创造有利于农产品出口的政策环境
荷兰自古以来就是通商国家,在自由贸易大环境下,逐渐培育出“农业是产业”、“农业是食品产业一环”的观念,并把农业当作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来对待。这从国家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名称由最初的“农业、自然与食品品质部”,后与经济部合并称为“经济、农业与创新部”,演变为目前的“经济创新部”(“农业”字样已消失,以下简称“经济部”)就可以看出。另外,在政府颁布的《2007-2011年政策规划》及2010年制定的《行业创新鼓励政策》中还明确提出,投入1.5亿欧元巨资,打造包含“农业与食品”和“设施园艺与种苗”等产业在内的九大优先发展领域。
在坚持依靠科技创新发展农业理念的同时,政府积极采取各种扩大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政策措施。1983年~1992年,以促进农业增值为目标,荷兰实行的是温室生产农户均可获得50%政府资助的直补政策,之后调整为降低对设施园艺的补贴、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的政策。1996年荷兰政府向农业部门拨款31.3亿荷兰盾,其中用于科学和知识传播的费用占41.5%;2008年荷兰农业研发支出高达4.11亿美元,远高于英国等欧洲大国。
2008年荷兰经济部下发了《荷兰国际经贸合作政策说明》,强调企业要调整经营策略,实现国际化经营,并将中国、巴西等15个国家或地区确定为最具合作潜力市场;同时要求,自2008年起,经济部下属执行机构每年要帮助2500家企业开发国际市场,为1万家企业解答各种难题,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世界经济信息,加大对包括农业在内的相关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消除国际市场贸易障碍,营造良好的出口市场环境。长期以来,日本实施严格的进口检疫制度,要求进口园艺产品100%无虫害,这制约了荷兰园艺产品的对日出口,后经交涉,日本放宽了限制
(三)依靠集约化、自动化生产方式,提高农产品的产出效率
集约化经营与自动化生产是克服自然禀赋条件不利、提高农产品单产与经济效益的两条重要途径。为此,荷兰在人均农田面积非常有限的条件下,依然选择通过扩大农场单体量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统计显示,荷兰设施园艺农场(不含露地种植和牧场)的平均农地面积达3公顷,一些超大型农场甚至达到10公顷以上,单个农场年均收入是欧洲平均水平的5倍。
不仅如此,荷兰大部分农产品的生产都实现了自动化。家庭奶牛农场大多采用机器人挤奶方式,既节省了劳动时间和强度,又提高了奶牛产奶量。目前荷兰奶牛年均产奶量为我国的2.6倍,达8100千克。荷兰的花卉、蔬果等产品生产大多在温室进行,可全年生产,并广泛采用计算机监控温度、湿度、光照、施肥、用水、病虫害防治。应用自动控制,不仅降低了年轻人进入农业的门槛和农户独自开发技术的必要性,而且大大提升了设施作物的产出效率和品质。荷兰园艺业仅用5.8%的土地创造出了35%的农业总产值;番茄的鲜度、外相、无农药等指标优于西班牙番茄,其单产也比欧洲其他国家高。
(四)基于技术创新机制的智力支持,持续确保出口农产品竞争优势
基于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的“金三角”农业技术创新机制,是荷兰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形成的重要因素。所谓“金三角”机制就是从农户的实际需求出发,本着农民更有发言权的原则,负责政策扶持与工作协调的政府、进行基础研发或应用研发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应用研发成果的农用厂商和企业化农户,三方平等地坐在一起,共同寻找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其相互沟通过程是一个自动的协商过程,而不是自上而下的知识转移。
例如,当农户提出需要新的生产设备时,由瓦赫宁根大学和特定的民间企业开发基础技术,农用设备厂商购买技术专利后进行商品开发,农户实际引进、使用时,农业咨询公司或民间农业试验场会提供技术支持。在科技成果转换中,政府的角色至关重要。早在1932年,荷兰就制定了旨在促进大学与民间企业共同研究、技术转化的法律,并成立了民营的荷兰应用科学研究机构TNO,TNO承担向民间企业推介大学的研究成果、官民协调等任务。
荷兰“金三角”农业技术创新机制的实践形式是“食品谷”和“园艺产业园”。2004年,基于强化农业与食品产业竞争力的考虑,由地方政府主导,以瓦赫宁根大学为中心,创立了独立的非营利性团体“食品谷”。“食品谷”是农业与食品相关的“知识中枢”,目前汇集了约1400家民营企业、21所研究机构、15000名研究人员,除发挥企业与研究机构间的对接、举办网状组织活动、扶持新创企业等作用外,还与“种子谷”、Food Connection Point等国内产业园以及欧洲食品联盟等海外产业园合作。
2014年瓦赫宁根大学与世界诸多顶级研究机构合作在“食品谷”成立欧洲研发中心,共同打造农业发展的智力引擎。2010年,在政府支持下,荷兰园艺农户组建了园艺产业园“绿港荷兰”。目前已建成6个区域性“绿港”,共辐射4000公顷世界最先进的温室。
“绿港”由种植、种苗、育种、温室建设、物流、水与能源循环系统、农药、环境、咨询与金融等各类企业构成,荷兰农业园艺组织联合会、荷兰花卉批发市场协会、荷兰果蔬批发业协会、Rabo银行等生产、加工、销售、金融组织,以及土壤与水利用、施肥、气象、作物护理等专家也加入其中,形成涵盖教育研究、种苗开发、生产、销售、流通的全产业链。由于各领域企业集聚一地,农户可以完全应对从建设温室咨询、投资回收估算到温室建筑施工等所有设施园艺相关的事项,并且有利于研发成果的吸收与利用。
食品谷和园艺产业园很好地反映了荷兰发展农业、提高出口农产品竞争力的想法,即知识资源是创新的生命,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谋求智力基础设施的升级。
(五)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畅通农产品出口分销渠道
荷兰农产品流通环节少、损耗小,组织化、标准化程度高,大多数农户都参加了农民合作组织,冷链物流等流通基础设施先进,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完备。
荷兰80%以上的鲜花是通过拍卖市场成交的,这一平台将众多花农与全球各地的鲜花批发商直接连接起来,可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大量且复杂的交易,日均交易在10万次以上,年均交易额达44亿欧元。有百年历史的Flora Holland鲜花拍卖公司,为7000多家花农与全球2500个买家提供高效交易平台,日均拍卖出售鲜花3000万份,成交品翌日就能出现在纽约、东京等世界各地的花店里。
蔬果、花球、谷物等领域的农户,大多通过自发成立的合作社与批发商、零售商直接议价,达成销售契约。
依据合作社架构,农民作为合作社成员的权益类似于股份公司的股东,由成员大会做重大决策和管理层任命,合作社在收购价格等方面能照顾农民利益。蔬果种植户共同成立的Coforta合作社,其全资子公司“The Greenery”承担约900个农场的产品分销工作。The Greenery与欧美和亚洲的批发商、大型连锁超市以及农产品加工企业紧密合作,除销售产品外,还提供与具有相应资质的实验室合作进行农产品检验、借助完善的物流网络将蔬果直运到连锁超市各分店、协助零售商做产品营销和宣传等多种增值服务。
在乳品、小牛肉、甜菜等行业,则由覆盖产业链的大型集团,直接从所属农场收购初级产品,加工成各类制品后进行销售。乳业巨头Friesland Campina公司拥有奶牛场1.4万家,年收购牛奶约1000万吨,其生产的奶酪、奶粉、奶油、黄油等制品销往100多个国家或地区,控制着“从牧场到餐桌”的全产业链。
实践表明,从鲜花产品的“拍卖方式”,到蔬果等领域的“合作社集体议价方式”,再到乳品等行业“基于一体化集团的内部收购方式”,荷兰结合不同农产品的特点而创新的多种现代化交易方式十分高效,是其成为全球农产品出口大国的渠道保障。
3 结论与展望
荷兰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依靠进口谷物等土地密集型产品的供给模式,非但没有影响农业发展和农产品供给,相反,还促进了本国其他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使许多农产品出口额居世界前列,成为人多地少国家发展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典范。可以说,根据比较优势调整农业政策、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是荷兰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得以形成的基础。此外,农业政策、农产品生产的集约化和工业化、农业科技进步、农产品流通市场的完善等因素,在保持和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荷兰在农产品出口方面也面临着诸多挑战。2014年夏,受产量偏高等影响,荷兰番茄等农产品价格暴跌50%以上,农业损失高达3亿欧元。同时,主导品种的出口国际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土耳其、西班牙、摩洛哥等国的温室园艺业发展迅速,通过引进综合病虫害管理(IPM),成功缩小了与荷兰番茄在安全性上的差异;东欧各国也开始崛起,成为荷兰新的竞争对手。
在花卉出口上,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哥伦比亚和马来西亚等国产量大幅增加且价格较低,致使2014年荷兰花卉出口占全球比重从2010年的58%跌至52%。另外,荷兰产农产品主要用于出口,贸易依存度很高,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数据显示,2013年欧盟对俄罗斯实施的农产品出口制裁造成荷兰出口总额减少至少4亿美元;2015年前4个月荷兰对俄罗斯农产品出口同比减少近40%。
为继续巩固农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力,荷兰开始发展以农产品加工流水线整装设备、机械设施为代表的农业技术装备与技术服务出口贸易。目前,荷兰的畜牧机械、农产品深加工机械、园艺机械等农业技术装备以及农业废弃物再循环、粮食生物燃料技术、农业节能等技术服务出口呈增长态势。以生产家禽屠宰流水线整装设备的Marel公司为例,其整装设备主要出口海外,占世界市场90%的份额。同时,进一步开拓新的出口市场。2015年下半年荷兰苹果和梨获准进入越南市场;2016年2月荷兰牛肉和小牛肉产品获准进入美国市场,荷兰食品和消费品安全管理局正在与美国有关部门就出口许可证的技术性细节进行协商。
❻ 荷兰人口这么少,为何却能凭农业喂饱世界
只要是稍微了解一点世界地理的人都知道,荷兰这个国家的领土面积是非常小的,但是在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中却将荷兰称为“喂饱世界”的国家。而让荷兰获得如此高的评价主要是因为荷兰是全世界第二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家,在很多方面都是超过美国的。荷兰还有许多的称呼,比如“水之国”、“牧场之国”等等,下面本人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为何荷兰能够成为世界第二的农产品出口大国。
荷兰能够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也离不开政府、企业等多方合作。而政府的主要作用就是大力的投资教育事业,提高研究人员的资金和科研水平。而企业等机构就主要负责研发最新的技术,并且将最新的技术教给普通的农民,让整个国家的农业一起上升。
❼ 为什么以列色、荷兰的农业这么牛
荷兰饮食以“奶酪”为主。其原因:荷兰是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湿润,夏季温凉,不适宜种植农作物。荷兰因地制宜发展乳畜业和花卉业。荷兰是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农业构成中,畜牧业占50%,园艺业占38%,种植业占12%。2005年荷兰曾创造农产品和食品出口额789.3亿美元的记录。荷兰人均拥有一头牛、一头猪,处于畜牧业最发达国家行列。荷兰面积仅约41500平方公里,但全国却有110平方公里用于种植鲜花和果蔬的温室,因而享有“欧洲花园”的美誉。花卉是荷兰的支柱性产业,年出口额达100亿欧元,出口量占国际市场的60%。荷兰还是世界上奶酪产量最大的国家,世界上成立最早的豪达奶酪交易中心久负盛名,其运营时间已有300多年之久。此外,荷兰也是马铃薯种薯最主要的生产国之一。发达的乳畜业造就了荷兰品种繁多的乳制品,其中以荷兰奶酪最富盛名,奶酪与郁金香、风车、木鞋并称为“荷兰四宝”。荷兰人有各种各样的奶酪,多得可以让你无法想象。奶酪也像红酒一样分开等级,顶级的荷兰奶酪贵的咂舌。
❽ 荷兰简介
兰简介
荷兰地处西欧,其西、北两面濒临北海,与德国和比利时比邻。荷兰的陆地总面积4.15万平方公里,人口1570万,绝大多数居民为荷兰族,官方语言为荷兰语,但95%的荷兰人都会讲英文。
荷兰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国内生产总值排名在世界前十五位之内,2000年人均收入达2万美元。据英国权威的经济研究机构(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公布的1999年全球国际竞争力排行榜,荷兰位居第一。
荷兰经济的特点是外向型经济占主导地位。产业部门齐全,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均高度发达。荷兰社会经济关系稳定,政府、企业和工会定期磋商,共同为经济的繁荣发展作出努力。以下几个领域是荷兰经济飞速发展的重要支撑:
1. 工业强国:主要工业领域为化工、食品加工、电子工业、金属制造及加工、造船等。着名的跨国集团公司有:壳牌石油公司、联合利华公司、阿克苏.诺贝尔公司、飞利浦公司等。
2. 世界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国:荷兰农业以集约化经营为特点,普遍采用高新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模式。荷兰被称为欧洲的"菜园子",蔬菜出口名列欧洲第一位,鲜花出口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0%以上,荷兰的农产品出口总量仅次于美国和法国,居世界第三位。
3. 高度发达的对外贸易:狭小的国内市场使荷兰经济一直具有强烈的国际取向,借助其"欧洲门户"的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设施和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荷兰成为欧洲最大的贸易转口国。对外贸易总量居世界第八位。
4. 高效、完善的服务业:服务业在荷经济中占重要地位,交通、仓储运输、金融和电讯是服务业的主要部门。荷兰交通四通八达,空中、近海、内河、公路、铁路组成了一个全方位立体交通网。鹿特丹港是世界第一大港,年吞吐量超过三亿吨。阿姆斯特丹国际机场是欧洲第四大客运和货运航空港。荷兰的内河船队占据了莱茵河、马斯河上运输量的53%;公路运输占欧洲内陆流动卡车的27%。荷兰的金融业也极为发达,荷兰银行(ABN AMRO)、荷兰国际集团(ING GROUP)和荷兰农业银行均在世界最大的25家银行之列,义务活动遍及世界各地。荷兰AEGON保险公司是世界第三大保险公司。
5. 兴修水利 围海造田:荷兰地势低平,四分之一的土地低于海平面,拦海工程为世界之最。荷兰有着名的30公里长的须德海拦海大坝、投资300亿荷兰盾的拦水坝"三角洲"工程和耗资"十亿马克"的可移动式防洪大坝。
6 重视投资:荷兰对外投资已超过2000亿美元,占世界对外投资总额的6-8%。1996年,荷兰对中国制订了7年计12.5亿荷兰盾的贷款计划。
7 科技领先:政府每年投入的科研经费达100亿荷兰盾。在环境技术,能源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工艺学和材料技术、水利工程等方面,荷兰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❾ 荷兰的详细资料!!(牧场之国名字的来源)
荷兰国土总面积为41864平方公里,位于欧洲西部,东面与德国为邻,南接比利时。西、北濒临北海,地处莱茵河、马斯河和斯凯尔特河三角洲,海岸线长1075公里。全境为低地,四分之一的土地海拔不到1米,四分之一的土地低于海面,沿海有1,800多公里长的海坝和岸堤。十三世纪以来共围垦约7,1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相当于全国陆地面积的五分之一。境内河流纵横,主要有莱茵河、马斯河。西北濒海处有艾瑟尔湖。其西部沿海为低地,东部是波状平原,中部和东南部为高原。南部由莱茵河、马斯河、斯海尔德河的三角洲连接而成。“荷兰”在日耳曼语中叫尼德兰,意为“低地之国”,因其国土有一半以上低于或几乎水平于海平面而得名。荷兰的气候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温夏凉,月平均气温:1月2~3℃;7月18~19℃。由于地低土潮,荷兰人接受了法国高卢人发明的木鞋,并在几百年的历史中赋予其典型的荷兰特色。年降水量650~700毫米。有天然气、石油和煤等蕴藏。
为了生存和发展,荷兰人竭力保护原本不大的国土,避免在海水涨潮时遭“灭顶之灾”。他们长期与海搏斗,围海造田。早在13世纪就筑堤坝拦海水,再用风动水车抽干围堰内的水。几百年来荷兰修筑的拦海堤坝长达1800公里,增加土地面积60多万公顷。如今荷兰国土的20%是人工填海造出来的。镌刻在荷兰国徽上的“坚持不懈”字样,恰如其分地刻画了荷兰人民的民族性格。
荷兰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西方十大经济强国之一。荷兰自然资源相对贫乏,但天然气储量丰富,2001年开采天然气约743亿立方米,自给有余,还能出口。荷工业发达,主要工业部门有食品加工、石油化工、冶金、机械制造、电子、钢铁、造船、印刷、钻石加工等,原料和销售市场主要依靠国外。近20年来重视发展空间、微电子、生物工程等高技术产业,传统工业主要是造船、冶金等。鹿特丹是欧洲最大的炼油中心。荷是世界主要造船国家之一。荷兰的农业也发达,是世界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国。农业生产现代化,乳、肉产品供应国内有余,是世界主要蛋、乳出口国之一。荷兰人利用不适于耕种的土地因地制宜发展畜牧业,现已达人均一头牛、一头猪,跻身于世界畜牧业最发达国家的行列。他们在沙质地上种植马铃薯,并发展薯类加工,世界种薯贸易量的一半以上从这里输出。花卉是荷兰的支柱性产业。全国共有1.1亿平方米的温室用于种植鲜花和蔬菜,因而享有“欧洲花园”的美称。荷兰把美丽送到世界各个角落,花卉出口占国际花卉市场的40%~50%。荷金融服务和保险业、旅游业发达。航运业和渔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欧洲经济共同体成员国。粮食(小麦)和饲料依靠进口。海运和内河航运发达,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是重要港口。海岸外小岛、古城、运河风光和花卉种植业吸引国外旅客。每年旅游者达260余万。
❿ 荷兰为什么是全球,第二大农业出口国
荷兰把农业当作一门科学。2019年,荷兰农产品出口总额估计达到945亿欧元(约合7560亿元人民币)。荷兰是个小国,面积仅有大约4.2万平方公里。
在全世界很多国家,大多数农民拿到补贴后,而没有对他们自己的土地进行进一步的技术研究。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农业都能被机器人或机器所取代。
瓦赫宁根大学对农业进行了大量的精准研究。并在计算机和机器人的帮助下,尽可能准确地确定出作物生长的地点、方式和效率。同时,瓦赫宁根大学为农民提供精准化农业知识培训。
比如:农民必须学会控制无人机,并将农业数据及时发送到大学。有了农民提供的信息,大学就能为农民实现更准确、更有效地耕种提供更有利的科学指导方法和经验。
配备先进LED照明设备的农场,每年可为农民节省9万欧元的能源成本。郁金香田由几个楼层组成。在郁金香投入运输之前,它从未见过自然光。
苹果园间的绿机器人。机器人按照预先设定好的路线行走。当遇到障碍物时候,机器人会自动停下来,农民会收到短信通知并赶来清除障碍。
室内种植可以保持全年温度不变,还可以赶走讨厌的害虫。因此,可以不用使用杀虫剂。这使得农作物能够以绿色健康的方式生长。生产出来的都是有机蔬菜,吃起来对人的健康也有大大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