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品生产 > 华为生态链产品有什么优势

华为生态链产品有什么优势

发布时间:2022-11-14 07:09:21

① 扛过生死存亡的一年,华为靠什么活下去

年报发布后不久,华为再次对云业务做出了调整。


4月3日,据《深圳商报》报道,华为已内部发文, 任命原消费者业务云服务总裁张平安担任华为云BU(业务单元)总裁 ,同时撤销云与计算BG(Cloud&AIBG),原服务器、存储等划归到“网络产品与解决方案”,该部门名称改为ICT产品解决方案。


2021年1月,华为任命余承东兼任华为云与计算BG(业务集团)总裁,在一年前, 云与计算业务已经正式成为华为运营商、企业、消费者三大BG之外的第四大BG


新的任命中并未提及余承东的职务变动情况,外界的解读则包含华为云“撤退”“降级”等诸多说法,但一个公认的现象是,华为云的动荡是与华为自身的转型变向关联着的。


熬过了“关乎存亡”的一年,华为还活着,并且,活得比2019年更好了一些。


3月31日,华为交出了2020年成绩单,全年销售收入总计8914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3.8%。公司的净利润达到了646亿元人民币,增长3.2%。



这也是华为在过去1-2年内始终思考的问题。2019年年报发布时,华为公司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曾表示:“ 2020年是华为最艰难的一年。华为要力争在2020年活下来,争取2021年还能发财报。


而伴随着美国的制裁政策在2020年9月生效, 华为如何找到新的业务发力点,成为2021年“反围剿”的关键 。不过,从华为的财报和布局来看,新的大幕刚刚拉开,成功与否,还是未知。



掉头转向



据华为年报显示,2020年国内的业务占总业务的65.6%,这相较于2019年,提高了15.4个百分点。而除了国内业务在上升外,欧洲中东非洲、美洲、亚太地区均在下降,下降百分比分别为12.2%、24.5%、8.7%。


手机业务的下滑同样迫使华为转向,2020年,华为的三大业务消费者业务、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分别占54.2%、34%、11.3%。其中企业业务的收入较去年增幅最大,为23%,而消费者业务收入增幅只有3.3%。这与这几年华为消费者业务高歌猛进有稍许违背, 美国的制裁对于华为的消费者业务的影响很大,其中最为明显的是手机业务下滑



时任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昆也直言,虽然中国市场增长,但是手机业务还是面临挑战,去年下半年手机业务其实在中国也在减退。 依据IDC的统计,华为手机已经由2019年的第二名掉落至第三名,全球出货量同比减少21.5%。


胡厚昆说,“由于去年受到不公平打压,手机业务因为芯片供应遭到冲击,是下滑的,1+8+N中的8和N取得了不错的增速,达到65%,两者抵消,增速为3.3%。”



而且,华为投入了不少成本用来存货。从2019年开始,华为的存货及其他合同成本对比于2018年上升了73.4%,达到了1673.90亿元人民币。2020年,仍然保持着高额的存货和其他合同成本,为1676.67亿元人民币。具体来看,2020年华为在原材料上的存储量为891.96亿元人民币,这一数据在2019年为585.2亿元人民币,在2018年为354.48亿元人民币。


华为的年度评估认为,疫情对于华为的影响是有限的, 电信行业作为 社会 和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 ;同时,疫情加速了各大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和数字经济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胡厚昆则表示, 疫情使线上学习办公的需求增加,华为的运营商业务也因此稳定


这其中的一个变量在于未公布明确营收数据的华为云,这笔业务被计入到华为的企业业务中。


胡厚昆表示,2020年华为云增速达168%。从华为此次公布的几大业务来看,华为云增速最快。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发布《China cloud services market Q4 2020》报告显示, 华为云以17.4%份额稳居中国公有云市场第二,较第三季度的16.2%进一步上升 。运营商业务微增0.2%,消费者业务增长3.3%,华为企业业务被视为拉动业绩的大方向。


任正非针对华为云业务提出, 华为要集中优势兵力聚焦做好华为云平台及云服务,在新的一年里,要在软件架构、方法和工具上进一步加大人才投入



除此之外,77岁的任正非甚至赶到了山西的煤矿中去寻觅机会。2021年2月,他在山西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20年我们点亮了一个煤矿、一个钢厂、一个港口。未来2-3年,我们希望点亮千百个煤矿、钢厂、港口。并表示,“ 华为新机会点获取的收入,今年就差不多可以对冲掉手机业务的下滑 ”。


但目前的问题在于,这笔业务的“盘子”还太小。 年报显示,在华为全年8914亿元的营收中,企业业务尽管实现23.0%的同比增长,但1003亿元的总量不仅远远落后于运营商业务的3026亿元和消费者业务的4829亿元,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也仅为1/9。


而且,在年报发布后突如其来的业务调整,也为华为云的地位和方向增添了些许变数。



由硬变软



从理论上来说,云业务的存在,是把终端存储变为集成存储,其终极目的是降低对硬件的依赖。


在2020年的年报中,华为给出了“国内5G”和“8+N”这两大笔大幅增长的业务,作为对冲手机业务下滑的选项,这两笔业务多多少少为华为挺过2020年的困境,立下了功劳。


胡厚昆在发布会上曾如是讲到华为消费者业务的目标:华为未来的消费者业务一定是以消费者为中心,以体验为中心。华为的消费者战略已经实施了几年时间, 去年手机下滑,其他硬件的销售实现增长 ,更加坚定了我们的战略。 未来手机只是消费者业务的一个部分但不是全部


云业务的发展,是为手机业务之外的8+N硬件赋能,并试图通过其他终端尽可能地抵消对华为单一手机终端的依赖。不过,用8+N来对冲手机业务的下滑,对华为来说只是权宜之计,毕竟时至今日,手机在硬件中的地位并非其他终端可以轻易取代, 在硬件之外,华为希望做到的是“由硬变软”


2020年9月,华为开发者大会上,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宣布推出鸿蒙OS2.0版本,并宣布鸿蒙系统将面向大屏、手表、车机等128KB-128MB终端设备开源;2021年4月,面向内存128MB-4GB终端设备开源;2021年10月,将面向4GB以上所有设备开源。


华为消费者BG软件总裁王成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了一些关于鸿蒙OS操作系统的相关事宜。他表示:今年搭载鸿蒙的设备,保守目标是3亿台,其中2亿台为手机,而Pad、手表、智慧屏、音箱等,目标是3000万台以上。而 今年最重要的目标是“让鸿蒙生态的市场份额达到16%”


王成录表示:“这两年的鸿蒙生态发展特别重要,目前我们仍有几亿华为手机用户,如果老用户升级到鸿蒙系统后,体验非常好,他可能会留下来。只要这两年时间抢下来,我们的硬件可能就回来了。”




在内部,任正非和华为高管们不止一次提出,华为不造整车,而是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成为智能网联 汽车 的增量部件提供商。甚至在2020年11月专门下发一则有效期三年的文件声称,“ 以后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可调离岗位,另外寻找岗位。



2019年5月,华为正式成立了智能车解决方案BU(业务单元)。从2019年上海车展宣布进军 汽车 行业,到2020年再次参加北京车展,华为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就拿出了包括智能座舱、自动驾驶、三电系统、智能车云等几乎全套智能车解决方案。


但是与企业业务一样,这两笔业务目前也处在开始阶段。造车业务究竟有多大的落地规模尚是一个未知数,而鸿蒙系统能否汇聚3亿级别的终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华为的未来。




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张书乐认为,在新能源 汽车 的升维——智能 汽车 领域,互联网 科技 公司都是在自己的赛道上和自己竞速。 整个智能 汽车 领域的整体路线并没有真正展开,目前更多的仅仅是在新能源 汽车 上增添更智能化的车机,相当于还处在一个简单集成的阶段 。每个厂商都在结合自己的特点开路。网络的走向是利用自己在人工智能上的积累,滴滴是用自己在共享出行上庞大的数据积累来孵化自动驾驶所需的大数据等,而华为的优势是在生态链上,通过鸿蒙系统所构架的从手机、智能家居和外部5G设施的组合,达成一种类似超级终端的体验。


SA分析师杨光认为, 鸿蒙可以成为发展软件和服务业务的一块重要基石 。通过与华为自有的云、人工智能等能力结合,应该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华为研究专家周锡冰认为, 在达成3亿终端的成就之后,华为还应该继续稳扎稳打 ,降低平台收入分成,扶持开发者,让开发者获得可见盈利,联合他国生态体系合作,完善生态体系建设,尽可能地去美国化,加强本国投入。在变现上,华为可以通过中国市场打造成为世界物联网操作系统,在广告投放、App分成等上获利。


张书乐认为, 华为用手机的占有率来刺激鸿蒙相关第三方应用和硬件生态的爆发,进而在智能家居的各个领域,真正达成市场占有 。智能家居整体都还处在拓荒之中,所以一旦各个设备组成家居场景生态,且统一在一个系统的调度之下,其可能的变现渠道就不仅仅是自有硬件,还可以是授权加盟等等。



花钱没关系,向何处去很重要



进入2021年,华为寻找新业务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2月间,任正非在山西谈及“ 军团 ”一词。称“军团”就是把基础研究的科学家、技术专家、产品专家、工程专家、销售专家、交付与服务专家全都汇聚在一个部门,缩短了产品进步的周期。把业务实行颗粒化,这个模式来自于谷歌。



除了煤矿、钢铁、港口之外,华为甚至将音乐也组成了“军团”。任正非给出的标准是,是否做“军团”,主要看科学家是否需要编进最前线的作战团队,如果需要就采用“军团”模式,如果不需要就采用矩阵的业务模块模式。


此间释放的一个信号是, 华为正在寻找新的业务,并且力度不小 。推动华为冒险尝试的原因,很大程度上还是被美国“卡脖子”后留下的焦虑。 华为迫切需要新的力量,拉动业务的增长,同时也能追回硬件方面遭受的损失。


5G toB是华为在5G业务上的一大关键词,在2021年世界移动大会·上海开幕式上,胡厚昆发表了《创新,点亮未来》的主题演讲。胡厚昆表示, 华为和运营商、合作伙伴一道在20多个行业,签署了1000多个5G toB项目合同


华为的5G toB解决方案由4大部分组成,包括“5G toB基础网络”“5G toB网络能力开放”“5G toB应用使能”和“5G toB行业市场”。



任正非的设想是,华为永远不会多元化发展。我们提供的是一个平台,上面可以生长各种各样的“庄稼”。 我们给煤炭提供的平台,与给电信、交通提供的平台是一样的,没有多大变化。只是现在煤矿不太会用这个平台,我们就多参与一些,让他们会用我们平台。


这对华为的挑战是,如何能在众多行业中,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把一个行业做深入做透彻。


与此同时,在遭受美国制裁的当口,华为现金流周转压力也处在相对的高峰之上。年报显示, 华为的现金流,由2019年的913.8亿元下跌至352.2亿元 ,华为的解释是,2020年公司持续加大对云、研发等的投入,折旧、摊销增加,同时应付账款减少。


不过多位行业内观察者都对华为的现金储备持乐观态度,杨光认为,华为应该有多种手段应付激增的现金流需求,比如 出售荣耀就可以为华为带来一大笔收入 ,未来不排除华为可能还会有进一步的动作,更加聚焦于可持续发展的业务领域。华为一直以来都奉行压强原则,在认准的战略方向上重点投入求得突破。在这种压强原则之下,人才、业务壁垒等往往不是难以克服的障碍, 真正的风险可能在于应该把压强用于何处,也就是战略方向的选择问题


正如任正非所讲,华为正在进入战略无人区,尤其考虑到当前的 地缘政治 环境,不确定性更加显着。在如此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如何选择未来的战略突破口,应该是对华为的一大挑战。




作者 | 刘思洁

编辑 张轶骁



你认为华为应选择哪个方向作为战略突破口?

② 你更看好小米还是华为,为什么

我更看好小米。

具体原因如下:

1、小米目前整体是一个轻资产的运行模式,尽量控制库存,同时讲究协同协作,小米不会什么都自己去做,而是去采购最顶级伙伴的部件,这样一方面可以把精力集中起来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而不是什么都自己去做,什么都做势必面对这各种强有力的对手,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2、小米目前主打性价比,硬件利润非常低,而是主要靠软件服务来赚钱,这种模式对其手机业务有很大的优势,因为大家买东西都还比较注重性价比,所以小米会有更好的接受度。

3、小米有完善的生态圈,而且生态圈中的大部分企业都为其直接投资的企业。这样就达到了一种互利共赢。可以让生态圈更积极向上。

目前整个手机市场实现芯片自主的只有华为、小米至少掌握了芯片研发权。对于手机最后的比拼、也只剩下小米和华为两家。我也从以下的几个方面、简单分析一下两家企业的发展。


IDC的报告称,2019年全年,三星、华为、苹果、小米、OPPO出货量排名前五位,分别为2.96亿部、2.41亿部、1.91亿部、1.26亿部、1.14亿部。

虽然,对于终端厂商而言,销售量是最主要KPI,但在当下存量零和竞争态势下,如何保留住自己的用户成为厂商的重要课题。毕竟留住一个用户比抢夺一个其它品牌用户的难度小一些,当然伤了用户心再回来的难度更大,同时口碑度的影响是几何级的。

华为的零售店全球数量已经达到了5万家的规模,但授权的体验店只有2500多家。

小米线下新零售 100 多家门店在全国范围内同时开业。据悉,此次开业的门店中八成以上是核心渠道合作伙伴门店。截至目前,小米线下终端数量已超过 6000 家。


我的观点~更加看好华为!

说下我的支撑理由:

1、体量差异

华为2019年财务公布:2019年其全球营收达到85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1%,净利润为6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6%。

具体到三大业务来看,运营商业务营收2967亿,同比增长3.8%;企业业务实现销售收入897亿元,同比增长8.6%。在消费者业务方面,2019年,华为智能手机发货量超过2.4亿台,同比增长16.5%。营收4673亿元,同比增长34%。

从营收区域布局来看,2019年,华为中国地区营收5067亿元,同比增长36.2%;欧洲、中东、非洲地区为2060亿元,同比增长0.7%;亚太地区为705亿元,同比增长13.9%;美洲为524亿元,同比增长9.6%;其他地区为230亿元,同比增长57%;

小米2019年财报公布:小米全年总收入突破2000亿,达到人民币2058亿,同比增长17.7%;经调整后净利润人民币115亿,同比增长34.8%。境外市场收入突破百亿美金,达到人民币912亿,进入全球90多个国家和市场,成为真正的全球化企业。2019年第四季度总收入人民币565亿,同比增长27.1%,是小米集团2019年营收最高的季度。经调整后净利润人民币23亿,同比增长26.5%。以上数据来自网上。

我从上面数据来对比:8000亿对2000亿,华为占绝对的优势!并且同时销售市场更加广,分布四大洲!

2、产品结构

产品结构差异也非常大!

华为产品结构更加向上,涉及运营商业务已经消费类业务。

小米产品结构目前只涉及消费业务。

所以这一点产品结构上来说华为更加有优势!!!

3、企业底蕴

华为更加秉持一个老大哥的形象,华为非常携带国内企业,手机里面的基本配件都是国产的!

小米不用多言!

姑个人更加倾向于华为!

综上所述我决定更加看好华为的发展!!!!

感谢阅读,我是AI 科技 猿,听我庖丁解题。

小米和华为在国内的确是两个很有话题的公司,每到发旗舰机的时候,小米和华为总是互相PK。那小米和华为到底谁更强?谁更有前途呢?

任正非在前几天的采访中透露,华为2020年计划将研发预算增加58亿美元。总体研发费用超过200亿美元,人民币达到1421亿。小米的研发投入刚到华为10份之一,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同时,华为重视人才,华为在2019年以人均200万的年薪聘请了8位博士,涉及人工智能,无线电,数学专业等领域。“得人才者,得天下”,华为拥有如此多的人才,未来的发展是不可限量的。

华为手机的CPU是华为自己研发的麒麟芯片,而且性能上,跟高通骁龙的CPU难分伯仲。系统上,华为已经有自己的鸿蒙OS。反观小米,小米手机使用的CPU一直是MTK或者高通骁龙CPU,在这一点上,小米还处在被人锁喉的阶段。

所以,在手机业务上,完全看好华为手机。

华为是通信起家,在通信领域具有绝对优势。华为的5G的专利3147个,位居第一。5G订单更是达到46份。说华为5G是全世界的领头羊,毫不夸张。而小米除了手机业务,其他业务都无法跟华为匹敌。

看好HUAWEI是必然的,因为技术驱动产业升级,HUAWEI在技术领域可以说疯狂的砸钱!15年HUAWEI销售额已经超过思科10亿美元,但纯收入确低于思科33亿美元,为什么,因为舍得砸钱投入技术领域,去占领通信领域上甘岭!今年研发投入将要打到600亿美元!只有技术领先创新才能驱动未来!现在HUAWEI麒麟,鲲鹏,鸿蒙。。。。。。那个不是各自领域重磅炸弹!连国家都给HUAWEI背书,更别说新华社,央视,外交部等等国家级的平台!因为第四次工业革命,5G是引领者!中国一如德国,英国,美国,一样可以站在世界之巅!而小米就是产业链的代言人,营销是无敌的!再加上雷军,卢伟冰[捂脸]碰瓷泼妇闹街样子无处不在的营销。两家公司高下立判!不需解释!当然给老百姓C端的产品,适合的价格。也挺好。。。。。。但卢伟冰无底线营销,实在。。。。。。

所以你看好HUAWEI还是小米?

你更看好小米还是华为,为什么?

强行站队没必要,米粉也可以喜欢华为,海军也可以喜欢小米。

小米公司最初的理念是为“为发烧而生”,用最极致的硬件,极高的性价比俘获了一批忠实的粉丝。虽然某些高管的言论让人看着别扭,尤其是猪肉论,但不可否认,小米10和小米10pro是款好手机。

华为公司坚持芯片研发,扶持国内供应链,以一个民营企业对抗世界第一强国的封锁,值得钦佩。

小米公司智能家居方面做的很出色,有很多出色的性价比产品,重新定义过很多行业。个人比较看好小米未来在智能家居的发展。

华为公司在5G方面的技术优势,使的华为未来在物联网方面发力的可能性很大。华为有芯片,有通信技术,有人才储备,没有可能不成功。

小米和华为也不是对立的,喜欢一个不妨碍喜欢另一个。没必要站队其中一个。厂商之间充分的竞争,对消费者最有力。

先给答案:华为。

再给一个简单的比较:小米10系列1亿像素的摄像头,完败于华为P40系列5000万像素的摄像头。为什么,因为小米技术不行。一家没有技术的 科技 公司,是没有未来的。

比较华为和小米的发布会,你会发现明显的不同。华为会不厌其烦的介绍自家的麒麟处理器、5G模块、摄像创新与优化、方舟编译器等等,一系列的技术创新。而小米会说首发了高通XX处理器、第一次使用了XX像素的摄像头、友商的马达不行等等,一面怼华为一面感谢供应链。发布会前后,以雷军、卢伟冰、常程等为代表的小米高管,一波一波的怼友商、带节奏,搞营销。华为和小米,正是技术驱动与营销驱动的代表性企业。

纵观商业史我们会发现,技术驱动的 科技 公司能存在很久(比如IBM),而营销驱动的公司,会很快消亡(比如酷派之类)。反过来讲,如果营销第一的话,那么广告公司早就统治世界了。

华为的成长一直是基于掌控产业的核心的,电信设备如此,手机也是如此。虽然华为和小米进入智能手机市场的时间相差不多,但华为迅速的切入处理器市场,在第一代p系列的手机上,就用上了麒麟芯片。经过多年的发展,华为已经与高通、苹果三足鼎立。而小米选择了另外一条路,紧贴高通。虽然中途也宣布做芯片,但不了了之。而随着5G的到来,芯片越来越复杂,小米以后没有机会切入技术核心了。HTC知道吧?因为没有核心技术,被苹果三星一通专利战,就销声匿迹了。

虽然在美国的打压之下,目前华为面临巨大的困难,但是却迫使华为切入更多的核心领域:系统(鸿蒙)、应用服务市场(HMS)等,让华为的技术积累和防火墙更加深厚。而小米呢,一直宣称"全球供应链",但却不能把1亿像素的拍照效果做好。

华为是经历过多次生死的,而且目前还在经历生死。更重要的是,每次面临死亡,华为都挺过来了,而且变得更加强大。小米作为一家年轻的企业,发展一路顺风顺水,是还没经历过生死的。一个还未经历过生死考验的企业,还无从与经历过九死一生的伟大企业谈未来。

综上所述,更看好经历过生死、掌握核心技术、以技术驱动的华为。而以营销驱动的小米,要与华为比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个问题上,我是坚定不移地更看好华为。主要是从以下三个角度来看:

第一,华为这么多年形成的“以奋斗者为本”的文化,确保了华为是一个精英奋斗的群体。而非一两个人,一小撮人。这个是华为有别于其它大企业的最牛逼的地方。任正非即使退休或去世了,这个奋斗者群体和文化还在,就没有太大影响。而雷军的小米还是他一个人的奋斗,雷军在小米里面表现得像个超人,而收入方面也是独揽大头。如果不能建立起群体奋斗的文化,那么小米就不可能赶超华为。人才和分配机制领先,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第二,华为在技术研发上有着很强的先发优势,而且目前的研发强度还是远超小米,研发效率方面华为更是世界领先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可以让华为长期保持优势。因为 科技 行业,通过研发创新带来的技术领先和成本降低,才是企业发展的最可靠基石。技术和研发效率领先,这是 科技 行业持续发展的根本。

第三,华为在管理方面有着不断学习先进经验和优化固化的传统。所以华为在管理方面的基础要比小米雄厚得多。而小米基本还是靠雷军的构架,基本是能人治理的模式。这个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华为在管理上的积淀让公司更加规范化运行,从而避免了决策和管理偏差的风险。

综上,华为必然会在未来和小米的竞争中,越来越体现出优势。商业模式和营销创新带来的领先是一时的,而靠人才机制,技术创新,管理沉淀,这些带来的竞争优势是更可靠和长久的。

华为和小米这几年都可以说用亮眼的成绩来形容。华为在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消费者业务、人工智能等方向都有很高的增长,以及取得众多的技术成功。而同样的小米也在智能手机、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互联网服务等业务板块实现强势增长。

双方交集最强的就是手机业务,双方的增长也都很强劲,而华为除了手机、电脑等产品之外,绝大部分面向的还是企业级用户,甚至是城市级、国家级的业务;小米则主要还是面向个体用户,智能手机、生活消费品、互联网服务等很大部分是对个体用户的。但本人还是看好华为。

你再说手机对吧,我两个都看好吧。

首先说一个问题华为的业务板块分为运营商业务、消费者终端业务、企业业务三大板块。

华为是全球第一大的通信制造业企业,运营商业务也一直是华为的主业,随着发展华为的消费者终端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手机份额超过苹果位列世界第二。

华为的成功有他的技术沉淀,比如海思处理器,是既高通,三星,苹果自研的处理器。后面HMS系统等等一系反制美国封杀的技术优化成长。自身的强大当然也有外部因素,三星出了点事,华为迅速吃掉了他的市场,迅速扩大了市场份额。加上华为的爱过宣传,买华为就是爱国等等,让华为站在了中国的顶端。

华为学习小米另立一个荣耀,从最初的模仿到后面的崛起,现在荣耀跟华为分家,就像小米和华为分家一样,估计后面会越来越好

华为对其他的打压也很厉害,毕竟有条件

小米算是一个新进的品牌,当然也不算太新,毕竟十年了,也培养了一大批米粉。

小米现在把小米和红米分出来,小米主打中高端,红米做中低端。

虽然好多人说是组装厂之类的言语,但是现在本来就是多协作模式,波音747也不是全部美国做吧,不也一样是全球采购来组装,当然也不是单纯的拼在一起,肯定有自己的东西放进去。当然小米在自研方面还需努力,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小米值得夸赞的就是系统米柚,这个做的挺好,不断优化,,努力向前向前。

小米目前致力于打造智能家居,这个是围绕小米手机、小米电视、小米路由器三大核心产品,由小米生态链企业的智能硬件产品组成一套完整的闭环体验。

雷军也是个很厉害的人物,他也不会输。

小米与华为的对抗会持续延续。。。

③ 华为生态链产品医疗级智能手表怎么样

摘要 您好,关于医疗级别的智能手表华为内部预研了很长时间,在西安有一个运动健康研究室,通过请职业运动员来体验产品线,用量化的方式对每一次数据进行跟踪分析,所以准确性和精确度方面不需要有太大的担心。 至于说华为运动健康设备能做起来,也很简单,就是舍得砸钱。总之 还是期待产品的实机表现。华为的血压检测表其实也有点意思,可以期待一下产品的实机表现。

④ 华为麒麟芯片有什么好处

随着华为mate40系列的发布,华为也正式向外界发布了其有史以来最强的手机芯片——麒麟9000系列。

在此前的华为Mate40系列全球发布会上,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就介绍称,“麒麟9000是目前全球工艺最复杂、性能最强悍的5G手机SoC”。其采用全球顶级5nm工艺制程,集成153亿晶体管,集成度远远高于同期推出的友商产品。

还全新升级了Cortex-A77 CPU,超大核主频突破3.1GHz,GPU升级为24核Mali-G78,强劲性能下,还带来了多个维度的更大升级,为打造最强“Mate”提供了强力支持。本文也将从疾速5G、AI智慧、GPU性能、卓越影像等几个方面,为大家解析麒麟9000的独到之处!

1、全球首款集成5G基带5nm SoC迄今为止最快的手机SoC解决方案

截至当下,5G商用已有一年之期,在这一年中,中国5G发展取得了十分巨大成果,无论是网络规模还是用户数量都处于领先地位,成为了领跑全球5G网络发展的中坚力量。

一直以来,华为都以坚实的5G通信能力为消费者、合作伙伴所深深信赖,而凭借厚实的5G技术底蕴,华为在5G芯片研发上更是始终走在全球最前沿。麒麟9000是全球首款采用先进5nm制程工艺打造的5G SoC芯片,区别于A14外挂5G基带的解决方案,麒麟9000直接将5G基带集成于芯片SoC之中,数据交互速度更快更迅捷,功耗也更低,换言之手机信号会更强,也更省电。

在5G网络方面,麒麟9000也给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再次刷新了5G速度。通过支持5GSA 双载波聚合,Sub-6G下行理论峰值速率达4.6Gbps,上行理论峰值速率达2.5Gbps,在现网测试中,对比A14+X55下行速率峰值提升了2.6倍,上行速率峰值提升了6.8倍,远远超过竞品。

而在WiFi网络环境下,支持Wi-Fi 6+的麒麟9000理论峰值速率也达到了2.4Gbps,支持160Mhz大频带宽,比普通Wi-Fi 6高一倍,无论是下载速度还是上行速度,都会带来了质的提升。

2、自研达芬奇微核架构2.0 探索更广阔AI应用空间

5G和端侧AI是移动发展领域的两条“通天大道”,将作为通用技术极大提升生产力,是当下行业发展的重要走向。华为在5G领域做出的贡献和取得的成就都有目共睹,而在移动AI发展上不仅开创了先河,如今更是走在了行业前列。

麒麟970是华为首个AI端侧芯片,也是端侧AI的先河,它集成NPU神经网络单元,让移动终端具备了更强大运算能力。2019年6月,华为推出麒麟810芯片,并首次采用自研达芬奇架构NPU,实现业界领先的端侧AI算力;同年,华为再次推出首款采用达芬奇架构的旗舰级5G SoC——麒麟990,创新采用NPU大核+NPU微核架构设计,实现了性能与能耗的双突破。

麒麟9000横空出世后,华为达芬奇架构也升级到了2.0版本,实现了NPU算力的再次翻倍,并以148的超高分,拿下了权威榜单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AI Benchmark排行的第一名。与此同时,麒麟9000翻倍的算力赋予了手机AI更强大的智慧,智能识图速度相较3年前也提升了60倍,这为AI运用提供了更多发展空间,从AI实时处理图片走向了视频。

麒麟9000 AI Benchmark跑分全球第一

最典型的应用场景便是AI视频超分功能得以实现,在强大算力的支持下,标清以下的视频画质可实现接近超清720P的效果;480P到高清以下视频内容超分后实现接近蓝光1080P效果,彻底拯救低画质,填补高规格硬件下与低质量视频内容之间的视觉体验鸿沟。在另一个应用场景下,AI视频实时动漫化也得到了实现,Mate 40系列在录制影像时,可直接渲染成卡通风格,且保留了主体轮廓和大量细节纹理,做到了精准的区域分割,解锁更多趣味视频玩法。

当然,超高算力的实现往往意味着NPU功耗的提升,麒麟9000升级达芬奇架构2.0后,加持了华为Smart Cache 2.0,使得AI计算更快更强更省电。INT8性能相较竞品提升了60%,能效更是提升了150%。同时,NPU微核则实现了超低功耗感知,隔空手势解锁,灵动熄屏等需要芯片时刻“待命”的AI操作,全天候待机耗电也只有3mA。

3、满血24核Mali-G78 GPU 性能领先其他安卓旗舰芯片50%以上

一直以来,麒麟芯片的GPU综合表现虽然并不弱,但也并没有强到令人侧目的地步。不过,从麒麟9000上的GPU来看,华为对GPU性能的追求从未懈怠。

麒麟9000搭载了全球首个24核Mali-G78 GPU,性能相比其他旗舰芯片高出52%,这样的成绩显然是非常令人惊讶的,这也预示着麒麟9000的图形处理能力会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这无疑会成为游戏玩家们的福音。

而在能效比方面,麒麟9000也实现了大跨越。在大型游戏下,能效比优于其他主流SoC,配合Kirin Gaming+ 3.0游戏解决方案,在更低功耗下,游戏依旧可以保持高画质、高帧率运行,延长续航的同时,也能为玩家带来更为沉浸的游戏体验。

4、麒麟ISP 6.0大升级 开创全新手机拍摄体验

除了顶级的5G性能、GPU及AI外,麒麟9000在影像上也更进一步,用上了最新一代的ISP 6.0图像处理器,并支持Quad Pipeline,3A处理能力提升100%,管线管线速度提升50%。

此次,麒麟9000在业界首次实现ISP+NPU融合架构,带来超强的细节还原和降噪能力,性能有了跨越式提升。而且这一出众的能力还被运用到视频拍摄上,暗光环境下拍摄的视频更加清晰,细节展现的淋漓尽致。而在逆光场景拍摄时,也能做到包围曝光实时HDR视频合成,拍出暗部细节清晰的视频内容。

写在最后:

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麒麟9000的供应已经变得非常紧张。余承东自己也承认,这或许是最后一代华为麒麟芯片。无论是不是与这个原因有关,麒麟9000的性能的确被华为推向了极致,无愧“最强麒麟芯”之名。

而作为国产高端旗舰的代表,华为Mate系列在很多消费者心中一直有着很高的地位,甚至已经成为华为手机的最大特色。如今,麒麟9000在5G、AI、GPU、ISP影像等方面相较上一代都有了全方位的升级,这样的提升或许只能用“飞跃”来形容了,同时也为华为Mate40系列带来了更多可能。

而从宏观角度看,麒麟9000是组成华为5G战略的重要一环,对于5G发展更是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不仅可以为消费者带来突破以往的5G体验,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经验,为进一步加速我国5G行业的发展步伐,赢得

⑤ 华为是不是该出智能电视,一个生态链的产品更有吸引力

是不是你搞错了生态链的含义?
生态链的价值是基于大数据之上,虽然华为在手机上获得了大量的用户数据,但是电视的生态最核心是视频内容,华为并没有自己的视频内容运行平台,没有视频内容运行平台,仅仅生产一台电视,用的依旧是互联网平台,比如爱奇艺,腾讯。这样不叫生态链。
华为的手机互动电视,或许你认为这样是生态,但是现在基本上智能电视都支持手机直接与电视进行互动,在华为没有其他产品支持的情况下,个人认为华为没有必要再去趟这一滩浑水。
乐视的生态链是基于乐视视频,然而光有内容没有硬件支撑,最后的下场各位也都看到了。所以互联网生态链这个东西,不是造个电视那么简单的。

⑥ 华为鸿蒙OS 3.0 发布,鸿蒙系统新升级或给生态链市场带来新机遇

华为公司常务董事、终端设备BGCEO余承东公布,正式上市全新一代系统软件HarmonyOS3。目前为止,配备HarmonyOS2的华为设备数提升3亿,鸿蒙智联商品出货量提升1.7亿。“HarmonyOS是有史以来发展趋势更快、都是遮盖更新型号最多的电脑操作系统。”

从短时间看,鸿蒙系统独立的应用生态的多元性待提升,根据鸿蒙系统中的卓越运用仍待发生。但是HarmonyOS3或者一个新的征程或是新的契机点,将吸引更多合作者和开发人员进到。国内绿色生态也有望加快推进搭建,鸿蒙生态圈的技术服务类、绿色生态应用类有关小伙伴也或可借此机会趁势辉煌。

⑦ 国产手机生态链谁最好

华为。
华为的优势在于与很多传统厂商合作,虽然本身的生态产品数量可能还比不上小米,但与其他厂商合作也能追平小米多样性的优势。而且华为的大件体验与苹果已经不相上下了。华为相对来说吹得比较多,很多苹果一声不吭就有的功能华为会大量宣传。但是在EMUI环境下,生态体验已经和苹果差不多。

⑧ 小米和华为哪个好用

现在有很多朋友在面临换手机的问题时总是拿不定主意,如果你想换苹果,可能会比较果断,会想要选择最新款或者是苹果红,但如果想换一部国产品牌的手机,选择就会比较多了,尤其是对于换小米还是华为手机的问题更是很多人都比较难拿主意。

其实,不管是小米还是华为,他们的技术都在慢慢进步,他们之间的区别也会逐渐缩小,只是可能将来每种品牌都会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所以,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⑨ 格力、美的宣布加入Harmony,华为的生态链,能否超过小米

可以肯定,华为的生态链能超过小米的lot

首先是两者看似都是生态,但华为区别小米的很大很大。小米是属于app带红外线带蓝牙模式,终究无法相互互动,只能用手机控制。好点的说再加上小米音响。

但华为就不一样了。他不是一款现阶段认知的app模式,他是相互自由切换,自由互联,关键最关键的地方,他是万物互联,万物。。。。?这个功能或者技术不是一家嫁接公司可以做得到了。

其次就是小米的生态局限于电子小商品,或者一些常用家电。华为鸿蒙是万物互联万物互联?????就这个规格已经无法在比较了。你小米是有数的,华为鸿蒙是无限的。

最后希望小米加入华为鸿蒙,共造福中国老百姓,一起成长

不一定,华为鸿蒙系统无边界互联互通是方向,但路还很长。

即便格力、美的等宣布加入,只能说明有意去拓宽自身产品的兼容性,然并不能代表其放弃小米的生态系统。

在此无法说明华为生态链就超过小米的!

我的答案是100%超过小米!

前段时间,有人拿出十年前的一篇文章来黑华为,大谈华为是黑寡妇,走过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那我们现在分析一下,现在的华为和小米,哪一家动了国内企业的奶酪更多一点?

我们从上图的内容,就可以大致分析出,华为的主要竞争对手,在国内手机行业是最多的,其他领域,竞争对手并不多,而小米集团被网友戏称为“杂货铺”,除了主营的手机业务外,涉猎的行业非常的多,每一个行业,小米要么自己贴牌,要么找一些行业的品牌合作,相对来说,小米的竞争对手要比华为多得多。

华为将鸿蒙系统捐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任何企业都可以免费使用,那些没有加入小米生态链的各行各业的企业,自然会优先使用,用的人多了,鸿蒙应用开发者的积极性会更高,也就会越来越多的人去开发鸿蒙应用,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另外就是国家的力挺和国人的支持!

小米连米家,鸿蒙连万家!这就是降维打击!

物联网生态链的竞争已经形成小米,网络,阿里的铁三角,代表是小米的小爱,网络的小度,和阿里的天猫精灵,华为连入场券都没买下,怎么竞争[捂脸]

短期来看,掌握手机流量入口仍然是IOT生态的关键。可惜华为在这块被打压。有点难

小米什么生态?用美国系统的生态?不懂

怎么可能,宇宙无敌。

⑩ Dynacare涡轮六叶剃须刀测评:华为HiLink加持,智能剃须还你精致

剃须刀是每一位男士生活中必备的刚需用品之一,随着 科技 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剃须刀也经历了从手动到电动,从传统到智能的发展。

最 有幸拿到了华为HiLink生态链的剃须刀产品——Dynacare涡轮六叶剃须刀,这也是我第一次使用智能剃须刀,谈一下自己的使用体验。

用惯了传统的剃须刀,第一眼看到Dynacare涡轮六叶剃须刀,还以为是个小型手电筒。直上直下的圆柱体造型,与我过往用过的剃须刀完全不一样。用一个字评价这个造型,就是“直”,非常有男人味。简单直接的设计也深得乔布斯“极简设计”的精髓。

Dynacare涡轮六叶剃须刀采用全金属一体机身,表面是经过磨砂哑光处理的深灰色,质感不错。

正面是开机键和0.96英寸的彩屏,这块彩屏能够显示标准档、清洁提示、剃须时长、低电量提醒、加速档位、安全锁机、解锁、充电提醒等8大状态。足以满足用户在日常使用中全面了解剃须刀的工作状态,非常方便。

剃须刀背面则印着“华为HiLink”的标志,表明这是一款华为生态链产品。

Dynacare涡轮六叶剃须刀的尺寸非常迷你,体长121mm,直径33mm,一手可握,小巧轻便。另外这款剃须刀配置了高能量密度锂电池,采用Type-C通用接口充电,一小时充满电,可续航60天。

总体来说,Dynacare涡轮六叶剃须刀特别适合出差携带,只需一根线就能应对手机和剃须刀的充电需求,不会占用太大的空间。

当然,作为一款剃须刀,高颜值的外观和小巧便携的机身只是加分项,核心功能仍然是剃须。衡量一款剃须刀是否好用取决于刀网、刀片和马达的品质。在这方面,Dynacare涡轮六叶剃须刀相比传统剃须刀全面升级,做到了内外兼备。

男人剃胡须时最大的痛点就是剃不干净了,其实这和剃须刀刀网的孔径有直接关系。我们的胡须分布是不规则的,而且粗线、软硬、浓密或稀疏的程度也不一样,如果把刀网的孔径做成大小一致,就会导致剃不干净。

而Dynacare涡轮六叶剃须刀的刀网图形设计灵感源自于斐波那契螺旋线,大小不小的孔径螺旋式布满整个刀网表面。这种设计减少了刀网与皮肤的摩擦,剃须时可以最大程度地抓取胡须剃掉,肤感也更顺滑。

有了好的刀网设计,还要有锋利的刀片和强劲的马达提供动力。Dynacare涡轮六叶剃须刀采用的6叶刀片由ECN精密加工而成,薄如蝉翼。我用手指轻轻刮了几下刀片,锋利的刀片所过之处,瞬间激起皮肤的战栗感。

Dynacare涡轮六叶剃须刀的马达同样强劲,常规档位转速5500rpm。自动调整后可达6500rpm。开机后可以明显感受到澎湃的动力,当然副作用就是噪音有点大。

口说无凭,为了真实体验Dynacare涡轮六叶剃须刀的剃须感受,我特意留了3天的胡须,剃须时确实没有令人失望,强劲的动力带动6叶刀片高速旋转,像割草机划过草地一样,所过之处,胡须干净利落的被收割。整个剃须的过程很顺滑,没有任何的卡滞或夹须。

值得一提的是,Dynacare涡轮六叶剃须刀支持IPX67级防水,支持水洗和干湿双剃,可以把刀头、机身拆开放到水龙头下冲洗。当然再次安装的时候记得要把刀头和机身上面的水擦干或晾干。

Dynacare涡轮六叶剃须刀还有一个重要功能,那就是智能体验。作为华为HiLink生态链品牌,Dynacare涡轮六叶剃须刀连接华为智慧生活APP后,可以从APP上查看刀头使用寿命、剃须记录、剃须刀电量、剃须速度等。

另外智慧生活APP里还根据用户的胡须不同,提供了细软胡须、稀疏胡须、粗硬胡须、浓密胡须四种个性化剃须模式供用户选择。

经过短时间的体验,Dynacare涡轮六叶剃须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款剃须刀的优点在于机身小巧、便于携带;剃须干净无胡渣残留,同时剃完后皮肤也不会感到瘙痒;还有丰富的剃须模式。

个人觉得有待改善的地方,一个是噪音略大,另一个是刀头的保护盖有点紧,使用时不太容易把保护盖取掉,希望后续的产品可以改善。

总体来说,Dynacare涡轮六叶剃须刀是一款值得入手的产品,无论是自用还是送兄弟、送父亲、送男友,都是不错的选择。

阅读全文

与华为生态链产品有什么优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广东过礼娶亲要走什么程序 浏览:761
交易中的心魔怎么克服 浏览:639
童装代理什么品牌好 浏览:774
研发转技术文档怎么样 浏览:702
商业银行的市场准入有哪些内容 浏览:355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是什么意思 浏览:39
为什么qq经常正在更新数据 浏览:180
内存是如何存数据的 浏览:55
信道状态指示包括以下哪些信息 浏览:305
什么是现代市场体系 浏览:891
加盟代理商如何注册 浏览:249
g工程和数字媒体技术哪个前景好 浏览:372
信息化系统如何运维 浏览:415
济南特色早餐技术培训哪里好 浏览:292
什么是货币交易所的充值与提币 浏览:951
信息提取题考查什么 浏览:388
老外技术到底怎么样 浏览:745
微商老代理回归朋友圈怎么发 浏览:342
奶牛猫在市场上是什么价格 浏览:938
心电图中的数据表示什么 浏览:76